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做一個傾聽者》讀後感(共2篇)

讀後感3.13W

第1篇:《做一個傾聽者》讀後感

《做一個傾聽者》讀後感(共2篇)

《做一個傾聽者》讀後感

閱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做一個傾聽者》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生活中,許多人都可以做到與別人說話滔滔不絕,但是可以做到一個傾聽者的人卻很少。

今天這篇文章《做一個傾聽者》的主人公莎拉是一個非常靦腆的.小女孩,而她卻有兩個口齒伶俐的姐姐,爲此她很苦惱。有一天,她的好朋友特里薩遇到了困難。好朋友向她訴說着痛苦,正當莎拉爲找不到合適的語句安慰自己最要好的朋友而感到着急時,特里薩擁抱了一下她,對她說:跟你說一說心事我感覺好多了,謝謝你!直到這一刻,莎拉才意識到其實做一個沉默寡言的傾聽者也是很討人喜歡的。

俗話說得好:如果把你的快樂告訴朋友,你的快樂就增加了一倍;如果把你的憂愁告訴朋友,你的憂愁就會減少一倍。這裏的朋友指的就是傾聽者。傾聽者是神奇的,就像一個魔術師--將快樂翻倍,將憂愁變沒。與其做一個開朗喜歡說話但不會傾聽的小孩,還不如做一個沉默寡言但會傾聽的小孩!文中的莎拉就像沙拉一樣,使美味翻倍。當然做一個既開朗又會傾聽的小孩就更好了。

生活中有些人不善於用嘴巴來樹立威信,但是他們可以讓耳朵來幫忙。如果是真心地,又何妨不交個朋友呢?

記住,傾聽永遠是最重要的!

第2篇:

朱軍:做一個好的傾聽者

能將藝術融入人生,又想要將人生當作藝術的人很令人羨慕,朱軍想做這樣一個人,他的人生目標會在他的《藝術人生》節目中實現嗎?

記者:《藝術人生》籌辦的時候,國內以明星爲嘉賓的談話類節目其實已經不下上百個了,爲什麼還要堅持做第一百零一個?

朱軍:其實在做《藝術人生》之前,我就看過許多訪談節目,明星類的也看,不過不多。主要看《朋友》和《實話實說》。每次看的時候,我都從被採訪的角度來看主持人的提問。我發現:有時候主持人並不是缺乏準備,也不是缺乏熱情,但他們往往會忽略一點:現場氣氛。國內很多談話類主持人都不是在聽而是在說;不是在想而總是在問。那時,我就想着如果自己做可以換另外一種方式。

記者:以前你是做綜藝節目和晚會出身的,相對來說,晚會主持人表演的成分、“做”的成分會更大一點,這種特點會不會帶到《藝術人生》裏頭?朱軍:我不能保證一點沒有。不過我儘量區別開兩種不同的工作狀態。在節目錄制前,我從來不和嘉賓談起節目中要提到的話題,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談話節目的現場性,避免出現背課文的情況。

記者:節目中如何撬開嘉賓的嘴?包括他們的情感隱私?

朱軍:我們的節目一直都很強調一種人文關懷,強調錄製現場的輕鬆和平等。事實上雖然我事前不和嘉賓交流,但我都會充分了解他的經歷,認真準備話題。我希望嘉賓來我們節目能像老朋友坐在我家的客廳裏聊天一樣,暢所欲言,無所顧忌。

記者:現在《藝術人生》安排了現場樂隊,現場觀衆也很熱情,幾乎每一場訪問嘉賓、觀衆都會哭成一片。是不是隻有“哭”才顯得“真誠”?有沒有刻意煽情的成分?

朱軍:很多時候觀衆會在電視上看到演員感動落淚,那絕對都是真哭。我不認爲這是煽情。很多記者朋友跟我說過這樣一個細節,在現場看《藝術人生》跟在電視裏看還不一樣,現場更感人。因爲很多東西都是沒有排練,沒有心理準備,完全在那樣一種放鬆的狀態下自然流露出來的,所以就特別真實,特別感人。

記者:相比於其他娛樂類訪談節目來說,《藝術人生》的節奏可能是比較慢的,內容也比較厚重一些。有沒有想過調快節奏?或者改變形式?

朱軍:我認爲恰恰相反。觀衆喜歡《藝術人生》可能恰恰是因爲它的慢節奏。因爲大家都在忙碌中,偶爾回頭看一看自己的人生軌跡再向前走,會明白很多深層次的東西,所以至少近期內節目形式不會有大的變化。不過我們會考慮逐漸引入小人物,普通老百姓進我們節目。《藝術人生》反過來就是“人生藝術”,有時普通百姓的經歷可能更有意思,更能引起我們的思索。

標籤:讀後感 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