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三國》讀後感精品多篇

讀後感2.55W

《三國》讀後感精品多篇

國讀後感 篇一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嘆大江東去,物是人非;慨風流人物,英雄折腰。

《三國演義》是一部大氣磅礴的作品,它帶我走入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映入眼簾的是一張張熟悉鮮活的面孔,烙進心裏的是一股股縱橫馳騁的豪情。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涌,起義軍直達幽州,劉焉自知無力抵抗,便發出榜文,招兵募將——一段悲壯歷史從此揭開。

從桃園結義到三國鼎立再到天下歸晉,短短几十年間,烽煙四起,戰火連綿。從檣櫓灰飛煙滅的赤壁到百草豐茂的碣石,從七擒孟獲的蠻荒之地到金戈鐵馬的漢中……有多少人他鄉埋骨?有多少人馬革裹屍?殘陽如血,成敗只在彈指間。劉備、曹操、孫權、諸葛亮、周瑜、郭嘉……多少英雄粉墨登場,上演了一幕幕千古大戲。

我騎着赤兔馬任意馳騁,來到涿郡桃園,怒放的桃花間彩蝶飛舞,不時有幾瓣凋落在頭上,劉、關、張結義的香爐就在旁邊,我有幸成了這段歷史的見證者。“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輕飄飄的一句諾言,一生一世的相守。我的思緒隨落花飄零,來到了明朝,一個孤獨的年輕詩人也站在這片桃林下,他心如我:“莫道天下事不周,人情怎比水長流。除非桃園三結義,那個相交到白頭。”

我騎着赤兔馬任意馳騁,長阪坡那黑臉虯髯手持長矛的不是張飛麼?曹操的百萬大軍吶喊聲由遠而近,馬蹄揚起的灰塵蔽日遮天,我心頭一緊,渾身發冷。張飛就是一座雕像,威嚴地矗立在橋頭——靜靜地。對面的喧囂嘈雜聲越來越小,直到完全歸於平靜,靜得人膽寒。驚天動地的一聲怒吼,不,不是吼,而是突兀的一聲炸雷,我險些跌落下馬,對岸又是塵土飛揚,不是過來,而是遠去,靜靜地遠去。我怎麼聽不到暴風驟雨般的馬蹄聲?也聽不到那橋下倒流的江水?

我騎着赤兔馬任意馳騁,遊走在烽煙四起的中原大地,穿越羣雄逐鹿的百年時空。“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戰亂頻繁,百姓流離,讓人心碎。我突然恨起赤壁的東風了,爲什麼不幫助曹操,即便是銅雀春深鎖二喬,也怎比國家一統、人民安定?

亂世硝煙散不盡,到頭來誰城不破?朝更代迭,誰不道三國?爭來奪去爲何?爲何?

時光飛逝,往事如煙,依舊的仍是那挺拔的青山,不改的還是那抹夕陽。

國讀後感 篇二

《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話這樣說到:“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着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趙雲,這位五虎將軍在長阪戰亂的時候,他爲什麼要拼死保護劉備的妻兒老小?爲什麼他在長阪坡肯把馬讓給劉備的夫人?因爲他心中有那無愧的選擇,他最終把精神轉化爲一種動力——從曹操八十三萬軍中衝了出來,這不禁讓人回憶起那首高亢激昂、鏗鏘有力的詩:“血染徵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糜夫人在當陽長阪坡中,身受重傷,趙雲找到她時,她隨時都有生命危險,趙雲三番五次請她上馬,她卻覺得自己是個累贅,爲了不連累阿斗和趙雲,爲了讓趙雲順利衝出包圍圈,她毅然投井身亡。“戰將全憑馬力多,步行怎把幼君扶?拼將一死存劉嗣,勇決還虧女丈夫!”

典韋,他是曹操的貼身將領,率領虎衛軍,爲了保護曹操,他不惜捨去性命。他手無寸鐵、身無片甲地保護曹操,人們都說曹操是亂世梟雄,可爲什麼這麼值得典韋保護呢?因爲他選擇了曹操,就要爲曹操效力,他認爲爲曹操付出生命是應該的,這難道不是從心靈上做出的正確的選擇嗎?這是他心靈深處的大義,是爲國奮鬥而義無反顧的大義。

請讓我們從內心、從心靈上做出正確的選擇吧!

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從古人心靈深處的選擇中我們感受到了他們的大義所在。是心靈的選擇讓他們至今閃耀着奪目的光芒。

捨棄自私,選擇高尚;捨棄奸詐,選擇誠信;捨棄小我,而完成大我……這纔是人們從心靈、從靈魂上的大無畏的問心無愧的選擇。

國讀後感 篇三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東漢末年,羣雄割據,董卓獨霸朝綱,禍亂朝廷。涿郡劉關張桃園結義,征戰四方,三顧茅廬,結孫權,破曹操,借荊州,取巴蜀,成就一番霸業;江東孫權,兵精糧足,又有三江之固,據江東而虎視天下;奸雄曹操,據陳留,討董卓,徵袁術,平袁紹,遠征烏桓,一統北方,而後破馬超,敗韓遂,拿定西涼,欲徵荊州以霸天下,但兵敗赤壁,從此三國鼎立局面形成。

風雲變幻,刀光劍影的三國時代文爭武鬥,英傑輩出。

蜀漢丞相諸葛亮原在南陽隆中躬耕隱居,本不想聞達於諸侯,但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共圖“匡復漢室”大業,他深受其感動,遂與劉備暢論天下大事,未出茅廬已三分天下,出山後,博望坡初次用兵用幾千人馬殺退曹操十萬大軍,接着出使東吳,舌戰羣儒,智激周瑜,促成了著名的赤壁之戰,燒得曹操八十萬大軍灰飛煙滅,片甲不留,使他再無力發動大規模南征,狼狽逃回北方,大大挫傷了曹軍的銳氣。並且進一步智激周瑜血戰曹仁,他則趁機取南郡,奪荊襄,建立蓄軍養兵的根據地。先帝伐吳失敗,諸葛亮受託孤之重,平定南方,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盡心輔佐漢帝劉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直到病死軍中,諸葛亮足智多謀,機警善辯,忠心謹慎,執法嚴明,是封建時代一個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的藝術典型。

東吳水軍都督周瑜,年少氣盛,但卻深曉韜略,具有多方面的藝術修養,是一個頗具軍事才幹和政治才幹的人物。當年曹操南下侵吳,就是他和諸葛亮共同指揮孫劉聯軍大破曹軍於赤壁,戰前,他曾利用蔣幹使反間計除掉了曹操的水軍都督蔡瑁、張允,並利用蔣幹第二次過江之際讓龐統給曹操獻上連環計,讓曹營戰船作繭自縛。但此人心胸狹隘,自負好勝,缺乏容人之量,最終落得被活活氣死的下場。

我沒有關公的英勇無比;沒有張飛的赤膽忠心;也沒有劉備的仁義善良,我只是我。在和平的年代裏,這裏沒有戰爭,沒有那麼多的爾虞我詐,也做不了英雄,但兩千年來,天變、地變、國邊、人變,滄海桑田,無不變的事物,然而社會構成的相生相剋,此消彼長,強弱退換,進步退化的生存法則卻從未變過。我們期待桃園三結義的兄弟,雖不用出生入死,卻想一起去奮鬥美好的未來。不一定要兵戎相見,考的卻是應變能力,在這個社會上,弱肉強食依然是社會的法則,無形的鬥爭每天都在上演唯有學會應變,變得強大,才能在社會上立足,。最終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司馬炎統一三國,其實也沒有最後的勝者,也沒有失敗者。司馬炎不是,曹操也不是,劉備孫權也不是失敗者。他們都在自己的舞臺上綻放出他們最絢麗的光彩,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

國讀後感 篇四

今天我從講義上學了《草船借箭》這篇課文。學完後,我感覺到了很多原理。這篇課文講了三國時期氣度狹小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隨處比本身強,便懷狠在心,想害死諸葛亮。於是,他以軍中缺箭爲名,讓諸葛亮十天造出十萬支箭。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卻匠意於心地承諾了,還說只要用三天,他趁着漫天大霧,用草船從曹營“借”了十萬支箭,使周瑜的設計落了空。作文

值得我們思考的照舊周瑜那妒忌的生理。有些工錢什麼會有吃醋之心呢?那就是畏懼別人高出本身。當別人有了後果,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愛慕的時辰,這種人不是去探討別人取得後果的緣故起因,不是客氣進修,固執拼搏,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而是冷眼調侃,乃至惡語中傷,這是何等屈曲矇昧的示意啊!我禁不住想到了本身,妒忌的生理不是也有嗎?好比本身測驗後果欠好,諸葛亮怎麼會那麼智慧呢?由於他說謊擅長動思維,遇事鎮定,以是纔會成爲人們心目中的活仙人。令各人對他欽佩。而我呢,爲什麼看上去沒有諸葛亮智慧?緣故起因是我沒有他那麼擅長動腦,遇事張皇,遇到一點堅苦就哭,急躁不安,也不願去篤志想一想,以是我常常遭遇失敗。此刻,我必然要把這部規則的立場糾正過來,做一個優越的本身、真正的本身,不要以碰着堅苦就七上八下,要把心靜下來,纔有也許樂成地做完一件工作。

不是靜下心來說明緣故起因,而是但願別人在下次測驗也出一些過錯,好和本身拉平。功效,本死後果沒上去,還衝擊了別人進修的起勁性。這樣妒忌的生理不是也有嗎?這種設法不也是妒忌生理在搗蛋嗎?追念起來,是何等忸怩呀!

熟悉了吃醋生理給我們帶來的危害,我們從小就應該杜絕這種心態的滋生和成長,做個正直向上的人。已故的聞名數學家陳景潤就給我們樹立了模範。他上國小的時辰,進修後果並欠好,可是他並沒因此而吃醋進修後果好的同窗。他常想:“各人都同在一個班裏進修,都聽統一個先生授課,人家能學好,莫非我就不能?此後我決不再貪玩了。”因爲他能正確地看待別人的後果與本身的不敷,勤勞進修,吃苦拼搏,因此進修後果很快就在班上首屈一指。由此可見,只有氣度坦蕩,才氣站得高,看得遠,具有遠見高見,成立豐功偉業。妒忌着對象,害處真長短常大。以是,我們必然要杜絕它,做一個德性高貴的人。

妒忌像把雙刃劍,害別人也害本身。我們到底應該怎樣看待比本身強的先輩人物呢?我們要進修他們的利益補充自身的不敷,儘快遇上乃至高出那些先輩的人,而不能只是想盡步伐爲別人配置“路障”,“絆腳石”,偶然不必然能把別人絆倒,反而會像周瑜那樣搬起石頭砸了本身的腳。

讀了這篇文章,我分明白吃醋會讓民氣眼變細,本心變壞,以是我們應闊別吃醋,要氣度遼闊,這樣才氣做一個有效的人!

國讀後感 篇五

你看:這本書的作者是當代作家—周銳,他寫的書有《幽默三國》、《幽默西遊》等系列。《幽默三國》中有好多故事,舉個實例《愛心記憶王》、《廢氣利用》等故事,最好玩的就是《老好人的怪怪寵物》。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魯肅是個有名的老好人,他不僅在人羣中有名,在動物中也很有名,他收留了很多動物—癩皮貓、失明的駱駝、一隻樹蛙甚至連黃鼠狼這種令人討厭的動物他也收留。有一次,他去訪問朋友,在路上見了一條被壓扁的小蛇,他把小蛇救活後放在了口袋裏。晚上,有一個小偷來偷東西,摸到口袋裏的蛇,竟被嚇死了,醫生來了後也說人已經活不成了,但屋裏的一頭失明駱駝卻因禍得福,被醫生治好了眼睛,這時,一隻蜘蛛爬過,竟把小偷咬活了,老好人魯肅不得不把蛇藏起來,免得再讓人家嚇死一回。

讀完這篇文章,我不由得捧腹大笑,老好人魯肅真是太有愛心了,我們要學習他善待動物的精神。同時,我又知道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理。小偷被抓住了,爲什麼呢?竟然是魯肅救活的一條蛇立下的功勞。設想,如果沒有老好人魯肅救活的一條蛇,小偷就能在老好人魯肅家裏爲所欲爲,老好人魯肅的動物們就會受到傷害,老好人魯肅的棉袍也會被偷走。

如果,你想讀一本既能讓人快樂又能給人啓迪的`好書,那麼就來度《幽默三國》吧《幽默三國》吧!

國讀後感 篇六

今天,我買了一本《三國演義》,裏面的故事令我慷慨萬分,而又悲傷探戈,三國英雄無拘無束,像一匹匹矯健的野馬。

自董卓之後,羣雄四起,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董卓的暴政人人皆知,袁紹帶領的關東軍,打起了反董的旗號,曹操加入了關東軍,其實,關東軍雖是反董,但卻沒有實際行動,再加上袁紹的有勇無略,簡直是弱不經風,曹操幾次三番的請求出兵,但卻熱臉對照了冷屁股,曹操一氣之下離開了關東軍,在許昌組織了幾千起義軍。待到張角死後曹操一舉拿下黃巾軍,並從中挑選了三十萬的見狀青年,從此曹操成了一個實力超羣的大軍閥,漸漸敢和袁紹反抗了。

幾十年後,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在赤壁之戰中,孫劉聯軍打敗了曹操,諸葛亮算好了讓曹操葬身之地,讓關羽把手最後一個要點,當關羽看到曹操落魄的樣子,又懷念當年曹操對他的恩情,無奈之下放了他。回去以後,差點被孔明斬頭。

不是英雄,不讀三國,若是英雄,怎麼能不懂寂寞?的確,我不是英雄,但我讀了三國。我不是英雄,但又在那段蕩氣迴腸的傳奇裏,讀懂了那份不屬於大漢,不屬於大唐,甚至不完全屬於歷史,只屬於一段精彩紛呈卻又說不清,道不明對錯的寂寞!

國讀後感 篇七

懷着激動的心情,我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曹操的聰智,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我彷彿進入了另種境界。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爲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不勝數。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禪,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然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時移俗易的事情來呢?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拼死征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說清楚,哪兒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這些我就不再一一細說了最主要的是我想談談自己對《三國演義》的一些認識和看法。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 因爲曹操乃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雖然爲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大片的土地,連少數民族都心甘情願地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個國家中最強大最繁榮的大國,是曹操爲魏國奠定了堅固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的,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大英雄!對於人才的求賢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賞的地方,曹操爲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纔是舉"的用人方針,於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賢令》。後來,曹操於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兩道《求賢令》對於有才幹的人曹操還能做到不計前嫌。

曹操的成功不僅因爲他的傑出才能和善於招攬人才,還在於他有着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着說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並且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三國》讀後感 篇八

三國,一個烽火連天、英雄輩出的年代;三國,一個撲朔迷離、疑問重重的年代;三國,一個令人神往、轟動幾世的年代。三國,它是一段言不盡,說不明的奇幻歷史。

第一次接觸《三國演義》時,我還只是個國小二年級的學生。雖說能看懂許多字,但卻不知其意。就這樣,一直到了四年級,我再次觀賞了這本名著。從前籠罩在心間的濃霧變稀了,文章大意也悟出了許多。如今,我又翻開了這本陳舊的書,打開塵封的記憶,暢談今之感言。

每每回想起“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段詩句時,我總會情不自禁地聯想到三國。或許,這正是三國的一個寫照吧。說到《三國演義》,也許有人佩服諸葛孔明的足智多謀,感動關雲長的忠心耿耿,感慨桃園三結義的情切。而我卻對那“治世之能臣,亂世之_雄”的曹操情有獨鍾。也許有人不解,認爲曹操不過是個_雄、梟雄。而你們卻忽視了曹操的不凡才能。曹操門客衆多,這無不是表明了他任人唯賢、知人善任麼?曹操的軍隊如此之雄大,這難道也不是表明了曹操超人的領導能力麼?曹操取冀州,奪荊襄,滅劉表,擁軍百萬,上將數千,兵精糧足,橫掃中原。意氣揚揚,躊躇滿志,旌麾南指。三國時期,“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然大多旋起旋滅,而後天下三分。三分之中,曹操實力,據天下三分之二,天下最終一統的基礎由此而奠定。這怎麼不說明曹操的政治手腕與軍事能力超乎尋常呢?曹操上任濟南相後,罷免了八名依附權貴,貪贓枉法的縣級官吏,又下令拆毀祠堂,禁止祭祀。一時使濟南的社會風氣改變不少。遷都許昌後,曹操立即招募農民,利用荒地屯田,後來又讓軍士屯田。曹操還大修水利,推廣種稻,使中原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這不正是體現了曹操的治世本領麼?

品淡茶,依坐窗前,手捧一名著,笑談風雲人物,縱觀三國之變幻。悠哉!悠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