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行政管理論文

論新冠肺炎和資源環境管理的關係

論新冠肺炎和資源環境管理的關係

論新冠肺炎和資源環境管理的關係

1引言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令人類不得不重新檢視自身與自然界的關係和風險邊界。戰“疫”過程啓示我們,在自然資源治理體系整體性、重構性改革中,深刻認知人與自然界的邊界,全方位提升防風險意識,防自然資源之“險”於未然,是自然資源治理能力提升的重大基礎課題。涉及自然資源領域的風險需要加強認知,加強監測布控,山水林田湖草、野生動物和人類作爲生命共同體,應努力最大限度的防範聯動風險。

2新冠肺炎下的自然資源風險

2.1 自然資源領域風險日益複雜多元

自然資源,是指天然存在、有使用價值、可提高人類當前和未來福利的自然環境因素的總和。風險是災害、危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及其產生的後果。與自然資源密切關聯的風險,不僅限於傳統的自然災害,這次新冠肺炎就是自然資源風險的另一種擴展。

對傳統認知中的自然災害防治,2018年10月的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作出系統部署,提出建立高效科學的自然災害防治體系,提高全社會自然災害防治能力。而相對於自然資源之“險”,自然災害只是冰山一角。這次新冠肺炎向我們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在防治傳統自然災害的同時,必須立足生態文明建設的廣闊視角,以憂患意識、問題導向,對涉及自然資源管理領域的風險與災害,進行再檢視、再研究。

對自然資源領域的風險,根據突發性、複雜性等程度,不妨從3個層面進行把握。

一是“常規”有形的、局地的突發性自然災害,如干旱、洪澇、滑坡泥石流、風暴潮、森林草原火災和有害生物大面積成災。這些自然災害有邊界,監測預報、緊急避險、系統救援在“防抗救”體系中有基本成熟的舉措,其影響的空間、時間範圍有限,應對上屬於戰術級別。

二是有形但較爲系統的、緩發性的自然災害與風險,如植被退化、土地荒漠化及赤潮、綠潮等水域生態系統退化。這類風險是跨年度、趨勢性的。野生動物保護與管理不善,傳播病毒導致新冠肺炎,也是一類長期隱患。這類風險在監測上尚缺乏充足完備的數據,致災因素還要進一步探究。應對上,需要構建監測監管體系,同時更大程度對“下游”人類活動的引發因素進行管制。這類風險成因與後果牽涉更廣,防範應對上屬於戰役級別。

三是交織在自然環境因素中的趨勢性、系統性、全域性生態風險。工業化迅猛發展,加速了對自然資源的攫取,打破了生態系統原有的循環和平衡,積累着難以逆轉的、由量變到質變的風險。如:永久凍土、冰川大規模消融引發的生態連鎖反應;華北地下水超採導致的水系流域乾涸等等。這種危機不是迫在眉睫,但自然資源“用之不覺,失之難存”,風險在臨界點之上時四海昇平,突破臨界可能天翻地覆。數十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百年不遇”的颱風、暴雨、高溫等極端天氣,在未來幾十年看也許已是尋常,或許還有不可思議的“千年不遇”。預判、應對此類趨勢性、整體性風險應是戰略性的,或需要舉國之力,在“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中協同治理、紓緩風險,確保在發展中不犯顛覆性錯誤。

山水林田湖草和動物、人類相生相息、休慼與共。以上3個層面的風險往往會引發、疊加成爲系統性風險。此次新冠肺炎也表明,區域風險極易演化爲經濟社會全局性風險。因此,必須着眼大局,時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謹慎、見葉知秋的敏銳,既要警惕和防範自然資源領域某一方面的重大風險,也要密切關注全局性、系統性的風險。

2.2 通過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摸清風險底數

防範上述各層級自然資源相關風險,氣象、水利、農業、生態環境、應急管理等戰線各有職守,但自然環境因素的急劇變動是本底,調查底數、摸清邊界是一切行動的根基。

對這項打基礎、利長遠的系統工程,自然資源部門責無旁貸。一方面,只有識別、監測自然資源風險隱患,才能科學預測、預警、預防;另一方面,打牢調查監測的基礎,才能做好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在維繫生態系統健康和安全的前提下生產、生活。

野生動物資源普查事關疫源隱患。作爲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中的一個專項,這項普查每10年進行一次。當前,全國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正在進行,內容不僅包括野生動物的分佈、棲息,還包括馴養、利用及貿易狀況。這項成果將爲當前全社會關注的野生動物禁食名錄、產業規模、隱患防控等提供翔實的數據掌控。其中,對“疫源野生動物”可進行更詳細的專項調查,爲野生動物保護、生物安全、生態安全的立法、執法提供確鑿依據。

《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構建總體方案》明確,要建成自然資源日常管理所需的“一張底版、一套數據和一個平臺”。業內人士指出,將各類自然資源災害及風險彙集到一個平臺上,加大科技支撐,通過監測設備與物聯網和通信技術的集成,構建預報、預警和應急的信息化、智能化平臺,實現災前、災中、災後全生命週期動態管理,將全面提升防風險的分析、預警、處置能力。

自然資源“一張底版、一套數據和一個平臺”更重要的作用是分析評價調查監測數據,揭示自然資源相互關係和演替規律。不僅要明白風險是怎麼發生的,還要明白風險爲什麼發生,摸清自然資源的穩態與動態、量變與質變、漸變與突變、極限與適應、原因與結果。只有這樣才能對症下藥、綜合施策,才能對相關風險“圖之於未萌,慮之於未有”。

2.3 從立法與治理上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來防控風險

早在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就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要求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構建集“11種安全”於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生態安全、資源安全位列其中。新冠肺炎新冠肺炎發生後,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強調“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

進入新時代,“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方略逐步體現爲國家管理制度,我國制定了數十項涉及生態文明建設的改革方案。在這一治理體系中,監測、識別各類自然資源相關風險只是基礎,防範各層級的風險及系統聯動,要在此基礎上從頂層設計、重點任務、協同治理方面不斷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

比如,新冠肺炎阻擊戰後,相關立法要站在國家安全體系的高度謀劃。2月24日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羣衆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僅是在系列修法之前,確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制度,定下了修法基調和導向,後續立法還應全面查漏補缺、補齊法治短板,將安全價值(如生態安全、生物安全、人民羣衆生命健康安全)真正置於更重要位置。

應基於堅持維護國家安全、自然資源安全、生態平衡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原則精神,加快制定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相關法律,爲資源安全、生物安全、生態安全的維護築起法治的制度屏障。

“找到並管好每一個風險環節,決不能留下任何死角和空白。”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這一要求,對風險防控的各項任務、協同治理提出了更高標準。

打好“防風險”戰略主動戰,還要在生產建設中科學、協同治理,不製造新的風險隱患。一是方向上按照大自然規律活動,根據區域資源稟賦與環境條件,明確農業生產、城鎮建設的最大合理規模和適宜空間,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二是在治理體系、監管執法中加強部門間、部門與地方間的協同。如野生動物管理中嚴打盜獵、規範養殖、檢疫防疫的每個環節都要嚴格扎牢,否則隱患就無法肅清。在治理中,不能各管一攤、相互掣肘,必須統籌兼顧、整體施策、多措並舉,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治理。

此次新冠肺炎的教訓啓示並警醒我們,自然資源管理和相關部門必須全面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持續推進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改革,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確保各類自然生態系統安全穩定,不斷築牢國家安全和人民健康的根基。

3新冠肺炎下的環境保護風險

新冠肺炎出現初期,國家衛健委辦公廳制訂發佈了《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新冠肺炎期間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了新冠肺炎期間對產生的醫療廢物從源頭進行嚴格管控。生態環境部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新冠肺炎醫療廢物應急處置管理與技術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指導各地及時、有序、高效、無害化處置肺炎新冠肺炎醫療廢物,規範肺炎新冠肺炎醫療廢物應急處置的管理與技術要求。醫療廢物的處理可能涉及到環境保護問題,這就使人聯想到環境污染問題。

3.1 新冠肺炎背景下的環保壓力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傳染病防治法》將新冠肺炎規定爲乙類傳染病。《傳染病防治法》第3條規定:本法規定的傳染病認爲甲類、乙類和丙類,其中乙類傳染病就包括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傳染性非典型肺炎。

對於醫療廢物,《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第2條規定:“本條例所稱醫療廢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根據相關規定,醫療廢物屬於危險廢物,該廢物的處理實行許可證制度。因此,醫療廢物的處理主體不僅包括各大醫院,還包括根據許可處理醫療廢物的企業。

在新冠肺炎爆發後,醫療廢物量出現快速增長,一些地區醫療垃圾處置能力的短板顯得非常突出。據我國生態環境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28日,全國醫療廢物處置能力爲6094.1t/d,相比新冠肺炎前的4902.8t/d,增加了1191.3t/d。其中,湖北省醫療廢物處置能力從新冠肺炎前的180.0t/d提高到了667.4t/d,武漢市醫療廢物處置能力從新冠肺炎前的50.0t/d提高到了265.6t/d。此外,全國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分佈不平衡,雖然全國醫療廢物平均運行負荷率爲50%左右,但個別地方醫療廢物處置設施持續超負荷運行,最多時全國超負荷運行設施達到22個,還有28個接近滿負荷運行,還有個別地市沒有醫療廢物處置設施,醫療廢物依靠周邊地市協同處置。與此同時,由於新冠肺炎波及全國,除了醫院產生的醫療廢物外,普通市民也會消耗大量的口罩及相關防護用品,這些激增的防疫廢物將對垃圾分類、處理和生態環境保護(水、固廢等)提出額外的需求。目前,包括廢棄口罩、防護服在內的垃圾一般均採取焚燒或工業爐窯方式進行無害化處理,急劇增加的焚燒處置行爲或將對空氣質量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尤其是新冠肺炎較重的武漢市及周邊地區。

醫療廢物必須經過嚴格的處理,方能進行排放。爲應對新冠肺炎防控的需要,防護用品企業加班加點恢復和擴大生產。

此外,隔離後居家生活也會產生很大的環境治理壓力。新冠肺炎期間,全國多個省市採取封閉隔離措施,大範圍限制人員流動,不少新冠肺炎嚴重的城市甚至直接“封城”,對交通、旅遊、娛樂、餐飲、零售等影響巨大,短期內將給全國經濟帶來負面影響,進而影響生態環境領域的財政資金投入和分配。此外,新冠肺炎還將消費模式轉向居家消費、在線消費,消費變得更爲分散和碎片化。這些變化將導致部分地區的社區和家庭消費排放激增,從而使生活污水排放、生活用電用能、生活垃圾等方面的排放出現快速增長,進而對相關產業的環境治理造成壓力。以生活用電爲例,2020年2月,我國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爲988億kW.h,同比增長3.1%。其中,華北地區居民生活用電量增長12.3%、東北地區增長10.6%、西北地區增長9.5%,其中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山東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等居民生活用電量增速均超過10%。

復工復產可能造成污染排放的反彈。鑑於當前新冠肺炎對我國經濟產生的衝擊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目標的壓力,在新冠肺炎中後期,部分區域生產投資和消費可能呈“報復性”增長,造成污染排放的大幅反彈,在生態環境保護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給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帶來新的挑戰。以鋼鐵行業爲例,其下游銜接房地產、汽車、船舶等行業,多地已出臺支持房地產企業儘早開工,符合條件的項目,列入優先保障項目清單等支持措施,鼓勵汽車限購地區適當放寬限購政策,均將直接加劇房地產、汽車等行業對鋼鐵的需求,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行業擴大鋼鐵產能和產量的衝動。

短時間內對環保服務行業和環境監管工作造成一定影響。從資金鍊來看,受新冠肺炎影響,部分政府或企業停滯部分工程項目或者不能及時結算資金,從而導致大多數中小微型環保企業資金鍊緊張乃至斷裂。如果新冠肺炎持續,人員工資、辦公房租等硬性開支都對環保企業生存帶來較大壓力。新冠肺炎結束後,也會面臨工程原材料短缺導致成本上漲的資金壓力。因此,環保產業總體上將面臨着更多融資困難和債務違約難題。此外,由於新冠肺炎導致經濟下行,在此期間,生態環保工作將面對更多關於環境環保工作影響經濟發展的負面輿論壓力,可能對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強化監督幫扶等生態環保工作的開展帶來不利影響。

3.2 新冠肺炎背景下的生態環境管理對策及建議

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工作多、壓力大,在新冠肺炎的影響下,形勢更加嚴峻。爲統籌做好新冠肺炎防控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的生態環保工作,其中新冠肺炎防控關注的重點在於減少或消除新冠肺炎對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新冠肺炎期間復工復產關注的重點爲加大環保對復工復產的支持力度,確保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冠肺炎結束後關注的重點爲建設重大新冠肺炎風險管控體系,確保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根據新冠肺炎防控的特點與關注重點,制定實施相應的生態環境管理措施。

3.2.1 加強涉疫危廢相關行業的監督

在新冠肺炎防控初期應持續深化新冠肺炎發生區,特別是湖北省武漢市及其周邊地區定點醫院、社區的醫療廢物、醫療污水、城鎮污水收集處理處置以及醫療機構輻射安全監管等工作,確保100%全覆蓋全國所有醫療機構及設施的環境監管和服務,100%全落實醫療廢物、廢水及時有效收集轉運和處理處置目標。在新冠肺炎防控期間,生態環境部及時出臺了《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新冠肺炎醫療污水和城鎮污水監管工作的通知》,對已經建成和正在建設的醫院、臨時收治場所等,主動對接當地衛健委、城鎮排水及施工單位,確保醫療廢物貯存場所建設規範、醫療污水符合《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466-2005)。對沒有醫療污水處理設施或污水處理能力未達到相關要求的醫院,應在建設臨時性污水處理罐(箱)的同時,謀劃建設固定的污水處理設施,提升醫療污水處理能力,持續加強新冠肺炎重點區域城鎮污水收集、處理、消毒等關鍵環節的監督管理,確保達標排放。

3.2.2 加強環保資金支持力度

應充分發揮環境財政資金保障和引導作用,各級財政資金優先保障安排涉疫醫療危險廢物收集、儲存、轉運、處置及污水處理等生態環境設施類項目,加快加大項目補貼。加大對環保產業的稅收優惠支持力度,對參與抗擊新冠肺炎的污水處理項目建設和運營、醫療廢物和危險廢物收集處理處置、爲抗擊新冠肺炎生產和銷售相關環保裝備和產品以及從事其他涉疫相關項目的環保企業給予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增值稅和所得稅減免等稅收優惠政策;對於重點環保企業擴大產能給予稅收優惠,增值稅增量留底稅額全額退還。加大綠色金融支持政策,對新冠肺炎期間環保企業股票質押到期、銀行貸款到期,給予延期還款的非常時期政策。

3.2.3 加強重點行業復工復產監管

密切跟蹤和及時掌握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汾渭平原等污染防治攻堅戰主戰場的重點行業、重點污染源復工復產信息,加強復工及生產排污情況監測監管,確保不出現重污染源在新冠肺炎過後爆發式增長、嚴重影響環境質量的局面。做好重點區域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與預警監測,加強排查涉醫療廢物產生和處置單位、石化化工企業、能源企業、渉重金屬企業、危險化學品、危險廢物生產儲存和處置單位、放射源使用單位、城鎮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填埋場等,及時整改排查發現的問題和隱患,確保不出現“帶病”復產,堅決防止新冠肺炎防控期間環境安全事故

4結語

2020年是污染防治攻堅戰和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既定的各項目標和指標必須在2020年內完成。新冠肺炎不僅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帶來直接的影響,而且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也帶來了諸多影響。鑑於新冠肺炎的爆發,醫療廢物的處理也到了爆發期。爲此,生態環境系統首先應全面剖析新冠肺炎防控產生的生態環境問題新形勢,積極應對新冠肺炎對自身工作的影響,聚焦新冠肺炎防控產生的突出問題,按照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的原則,研究制定必要的措施和手段,確保重點任務的完成,同時也爲新冠肺炎之後恢復經濟時的環保策略提供參考。此外,新冠肺炎之後,醫院以及被許可的企業對醫療廢物的處理也應進入更規範、更安全的常態化管理。新冠肺炎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考驗和洗禮,但同時也會促使我們冷靜、反思和優化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