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未來簡史》讀後感精品多篇

讀後感1.75W

《未來簡史》讀後感精品多篇

《未來簡史》讀後感 篇一

斷斷續續的看完了《未來簡史》這本書,與其稱這本書爲《未來簡史》,不如稱其爲《現在簡史》,因爲人們的視角往往停留在過去,但是過往人類擔憂的三個歷史難題正在逐漸消退,飢餓、瘟疫、戰爭,已經不是威脅生存的重點,新的威脅人類生存的問題是健康問題和營養過剩問題。而作者所闡述的很多技術和發展,其實現在都在慢慢的實現,而作者在本書中揭露和普及了這些事實。

如果看過了《人類簡史》,我相信再看《未來簡史》並不會有太大的驚喜,不可否認的是《未來簡史》是一本好書,它以時代的發展的角度認爲人類以後會分工更加明確,每個人會更專注某一方面的能力,最終化身成神。這個理論並非危言聳聽,因爲處於21世紀的我們,相對於幾百年前的人來說,已經發展的很不可思議了。另外書裏面還有很多關於未來的技術,神性和其他的一些思考和辯論,我並不想過度的參與這些辯論,我更想以自己的角度談談自己對時代、對現在和對未來的一些思考。

我在一些之前的經常喜歡說一個詞就是感受,我們所經歷的一切苦難、痛苦、生氣都應該和快樂、幸福一樣被感受,而現在我想說的一個詞是“體驗”,生命在於感受,生活在於體驗。以前隨着時間的增長,我能感受到自己能力的提升,現在隨着時間的增長,除了能力的提升,我還感受到了對事情、對世界、對生活和對時代的理解,這個理解的深入,離不開體驗。《未來簡史》這本書中提到了一個詞:人文主義,也是現在世界流行的價值觀。人文主義的主要訓誡就是:爲無意義的世界創造意義。當今時代的人更專注於內在,更專注於做有意義的事,但是人們卻往往不擅長創造意義,不擅長髮現真正有意義的事,更喜歡去做別人認爲的有意義的事。微博報道說鍛鍊給人帶來好處和意義,放一些健身運動員鍛鍊的視頻和身材照,鼓勵人們拼命鍛鍊,好像不這麼鍛鍊,沒有這樣的身材,你的生活就沒有這些有意義的生活。新聞報道說優秀的人的日程表是什麼樣子的,讀了多少書,好像我們沒有讀夠這麼多書,就比別人差了多少,生活的意義比別人少了一些一樣。

感受生活,去追尋真正的意義,離不開體驗。體驗不是去找尋 有意義的事情,體驗是順其自然的接受自己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然後認真的感受它,完成它。《人性的弱點》裏面教人如何擺脫憂慮,迎接幸福快樂和健康的生活,但它不教人如何鍛鍊,它教人如何休息,如何放開放開娛樂。《如何閱讀一本書》裏面提到,閱讀過多的娛樂書籍和看幾場電影沒什麼區別,真正提升自己的是能增強自己理解力的書。知乎裏面有個回答也說道,讀書不在於多少,而在於讀書所產生的感悟。我經常看到很多人一起玩了幾盤遊戲後,懊惱不已,覺得自己又浪費了時間,沒有用來學習。事實上我們不需要成天逼迫自己學習,看書,鍛鍊,也體驗遊戲的娛樂,體驗休息的感覺,就和體驗學習的感覺沒什麼兩樣。我在以前做項目的時候,覺得寫代碼纔是真正重要的事情,所以非常反感寫一些文檔、用戶手冊、和員工培訓、做ppt的事情,覺得我們以後就是寫代碼的,做這些沒有意義的事情幹嘛,對代碼能力又沒有什麼投稿,當這些事情真正來了的時候,也比較排斥,但我認真的把它們都完成了,那些寫文檔的調格式,用戶手冊中的文字措辭爲我以後寫論文,寫專利打好了基礎。我也製作了很多項目申請的ppt,感覺現在做ppt也成了我的強項,更加感受到了自己能力的提升。這就是生活中的體驗所帶來的好處,同樣的,體驗娛樂,學會娛樂;體驗休息,學會休息;體驗無聊,不怕無聊。生活,就在於這些體驗。

我第二個想說的詞是“信任”,我想說的信任小到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大到這個時代的信任。《人類簡史》中說過一個故事。A將10萬元存到了銀行,B從銀行貸款了10萬元,B想建一個房子,於是B把這個10萬元給了承運商C去建房子,C又把10萬元存到了銀行,又有E從銀行貸款了10萬元……只是A的10萬元,如果他一直放在手中,那麼什麼事情都做不了,他也不可能將錢免費的給B去建房子,但是他放進了銀行,銀行可以來做這個事情,銀行在這個裏面所擔任的一個職責,就是信任,這也是當今時代真實存在的情況。不過我們看不到我們對別人的信任,但是我們對銀行有信任,因爲我們覺得錢存進了銀行反正隨時可以取出來,由此社會的經濟開始流動,開始大幅度的發展,這是以前的信任,現在也一直處於至關重要的作用。另一個信任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阿里巴巴,淘寶的誕生讓中國前進了很多年,是時代造就了它,還是它抓住了非常重要的發展機會,我覺得是它讓人們信任了它,信任造就了阿里巴巴。相隔幾千公里素未謀面的兩個人A和B,A在淘寶上掛了一個店鋪,B付了錢,那麼B就相信A會把他所需要的東西寄給他,這就是信任,信任對時代的發展妙不可言,那麼信任以後會創造出怎樣的驚喜,時代以後又會發展到什麼樣的地步呢,這是我們值得期待的事情?

我想說第三個詞是“時代”,時代不僅僅指當今的21世紀,也指我所走過的二十多年,我時常回顧我所走過的二十多年,在我上國小,上國中,上高中,上大學,直到今年上上半年,我都覺得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路,這個路就是我心中的路,心中的感受,但我不得不承認,我的生活經歷,我的衣食住行,我的所作所爲這些才真正的是我走過的路的印記。看完《心理學》之後,我回顧了我的二十多年,感受自己每個階段的心智的變化;看完《生活的哲學》之後,我回顧了自己的近幾年的思想感悟,感覺整個人的內心蛻變了一道一樣;而我回顧自己以前的鍛鍊和生活,會發現哪些習慣纔是真正適合自己的。我的生活是這樣,時代也是這樣,時代的發展,留下了信任,留下了文化。有人通過努力奮鬥走向了成功,那麼以後人就相信這個時代下努力奮鬥能成功,有人通過讀書找到了出路,那麼以後人就相信讀書能夠找到出路,我們現在所走的路,就是以後的人透過這個時代所看到的、相信的路,在此基礎上,他們會繼續創造自己的路。

我想說的第四個詞是“本質”,時代的發展留下來的本質有奮鬥、學習,還有容易讓人忽略的信任,所以我們也相信這些。那麼我的生活裏真正需要堅持的本質的東西,以後需要注意的究竟是什麼呢?我以前覺得是能力,所以我拼命提升能力,後來我加上了感受,所以我不排斥痛苦,甚至主動的去迎接痛苦,還有思考、體驗、信任……但是在這裏,我想說的是項目、生活中所能提升的卻往往讓人容易忽略的東西:就是耐挫力,也可以稱爲能承擔多少痛苦的能力。一個國中優等生,120的滿分,每次都是120左右,有一次他考了90多,心態承受不了,哭了一天,往往就是耐挫力不行。我在前段時間剛開始找工作的時候,對自己信心滿滿,覺得自己做了兩年項目,還寫了論文,找工作應該很輕鬆。後面發現不是這樣,我從來沒專門的複習過基礎知識,所以最開始的一些公司的筆試基本都沒過,因爲都還不熟。到後面參加了小米的面試,面試官問我很多東西我也不是很清楚,有的直接說這個沒有深入瞭解,當然後面還是過了。但是面試後的那幾天,我開始正視爲什麼我的項目和論文對我沒有用的這個事情,我懷疑自己這兩年所受的苦、所做的事情,如果這些事情對我找工作體現出來的能力沒有幫助,那麼它們究竟給我帶來了什麼。我在兩年項目中,遇到了很多頭疼的事情,剛開始負責一個系統的時候有時候累的半夜兩點睡不着,後面負責了所有的項目更體會了責任所帶來的壓力。後面寫論文的時候感覺自己的思考都要枯竭了還沒寫完,寫的好累,比做項目還累。但是這些事情完成後,後面遇到任何事情,包括現在在小米提前實習,我都覺得沒什麼壓力,很輕鬆,因爲我覺得現在所面對的工作和現有的生活對以前的經歷來說真的不值一提。以前的項目和生活帶給了我驚人的耐挫力,我覺得沒有什麼事情是不能解決的,所以現在遇到事情不慌,不怕,第一時間想着如何解決。同樣的,以後的生活和工作,不僅會提升我生活和工作的能力,更會不斷的提升我的耐挫力。

雖然這本書名叫《未來簡史》,但是這篇裏面卻並沒有透露出很多未來的感覺,作者擔憂以後人類的發展,我卻並不擔憂。隨着時代的發展,人們對自己獨有生活的體驗、感受,對時代的借鑑,他們會走出自己的路,有更強的耐挫力去迎接他們自己的時代,不管以後的人工智能發展多迅猛,以前的人不也從種田種地到了現在的建築工人和寫程序嗎,那麼以後的人會不會成爲維修機器人呢,這些都是時代的發展的產物,未來的發展,其實從現在就可以創造,可以看到。未來簡史,即是現在簡史。

《未來簡史》讀後感 篇二

著名的年輕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就如同21世紀的先知,他的三部簡史著作描述了從人類誕生到智神出現,超過數個千年的宏大圖景。與普通的歷史作品不同,赫拉利的簡史更像小說,一部一環扣一環扣人心絃的小說,他並不只是陳述歷史事實,而是結合了廣博的科學知識與自己的猜想,將人類演化,乃至未來發展的未知景象如同珠串一般粒粒穿起。很難想象如此係統嚴謹,在多個學科中行進自如地描述未知的作品,竟只出自一人之手,稱赫拉利爲先知並不爲過。

《人類簡史》講述人類由一種普通的生物最後成爲地球之主的故事,《今日簡史》講述人類即將面對的幾項挑戰,而《未來簡史》則暗示人類未來的發展方向。在數個世紀之內,人類使用科技使自己的生存擺脫了瘟疫,饑荒,與戰爭的威脅,如何走向下一步,赫拉利給出了自己的猜想。

現代生物科學的發展已經指出生命就是許多體內的生化算法,只要人類得以控制其中的某些機制,就可以做到長生不老,或是讓自己獲得源源不斷的快樂,最後利用科技使人類走向更加高級的生命形態,也就是赫拉利所說的“智神”。這些在科技上並沒有這麼容易,人類或許再需要數個千年才能達到,但在歷史的方向上並不只是毫無根據的幻想。企業家將錢投入延長壽命的研究;中年乃至青年人花錢保養自己的身體免受時間的侵蝕;人類一直在與飢餓,瘟疫,戰爭的鬥爭其實也是爲了延長自己的壽命,細觀歷史不難發現我們對長生的渴望。又或是實驗小鼠爲獲得快感刺激,踩動踏板最後將自己餓死;全球毒品屢緝不止,成爲可怕的非法勢力;爲使人類更方便社交,遊戲,看視頻,購物的公司引領了市場,被稱爲“爸爸”,可見人們對快樂的購買力之高。至於使用生物工程,半機械人工程,非有機生物工程,將人類的智力,體力提升一個檔次,或是能夠掌握萬物,甚至更方便離開地球,則是牽動着科學家與小說家的心絃。

對於這些猜想,赫拉利表示,幾千年來,科技,經濟,社會和政治一直髮生鉅變,但是有一件事始終未變,那就是人類本身。我們並不知道眼前這些道路會把我們引向何方,也不知道我們像神一般的後代是什麼樣子,因爲科技能改變人類的心靈和慾望,而我們以今天的心靈和慾望,無法理解其對未來的影響。即使如此,我們無法理解其中的相關細節,但仍然能夠肯定歷史的大方向。

生物是算法,在大數據時代,積累了數據的外部環境將比我們自己更瞭解自己。而這一切都將掌握在大數據巨頭的手中,對此我深感,看似是巨頭服務於我們,也許是我們成爲巨頭心甘情願的奴隸。這一切在我們的身邊初見端倪,數據巨頭根據我們的喜好推送源源不斷的信息,隨之而來的是廣告,也許我們有一天不知爲何去買一堆自己不需要的東西,或是站在一個寸草不生的高原湖邊,正是因爲電商與旅行社付給了數據巨頭廣告費。隨着科技的發展,數據將滲透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也許到時候我們會習以爲常,因爲它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但是如果細細想來,確實令人毛骨悚然。

在結尾處我們的天才作家赫拉利寫到,“那些永不知足的又不負責任的造物主們連他們究竟想要什麼都不知道,還有什麼比這更可怕的嗎。”雖然《未來簡史》講述未來,卻無不顯示着人類本性的貪婪與自私。未來已來,美好的未來需要全人類一同守護。

《未來簡史》讀後感 篇三

一、幸福就是過的有意義

現代人普遍認爲尋找幸福快樂是最重要的意義,但這在上萬年的人類歷史裏並找不出什麼根據。直至人文主義的出現,鼓勵人們追隨內心的聲音,從此追求快樂成爲一種可以擺上檯面的主流聲音。

從生物學層面來看,人類不斷演化,是爲了增加生存和繁衍的機會,而幸福快樂的感覺是人體生化系統對於人們做出有利於生存和繁衍行爲的一種獎勵。因此,人類的基因中蘊含了追求幸福快樂的原始動力。

而基因的野心是什麼?要指引人類奔向何處?作者認爲,智人是完成“萬物之網”建造的工具,完成後就會歸併入茫茫的數據流之中。那這樣基因如此處心積慮又是爲什麼呢?作者並沒有解釋。對於解答這個問題,我聯想到《三體》中的一個設定,說宇宙分爲兩大勢力——熵增勢力(物質)和熵減勢力(生物)。這兩個勢力相互矛盾,相互鬥爭,而人類出生之後,就註定是熵減勢力(生物)陣營的。所以既然是這個陣營,就要活得像個“生物”,應該積極地追求生存和發展。

視線轉回到現在,不管基因想讓我們幹什麼,我們已經開始嘗試通過技術手段欺騙人體生化系統,來直接獲取我們想要的那個獎勵——幸福快樂的體驗,比如磕藥、網遊。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去接受這些看似自欺欺人、飲鴆止渴的方法。其實,公元前幾個世紀,佛家就給出了一個激進的解決方案。佛教認爲追求快樂正是痛苦的根源,快樂只是一種短暫且無意義的感受,無論得到多少快樂都不會滿足而是想要得到更多。所以,佛教建議我們可以訓練心靈,看透快樂感覺無意義的本質,就會減少對快感的渴望,不讓慾望控制我們的生活。

但是,無論是磕藥還是禪修,都是脫離實際生活而想直接獲取或避開追求快樂的原始慾望,都難以成爲普世的指導思想。那對於爲生活奮鬥的普羅大衆而言,到底什麼纔是追求幸福的正確姿勢呢?

作者在本書中沒有直接回答,但在他之前另一本書《人類簡史》中給出過觀點:真正的快樂是“生命整體有意義、有價值”,就這麼簡單。正是意義,也就是我們頭腦中虛構的現實,推動着人類社會不斷髮展。這個話題其實貫穿了《未來簡史》全書。從狩獵採集時代,到農業時代,再到現在的工業科技時代,意義的內容一直變化迭代,從各種宗教到人文主義,激勵着人們不斷改造世界。

不變的是,只要心中找到適應自己、適應時代的意義信念,在爲之不斷努力奮鬥的過程中,就會收穫真正的幸福快樂。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過的有意義的幸福感是唯一穩得的報酬。

二、與“現代”的契約——追求力量

那對於現代人而言,意義是什麼樣子的呢?作者認爲,“現代性就是一項交易,所有人都在出生的那天簽了契約,從此規範了我們的生活,直到死亡。”

“這份契約簡單到不可思議,主要用一句話就能總結——人類同意放棄意義、換取力量。”

“現代生活就是在一個沒有意義的宇宙裏不斷追求更多的力量。現代文化的力量是史上最強的力量,而且還在不停研究、發明與增長。同時,現代文化也比以往任何文化感受到了更大的存在性焦慮。”

作者所謂的放棄意義是指人們不再相信整個世界天生就是一個偉大的計劃,每個人根據造物主的旨意扮演好計劃中的角色就能獲取永久幸福。取而代之的是,人文主義,也就是把人的內心體驗作爲指導意義。通過人文主義,人們失去了約束,自定義了自己的意義,並在執行的過程中可以輕易反悔,然後重新定義。所以現代人變得缺乏信仰,變得個性化,但幸好還有一項意義是能夠獲得普遍認同的,就是獲取力量。人們追求永久幸福不再奢望通過神,或者其他任何想象的概念和方法,而是求助於科學的力量。

科學的力量,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經濟增長帶來的物質極大豐富。經濟增長遏制了千萬年來一直困擾人們的三大問題——饑荒、瘟疫和戰爭,並且使生活質量幾何倍數提高,現代社會基層人民都可以過上從前社會頂層精英都不敢想象的生活。

現代人的意義是追求內心的幸福快樂,而實現幸福快樂的途徑是獲取經濟增長的力量,把中間項拿走,得出現代人的意義就是追求力量。這也就解釋了,現代社會中急功近利、物質攀比、信仰缺失的現象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

但力量強大到什麼程度纔算是幸福?纔算實現意義呢?作者書中提到,“如果我們的祖先知道我們現在所擁有的工具,一定會以爲我們的生活如在天堂般無憂無慮。但事實絕非如此。雖然人類取得了諸多成就,卻一直有一種壓力逼着我們繼續生產、不斷努力。”

這讓我想起一個很多人都聽過的故事。說有一個富商在海邊散步,見到一個漁夫躺在沙灘上曬太陽,旁邊放着他的漁網。富商問他爲什麼不去打魚,他說我爲什麼要打魚,富商說這樣你就可以賺錢了,漁夫說我爲什麼要賺多點錢,富商說那樣你就可以買艘漁船了,漁夫又問我爲什麼要買漁船,富商說那你就可以賺大錢了,漁夫說爲什麼我要賺大錢,富商說那樣你就可以和我一樣在海邊散步曬太陽了。漁夫說,可是我現在就可以這樣了啊。

故事聽時覺得極有道理,要知足常樂,但不一會兒貪婪還是會蹦出來,推着人類繼續前行。這就是爲什麼,人類願意與“現代”簽下這個契約——追求力量。

三、未來的成“神”之路

人類在追求力量的路上走的越遠,越是發現自己的脆弱和渺小。越是發現自己的脆弱和渺小,人類越是要獲取更多的力量。這是一個可怕的悖論。在這浩瀚無邊、逆天改命的道路上,人類究竟會走到哪一步?作者給出的答案具有獨到的想象力——永生、快樂和神性。

在追求經濟增長、獲取幸福力量的過程中,有太多困難與阻礙,比如經濟學四大恨:東西不夠用,生命太有限,人際不信任,社會不協調。但隨着經濟增長、科技進步,這些問題終將不再是問題。

根據作者的想象與推理,未來的機器人智能極高、生產力極強,使物質接近無限豐盈,解決東西不夠問題;未來的生物醫學極其發達,不斷修復衰竭的器官,使生命極大延長,解決生命太有限的問題;未來大數據與算法代替個人做出最優決策,極大降低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協調成本,解決人際不信任、社會不協調問題。甚至,通過修改基因,連什麼是快樂都可以自定義,超越現階段認知中關於自由的概念。從前,神爲我們設計了世界的故事,我們努力演好;未來,我們自己設計自己的故事,扮演了神的角色。

好吧,假設到了那麼一天,我們已經達到了無所不能的神的境界,我們還需要幹什麼呢?作者的猜想是:數據主義會取代人文主義。

“爲了獲得永生、幸福快樂、化身爲神,我們就需要處理大量數據,遠遠超過人類大腦的能力,也就是隻能交給算法了。然而,一旦權力從人類手中交給算法,人文主義的議題就可能慘遭淘汰。只要我們放棄了以人爲中心的世界觀,而秉持以數據爲中心的世界觀,人類的健康和幸福看來也就不再那麼重要。都已經出現遠遠更爲優秀的數據處理模型了,何必再糾結於這麼過時的數據處理機器呢?我們正努力打造出萬物互聯,希望能讓我們健康、快樂,擁有強大的力量。然而,一旦萬物互聯網開始運作,人類就有可能從設計者降級成芯片,再降成數據,最後在數據的洪流中溶解分散,如同滾滾洪流中的一塊泥土。”

也就是說,人類越努力越變得渺小,最後慘遭淘汰。這頗有點卸磨殺驢的味道,然而,驢兒自己越跑越帶勁卻仍是無法阻擋的趨勢。王東嶽先生的《物演通論》裏也有類似結論,並且還更進一步,他認爲不止是人類,不止是生物,而是宇宙中所有萬物的演化都是逐漸衰亡的過程。

如果這些設想和結論都是正確的,那可以得出,人生根本沒有真實的意義,一切意義都是幻想出來的。

但這有什麼不好呢?於我而言,洞悉未來不是看破紅塵,而是高屋建瓴,教我更執着於有價值的目標,而不固執於主觀看法;更享受生活體驗,而不被情緒綁架;更沉醉於探索世界的奇妙,而不患得患失、悲春傷秋。

盡人事。聽天命。

《未來簡史》讀後感 篇四

一日偶然在網絡上讀到了一些有關“中國小趨勢”的看法觀點,對其深以爲然,查閱出處,書名爲《未來簡史》,名字便有些神祕意味,便更加興致盎然地在工作之餘抽時間前去閱讀。

翻開《未來簡史》一書,前言的第一句便令我感觸頗多:我們都是沒有明天的人。在此書中講述了無數個實現或者未曾實現的預言,而所有的預言都是對未來的猜想,沿着各種軌道,文學的、藝術的、科學的、宗教的,最大膽的推測,都向着明天與未來奔去。

未來簡史就像是一本預言之書,它關注着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關注點在多樣豐富的傳播上,在日新月異的科技中,在日趨多元的生活方式裏,也在飛速奔向未來的社會中,在快速發展的經濟時代中,更在我們日常生活的環境裏。無數預言的實現,在時間裏沉澱,一筆筆地勾畫着時代的藍圖。預言有好有壞,重要的是我們看待它的方式與視角。我們懷抱着兩種不相同的態度來面對預言,一是希望,二是恐慌,而這些都來自於一種內心的不確定感。但是當我們選擇全部傾聽時也許能夠走的更遠,無論在哪個位置上,我們都應當有足夠的理由去相信未來。

閱讀之中,除了一個個預言引發着我的感觸與思考,我對我們生活的環境也逐漸有了更多的關注。時代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確實給我們的地球帶來了更多的傷害,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爲當代大力提倡的價值理念更彰顯出其重要性與必要性。颶風、海嘯、地震、瘟疫、饑荒……似乎在自然生氣的時候,我們更加地卑微與渺小。我們需要努力,去讓自己融入自然,愛護環境,爲了我們自己,更爲了那擁有無限可能的未來。即使不能做很多事情,但是哪怕是日常生活裏少用一雙一次性筷子、少浪費一張紙也能盡一份力呀!而這些微薄之力,卻有希望能匯成涓涓細流,浸入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在現今的時代發展大趨勢中,似乎個人的發展小趨勢也都在朝着同一個方向而努力,但事實上並不盡然。在如今的時代,正是由於各種科技的不斷髮展與優化,工作效率不斷提高,我們無數個小的個體有精力與時間去做更多的事情,社會上甚至出現了許許多多的“斜槓青年”,他們同時從事多種工作,在各自的生活中不斷努力創造着自己生活中的與衆不同。我們有很多時候都可能迫不得已跟隨着時代洪流大趨勢前行,但在這個時代,在這個開放發展的中國,我們個人也完全可以選擇自己的小趨勢,我們也可以登上舞臺,在自己的崗位上閃閃發光,取得喜人的成績。每一個人都兢兢業業做好自己的工作,無數的個人選擇匯聚成爲小趨勢的洪流,由小趨勢衍生成爲大趨勢,最終甚至決定一個民族進化發展的方向,而中國也因此變得愈發嶄新與強盛。

想象力是開啓未來大門的鑰匙,正是因爲我們豐富的暢想,我們的生活才充滿了希望,在平淡而有意義的工作之中,我想我也可以試着去學會想像,學會思考,去想想未來的樣子,自己給未來畫一個像,似乎在這有時略顯瑣碎的當下也是一件樂事呢!

書中有提到:我們不作任何預言。那麼我們做的是什麼呢?我思考許久,其實更可能做的是對當下細膩的感知與對未來敏銳的洞察吧!

《未來簡史》讀後感 篇五

未來是每一個人都希望知道的事情,因爲未來自然對現在,對過去,對自己的一生都有重大的價值,從此就有了許多預言者,去盡力地預言未來是怎麼樣的。最後,這些預言者到了現代就發展成一種史學流派,叫未來史學家。

但是這種未來史學家的文章一般都沒有人看,因爲這些東西要在未來才能應驗,無法考證,到了十年之後誰還記得你說的話呀,所以說,許多未來史學家即使作出的大多數預判都是錯誤的,但是他依然沒有受到許多追究,但是偏偏就有那麼一個作者,他寫的文章就非常受大家歡迎,而且被主流認爲是對未來的一種正確見解,那就很奇妙了。那麼我們撇開《未來簡史》的內容不談,我今天想說說,爲什麼未來簡史可以大獲成功?

首先就是由於這個作者立意新穎,立意新穎這個詞啊,是每一個寫文章的人一開始都會遇到了一個詞,但是一般人能做到了是切入角度獨特,但是作者做到的事腦洞清奇,這就不在同一個層面上了,一個腦洞打開的人才能應對腦令人腦洞大開的未來,因爲未來發展速度肯定比現在要快,所以,那時的場景是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正是有了這種凡是從別的角度去想,有這種精神,才能寫出這類特別有先見性和新穎性的好文章,因爲未來總體上是無法被預測的,而要從暗霧中找到一道光,這當然不是正面的發現就可以達成的,而是需要從一些側面的角度來綜合性的分析,有了這種分析之後,才能透過迷霧看到未來的實質。

第二,就是抓住了古今中外乃至宇宙變化不變的一些特點。我們現在說未來都是變化的。

現在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但是實際上縱觀整個宇宙,其實還是有很多東西是不會變的,作者正是抓住了這些不變的關鍵點來寫文章,而這些點相當於是看透未來的一隻眼睛,因爲這些東西可以預見的從過去現在到未來基本上沒有太大改變的可能,這些原理就相當於一個公設一樣支撐起了它結論,假如沒有這類公設性的結論,那麼這個文章就只能全是假想了,因爲沒有一個合適的根基,未來發生什麼事就完全無法被預測,那麼最後就相當於是一個人光靠想,想出一個未來圖景其實沒有一點用處。有了這些不變的東西之後,他才能寫出來真正有根據科學性的文章,這就是爲什麼叫未來史學家不叫未來科幻作家的原因。

最後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作者善於採用各種新穎的寫作手法,新穎的寫作手法在我們平常人看來,用在一篇平常文章裏面可能只是一個錦上添花的效果,但是要面對未來這種難以琢磨的事情,多采用各種手法,纔是讓你領會未來是怎樣一個圖景的正道,就好像這本書裏一個特別經典的比喻,或者說類比就是,到現在爲止,因肥胖症而死的人已經比餓死的人還多,因恐怖組織而死的人已經比因戰爭而死的人多。這個類比一出,我們就更容易想象未來和現在會是一種怎樣的圖景,就更能看清未來世界是一種怎麼樣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