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生態建築論文(精品多篇)

生態建築論文(精品多篇)

生態建築論文 篇一

1茶館建築設計活動開展過程中的問題及不足認知

客觀的看,在當今人們生活消費理念日益成熟的今天,整個茶文化資源在社會大衆生活理念中的價值和認可度日益突出,而在這一過程中,茶館建築設計活動所具體承載和表達的,不僅僅是一種生態態度,同時,也是一種具體的人文理念和價值思維。可以說,如今,茶館所承載的已經不再是一種飲茶功能的發揮與闡現,同時,其中所具有的分享功能、交際活動的價值進一步明顯。因此,我們認爲,此時整個茶館建築設計活動中,其生態理念和人文氣息的價值作用日益全面。就當前時代發展的整體特點看,茶館建築作爲一項融合了多樣資源要素的承載體,其中所具體表達的不僅是一種文化思維,同時,也是一種人們的生活習慣和價值思維。結合當前整個茶館建築設計活動開展的具體訴求看,無論是具體的設計思路,還是相應的茶館建築設計理念,其最終的核心始終都是基於相應審美理念基礎上,所進行的具體設計創新與突破。當然,不僅如此,在當前社會大衆,日益注重人文、休閒乃至生態訴求的今天,我們看到,完善的茶館建築設計活動,其中所需要具體詮釋和表達的,不僅僅是設計思維上的全面提升,同時,也是審美理念的全面呈現。所以,就當前整個茶館建築設計活動的實施機制來說,選擇完善而具體的設計思維就十分必要。

2茶館建築的時代功能認知

藝術元素是一種綜合化的價值理念和思維內涵,其中所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一種元素上的多元化和全面化,同時,其中更重要的是傳遞了相應的藝術設計理念。因此,在當前,我們對整個藝術元素的發展與應用狀況,進行成熟分析時,我們必須清楚,其中,所給與我們的,將是一種本質上的引導和詮釋及表達。所以,合理認知茶館建築設計活動中,所具有的藝術元素,就至關重要。就當前整個設計活動的方向看,設計理念的多樣化、生態化、乃至具體的人文化,其中所展現的生態園林風格,不僅僅是人們所關注的重要內容,同時更是具體的設計理念詮釋與融入,所以,想要實現最佳設計機制,那麼,其所能集中呈現的將不僅是整個茶館建築設計品質的集中提升,同時在這一過程中,也讓茶館的內涵,實現了全面而具體的豐富。因此,在茶館建築設計活動開展時,選擇合適的設計理念就成爲茶館功能價值發揮的關鍵所在。不同的設計風格,所具體表達和展現詮釋的情感是完全不一樣的。當然,在這一過程中,甚至是不同的色彩,乃至系統化的文化思維,都是影響到社會大衆全面認可的關鍵。比如,紅色所給與人們的是熱情、是一種奔放的張力,同時,紅色藝術中所給與人們的情感,是區別與其他顏色的。而綠色則給與人們的是一種生態理念和人文氣息,因此,在生態園林風格,展現與表達時,其中所向我們傳達的是一種極具特殊性的藝術色彩和價值理念。生態園林,不僅是一種風格上的詮釋與表達,同時,也是生態理念上的優勢提升。所以,如何將生態園林風格中,所具有的價值理念和生態氣息,以更好、更獨立的元素應用其中,就值得我們去深層次研究。當然,整個設計活動在具體開展時,其需要選擇與基礎載體,乃至系統化的本質所關聯的重要設計機制。因此,就整個茶館建築來說,無論是具體的設計理念,還是相應的設計風格及思維,始終都是關係到茶館功能詮釋與表達發揮的重要因素。客觀的看,完善的設計理念與整個茶館建築的價值呈現之間,有着本質性關聯。而茶館建築,其本身更多是一種價值機制,其中所包含和詮釋的是一種生態氣息和人文內涵。而其中所展現的設計理念,則是茶館建築本質內涵的集中發揮與詮釋。

3生態園林風格的價值內涵和理念思維

生態園林風格,作爲一種生態氣息與人文情懷兼具的風格理念,其中,所具有的氣息和展現的藝術理念,都值得我們去具體認知。就茶館建築自身的特點和風格內涵看,無論是具體的茶文化,還是成熟的建築設計思維,都是整個茶館建築實現最佳功能呈現的關鍵所在。可以說,其中所表達的是一種理念上的表達與融入。事實上,在當前時代發展背景下,完善的人文思維和價值氣息,都是我們做好各項活動的關鍵所在。不僅如此,茶館建築設計活動,作爲設計理念與設計載體之間的重要融合與傳遞,其中向我們表達的不僅僅是生態氣息,同時也是人們飲茶活動理念的充分表達。對於整個茶館建築設計活動來說,無論是具體的設計理念,還是相應的設計思維都值得我們成熟去分析和了解。就生態園林的價值色彩和傳遞的內涵看,其中所給與我們的感受是一種成熟而穩定的消費觀和生態觀。因此,在詮釋必要的生態園林風格的基礎上,完善的茶館建築設計理念,就值得我們去深入探究和全面感知。生態園林風格中,所集中表達的是一種設計思維,所以,如果我們想要將生態園林風格,融入到整個建築建設活動中。而如果真想去詮釋和表達整個生態園林風格,那麼其需要的將不僅是設計理念的集中表達,同時,也是整個茶館建築內多種元素的合理應用與融入。比如,在整個茶館內,無論是其具體的茶館風格展現,及具體的元素素材,都值得我們去成熟理解與認知。

4融入生態園林風格在整個茶館建築設計活動中的具體應用思路

就茶館本身來說,這是我國整個茶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載體,同時,其實際上也是人們飲茶、品茶、具體感知茶文化的重要場所。所以,如何纔能有效發揮茶館的文化功能及價值屬性,就成爲當前整個茶館建築設計活動開展的重要應用要求。在人們的固有意識中,茶館建築內更多隻是通過相應的設計理念詮釋,以及具體的室內功能佈局,與價值發揮,從而實現整個茶館建築的功能化。在當前整個時代中,多種元素理念之間的融合性進一步增強,而生態園林風格中,其旨在通過優化具體的設計思維,從而展現和詮釋生態美、人文美。隨着當前人們對參與各項活動的價值認知不斷成熟,關於設計活動的具體理解也與以往相比,有着本質上的提升與優化。在茶館內,無論是傢俱的選擇,還是設計理念的詮釋與融入,始終都是當前我們發揮茶館功能價值的關鍵所在。就當前整個茶館的功能價值發揮與集中詮釋和表達來說,其實際上,也發生了具體的變化,尤其是當前人們更加註重分享和價值傳遞。因此,茶館功能佈局的發揮與呈現也需要我們在開展具體的設計活動時,能夠相應進行調整和設計優化,可以說,合理良性的設計機制,正是整個茶館建築功能優化的關鍵呈現。當然,結合生態園林風格的內涵與特點看,其中也倡導了因地制宜的具體原則,而相對於整個茶館建築設計活動的具體開展來說,也需要在具體融入時代氣息和價值理念的關鍵前提下,通過價值思維的綜合呈現,其將實現整個茶館建築設計活動的價值傳遞與認知。

5結語

實際上,茶館是千百年來我們認知茶文化、傳承茶文化的重要載體,而在整個茶館建築設計活動開展過程中,完善的設計理念和設計風格乃至系統化的設計思路,都是關係和影響茶館功能價值發揮的關鍵因素。對於茶館建築來說,其中所需要具體融入的不僅僅是設計理念的集中發揮和詮釋。同時,也需要結合茶館功能的價值發揮,從而爲茶館的價值最大化,提供重要支撐。

生態建築論文 篇二

1、民居生態經驗及其設計理念

在我國傳統的民居建築設計中體現着極爲顯著的特色和設計理念,其中最爲明顯的就是其生態性設計,具體說來,民居生態性設計理念的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首先是對於建築選址充分的考慮了周圍的環境以及其生態特性,對於周圍地區的採光、通風等都進行了全面的考慮;

(2)對於傳統民居的佈局也體現出了濃厚的生態型特點,比如窯洞的佈局就充分利用了周圍的生態環境以達到提高自身舒適度的目的;

(3)在傳統民居生態建築設計中還體現在了其對於室內外環境的設計上,不論是室內還是室外的設計都充分的體現出了生態性,最終達到了減少耗能的目的,這些生態型的設計理念在當前我國現代化建築設計中也得到了相應的體現。

2、民居生態經驗在現代建築設計中的應用

我國民居生態建築極多,幾乎各個地方都存在自身獨特的民居建築,這些建築類型在風格上各異,但是其都具備較爲明顯的生態屬性,這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核心內容,作爲生態型的建築風格,其最爲突出的特點就是自然屬性極爲明顯,在建築設計的過程中充分的體現出了融入自然、利用自然的特點,無論是在選址還是在施工過程中都會涉及到自然環境的相關內容,充分滿足了生態環境保護的需求以及居民自身的需求,下面我就以江浙地區的民居生態建築爲例針對民居生態經驗在建築設計中的應用進行詳細的闡述。對於江浙地區的民居生態建築來說,其主要的特點有以下三點:

(1)生態保護意識較強,在民居建築的建設過程中體現出了極爲明顯的生態保護意識,對於周圍的生態環境極爲關注;

(2)節能意識強,江浙地區的民居建築十分注重對於能源的節約利用,這一點在當地民居的建築中就能夠得到充分的體現;

(3)江浙地區民居建築的最後一個特點就是其所用的建築材料大部分都是當地取材,並且都是採用的無污染、節能環保的可再生材料,這種民居建築對於居住人羣的健康十分有益。基於這些特點,江浙地區的民居生態建築經驗在我國建築設計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

2.1在選址和佈局方面的應用

江浙地區民居建築因爲其所處地區獨有的地形條件和氣候條件,其在建築過程中對於選址和佈局極爲關注,一般說來,該地區的民居建築在選址過程中都離不開水,很多建築都是依水而建,並且都是規模化的民居建築,所有的民居幾乎都是沿着河道而建,具有極爲明顯的南方特色;在建築佈局上,江浙地區的民居生態建築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較爲緊湊,佔地面積很小,人口密度很大,但是其獨有的建築佈局卻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在民居建築中通常都是把大門和大廳作爲中心,然後在兩邊設置了各種房間、院落和天井等,這種佈局格式既能夠有效地利用太陽光能以及風能,還起到了美觀的效果。

2.2在建築平面設計方面的應用

江浙地區的民居生態建築在平面設計上非常有特色,並且其類型較多,其中最爲廣泛的平面設計類型有以下幾種:

(1)單開多進式結構,這種結構主要是建造在一些臨水位置的民居建築風格,體現出了極好的自然性;

(2)四合院式結構,四合院式的結構不僅僅存在與我國北方地區,在江浙地區也存在着較爲明顯的四合院風格的民居建築,這種建築風格對於自然資源的利用效率極高;

(3)廳井式建築結構,這種平面結構是江浙地區應用最爲普遍的一種,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對於大廳和天井的設置符合我國生態建築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其對於排水管道等相關設施的安置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了自然能源,起到了良好地節能降耗目的。

2.3在主體選材方面的應用

上文中也提到,在江浙地區對於建築主體材料的選擇上大部分都是當地取材,並且大多選取一些木質或者是竹製的材料,這種材料既美觀大方,又在很大程度上達到了生態型的要求,值得我們當前一些建築學習和借鑑。

3、結語

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面對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我們就應該加強對於其中珍貴文化內涵的汲取,使其能夠更好地爲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服務,這一點對於建築行業發展來說也是如此,隨着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當前人們對於建築設計的要求越來越高了,尤其是對於建築設計特色的追求也越來越高,如果能夠把傳統的建築特色融入到當代建築設計中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滿足當代人們對於建築設計的要求,其中民居生態經驗的合理融入更是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當代建築設計的發展和完善。

生態建築論文 篇三

摘 要:可持續的生態建築設計 摘 要:本文從生態學角度對時代進行劃分,並較詳細的地論述了生態建築的定義,取向與可持續發展。 一、生態建築的具體內涵 當今社會的人口日益增多使得資源開始成顯著的減少趨勢。

關鍵詞:生態建築論文

摘 要:本文從生態學角度對時代進行劃分,並較詳細的地論述了生態建築的定義,取向與可持續發展。

一、生態建築的具體內涵

當今社會的人口日益增多使得資源開始成顯著的減少趨勢。目前,環境問題已經構成了全球範圍內的生態危機。生態建築是基於建築學、景觀學以及城市規劃學等基礎上提出的一種建築形式。這種建築形式促進了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目前,生態環境的發展已經同人類社會的發展休慼相關,因此,需要利用現有的資源來滿足人類的需要,儘可能的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生態建築設計主要是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進行有效的探討,併爲人類塑造一個比較舒適合理的自然環境,有效的確定了當前的發展方向。

二、生態建築的設計措施

(一)關於生態環境的設計

建築工程在施工的過程中,由於佈局的不合理,常常會導致局部天氣的惡化現象產生。因此,生態建築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對生態環境進行必要的考慮,對室外風環境的預測需要有效的技術手段,當建築師對建築區域進行規劃的過程中,應該着重考慮建築工程的平面化,而不是氣流的高低水平。室外通風環境進行良好的設計,能夠有利於建築工程在夏季做到有效的通風。

(二)避免出現住宅區出現熱島現象

建築工程的施工過程中,建築周圍的熱環境與周圍的氣流之間存在顯著的關係。同時,也與區域建築的輻射有着密切的關係。建築工程由於受到建築材料和建築密度的影響,常常會出現熱島現象。夏季出現熱島現象後,人們會出現熱中風,同時也增加了光化學延誤。因此,需要對建築工程進行合理的設計,在美學特徵的選擇時,也需要儘可能的選擇效率較高的美學特徵,儘量降低住宅工程的熱島效應,使人們能夠居住在一個適宜的環境中。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值得注意的是,生態建築的主要宗旨,不僅僅是提高建築小區的綠化面積,還應該對系統設計的綠色環境進行設計。

(三)合理選擇採光與遮陽

太陽輻射能夠對住宅的室內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也能夠影響住戶的心理感受。因此,遮陽問題是建築工程設計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問題。相互遮蔭能夠保證建築物接受正常的太陽輻射,保證人們有一個正常的工作效率。在我國北方冬季有嚴格的採光要求,要針對採光要求進行建築工程的規劃與設計,保證建築工程的設計合理,符合整體觀念。

(四)重視對建築系統中能源的循環使用

建築工程設計的過程中所涉及到的維護結構的熱效率和空調或者通風系統的設計中需要使用一定的再生能源,這樣就能夠實現能源的循環利用,形成一定的能源開發和利用的系統,同時,還需要對建築工程中的生活垃圾進行有效的處理,利用其進行照明,有效的節約了能源,也實現了器具設備的優化設計。此外,還應該對建築材料中的有機成分進行有效的利用,以便能夠減少微生物生長的機會,實現可持續發展。建築垃圾的減少,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爲業主提供便利,還可以安裝一定的節水裝置,有效的降低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建築住宅工程中的各種採暖和製冷技術也可以採用節能技術進行,降低能源的損耗。在選擇能源的時候,需要選擇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太陽能熱水器有着其獨特的經濟效益,能夠更好的收集太陽能,進而達到爲住戶提供便利的目的。此外,太陽能還能夠被利用來養花、休息和娛樂等等,實現顯著的經濟效益,促進生態環境與建築工程設計的可持續發展。

(五)生態建築的外圍護結構

建築工程中的外牆和維護結構主要指的是建築工程的外窗,對其進行佈置與設計能夠使得外圍結構不會受到建築熱環境的強烈影響。不同的主導風險的滲透會對建築工程表面的熱係數產生嚴重的影響,這需要建築師能夠對國內外的建築物能源消耗進行有效分析,並提出相對比較科學的解決方案。

(六)控制建築工程的噪音和污染

在對建築工程進行規劃與設計的過程中,應該設置相應的噪音處理系統,在一些主要地區的交通要道,對噪音進行隔離。同時,建築周圍的空氣質量較差,應該建立有效的綠化帶,促進建築物周圍空氣的流通,有效的提高空氣質量,極大地降低噪聲污染。在建築工程設計的早期階段,相關的技術人員還應該按照相應的標準對房間內的噪聲進行檢測,一旦噪聲污染超過標準,就應該採用一種雙層玻璃互相交錯的設計方式,進而有效的降低噪聲污染,同時,還不會對建築的通風造成影響。這樣就有效的實現了生態建築設計的可持續發展,促進了生態環境的健康發展。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可持續的生態建築的設計過程中,需要結合建築工程的設計特點,多使用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基礎上,保護生態環境。隨着建築行業的不斷髮展,生態建築設計將會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使建築工程能夠實現可持續性的發展。

生態建築論文 篇四

摘要:文化作爲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已經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生態文化是文化的一個主要分支,我國傳統建築藝術與生態文化存在着密切的關係,建築理念、建築風格都與生態文化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然而,最近幾年,部分建築藝術與生態文化未能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使人們生活環境受到影響。所以,現代城市生態建設應當吸取傳統建築藝術的生態觀念,即系統化、自然化、經濟化、人性化。本文主要闡述了生態文化的內涵、傳統建築藝術與生態文化的關係,以及傳統建築藝術與生態文化對現代建築與生態建設的啓發,進而使當代建築藝術與生態文化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關鍵詞:中國;傳統建築藝術;生態文化

建築作爲生態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古往今來,人們所居住的場所,無論是洞穴、帳篷、茅草屋直至現代的高樓大廈,都與自然環境存在密切的關係。在我國傳統建築藝術中,能夠充分考慮自然環境、生態文化等因素,從而爲人們創造出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通過對中國傳統建築藝術中生態文化因素的探索,從建築與生態文化關係的角度分析中國傳統建築藝術的生態文化,從而爲現代建築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生態文化的內涵

生態文化是人類與自然關係的某種推演與表現,生態文化的形成與發展進程,從本質上說是人類文明生態化的發展過程。生態文化是人與自然關係新的價值取向,即理解自然、尊重自然,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生態文化是從原始文化、人本文化演化而來的,原始文化的核心是“自然中心主義”,人本文化的核心是“人類中心主義”[1],而生態文化的核心是“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生態文化作爲人與自然關係的主要紐帶,具有人類文化的結構,通常情況下,可以劃分爲以下幾個方面,即物質文明生態文化、精神文明生態文化、制度生態文化。物質文明生態文化包括人口、資源和環境,精神文明生態文化包括生態社會、生態倫理,制度生態文化包括政治、政策、法制、法規,這些因素都與建築藝術不可分割,是建築設計過程中必須考慮的主要因素。此外,生態文化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傳承性、地域性、多樣性、時代性、全球性和可持續性,生態文化強調大自然是一個既相互影響又相互依賴的共同體,每一個生命體都有其自身的價值,都具有穩定整個生物羣落的作用。生態文化認爲,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不但要爲人類的生存發展而存在,人類社會也應當爲自然界萬物生物生長而存在,人與自然是相互影響,共同存在的[2]。

二、傳統建築藝術蘊含着豐富的生態文化

(一)傳統建築藝術富含“以人爲本”的人性化生態觀

在我國傳統建築營構過程中,有很多都富含着“尊卑有序”“等級森嚴”等傳統文化思想的設計理念,孔子的儒家思想作爲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中等級化較爲嚴重的倫理規範直接影響了傳統建築的營造和佈局。在儒家思想觀念中,“禮樂觀”主要是以血緣關係爲紐帶,禮樂的基礎是“孝悌”,以及我們以前經常聽到的“和爲貴”“父慈”“子孝”“長幼尊卑”等等,以這些較爲嚴重的等級關係爲基礎,決定了傳統建築應當注重“羣體序列的組合”[3]。例如,在傳統的“北京四合院”中,其建築佈局充分體現了儒家思想中的“人倫等級”觀念。即在院子內正中間的位置是一家之主居住的地方,並且是舉辦家庭重要活動、接待貴賓的地方。中間兩邊的廂房即爲小輩居住的地方(兒子或孫子),後院即爲僕人的住處或廚房。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傳統的“北京四合院”的佈局理念集中體現了儒家“人倫等級”觀念,即“父權至上”“男尊女卑”“主僕有別”等等,所以,傳統建築藝術的建構理念體現了人本主義精神。

(二)傳統建築風格充分體現了“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態觀

在我國傳統建築中,自然環境因素是影響其建築特點與建築風格的主要原因之一。古老的中華文明聚集地產生於黃河流域一帶,在黃河流域一帶,冬季氣候非常寒冷,夏季非常乾燥炎熱,並且雨季持續的時間相對較長,暴雨較多。所以,這些氣候因素決定了傳統建築的基本要求,即防寒、防暑、防雨等。此時黃河流域一帶的居民大多設計出“大屋頂、高牆和厚牆”的房子,即突出傳統文化的正統思想,房子的朝向爲“坐北朝南”,以此獲取更多的陽光。此外,在黃河流域一帶,森林植被非常茂盛,並且其土質主要以“黃土”爲主,此種土質決定其建築結構爲土木結構。在我國古典哲學中,就有很多與生態文化相關的內容,即“天人合一”“天命論”“天人關係”等等。在春秋戰國時期,孔子、莊子、荀子都不同程度的提出了“天人之間”存在的密切關係,“天人”關係是我國古代哲學家經常討論的重要話題之一,主要體現了我國人民傳統的世界觀,即強調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能夠和諧、可持續的發展[4]。

(三)傳統建築藝術集中體現了“經濟實惠”尊重民俗生態觀

傳統建築藝術也能夠充分體現出當地的文化習俗,並且與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傳統建築的地域性特點,能夠充分體現當地民俗文化、社會習俗等,在不同的時間、空間之內,這些要素相互影響並且融合在一起,在傳統建築佈局上得到充分的展示。在傳統建築中,內部庭院的佈局非常嚴格,以此爲基礎,反應出現實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複雜關係,以及每個人應該遵守的道德規範。傳統建築也會體現出豐富和諧的藝術思想,傳統建築的一些細小特徵,例如,門樓、窗戶、大門等,這些細小特徵也具有很深的藝術內涵與功能。門樓能夠充分體現出家庭的興衰榮辱,因此,“門第之分”也就隨之產生了。窗戶的大小、樣式、花紋、工藝能夠從不同方面體現出居民的業餘愛好以及審美情趣。

三、傳統建築藝術生態文化理念對現代建築設計藝術的啓發

(一)要充分考慮建築與羣體之間的關係

在我國傳統建築佈局中,每座建築的單位爲“間”,每一座建築有機的融合在一起,組成一個大的庭院,然後以庭院爲主要單位,組成形式不一樣的組羣。以單體建築爲例,最爲普遍的是長方形平面圖。在庭院佈局的過程中,主要可以劃分爲以下兩個方面,第一種爲在縱軸線上配置主要結構,將次要結構佈置在主要結構兩側或對面,從而形成一個組合式、封閉式的空間,北京四合院的佈局充分體現了這種理念。另外一種佈局則是“廊院制”,在縱軸上建立主要建築和次要建築,然後,通過迴廊把很多單座建築有機的聯繫在一起,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廊院佈局形式[5]。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均衡對稱是大部分建築的佈局模式,這也是生態文化中生態美學的重要體現,現代建築可以借鑑這種佈局模式,通過藉助建築羣體的完美組合和襯托,以突出主體建築的宏偉壯觀。例如,北京故宮、明代的長陵和曲阜孔廟等,都能夠充分體現出佈局的生態美學。

(二)要充分考慮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協調

建築的主要功能即爲居住、工作、娛樂、社交等,不但內部組成要求協調,外部也要與周圍的自然生態環境相協調,以此達到“生態文化”的基本要求。在傳統建築中,設計師非常重視周圍環境對建築佈局的影響,即山川形式、地理特點、氣候條件、植被林木等,設計師要深入調查這些自然因素,以使建築佈局、格式、色調與周圍環境相適應,進而爲人們構建出一個較大的居住空間。所以,在現代建築中,設計師應充分考慮到自然生態環境對建築佈局的影響,提前做好調研準備工作,對建築物周邊的山川、河流、植被、土壤、氣候,要仔細認真的進行調查和研究,以使建築格局、色調、樣式與周圍環境相適應,爲人們創建舒適、優雅的生活空間。

(三)要強化對傳統文化內涵的理解和應用

我國傳統建築之所以會受到現代人們的仰慕,主要與建築的文化內涵密不可分。例如,北京故宮,是羣體性組合的主要代表,使傳統建築體現出以下特性,即序列性、和諧性以及空間組合的內向性等等。因此,在現代建築中,設計師應繼承這種文化思想,領會文化內涵的精髓,並且將傳統建築文化的精髓融入到現代建築中,使現代建築更好的繼承和發揚傳統建築的文化底蘊。在傳統文化語境中,建築與景觀的融合是人與自然生態環境共同發展的境界,這種哲學思想意在說明建築與環境不可分割、相互聯繫[6]。例如,在現代園林建設中,設計師可以借鑑江南園林的設計風格,將文化內涵融入其中,使園林建築在文化識別方面與整體園林規劃及格局形成耦合關係,從而爲我們營造出完整的自然山水的視覺、直覺氛圍,在如此的景觀感知與認知中建構的文化內涵,使建築與景觀的自然生態環境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四、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分析生態文化的內涵、傳統建築藝術與生態文化的關係以及傳統建築藝術與生態文化對現代建築藝術與生態文化的啓發,我們可以看出,建築藝術與生態文化的密切關係,即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在傳統建築中,設計師能夠將建築風格、建築佈局與生態自然環境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爲人們創造出更舒適、溫馨的生活環境。因此,在現代建築中,要求設計師應借鑑傳統建築中的生態文化融合理念,充分考慮建築周圍的自然環境,使建築與周邊環境相適應,將建築理念賦予文化內涵,使建築景觀具有生態文化的生命力,由於生態文化具有的可識別性,使得建築景觀與生態文化具有一定的表徵和傳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