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怪誕行爲學》讀後感(精彩多篇)

讀後感9.25K

《怪誕行爲學》讀後感(精彩多篇)

《怪誕行爲學》讀後感 篇一

經常覺得我的確應該多學一點心理學,人都是複雜的,很多時候是非理性的,而一旦認識到這一點,對今後的人生會非常有幫助,無論是在自己做決策的時候,還是考慮甚至影響他人決策的時候。之前買到了一本《怪誕行爲學》,上個週末讀完了,感覺非常有收穫,不愧是暢銷書。其實多數出名的暢銷書之所以暢銷是有其理由的,讀一下一般不會有什麼損失,正所謂“開卷有益”嗎?

之前的 課程上曾學過《組織行爲學》,當時就覺得非常有用,老師也講過“錨定”等概念,可惜那之後就都還給老師了,沒什麼更多的記憶。現在讀了這本書,真的感覺溫故而知新了。作者用非常生動的筆觸給我們描繪了行爲經濟學的一個大的輪廓,真的可以讓人開闊視野,如果能經常思考並靈活運用的話,絕對會成爲一個核心競爭力的。

下面就大致總結一下作者所提到的各種人類決策中會發揮作用的非理性力量吧,給自己做個備忘。但詳細的內容,各位還是買書回去看吧,絕對不會後悔的。

1、比較的力量(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2、錨定的力量(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3、免費的力量

4、社會規範與市場規,要跟女朋友談錢,不要跟父母談錢,不要跟好友談錢,多送禮物,但不能送錢,其實這章讓我想起了大學時的一篇英語課文)

5、激情的力量(警惕你心中的要加薪)

6、拖拉的力量(短期滿足與長期目標的鬥爭)

7、所有權的力量(孩子是自己的好)

8、多種選擇的困境(不要做興趣廣泛,但一事無成的人)

9、預期的力量(流行,跟風,羊羣效應,偏見,人要衣裝,佛要金裝,好菜要好盤,好酒要好杯)

10、高價的力量(真的一分錢一分貨嗎?打折買到的東西,是不是總覺得不太好;安慰劑效應)

11、人們內心深處的誠實與佔便宜的衝動,現金可以阻止我們作弊。

12、個人需求與羣體屬性的矛盾,“免費午餐”在哪裏(只要別人不理性,真正理性的我們就有獲得利益的機會,利用別人的不理性)

總而言之,這的確是一本非常好的書。有時間的話還得多看幾遍,並且寫詳細的心得體會纔好。好像原作者還出了一本《怪誕行爲學2》,回頭有機會也要買回來讀一下。

《怪誕行爲學》讀後感 篇二

在我們學校,曾有一段時間,大家爭着搶課上,尤其是自習課。在這種積極的教學氛圍下,甚至一名教數學的體育老師還向另一名教數學的體育教師發起了挑戰宣言“我要向你挑戰”。在那個時候,自習課沒有安排專人值守,上自習課也沒有什麼補助。但是大家教學積極性特別高。後來有了課後服務,自習課安排了教師輔導,有了一定的補助,教師反而失去了教學的積極性。上自習課多的教師在抱怨一天上的課太多,上自習課少的教師在抱怨得到的課後服務費少。所有老師都在奇怪爲什麼現在的教風學風反而不如以前了呢?丹。艾瑞里在《怪誕行爲學——可預測的非理性》第四章《社會規範的成本:爲什麼我們樂於做義工,幹活兒賺錢反而不高興?》中解釋了這種現象。

如果我們到朋友家去吃飯,吃完飯後問朋友:“吃這頓飯我給你300元錢夠不夠?”朋友肯定會勃然大怒,下次不再請你吃飯。如果我們到飯店去吃飯,吃完後想不給錢就走人,店家肯定會勃然大怒。這是爲什麼呢?這是因爲“我們同時生活兩個不同的世界規範中,其中一個是社會規範主導的,另一個是市場規範主導的”。社會規範包括人們之間的友好請求,它暗藏在我們的社會本性和共同需求裏。它是友好的,界限不明的,不要求及時回報。它是一種人情世故,它是一種助人爲樂,它是親情、友情,是一種社會美德。而另一種世界規範就是市場規範,它就是市場經濟,這裏不存在友情,界限分明,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它是工資、價格、利息,成本和盈利。它是明確的利益,是按勞取酬,是按合同辦事。

教師們上自習課有補助反而抱怨是他們進入了一種市場規範中,覺得該按勞取酬,但是得到的沒有滿足心理需要,所以反而不如義務輔導學生得到的心理滿足。

《怪誕行爲學》讀後感 篇三

《怪誕行爲學》中的艾瑞里做了一個實驗,五分鐘完成一個電腦拖圖任務,最後計算個數。他們的研究團隊找了三組人。有兩組實驗人員需要付給報酬,一組付50美分,一組付5美元。第三組所找人員不付報酬,屬於社交請求,幫忙完成。結果三組下來,社交請求不付錢的實驗人員拖圖最多,平均拖了168個;付錢50美分的實驗人員拖得最少,平均101個;付錢5美元的實驗人員比付50美分拖圖比較多,平均159個。這個實驗表明,僅僅按照社會規範來做事比萬能的金錢(沒有達到預期的金錢)更能激勵人賣力。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爲我們生活的世界存在兩套運行系統,一套系統是按照社會規則運行的人情繫統,一套是按照市場規範運行的經濟系統。這兩者對人的激勵是不同的。

社會規範人情繫統講究的是無償的付出,獲得社會或者社會關係中人的肯定,以此獲得自身的快樂。社會規範中個人的活動是主動的,大家會盡力把它做好。這就解釋了教師們在沒有利益的情況下上課更積極的原因是社會規範下的行動。他們爭着上課是爲了學生的肯定,周圍人的肯定,自我期許的實現,以此來獲得成就感和榮譽感。這裏面有一種主動性。

當上自習課給錢補助時,上課變成了一種市場規範。教師們很快進入了市場規範模式,我的付出與金錢是否對稱。他們經過覈算,覺得自己的付出與得到不對等,於是產生了抱怨。抱怨過後就是怠工,他們找到一個自認爲比較符合得到的付出。這樣整個教學氛圍反而不如以前了。

如何利用好社會規範系統和市場規範系統是每個管理者需要思考的問題。只有分辨清楚,合理運用才能讓個體的積極性在整個體系中得以最大限度的釋放。

爲什麼上課有補助教師反而不開心?

《怪誕行爲學》讀後感 篇四

我的一位朋友在跨國公司任職,他每次乘飛機旅行總要到機場的西餐廳就餐,至少得喝杯咖啡。這些事他本可以從從容容地在家裏或附近的什麼地方解決。據我所知,機場的餐飲並不比其他地方的更好,價格卻要高出很多。但是,朋友仍然保有這個小小的“嗜好”。我問他爲什麼,他的回答令我大吃一驚。他說,機場的高價消費讓他感到有一種“懲罰”了公司的快感。當然,我的這位朋友絕對不會利用職權把公司的錢裝進自己的腰包。但是,爲什麼他會利用政策之便讓公司遭受損失呢?

讀完《怪誕行爲學》後,我才明白當公司與員工的關係完全成爲市場規範下的產物時,社會規範就會永遠退場。換句話說,公司與員工的關係符合理性經濟學所謂的“成本—收益”原則,雙方都拼命想從對方那裏多撈一點“好處”。如果雙方關係在市場規範下,那麼員工每週工作40小時,公司付給員工相應的報酬,這是“在商言商”。而在社會規範下,公司會給員工提供子女“日託”服務、免費午餐、給予生病時的照顧和在經濟蕭條時不裁員的承諾。在市場規範下,僱員很難對公司保持較高的忠誠度,而社會規範是激勵員工保持忠誠的最好辦法。

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下,創新遠比製造重要,人力資源也比機器更有價值。越來越多的公司看到和僱員建立社會規範的優勢。如果要將員工的潛力最大限度地開發出來,單純依靠交換原則下的市場規範是不可能的。國有企業曾一度是社會規範的“化身”,它的終身僱傭制、良好的福利都吸引了許多優秀人才。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企業也面臨着人才流失的問題。如何建立一套更爲優化的制度,在市場規範和社會規範之間取得微妙的平衡,使組織既能保持高效運作,又能促進企業與人的和諧發展,這是今天許多國企面臨的重要課題。

傳統經濟學假設人是理性的,會按照“成本—收益”原則來進行決策。但這個世界上還有大量用理性經濟學原理無法解釋的現象。例如,爲什麼富人會嫉妒比自己更富有的人?爲什麼別人的選擇會影響我們的偏好?爲什麼我們會瘋搶根本不需要的東西?爲什麼我們白乾活高興,幹活賺錢反而不高興?爲什麼面對非現金資產我們更容易不誠實?諸如此類。行爲經濟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這些問題。

它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解釋人的行爲,是心理學與經濟學的結合。同時,它需要通過大量實驗來證明自己的結論,因此又被稱爲“實驗經濟學”。實驗經濟學顛覆了傳統的理性經濟學假設,更加符合現實世界中人類的思維模式。它從日常生活小事入手,引發讀者對習慣性事物的反思,並把這種反思引向市場機制的選擇、社會道德重建以及民族矛盾衝突等關乎人類福祉的主題上。行爲經濟學與傳統經濟學的結合對於我們研究發展出一套更加有效的社會機制和自我調節機制很有幫助。

該書的作者丹·艾瑞里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教授,最終卻因他個人生活中的不幸遭遇,成就了他獨特的世界觀,使他能夠從心理學的角度進一步思考人類決策背後的非理性因素。正如艾瑞里所言,他寫作該書的目的是“使人們從根本上重新思考我們和周圍其他人生生不息的動力是什麼,影響人們決策背後的心理機制是什麼”。它能幫助我們看到某些錯誤的發生是有系統、有規律的,看到我們一錯再錯的原因,從而設計出更好的應對措施來避免重複失誤。

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存在大量非理性現象,尤其在不確定的轉型時期,這種現象更爲普遍,如房價暴漲暴跌、自殺人數的增加、仇富和拜金、與瀆職等等。因此,行爲經濟學對轉型中的中國不僅有理論意義,而且有更多現實意義。

該書不同於一般的經濟學學術著作,它所研究的事物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讀起來妙趣橫生。讀過之後,你會對人類的行爲有一個全新的認知。它將幫助我們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