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教育是慢的藝術讀後感【精品多篇】

讀後感2.19W

教育是慢的藝術讀後感【精品多篇】

教育是慢的藝術讀後感 篇一

一、題記

蝴蝶眨幾次眼睛,才學會飛行;夜空灑滿了星星,但幾顆會落地;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情。生活就是這樣,教育就是這樣,我們不知道身邊的花朵的花期有多長,不知道身邊的孩子哪個時候會綻放,我們要做的是“細火慢燉”,讓教育成爲一種慢的藝術,讓我們與孩子相處的每一天都譜寫出一段樂章。我想着,記錄身邊的故事,等待花開,便是一種教育慢的藝術。

二、發現身邊的花兒

Z是班裏一個調皮搗蛋出了名的孩子,平時的學習成績在班裏總是倒數,行爲習慣較差,對自己沒有多大的要求,也不知道怎麼要求自己。Z 的爸媽在農貿市場裏靠賣蔬菜維持生計,老家是河南的,房子租在文三路上,家裏還有一個姐姐,也在念書。Z的爸媽由於工作時候的早出晚歸,也沒有休息日,幾乎沒有時間來照顧Z,平時Z就是自己照顧自己。

九月份剛剛開學的時候,我發現Z的衣服有時候兩三天都不會換一套,汗流浹背地上完體育課,第二天還是一樣的穿着那件短袖來上學,早飯也就是在學校附近的小店裏買個包子,一個人很早就來到學校門口了。連續幾個星期下來,我上班路上都能遇見Z在學校門口徘徊,早早地到了校門口,但是不敢進去,因爲他沒有早到證,說是會被老師說的。然後有幾天就纏着我要我幫他辦一張早到證,可是因爲我也不知道具體詳情,一時耽擱了,也就忘記了這件事情。現在記錄筆下,想起來下週一定要去處理好這件事情。

Z的行爲習慣不是非常好。不知道是從哪裏學來的髒話,粗話,平時在班級裏他也會忍不住說幾句,還會鄙視班裏的另一個S,兩個人半斤八兩,卻總是互相看不起。Z對自己的學科成績,似乎已經習慣了掛紅燈的歷史,從來不放在心上,家裏估計也是從來不重視。我也發現Z的家校本上的父母簽名都是他自己寫的,我知道,但是我沒有說他,似乎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Z的處境。

三、給花兒澆澆水

發現了身邊的小花,意識到了花兒急需老師的幫助。我似乎是在一瞬間感受到了我可以嘗試讓孩子在有所擔當中成長。孩子的故事就是孩子成長記錄卡中的一道風景,孩子的的特殊性,也讓我這個班主任有了新的讀書體會。《教育是慢的藝術》,張文質老師在文中記錄了自己在各處講座的內容,每一篇講座的故事都在滲透着教育是慢的藝術的深意。現在想來,教育的故事正發生在我這個新任班主任的身上,身邊的Z就是我遇到的一個值得我去深究的一個教育故事,我必須要用“慢”的精神來面對Z的成長,看着Z一步步變好,變成Z應該告訴我們的關於他的故事。接下來,我就來用鍵盤寫寫Z的成長故事。

先前對Z的一番類似小學生作文一般的描述,好像是給Z敲上了一個差學生的印章,好像Z就是這樣,自己不要求上進。這也是我在接班的時候,從班級以往的記錄中可以獲得的一方面的信息。但是,我開學的第一天就和孩子們說了這樣一句話,“從現在開始,每個孩子在我腦海中就是一張白紙,很幸運,我們在五年級的時候相遇了。以後,這張白紙上要留下怎樣的痕跡,或是圖畫,或是文字,都是有你們來決定。”擺脫了之前的印象,開始了對孩子們全新的認識。關於Z的改變,從一張小小的中隊委的標誌開始。

德育處的袁老師給每個班發了中隊委的標牌,有中隊長,中隊委,小隊長等,在每個崗位的孩子都領到相應的標誌之後,我發現,中隊委的標誌還多了兩塊,也發現往日的中隊幹部在領導標誌的時候是相當的興奮,表現也好多了。所以就萌生了讓Z在班裏成爲中隊委的一員,讓他有所擔當的念頭。

前些日子,正愁班級的家校本每天早上都要我提醒值日班長捧到我辦公室去,事情落實的一直不是很好,一直想找一個人來幫忙。所以在分完中隊委的標誌之後,我就在班裏大聲的宣佈了我的特聘助理Z,“老師發現啊我們班的家校本總是需要老師提醒,除了WTJ主動把家校本交到辦公室之外,很少值日班長是非常主動完成的。爲此,我現在特聘我們的Z擔任Miss 汪的特聘助理,負責幫老師收繳家校本,試用期爲一個星期。我們掌聲歡迎。”大家的掌聲非常熱烈,都願意讓Z來擔任助理,都想來當,這時候Z倒反不好意思了,臉紅着到了講臺前,我認真地幫Z掛好標誌,接受了大家的鼓勵與支持。

就這樣,我看了一朵含苞欲放的花兒,紅着臉接受了大家的認可,被大家賦予了期望。

四、讓花兒曬曬太陽

任命特聘助理這一事就在大家的歡呼與掌聲中結束了,其實當時我自己心裏很沒底,不知道Z能否做好這一事情,會不會第二天就把這塊標誌弄丟了,忘到了一邊去。就這樣,一天結束了,放學前我也忘記提醒Z第二天要交家校本的事情了。當天晚上想着,沒事,就讓這朵花兒在陽光下曬一曬,這樣才能看見他經得住多大的風雨。

第二天,馬上到來。在早讀的時候,發現Z今天特別認真,一到教室就開始了自己的值日工作,把教室走廊的地拖得乾乾淨淨的,我心裏一樂,看見了Z左肩上的標誌鋥亮鋥亮的,心想,“哎喲,這小傢伙還真不錯!”收繳作業鈴聲一響,各個小隊開始傳本子了。這時候,我開始觀察起Z來了,在自己交完作業之後,他很快到了講臺前開始看家校本是否交齊了,然後向我走了過來,捧着本子說,“老師,那我拿到辦公室去了哦?”我說,“齊了嗎?”他說,“齊了,我先走了”。Z的笑,總是引得我也會發笑。他一溜煙就跑到了辦公室,很快就跑回來說,“老師我交好了”。我應了一聲,Z就跑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了。課間的時候,我把Z交到了辦公室,看着整齊的一疊本子,我表揚了他,並且獎勵了他兩顆糖。他就樂呵地回了教室,我們說好,中午的時候他過來拿本子去發給同學們。中午,他準時來拿本子了。

接下來一週時間裏,Z都能準時地收繳家校本,早上的值日工作做得越來越出色了。我心裏滿是欣喜。正巧昨天週五,輪到Z擔任一天的值日班長,從早讀開始到下午的眼保健操,Z在登記本子上對每個同學一天的表現都做了相應的加分減分。在下午的隊課上,Z居然舉手發言了,還是非常正確地回答,獲得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隊課結束時我做了總結匯報,表揚了隊課中表現優異的孩子,對孩子們的行爲也提出了建議。最後,我邀請Z做了一週的值工作總結報告,大家對Z的工作非常的滿意,都發現在這一週時間裏,Z的進步非常明顯,看得出Z對自己的要求提高了,慢慢地能管住自己了。在大家的掌聲中,結束了開學以來第一次孩子們自己組織的隊課,作爲班主任的我內心充滿了感動與喜悅。

似乎,我慢慢看見了花兒在陽光的沐浴之下,變得結實了。

五、看見花兒的美麗

Z的成長,我能夠有幸陪伴是一種幸運,是一種挑戰。聽到袁姐姐吃飯的時候說起,Z在暮省中寫到,實習老師來管班的時候班裏很鬧,但是他自己沒有辦法,沒有誰會聽他的話,我內心哽咽了。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一個孩子在進步的氣息,我感受到了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多麼得坎坷與艱難。儘管Z的課堂表現還沒有非常積極,還是習慣只是做到聽講,而沒有積極參與,但是從Z的積極完成作業中,我體會到了他的進步。數學老師也說他最近表現好多了,有參加補習班的功勞,但我相信更多的是Z自己內心變得想上進的念頭。

記得有一次我在講臺前清作業,點名冊就放在講臺上,自己批改着孩子們拿過來的作業本。無意間我發現Z跑到講臺前來看了一眼,說了句“啊!M都訂正好了!”然後,他就急忙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訂正起作業來。之後,拿着訂正好的兩頁作業本過來批改。我悄悄和他說,明天到我地方來領兩顆糖哦!然後,第二天準時來到辦公室拿糖,欣喜的是他又訂正了兩頁左右。然後我又加了獎勵。之後,每次作業,稍稍簡單的,他都會很及時來給我批改。後來,Z沒有再問我拿糖了,但是作業質量卻是一天天提高了。

六、與花兒一起長大

其實,我還不是很能參透一塊小小的標誌能帶給孩子的一中莫大的鼓勵,或者是重視。我只是,在慢慢的教學過程中,在日復一日的閱讀過程中,慢慢感受到每個孩子的特殊性,慢慢領悟到教育是慢的藝術的深層含義。我要學會等待,等待每一朵花開,等待有些含苞欲放的花那較長的花期,等待與每一朵花兒分享綻放時的喜悅。

那麼,下一朵花兒的故事呢?

教育是慢的藝術讀後感 篇二

對於”教育是什麼“這個問題真的沒有好好地思考過。自己當教師的生活真的就那麼平淡無奇,每天工作的痕跡就像沙灘上的沙子一樣,被海水沖洗過後馬上就會歸與平靜。

讀了張文質先生的《教育是慢的藝術》之後讓我對自己的工作開始了慢慢地審視。他說教育是”藝術“,教育是”慢“的藝術。說實話,我從來沒有感覺到自己的工作是藝術。難不成是因爲在”慢“字上出了問題?

昨晚看電視劇,裏邊一位教師長者收到了他幾十年的一位學生的信和兩張戲劇票,信上邀請老師去觀看自己的第一次演出,因爲老師是他心裏所尊敬的人。雖然離開老師多年,但心裏一直有老師的陪伴。

這對年長的老師說了這麼一句話:”能成爲孩子們優秀的嚮導,沒有什麼比這更有意義的事了。“我想這位老師的心裏的滋味應該不是一個甜字所能形容的吧。看着聽着我的心裏也洋溢着幸福的滋味,因爲我也是一位教師。

然而,我能成爲孩子們優秀的嚮導嗎?並且是當我老了,我的學生長大了的時候,他們會認爲老師是他這一生中優秀的嚮導嗎?這個結果我得等到我老了才能分曉。然而,這個過程卻需要我此時此刻就開始。

日本教育學者佐藤學所說的,教育往往要在緩慢的過程中才能沉澱下一些有用的東西。緩慢所以很難立竿見影。然而我腦中卻裝着必須要立竿見影的命令。來想想我今天的教育。

班裏總有學習成績很不理想的孩子。我是怎麼對待他們的呢?我是很負責地給他們課外進行再次輔導。但是捫心自問,我的出發點很大一部分是爲了自己班的平均成績能提高一點。估計這樣的輔導也就成了純粹的功課輔導。只要他會做這樣的題目就行了。其實這樣也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了。

但如果仔細地想想看,當講了一遍又一遍的時候,我沒有生氣?沒有焦灼?是的,我生氣,甚至憤怒。也有老師說:”我寧可教100個好學生也不想教一個教幾十遍都不會的學生。“當然這是沒辦法時的調侃。孩子之間的思維能力的發展速度有差異,一個孩子的各種思維能力的發展也有差異。

他在低年級的時候掌握不了這個知識,而我們老師卻那麼着急。強迫着小孩一定要弄懂,家長老師不惜用灌輸的辦法也要他記住。家長說:”看你什麼腦子,這點也記不住。考試題目一樣的都不會填。

“老師說:”就是這麼做,等到考試像這樣的題目還是這樣做,懂了沒?“小孩累啊,我們累不累啊?就爲了一道等過段時間孩子自然就會的題目。那如果放棄這道題目怎麼樣?那就是家長要抱怨:”才考這麼點分數。“老師要抱怨:”你這道題目做對了,班級的優秀率就高一些了。“原來我們都掉進分眼裏去啦!人家可能是大器晚成的孩子哦!

書中也有一行小字提醒了我。”教育需要的是持久的關注,耐心的等待,需要的是潛滋暗長與潛移默化,‘立竿見影’往往是有害的,甚至是反教育的。“

”教育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它到底會對學生一生有什麼樣的影響,它成全的是什麼樣的人。“我們把眼光放得這麼遠了,才能對今天的教育行爲有所思考。

我是任教國小語文的老師,於是我的眼光對文字有所偏向。若干年以後,我想我所教的知識對孩子們來說真是不足掛齒了。然而我的國小語文有沒有在他童年的時候給他沉澱下什麼了嗎?

當我年老的時候,如果我也能說上這麼一句”能成爲孩子們優秀的嚮導,沒有什麼比這更有意義的事了。“那我想,即使我一生的工作再怎麼默默無聞也是值得尊敬自己的了。

教育是慢的藝術讀後感 篇三

讀了《教育是慢的藝術》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要屬《“消極”是我們最可怕的敵人》這一篇了。文中提到“我們最可怕的敵人就是對一切事物的消極心理。”這種消極心理一旦駐進我們的心靈,會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我們經常會情不自禁、甚至無法剋制地以這樣的方式處人、處事、處己,卻不自知!因此,我們教育者要擁抱一顆積極向上的愛心,讓教育變得更陽光。

【案例】巧借契機,播撒愛心

彬是我班成績很差的一個女孩子,不僅如此,連字跡也很不端正。開學初,每天的課上都要開小差、做小動作,所以每天的課堂作業不是來不及就是錯誤連篇,因此,她就成了我課上重點關注的對象,也時常在課上會受批評,而她,每次都朝着我笑笑。起初,對於她,我真的有點無可奈何。偶然的一次機會,我正翻閱她寫的《一天一事一感受》時,發現她每天都寫了被批評的事,不是受老師的批評就是受家人的批評,看到這,我的心不禁地抽搐了,“原來孩子每天都生活在批評中,那她怎麼會感受得到溫暖呢?感受不到溫暖,又怎麼真正地去愛呢……”一連串的問題浮現在我的腦海裏,不禁對她投去憐憫的眼神。

放晚學了,我依然在批她訂正的課作,“今天真棒!這麼快就訂正好了,看來彬越來越能幹了!”話剛落下,她立即露出了笑容。正在這時,她的媽媽走進了教室,過來問問她的情況,我看得出她緊張的情緒,笑容一下子消失了,我笑着說了一句:“挺好的!”順便把彬叫過來,兩人一起和我面對面坐着,我拉起彬的手,不禁感覺她的小手一直在顫抖,說:“彬,趙老師覺得你比剛開學,表現好多了,你覺得呢?”點點頭。“那你覺得自己還有哪些要改進的地方呢?讓趙老師當你的朋友,一起來幫助你,好嗎?”沉默了一會說:“我上課還不夠專注,發言還不夠積極,作業……”“哦,這些問題都好解決,只要彬你願意,照趙老師說的去做,相信在我們的努力下,一定能克服的,你相信老師嗎?”笑眯眯地點點頭。於是,在她整理書包的期間,我還跟她的媽媽達成了協議。

在以後的日子裏,我發現彬進步了,人也開朗了許多。

教育是慢的藝術讀後感 篇四

張文質先生在《教育是慢的藝術》一書中,詳盡而又靈動地提煉、詮釋了生命化教育的理念。什麼是生命化教育?那就是把對兒童的理解、關愛、信任、成全,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體現出來,它不僅僅停留在理念上的表達和理解,它必須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體現出來,這就是生命化教育。生命化的教育不僅僅是面向學生的一種單向教育,對於老師來說,更是一種教學相長的教育。要想更好的教授教育心理學,不僅需要教師在專業知識上的不斷汲取,也應該思考教育的真正意義,喚醒自己的生命意識,來激發自身的 uawen.c n 潛能和創新能力,對自己的教育工作不斷地進行反思和完善,從而爲自己的教學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老師在文章當中提到所謂的對更健全的生命的成全,就是要培植人對生命的真愛,要讓所有的人都意識到生命比一切都更重要。人活在世上,不管貧窮、疾病、困難,但只要活着本身就帶給你希望,帶給你無窮的可能性。所以張文質認爲,教育的最高的境界就是要培植每一個人對生命的敏感,對生命的`珍視,包括對生命的敬畏感。

書中提及最感興趣的是生命化教育,舉了很多教育的例子,給我很多啓發。教育的三個維度,即“授受知識,開啓智慧,潤澤生命”。教師和學生在教育的過程中共同潤澤和成全。生命化教育在於教師的“人的真實生命的復歸”。生命化教育要求關注所有生命的價值,關注生命的差異,努力去成全所有生命各不相同的發展目標。要從關注每個學生開始,從尊重每個學生開始,從滿足每個學生需求開始,從善待每個學生開始,從開啓每個學生的智慧開始,從相信每個生命的意義開始,從成全每個生命發展開始。不僅要尊重、善待學生,還要研究學生特點;在注重全體學生知識獲得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生個體發展的差異,根據學生不同的認知風格,提供與之相匹配的教學方法;關注學生異常的情緒變化,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注重情感交流;注重師生互動交流,引發思考……客觀條件,就是課堂環境,教學空間。

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導下,應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和手段。學生作爲人,是需要灌輸精神理想的,那麼教師首先應該做的就是順乎人生,必須熱愛自己的學生。讓生命融於教育,將教育融於生活,讓教育成爲生命的詩意存在,凸現生命的靈動、自由和獨特,並以此漸臻生命的完美與幸福。

作爲一個教育一線的教師,我非常喜歡“生命化教育”這個詞。教育並不是將知識灌輸到學生大腦就可以的,而是讓每一個人面對生命有尊嚴的活着,有意義的活着。對教育而言,重新給學生上一堂珍愛生命、尊重生命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