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有關《敬業與樂業》的讀後感(精品多篇)

讀後感1.99W

有關《敬業與樂業》的讀後感(精品多篇)

《敬業與樂業》讀後感 篇一

最近經常翻閱的一本新書《敬業》,這封信恰恰印證了書中的一些觀點,兩者可謂相映成趣。書中認爲美國之所以產生充滿活力、蓬勃上升的市場經濟的精神,是因爲脫胎於基督教新教道德觀念的視職業爲天職的敬業精神。

1904年,德國偉大的哲人馬克斯-韋伯到美國考察,發現美國的經濟非常繁榮。他發現,任何一項事業的背後,必然存在着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從歐洲逃到美國的新教徒們的教義,作爲一種進取有爲、勤奮敬業的精神力量,有力的推動了美國經濟的蓬勃發展。而這種新教的核心教理是:上帝應許的惟一生存方式,不是人們以苦修的禁慾主義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完成個人在現世裏所處地位賦予他的責任和義務,這是他的天職。美國新教宣稱:任何人類職業跟牧師的神職一樣都具有神聖性。主張人們必須把職業視爲人生的目的、使命和價值所在,必須儘自己的一切努力,履行上帝賦予自己世俗責任。不僅如此,新教也肯定了贏利性工作,認爲賺取財富本身就是儘自己的天職,完全是在榮耀上帝。正如《敬業》的作者羅賓斯先生所說的,職業是上帝安排的任務。我們應該像信仰上帝一樣信仰職業,熱愛生命一樣熱愛工作。

《敬業》一書共分八章,分別論述了爲什麼要敬業、怎樣敬業等。羅賓斯先生用樸素的語言,揭示了一個簡單的真理。《敬業》和洛克菲勒給兒子的一封信的確有異曲同工之妙。該書告訴我們生命的價值在於職業,職業生涯是人生命的展現。我們首先要愛一行,幹一行。一旦選擇了真正感興趣的職業,工作起來總能精力旺盛、全力以赴。如果不能找到自己心愛的工作,就要“幹一行,愛一行”因爲當前的工作也是造物主的一種安排。人的生命價值,根本而言就在於他職業生涯方面的成功和成就,所以一定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選擇了職業以後,一定要熱愛自己的工作,成功與其說取決於人的才能,不如說取決於人的熱忱。富蘭克林從一個印刷廠的學徒工成爲一個開國元勳的人生歷程,除了本身具有的使命感和熱忱而外,別無其他解釋。剋制和節儉是敬業精神的根本,通過敬業而獲利是現代職業精神的基石。自己實現要靠你的職業來實現,工作中有很多比薪水更重要的,譬如發展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的社會經驗,提升個人的人格魅力等等。能力比金錢重要萬倍,因爲它不會被偷。人們都羨慕那些傑出人士所具有的創造能力、決策能力以及敏銳的洞察力,但他們並非一開始就擁有這種天賦,而是在長期工作中積累和學習到的。

敬業與樂業讀後感 篇二

讀過樑啓超先生的<敬業和樂業>後,從文中受益至深,讓我清楚的瞭解到“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但“敬業與樂業”的前提下務必“有業”,沒有它,“敬業與樂業”就無從談起,沒有“有業”,“敬業”哪來的“樂業”之說!個性裏面的“百行業爲先,萬惡懶爲首”,這句話說得多麼的精僻!

“有業之必要”於我們來說,“業”自是學習、工作。讀完“百丈禪師”的故事之後,初始覺得此人太呆板、太死心眼了,而隨後經逐一琢磨,卻覺得自愧不如,與“百丈禪師”相比,我們缺少的不僅僅是他的“言必出,行必果”,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們缺少老禪師的那種日日堅持,矢志不諭的品質。此刻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無法完成自我的原先制訂的決心和計劃!我們的言行和行動都總是沒有相顧,並且無法堅持,而且總把期望寄託在“下一次”上,併爲今日的失言,自找臺階下,不願下功夫。這則故事也啓發我們必須要好好深思熟慮,對於一個精力充沛的青少年,要以怎樣的態度去應對自我的學習呢?現今的中國,改革開放,生產力得到全面解放,社會一片繁榮,市場化也越來越濃,要想找到一份工作很難,要想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好工作就更難了。當你選取了這份職業的時候,你想好了要爲他而付出嗎?我們一向在爲生活而勞動,其實也是爲了勞動而生活。不管做任何事情,處在某個位置,事和名稱都會有大小、高低;但從事的本質來說,是沒有高低之分的,在事物的運行過程中缺少了任何其中的一個環節都會掉鏈子的。不管任何工作,拿到手裏,全看自我的才能如何去勞作,使之得到圓滿,自我感覺良好,別人看起來也不錯。這也證明人人都要有正當職業,人人都要不斷的去勞作。這便是“百行業爲先,萬惡懶爲首。”我們雖不是沒有職業的懶人,更不是社會的蛀米蟲。

但是一次又一次不完成任務的我們,安然地回到家後,享受着父母創造的環境;總想着“下一次”的我們,悠然地應對着心切的父母和社會的期望……甚至跟“掠奪別人勤勞結果”的盜賊等同!真是“懶”字當頭,萬事不成啊,“懶”是我們最大的敵人,而“放縱”這個敵人胡作非爲的又是我們自我,克服是我們唯一的選取!“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因自我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當我從這些句子中找出一句話來回答“爲什麼要敬業”這一問題時,我覺得“凡職業沒有不是神聖的,所以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個性是最令我深受啓發的是<莊子>記佝僂丈人承綢的故事。“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一個佝僂的老人,幾句簡單的話語,卻道出所有道理的精華!凡做一件事,要忠於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件事上,一點不旁騖,便是敬。這就要求我們有一顆平常的心,一顆勇於探索的心。要想做好任何一件事情,便把這件事情看作自我的眼睛去對待,無論別的什麼好處,都不要與之交換,換得一時的簡單、愉快;你敷衍它,結果它也敷衍你,最後,一事無成。怎樣把一件事情做得出色呢?唯一的祕訣便是忠實,忠實從心理上發出來便是敬。此刻我們生活在這麼好的社會環境下,並擁有着健康的身體,我們起碼要把我們身邊的小事做好都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事情。我們應把每一件事透過努力,做到出色,就算與他人之比,相差之,但我們無悔,因爲“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我們努力了!然這所有的前提見出於“專心致志!”唯有用心,我們纔能有成功,若“坐這山,望那山”,則“一事無成”!這便即要“盡職”又要“敬職”了。所以,我們要滿懷熱枕地認認真真做好自我本分以內的事情,腳踏實地,真正做到幹一行愛一行。

至於“樂業”,我認爲書中的那句話便足以詮釋了:“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說算對自我的職業如何不滿,但我們都務必去做。我們要從中尋樂趣呢?這使我想到了一句話:“你明白,你愛惜,花兒努力地開;你不知,你厭惡,花兒努力地開。”花兒總是在努力地開,完美的日子也一天天地在流逝。而對於我們,爲何不去珍惜自我所擁有的一切呢?從職業中體會快樂,從快樂中品味生活!對於有的人總嘆息“做工作好苦呀!”對於這種嘆息聲,無論任何人都以前說過。反過來講倘若我們去賭錢,去喝酒,去遊玩等還不是一樣淘神費力。有些人抱怨自我本行,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卻滿肚子裏不願做。不願做是逃不了的,哭喪着臉去做和快樂的去做結果是截然不一樣的。我個人認爲做一件事情,就要身入其中,從起點、過程、終點中去體會每一個階段,回想自我付出的努力所得到的成就,就有一種歸屬感。要在工作中與同行比較、競爭,要時刻告訴自我是最強的,在不斷的工作中戰勝自我,領略出趣味,這樣,生活纔有價值。願社會的青年才俊們,抓住機遇,克服困難,迎接挑戰,面向未來。

總之,每件事都有其獨道的樂趣,我們要明白“敬業與樂業”並非是某種硬性規定的條款,而是一個人實現其人生價值的一種方式,一種渠道。要在生活中真正做到“敬”與“樂”,只有這樣,相信信生活纔會更多彩!才使我們享受的無限的樂趣。

《敬業和樂業》讀後感 篇三

在一個急功近利的物質社會,人們經常聽到的是對天才的讚譽,是對成功者的仰慕,但事實是我們身邊很多人,包括我在內都是平凡之人,我們該怎樣辦?難道因爲我是平凡的人,我就會對生活失去信心嗎?難道因爲我不是成功者,我就要怨天尤人嗎?不,我們不能活的如此之卑微,相反,我們應活得更有尊嚴,更精彩。可是我們怎樣做才能到達個目標呢?梁啓超在他的《敬業與樂業》中告訴了我們答案。他在演講裏深入淺出地闡述了人們對待職業的態度問題,論述了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樑先生根據自我的親身經驗,指出“職責心”和“趣味”跟“敬業”與“樂業”的關係最爲密切:“職責心”就是“敬業”,“趣味”就是“樂業”。他認爲做事必須具備職責心和善於“從職業中領略出趣味”。一個人對待自我的職業,能夠有職責心,趣味味,發揚敬業與樂業的精神,專心致志做圓滿,就是“人類合理的生活”。

敬業精神,被視爲現代社會基本的準則,也許你永遠都不能成爲天才,可是你卻能夠擁有敬業精神讓自我成爲“專才”,成爲那個工作崗位上不可替代的人,成爲受人尊敬的人。“敬”字爲古聖賢教人做人最簡單、最直捷的法門。可惜被之後有些人說的太精妙,反倒變得不適用了。惟有朱子解的最好。他說:“主一無適便是敬。”用此刻的話講,凡做一件事,便忠於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便是敬。

人類一面爲生活而勞作,一面也是爲勞動而生活。人類並不是上帝特地制來充當消化麪包的機器,自然該各人因自我的地位和財力,認定一件事去做。凡能夠名爲一件事的,其性質都是可敬的。當總統和拉黃包車,在職業的神聖性上並沒有高低之別、貴賤之分。職業是一件值得做的正經事,因而是神聖的。管理學家陳鴻橋有言:“敬業是歡樂的,敬業的口碑是職業生涯中最大的財富。”

奉行實用主義,只追求眼前實惠的人,常誤以爲敬業是提升公司的價值,對老闆的忠心耿耿,殊不知,敬業最大的受益者是自我。我深信人類合理的生活應當如此,我望諸君和我一同受用!

  《敬業和樂業》讀後感範文三

梁啓超先生的演講《敬業與樂業》,深入淺出地闡述了人們對待職業的態度問題,論述了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樑先生根據自我的親身經驗,指出“職責心”和“趣味”跟“敬業”與“樂業”的關係最爲密切:“職責心”就是“敬業”,“趣味”就是“樂業”。他認爲做事必須具備職責心和善於“從職業中領略出趣味”。一個人對待自我的職業,能夠有職責心,趣味味,發揚敬業與樂業的精神,專心致志做圓滿,就是“人類合理的生活”。

“一個人對於自我的職業不敬。從學理方面說,便是褻瀆職業之神聖;從事實方面說,必須把事情做糟了,結果自我害自我。所以敬業主義,於人生最爲必要,又於人生最爲有利。”啓超先生不愧賢達,於理於事,對問題分析得事鞭辟入裏,很有指導意義。教師於我而言是謀生的職業,因而我切不可因爲我自我的隨便和不敬而褻瀆教師的稱號以致於害了自我丟飯碗。

孔子“其爲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生活,是人類生活的夢想境界。“樂業”的心緒是對待職業的最佳心態,孔子又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每個人都能從自我從事的職業中尋求無限趣味,那工作起來能不負職責嗎工作能做不好嗎86.我如今從事的教師這個職業而言,辛苦是毋庸說的,哪個行業不辛苦那但辛苦之中也有樂趣——與同事交流的樂趣、因學生成長的樂趣、自身發展成功的樂趣……衆多的樂趣充溢着我們的工作過程。設若我們把樂趣理解爲簡便、理解爲毫無約束的自由,恐怕這種樂趣是無法尋找的。

退一步講,假如我們沒有到達樂業這種境界(像我就存在差距),那就把“樂業”當作一種人生夢想。可能明天我不做教師這個職業,“樂業”依然是我的職業夢想,有這種職業夢想,才能履行好自我的職業職責。

讓我們爲了明天的樂業,今日開始敬業。

《敬業與樂業》讀後感 篇四

讀了梁啓超先生的《敬業與樂業》後,我對人生進行了深深的思考。

人的一生十分短暫,有的人把時間虛度了,有的人卻過得很充實。這都是因爲前者無業而後者有業所造成的。雖然我們現在學習很苦,但比起那些無業的人不是幸福的多嗎?畢竟我們是有業——學業的人。而這門業也是人生中至關重要的一門業了。只有善待這門業,才能做出成績,使我們的人生更加亮麗多彩!

那麼怎樣纔算得上善待這門業呢,這自然要與梁啓超先生提出的敬業,樂業二詞聯繫起來了。

當人有一份職業後,最基礎的就是敬業了。敬業有兩層含義:一是敬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並引以爲自豪;二是深入鑽研探討,力求精益求精。我們對待我們的學業也應是這樣,因爲我們在學習,我們學習了,就應引以爲自豪,而我們也應有鑽研的精神。這個過程中是快樂的,是自豪的,當然也會有人說是苦的。但是整天在學校裏一事無成就不苦嗎?恰恰這種人是生活的最痛苦的。因爲他們是表面上看起來很快樂,而內心是痛苦的,這就與那些敬重這項事業的人剛好相反。

當然不只需要敬業,而且要樂業。因爲“舉是最好的老師”,正如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熱愛它,才能把這項事業做的更好。所以我們不要總認爲學習很難很苦,因爲這樣會使我們更費力的學習卻沒有什麼好的效果,我們是帶着不滿的情緒的。

最後,我要借用《敬業與樂業》中的一句來結尾:“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