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活着,就要點亮皮囊包裹下的那顆閃亮的心

讀後感6.12K

《皮囊》讀後感

活着,就要點亮皮囊包裹下的那顆閃亮的心

有人說過,人生就是用皮囊打包攜帶着一顆心的羈旅。當我讀完《皮囊》這本書時,我越發喜歡上這句話。當合上《皮囊》那刻, 令我感慨萬千,便翻着目錄, 腦海裏回放着書中的人物。

‌皮囊一一開篇講述了活到九十九歲的阿太的生活觀, “肉體是拿來用的, 不是拿來伺候的”, 對這句話我起初想不明白它的意義, 因爲沒有心的皮囊就是皮囊, 但是沒有皮囊的心又是什麼, 如果我們沒有伺候好自己的皮囊, 當皮囊的限度到了, 這顆心又何去何從, 就用阿太的話說“怎麼讓它成才”?

‌母親的房子---我看到了做爲父親的一個男人的尊嚴 和脆弱, 最終對這個父親產生了憐惜; 也看到了做爲母親的 一個女人的堅毅, 由衷地感到欽佩。更加看到了母親對父親含蓄而執着的愛, 這種愛看似自私的, 但又讓人說不出他的不對。

‌殘疾一一父親的殘疾使他從一家之主蛻變到孩童般, 使這個家庭逼入困境, 我憐惜這個努力去堅強的父親, 但看到一家人陪父親一起做擡腳運動時的情景, 又感覺很溫暖, 感謝父親努力的堅強着, 讓這個家還是個完整的家, 感謝母親的堅持,讓這個家繼續維持着生活。

‌重症病房裏的聖誕節——重症病房在我看來就是個烏雲壓頂的地方,但在作者的文章中我看到了,不一樣的重症病房,愛開玩笑的漳州伯伯、帶各種新消息的王阿姨、大家一起策劃護士長和醫生的事情,還有那個聖誕夜晚窗外的煙花…… 然而漳州伯伯的離開、王阿姨的沈默、再也找不到放煙花的小夥子…… 我突然明白重症病房還是烏雲壓頂的地方,只是那裏的人真的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個小太陽,燃燒自己剩餘的生命。

‌我的神明朋友—— 我再一次看到了母親對父親的愛,那麼的深沉、那麼的執着,但父親的離開這個堅毅的母親突然變得那麼柔弱,她彷徨、無助,而能夠幫助她解脫的,只有神明,只有信仰!神明,對於無神論者來說,可能認爲愚昧,可對於一些人來說,確是一種信仰、一種精神寄託,在無助、無望、彷徨時獲得心靈上的平和和精神上的解脫。

‌張美麗—— 一個與作者沒有什麼羈絆的人物,努力擺脫世俗,去幹自己認爲對的事情,成爲一個企業家、一個慈善家,如果放在現在,她是多麼的成功,是該鄉里鄉親稱讚的對象,然而在那個年代,卻成了“妖孽“,成了毀壞小鎮安寧、和諧的人,張美麗是熱愛這個小鎮的,但她也想追求自己的人生,所以她想在這個小鎮上追求自己的人生,可是小鎮排擠她這種心,最終選擇了死亡。多少年過去了,張美麗當年乾的事情,小鎮的人們開始幹了,可他們對張美麗的看法至今沒有改變。

‌阿小和阿小——又是兩個想追求與小鎮不一樣人生的人,小鎮阿小從心裏想擺脫小鎮,可是小鎮不允許,一次次的努力擺脫、一次次的失敗,最後偏體凌傷了還想擺脫小鎮。香港阿小,本就不屬於這個小鎮,與小鎮不一樣的生活,讓他有着優越感,可最終這種優越感背叛了他的夢想,包括他一直視爲偶像的哥哥也背叛了他,到最後懷念被自己一直看不起的小鎮。這篇文章看的我很糾結,到底人要不要勇敢的追求自己想要追求的東西,還是要妥協現實會好些?

‌天才文展、厚朴—— 文展和厚朴不也是想要在自己給自己編織的世界上翱翔,卻沒有發現那不是真正的世界,那只是自己編織的以自己爲爲主角的幻境,當幻境破碎、這兩個人的心拒絕現實,最終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看完這兩篇文章,我知道追求自己的夢想時,切勿太過在意,想要的去追逐,但也要學會舍、學會平常心,畢竟那也是你的生活的組成部分。

‌海是藏不住的—— 讀完皮囊後,我又明白了什麼呢?看完整本書,我的心情很複雜,似乎看懂了什麼,又說不出來,是認清現實?是知足常樂?或者認命…… 不對,那不是我能接受的,但是張美麗、阿小、文展、厚朴…… 都是努力去追夢的人,可結局都不是我想要的那個,直到我看到“海是藏不住的“這篇文章,我好像明白了什麼,想要追求的東西,別人越不讓你去追求,你越是放不下,就像作者,越是不讓他靠近大海,他越想去看看,而文中的幾個人越是不能去追求,越想去追求,可他們沒有作者那樣的幸運,沒有他那樣的父母親,滿足孩子的好奇,又正確引導…… 羅曼羅蘭說過,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所以我認爲想追求的去追求,知道自己沒有這個能力,先去從身邊小事做起,去發現自己的不足,然後做足了準備再去追求,或者改變方向,因爲到達成功的路不止一條。

‌回家—— “家“是常被我們忽略的,卻又留戀的地方,我們就像風箏,被這個家制造、放飛,我們喜歡翱翔的感覺,嚮往自由的天空,因爲家還在,我們的線頭還在那裏,在空中走失了,可以順着線回到家…… 但家沒了,我們在空中走失,那可能在陌生的地方殘破的呆着,或者歸於塵埃。漸漸地你會發現,生活裏,我們都是既失去家鄉,而又無法抵達遠方的人。 整本書裏我覺得最溫暖的地方就是作者講父親的地方,那是家的感覺,而對父親產生憐惜,那是愛,對家人的愛…… 這讓我想起了埋在我心底深處的父親,我能體會到作者寫父親,那是把自己的心再一次一層一層的扒開。

生活的魅力就在於它的不可知,我們能做的便是爲了未來而伸出雙臂盡情迎接,不斷挑戰。就像作者蔡崇道所言——最離奇的理想所需要的素材就是一個個庸常而枯燥的努力。與萬千讀者,這本書看似講很多故事,但又是一個完整的故事,講着作者從出身到上學、離家工作、再回到家的過程,即講了作者的人生,又彷彿講了我們每個人的人生…… 而這兩者相互參與者,講的事兒就是皮囊和心的矛盾和磨合。我想看完這本書的人,每個人的感想應該都會不一樣的,因爲這本書講的是“真人生“,而每個人的人生都不一樣。就像紀伯倫說的那樣,“一個人有兩個我,一個在黑暗中醒着,一個在光明中睡着”。每一個善良的心不必都有一顆華麗的皮囊,但每一個皮囊都包裹着一顆閃耀着的心,卸下面具,讓生命更加輕盈,不被過多的慾望所累,活出自我,照亮彼此。

標籤:皮囊 那顆 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