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柳青《創業史》讀後感(精品多篇)

讀後感3.2W

柳青《創業史》讀後感(精品多篇)

柳青《創業史》讀後感 篇一

近期,我讀了一本好書《創業史》,使我深受啓發。

他十三歲就給呂二財主家打長工,兩年後便用五塊大洋買了呂老二家半死的牛犢,回家後他母親和樑三老漢都責備他太沖動,可他卻反對了父親的想法,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後來,小牛犢果然長成了壯牛,生寶也種出了好莊稼。

樑生寶一路走來,自然的也好,社會的也罷,他都能從容應對。姚士傑可謂是蛤蟆灘最刁鑽的一個人了,在那個災荒的年頭,他卻把缺糧人的愁苦當作世界上最有意思的享受!然而在這樣的艱難時刻,樑生寶依然沒有向姚士傑低頭,仍然把他的創業工作進行得有條不紊,堅持跟黨走。

樑生寶之所以能堅持自己的創業,一是因爲他自己本身的不服輸、善於思考、堅韌不拔的品質;二則是因爲共產黨對他的支持,給了他前進的希望。兩者促使他堅持下了自己的創業。

近期,我讀了《創業史》,我深受感動。

柳青《創業史》讀後感 篇二

縱觀全篇我們會發現樑生寶被刻畫成了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英雄形象,在他的身上人性並沒有完全地體現出來,這難道就是當時農民的形象嗎?我能肯定地回答肯定不是,農民並不是黨的幾句號召就能一下改變的,這樣看來作爲中間人物的幾個主角倒是很好地爲我們展現了當時農民的形象,首先是中間派郭振山,他是村裏面的主任,樑生寶是經過他推薦進入黨組織的,照理說他就應比樑生寶的思想境界更高,但是現實生活卻不是如此,他變成了一箇中農,他生病的那段作者運用自由間接引語將文學語言與他的內心獨白雜糅,更好地表現了作爲一個徘徊在個人與黨之間的農民的形象,是該爲了莊稼人郭振山而活,還是共產黨人郭振山而活呢,他一向在兩者猶豫不決。其實郭振山並不是壞人,他有着自己家庭的艱辛,雖然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但是農民的落後性也會隨之而來,不滿足和更好的追求都會使人越活越糾結,這正是人性的最好體現之一。

文中另一個鮮明的人物就是樑三老漢了,樑三老漢從祖父輩兩代人身上看到農民的杯具,因此在他心中擁有三合院就是人生的最大滿足,創業是他畢生追求的事業,並且他也爲了這個目標一向奮鬥發奮着,他有着勤勞、樸素善良的品質,但也有着小農的自私保守性,他應對着生寶建立的互助組感到迷茫和無奈,這正是當時中國農村農民的心理,理解一樣新的事物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他們也會對黨不信任,對黨有懷疑,畢竟要一個人脫離他以前幾十年習慣的生活模式這也是會讓人感到害怕和彷徨的,但他卻在暗地裏默默地關心着繼子的活動,生怕他會出問題,他對樑生寶以及童養媳的態度上是讓人感動的,一個是沒有血緣的兒子,一個是視爲女兒的媳婦,這更體現農民的質樸和敦厚吧,文章的最後他去打油的時候“莊嚴地走過莊稼人羣,一輩子生活的奴隸,此刻最後帶着生活主人的神氣了。”

這一幕不難讓我們想到經歷了農業改造的農民正式地有了自己未來的人生,有了新的活法,他們能夠昂首挺胸走在路上,證明自己真的已經是主人了。我覺得這是讓人感動的,這也更貼近人的真正生活,這是體現真正的人性之美的,在中國的農業改革中我們並不都是樑生寶這種人物,更多地是樑三老漢這種受盡苦難卻不敢嚐鮮的農民,因此黨更多地是該從這些普通的平民入手,雖然在這部小說中是靠樑生寶這樣的人物改造了這些農民,但我們是否該反思現實生活中農民真是這樣一種情形嗎?那裏不做過多評價。

總之,在我看來,這些人物雖不及樑生寶的人物完美理想,但他們卻是一個個鮮活的形象,在這部小說中熠熠發光,令這部小說增色不少。人性本就該從小市民中發掘,這樣纔是最自然,最純真的美。

創業史讀後感 篇三

讀《創業史》,掩卷沉思,仍然激動不已。我相信,再過五十年、一百年,或者更長的時間,當人們剖析中國農民,瞭解農業合作化運動時還需要藉助《創業史》來再現當時中國發展的全過程。依靠團體、依靠科學創業的方法會給現代社會的創業人士帶來很大的啓示。

柳青《創業史》讀後感 篇四

樑生寶組建了互助組,富農和一些黨員都在看笑話,他們不相信一個老貧農撿來的兒子會辦成這樣的大事。樑生寶沒有被困難嚇倒,也沒有去找這些富農借貸,甚至最後這些富農出組他都沒有阻擋。他走了另外一條路,他組織這些貧僱農一起去終南山割竹子,雖然出了一點意外,一個人的腳被扎傷了,但是他們依然按期完成任務,掙了一大筆錢,最後辦好了互助組,退組的人又都回來了。

我們工作中、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事,就是當我們去幹一件事的時候,旁邊總是有很多人說長道短,更有一些人在看我們的笑話,他們希望我們幹不成,希望我們失敗、倒黴,最後的結果是不如他們。

其實,讀完《創業史》我們就會受到啓發:爲什麼不學學樑生寶呢?生活中、工作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比如要買房錢不夠,職務提升後擔心自己幹不好等等。在各種各樣的困難面前正確的態度是迎難而上,不要指靠任何人,所有問題都要自己去想辦法解決。幹事的時候也不要太在意別人的嘲笑,當然還要像樑生寶一樣時刻警惕別人惡意的破壞。任何成功都得來不易,都是在小心謹慎和刻苦自勵中完成的。當然,還要有一種大無畏的精神,樑生寶就是把生命都交給了集體,交給了事業後才什麼事都向前衝,無所畏懼,最終終於用事實說服了觀望者和破壞者,給了大家一個交代。

我身邊有很多人在工作中都性格鮮明,愛憎都表現在臉上,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他們的朋友圈子很狹窄,因此他們獲取的資源和信息都有限,這些東西都把他們囿於一個狹小的圈子裏無法長大。其實,我們在處理人際關係時,也可以學學樑生寶。

樑生寶給人的印象是實在,這個印象使得很多人相信他,願意跟着他幹。他對人的態度一是不發生正面衝突,二是不排斥有性格缺陷的人,三是敢用一般人眼中的“壞人”。第一條我們經過鍛鍊可以達到;第二條就有點難度,因爲這樣的人相處起來或者用起來很費勁、很操心;最難的就是第三條,樑生寶把國民黨炮兵隊長白佔魁吸收入組後組員、羣衆、家人一片反對聲,而且白佔魁還在組裏犯了一點錯誤,但是樑生寶沒有捨棄他,依然幫助他,直到把他也變成先進分子。

我在一次培訓課上聽到一個小企業老闆給老師提的問題是:“我們爲什麼留不住大學生?”老師讓他詳細說明時他解釋了一大堆大學生的問題,總的意思是現在的大學生不好伺候。老師說,這個問題的根源在你們企業,如果公司有前途,有豐厚的薪水誰會辭職?是啊,現在的小企業出現了兩個極端,一是給企業中的外來人員製造困難,下逐客令;二是根本招收不到空降兵,吸引不來外來人才。讀讀李斯的《諫逐客書》你就知道這樣的企業做不大。所以,與人相處的方法第一個要有誠懇的態度,第二個要有寬大的胸懷,這兩點,無論個人還是企業都適用。

可惜,《創業史》還有兩部沒有完成,柳青就去世了。不過,我覺得《創業史》就像維拉斯的雕塑一樣完美,雖然她是殘缺的,但是給我們大腦中的印象卻是完美的。

柳青《創業史》讀後感 篇五

開篇便講述了樑老三父子爲“創業”付出的種種努力。樑老三跑了一輩子的終南山,直到把高大的身軀跑成了羅鍋背,家業也沒創起來。他的兒子樑生寶似乎比他更有魄力,也更有膽量。但終究被世俗所壓未能成功。這時,人們心中的創業是爲了不低人一等,不受地主壓迫,向食其力。

再後來,因國民黨抓壯丁,生寶躲進了終南山,再回來時已是民兵隊長,此時樑生寶心中,亦有一個創業夢,創的什麼業?共產黨的事業!爲一個更加美好的中國而奮鬥,於是他積極參加進步活動,帶領大家成立互助組,再成立燈塔社;從進步青年到團員再到一名共產黨員,樑生寶就是當時滿懷熱血,一心爲國的共產黨員們的一個縮影。

這裏,就不得不提另一個人物了——郭振山,郭振山是最早入黨的黨員之一,原本是村中最有威望的人。但是他總是不支持黨的政策,陽奉陰違,因此上,盧書記批評他:“思想不夠進步”,他卻屢教不改,反而多次埋怨盧書記。當樑生寶創業互助組助他不僅不幫忙,反而輕蔑地認爲肯定會失敗,還多次藉機批評樑生寶,說他多次未參加團會,嚴重違反團紀律。他總是在領導面前展示自己熱心的一面,再暗暗貶低樑生寶,當樑生寶的互助組成功,又建立燈塔社時,他又拉起了幫反對樑生寶的中農們。部振山這種人就是黨內的蛀蟲。

還有一個人物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這是一個充滿書卷氣,一心爲黨的知識分子。陶書記兢兢業業地想解決如今的困境,但他卻與當時農民的生活格格不入,“一個縣的總領導人,革命鬥爭既不下去走走,甚至於自己院子裏開會,也不來聽聽,只靠坐在辦公室裏看文件,叫彙報掌握全面,他腦子裏有個什麼成見,別人說什麼,也聽不進去啊!”楊國華副書記在心裏這樣惋惜。陶書記坐在城裏,苦心研究黨的方針和政策,鑽來鑽去,卻還不如一個在實際鬥爭中的農村黨員主動靈活哩!

書中還有許多人物,他們也各自對應着許多人,如高增福,就是一種努力卻能力不足的人;改霞,就是面對新事物猶豫不前,三番兩次改變主意的人;白佔魁就是一心要做官卻沒有能力的人;劉淑良則是新時代新女性的代表人物了;而富農姚士傑,富裕中農郭富世等人就是破壞黨的政策,變着法使壞的人了……

故事以郭振山等人傳出謠言結束,不禁引人深思。遙望歷史,有正義凜然的好人,也有陰險狡詐的壞人,更有明一套、暗一套笑的笑面人。時代就是如此,世上並無好壞之分,都在爲利益做鬥爭,關健只是爲誰的利益做鬥爭,世事僅此而已。

創業史讀後感 篇六

近日重讀《創業史》,心靈又一次被震撼,深感它是一部樹立羣衆觀點、羣衆立場教育的好教材。作品中塑造的一大批源自於現實的優秀基層黨團員幹部形象,十分動人,尤其值得我們去重新思考、學習。從他們身上能夠看出:贏得民意不僅僅是搞好工作的力量源泉,更是對工作最好的饋贈。猶如中央級媒體組團重訪焦裕祿生前奮鬥過的蘭考、追憶這位真正的共產黨員時評價的那樣:沒有一種根基,比紮根於人民更堅實;沒有一種力量,比羣衆中汲取更強大;沒有一種執政資源,比贏得民意更珍重持久!而贏得民意、汲取力量最原始、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要密切聯繫羣衆。

《創業史》中,討飯娃出身的樑生寶等青年人,一心愛黨愛社會主義新生活,儘管貧窮,但“精神總像湯河岸上的白楊樹一樣正直、白淨”。看着困難戶捱餓,心裏頭刀絞似的……

柳青《創業史》讀後感 篇七

讀完這部書後,首先是對於舊社會的農民生活狀態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在農村土地私有制下,僱農關係廣泛存在和發生着,農民的流動性也並不是那樣固化,而是隨着生計不斷跋涉着,僱農們頻繁主動地流動到一個可以討個活計的地方,債務關係是僱主同僱農之間附庸關係的重要影響因素。

第二個呢,就是對於建國初期開展互助合作的必要性有了直觀的認識。建國後一段時間,在社會主義改革完成前,我們都維持着土地改革後的土地私有制度,保護富裕中農和富農的合法權益,在這樣的情況下,僅僅獲取了土地的貧僱農在缺乏其它必要生產資料的情況下,又由於基本工業生產的落後和市場交易的不便性,導致了貧僱農單一依靠自身力量難以開展獨立的生產活動,這就可能使貧僱農的土地通過買賣再次集中到富農或富裕中農手中,從而危害到土地改革的成果,這就是幾千年來中國古代王朝更迭的重要原因。在那個時候,富裕中農和擁有一定的生產資料的中農,當然,只佔比較少的。一部分,能夠自發地開展獨立生產,並且由於社會環境的穩定和生產秩序的恢復,不斷擁有着實現獨立生產的有理要素,能夠在生產中不斷積累,利益不斷得到擴充,因此,這些人在建國初期是最主動的生產者,也是土地改革的最大受益者,但是這些人在土地改革後就自然地喪失了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政治先進性,埋頭生產,在那個歷史階段就成了發展的阻礙因素。因此,在這時,農村的大多數人因爲生產資料匱乏,仍然不能充分享受到土地改革的福利,生活狀況亟待改善。

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多數人就有着要去改變謀生方式的訴求,但是也有對於改變的憚懼,因爲他們根本沒有承擔改變的風險的能力,所以,我們在推進互助組的初期,難免出現大部分人不合作的問題,因爲農民都是看事實說話的最實在的實用主義者,不爲任何口號和和主義所動,只相信結果,只要你結果好,那過程肯定是沒問題的,因此,經過一年時間的成功試驗,互助的模式很快爲大多數貧僱農所接受,這個時候他們就表現成爲社會主義改造的積極力量,進而推動了合作化運動不斷走向深入,最終完成了對於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可以說,這個過程,是我們穩固政權的過程,也是贏得人心的過程,因爲戰爭和主張那些問題,對於大多數的平凡的光景人而言實際上是很遙遠的問題,只有溫飽纔是最現實的需要,而那個情況下,誰能滿足這個需要,誰就能贏得人心,經過互助運動和合作化運動,農村的根據地比較穩固以後,我們開展了工業化運動,工業化運動所需的最必要的東西也是糧食,因爲工人是不產糧食的,這個時候,有了農村的堅實依靠,工業生產所需的糧食也得到了保障,才逐步有了城市工業、手工業等行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同樣也是按照“農村包圍城市”的方針推進的。

所以,我們回顧那段歷史的時候,不能單單否定某個現實的東西,而應該清楚地看明白那個歷史階段的主要需要和生產關係的主要矛盾。從這個角度講,我們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這就要求我們始終保持對於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的清晰認知,要認識到生產力的變化,也要認識到生產關係的變化,不斷推動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相適應,更好滿足人民羣衆需要,才能真正贏得羣衆。人的私心不是改革開放後纔有的。

創業史讀後感 篇八

陝西是個盛產現代作家的地方,柳青、陳忠實、路遙,個個都是聲名遠播的大作家,這幾個作家當中,早年我最先讀過路遙的《人生》《平凡的世界》,這兩部小說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所以,我最欣賞路遙了。

最近,在一本雜誌上讀了路遙多年前寫的一篇文章,裏面提到了,他最喜歡的作品是柳青的《創業史》,就因爲路遙的這一句話,我就決定要好好讀一讀《創業史》了。

其實,在涉及人生道路選擇的時候,我們都會提到這樣一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這句話就出自柳青的長篇小說《創業史》,讀完這本書,我知道了,這句話出現在這部小說的第15章,背景是,喜歡樑生寶(小說的主角)的改霞,準備離開蛤蟆灘,投身到大城市西安的工廠裏,這樣的一個選擇,使得這兩個情投意合的戀人最終沒能結合到一起。

好多年前的國中語文裏,也有一篇《樑生寶賣稻種》的文章,那時候知道,這篇文章選自柳青的長篇小說《創業史》,文章中對樑生寶去郭縣賣稻種,在火車站過夜,省吃儉用的描寫,讓人過目難忘。讀完了《創業史》,我也終於知道,這個情節出現在小說的第5章,可以說,這一情節,應該是《創業史》這部小說寫的最精彩的章節之一了。

我是用了一個多月的零散時間,才斷續讀完這部35萬5千字的長篇小說的。

作家柳青原名劉蘊華,陝西吳堡人,1936年發表處女作《待車》,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種穀記》《銅牆鐵壁》(小時候,我看過這部小說的連環畫),代表作就是我剛讀過的《創業史》第一部。

《創業史》第一部的故事,始於1953年的春天,止於這一年的冬天,寫合作化的互助組時期,蛤蟆灘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和社會情況,小說塑造了樑三老漢、郭世富、郭振山、改霞、素芳、王二直槓、高增福、栓柱、歡喜、任老四、姚士傑、孫水嘴等一大批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讀完這部小說,我印象最深的是,小說景物描寫非常出色,這種細膩的景物描寫隨處可見。作家用細膩的筆觸,深情地謳歌讚美自己所生活的時代,寫景的同時,不忘爲烘托人物服務的宗旨,比如,在第21章,作家寫道:“這時候,母馬繼續曳着磨子,很認真很嚴肅地在走着。榆樹、椿樹和楸樹枝頭的小鳥們,繼續在歌唱着。在這崇高的世界上,二十三歲的素芳,不幸的女人,受到她出生以來第二次打擊。她的堂姑父,無論在神氣上還是動作上,一下子變成另外一種人,他怎麼還不如在場的禽獸呢?”

這一場景描寫,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讓人讀後深受感染和教育。

總之,讀完柳青的《創業史》,真的是受益匪淺,同時也終於了卻讀這部偉大作品的願望了。

創業史讀後感 篇九

一直以爲以自己這個年齡還不足以評價中國共產黨,但是閱讀了柳青的《創業史》以後才明白,雖然每個的文化水平不同,但是隻要相信路在前方,每個人都是主角。

作者柳青是一個真正瞭解農民、熱愛農民的人。爲什麼會提到作者?因爲我相信只有真正和農民生活在一起並且深入瞭解的人才能寫出如此的小說。

主人公樑生寶,是中國50年代的農村社會主義創造者!會這樣說是因爲他的自強不息、勇於奮進和堅持不懈。生寶是一個世代貧農的兒子,他年幼喪父,後來在一個災荒嚴重的年頭隨母親流浪到渭河南側的下堡村。緣份使該村村民樑三老漢成了他的繼父,之後,他們父子二人在渭河平原上開始了他們艱苦的創業。

人常說:古今中外成大事者必有遠見,而樑生寶就是這麼一個人。他十三歲就給呂二財主家打長工,兩年後便用五塊大洋買了呂老二家半死的牛犢,回家後他母親和樑三老漢都責備他太沖動,可他卻說:“爹,你那是個沒出息的想法,今輩子也創不起業……”後來,小牛犢果然長成了壯牛,生寶也種出了好莊稼。

但真正讓生寶站起來的是中國共產黨。互助組、合作社那時候在廣大剛剛解放的新農村是燈塔一樣的新生事物,所以有很多人不認同,可是結果告訴大家是農民走社會主義道路的現實可能性和歷史必然性。路就在前方,所以生寶才能領導一大羣農民進山砍竹子,才能推廣新法育秧,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

柳青曾說:“要知道,好多歷史事件,都是逼出來的,譬如,不搞五年計劃,不一定會有糧食市場緊張;糧食商人不搗我們的亂,不一定在一九五三年實行統購統銷;不實行統購統銷,互助合作不一定會一下子結束逆水行舟的階段而快馬加鞭。歷史巨人的腳步並不亂。沒有上帝!是辯證法同志決定:舊勢力在滅亡以前囂張和瘋狂,讓它刺激我們,逼使我們很快地發動消滅舊勢力的鬥爭,義無反顧!”就因爲在困難無路可走時還相信前方有路,所以纔會激起羣衆的憤怒,開闢新的道路。

創業史讀後感 篇十

閱讀柳青的《創業史》,是處在這個時代的我終生享受不盡的精神盛宴。正因它凝重渾厚,反映的是中國農民的歷 史命運及對現實生活的真實再現……

展頁細讀,我能夠了解到中國農村爲什麼會發生社會主義革命以及這次革命是怎樣進行的,能夠體會到中國農民 的戀土情結和發奮精神,能夠感受到中國農民要求改變苦難 命運的強烈願望。在這部皇皇鉅著裏,中國社會形形色色的 農民形象也早已躍然紙上。

樑三老漢是中國老一代農民的典型。在舊社會,他經歷了發家成夢的辛酸史。他繼承父輩遺願,創造家業,租種 田地,拼命苦幹十年,結果一身重病,創業失敗;後與漸漸長 大的養子樑生寶共同創業,但因地租沉重,兵荒馬亂,他創 業的幻想再次宣告破滅;解放後,樑家分得土地和農具,樑三 老漢猛地挺直彎曲多年的腰桿,與樑生寶重新點燃了創業之 火。對於樑三老漢來說,所謂創業的成功標準,或者說他創 業的最終目標就是做一個“ 三合頭瓦房院的長者 ”,僅此而已。這就將一個揹負幾千年私有觀念的小生 產者的個人意識和侷限性暴露無疑;同時,他又具有普通農民 勤勞、善良、樸實的品質;當樑生寶不願聽從他的安排而組織 互助組時,他便自發地反對羣衆事業,但土地的獲得、創業 失敗的痛苦回憶以及父子之情,使他在精神和感情上接近樑 生寶及其所從事的事業。樑三老漢精神上的複雜性,是老一 代中國農民的真實寫照,從他身上,我們真正體會到了一個 地道的中國農民的本質性格特徵。

與樑三老漢不一樣的是,樑生寶是一個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創業者。作爲世代貧窮的農民子弟,他從父輩那裏繼承 了與苦難命運抗爭的進取精神,而父輩們慘敗的事實和個人 貧窮的生活經歷,使他意識到理解黨的教育的緊迫性。

書中樑生寶的主角近乎聖徒,天生具有一種新農民的品質:對黨忠誠,對私有制本能的仇視。柳青將樑三老漢設 置爲他的“繼父”,也許,就是爲了切斷樑生寶 與傳統農民的血緣關聯,擺脫倫理關聯的纏繞,使他成爲一 個“中國共產黨忠實的兒子”,服從黨的領導。 因此,在他所從事的社會主義創業過程中,應對來自各方面 的困難和阻力,不管是社會的,還是自然的;不管是物質的, 還是精神的;不管是公開的較量,還是隱蔽的破壞干擾,他始 終毫不動搖,一往無前,反映了作爲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創 業者堅忍不拔的毅力和頑強的拼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