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科技論文【精品多篇】

科技論文【精品多篇】

科技論文摘要 篇一

摘要: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它在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同時,也對社會產生了一些負面的影響,因而科技人員的科技道德責任問題也隨之提上日程。

文章探討了科技人員在科研選題、科技研究與開發及科技應用中應承擔的科技道德責任,並通過分析科技道德失責的表現及原因,提出瞭解決科技人員科技道德失責的途徑。

科技論文 篇二

摘要:隨着經濟的不斷髮展,科學技術也在不斷的革新,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着經濟的進步。科學技術的出現給人類社會和生活帶去了較大的好處,逐漸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便利了各種社會形勢,促進人類社會的進步,但是科學技術也讓社會環境受到了影響,各種科學技術的出現讓環境面臨着災難,從而影響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本文中,筆者對科學技術的發展給環境帶去的影響做了相關的分析和探討,希望能夠以科學技術改善環境,促進人類社會的進步,同時也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

關鍵詞:科學技術;發展;環境;影響

引言

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持,科學技術的不斷革新給社會生活帶去了便利,但同時也給環境帶去了不利影響,作爲現代社會的一員,有義務去保護環境,實現生態平衡。一方面,科學技術在改變着人們的生活居住環境,改善了交通、通信等等的方式,促進了整個社會向着高科技化方向發展;另外一方面,科學技術的興起也讓社會環境受到了影響,導致了部分地區出現生態不平衡,動植物瀕臨滅絕的現象,這些現象很大一部分是由於科學技術的出現,因此,這就需要人類合理的利用科學技術,同時也認識到科學技術對於整個的有利和不利影響,以此來起到保護環境和改善生活的作用。

一、科學技術對環境的有利影響

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在新的發展時期,科學技術是經濟發展和創造的第一生產力。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科技已經成爲了經濟的驅動力,各個國家也在不斷的推進科技創新,以科學技術來推動整個國家經濟的進步。在我國也是如此,難以離開科學技術的支持,我國在大力支持發展科學技術,並且也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號召,以此來推動我國經濟的進步。在現代社會中,社會需要科學技術的支持,科技已經永存在人類的生活和工作中,人類也需要利用科技來生存和發展。所以,科學技術作爲整個社會的第一生產力,對於經濟、政治、人文、環境等等都有着一定的有利影響。

2、科技發展改善人類生態環境

科學技術不僅僅會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還可以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合理的利用科學技術可以實現生態環境的改善,因此,對於整個社會都是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我國合理的利用科學技術對一些稀缺資源進行開發,增加了我國的可用資源,實現資源的多樣化,滿足我國經濟對於資源的利用。隨着經濟的不斷髮展,生態環境也受到了影響,而科學技術就利用較好的科技去改善生態環境,例如在空氣污染方面,相關的部門就利用科學技術去改善環境中二氧化碳和塵埃含量;在工業污染較重的地區,也利用科學技術去改善環境和污水等等方面,讓人類生活在乾淨的地球環境中。氣候的變化、資源的稀缺浪費等等問題的出現都有利用科學技術去進行改善,利用科學技術可以讓人類減少對大自然的索取,從科技方面去探索新的資源,改善整個社會的需求所向,實現生態平衡,保護生態環境。

二、科學技術對環境的不利影響

對於任何事物的興起和發展都對整個社會起着有利和不利的影響,對於科學技術也是如此,科學技術的利用雖然給社會經濟和環境帶去了有利的影響,但是同時也給整個社會的生態環境帶去了不利影響。人類過分的利用科學技術去開採地球環境,導致了生態失衡,最終受到影響的還是人類自身,在使用科學技術的時候,的確有給人類帶去了好處,但是大多數人都只是看到了好的一面,科學技術對環境的開發給社會帶去的破壞遠遠比人類想象的要多得多。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使用,科學技術帶給整個社會的危害將會大於好處,科學技術所產生的破壞性也會隨着時間的發展而越來越明顯。例如,在農業上使用科學技術,在短時間內的確增加了農產量,讓整個社會的人類得以生存,但是從長期上來看,對農產品所使用的農藥、化肥等農業科技會讓水質、土壤受到影響,而且過於使用農藥去殺害害蟲的時候也讓益蟲的生產受到了危害。隨着對社會的征服力度增強,對於自身生命的追求慾望也更加強烈,因此,許多的醫學院開始利用科學技術研製醫藥品,以此來保證人類的生命健康,而過於的採用這些技術最終導致了人口加劇增加,人口的增加只會導致人類對社會的需求也將增加,最終就會去對環境採取更加強烈的開採和索取,影響生態平衡和環境保護。科學技術對於環境的不利影響在隨着時間的延長不斷的展現出來,全球變暖、動植物滅絕、核污染、水污染、空氣污染等等這些都是與人類過分的使用科學技術有關係。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着經濟的不斷髮展,人類需要認識到科學技術對於整個社會的有利和不利影響。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地方,如果人類過分的使用科學技術只會導致環境遭受破壞,最終影響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地球環境與人類是一個整體,人類需要利用科學技術去改善環境問題,而不是利用科學技術去製造更得環境污染,可持續發展是當今社會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何秋潔。科學技術對環境影響的必然性及對策思考[J]。綿陽經濟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03)

[2]王振軍。關於科學技術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及其解決方法[J]。山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8(03)

[3]王鳳珍,熊嶽平。科學技術的發展與環境危機的凸現[J]。齊魯學刊。2007(03)

科技論文 篇三

淺談電能表校驗相關問題

摘要:在科技不斷進步的當下,許多先進設備運用到了電力系統中,大大提高了電力系統的整體運行水平。隨着電力企業發展腳步的不斷加快,電能計量表計需要承擔的功能也越來越多,傳統的機械電能表明顯已經無法滿足目前的發展需求,在這種情況下,電子式電能表憑藉着自身諸多優勢在電力企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本文通過對電子式電能表的校驗方法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總結校驗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並採取相應的改善措施,從而將電子式電能表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

關鍵詞:電子式電能表;校驗問題;改善措施

0前言

在電力系統不斷髮展的情況下,電力計量也變得更加的複雜,傳統的計量裝置設備已經不能夠很好地完成計量工作,而電子式計量裝置在此過程中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運用。爲了能夠將電子式電能表優勢充分的發揮出來,加強電子式電能表的校驗工作是不容忽視的。目前,在電子式電能表校驗工作中,仍然還存在一些有待改進的問題,工作人員應該對此採取相應的措施,從而將問題有效解決,提高電子式電能表的應用價值。

1電能表及其校驗中存在的問題

1.1電能表概述

電子式電能表是通過對用戶供電電壓和電流實時採樣,採用專用的電能表集成電路,對採樣電壓和電流信號進行處理並相乘轉換成與電能成正比的脈衝輸出,通過計度器或數字顯示器顯示。其中,分頻計數器原理框圖和脈衝波形如圖1所示。

(a)框圖 (b)脈衝波形

圖1 分頻計數器原理框圖和脈衝波形

雖然電子式電能表在電力系統中已經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但其在使用的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主要是不瞭解電子式電能表的工作原理(電子式電能表工作原理如圖2所示)以及不注重操作造成的。電子式電能表在電力系統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瞭解電能表的檢定方法,從而對電能表進行正確檢定,是確保電能表正常運行的重要保障。常見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圖2 電子式電能表工作原理框圖

1.2電能表校驗中存在的問題

1.2.1電能測量基本誤差問題

電能表測量誤差是電能表使用過程中所面臨的一項最主要的問題。我國目前在確定電能測量基本誤差方面,所採用標準表高頻脈衝預置法。在電能表使用過程中,由於其內部某些部件會受到電壓和電流的程量影響,從而導致相關的標準表的常數不是一個固定的量,而是隨着程量的變化而變化的。然而在實際計算的過程中,對於電能測量基本誤差的計算也存在一個電流比。比如說被檢電能表的電流爲1.5A,而裝置自動切換到相近的檔位5A,標準表常數爲5A時的常數,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沒有互感器的接入,但是我們仍然需要對電流的比值進行必要的考慮。

1.2.2試驗時間的計算及範圍問題

電子式電能表啓動時電流一般能達到0.001Ib。當前國內的相關規程未明確規定電能表啓動試驗的啓動時間。鑑於此,在計算電能表的啓動試驗時間時,如果測試時間和計算時間tQ=60×1000/C×PQ存在誤差,如何正確判斷電能表是否合格已經成爲了啓動試驗時間的計算及範圍過程中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因此,建議規程中應該對啓動時間範圍做出明確,這樣不僅能夠在電能表超過限定範圍時,準確判定電能表存在誤差,同時也可以檢驗電能表的質量。

1.2.3日計時誤差問題

通常,外界溫度變化會影響電子式電能表的溫控時間開關,使電能表計時出現誤差。生產廠家對本場出產的電能表內部溫度的補償方式各不相同,因此,相關工作人員應該根據電子式電能表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其內部溫度的補償方式。此外,爲了能夠採取有效措施將電能表運行中產生的誤差降到最低,對確定電能表計時準確度時,不僅要測量溫控振盪器頻率,同時要測量不同溫度和通電、斷電時計時的誤差,由此全面掌握在各種情況下電能表計時所導致的誤差情況。

1.2.4時段投切誤差問題

時段投切誤差指的是在任意一個時間段內,起止時間與實際時間之前存在的差值。時段投切誤差也成爲了目前電能表使用中所面臨的一個問題。在使用相關規定中明確說明,電子式電能表的時段投切誤差不能夠大於5分鐘,這5分鐘主要包括的日計時誤差和時間預置誤差兩個方面。但是就目前電能表所具備的功能來看,其記錄時間一般都不會超過1分鐘。可見,5分鐘的誤差值明顯大很多。由此得出結論,電子式電能表時段投切誤差不應超過1min,這樣才能準確判斷電能表時段投切的質量。

1.2.5最大需量示值誤差問題

電子式電能表最大需量主要包括總最大需量和分時段最大需量。一般切換時段時,總需量的示值一般不會受到影響,需要進行切換的只有分時段最大需量。上一個費率時段最大需量爲儲存器保存的最大需量值,時段切換後的費率時段的最大需量。在一個需量週期後與原來的最大需量相比較。以確定該時段的最大需量值,因此,在進行需量檢驗的時候還應該對費率時段轉換時總需量及分時最大需量的示值誤差進行必要的測試。

1.2.6事件記錄問題

事件記錄是電子式電能表的一個主要功能,其主要記錄的是與電能表運行相關的變成和清零事件,還包括對電能表運行影響較大的事件。失壓記錄應涵蓋相別、失壓次數、失壓累計時間、失壓開始時間、失壓結束時間、失壓累計電量、全失壓以及失壓條件的判斷,這幾項內容缺一不可。就我國目前電能表事件記錄的現狀來看,記錄的只有失壓時間,或者雖有失壓電量卻沒有失壓時的實際電壓數據,只能按斷相來計算追補電量,這樣顯然不合理。從而導致電能表的正常運行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2重視電能表運行中的管理工作

加強電子式電能表運行中的管理工作,不僅能夠保證電能表示值的準確性,而且還能夠從根本上減少問題發生的頻率,從而將電能表的優勢更好的發揮出來,爲電力企業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基礎支持。

2.1合理安裝電子式電能表

由於電能表在使用過程中對周邊環境的要求較高,在溫度達到50℃的時候,電子式電能表就會出現誤差值,而且誤差值還會隨着溫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安裝人員電能表安裝的時候,應該避免其受到太陽直射,最好將其安裝在表箱內。同時,在夏季溫度較高的時候,應該適當將表箱打開通風降溫,以此來避免由於溫度過高而導致的電能表壽命縮短的問題發生。

2.2強化巡視檢查

從我國目前電力企業所採用的電子式電能表的類型來看,其顯示數據的方式大多數都是通過LCD或LED顯示器來實現的,由於外界環境中所存在的一些干擾信號,對電能表的正常運行也會帶來影響,比如說電池失效、電錶通信不正確以及電路屏蔽不良,加大幹擾效果等。這些都會給電能表的正常運行帶來影響,一旦發生故障便很容易導致電能表中的數據丟失。爲了將此類問題解決,工作人員應該加強對電能表的檢查力度,一般來說,檢查的時間應該控制在每月一次,以避免造成損失。

2.3建立健全電能表運行檔案

在對電能表的運行進行管理過程中,建立健全電能表運行檔案是非常有必要的,檔案所起到的作用並不僅僅是對電能表運行情況的記錄,而且還是對故障處理的重要參考依據。因此,建立電能表運行檔案,並對其進行不斷完善已經成爲了目前對電子式電能表運行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建立健全的檔案,除了要具備電能表相關的表號、規格、廠家、裝置地點以及檢測記錄之外,還應該包括電能表的運行記錄、故障發生的次數、故障發生的原因以及對故障處理所採取的措施等。只有將電能表的這些相關信息做到全面掌握,才能夠從根本上實現對電能表運行的有效管理,從而提高電子式電能表的準確度和穩定性。

2.4及時上報電能表運行狀況

一般來說,對於電能表運行情況的統計和分析應該控制在每季度一次,在統計和分析的過程中,要將電能表運行過程中所出現的正常情況和不正常情況分門別類進行統計,根據統計結果進行分析並畫出分析曲線。最後,將統計和分析結果中顯示出來的問題進行整理,並附上相應的改進措施,上報給相關部門。

結束語

在電力系統不斷髮展的過程中,電子式電能表的運用也會更加的廣泛,而對其校驗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電能表校驗工作人員應該積極學習理論知識,在此基礎上不斷積累自己的工作經驗,及時發現電能表校驗中存在的問題,並採取針對性的措施,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我國電能表的校驗水平,爲我國電力企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唐霞。談電能表誤差的調整方法[J]。計量管理,2003.

[2]葉發新。電子式電能表校驗問題分析及改善措施[J]。廣東科技,2009(16)。

[3]王金剛,歐朝龍,陳福勝,萬全。基於調感式串聯諧振的電壓互感器現場校驗方法[J]。湖南電力,2011(04)。

科技論文 篇四

不久前,美國公佈了一份長達35頁的《2016~2045年新興科技趨勢報告》,該報告是在美國過去五年內由政府機構、諮詢機構、智囊團、科研機構等發表的32份科技趨勢相關研究調查報告的基礎上提煉形成的。通過對近700項科技趨勢的綜合比對分析,最終有以下幾項最值得關注的科技發展趨勢。

物聯網

在2045年,最保守的預測也認爲將會有超過1千億的設備連接在互聯網上。這些設備包括了移動設備、可穿戴設備、家用電器、醫療設備、工業探測器、監控攝像頭、汽車以及服裝等。它們所創造並分享的數據將會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一場新的信息革命,人們也將可以利用來自物聯網的信息來加深對世界以及自己生活的瞭解,並且做出更加合適的決定。

與此同時,聯網設備也將把目前許多工作,比如監視,管理,以及維修等需要人力的工作自動化。物聯網、數據分析以及人工智能這三大技術之間的合作將會在世界上創造出一個巨大的智能機器網絡,在不需人力介入的情況下實現巨量的商業交易。

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

在2045年的地球上,機器人和自動化系統將無處不在。自動駕駛汽車會使交通更加安全與高效,或許還會給共享經濟帶來新的'動力。機器人則會負責日常生活中大量的任務,比如照顧老人與買菜,以及工業中的職責,比如收穫農作物,維護公共設施等等。

智能手機與雲端計算

智能手機與雲端計算正在改變人類與數據相處的方式。比如目前的美國,大約有30%的網頁瀏覽和40%的社交媒體是通過手機進行的。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就是智能手機具有各種可以測量天氣、位置、光度、聲音、以及生物特徵。

隨着手機功能越來越全面,移動網絡的鋪展也將加速。在2030年,全球75%的人口將會擁有移動網絡連接,60%的人口將會擁有高速有線網絡連接。隨着移動終端的發展以及移動網絡的擴散,也會進一步推進雲端計算的進展。雲端計算可以在在零投入的情況下給用戶帶來大量的計算能力。

在未來的30年裏,基於雲的移動計算端將會改變從醫療到教育的各行各業。比如人們可以通過手機來進行體檢並與雲端的診斷軟件直接溝通,人們也可以在手機上使用教育軟件來學習新的技能,農民們甚至可以通過手機連接到實時氣象數據,通過雲端軟件計算最優化的收割時間。

智慧城市

未來的智慧城市將利用信息和通訊技術(ICT),通過大數據以及自動化來提高城市的效率和可持續性。比如使用分散探測系統將實時監視城市用水用電數據,通過智能電網自動調整配電設置;通過聯網的交通信號系統以及自動駕駛系統來減緩車輛堵塞的程度;利用由新材料和新設計技巧所建的智能建築來提高空調和照明系統的效率,減少能源浪費;使用屋頂太陽能板、小型風力發電機、地熱發電,以及其他可再生資源提供乾淨的電力。

量子計算

量子計算是通過疊加原理和量子糾纏等次原子粒子的特性來實現對數據的編碼和操縱。

雖然在過去的幾十年裏,量子計算只存在於理論上,近些年的研究已經開始出現有意義的結果。在未來的 5~15年裏,我們很有可能製造出一款有實用意義的量子計算機。

混合現實

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VR和AR)技術已經在消費電子市場激發了極大的熱情,各科技公司也迅速的開始進入這個市場。在2014年收購OculusVR之後,Facebook將在今年推出他們首款VR眼鏡。三星,索尼,宏達也計劃在今年推出VR產品。資本的涌進代表了VR將會成爲新一代的主流娛樂技術。

人類增強

在接下來的30年裏,科技將帶領人類突破潛力極限或者生物的極限。由物聯網連接的可穿戴設備將會把與實時有關的信息直接打入我們的感官中。如外骨骼和與大腦連接的假肢將會使我們變得更加強大,爲老弱病殘恢復移動力;裝有探測器和嵌入式計算機的隱形眼鏡將給我們帶來天然夜視,以及可以嵌入虛擬和增強現實系統的能力。益智藥將會擴大我們的思維能力,改變工作和學習的方式。

先進數碼設備

未來,人們將會擁有更多的計算能力以及更廣的數碼資源。移動網絡和雲計算將會給人們帶來幾乎無限的內存和計算能力。虛擬技術和基於軟件的系統將會允許政府和企業在不需要昂貴的硬件升級的情況下迅速的調整升級IT系統。

從衣服到建材,數碼產品將會更廣泛的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在此同時,新科技將會改變我們與科技之間交流的方式。語音界面已經被廣泛應用在智能手機中,而姿勢界面則允許我們無聲的與計算機通訊。最終,人腦-電腦界面將會允許我們用思想控制數碼設備,使它們成爲我們身體的一部分。

太空科技

太空行業正在進入一個從上個世紀60年代後就從未出現過的發展階段。新的科技,比如機器人,先進的推進系統,輕便的材料,增加製造,以及元件小型化正使人和物進入太空更加便利,而這則會開啓太空探險的新機會。SpaceX,Arianespace,BlueOrigin等太空行業的新人已經帶來了例如可回收火箭等顛覆式創新。

在未來的30年裏,科技的研發將會帶領人類將重返月球。在此之外,更加偉大的探險,比如人類登錄火星也是,以及新型基於太空的行業,比如在開採小行星中的礦物也都有可能出現。

合成生物科技

早在孟德爾發現遺傳的基礎規律,以及埃弗裏·麥克勞德·麥卡蒂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之前,人類已經進行了幾千年的通過選擇性育種以及雜交來操縱植物和動物的遺傳基因了。

隨着我們對遺傳學認知的加深,我們已經可以通過搭建新的DNA來實現無中生有,創造出新的生物。基因改造農作物則是此項科技的先鋒。但是在此同時,我們正站在一場生物革命的突破口。當我們跨入生物科技的新時代時,生命將會成爲信息,如同電腦程序的代碼一樣可以被改寫。

增材製造

增材製造(3D打印)已經在工業界作爲製造限量設計原型的技術而被使用超過30年了。但是,在近十年裏,3D打印技術獲得了驚人的發展。如今,隨着3D打印機價格的下降以及大量開源工具和付費模型的出現,世界上已經出現了一個龐大的“創客”羣體,無時不刻的在突破這項技術的極限。

在2040年,3D打印技術將改變世界,新一代的3D打印機將可以融合多種材料,電子元件,電池以及其他原件。人們將會利用3D打印技術製造工具,電子產品,備用零件,醫療設備等各種產品,並按照自己個人需求來實現真正的“私人訂製”。

醫學

在未來的30年裏,各種科學技術上的突破將改變醫學。通過基因組學,我們將會得到真正的私人藥物,癌症、心肺疾病、阿茲海默症、以及其他目前看似無救的疾病將會由針對患者個人基因的藥物來治療。

人類將可以通過DNA培養出來移植所需的器官,從而滅絕等待配型以及排斥反應等很可能致命的情況。生物假肢將會被直接連接到神經系統上,從而提供與真實觸感極其相似的感官。

能源

在未來的30年裏,全球能源需求預計會增長35%,我們則正在面臨着一場能源革命。新的採油技術,比如水力壓裂以及定向鑽爲人類添加了大量可開發的油田和氣田,而這將直接顛覆了世界石油市場。

與此同時,可再生能源,比如太陽能和風能的價格也開始接近與石油。就拿太陽能來說,在過去的10年裏,太陽能發電的價格從每瓦8美元降低至這個數字的十分之一。在此之外,還有核能這個抱有爭議但從未停止開發的能源。新一代的核反應堆設計宣稱遠比之前的更安全,也會產生更少的核廢料。

新型武器

在未來的30年裏,數種新型武器技術將出現在戰場上。除了目前正在開發中的非致命武器以及能量武器之外,數個國家也正在開發可以阻絕軍事行動能力的反介入和區域阻絕武器(A2AD)。A2AD技術包括反艦彈道導彈、精密制導反車輛反人員武器、反火箭炮、火炮和迫擊炮系統(CRAM)、反衛星武器,以及電磁脈衝武器(EMP)。

食物與淡水科技

在未來的30年裏,淡水和食物的缺乏將會在世界上製造更多的衝突。大約全球25%的農地已經由於過度耕作、乾旱、污染等原因造成了嚴重退化。

在未來的幾十年裏,最樂觀的預測是主食穀物的價格將會提高30%。如果全球氣候變化、需求,以及資源管理的失敗按照目前的趨勢繼續下去,價格提高100%也是可能的。

在2045年,全球超過40%的人口將會面臨缺乏水源的問題。這一切問題的解決方式只有科技。海水淡化、微型灌溉、污水回收、雨水收集等科技將會減緩人類對淡水水源的需求。基因改造農作物以及自動化將會允許農民使用更少的土地來出產更多的食物。食物和淡水將會成爲新的科技熱點。

對抗全球氣候變化

根據目前的數據,在2050年,地球表面的溫度將增加1.4至3攝氏度。就算我們採取了一些極端方式來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氣候的慣性也會引起溫度的提高。而地表溫度的提高則會帶來一系列的惡果,比如海平面的提高給海岸城市所帶來的危險,農作物產量的下降所引發的饑荒,乾旱導致數百萬人缺乏飲用水,以及洪水所造成的數十億損失。

在未來的30年裏,這些危機將會引導各方投資研究可以減緩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的科技。在近期,這些科技將包括在地圖上標出有洪水危險的系統,以及可以抵抗乾旱的基因改造農作物。在更長遠的時間裏,也許會出現野心更大的科技,比如可以從大氣中提取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溫室氣體,並在把它們安全的儲存在地下的科技。

科技論文 篇五

摘要:介紹了綠色經濟的含義,闡述了科技對綠色經濟的支撐作用,以實現經濟與環境和諧發展。

關鍵詞:綠色經濟;科技創新;科技體系;支撐政策

引言

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全面加速,我國的經濟增長方式造成了水資源不足、土地資源嚴重緊缺、能源開發過度、人與自然矛盾突出、生態系統失衡。爲促進經濟發展模式轉型,實現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將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有機的結合起來,必須開展以綠色經濟爲導向的戰略部署,實現能源資源的低消耗、污染廢棄物的低排放、生態環境的低污染。以科技爲依託,攻克能源與環境所面臨的窘境,不斷優化綠色經濟的資源配置,藉助產業結構調整助力綠色經濟。

1綠色經濟的含義

綠色經濟是以效率、和諧、持續爲發展目標,以生態農業、循環工業和持續服務產業爲基本內容的經濟結構、增長方式和社會形態[1]。站在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高度上,在社會經濟活動中自覺遵守和應用生態規律,通過資源高效和循環利用,實現污染物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在經濟增長的同時保障自然的不衰退。綠色經濟包含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所以綠色經濟在要求大量使用清潔能源,提高傳統能源的使用效率,吸收經濟過程出口的碳排放的同時,強調減少自然資源的輸入,加強物品的重複利用,做到“變廢爲好”。

綠色經濟與傳統產業經濟的區別在於:傳統產業經濟是在大量消耗自然資源,破壞生態平衡,增加生活負擔,造成不可逆損耗的基礎上發展的經濟;而綠色經濟則是以維護人類生存環境、促進資源和能源可持續利用和環境友好型經濟,是一種滿足現代生態文明建設需求,符合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綠色社會機制主題,以高新技術爲支撐,能夠長久發展的經濟。是市場化和生態化有機結合的經濟,也是一種充分體現自然資源價值和生態價值的經濟。

2科技對綠色經濟的支撐作用

科技進步是促進綠色經濟發展,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舉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依靠科學技術,能夠推進經濟又快又穩增長,合理利用資源,優化產業結構[2]。科技在發展綠色經濟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2.1科技進步提高資源利用率

依靠科學技術,能夠科學地分析和認識各類“資源”,即自然資源、能源、生產過程中所排放廢棄物以及廢舊產品的屬性、價值和功能,並且相關技術可以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以最低的資源消耗得到最大的產出。對這些“資源”利用與再利用、加工與再加工的市場前景與利潤空間進行科學地分析和預測,能夠以有限的資源創造出無限的價值,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減少了資源損耗。再者說,技術進步可以突破現有資源供給的限制,創造出新的可利用資源,來代替不可再生資源,避免以資源的不可恢復爲代價來發展工業經濟。

2.2科技進步優化產業結構

我國產業結構從總體上說仍以傳統產業爲主,生產過程中仍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產能。而綠色經濟的實現過程中,將各種技術結合利用,包括能源綜合利用技術、清潔生產技術、廢物回收再用技術、新能源開發和替代技術、污染治理技術、環境監測技術以及預防污染的新興技術等。傳統企業與中小企業以科技進步爲依託,將新興技術引入到實際生產過程中,工業循環經濟規模不斷擴大,科技實力不斷提升,從而推動着工業、農業和服務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或升級[3]。

2.3科技進步改善生態環境

科技可以從根本上保護環境、防止污染。一些生物高新技術的發明,各種清潔生產的技術設備和工藝流程的開發及各種綠色的材料和能源以及各種綠色的食品和藥品等的研製,可以有效地預防和防止環境污染從而實現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平衡發展。並且科技創新及運用科技創新所提供的技術設備及其工藝,能夠有效地治理已經造成的環境污染,有效地降低或減少生產過程中各類污染物的排放,以改善和提高環境質量。科技可以兼顧經濟效益與生態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追求三者之間的最佳結合點。

3依靠科技進步,推進綠色經濟建設

科技對綠色經濟的發展起着支撐的作用。要實現綠色經濟健康、快速、穩定的發展,必須要做到:首先,克服產業高新技術難題,應用高新技術來改善傳統產業。生物技術、新材料和新能源技術等高新技術的攻關,一項成功的技術創新,通過大面積的技術擴散,必然會導致產業結構、市場結構、外貿結構等方面的變化,帶動整個經濟市場的變化。清潔技術、循環技術的應用,着眼於變“廢”爲寶,通過資源的重複利用謀求資源效率的極限發揮。

其次,建立面向綠色經濟的企業科技創新聯盟。在發展綠色經濟中,企業作爲技術創新的主要開發者和使用者,其技術創新能力的高低代表着綠色經濟的工藝創新水平。建立企業間的科技創新聯盟,實現資源和技術共享,結合每個企業自身的資本、人才、科技、產品等特點構建科技創新平臺並與其他企業的創新平臺建立聯盟,共同面向綠色經濟進行科技創新活動[4]。再者,健全綠色經濟的科技創新體制。綠色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支撐,但是要保證先進技術的產生,必須要形成良好的科技創新體制。

我國的科技政策仍然存在基礎研究薄弱,缺乏發展綠色經濟的科技體制、發展綠色經濟的科技政策法規不健全,缺乏專業性領域的綠色經濟科技政策等缺陷。所以要發揮高新技術的支撐作用,必然要健全綠色經濟相關的基礎研究體系,綠色經濟理論方法和政策支撐體系以及技術支撐體系、創新支撐體系和維護一系列體系健康運行的法律法規支撐體系[5]。

最後,加強綠色經濟國際科技合作。各國的科研水平能力不同,側重點也不同,參與多國共同出資、共同協作研究、共享研究資料成果和知識產權的國際大科學研究計劃,不斷向科技發達國家學習,取長補短。把握國際貿易機遇,拓展國際市場。

4結語

從小企業的綠色經濟發展需求到生態園中綠色經濟,再到全球這個大的生態系統,發展綠色型的經濟都離不開技術。力爭突破制約資源節約和綠色經濟發展的技術瓶頸,不斷提高改善資源、能源、環境的高新技術,尊重科技發展規律,穩步推進,從而充分發揮科技對我國循環經濟建設的支撐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國華。科技對循環經濟支撐作用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08.

[2]嚴煒。科技促進我國循環經濟發展之探討[J]。學習與實踐,2012(6):30-36.

[3]楊麗萍,賀新華。科技創新與建設雲南綠色經濟強省[J]。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6):64-66.

[4]許正中,楊全社,張慶亮。立足科技創新推動產業蛙跳——我國發展知識型循環經濟的策略分析[J]。天津行政學報,2008(3):70-75.

[5]王婧。以綠色經濟打造旅

科技論文 篇六

關鍵詞:生物技術;有機廢氣;處理

近些年我國有機合成工業和石油化學工業不斷得到迅速的發展,在大氣中的有機化合物也逐漸增多,例如有機硫化物、有機氯化物等各種各樣揮發性有機物,對於人體的感官會產生刺激,一些物質甚至具有毒性,對於周圍的環境和羣衆的健康會產生嚴重的危害。現在人們越來越重視對這些污染物進行控制,在這樣的形勢下,產生了生物技術,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1生物技術的概述

1.1微生物的概念

以微生物處理廢水爲基礎,生物技術不斷髮展起來。從根本上說生物淨化就是氧化分解的過程。和廢水生物處理具有很大的不同,廢氣中的有機物質逐漸從氣相到液相,在液相當中進行溶解,濃度差不斷給予推動,可以擴散到生物膜當中,這樣一來,微生物就會進行捕捉和吸收。在這樣的條件下,污染物一旦進入微生物當中,在代謝的過程中,其能源和營養物就會被分解,就會產生代謝物,一部分就會融入到液相當中,剩下的一部分就會成爲細胞物質,剩下的最後一部分就會放到空氣當中。這樣一來,廢氣中的有機物通過這樣的步驟,就會逐漸減少,最後被得到淨化。

1.2生物法的工藝特點

針對各種污染物,微生物的適應性都是比較強、比較快的,可以有效的降解和轉化代謝底物,和傳統的廢氣處理技術進行有效的比較,生物技術的處理效果更好,投資和運行費用都比較低,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也不會產生二次污染,還很容易進行管理。與此同時,通過吸收劑當中的微生物,可以有效的實現廢氣生物處理吸收劑的再生,並不需要一些具體的專門設備,使工藝流程和工業設備得到有效的簡化,使運行操作費用得到有效的降低。

2有機廢氣處理新技術

2.1低溫等離子體技術

針對低溫等子體技術,其高能電子、正負離子等可以和硫化氫和硫醇等進行反應,可以產生二氧化硫等無機物質,這些典型的廢氣可以利用電暈等放電形式,對離子體處理惡臭廢氣進行處理,具體的停留時間越長,實際電壓就會變得越高,其脫除的效果就會更加理想。

2.2變壓吸附技術

針對變壓吸附的基本原理,氣體組分在不同吸附劑上存在不同的吸附特性,利用這樣的差異,因爲具體的吸附量會隨着壓力不斷髮生變化,壓力不斷髮生變換,氣體就會出現分離和提純等現象。針對比較常用的吸附劑,主要就是硅膠、活性氧化鋁等,除此以外,可以對某些組分的選擇性吸附,研製出具體的吸附材料,吸附劑自身的性能對於氣體吸附分離具有直接的影響。

2.3膜生物反應器

在廢水處理過程中不斷開發新材料的研製開發,膜生物技術也在其中不斷進行應用。在有機廢氣處理的過程中開始應用膜技術。針對膜生物反應器,就是將傳統的生物廢氣處理技術結合膜技術,這種方法比較環保,生物降解的主要界面就是膜材料,可以提供出大範圍的比表面積,使降解效果不斷得到增強,使去除效率不斷得到提高。針對我國當前的膜生物反應器,還是處於發展的階段,膜生物構建和運行成本比較高,因此將其大範圍的雲心,還是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和實踐。膜生物反應器的流量比較低,阻力也比較大,自身的水溶性比較差,去除效率也比較低,這樣一來,在廢氣處理過程中應用膜生物技術就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2.4生物過濾牀

生物過濾牀其中具有吸附性的濾料,這是一種淨化裝置,在生物膜在掛之前,在過臨牀中要將緩衝劑等營養因素摻入,在生物濾牀當中如果產生具有一定溼度的廢氣,通過生物活性填料層的時候,針對其中的微生物,可以將廢氣中的有機物進行捕獲,在其自身生長的時候使其可以成爲碳源。廢氣通過生物過濾牀之後,可以得到有效的淨化,在濾料層當中存在的微生物,在實際生化降解的過程中,會得到不斷的生長繁殖,這樣一來,就會持續進行生物濾池的相關操作。當濾料使用過一年之後,大多都是呈酸性的,需要得到定期的維護和保養。和處理污水的生物過濾牀進行比較,具有很大的不同,在處理廢氣的規程中,在生物過濾牀當中,在微生物膜的表面或者內層當中會存在滯留的水,整個濾料牀沒有得到貫穿,可以將含水生物膜看作是一個具體的單相。在生物過濾牀當中,淨化廢氣,這是傳質和生化反應的串聯,針對其傳質方向,主要是由氣態污染物向固、液混合相中進行有效的傳輸,和生化反應速度進行比較,傳質速度是比較快的,整個過程的控制步驟就是生化反應。

3結語

生物技術的運行比較簡單,而且比較環保,但是仍舊存在很多不足之處需要進行有效的改進,需要創新性聯合生物反應器,進行有效的設計研究,深入研究降解細菌等方面,促進我國有機廢氣處理方面的研究更好的發展。

4參考文獻

[1]廖輝,付志敏,何志明,晏波元。紫外線燈在有機廢氣處理中的應用要點簡述[J]。中國照明電器,2015,07:29-31.

[2]陸建海,顧震宇,韋彥斐,滕富華,汪昊其。鍋爐熱力焚燒技術在有機廢氣處理工程中的應用[J]。環境工程,2014,06:71-73+101.

[3]王志良,周大順,胡志軍,李國平,王小平,李建軍,陳建秋。屬性層次模型(AHM)在有機廢氣淨化技術決策中的應用[J]。環境工程,2014,10:90-93+151.

[4]劉美儀。探討有機廢氣處理技術及前景展望[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3,06:134.

[5]高宏俊。試析催化燃燒技術在有機廢氣治理中的運用[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3,07:289.

最新科技的論文範文(精 篇七

爲了響應教育局科技節,結合教育科技月工作安排,進一步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全校學生中營造學生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氛圍,培養學生積極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提高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科技活動是一項知識性、科學性、實踐性和趣味性相統一的活動,是提高學生自身創造能力的重要途徑,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科學志趣,發揮學生特長。爲進一步推動我校科技教育活動,我校決定舉辦“讓夢想插上翅膀,隨科技快樂飛翔”科技節活動,發動學生人人蔘與,讓學生在活動中有所嘗試,有所掌握,有所探索,有所創新,有所所獲。現總結如下:

一、宣傳發動,提高認識,營造舉辦科技創新活動的良好氛圍。

我校根據上級工作要求,利用教師會、學生聚會、教研組長會議等,廣泛宣傳了此項活動的重要意義;利用國旗下講話、黑板報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發動,再加上以前積累的經驗和平時觀察、想象的基礎,使師生明白這項活動,能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思維、想象能力,創新意識,這也是新課堂、新形式發展的需要,使學生認識到現代科學技術正是從最古老、最簡單的小製作中開始的,只有用自己的雙手區實踐,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才能創造出一個不平凡的人生,才能創出新穎的作品來。因此,師生的思想認識提高了,對此項活動也就重視了,結合現實實際,收集題材,積極引導,集思廣益。保證了這項活動的順利進行。

二、任務具體,分工明確,激發製作科技創新作品的積極性。

首先學校高度重視,組建科技工作領導小組,然後組織領導成員,統一學習,統一認識,其次制訂了活動要求及作品要求,活動要求各班主任、各教研組要高度重視此項活動,保證人人蔘加活動,個個有作品,活動中表現突出的班級、學生、老師要給以大力表彰。所參評作品要突出創新意識和科技含量,對於小發明、小製作、科學國小論文,科幻畫都有具體的要求與目標。再次,對於活動的每個階段,在時間上,安排內容上都有規定,按階段安排嚴格檢查執行,都要嚴格檢查落實執行,都要派人嚴格檢查,發現做不到位的班級、個人,要重新去做,由於任務清楚,目標明確,大家幹勁大,勁頭足,保證活動的順利完成。具體策劃分工附。

三、家長協助,教師指導,提高科技創新作品的質量。

活動目標及任務中規定,各教研組、各班級要高度重視此項活動,要有具體的活動要求,每位教師,每位學生每人最少一件;活動參與面100%,師生明確目標,積極性空前高漲,下課及課外活動都可看到師生動手製作的人羣;學生家長也積極參與,爲自己的子女出謀劃策。此次活動涉及到家長、教師、學生。學校對各班級的數量、質量進行檢查、登記,並對作品提出改進的方法,增加作品的科技含量,經過檢查、各班數量達到學校的要求,質量也提高,通過活動廣泛開展,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慾望,提高了學生思想認識,使學生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

1、科技月整個工作安排、認真組織,提高效果。由美術老師牽頭組織開展科技繪畫創新活動,豐富學生科技知識,拓展視野,爲培養創新人才啓蒙。

2、學校以及各班創辦科普知識宣傳黑板報、宣傳科普知識、宣傳科技開展活動,以此擴大對學生的科普宣傳力度。

3、由班主任組織各班學生,開展主題班會或看了一部科教影視片。此項工作由班主任組織,學生興趣很濃,有生有色的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知識,又激發了學生科創之光。

4、隆重開展科技節啓動儀式。

5、迎接區科技節展示活動。

6、閉幕式頒獎活動。

科技論文摘要 篇八

隨着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翻譯活動越來越頻繁,翻譯領域也因語體風格不同分工越來越細。

科技語體是適應科學技術內容、範圍和交際需要而形成的言語體式,具有準確、簡潔、客觀、嚴謹等風格特點,其功能是準確地記述自然、社會及人類思維現象,嚴密地論證其內在規律,以此爲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發展、傳播服務,進而起着服務於社會進步,生產力發展的作用。

本文將對科技文體的特徵及翻譯方法問題展開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