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開題報告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精品多篇)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精品多篇)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 篇一

開題報告主要內容(研究與實施方案的陳述,重點從課題的研究背景、目的意義、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實施過程設計和主要措施、課題研究分工和預期研究目標及課題研究保障條件等進行深入細緻的介紹)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1、事實依據

語文學科是一門極利於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學科。但是語文學科的現狀卻不盡如人意:由於應試教育,不少語文老師產生急功近利的思想,放棄課外閱讀,農村國中學生的閱讀大多侷限於語文課本;由於應試教育,不少家長認爲看課外書是不務正業,學生因爲看課外書經常受到父母責備。因此,新課改前農村國中的課外閱讀天地幾乎是一塊處女地,函待老師、家長與社會去共同開發建設。語文老師有責任幫助青少年拓寬語文學習的視野,讓語文學習“給孩子以夢”,讓語文學習園地成爲培養孩子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天地,成爲開拓視野、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康人格的樂園。可喜的是,新課改出臺,會考語文隨之改革,將名著閱讀與語文綜合實踐納入語文會考,這便給農村國中荒寒的課外閱讀天地帶來了春天的信息。

2、理論依據

(1)現代語文課程觀,現代語文教學論

“課外閱讀” 、“語文實踐活動”是《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規定的“教學內容”。這一規定實現了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的統一,這是現代語文課程觀的體現。“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已是語文教育界普遍認同的現代語文教育思想。語文教育、語文學習都必須樹立大語文觀。封閉的教育、封閉的課堂培養不出開放的人才,培養不出創新能力。只有打破“三中心”(書本中心、課堂中心、教師中心)的教學模式,改變學習方式和人才培養模式,語文教育才有生氣,纔有活力。

(2)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蘇霍姆林斯基

“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蘇霍姆林斯基

“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葉聖陶

“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於國民的閱讀水平,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朱永新

說得多好啊!閱讀,是繼承人類一切優秀文化的主要途徑;是豐富個人情感的重要途徑;更是脫離低級趣味、完善品格、昇華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徑;是每個人終生必修的功課!

二、研究內容

(一)變量研究

1、自變量界定

學生閱讀名著的時間、數量、種類的多少,學生參與名著閱讀的比例,家長對子女閱讀名著的支持程度爲其自變量。通過對自變量的研究,瞭解班級與學校的現狀,針對現狀進行多種方法、途徑的研究。

2、因變量界定

學生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閱讀興趣得以激發,閱讀能力穩步提高,學養日漸豐富,品格日趨完善,人生境界得到昇華,此爲因變量。通過名著閱讀實踐活動的研究,在自變量變化的基礎上,促使其因變量的形成。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

1、研究對象

全校七至九年級全體學生,全校語文教師

2、研究內容

①通過調查分析,摸清當代農村國中學生課外閱讀的基本現狀,及其他們在閱讀過程中的心理特徵,研究相應的閱讀心理指導對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理想與閱讀目的,培養健康的閱讀興趣與閱讀習慣,掌握閱讀方法,重視讀書筆記,提高閱讀效果。

②研究名著閱讀健康有效的激勵手段,構建適合我校實際的激勵體系,通過優秀筆記展覽,名著知識競賽,課前一分鐘演講,名著沙龍,名著閱讀演講比賽等一系列活動,展示學生名著薰陶的過程,讓學生在成就感和榮譽感的激勵下,自覺養成終生閱讀的優良習慣。

③研究切合農村國中實際的名著推薦書目,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優秀讀物;研究名著閱讀指導方法,以幫助學生切實提高名著鑑賞水準,達到“豐富學養,完善品格,昇華人生境界”的根本目的。

三、實驗目標

(一)研究假設

1、如果語文教學能真正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繫,加強學生名著閱讀實踐活動,將會推動語文教學改革,語文教學質量將會大大提高。

2、如果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能拓寬學習渠道,在老師的有效指導下能按照一定的要求,科學地、有計劃地開展課外名著閱讀,國中三年閱讀量達到800萬字以上,讀書筆記達到20萬字以上,不僅學生的語文素質將會迅速提高,而且其學養也會日漸豐富,品格也將日趨完善,甚至學生的人生境界也會得到昇華。

(二)研究目標

①探索農村國中學生課外名著閱讀的實施途徑及策略。

②構建科學、規範、有效的農村國中課外名著閱讀模式。

③初步形成切合本校學生和教師特點的課外名著閱讀實踐活動指導體系。

④通過三年的名著閱讀豐富師生的學養,完善師生的品格,昇華師生的人生境界。

⑤幫助師生養成終生閱讀的習慣,推動我校書香校園建設,促進我校辦學特色的形成。

⑥爲農村國中名著閱讀活動提供有價值的個案研究範例。

四、實驗途徑及措施

首先開好動員大會,明確名著閱讀的意義,名著閱讀的內容、方法和要求。每學期各班應舉行兩次以上讀書報告會,每學期各班要在兩次教學常規前進行讀書筆記評比,對能持之以恆堅持天天閱讀,有自己的思考與感悟,日均閱讀量達到一萬字以上,筆記優秀的同學要大力張揚,並儘可能給予獎勵。每學年教導處要組織一次“名著知識競賽”或名著閱讀演講比賽,對獲獎者要隆重頒獎,並把競賽成績納入文明班考覈與語文教師業績考覈。教導處還應力爭每學年召開一次全校性的“名著閱讀交流大會”。語文科組要定期召開會議,讓語文教師交流活動開展的成功經驗,把活動開展的情況作爲常規教學檢查的主要內容之一與重要的“評優”標準。語文教師要把“名著閱讀指導”列爲“教學反思”的主要內容,自己要帶頭閱讀,及時給學生以科學有效的閱讀指導。08年春季學期開始,七八年級每週要開設兩節閱讀課,九年級要開設一節閱讀課從課程上向名著閱讀傾斜。要逐步完善圖書館的管理,建設好班組圖書角,定期安排圖書展銷活動,確保學生有好書可讀。

協調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力量形成理想的名著閱讀實踐活動的大環境。要通過家長委員會向學生提供閱讀活動的物質基礎;要教給家長指導孩子閱讀實踐活動的方法,鼓勵家長參與“與子女共讀一本好書”活動,充分利用社會的各種力量積極開展名著閱讀實踐活動。

擬在綜合樓大廳開闢大型名著閱讀宣傳欄,在校刊《小天鵝》上開設“名著論壇”欄目,爲名著閱讀成果交流創設種種平臺,推動實驗活動的開展。

五、方法指導與考評措施

(一)怎樣讀書

讀書的目的決定讀書方法我們開展名著閱讀的目的主要有:增養語感,豐富想象,積累語彙,提高素養;增廣見聞,豐富知識,陶冶情操,充實人生。有鑑於此,我們讀書應精讀與略讀相結合,博覽與感悟相結合。

有時應“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好讀書,不求甚解”,博覽羣書,增廣見聞,像孫仲謀,像陶淵明;有時應反覆品讀,細心推敲,圈點批註,去粗取精,古爲今用,洋爲中用,像毛澤東。

最要緊的是:融會貫通,活學活用。

要重視做讀書筆記,做到不動筆頭不讀書。

讀書筆記的一般原則與方法:

分析事件,品評人物;記錄精華,重在感悟;及時翻閱,活學活用。

爲了便於檢查評比,也爲了永久保存,建議採用下列方式:

1、筆與顏色:用鋼筆撰寫,以黑色、深藍、藍黑爲主,輔以藍色或紅色。

2、每本筆記的前兩頁作目錄,記錄所讀書目、時間與字數。

3、筆記爲日記,要逐日撰寫。

第一行:日期、星期、天氣;

第二行:書名、章節或頁碼,當天閱讀字數;

第三行起次:A、內容概括,B、錦言妙語,C、閱讀感悟。

4、每次評比前自我統計:

A、閱讀內容(列出書目與字數);

B、閱讀起止時間、總閱讀量與日均閱讀量;

C、兩名覈對者覈對後簽名。

(二)“名著知識競賽”方案

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朱永新

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是每一位教育管理者、班級主任、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神聖職責。因此名著閱讀的開展與成效應作爲衡量教育管理者、班級主任、以及語文教師工作業績的標準之一,納入教育管理考評、文明班評比及語文教師業務考覈。

具體實施方案:

“名著知識競賽”每年舉行一次,時間是每年五月中下旬。由教導處組織語文科組有關成員,完成初賽與複試的命題與閱卷工作。

全校同學都必須參加“名著閱讀知識競賽”的初賽,少一人將在文明班評比中扣除一分。初賽在各班課室舉行,複賽集中在綜合樓六樓教師會議室和兩間電教室舉行。初賽試卷由該班語文科任批閱,將複賽名單報教導處。複賽試卷由教導處組織人員集中閱卷。

複賽名額分配:實驗班每班8人,常態班每班4人。

獲獎人數視各級參賽人數按比例確定,一等獎1%,二等獎2%,三等獎3%

競賽成績納入文明班考評,一等獎加3分,二等獎加2分,三等獎加1分。

獎品:一等獎獎名著一部,價值20元以上,二等獎獎時尚作品一部,價值10元以上,三等獎獎精裝筆記本一本,價值5元以上。

“名著閱讀演講比賽”活動參照此方案實施。

開展競賽活動的目的:激勵全體師生紮紮實實地開展名著閱讀活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這種良好的讀書習慣一旦養成,園洲中學的教學質量與辦學水平必將發生質變。

六、實驗研究過程設計

第一階段(20xx、9--20xx、2)準備階段。

制定研究方案,培訓研究人員,召開動員大會,明確名著閱讀的意義、內容和方法要求,激發閱讀興趣,整理申報資料,完成課題申報。

第二階段(20xx、3--20xx、3)實驗階段。

深入實踐研究,開展各項名著閱讀活動,收集優秀讀書心得,完成階段研究報告。

第三階段(20xx、4--20xx、9)總結驗收階段。

總結實驗成果,編輯《名著閱讀作品選集》,完成綜合評估,撰寫結題報告。

七、研究方法與保障措施

(一)具體研究方法:

①文獻研究法:組織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研讀《語文課程標準》,積極蒐集與本課題研究相關的資料信息,使課題實驗建立在紮實的理論支撐的基礎上。

②跟蹤調查法:密切關注學生開展名著閱讀活動情況,定期分析其學養與品格方面的變化。

③行動研究法:積極開展名著閱讀實驗研究,探索新課程理念下的個性化名著閱讀有效途徑,搭建各種閱讀平臺,不斷交流閱讀體會,及時展示名著閱讀成果。

④個案分析法:收集典型個案,開展研討展示活動,推動名著閱讀活動的開展。

⑤歸納統計法:運用歸納統計方法進行成果分析形成資料。

(二)實驗保障措施

①資料保障:學校圖書館與班級圖書角有足夠的書籍滿足師生各方面的閱讀要求;

②課程傾斜:每週七八年級開設兩堂、九年級開設一堂名著閱讀課。

③環境保障:建設好閱覽室、讀書園地、名著沙龍,讓校園瀰漫書香。

④政策保障:將名著閱讀納入教育教學管理業績考評、文明班評比與語文教師業績考覈。

八、預期成果

(一)理論成果

1、形成師生名著閱讀作品集,閱讀篇目推薦與活動方案集。

2、構建農村國中名著閱讀實踐活動基本模式。

3、撰寫並努力發表有一定理論深度的科研論文與研究報告。

(二)技術成果

1、探索出激發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途徑和方法。

2、構建農村國中名著閱讀實踐活動的內容體系。

3、形成農村國中名著閱讀實踐活動的評價體系與指導體系。

九、課題組織機構及職責

課題負責人:教導處顏進棠主任

職責:撰寫課題實驗方案,定期組織實驗教師進行理論學習,開展名著閱讀和閱讀交流活動,爲實驗教師提供理論與技術支持,收集課題研究的相關資料,做好階段性小結和終結性總結,撰寫結題報告。

小組負責人:07級鍾小澤、08級陳劍新、09級程興龍

職責:協助主持人搞好本級組名著閱讀活動的日常管理,定期彙報本級組名著閱讀活動的開展情況,對活動開展提出富有建設性的意見,做好本級組階段性小結。

課題組成員:顏聚棠、樂曉勤、曾國華、陳劍新、黃惠卿、鍾小澤、陳茹潔、楊旭冠、樑樹基、羅澤高、張友興、李金梅、劉功賦、程興龍、黃豔玲、魏媛媛、陳會秋。

職責:積極參加名著閱讀活動,以自身學養與境界不斷提升的事實來感召學生;積極組織本班學生開展名著閱讀活動,每學期對學生的讀書筆記至少評比檢查兩次,獎掖先進;對學生的名著閱讀活動及時加以指導;創設種種成果交流的平臺,充分調動學生名著閱讀的積極性;致力於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每個學期收集10-20篇優秀的讀書筆記;每個學年撰寫出一篇有質量的名著閱讀科研論文或研究報告。附件下載:

課題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於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計劃或方案)如同建築師的藍圖,有了好的開題報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計劃、有系統、有組織地開展研究工作,以保證課題研究任務的順利完成。

科研開題報告 篇二

課題名稱:

引導學生走進名著,豐富學養,完善品格的研究。

主要內容: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1、事實依據

語文學科是一門極利於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學科。但是語文學科的現狀卻不盡如人意:由於應試教育,不少語文老師產生急功近利的思想,放棄課外閱讀,農村國中學生的閱讀大多侷限於語文課本;由於應試教育,不少家長認爲看課外書是不務正業,學生因爲看課外書經常受到父母責備。因此,新課改前農村國中的課外閱讀天地幾乎是一塊處女地,函待老師、家長與社會去共同開發建設。語文老師有責任幫助青少年拓寬語文學習的視野,讓語文學習“給孩子以夢”,讓語文學習園地成爲培養孩子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天地,成爲開拓視野、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康人格的樂園。可喜的是,新課改出臺,會考語文隨之改革,將名著閱讀與語文綜合實踐納入語文會考,這便給農村國中荒寒的課外閱讀天地帶來了春天的信息。

2、理論依據

(1)現代語文課程觀,現代語文教學論

“課外閱讀”、“語文實踐活動”是《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規定的“教學內容”。這一規定實現了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的統一,這是現代語文課程觀的體現。“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已是語文教育界普遍認同的現代語文教育思想。語文教育、語文學習都必須樹立大語文觀。封閉的教育、封閉的課堂培養不出開放的人才,培養不出創新能力。只有打破“三中心”(書本中心、課堂中心、教師中心)的教學模式,改變學習方式和人才培養模式,語文教育才有生氣,纔有活力。

(2)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蘇霍姆林斯基

“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蘇霍姆林斯基

“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葉聖陶

“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於國民的閱讀水平,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二、研究內容

(一)變量研究

1、自變量界定

學生閱讀名著的時間、數量、種類的多少,學生參與名著閱讀的比例,家長對子女閱讀名著的支持程度爲其自變量。通過對自變量的研究,瞭解班級與學校的現狀,針對現狀進行多種方法、途徑的研究。

2、因變量界定

學生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閱讀興趣得以激發,閱讀能力穩步提高,學養日漸豐富,品格日趨完善,人生境界得到昇華,此爲因變量。通過名著閱讀實踐活動的研究,在自變量變化的基礎上,促使其因變量的形成。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

1、研究對象

全校七至九年級全體學生,全校語文教師

2、研究內容

①通過調查分析,摸清當代農村國中學生課外閱讀的基本現狀,及其他們在閱讀過程中的心理特徵,研究相應的閱讀心理指導對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理想與閱讀目的,培養健康的閱讀興趣與閱讀習慣,掌握閱讀方法,重視讀書筆記,提高閱讀效果。

②研究名著閱讀健康有效的激勵手段,構建適合我校實際的激勵體系,通過優秀筆記展覽,名著知識競賽,課前一分鐘演講,名著沙龍,名著閱讀演講比賽等一系列活動,展示學生名著薰陶的過程,讓學生在成就感和榮譽感的激勵下,自覺養成終生閱讀的優良習慣。

③研究切合農村國中實際的名著推薦書目,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優秀讀物;研究名著閱讀指導方法,以幫助學生切實提高名著鑑賞水準,達到“豐富學養,完善品格,昇華人生境界”的根本目的。

三、課題的界定

三、實驗目標

(一)研究假設

1、如果語文教學能真正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繫,加強學生名著閱讀實踐活動,將會推動語文教學改革,語文教學質量將會大大提高。

2、如果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能拓寬學習渠道,在老師的有效指導下能按照一定的要求,科學地、有計劃地開展課外名著閱讀,國中三年閱讀量達到800萬字以上,讀書筆記達到20萬字以上,不僅學生的語文素質將會迅速提高,而且其學養也會日漸豐富,品格也將日趨完善,甚至學生的人生境界也會得到昇華。

(二)研究目標

①探索農村國中學生課外名著閱讀的實施途徑及策略。

②構建科學、規範、有效的農村國中課外名著閱讀模式。

③初步形成切合本校學生和教師特點的課外名著閱讀實踐活動指導體系。

④通過三年的名著閱讀豐富師生的學養,完善師生的品格,昇華師生的人生境界。

⑤幫助師生養成終生閱讀的習慣,推動我校書香校園建設,促進我校辦學特色的形成。

⑥爲農村國中名著閱讀活動提供有價值的個案研究範例。

四、實驗途徑及措施

首先開好動員大會,明確名著閱讀的意義,名著閱讀的內容、方法和要求。每學期各班應舉行兩次以上讀書報告會,每學期各班要在兩次教學常規前進行讀書筆記評比,對能持之以恆堅持天天閱讀,有自己的思考與感悟,日均閱讀量達到一萬字以上,筆記優秀的同學要大力張揚,並儘可能給予獎勵。每學年教導處要組織一次“名著知識競賽”或名著閱讀演講比賽,對獲獎者要隆重頒獎,並把競賽成績納入文明班考覈與語文教師業績考覈。教導處還應力爭每學年召開一次全校性的“名著閱讀交流大會”。語文科組要定期召開會議,讓語文教師交流活動開展的成功經驗,把活動開展的情況作爲常規教學檢查的主要內容之一與重要的“評優”標準。語文教師要把“名著閱讀指導”列爲“教學反思”的主要內容,自己要帶頭閱讀,及時給學生以科學有效的閱讀指導。xx年春季學期開始,七八年級每週要開設兩節閱讀課,九年級要開設一節閱讀課從課程上向名著閱讀傾斜。要逐步完善圖書館的管理,建設好班組圖書角,定期安排圖書展銷活動,確保學生有好書可讀。

協調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力量形成理想的名著閱讀實踐活動的大環境。要通過家長委員會向學生提供閱讀活動的物質基礎;要教給家長指導孩子閱讀實踐活動的方法,鼓勵家長參與“與子女共讀一本好書”活動,充分利用社會的各種力量積極開展名著閱讀實踐活動。

擬在綜合樓大廳開闢大型名著閱讀宣傳欄,在校刊《小天鵝》上開設“名著論壇”欄目,爲名著閱讀成果交流創設種種平臺,推動實驗活動的開展。

五、方法指導與考評措施

(一)怎樣讀書

讀書的目的決定讀書方法我們開展名著閱讀的目的主要有:增養語感,豐富想象,積累語彙,提高素養;增廣見聞,豐富知識,陶冶情操,充實人生。有鑑於此,我們讀書應精讀與略讀相結合,博覽與感悟相結合。

有時應“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好讀書,不求甚解”,博覽羣書,增廣見聞,像孫仲謀,像陶淵明;有時應反覆品讀,細心推敲,圈點批註,去粗取精,古爲今用,洋爲中用,像毛澤東。

最要緊的是:融會貫通,活學活用。

要重視做讀書筆記,做到不動筆頭不讀書。

讀書筆記的一般原則與方法:

分析事件,品評人物;記錄精華,重在感悟;及時翻閱,活學活用。

爲了便於檢查評比,也爲了永久保存,建議採用下列方式:

1、筆與顏色:用鋼筆撰寫,以黑色、深藍、藍黑爲主,輔以藍色或紅色。

2、每本筆記的前兩頁作目錄,記錄所讀書目、時間與字數。

3、筆記爲日記,要逐日撰寫。

第一行:日期、星期、天氣;

第二行:書名、章節或頁碼,當天閱讀字數;

第三行起次:A、內容概括,B、錦言妙語,C、閱讀感悟。

4、每次評比前自我統計:

A、閱讀內容(列出書目與字數);

B、閱讀起止時間、總閱讀量與日均閱讀量;

C、兩名覈對者覈對後簽名。

(二)“名著知識競賽”方案

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朱永新

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是每一位教育管理者、班級主任、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神聖職責。因此名著閱讀的開展與成效應作爲衡量教育管理者、班級主任、以及語文教師工作業績的標準之一,納入教育管理考評、文明班評比及語文教師業務考覈。

具體實施方案

“名著知識競賽”每年舉行一次,時間是每年五月中下旬。由教導處組織語文科組有關成員,完成初賽與複試的命題與閱卷工作。

全校同學都必須參加“名著閱讀知識競賽”的初賽,少一人將在文明班評比中扣除一分。初賽在各班課室舉行,複賽集中在綜合樓六樓教師會議室和兩間電教室舉行。初賽試卷由該班語文科任批閱,將複賽名單報教導處。複賽試卷由教導處組織人員集中閱卷。

複賽名額分配:實驗班每班8人,常態班每班4人。

獲獎人數視各級參賽人數按比例確定,一等獎1%,二等獎2%,三等獎3%

競賽成績納入文明班考評,一等獎加3分,二等獎加2分,三等獎加1分。

獎品:一等獎獎名著一部,價值20元以上,二等獎獎時尚作品一部,價值10元以上,三等獎獎精裝筆記本一本,價值5元以上。

“名著閱讀演講比賽”活動參照此方案實施。

開展競賽活動的目的:激勵全體師生紮紮實實地開展名著閱讀活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這種良好的讀書習慣一旦養成,園洲中學的教學質量與辦學水平必將發生質變。

六、實驗研究過程設計

第一階段(20xx.9--20xx.2)準備階段。

制定研究方案,培訓研究人員,召開動員大會,明確名著閱讀的意義、內容和方法要求,激發閱讀興趣,整理申報資料,完成課題申報。

第二階段(20xx.3--20xx.3)實驗階段。

深入實踐研究,開展各項名著閱讀活動,收集優秀讀書心得,完成階段研究報告。

第三階段(20xx.4--20xx.9)總結驗收階段。

總結實驗成果,編輯《名著閱讀作品選集》,完成綜合評估,撰寫結題報告。

七、研究方法與保障措施

(一)具體研究方法:

①文獻研究法:組織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研讀《語文課程標準》,積極蒐集與本課題研究相關的資料信息,使課題實驗建立在紮實的理論支撐的基礎上。

②跟蹤調查法:密切關注學生開展名著閱讀活動情況,定期分析其學養與品格方面的變化。

③行動研究法:積極開展名著閱讀實驗研究,探索新課程理念下的個性化名著閱讀有效途徑,搭建各種閱讀平臺,不斷交流閱讀體會,及時展示名著閱讀成果。

④個案分析法:收集典型個案,開展研討展示活動,推動名著閱讀活動的開展。

⑤歸納統計法:運用歸納統計方法進行成果分析形成資料。

(二)實驗保障措施

①資料保障:學校圖書館與班級圖書角有足夠的書籍滿足師生各方面的閱讀要求;

②課程傾斜:每週七八年級開設兩堂、九年級開設一堂名著閱讀課。

③環境保障:建設好閱覽室、讀書園地、名著沙龍,讓校園瀰漫書香。

④政策保障:將名著閱讀納入教育教學管理業績考評、文明班評比與語文教師業績考覈。

八、預期成果

(一)理論成果

1、形成師生名著閱讀作品集,閱讀篇目推薦與活動方案集。

2、構建農村國中名著閱讀實踐活動基本模式。

3、撰寫並努力發表有一定理論深度的科研論文與研究報告。

(二)技術成果

1、探索出激發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途徑和方法。

2、構建農村國中名著閱讀實踐活動的內容體系。

3、形成農村國中名著閱讀實踐活動的評價體系與指導體系。

九、課題組織機構及職責

課題負責人:教導處顏進棠主任

職責:撰寫課題實驗方案,定期組織實驗教師進行理論學習,開展名著閱讀和閱讀交流活動,爲實驗教師提供理論與技術支持,收集課題研究的相關資料,做好階段性小結和終結性總結,撰寫結題報告。

小組負責人:xx級鍾小澤、xx級陳劍新、xx級程興龍

職責:協助主持人搞好本級組名著閱讀活動的日常管理,定期彙報本級組名著閱讀活動的開展情況,對活動開展提出富有建設性的意見,做好本級組階段性小結。

課題組成員:顏聚棠、樂曉勤、曾國華、陳劍新、黃惠卿、鍾小澤、陳茹潔、楊旭冠、樑樹基、羅澤高、張友興、李金梅、劉功賦、程興龍、黃豔玲、魏媛媛、陳會秋。

職責:積極參加名著閱讀活動,以自身學養與境界不斷提升的事實來感召學生;積極組織本班學生開展名著閱讀活動,每學期對學生的讀書筆記至少評比檢查兩次,獎掖先進;對學生的名著閱讀活動及時加以指導;創設種種成果交流的平臺,充分調動學生名著閱讀的積極性;致力於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每個學期收集10-20篇優秀的讀書筆記;每個學年撰寫出一篇有質量的名著閱讀科研論文或研究報告。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 篇三

一、研究意義

學校文化建設是國家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要渠道,只有每一所學校的和諧才能成就整個社會的和諧。因此,《建構“陽光育人”學校文化的實踐研究》旨在以“文化引領”,增強學校凝聚力,並讓我校“陽光育人,和諧發展”辦學理念,“人文求善、科學求真、快樂學習、陽光成長”的辦學思想形成共識,從而逐漸彰顯我校“陽光個體生命特色”向“陽光集體生命特色”轉變的全體師生的價值取向及適應基礎教育階段的教育理想與追求。

學校文化建設經過反覆實踐與考量,在傳承先進文化的基礎上,不斷滋養了學校特有的文化品性,又將此文化積澱所生成的師生精神生命質量的價值歸屬感與當前的教育理念相互交融,並試圖研製一種行之有效的“治校策略”,構建一套適合九年一貫制學校“二期課改”新理念,新思想,且富有園區與我校特色的“陽光育人”的教育範式與教學體系。

學校文化構建以“陽光育人”理念爲核心旨在基於整個社會、家庭背景,乃至個體生命(人)在生活、工作等精神層面上所呈現出的對“生命價值追求”的不同認同度與使命感,責任感,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不同研究方式,找到生成此課題的原因。如:如何讓學生快樂學習、陽光成長?何謂教師的歸屬感、幸福感?教師的終極價值追求究竟是什麼?陽光教師、陽光心態的基本素養究竟是什麼?如何提升教師的精神境界,提高師生對生命質量的不斷追求與超越?

二、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標

1、理論研究和理念探究:深化拓寬“陽光育人”辦學理念的內涵和外延。

2、實證研究和實踐探索:構建實施體現辦學理念的育人機制和發展機制,實現領導、教師、學生三方之間的積極互動,共同實現和諧發展。

3、氛圍營造和文化構建:建設具有我校特色、能夠引領學校成員精神生活發展的學校文化,使學校成爲學生健康成長的樂園、教師自主發展的家園、與教育園區和諧共進的素質教育實驗園。

(二)研究內容

學校文化,不僅包括各種靜態的、具有一定邏輯結構的文化系統,更包括體現學生主動狀態的活動方式,還包括爲學生髮展服務的教師與領導的工作方式。因此,本着“陽光學校”的核心追求,我們更着眼於“人”的發展,而不僅僅着眼於“事”的成功。學校文化的建設將落實在如下三個方面。

(1)“快樂學習、陽光成長”的學生文化。通過陽光人生行動研究項目,以班級文化建設、年級組教育活動的優化、學生社團文化建設爲載體,將“陽光人生行動研究”落實到更深層次,以系列的主題活動等爲載體,以優良的教育資源幫助學生文化發展,讓學生以積極主動的狀態提升精神生命質量。學生成長爲“人格健全、學力厚實、素養全面”的“陽光少年”。他們具有充足的自信心和發展動力,並在充滿興趣的學習和交往活動中,形成主動學習的方法和能力,充滿智慧、充滿活力地實現全面和諧的發展。從而形成樂觀向上的學生文化,達到“班班有文化”。

(2)“博學篤行、幸福成長”的教師文化。以“陽光教師自主發展行動研究”爲主線,通過目標引領、價值凝聚、分層定位、分段實施、機制促進、自主發展的研究策略,在課程、教學、德育等領域實現教師專業發展,在專業發展中創造並享受教育事業的成功感和幸福感。教師發展爲“人格高尚、嚴謹篤學、追求卓越”的“陽光教師”。逐步體會到教育事業的美麗和學校文化的魅力,在積極主動的'教育工作中創造並享受着專業尊嚴和人生幸福,在創建“陽光學校”的過程中實現着自己的人生價值,其核心是職業歸屬。高尚的人生追求,共同的價值取向,得以形成良好的教學風氣,在教育活動中體現“陽光育人”的要求,培養“陽光少年”。從而形成積極進取的教師文化,達到課堂“課課有文化”,教師“人人有文化”。

(3)“合”與“和”領導文化。以協作實施項目工作運行方式來策劃和執行各級層面的教育教學活動爲主線。要求從校級領導、中層幹部到年級部、教研組的負責人,逐步轉變管理職能和領導方式,在相對羣體中起示範引領作用,從管“事”到導“人”,引領教師自主發展,同時也實現自身的自主發展。體現“陽光育人"理念的領導文化的民主性,在公平、公正、公開人文的管理氛圍中,充分調動校內成員的積極性,形成強烈的成員歸屬感和有特色的領導文化。學校以“尊重、理解、寬容、協作、共存”作爲價值基石,並不斷滲透到管理工作中;深刻理解“陽光育人、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主動研究學校發展中的問題,在學校發展的整體格局中全面策劃各領域、各層次的工作,並及時有效地完成各項任務。通過研究打造具有高效能的策劃能力和執行能力的管理團隊,逐步形成一支向心力、凝聚力強的領導隊伍。從而形成“合”(合作、合力、合一)與“和”(和平、和善、和諧)領導文化,實現“處處有文化”。

基於以上的認識,生成“陽光學校”的內涵,主要體現爲師生髮展狀態和發展機制兩個方面。首先,學生和教師形成主動追求、積極進取的發展狀態。這既包括內在的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也包括外顯的善於學習和工作的行爲表現。其次,學校形成民主關愛、相互合作的發展機制。它以讓學生自主發展的育人機制作爲核心,在教學活動、德育活動和教師專業發展活動等方面形成特色,以此實現學生和教師的和諧發展。

以上述三方面的研究作爲切入口,使學生和教師擁有陽光的心態。以自信開朗、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主動追求和實現和諧發展的學校。讓“陽光育人”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行爲落實在每一個教師和學生上。首先樹立“陽光育人”理念下的師生價值取向。不僅關注教與學價值、觀念和實踐的改變,而且重視師生情感和互動的重要性。其次注重提升師生的素養。良好的素養能凝聚成積極向上的風氣,形成一種優秀的文化組織環境,同時通過師生的習得與實踐,提升自身主體的精神境界。第三建立協作、共存的師師、師生、生生合作文化。開誠佈公的探討教與學的體會、觀點和看法,打破孤立主義的藩籬。師生個體也不斷積極學習、改革和創新。最終營造師生守望相助的精神家園。精神家園應具有五大支柱:優雅的自然環境(環保:關注、保持);專業的領導範式(領導:專業、精細);濃厚的學術風氣(治學:思考、勤奮),良好的人際關係(爲人:剋制、寬容),和諧的工作氛圍(處事:無私、公平)。

(三)研究方法

1、調查研究:基於“學校文化建設對構建和諧社會的不同認識,學校通過問卷、訪談、統計、實驗、觀察等方式,結合學校實例,將隱性的觀點逐步顯性化,從而更好的落實“陽光育人,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

2、行動研究:以學校“陽光育人,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通過計劃、行動、考察、反思的行動步驟,以“學生文化、教師文化和領導文化”的實踐研究爲基本策略,體現其科學性、社會實踐的改進功能及批判性。

3、案例研究:將學校文化所生成的經典智慧與各種經驗範式,通過學生、教師和領導三個層面的團隊引領,以教育教學中鮮活的個案爲載體,加之文化傳承與理念創新的“陽光育人”策略,從而更好的省思以往的研究績效,也爲今後的研究提供範式,體現其應用價值。

科研開題報告 篇四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課堂提問是老問題,從有教學開始,我們就開始用嘴,無論是最古老的教學模式,還是最現代的課堂,教師的嘴無一不成爲課堂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因此,也許這是老調,國內外就這一問題已取得相當的成績,但,老調新彈的原因,是我們以一線教師的角度,重新審視這一問題,從一個新的角度來研究教師嘴上的這一問,以一線教師的實踐研究,從我們的高度來解決我們實際工作中的問題。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1、學校工作的需要

朝陽七校新教師多,教師教學能力正在不斷地進步當中,與學生一樣,在教育教學工作的頭幾年,往往是教師教學能力,教學水平進步最快的幾年,我們需要抓住這一時機,在教師個人專業素質發展方面,爲教師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讓我們的新教師更快更好地進步起來。同時,我們的老教師雖然已工作多年,但在新課改的前提下,教育觀念的快速更新,教育教學方法的不斷進步,也在不停地考驗着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和教學功底,因此,我們需要在教師培訓方面再做些工作。新教師的課堂教學如何才能更快速的成長起來,我們的教師如何進步得更快,我們很需要一個切實可行的平臺,恰逢十一五課題立項期間,結合我校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的工作,爲教師發展搭建一個舞臺,讓教師的課堂精彩起來,也就會讓學生的生命精彩起來,同樣的,學校纔有可能精彩起來。

對於教師的課堂教學來說,因素有很多,而其中重要的,應該是教師的語言,無論是任何輔助工作,都是在教師語言的基本上進行的,而教師語言中,最重中之重的,應該是這一“問”,引入教學內容需要問,激發學生思考需要問,引發學生情感需要問,喚起學生共鳴也需要問,甚至在教學評價中也會用到問,有時是提問,有時是設問,有時是追問,等等,因此,從問入手,是打開優質課大門的一把金鑰匙,是教師成長的一把扶梯,我們選擇精彩一問,選擇更精彩的課堂。

2、教師個人發展的需要

從理論角度:著名教育學家誇美紐斯說: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裏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現代認知理論認爲: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以不斷地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方式獲取新知識的問題性思維過程。解決問題首先是要提出問題。有位教育家說過:“教學的藝術在於如何恰當地提出問題和巧妙的作答”。問的藝術越高,對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創造欲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師無論是在教學的整個過程,還是在教學過程中的某些微觀環節,都應十分重視問的藝術。

從教學實踐角度:許多教師尤其是新教師都會有這樣的困惑:提出的問題不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有的時候學生回答不清楚,或是一個問題沒問到關鍵,又問一許多問題來解釋這一個問題,浪費大量課堂時間又讓學生更迷糊等等等等,交流是教學的本質,而提問又是構成課堂語言相互作用的必要的組成部分,教師教學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提問的技巧。經過細緻調查,發現相當多的教師在這一問題上有困惑,想研究,確實能夠使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策略有更好更快的發展。於是,我們決定將這一問題從實踐中拿出來,再放回實踐中去研究,把這一“問”做細,做透,從而對教師的教學能力的提高有所幫助。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和事實依據

現代認知理論認爲: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以不斷地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方式獲取新知識的問題性思維過程。解決問題首先是要提出問題。有位教育家說過:“教學的藝術在於如何恰當地提出問題和巧妙的作答”。問的藝術越高,對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創造欲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師無論是在教學的整個過程,還是在教學過程中的某些微觀環節,都應十分重視問的藝術。

許多教師尤其是新教師都會有這樣的困惑:提出的問題不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有的時候學生回答不清楚,或是一個問題沒問到關鍵,又問一許多問題來解釋這一個問題,浪費大量課堂時間又讓學生更迷糊等等等等,交流是教學的本質,而提問又是構成課堂語言相互作用的必要的組成部分,教師教學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提問的技巧。經過細緻調查,發現相當多的教師在這一問題上有困惑,想研究,確實能夠使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策略有更好更快的發展。於是,我們決定將這一問題從實踐中拿出來,再放回實踐中去研究,把這一“問”做細,做透,從而對教師的教學能力的提高有所幫助。

三、課題的研究內容

從廣義上講,是研究教師課堂中的“問”怎樣更精彩,更有效。從一個一線操作者的角度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內容:

1、積累課堂教學中的精彩一問,在教學實踐中加以應用。

2、分析課堂教學中的精彩一問:爲什麼這樣的問題學生愛答,爲什麼這樣的問題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更有效,它究竟精彩在什麼地方。

3、反思課堂教學中的精彩一問:這個問題達到了什麼效果,可以怎樣改進能更精彩更有效。

4、創造課堂教學中的精彩一問:如果要激發學生興趣,我應該怎麼問,如果有引導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我該怎樣問等等。

5、精彩一問的分類研究:如何提問,如何追問,如何反問等。

6、精彩一問的輔助研究:配合精彩一問教師在語氣、表情、體態等方面應起到什麼樣的輔助效果。

四、課題的研究方法

1、積累法:積累在聽課、講課、研究課的過程中發現的精彩一問,讓教師們首先能夠分辨精彩一問,激發教師研究精彩一問的熱情和信心。2、個案分析法:反覆推敲名師的示範課及課題組教師自己的研討課,研究每一個問題的來龍去脈,研究爲什麼這樣問好?能不能更好?

3、文獻資料法:查找閱讀相關文獻,並把研究者的積累編輯成冊,邊積累邊研究,爲研究提供材料,爲積累提高層次。

4、行動研究法:將積累和研究中的精彩一問應用到課堂,反思所應用的問題和方法,並創造屬於自己的精彩一問。

5、比較研究法:將同一時期不同教師的課做比較,尋找差距與不足,及同一教師不同時期的課做比較,證明研究的有效性,讓教師更有動力和信心。

五、課題的研究步驟

(一)準備階段(xx.9-xx.12)

建立方案,準備材料,學習相關理論,提高理論修養,明確人員分工,完成課題研究的各項物質準備。

(二)課題實施階段(xx.3-20xx.6)

1、實施課題研究:

(1)課題組成員每人每週積累一個精彩的問題,要求有問題背影(提出過程)及入選原因(你爲什麼覺得這個問題好)

(2)每月四次集中研究,包括一次名師示範課研究討,兩次課題組成員課題課研討,一次理論總結。

(3)每月將課題組成員積累的問題及研究過程中的成果裝訂成冊,製成校刊,課題組成員人手一份,在第二個月對第一個月的精彩一問進行應用反思,並將反思內容以札記的形式書寫於校刊筆記處。

(4)每學期將課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進行小結,並形成自己的成果或論文。

(5)結合教學工作進行課題課展評工作。

2、做好反思總結工作,對課題研究過程中的問題進行不斷地調整。

(三)成果形成階段(20xx.9-20xx.12)

1、將所積累的“精彩一問”進行篩選,分科分內容整理,集結成冊,編著《精彩一問》

2、總結研究成果,形成課題研究報告。

六、主要參加者的學術背景和研究經驗、研究能力和組成結構

這是一支年輕的隊伍,二十五位參與研究的教師中,80後就佔到了十八位,年輕也許意味着學術背景和研究經驗相對較弱,可是,這是一支有活力,有幹勁,對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有着強烈渴望的隊伍,他們可以更快地接受新事物,更快地進行學習,更新自己的觀念,在理論與實踐層面上進行雙提升,而且,我們有像王金芝,齊豔麗,王曉斌這樣的科研前輩,也有像潘明華老師這樣的科研骨幹,也有像孫晶,隋麗芳這樣經驗豐富的教學能手,這支隊伍的科研能力會越來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