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精彩多篇)

讀後感6.01K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精彩多篇)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一

人生就像一條漫長的路,路上有可愛的小花,溫柔的小兔,也有可怕的荊棘,危險的猛虎,我們在路上磕磕絆絆的走着。有的人,走得壯烈,走得華麗;有的人,走得灰暗,走得毫無價值……

走在路上,回首遙望遠方,只見過去的點點滴滴,一一浮現在眼前。成年人的路,往往復雜,難以區分現實和虛幻,障礙處處難;孩子的路,是一條開滿誘惑孩子的豬籠草的稚嫩小路,但是,豬籠草會比美麗的花兒少好多。

一天,我拿起了書架角落中的一本書。我輕輕抹去灰塵,發現這本書叫做《孩子你慢慢來》,封面上是一張小男孩在枯葉上走路的圖片。“咦,是不是童話呢?哦,會不會是講教學經驗的啊?是不是一封封信呢?”我帶着滿臉的問號翻開了書本……原來,這本書主要講了:小男孩安安和爸爸(德國人)媽媽(中國人)的種種事蹟,還講到了他的弟弟——飛飛的出生給了他極大的“壓力”,因爲他發現,媽媽好像不喜歡他了;他爲了試試新剪刀鋒不鋒利,而去剪弟弟的衣服褲子,搞得弟弟像個小乞丐;安安在聽媽媽講水滸傳時,想到了打劫,便與昂弟跑到街上“打劫”巧克力等等有趣的成長故事。

書中曾說過一句話:“孩子本來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別送給天下母親做女人的禮物。”那麼,怎樣讓小天使不受污染地成長呢?記得,書裏有一段寫了安安與昂弟在搶一輛小卡車,昂弟贏了,誓死捍衛似得抱着小卡車,只見安安後退了兩步,媽媽剛要去安慰他一下,可安安卻擺出一副舉槍的姿勢,嘴中發出“砰砰”的聲音,然後滿意地喊了聲:“死了!”媽媽卻覺得驚心動魄,只有她知道,安安殺人的動機是從哪兒來的。安安愛聽故事,媽媽當然就講故事嘍,講到《小紅帽》時,安安便知道了:獵人要用槍打死大灰狼了。從此以後,媽媽講故事之前,都會瞅瞅,裏面是否有暴力沒有了。

記得我小時候,也有一次很萌的經歷。夏天來了,媽媽帶我去買西瓜吃。這時,我看到人們在選西瓜的時候,會用手敲一敲,聽聽聲音,再買。於是乎,我就認爲買東西時都要拍拍它們,媽媽也沒在意。後來,媽媽帶我買鈴鼓,我選了一個紫色的,然後熟練地舉起右手,在上面拍了兩下,(耳朵是湊在上面的)誰知,震耳欲聾的響聲傳來,耳膜被震得生疼,“唉,看來並不是所有東西都要敲一下的啊!嗚嗚……”媽媽和服務員阿姨見了,簡直要抱着肚子笑開花了。

慢慢來吧,孩子!你慢點來!可是,如今是已經做不到的了。現在的孩子,一個學畫畫,一個學舞蹈,還有一個又學畫畫舞蹈,還學圍棋武術,如何慢慢來呢?!爸爸媽媽們一定說是爲了孩子的未來嘛,多學一點又無妨。可你們有沒有想過我們是否真正喜歡呢?爸爸媽媽,讓我們有一個像安安那樣慢慢來的機會,讓我們輕鬆一點兒,去尋找自己該走的路吧!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二

讀了龍應臺寫的《孩子,你慢慢來》以後,浮現在我眼前的,是一個細膩如水的女子。這本《孩子你慢慢來》,語言帶有異域特點,短句較多,段落簡潔,讀來別有一番感受。書的封面是作者和兒子的照片,孩子睜大一雙純淨的眼睛,小臉朝上,母親面帶微笑看着遠處。背景是純黑色的,突出了人物形象的潔淨。

書中的文字不是很多,其間夾雜一些彩頁,很是浪漫。如第一個彩頁就是一道長長的鐵軌中的一段,鋪了一地金黃,孩子在慢慢踱步,神情是那樣的專注。文字說明是“長長的路,慢慢地(書中是‘的’)走”。畫面上沒有我們想象中的一望無際的長路,只有腳下這一片小小的空間,似乎在告訴我們:不要注視那麼遠,我們不需要拼命趕路,只須看着腳下的一點路。

除了開篇《孩子你慢慢來》有點沉重外,整本書寫的只是一位母親,陪伴着孩子一起成長,爲童言稚語中的真理與美好而感恩,爲造物的神奇而感悟,也爲自己所給孩子教育的不完美而惶恐。給我感覺最強烈的還是第一篇《孩子你慢慢來》,街頭賣花的老婦人,大聲呵斥着自己的小孫兒,爲他努力地想把扎花的草繩打成一個蝴蝶結而耽誤了時間。做了母親後,發現自己的心會爲所有的小孩子變得柔軟,也許書中的“我”也是這樣,小心翼翼的尊重孩子的每一個要求,認真地陪伴着他傾聽他的每一句話,不願幼小的心受到任何傷害,就像書中作者在心中對那個賣花的小男孩說的:我可以用一輩子的時間等待,孩子,你慢慢來。

在向孩子介紹這個世界的過程中,做母親的龍應臺發現了許多自己以前沒有看到過的事情:在母親的眼裏,“龍”就是古人視作圖騰的那個四不像的東西,那個很神聖卻誰也沒有見過的東西。而在孩子的眼裏,一條綵帶,許多玩具汽車排列起來,也是龍。在做母親以前,她喜歡的歌曲可能是憂傷的,比如“滴不盡相思血淚……”而有了孩子以後,她卻會不由自主地哼起“咕呱呱呱,就是母鴨帶小鴨”。這種變化,是自然而然的,也許是被孩子帶動了,也許是被孩子喚醒了。

這本書的字數不多,我用了兩天的業餘時間,就翻閱了兩遍。但是書中所蘊含的愛的氣息,彷彿在這炎炎夏日裏吹來的春天的氣息,就那樣慢慢飄到我的心房,我的心界也好像變得靜謐美好,不再那樣焦慮功利。我不再要求自己的孩子像別人那樣奔跑,我不再強求自己的學生非得優秀,不再強求自己的學生非得做任何事情都要快、快、快!我在等待着他們。我想對他們說:孩子,你慢慢來到這個世界上,你要慢慢地走。所有真正愛你的人,都會耐心等你!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三

趁着十一假期懷孕無法出遊的空檔,去書店採購了今年的書,並於今日看完了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

作爲龍應臺的人生三書之一,這本是第一本,記錄的是孩子從出生到七八歲之間的故事。於現在的我而言,此刻看此書絕對再合適不過。書很薄,看的時間也不長,如此着迷,大概是因爲我的孩子馬上就要降生了吧,因此有很多同感,很多思考。在此着重敘述三點——慢時光、耐心平等的對話和教育問題。

閱讀該書時,彷彿覺得整個世界都安靜了。此時正值秋天,天高氣爽,午後的陽光懶懶地灑進窗子,我坐在陽臺邊,讓陽光灑在身上,慢慢閱讀此書。現實中的時光跟書中一樣,慢慢流淌。與這個世界的喧囂吵鬧不同,書中媽媽與孩子的世界裏,有那麼多閒散的慢時光,可以摘一個下午的野花,可以讀一個晚上的故事,可以拿出整塊整塊的時間來一起玩耍。這是多麼美好的時光。

我常常一邊讀一邊想,今後我跟孩子之間,是否會有這麼多的慢時光,讓我們慢慢地只做一件事,哪怕是件很小很小的事。我是否願意並且能夠拿出整塊的時間,陪孩子嬉戲玩耍?在一定的年齡之前,孩子對於整個世界都是好奇的,因此去家門口的公園和去奧森對TA來說是一樣的,甚至能夠在泥水坑裏玩一下午也是TA喜歡的。

那麼,作爲成年人的父母,習慣了這個世界的匆忙,是否能夠停下腳步,陪TA靜靜地看一朵花開,堆一個雪人,搭一個積木呢?在安安與飛飛的世界裏,媽媽總是陪他們玩耍、吃飯、讀故事,長大之後才發現,媽媽趁他們休息的時候寫了很多文章,做了很多自己的事。之前看吉田穗波哈佛求學記的時候,她也說過,總是趁孩子休息的時間學習、做事。我想,這大概就是做父母的必修課之一吧,變得精力旺盛,變得三頭六臂,變得做事更高效,變得平衡好家庭和工作的關係。

其次,耐心平等的對話方式也是本書讓我最爲觸動的一點。我們都曾經是個小孩子,經歷過兒童的世界,只是時間推移,世界觀成熟,我們已經越來越忘記那個世界的孩童的想法。所以在與其對話時,我們更多地是從我們這個世界出發,用我們的要求和想法來要求他們。

安安嫉妒弟弟得到媽媽更多的愛,因此一聲不吭地躲在被窩裏流淚;媽媽並沒有立即追問安安哭的原因,而是等安安情緒穩定後再與其交流,探索他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安安飛飛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十萬個爲什麼”,媽媽沒有忽視,沒有敷衍,而是耐心地一一作答。

孩子們發現了一隻被卡住的小老鼠,找忙於寫作的媽媽幫忙,媽媽沒有拒絕,沒有將其當做不重要的小孩子的無理取鬧,而是與孩子一起去“拯救老鼠”。孩子的所作所爲都有道理,跟我們成年人一樣,他們也渴望與人交流,渴望被平等對待,渴望被傾聽內心的想法。

而成年人,經常會以“幼稚”“小孩子玩意兒”之類的想法不屑傾聽,不屑參與。傾聽他們的想法,與之平等對話,探索孩子真實的世界,這是父母的另一必修課。人世間的道理總共就那麼多,孩子的世界也好,成人的世界也罷,道理都差不多,只不過感觸的深淺不一樣。不要小瞧孩子,不要忽視他們的感受,耐心地等一等,問問他們真實的想法。

最後,教育問題,讓人揪心。龍應臺在書中多次表達了對兒童讀物中的暴力畫面的擔憂,作爲準媽媽的我感同身受。處於模仿成長期的孩子會把自己所看到的一切當作模仿對象,他們不知道好壞,不知道深淺,缺乏分辨能力。而我們的很多兒童讀物、兒童影視,根本沒考慮到兒童的三觀正處於形成期,清一色地以成年人視角來展現。

作爲父母,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多接觸這個世界形形色色的新鮮事物,書籍、影視最適合孩子的世界;而另一方面,止不住地擔憂,出版方審覈力度不夠,或者,審覈人員本身缺乏兒童視角,如此一來,這些書籍影視內容、質量着實讓人擔憂。父母有責任幫孩子甄選,不能人云亦云,選擇真正適合孩子世界、健康向上的內容。

教育問題的另一方面,就是如何平衡好對孩子放手和對孩子施壓,這也是我一直很懼怕的一個問題。安安覺得媽媽應該對自己放手,同時也覺得,如果媽媽當初逼自己一把,或許自己鋼琴彈得更好些,游泳學得更精些。所以,父母的擔憂就在於,如果逼迫孩子學習,一怕孩子從此厭惡所學的東西,失了興趣;二怕傷了彼此的感情,孩子不開心,父母不忍心。

但是,如果不逼迫孩子學習,一是覺得沒有盡到做父母的責任義務,在孩子三觀未成熟前沒做好約束工作;二是着實怕耽誤了孩子,錯過了孩子成長髮展的關鍵期,成年後空留諸多遺憾與後悔。所以這是個讓人很矛盾很糾結的問題,再多的理論與指導方法也無濟於事,只能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邊教養邊隨機應變。

小時候覺得一天很長,時光很慢;長大後才知道,慢時光從此與我們無緣,世界裏只剩下匆忙。時代是這樣的,但人是可以隨機應變的,人與人之間也不是千篇一律的。願我現在能真心享受每一天的孕育過程,願我將來能耐心慢慢地將小哈哈撫養。父母子女之間的緣分很短很淺,願我們彼此,邊成長,邊珍惜。家庭生活中的一切都彆着急,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四

無意間,拜讀了華人作家龍應臺的文章——《孩子你慢慢來》,心裏隱隱作痛,感慨頗多,簡單聊表,與大家分享。

今天,社會好像成了一列太擁擠的地鐵,人人必須趕着往前走,否則你便會掉隊,趕不上來。每天我們都在承受着各方面無盡的壓力。

爲了讓我們的孩子更一個更穩妥的未來,讓他們的將來在這個越來越擁擠的地鐵有一席之地,早早的我們就把孩子趕上了這個趕車的行列,幾乎沒有例外。爲人父母或者爲人師長者,人人都懷着愛孩子的心高喊着不能讓孩子在起跑線上掉隊,於是乎,孩子們變成了集萬千期待於一身的無奈選手。

孩子上幼兒園,我給孩子報了繪畫班,足球班,希望通過畫畫來提高孩子的思維活躍、美的欣賞。通過足球來提高孩子的團隊合作以及與人交往。暑假給他讀了拼音班,數學班,怕孩子上學跟不上班,打擊孩子自信心,你看,家長都是在爲孩子的未來創造資本,希望他好。但沒有考慮到孩子,繪畫班沒有去幾次,就死活不想去了,拼音班有半個月每天下課回家都哭,早上不起牀,不想去拼音班。

不僅是我,我周圍的家長們,那個不是本着爲孩子好的想法,演出着可現代版的”拔苗助長“。

看過這本書,是職,孩子宛如植物,生長有個體差別,有時令之分。其實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自自然而然的就會接受很多事情,我們應該謹記:教育不是賽跑,人生更不是。請多點耐心,給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教育是慢的藝術。

教育孩子,請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五

在暑假期裏,母親送了我一本書,叫做《孩子你,慢慢來》,並且,母親和我一起讀完了這本書。

世界上有一種永恆的愛,叫母愛;世界上有一個永遠愛你的人,叫做母親;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愛自己的母親,她無微不至地呵護着我們長大成人,願意用盡一生的心血來陪伴你我。《孩子你,慢慢來》的作者龍應臺,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母親。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華安比華飛大四歲,他們互相笑稱對方“葛格”和“底笛”,這讓我感受到了他們不可切割的手足情誼,從一開始的華安的“敵對”,到後來兩兄弟中的打打鬧鬧,之中有一條無形但聖潔的紐帶拴住了他們之間的血緣。有時不經意的打鬧,完全流露出一種特別的氣息。

他們的母親—龍應臺。龍應臺在這本書裏扮起嚴母、慈母的形象。她對兒子的期望很高,對德國的教育方式大驚小怪,在一方面比較嚴格,在另一方面又是明亮又溫暖。我真的希望天下的母親都能像她一樣,牽着孩子慢慢來,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雖然華安和華飛一開始並不友好,但隨着時光飛瀉卻像蜜糖一樣甜蜜、粘粘的。我和弟弟也是如此哦!

還有,我羨慕安安有一位通情達理、理解我們的好媽媽。在《續》中,龍應臺寫下這麼一段美妙的文字: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的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的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慢慢來”這三個字是多麼難能可貴呀!

我和母親一起分享完這本書的內容後,兩個人都受到了很大的啓發。我現在能理解了母親的偉大和無私。而母親讀完這本書也得到了很多啓示,現在母親會給與我更多的尊重和自由,當然我犯了錯誤的時候還是會很嚴厲的。現在我和母親的關係,與其說是母女,倒不如說更像是朋友。

我非常喜歡龍應臺的這本書,我希望大家也看一看,讀一讀這本書,一定會受益匪淺。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六

《孩子你慢慢來》這篇文章有一幅非常普通的畫面,母子倆蹲在一起,母親手裏捏着一撮小草,似乎在教小寶寶辨認這小草。

龍應臺這樣附文:“一路上,兩個人都很忙碌。是這樣的,媽媽必須做導遊,給安安介紹這個世界,安安是新來的。而媽媽漏掉的東西,安安得指出來,提醒她。”

是的,爸爸媽媽,難道不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第一個導遊嗎?你不覺得世界在有意無意地引導你嗎?對於父母來說,孩子就是他們一種新的體驗,一種新的“人生課”,甚至是一種尚未畢業的終身學習課程。

龍應臺用這樣一句溫暖的話描述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恰到好處啊!

整本書都充滿了這位母親對孩子們的愛和尊重。從睡前故事到幼兒園的選擇,從學校課堂作業到家庭作業,媽媽都有一顆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的細膩的心,並確保她的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因爲她認爲,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會遇到無數的人間醜事,沒必要從童年就開始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仇恨。就像蒲公英每年都會開放一樣,但孩子的童年卻只有一次啊。

人類幸福的童年是多麼匆忙和珍貴啊!由於環境的不同,龍應臺的教育模式和思想與內地略有不同。她認爲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應該給他們最大的選擇自由。在生第二個孩子期間,她非常照顧第一個孩子的感情,她的孩子們是多麼幸福!

當我準備生孩子的時候,我懷着對1+1=3的渴望,也懷着對自己未來身份的恐懼和對母親不可避免的分娩的恐懼。矛盾的心理,讓我不知所措。

每次月經來的時候,我都會因爲沒有懷孕而略感失望,但也悄悄地鬆了一口氣:還有時間讓我慢慢做好心理準備。然而,這本書充滿了孩子們純真稚嫩的聲音,看這些年幼的孩子一步一步成長,希望此刻有一個嬰兒在我手裏,讓我真正體驗做母親的滋味,見證那石破天驚的“創世紀”!所以,孩子,我做好準備當你的導遊了,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