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2.3W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多篇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範文1

“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着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能夠拉的一刻,又鬆了開來,於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細細的草繩。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着窄巷裏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這算是一個沉重的開頭。婆婆對孩子的呵斥,也許只是一種對客人的尊重,而作者對孩子的耐心等待,讓我看到了一種對孩子的尊重。“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能夠拉的一刻,又鬆了開來,於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細細的草繩。”作者對孩子打蝴蝶結時細膩的描述,我彷彿真的看到一個孩子正在耐心地用草繩編蝴蝶結,由於還是個五歲的孩子,手眼並不是異常的協調,所以,總是穿不進洞裏,可是他沒有着急,仍然不緊不慢的做着,彷彿這個傑作能給他帶來很大的成就感。這種屬於孩子的內心的平靜,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作爲華人世界最有影響的一支筆,龍應臺的文章有萬丈豪氣,然而《孩子你慢慢來》卻令人驚歎,她的文字也能夠有萬丈深情。這本書裏的龍應臺是一個母親,與生命的本質和起點素面相對,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熱愛。可在我看來,這不僅僅是對母親而言,對作爲幼兒教師的我們,作爲孩子在平日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女性長輩之一,作爲對孩子們的生活、教育起着重要作用的我們,更應當對這句“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有深深的思考和認識。

這本書中,第二個故事提到了一個孩子因爲交不起學費,被教師責罵,最終,帶着三個弟妹,在愛河邊跳了下去。看到那裏,我的心狠狠的糾了一下。其實,我一向沒有看懂這段文字被放在那裏的目的,也許是想說,若是這位教師能給孩子一個“慢慢來”的機會,孩子就不會因爲壓力與鄙視而自殺;也許,是想讓教師也能和作爲母親的一樣,關心孩子,耐心地對待孩子。

這本書的封面,是一個孩子低着頭,默默地走在一片落滿枯黃樹葉的路上。他細心翼翼,又仔仔細細,看似一個在落葉中尋找寶藏的考古學家。這個年齡的孩子,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探索慾望,他們研究着身邊的任何事物,包括他走的路和路邊的風景,又比如,枯樹葉中的奧祕。《孩子,你慢慢來》一書中,夾雜着許多母親與孩子在一齊的照片,那是一張張珍貴的照片,它記載着一個個母親用愛澆灌着孩子,用耐心哺育着孩子的感人故事。邊上那些美麗的文字“孩子將我帶回人類的原始起點,在漠漠穹蒼和茫茫大地之間我正在親身參與那石破天驚的‘創世紀’……”,讓我深有感觸。幼兒教師,正如孩子們的母親一般,我們照顧着他們的起居飲食,薰陶着他們的審美,豐富着他們的學識與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可是,他們帶給我們的卻是孩童般的心靈,他們爲我們展示着這個社會各種的完美面。這難道不是一種天賜的恩惠嗎?

孩子們的世界,和我們成人是不一樣的,孩子們有自我的思想,他們也有着屬於自我的思考問題的方式,所以,在教育過程中,爲了避免出現尷尬,就不能只從我們的主觀願望出發,應當多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問題。其次,小孩子與生俱來,對外界新奇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就會問一些奇怪或讓我們驚奇的問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培養孩子的這種質疑本事。再者,孩子們的觀察力又有着他們獨到的一面,我們要尊重他們的觀察結果,給他們供給更多的機會去觀察這個世界。所以,幼兒教師要做好這份育人工作,首先要當一個合格的傾聽者,能心平氣和地與孩子交談,不添加任何的主觀色彩。

讓孩子自我獨立地嘗試着去完成一件事,這是一個很好的出發點。它能極好地鍛鍊孩子的本事。事實上,僅有孩子自我做過或主動嘗試的事情,才能讓他們即喜歡,又印象深刻。往往教師、家長逼着做的事情會讓孩子很反感,效率也低下。幼兒園的孩子,本事畢竟還很有限,對於一些事情,他們不能很快的,很利索的完成,這時,作爲教師,我們萬萬不可着急,我們要耐着性子,讓孩子慢慢來。我在給小班新入園的孩子上美術課時,教他們如何正確使用水彩筆,如何整理好用好的彩筆,在請他們演示操作時,他們不停地回憶教師是怎樣做的,動作放到了最慢,當時,爲了整節課進度的我,真想接過孩子的筆替他完成之後的操作,可是,我們的教育,不正是以培養孩子的習慣和本事爲目的的嗎?爲此,我還是選擇了耐心地等待。孩子們也會有着急的時候,拿杯子接水的時候,排隊去玩的時候,上課回答不出問題的時候,他們都會露出焦慮着急的神情,有的甚至是用身體語言和眼淚來表達的,這時候,教師就應當勸他們不要着急,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在現代如此快節奏的社會大背景下,人們對人生的態度也顯得越來越急躁,不知是誰高喊出了一句:“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千萬家長整裝待發摩拳擦掌,千萬幼教機構調整課程加速發展,千萬早教中心拔地而起日進斗金,在這千千萬萬的期望與期待下,孩子們收拾起童心,規範地坐在課桌前,從“你我他”到“123”而後又是“ABC”“あいう”,從鋼琴到小提琴而後又是琵琶古箏,從畫畫到書法而後又是圍棋象棋……林林總總,家長用自我以往想學的,認爲孩子要學的種種課程填滿了孩子的童年。當聽着家長們交流“成功經驗”,逢人就要求孩子表演一個,爲自我孩子的多才多藝自豪不已時,敢問孩子們是歡樂的嗎?那些被逼着學來的東西真的全都會被堅持嗎?而填鴨式的教育到底是幫忙孩子提早了解了更多,還是毀了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在今後會少了解更多呢?這種拔苗助長的教育,真的能讓孩子成長的更快,還是反而毀了孩子的天真爛漫,天生的創造力呢?成人們,我們何不讓孩子慢慢來,讓孩子慢慢的地學會識字,讓孩子慢慢地與人交往,讓孩子慢慢地觀察世界。而作爲一名教師,要去改變父母的教育理念上是需要長時間溝通的,可是努力在自我的工作中爲孩子尋找樂趣,引發他們的興趣卻是必須要

堅持實施的,多給孩子一些時間與耐心,按照孩子的發展規律來給予教育與指導,這樣的教育理念應當更值得推廣。

“我的手還小,請別要求我在整理牀鋪、畫畫和打球時做得很完美。我的腿還短,請你走慢些,好讓我能跟上你的步伐。我的眼睛還沒有看到你所看到的世界,請讓我自我觀察。我的年紀還小,請拿出時間和耐心向我解釋世界上的精彩事情。我的感情還很脆弱,請照顧我的需要,不要一天到晚指責我。”孩子是一個人,所以我們要用待人的方式去待他們;孩子是一個還未完全發展成熟的人,所以,我們又不能用對待成人的方式去對待他們,他們需要的是我們更多的關心和耐心。“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那是不是更多的是對我們成人說的呢?

書的最終,龍應臺說寫道:你能夠說“孩子你慢慢來”,可是有時候,快快地“放手”或許也是必要的。我明白,這很難,難極了,可是如果你記得我們兒時的甜蜜時光……所以,回過頭去看第一個故事,婆婆呵斥着孩子的動作太慢,但她卻又能放手讓孩子幫忙她,去做這些爲客人服務的事情,看得出來,婆婆已經將這個最難的“放手”做到了,這種信任,又是對孩子怎樣的一種尊重啊!

孩子,請你慢慢來;成人們,對於孩子的教育,也請你們慢慢來啊……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範文2

最近再次通讀了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發現讀這類文字,不適合一口氣讀完,需要自己靜下心來,泡一杯清茶,慢慢品味這樣一份美好的感情,體味孩子溫柔的成長,讓我的心也變得更加柔軟。

其實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就被這本書的封面深深折服,一個大概四五歲的可愛的小男孩獨自一人走在金黃色的楓葉鋪就的小路上,一切都顯得那麼美麗,那麼安靜。封面上還有這麼一段話: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這段話乍一看沒覺得有什麼深意,但是慢慢品味,似乎還有很多的話,很多的言語,但是全部已經都不重要了,龍應臺已經願意用一輩子的時間來等待,來欣賞……

作者龍應臺一貫以尖利敏捷的文風爲世人著稱,但她對孩子成長的點滴記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是那麼的柔軟,是一個母親從心底深處流露出來的潺潺溪流,眷眷深情。

《孩子你慢慢來》講的是龍應臺親身經歷兩個兒子幼年的成長過程中自己的所感所悟。文字裏面的“媽媽”是那樣可愛的一箇中年女子,在自己的異國他鄉,兒子的故鄉,用愛與理智撫育上天送給自己“作爲一個女人的禮物”,用心地感受生命與這個世界最初的接觸,感受它們在成長中的喜悅與淚水。文字中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沒有峯迴路轉的曲折離奇,但是充滿無數的忍俊不禁,無數的溫柔細膩。成長,是如此可愛的過程;母親,是這樣一個溫暖的字眼;孩子,是這樣的讓人心生溫柔的物種。

看到封面之初,我沒有認爲封面及插圖跟書的內容有什麼關係。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才慢慢發現其實每張插圖都是真實的照片。每張照片都是那麼的溫馨,照片中的孩子是那麼的可愛,照片中的環境是那麼的溫馨,有鮮紅的花朵、碧綠的草地還有金黃色的落葉。書中沒有華麗的詞藻,似日記,又像散文。她記錄了孩子的成長過程。隨着閱讀的深入,自己對書中的人物有了更深的瞭解從而也生出很多的感慨。

作爲家長,都盼望自己的孩子能成功,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驅使之下,於是就給孩子報了許多的興趣班,一個週末排的滿滿當當,孩子累,家長更累。而結果卻往往事與願違,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所以不妨好好反省一下自己,愛孩子是作爲父母的本能,但是我們是不是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卻是需要我們必修的人生哲學,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有自己的人格,也需要和成人平等,擁有選擇的權利。在工作之餘,抽出一些時間嘗試和孩子像朋友一樣聊聊天,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更好地去了解孩子,理解他們的真實需求,給孩子多一點“慢慢來”的機會。

教育不是賽跑,人生更不是,請多點耐心,給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孩子,也請慢慢來。我想面對孩子的成長,我缺乏的正是那種理性和尊重,有時缺乏耐心和思考,或許我在今後和孩子一起成長的路上,不會再對花開滿地的田野熟視無睹,選擇坐下來,因爲“蒲公英年年都有,孩子那樣幼小卻只有一次。”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範文3

第一次讀《孩子,你慢慢來》是在大學。那時偶然中發現了龍應臺以深情款款的語言寫出了平凡的人生。

"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着窄巷裏這間零亂的花鋪。醫院裏,醫生正在響亮的哭聲中剪斷血淋淋的臍帶;鞭炮的煙火中,年輕的男女正在做永遠的承諾;後山的相思林裏,墳堆上的雜草在雨潤的土地裏正一寸一寸的往上抽長……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喜歡這種行雲流水中透着生活的真實。讀完這本書,我一直想從這本書中得出一些啓迪自己思想的文字,可是默默思考了兩個晚上,都還只停留在:生活,要慢慢品味;教育,要慢慢着手;人生,要慢慢地行走。可是,轉念又想,我的人生經歷尚淺,還無法得出屬於自己的深刻。

工作一年後的今天,我又一次打開了這本書,細細感受作家筆下對人、對事的描寫。

我喜歡閱讀,閱讀的過程就是思考的過程,和文本對話的過程,也是學習作家語言的過程。工作這一年,很少再讀這類情感濃厚的文字,怕觸動自己的感性。

工作這一年,也歷練了自己,理性的思維佔據了上風。也因爲如此,當我再次打開這本書時,我不再迷戀作者筆下的情感,而是迷戀這種情感表現的方法,也爲自己如何教給學生寫作方法打開一些思路。

寫作內容,要"積累"。龍應臺豐富的人生經歷讓他對人、對事多了一份經歷和認知。經過一年的作文教學,我發現學生的作文總體上有了一些進步,但班級那些作文寫的好的同學平時特別喜歡看書,而那些平時對作文比較頭疼的同學雖然也看書,但是不會積累運用。所以班級"智慧小屋"那裏,擺滿了各種書籍,只要有時間,學生都可以自行翻閱,爲的就是讓學生多讀書,多積累。

寫作方法,要"創新"。有的時候大昂我們看到一篇與衆不同的文章時,我們總會忍不住看一眼,看完還會想一想作文的不同之處在哪,我想,那些作文之所以吸引我們,是因爲有別於我們平時看到的文字。有的是因爲語言文字,有的是因爲格式編排,有的是因爲寫作手法。但現階段三年級寫作教學,我覺得還是着眼於語言文字。品讀語言文字,積累語言文字並運用。

寫作效果,要"堅持"。我告訴學生:寫作是一件長期堅持的事情,不管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中,遇到讓自己心儀的事情,讓文字記錄它,這是一件美的事。多年後,我們都會忘了當初的情景,但文字幫我們記錄了彼時彼景。每個星期的日記,不管長短,最重要的是記錄真實的心聲。

讀完《孩子,你慢慢來》,我被作家筆下描寫的一段段場景所吸引。文字承載了這樣的美,中國的文字在作家筆下多了一份詩意,一份意境。如果有可能,以後我會尋找這樣的文字,讓學生也來讀一讀,多積累。

寫作,是一件美的事,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範文4

龍應臺女士的生活散文很散,很自由,很簡單樸實,正不是有那種華麗詞句的無思想文章,有些文章雕琢得再華麗卻總比不上天然的佳作,若說作者寫這些文章是爲了歌頌母愛,我不敢否認,卻更加願意相信這些只是作者自然感情的筆尖流露,淤積於心,終日似有所懷,醞釀三番而瀉於行墨,遂成錦繡,作者寫時定然不是苦心竭力,搜詞摘句,而是心之所想,筆之所成,自然流暢,沉浸在回憶之中一篇優美的散文便寫出來了。這也是可貴之處,如詩一樣,任然之氣是詩之靈魂,我雖不會寫詩卻在看詩上有些功夫,其實諸位也很容易分辨哪是好詩,哪是爲賦新詞強說愁的應酬之作,如杜甫,今我不樂思岳陽,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再如年年歲歲花相似,再如月明林下美人來,好詩總是揮灑自如的,讀此書便會沉浸在故事中,隨着作者的`心情波動而動,安安種種可笑可愛的行爲彷彿自己見證了一般,這種故事的帶入性使讀者很享受這篇文章,並且是很自然的,沒有什麼讀者請看,看官細思之類的話,正是文章高妙之處。

一篇結束,發現除了陪作者笑笑之外更有一種作者要傳達的哲學深思在言語之中了,比如《龍》,比如《神話.迷信.信仰》這裏的作者思考只是點到爲之,卻給了讀者一個線頭,指不定能憑着它從水裏釣出什麼大魚。作者的思想本就是一個東西放交匯的產物正如華安《放手》中說的那樣:她對我一方面極其嚴格,督促我努力學習,認真做事,一方面又卻極其講究自由尊重和理性思考,讀書恰似知人,作者對自由,對尊重的需求和似隱實現的中華文化傳統思維在書中也體現的淋漓盡致,這是兩種教育理論的綜合,又是兩種對人生的態度碰撞,愛與放手該如何看待,人的一生永遠在不停的奔跑,卻也需要停靠站,我想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分離的,不似夫妻,愛要結合靠近,愛孩子便教會他獨立,自由。可是很多人做不到,華安文中:可是有時候,快快地放手也是有必要的。這句話不能說是對母親教育獨裁的悔恨,只能說是自己懂的了一層人生,也只有站起來的人才知道何爲站。

我一向認爲那些說出高深莫測的話的人並不一定高深,相反那些說白話的人說的話才更應該重視,那種白話是微言大義,而作者便是通過這些白話告訴着一位母親和孩子生活的哲學。讀此書的意義也就在於知道這哲學,這種哲學我也是說不出來的,也是隻有自己知道了才知道的。

站在書外,離開作者的記憶,我看這書封面上的圖畫,便有了一種寂寞,書的最後華飛寫文章都十五歲了,你長大,我也老了,這世間的緣分總是喜歡製造遺憾的,以前只是4感覺花開了,又落去,每一個季節輪迴都令人驚喜,現在自己也將老去,那些原本一起看花的親友都難以再聚多喝一杯。想起龍應臺女士的《目送》,更添悲傷,時間是慢不下來的,但怎可辜負,所以不必求時光慢,你慢下來,用慢觀快,快者也慢了,再說這世上的花開花落都是很慢很慢的。連夏天晚上的茶也涼的慢,不妨,欄杆旁的風真的又溫柔又輕慢。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範文5

《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由龍應臺著。龍應臺的文筆被譽爲華人有影響力的一支筆,橫眉冷對千夫指。但在這本書中,柔情的文筆,卻又展現出了她富有母愛的一面。

整本書從《初始》開始,寫出了安安上幼兒園,到飛飛出生,再到安安上國小的過程。在這段過程中,有辛酸,也有喜悅。我認爲最好玩的莫過於安安與作者回家的一路上了。

一路上,安安把流水說成了游水,把人家說成了鴨鴨,把古道說成了五道,還把西風說成了蜜蜂的事令我感到十分趣味。

同樣好玩的大概就是安安上國小以後的放學路上了。原本只用走十五分鐘的路程,安安卻用了一個小時零十分鐘纔回到家。作者出於擔心,便跟蹤了一回。

原先,他與他的朋友們先爬上一堵矮牆,在上頭走了十五分鐘後,一個夥伴到家。剩下3人跑去逗狗,又過了十五分鐘後,只剩下了兩個人。他們發現了一隻螞蟻,又一動不動地蹲着觀察螞蟻。十五分鐘後,只剩下他。這時,他突然跑到一個工地裏,在廢物堆中,他拿了一根木條纔回家。

這種事發生在我們身上並不少見。但以作者幽默的文筆,使人禁不住捧腹大笑、樂不可支。

在這本《孩子你慢慢來》中,還有很多爆笑、感人的短文,這就需要你細細品味了!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範文6

《孩子,你慢慢來》所包藏的母愛,除了一個母親能用心感受到,還有任何一個愛媽媽的孩子都能挖掘。我好羨慕安德烈和飛飛。在這個沒有冬陽的日子讀這本暖暖的書,整個人都暖和了,被溫情包圍許久感動。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臺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漂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我喜歡龍應臺的文字,如水般柔情,又如火般溫情;其中帶着女性細膩的美與善,又有令人傾慕的大智。我喜歡上這部作品之前並沒有看過任何簡介和引言,只這樣一行字就足以讓我陷於其中。於是,在接下來的這幾天,我一有時間就打開電腦,完完全全投入於閱讀中。這是第一部我可以在音樂的伴隨下認真看的作品,因爲即使聽着音樂,我也可以完全過濾掉一切無關的干擾,要的只是能夠讓我凝神靜心的輕輕的曲子。

看《孩子你慢慢來》,心中有這樣一些情愫在盪漾——感受做一個媽媽的甜蜜和幸福、回憶做一個孩子的童真和快樂、親近小植物小動物時的歡欣和好奇。這些感受凝在一起,讓人很難說出到底因爲什麼而感動,而喜悅,而舒暢,可確實就是能聽到自己的笑聲不斷,輕輕帶過的那種笑。

對,看這本書時心情一直如輕風般緩緩流動,沒有太大的起伏波動,所以讀安安的成長和讀妞妞的故事不一樣,自始至終,不曾落一滴淚。

我很難寫好一篇讀後感,因爲我看書往往只是沉浸於看書的過程,看過後就忘了許多細節,甚至連自己有過的感受都會忘記。在整本書裏,唯一能被我清晰記起的是“你眼睛裏有我”。

“你在幹什麼,寶寶?”寶寶情急地喊出來,“媽媽,不要動……”一邊用兩隻手指撐開母親的眼簾。

“你在看什麼?”

“我在看——”安安專注地、深深地,凝視着母親的眼睛,聲音裏透着驚異和喜悅,一個字一個字地宣佈

“媽媽,你的眼睛,眼珠,你的眼睛裏有我,有安安,真的……”

說着說着激動起來,伸出手指就要去撫摸媽媽的眼珠——“真的,媽媽,兩個眼睛裏都有……”

媽媽笑了,她看見孩子眼瞳中映着自己的影像,清晰真切,像鏡子,像湖裏一泓清水。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如此純真、可愛、充滿好奇心,無意中能給成人最大的喜悅和安慰,但不是每個媽媽都像安安的媽媽一般耐心、細心。嬰幼兒剛從另一個世界來到這個國度的時間不長,他們有着柔軟的肌膚、清澈的眼眸、純粹的淚與笑,這是上帝在他們身上留下的最清晰最美麗的印記,這些印記還未經過歲月的沖洗,所以顯得如此動人。他們從感知父母家人的撫愛開始,認識周邊的寸土、花木、蟲魚,瞭解身邊的人和語言,然後再漸漸接觸無形的東西,他們開始知道人間有美麗的傳說和信仰,也有殘酷的戰爭和殺戮。這一條長長的細細的成長之路,一切都要慢慢來。孩子你慢慢來,體格與內心才能不斷茁壯、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