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一百歲感言》讀後感(共2篇)

讀後感9.74K

第1篇:《一百歲感言》讀後感

《一百歲感言》讀後感(共2篇)

《一百歲感言》讀後感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由於外界事物接觸而引發思想的火花,這時往往可以寫一篇感言將其表達出來。那麼感言怎麼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百歲感言》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淨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裏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準備回家。

在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

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於成名成家,暮年自安於自欺欺人。

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鍊,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慾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

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纔是淬鍊心智,淨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爲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鍊,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讀後感:炎熱的夏季,讀到楊絳先生的《一百歲感言》。如醍醐灌頂,清涼直入心扉。全文一如楊先生文章的風格,樸實無華,字字珠璣。一位百歲老人的人生感悟,那是一個世紀的生命感悟。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與先生相比,我還在紅塵之中,喜怒哀樂都是不由自主,很多事看不破,想不開,猜不透,所以煩惱憂愁不尋自來。常常讓自己的生活有時會暗淡無光。想想先生的話;世界是自己的。過好自己的生活吧,用心裝點屬於自己的世界就好了。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

讀到這裏,想,先生真是活明白了。有時我們會怨自己長得不夠漂亮、不夠富有、不夠聰明,想想這千百年來恆古不變的定律,就明白了,人不可太貪心。珍惜自己擁有的,知足常樂吧。

第2篇:

高中生關於楊絳百歲感言讀後感:一百歲感言

2018-07-13高中生關於楊絳百歲感言讀後感:一百歲感言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楊絳先生在《一百歲感言》中這樣寫道。

讀罷楊絳先生這篇洗濯心靈的感言,疲憊和浮躁都在文字中乖乖地馴服,頓覺夏日清涼無比。

相對於楊絳先生的淡然處世,我們還只是莽撞的小青年。

多少人熱衷於追名逐利,找不到心靈與生活的平衡點,找不到慾望與現實的平衡點;多少人忽視了家的真正含義,被物質操縱了心靈,被慾望出賣了靈魂……其實,人生精彩不精彩,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心態。

就如大海一樣,波瀾不驚的時候多,縱然狂風襲來,波濤洶涌,波瀾壯闊,也終歸恢復平靜。

生活也亦如此,不必非要轟轟烈烈,不必非要一鳴驚人,不必非要豐功偉績,只要找到自己價值所在,只要活出生命的價值,就是精彩的人生。

保持平常心,保持平靜心,保持平和心,一如楊絳先生那樣淡泊人生。

第一次知道楊絳先生的大名,是在《圍城》附錄——《記錢鍾書與〈圍城〉》裏。

《圍城》自1980年在國內重印以來,許多讀者對大師詼諧的語言文字拍案叫絕,引來非常關注。

楊絳應胡喬木建議寫《錢鍾書與〈圍城〉》:楊絳略書錢鍾書的經歷、家庭背景和他撰寫《圍城》時的處境,併爲《圍城》做詳盡的註解……她的筆觸平靜而柔和,她注重細節,從容地敘述,娓娓道來。

從而引起我對她本人及其作品的關注。

楊絳,本名楊季康,生於192017年7月17日,祖籍江蘇無錫,1932年畢業於蘇洲東吳大學。

1932年春與錢鍾書在清華初識,1933年訂婚,1935年結婚,兩人同去英國留學,1937年秋同到法國留學,1938年秋同船回國。

回國後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清華大學任教。

1949年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

她的文學創作以散文爲主,兼及長短篇小說、文學評論和戲劇等,主要作品有《洗澡》《幹校六記》,另有《堂吉訶德》等譯著。

晚年的楊絳一直筆耕不輟,2017年出版回憶一家三口數十年風雨生活的《我們仨》,96歲成書《走到人生邊上》。

我喜歡她讀她的作品,也羨慕她和錢鍾書的愛情,更敬佩她對待人生的態度。

回顧楊絳先生的個人生涯中,她與錢鍾書既有過在國難當頭惶惶不可度日的艱難歲月,也有過文革中被作爲資產階級學者揪出來批鬥的刻骨銘心的經歷。

或許楊絳先生這一生最值得自豪的便是她與錢先生的愛,那一份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承諾,是她和錢鍾書相濡以沫厚重的深情,是他們精神上心靈相通,生活中悉心呵護。

是這愛支撐了她,是這愛讓她甘心付出,因爲她知道自己最愛什麼,最想要什麼。

在心愛的女兒、摯愛的先生相繼離世以後,楊絳先生的痛楚可想而知。

三河裏的寓依舊是水泥地、白牆,傢俱簡陋,而曾經的我們仨只剩下她獨自一人在整理《錢鍾書手稿集》。

整理完《錢鍾書手稿集》,楊絳先生爲滿足女兒遺願,又以她的視角寫出了《我們仨》……她把自己和錢鍾書的稿費和著作權都交給清華大學託管,2017年成立好讀書獎學金,資助成績優異卻家境貧寒的學生

2017年來,這筆獎學金已經累積到近1000萬元。

從名門閨秀到文學大家,楊絳先生經歷無數世事變遷,怨而不怒,哀而不傷,依然保持從容恬然,低調溫和,淡泊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