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讀後感作文(多篇)

讀後感8.08K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讀後感作文(多篇)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讀後感作文1

“故天將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其所不能。”

——題記

人只有經受挫折,不順利的干擾和阻礙纔會使他從實踐中增加自己所缺少的能力的毅力。人的一生正因不是一帆風順的,所以經歷住了磨難考驗的人才會出衆被着爲人才,也纔是有用的人,才能接受重大責任。在失敗時,不以失敗而頹廢,不因惱怒而一跌不振,不因爲纔不如人而心有嫉妒所以憤恨。我們要經常檢討自己的所作所爲。成功之母不是失敗,而是失敗後的自我檢討,只有此纔會有所一番作爲。

一個國家如果沒有憂患,沉於安居樂業的事局中,不振奮軍隊,不讓國家發展,止步不前,最終敗得一踏塗地。不前進,不後退,原地踏步,最終換來的不是長久的國泰民安,而是敵侵略城池時的血流成河,勝劵他握。所以一個國家的不進步對於他國來說你就是腐朽得不可一世。別人在不停的前進,不住的發展強大。我們因爲缺少了戰備能力,國家沒有軍威,沒有科技發展,談什麼富可敵國讓國生存長久。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我們溫飽不成問題,物質豐富的生活是我們今天追捧的潮流。有的人對物質的追求接近瘋狂的地步。這個物質生活就是所謂的吃喝、玩樂。在這個時代“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就該成爲一種警告。吃,我們要講究清淡、健康,那些成疾的“富貴病”就是因爲太在於“好”所以才生得的。什麼玩樂要高調?高調麼?花個幾千萬租架飛機逛一天就高調?是很氣派,最後欠債一大堆,最後就真的生於憂患了,這個價值取向還真有意義麼?錢,我們要節約,人短命就往往太過於享受。

今天的我們生活在這個和平的年代,物質豐富的時代就要講究清貧一點,不要去一味的追求人間享樂,這樣的人一生都沒有價值意義,縱使萬貫家財最終都會被一掃而光。而懂得這點的人,他們一生都在奮鬥,一生奉獻事業。他們的憂患是爲國民而憂患,而享樂的人則是建立國民辛苦之上。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讀後感作文2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篇文章是戰國時期儒家大師孟子寫的。我讀了這篇文章之後覺得它的篇幅雖短,但言簡意賅,發人深省,同時我也體會出這樣一個道理;逆境使人立志,順境使人喪志。

不是嗎?舜、傅說、膠鬲、管仲、孫叔敖、百里奚這六位個人都是經過艱苦的磨練,克服重重的困難,銳意進取,成了有所作爲的人,雖然原來他們並不爲人們所知。其實,這種人是很多的。

大家都聽說過“臥薪嚐膽”這個故事吧。它說的是春秋時代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被迫帶着妻子到吳國去給吳王當差當奴僕。回國後,勾踐爲了不致讓安逸的生活把自己報仇的決心消磨掉,夜間睡在柴草上,並在住處懸掛着苦膽,吃飯睡覺之前經常嚐嚐那膽的苦味,以激勵自己的鬥志。經過長期準備越國打敗了吳國,雪了國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雖身處逆境,只要勇於拼搏,有堅強的毅力,是可以戰勝困難的。

但是如果安於享樂,不奮發向上,就會一落千丈無所作爲。我國古代有一位秀才叫江淹,他很有才氣,他的詩也曾轟動一時,但由於後來做了大官在順境中生活,喪失了學習之志,整天安於享樂,結果使自己的才氣衰退到和平常人無異。後人爲了不重蹈江淹的覆轍,總結出一句話成語叫“江主才盡”。可見,安於享樂危害之大。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因爲一直處在逆境之中,也曾經在學習上鬆懈過。有一次語文單元測試,我得了全班第一名,就開始飄飄然了,老師要求我們背古文《曹劌論戰》,我只是草率地看了兩遍,結果默寫時有好幾處默不出來。第二次單元測試,許多同學都取得了好成績,我只考了近八十分。這次考試使我的頭腦清醒了,我爲自己沒有樹立遠大和理想而感到羞愧,同時我暗暗地給自己鼓勵,千萬不能泄氣,應該在逆境中

奮發向上,百折不撓地向前邁進。我總結了考試中不好的原因端正了學習態度,明確了學習目的在畢業考試中,我的語文成績終於獲得了全班第一名。可是我並不滿足,因爲我知道海水舀不盡,知識學不完,著名文學家郭沫若說過:“一個人總要有些拂逆的遭遇纔好,不然會不知不覺沉下去的”。是啊,“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那些在逆境中不懈努力的人,纔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對社會做出貢獻,。

我學習了這篇文章,還想了很多很多,但會得到最深還是這兩句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正如梁啓超先生所說:“患難困苦,是磨練人格之最高學校”。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讀後感作文3

孟子的“憂生樂死”首先引用了古代和現代名人的六個例子,得出困境留給人才的結論,然後加深到統治者對國家的統治也需要有痛苦感。如果統治者治理國家沒有苦難感,國家就會滅亡,更不用說我們的老百姓了?因此,對於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團體組織,任何一個國家,出生在苦難中,死在幸福中都是真理。

歐陽修又云:“憂患可以振興國家,閒暇可以消魂。”這意味着一個有憂患意識的國家可以繁榮,而一個國家和一個渴望安逸的國家將會衰落。自古以來,取代腐朽統治者的統治者們都不明白這個道理。越王勾踐被征服後,他受到了極大的勇氣和羞辱。有一天,毀滅吳國、恢復越國的時候來了。吳王夫差因爲貪圖安逸而低估了他的對手,最終成爲了一個被征服的君主。這個國家的命運還與苦難的感覺息息相關,更不用說我們了?現在是國中。每所學校都有許多名師,黑馬層出不窮。如果我們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防止別人打敗我們,那麼我們將進入高中和大學。這不是更沒有競爭力了嗎?

《漢書》有:“千萬不要忘記危險,繁榮一定要擔心衰落。”當一個人的事業達到頂峯時,他必須試着想象自己的衰落和處境。只有這樣,他纔能有動力繼續前進,奮鬥,使他的事業蒸蒸日上。相反,繁榮會衰退,一代人不如一代人。動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羅斯福爲了保護鹿而殺死了狼。在很短的時間內,鹿羣的數量急劇增加,但最終失去了天敵的感覺,從數萬只健康的鹿變成了數千只生病的鹿。

爲什麼?有兩個原因。一是獵狼嚴重破壞生態平衡。草、鹿和狼之間的平衡被打破,鹿羣最終減少。另一個原因是,如果沒有天敵,鹿羣對它們的生存構成了威脅。他們將不再經常鍛鍊,沒有理由擔心。最終,他們的體質會整體下降。這樣,一場小病就能使他們消失。

他們生在患難中,死在平安中忠諫大臣魏正曾說:“寧爲太平,慎爲危險,厲行節約。”奢侈和舒適往往會使人失去安全感和誠實,加上浮躁,就不會想到危險,就像王自成一樣。1644年,王歷自成率軍進京。進入城市後,軍隊鬆懈了。他認爲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元旦”正在傳播。每個人都在等待官員的升遷。清軍入關時,被打敗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不顧危險,和平共處,不利於生存和發展。只有我們生活在和平中,思考危險,我們纔能有長期的穩定。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讀後感作文4

老師經常給我們講《孟子》裏的一句話: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這番話說的是:承擔重任的人,之所以受盡苦難,是天授之以重任之前,先要磨練他的意志和身心,藉以提高他的競爭能力。

做一個人,一個發奮圖強,頑強拼搏,意志堅定,勇往直前的人,必須要用憂患做爲一切成就的先決條件。講得一點也不錯,堅強的人是在憂患中成長的。巴爾扎克曾說過:不幸,是天才的進步階梯,信徒的洗禮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深淵我們要把不幸,災難當作我們成功的又一塊基石,不被它打到,反而利用它來與成功拉近距離。

我不知是在哪,曾看過一個故事,名字叫《鹿和狼的故事》,講的是20世紀初葉,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爲了讓凱巴伯森林裏的鹿得到有效的保護,大量的捕殺鹿的兇殘敵人狼。

經過25年的殘忍捕殺,有先後六千多的狼被殺害。然而,羅斯福萬萬沒有想到,在他的極度保護下,鹿羣是有一段時間大量增加,但不久,鹿羣的數量開始急劇下降,鹿羣的總量由十萬只銳減到四萬只。很快,整個凱巴伯森林中只剩下八千隻病鹿在苟延殘喘。這個故事中,鹿爲什麼在過度保護下,數量變得更加少呢?在我看來,正是因爲給它們的過度保護使他們缺少了憂患,只顧自由自在的生活。原來有狼追鹿,鹿就會奔跑,現在,狼沒有了,鹿的體質也必然下降,直至死亡。可見,憂患的作用不僅對人,對社會,對整個自然界也是有極大好處的。

因此,我們心中要有憂患做支撐,在心中時時爲國家着想,這樣,我們纔會免於被社會淘汰!

請大家勿忘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讀後感作文5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選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論證嚴密、雄辯有力的說理散文。

作者先列舉六位經過貧困、挫折的磨鍊而終於擔當大任的人的事例,證明憂患可以激勵人奮發有爲,磨難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

接着,作者從一個人的發展和一個國家的興亡兩個不同的角度進一步論證憂患則生、安樂則亡的道理。

最後水到渠成,得出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的結論。全文采用列舉歷史事例和講道理相結合的寫法,逐層推論,使文章緊湊,論證縝密;此外,文章多用排比句和對仗句,即使語氣錯落有致,又造成一種勢不可擋的氣勢,有力地增強了論辯的說服力。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讀後感作文6

安逸享樂往往能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滿足,物質上的享受,但這往往是墮落的開端;憂愁禍患的確會給人帶來身心上的痛苦,但卻是催人奮進的精神食糧。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孟子所列舉的人物:舜,傅說,膠鬲,管夷吾,等等爲自己的時代作出貢獻的人們無疑都接受過生活,精神上的考驗。我想“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對世間萬物而言,是個永恆不變的定律。又如吳承恩所著的《西遊記》中那坎坷的取經之路要是沒有了妖魔的阻攔,一步登西天,唐僧倒是可以省去一路擔驚受怕的困擾,安心的吃齋唸佛,朝發夕至取回佛經,但可謂出門長見識,唐僧若只隨徒兒們在雲裏霧裏日行千里,又怎知這天底下人間的百態,又怎能領悟“佛”中能超脫世塵的感悟?那《西遊記》便成了一個無趣的故事。

人的潛能是無限的,但也是在外界的壓迫下日漸成熟,如果人在安樂中生存,那他就會失去對外界的抵抗,對生活真諦的領悟,最後會像“溫水效應”中的青蛙一樣,失去了生存的能力。而緊張的生活節奏適當的壓力能使人絕處逢生,絕望中尋找通往光明的前程!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讀後感作文7

生存與死亡,這是平時人們並不注意的問題,因爲他們似乎離得很遠。然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篇課文,使我們聯繫在了一起。

在文中已用有力的事實來證明了生與憂患。死於安樂;用歷史使我們明白了這個是真理,同時也啓示我們,憂患可以使我們生存和發展,不會被歷史所淘汰,可以立足於世界。

古代如此,現代也是如此,真理是永不會改變的。新的世紀,新的時代,我們的社會是安定的,世界也是和平的,但是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忘記了戰爭。雖然戰爭是令人厭惡的,甚至是令世界的人民痛恨的,但人民和國家不能忘記戰爭對人們的危害再大了。戰爭真的開始了,只有反抗,不能成爲亡國奴,不然則會成爲奴隸,而使人民受更大的危害,所以國家是不能忘記戰爭的,因爲國家是人民的。如果一個國家只會享受和平,當他滅亡時,他纔會明白這真理!

從大到小,國家是這樣,個人呢?一個人不努力不想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則一定會被社會淘汰,但重要的是我們個人重視到了生可憂患,而時刻憂患,就一定可以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的。

從古致今,從大到小,生存與死亡都是有關聯的,這也是憂患與安樂的關聯,從古到今,從大到小憂患與安樂都會成爲一個真理,什麼也不能脫離的真理。所以我們一定要提前明白這真理,不要等到國恆亡時才感悟到。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讀後感作文8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我對這本書的概括。我的讀後感有點誇張,可能有些地方邏輯不夠嚴密,但是文學藝術都是想象力支撐,不能象物理數學能量化,所以見仁見治智。

我將小說裏的老虎比做人的江湖,大海比做周圍大環境,大船比做溫暖的家。當離開父母家的呵護,Pi來到人的江湖,獨立生活,感到非常恐懼,無所適從,江湖陰惡,就象老虎一樣可怕。求生的本能讓Pi慢慢的瞭解老虎的習性與需要,最後與老虎和平共處,老虎還是那個老虎,江湖還是那個江湖,瞭解遊戲規則後,江湖(老虎)就沒那麼可怕,恐懼來自內心對外界的不瞭解。

江湖雖然可怕,但是沒有江湖的存在,人就會沒有動力生活下去。想象下,如果整個紐約城都是你的,你什麼都有,就是沒有同伴,這個世界只有你一個人,可能活下去也沒什麼意思。

在面對老虎與大海惡劣的環境,Pi必須時刻警惕,才能生存下來。當來到那個綠藻叢生的奇幻之島,老虎與Pi都有大量的食物可以食用,可以有更好的住宿條件,有淡水可以喝,生存環境大大改觀。Pi放鬆了警惕,有想在這個島上長期呆下來的想法。偶然發現這個美妙的奇幻之島是食人島,如果Pi沒看到那個包着人牙齒的果物,也許就會慢慢死在這個安逸舒適的島上。看似安逸無比的生活裏面隱藏了危機,讓我想起了那些曾經輝煌無比的'帝國與大公司,還有歐洲的那些福利國家,由於太安逸缺乏變革的動力,最後滅亡或者一落千丈。

最後到達墨西哥後,老虎頭也不回的走了,社會這個江湖少了一個人,照樣轉,不會因爲你而停止,老虎也可以代表酒肉之交的朋友,酒肉之交的朋友該散的時候就散了,不會留戀。

關於2個故事,一個故事是Pi跟老虎共存活下來的故事,另外一個是Pi靠吃掉同船的幾個人的屍體而活下來的故事,我相信前者。因爲奇蹟太少,所以相信的人少,奇蹟太少,不代表它沒有,正因爲相信奇蹟的人少,所以創造奇蹟的人少,大多數人都混沌過一生。而只有相信奇蹟的人才可能戰勝重重困難,纔有可能創造奇蹟。美國是個相信人能勝天的國家,民族精神相信yes,wecan,所以這個國家創造了全球數一數二的奇蹟,上天入地,登月,去火星探測,發明原子彈,這裏的科學家獲得無數的諾貝爾獎。

信念是黃金,上帝就是你心中的對美好事務的嚮往,就是心中強烈的信念,信念用在好的方向,帶來奇蹟,用在不好的方向,讓人成魔。宗教的力量有時是雙刃劍。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讀後感作文9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記得第一次讀這段話時是在國中的課文裏,那時是背;而現在再看到這段話的時候是懂了,悟到了一個道理:成功不是無條件的,而是必須經過自己艱苦的努力。

我們期待的是成功,我們需求的也是成功。成功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件大事,一種精神高昂的期待。但是,想要取得成功卻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的是你的執着追求,你的不懈努力,你的飽滿熱情,你的積極向上的靈魂……只有做到這些,你才能夠接近成功,與成功結伴而行;也只有這樣,成功纔可能會接受你的邀請,把機會交給你,與你成爲知己,並將成功的喜悅與你分享。

當然,結果不一定是真正平等的。“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閒,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因此結果有時可能發生顛倒,其實這時正是檢驗一個人是否具備了這種能力和技能,是否能夠解決現實中的某些問題,如果你懷疑自己,那麼你的立足點確實不穩固了。通過多次的鍛鍊,最終爲他的成功充分準備好所需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爲他後面的發展鋪就一條平滑的大路。

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曾經說過:“不要只因一次失敗,就放棄你原來決心想達到的目的。”朋友們,不要被眼前的失敗所嚇倒,這只是你的理想與現實之間暫時不合,並不是對你的學識、能力的真實體現,也並不意味着你就不能成功。相反,通過這些鍛鍊和不斷的檢驗,正好可以爲我們營造一個發展自己、完善自己的環境。學習上的不適,事業上的不順,感情上的不和,這都是一些暫時的現象,只要你能夠把自己的精神提升到一個至高的境界,就可以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從而正好成爲我們今後發展的動力。做任何事情,都會有壓力,有了壓力,纔會產生前進的動力,只有有了動力,才能夠成功。正所謂“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爲者亦若是。”在我們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我們一定要記住:

無論什麼事情:你付出了,去做了,可能會不成功;你不付出,不去做,就一定不會成功;爲了能夠成功,我們必須去付出,去做,並且要時刻記住提醒自己:我能行!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讀後感作文10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其中有一句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給我很大的啓發,我覺得這句話和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意思相近,都是說,人要在逆境中磨練才能成才。對於生活的強者來說,逆境比順境好。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是可以磨練人的意志的。

多難興才,曾一度被認爲規律。文章中就有很多例子,如屈原被放逐而做《離騷》,司馬遷受宮刑而作《史記》,曹雪芹全家食粥而寫出了不朽的《紅樓夢》,越王勾踐臥薪嚐膽而洗雪國恥,韓信遭胯下之辱而統帥百萬雄兵他們都是在逆境中搏鬥而取得成功的桂冠。

愛迪生小時侯一邊賣報,一邊做化學實驗,因不慎在火車上引起了火災,被車長打聾了一隻耳朵,但由於他的刻苦努力,終於成爲舉世聞名的發明家。印度詩人泰戈爾早年喪父,靠兄長養大,由於他勤奮好學,從而成爲亞洲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他們哪個不慎與命運搏鬥的強者?優越的條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磨蝕人的心靈;艱苦的環境,坎坷的經歷,卻能磨練人的意志,增長人的上進心。當然,具有優越的條件是好事,但不能坐等吃穿,應更加努力學習。

困難如彈簧,你弱它就強。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一種不服輸的精神,讓困難拜倒在自己腳下。做一名勇敢地駕駛生命之舟的船長,與驚濤駭浪展開搏鬥,逆境是阻擋弱者的大山,是磨練強者的熔爐,更是砥礪鋒芒的磨刀石,我們應該磨出自己的真才實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