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培根隨筆》讀後感600字【精彩多篇】

讀後感2.54W

《培根隨筆》讀後感600字【精彩多篇】

《培根隨筆》讀後感600字 篇一

《培根隨筆》爲英國17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本書分爲《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爲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美》。這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話題,本文着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恆的美。美德重於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

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爲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爲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後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在三者中最高。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所以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培根隨筆讀後感作文 篇二

“身邊的小事,處處有學問。”這是我們小時候每位家長的教育名言。但是把生命看得最透徹的人,我認爲只有培根了。

當我翻開《培根隨筆集》時,一篇篇短小精煉的文章,裏面都包含了許許多多的道理。生動,精煉,富有哲理。雖然文章篇幅不長,但句句是真理,我受益匪淺。

五十八篇做人之道,處處散發着生命的氣息。

《談真理》說的是什麼是真理;真理的好處與壞處。真理不是自欺欺人的藉口、愚蠢的見解;也不是媚悅的憧憬、錯誤的估價;他只是人們心中的一種精神依託罷了。

讀《談死亡》,我瞭解到:死亡只不過是一種懦弱的表現。死亡是罪惡人的報應,也是偉大人的感動。古人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似乎人只有在死亡之前纔是最真誠的吧。

還記得朱自清寧死不吃救濟糧的故事。朱自清爲了國家與個人的尊嚴,就是餓死也不吃美國救濟糧。雖然這樣是愛國,自尊的表現。但是生命最寶貴。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何不如留着生命做偉大的事呢。媽媽說我這樣的想法很荒謬。但我認爲只要活在這個世界,就應該聰明,知道什麼是最主要的。有了精氣神,在對付敵人也不晚。但是朱自清的做法確實很偉大,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讀這本書,回憶和感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感覺這真是一種享受。

記得原來我們一家三口在吃飯,我正在看電視,媽媽生氣了。我也不知道哪來的火氣,對着媽媽就說道:“幹啥呀,看會電視怎麼了。”“我還沒說呢,你就說了。”不知不覺地就吵了起來。當時就很後悔,如果直接關了多好。現在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說話要有少說自己,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並且說話要有要點。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我們要在書中尋找良藥,尋找我們的學習方式,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現在的種種環境。

培根隨筆讀後感600字 篇三

對讀書的方法,培根說得比較抽象,沒有說出那些書應該如何?他只是提醒人們,“有些書只需淺嘗,有些書可以狼吞,有些書要細嚼爛咽,慢慢消化”。淺嘗不就是蜻蜓點水嗎?有些知識只要知道就行;狼吞不就是鯨吞嗎?

有些知識要求迅疾、新鮮;細嚼爛咽,如經典思想需要品讀,要品讀,需要把心靜下去,需要把時間投入進去,使之消融於我的精神之中。初次的閱讀經典,可能給你的感覺就像一盞很小的路燈,照亮你的腳下,光圈也不見得範圍很大,不過,只要堅持下去,又會迎來第二盞路燈……一盞盞路燈延續到未來的路上。

等到走過漫長的道路,遠離你熟悉的環境時,你若是回頭遙望,儘管是山重水複,煙霧迷茫,但你會從心底裏發現第一盞路燈的意義。

培根進一步的提醒很有必要,“有的書只需選讀,有的書只需瀏覽,有的書卻必須全部精讀。有些書不必去讀原本,讀讀他們的節本就夠了,但這僅限於內容不大重要的二流書籍;否則,刪節過的'書,往往就像蒸餾水一樣,淡而無味。”不過,這裏原則的話說了一大堆不行,對實際的操作沒有意義,按照我的觀點,只能選擇簡潔、便捷。

要我的做法便是選讀古詩詞,瀏覽的可能是小說,精讀的,就是那些有一定思想意蘊的著作,如《蒙田隨筆錄》、《培根隨筆集》、《帕斯卡思想錄》、《理想國》、《叔本華隨筆》、《尼采隨筆》、《西方哲學史》等;還有《道德經》、《論語》、《孫子兵法》、《幽夢影》、《菜根談》等等。

讀書的問題,有時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而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因爲問題在書中無法解決,只能在書外化解。培根的閱歷,使他談讀書有了更厚的底子,更廣闊的視野,談吐就變得非常精妙,“讀書使人淵博,辯論使人機敏,寫作使人精細。”

培根隨筆的讀後感500字 篇四

培根這個名字我們並不陌生,在我們的英文本上,印着他的名言“知識就是力量”。他是英國17世紀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有一種肉也叫培根,所以有人開玩笑說《培根隨筆》是教怎麼做培根的。可大大相反,《培根隨筆》是一本令我們受益匪淺的書。

《培根隨筆》是培根一生心血的結晶,該書所涉及的問題可謂應有盡有——政治、經濟、愛情、友誼、藝術、教育……大到國家問題,小到個人內心世界的情感問題,幾乎觸及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個問題,都能讓我們體會到培根獨到的見解。全書共五十八篇,那些發人深思的語句隨處可見。因此,這是一本蘊含豐富哲理的書。

從《論嫉妒》中,我知道了如同巫術一般的嫉妒需要我們嚴加防範,因爲它會不斷詆譭那些世界上原本美好的事物。從《論厄運》中,我明白了當幸運來臨時要欣然接受,但不要止步向前;當厄運降臨時要頑強抵抗,即使慢如蝸牛也不能停。從《論友誼》中,我懂得了友誼能平和我們的心態,增強我們的理智,給予我們幫助。因此,我們要交好的朋友,讓他們來幫助自己。

《培根隨筆》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趣味雋永、說理透徹、警句迭出,需要我們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因爲只有這樣,才能感悟培根、感悟社會、感悟人生。

培根隨筆讀後感500字 篇五

無論是在《偉大的復興》還是《新工具》等著作裏,培根,這位偉大而又傳奇的筆者以他永不言敗的鬥志書寫了一篇又一篇的動人的樂章。

他以筆代戈,以熱血鑄劍影,在中國近代,無疑只有魯迅先生纔有資格與他相媲美。

在這五十多篇的隨筆中,我感受最深刻的是《論美》這篇文章。這是一篇圍繞“美”而談天說地的佳作。讀完它,我恍然大悟,人是沒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我們每個人的理想與目標不同。所以,每個人所追求的果實也各不相同。世界上不可能有完美,我們應該多看看別人的優點。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爲將來未知的旅程打下堅實的基礎。

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美才是永不凋謝的美。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爲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外表,而行爲是指舉手投足間的動作神態。這纔是真的美。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在的美麗,卻忽略了內在的美麗,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內心,光有外表,也不過只是個軀殼,又怎麼能算得上是美麗呢?所以一個不漂亮卻有美德的人才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培根一生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論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他的進步思想一直推動着社會的進→←步。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培根隨筆》正是像這階梯一樣,推動着人們一直向前進。

《培根隨筆》——我人生的導師。

培根隨筆讀後感600字 篇六

《培根隨筆》爲英國十七世紀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本書分爲《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爲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美》。

這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本文着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恆的美。美德重於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爲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爲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後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在三者中。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所以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每纔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培根隨筆讀後感600字 篇七

《培根隨筆》是英國哲學家配更的隨筆集,文集涉及到各個方面的內容,愛情、宗教、藝術、教育等,都是值得我們閱讀和思考的,從作者的文字中挖掘出其思想精華,不僅可以提升個人的人生境界,還可以對我們的生活給予指導性意義。而且培根的文筆非常優美,讀起來也非常賞心悅目。

在文集中,培根寫出了很多名言警句,值得我們認真賞析:

作者寫道“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這段文字是對讀書和學習的總結與思考,概述了閱讀歷史、詩歌、數學、科學等學科對人的不同方面的知識和修養上的提升,對我的感觸很多。可見,一個人要想真正有文學,就得做到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才能成爲一個真正有學識的人。

“妻子是青年時代的情人,中年時代的伴侶,暮年時代的守護。”當我讀到這句話時,十分感觸,培根通過對社會現象的思考對妻子和婚姻做出了總結,對妻子這個身份在人生中扮演者什麼角色給予了深刻的思考。

在文集中有這樣一句話“一無所長的人總要嫉妒別人的長處,因爲人的心靈不是靠自身的善滋養,就是以別人的惡爲食。一個人缺此,必然要吞彼;讀後感。一個人無望達到他人的長處,必然要壓制別人的幸運來打個平手。”這句話是非常有哲理性的,對於我們來說,可以從中得到很多觀點,而這些思考對我們非常有價值。絕大多數人都擁有嫉妒之心,而這些心理是人們對自身缺點的安慰罷了,但對我們來說並不是什麼好的心態,需要摒棄,學會包容和揚長避短。

培根隨筆中的文字對我的影響很深,我將用一個哲人的思考來讓自己成長的更加幸福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