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做懂孩子的父母讀後感

讀後感1.49W

第一篇:做懂孩子的父母讀後感

做懂孩子的父母讀後感

做懂孩子的父母讀後感

在本書開頭,于丹談到了中國人的孝道,怎樣正確理解“孝”呢?“在如今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雖然最疼的是自己的爹媽和孩子,但是強勢的中年人往往對這兩頭的態度是最粗暴的。不管多有修養的人,在單位對自己的同事和顏悅色,但回到家見到親爹,親媽和親生孩子就急了”。

當看到這段開頭時,我深有體會,自己就是這樣的情景。經常因爲一些小事,就對着老人嘮叨,甚至因爲孩子問題吵鬧,產生矛盾。比如回到家裏,拉開冰箱一看又是堆得七七八八的剩菜剩湯,瞬間怒火有攻心頭。“說了多少次,吃這些剩菜會有亞硝酸鹽,致癌,看病花的錢可不是省出來的。”我就順手統統都扔掉,他們發現扔掉了還會反過來數落我一頓不會過日子。我們的觀念,真的無法修正他們老人的習慣!因爲這爭吵,到底是否算是孝道呢?

教育孩子問題,是最容易發生矛盾,衝突的事件。比如外出參加聚餐,孩子不懂規矩,胡亂轉桌子。我家榮榮已經明白別人夾菜時,不能轉動桌子,但是人多熱鬧,還有爺爺奶奶在此撐腰,她就覺得想怎樣就怎樣。我迅速按住了餐桌,停止她的轉動,扭頭說了:“怎麼不懂事,別人夾菜,你亂轉什麼?”並沒有再有過多的批評她。好了,她嚎啕大哭啊……當然我並不理會她。一桌人開始紛紛哄勸榮榮,越勸越醉,哭的更響亮。奶奶抱着她在懷裏,並不指出她做的不對,反倒是安慰她。假如她奶奶不在,我應該已經拉她離席,門外教訓了。但此時,誰能動她啊?已經吵吵的一桌子大人不再吃飯了,我忍無可忍打了下她屁股,不許再胡鬧了。老人護着,已經開始對我惱火了。整個飯局下來,榮榮不再理我,當然我也不理她更不和老人搭話,沒有任何的快樂成分。假如由着孩子的性子胡來,不再哭鬧,開開心心是不是就是對老人的順者爲孝?

這些瑣碎的事情,真的很現實。當然不能否認我的脾氣不好,愛急躁。也許用一種難得糊塗的態度,阿q的精神,才能豁然心中的結!

第二篇: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懂禮儀

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懂禮儀?

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兒女能,知禮節,懂禮儀。那麼怎樣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呢?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探親訪友,還是在家中款待親朋好友,這都是讓孩子學習禮儀,提高交往能力的好機會。

讓孩子學會待客之禮

待客在等待客人拜訪前,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也是很有必要的。

告訴孩子見了客人應面帶微笑,起立主動問好。對客人的提問,必須認真回答。要孩子以小主人的身份熱情招待客人,爲客人端茶送水。在父母與客人交談時,不要隨便抵嘴、吵鬧。不對客人評頭論足,不討要禮物等。客人臨走時,也要孩子送至家門口,說:“再見,下次再來!”等禮貌用語。

當然,父母的言行舉止是孩子學習社交禮儀的最好榜樣。因此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好的影響。平時,父母就應創造機會讓孩子多實踐,鼓勵孩子參加各種人際交注活動。對孩子的禮貌行爲及時肯定讚揚,讓孩子體驗到禮貌行爲帶來的愉悅,以利於鞏固,重複這種行爲,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

另外,值得父母注意的是:當着客人的面,千萬不可責怪孩子,這會讓客人難堪,孩子惱怒。不要當着客人和孩子的面將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作比較,這樣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探親訪友中讓孩子學禮儀

做客父母可在去做客的路上,以交談的方式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這常常是十分有效的,因爲這時父母說的話,孩子聽得進,記得牢。

父母應告訴孩子要去哪裏,怎樣稱呼主人,並介紹他們與父母的關係,與孩子自己的關係。鼓勵和啓發孩子想出一些新年祝詞,向主人致以節日的問候。當主人端上糖果糕點、茶水時,應先道謝。然後用雙手去接。告訴孩子不要隨便玩弄主人家的擺設和物品,更不能任意開櫃子門、冰箱等。考慮到主人可能會留客吃飯,父母也應提前對孩子進行餐桌禮儀教育,讓孩子吃出“文雅”來,要小口進食,閉起嘴咀嚼,不要發出聲響來。挾菜、舀湯時動作要輕,不要光挾自己愛吃的菜,也不要對菜的味道評頭論足。提醒孩子臨走時應向主(本站向您推薦)人道謝,說“再見”。

兒童禮儀教育過程:

3-4歲:讓孩子學習禮貌用語。如教會孩子說“你好”、“再見”、“請”、“謝謝”,會握手。

4-5歲:讓孩子學習使用“對不起”,吃飯時會請別人夾菜,會用手帕,不在嘴裏塞滿食物時講話。

5-6歲:讓孩子學習在公共場合舉止得體,不旁若無人大聲叫嚷,使用禮貌用語,守

時和儀表整潔,學會做客和接待客人,尊重老人,願意幫助殘疾人。

糾正孩子不良禮儀行爲的方法:

溫和懲罰法:對孩子的不良行爲明確表示責備或不贊成,注視孩子的眼睛,說清不對在哪裏,爲什麼不對。

自然懲罰法:以不危險爲前提,讓孩子在實施不良行爲的過程中遭到自然的懲罰。

暫時隔離法:在孩子因不良行爲產生快樂時,讓孩子到一個單調乏味的地方,時間以1分鐘爲原則,使其從快樂狀態轉爲不快樂。

權利剝奪法:暫時剝奪其權利對糾正孩子不良行爲有作用。如對於孩子嚼口香糖後亂粘的行爲,剝奪其一星期吃口香糖的權利。

我們的社會文明程度還有待提高,孩子眼中看到的還不是一個人人彬彬有禮、禮讓謙和的世界,一些家長平時也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教育方式,孩子回到家庭這個小環境,在百般寵愛下,所有壞習慣都會故態復萌。所以,社會、家庭和教育單位配合,爲孩子創造一個能不斷運用和鞏固良好禮儀的環境,才能使其內化爲孩子持久行爲的最佳方式。

聲明:學前谷-中國嬰幼兒教育網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文章來源: http:///

第三篇:懂你的孩子 讀後感

一起尋找教育孩子的能量與方法

——《懂你的孩子:喚醒潛能的祕密》讀後感

大港職成教中心趙福玲

首先這本書的題目吸引了我,懷着點私心,因爲我不僅要挖掘出每個學生的潛能,我更想挖潛自己兒子的潛在能力,於是選擇了拜讀這本書。

這本書沒有晦澀難懂的理論篇幅,你看到的是一件件趣味盎然的故事,一個個可愛的孩子,一位有愛心、有耐心、有經驗的教師在給你娓娓道來。讀這些故事,你感受的到老師的智慧,師生的真情。

我幾乎是一口氣將這本書讀完,老師拍下的那些照片,成了我印象中最深的事情。是啊,爲什麼不呢?我們跟學生經歷的一切,如果有照片做爲記錄,將會多麼富於詩意?只是奇怪,課堂上老師拿出相機的時候,學生們怎會如此淡然?或者說,課堂上的師生都已經把這當成課堂的一部分了!我也在想,如果我能夠將相機用於課堂,用於跟學生相處的點點滴滴,當有時間整理出來時,也會是蠻豐富的故事吧!

蘇明進老師是以他最平實、卻又最不平凡的用心,從“懂”孩子,從“深層溝通”開始!善用課堂遊戲、同儕的正向力量,激發出孩子的“天才”!當孩子的“放大鏡”,隨時“機會教育”,讓孩子走出自己的未來!蘇明進老師這種“簡單”的教育,使我懂得作爲老師,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像蘇明進老師所說的那樣:“每個孩子對我而言都是獨一無二而珍貴的,每個孩子也都有他自己最優秀的地方,我們大人最需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看見他們自己的優秀,並且激勵他們好好發揮,讓他們走出屬於自己的美麗未來!”相信只要用對方法,並持之以恆,我們所進行的教育都是“希望教育”。

從畢旅的犧牲、“特別座”的乖乖椅(這就是五年前我的“首席學生”啊),到貫穿始終的聯絡薄、數學課的小蕃茄、桌上的腳踏車,再到輔導溝通的反省單、健康課的戲劇表演、笑話值日生??活潑、新穎、可愛、爆笑,一想到“按摩達人”圍着老師轉圈的樣子就忍不住笑;而棒球比賽,讓孩子在失敗中學習到“比成功更珍貴的道理”;還有和父母一起工作帶來的辛勞與理解??一頁頁翻過,無論哪一篇故事,都讓人心裏滿溢着活潑潑的溫暖!我們的教育,爲什麼不能是這樣的?

看完這本書,我想到了美國發展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其實他們要表達的思想是一致的。教育應尊重人的個性發展,即學校學習無“差生”。學生學習中表現出的差異性,只是他們在不同的學科或領域表現出的不同的特質。多元智能理論要求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人才觀、教學觀和對學生的評價觀,激發學生的潛能,以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

相對於普校,職校的課外活動可能會更豐富些,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活動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如,每學期的體育各項目的比賽(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長跑等)、繪畫展、歌詠比賽、學校或市裏組織的各種專業技能比賽等。每一次比賽,既是學校老師教學水平的一種檢閱評判,同時也爲學生提供了充分展示的舞臺,學生均表現出極高的興趣。階段性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一方面使學生體會到勞動的艱辛,另一方面也鍛鍊提高了學生的相關技能,有工作前的切身體會,面對實習成果還有幾分成功的喜悅,這也許是以前學校中所沒有的感受。通過活動,有助於因“智”施教、培養人才。一位哲學家說得好:“玫瑰就是玫瑰,蓮花就是蓮花,只要欣賞,不要比較。”古人也講:“枯鬆倚絕壁,莫學桃李直”。教育的目的就是讓每一朵玫瑰更鮮豔,讓每一朵蓮花更清香。

“懂你的孩子”,激發孩子向上、向善以及希望自己更好、更棒的力量,這就是喚醒潛能的祕密吧!無論是作爲一位家長還是一名教師,我也會時刻提醒自己,蹲下身子做孩子的朋友,用放大鏡看他們的優點,多鼓勵,使其樹立強大的自信,就可以戰勝人生路途中的各種困難。以學生爲主體,讓孩子去做,讓孩子去參與,讓孩子去體驗!這樣的歷程與磨練就是對孩子最好的幫助。

第四篇:【家長課堂】如何做才能成爲懂孩子的父母?

講故事:我最懂它的心

庫房大門上有一副堅固的門鎖,然而粗大的鐵棒自以爲很有辦法,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打開這把鎖。但是不管他用多大的勁去撬、捶,都無法打開門鎖。鋼鋸看不過去了,接着上場,但是任憑它左鋸右拉,門鎖還是紋絲不動。這時,一把毫不起眼的鑰匙悄悄出現了,扁平彎曲的身子,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他鑽進鎖孔後,一下子就把那幅堅固的門鎖打開了。

“你怎麼做到的?”鐵棒和鋼鋸不解得問道。

“因爲我懂它的心。”鑰匙輕柔地回答。

學家教:做一位懂孩子的父母

懂其心,才能知其意,知其意,纔會知其行。這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要具備的最基本的能力,也是最實際、最有效的方法。可是,現在卻有太多的父母不懂孩子的心,不明白孩子的意思,不清楚孩子的行爲。以至於,孩子出了嚴重的問題時,父母還矇在鼓裏,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稀裏糊塗,甚至有的父母還會把責任都推給孩子,怪孩子不懂事、不聽話。

有一高二的女孩,突然之間就跟父母說不想去學校了,然後就回家閉門不出,這可急壞了孩子的爸媽,讓我想個辦法,說服孩子回到學校裏繼續上學。我就問孩子的父母:“是什麼原因讓孩子不去上學的?”這對夫妻一臉的無辜回答說:“我們也不知道她爲什麼不去上學了,這孩子平時也不和我們交流,什麼事也不給我們說。她說不上學就不去了,這個年齡不去上學,不完了嗎?給她講道理不聽,罵她就把自己鎖到屋裏,不吃不喝……”

看來這對父母對自己的孩子一無所知,孩子內心的大門已經不再向自己的父母敞開。當我和孩子交流的時候,孩子說出了心中的“隱私”。她的學習成績在班級裏倒數第一名,因爲這一點得不到老師的“重視”,一些同學對她也是遠而避之,還因爲一件事情被老師誤解,而造成了師生之間的矛盾,在班級裏面總感覺低人一等,心中的鬱悶無人傾訴,更沒有人能夠傾聽她的委屈,父母也是不能理解自己的心情。在這種心理壓力之下,她只能採取退縮的方式,以起到保護自己的作用。

還有一個原因,女孩已經和比她高一級的男孩談戀愛了,並且和男孩一起到家中見了父母,這位男孩也已經不上學了,對於這些情況,女孩的父母根本就不知道。

這是一個典型父母不懂孩子心的案例。類似的現象,在當下的家庭教育中比比皆是,父母總是自以爲是,自認爲了解自己的孩子,總認爲孩子是自己生養的,對孩子瞭如指掌,妄下結論,有多少孩子就是因爲父母的自認爲了解,而和父母的關係出現裂痕,和父母發生衝突的。

其實,父母所謂的瞭解孩子,大多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按照自己的意願,根據自己的需求所下的結論,而不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根據孩子的意願,按照孩子的內心需求所作出的正確、有效的反應。這就好比是用錘子砸鎖一樣,最終鎖不僅開不了,還有可能會被砸壞,鎖壞了可以換一把,如果親子之間出現了矛盾就很難修復,即便是通過父母的努力重新建立關係,在孩子的心裏也會留下磨滅不掉的陰影。

父母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不要充當錘子和鋸的作用,而是要做一把鑰匙,一把能夠打開孩子心靈之鎖的鑰匙。這就需要父母在平時和孩子溝通交流的時候,多采用傾聽的方式,多聽聽孩子的內心世界,體會孩子的內心感受,在作出決定之前,徵求一下孩子的建議,並且能夠尊重孩子的想法,父母也只有這樣做,纔會得到孩子的尊重和認可,才能夠和孩子保持溝通的管道暢通。溝通是橋樑,是紐帶,是增進親子感情的一條有效的途徑。也只有通過有效的溝通,父母才能夠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才能夠掌握孩子的一言一行,也只有做到這些,父母纔會懂孩子,才能夠走進孩子的心裏面,才能夠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做好孩子的堅強後盾。

精彩推薦:

廣州企業英語培訓

第五篇:好父母好孩子讀後感

這些天讀了盧勤的《好父母好孩子》這本書,雖未讀完感觸卻頗深,讓我這個做母親的心裏不禁深深的自責起來,覺得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夠好,很對不起孩子。我將感觸最深的一些內容彙總如下,以便日後警示自己。

第一、尊重孩子的媽媽才能培養出懂得自尊的孩子。

我想大家都懂得尊重他人,但如何尊重自己的孩子呢?有的媽媽希望孩子進入大人臥室時,要先敲敲門,那麼,你進孩子的房間時,有沒有敲門?有的媽媽總責怪孩子亂翻自己東西,你想過沒有,你自己是否也常常翻動孩子的東西?有的媽媽總責怪孩子不願意聽大人講話,可你是否自省過,你認真傾聽過孩子說話嗎?

兒童期的孩子有祕密,說明這孩子有豐富的內心世界,智商高,主意多。這樣的孩子往往是“孩子頭”,他常常會編造出一些“小祕密”,以吸引同齡的夥伴。少年期的孩子有祕密,說明他正從幼稚走向成熟,善思考,有獨立見解,自尊心也在增強。進入青春期,孩子對成人的封閉性,對夥伴的開放性更顯得突出。這些“小大人”似地孩子尤其需要得到尊重。

如果孩子從小就受到尊重,他便能懂得自尊,也會懂得怎樣去尊重別人。那些對人彬彬有禮的孩子,肯定是在家裏很受到尊重的孩子;那些蠻不講理、行爲粗野的孩子,在家裏,一定得不到他人的尊重,甚至常常受到傷害。

如果你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爲高素質的人,成爲有教養的人,那麼,你首先要做這樣的人。要讓孩子尊重你,你便應當先尊重孩子。

第二、孩子需要大人賞識。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

現在很多家長,不是用賞識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優點,而是用挑剔的眼光找孩子的毛病。最可怕的是用別人家孩子的長處,去比較自己孩子的短處,越比較越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的孩子。其實,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沒必要總去和別人家的孩子比,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進步,你就應該祝賀他,這就是母親對自己孩子的賞識。盲目的比較,會產生許多不良後果,使你的孩子失去了自信。孩子會錯誤的認爲,他的“災難”是他的夥伴帶來的,他不但不會產生像夥伴學習的願望,反而結下冤仇,在他今後的生活中,將拒絕向別人學習。

被尊稱爲教育史上的哥白尼的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指出:“應當像尊敬上帝一樣地尊敬孩子。”每個幼小生命彷彿都爲了得到賞識而來到人間,誰也不是爲了捱罵而活着。

第三、孩子渴求保護,家庭是孩子的港灣,爸爸媽媽永遠不能對孩子說:“滾出去!”

第四、母親在孩子心中種下自私的種子,嚐到的將是無情的果子。

第五、培養責任感

1、給誰過生日

認認真真的給老人過生日。讓孩子知道:自己的生日是“母難日”。你牢牢地記住自己母親的生日,你的孩子就會牢牢地記住你的生日。你希望自己有個幸福的晚年,你就應善待你的母親,你的婆母,你的長輩。

2、媽媽要常對兒子說:“一切全靠你了!”

對於男孩子,我們要儘可能地使用他們,要敢於把重擔子交給他們,不要太庇護、嬌慣他們。當媽媽的不妨表現的弱一些,給孩子提供顯示本事的機會。同時,也應該強調一下父親對男孩子的影響。少年時期,男孩子主要受母親的影響,而進入青春期後,兒子更易模仿父親。父親將是第一個引導兒子認識男人社會和走向男人社會的人。父親的形象將牢牢地站在兒子的心裏,成爲兒子前進的方向和目標。

培養男孩子的責任感,父親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3、種下責任的種子,只有對自己負責的人,纔有可能對國家負責。

有些家庭裏,每天早晨叫孩子起牀、上學要經過一場“混戰”。早上,孩子不肯起牀怎麼辦?首先要讓孩子明白,上學是他自己的事,爸爸媽媽沒有義務替他包辦一切。孩子剛剛入學,你可以送他一件禮物:一個可愛的、會叫的小鬧鐘,並告訴他:“以後你要跟小鬧鐘交朋友。每天早晨它一叫你,你就一定要起牀,再困也得起來。媽媽爸爸不再叫你,上學遲到的話,由你自己負責。”這樣堅持三五天,孩子的生物鐘調整過來了,到時小鬧鐘一響,他會自己起牀的。

我們替孩子做的愈多,照顧的愈周到,孩子們就愈是不會料理自己的事情。今天這些依賴性很強的兒童,註定會成爲明日無能的父母!

在孩子幼小的心田播種下責任的種子,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孩子自己決定。培養責任感的另一個辦法:在家裏要給予孩子參加勞動的機會和崗位。讓孩子在家裏有固定的工作,並且負責到底,有利於幫助他們瞭解生活、瞭解父母。

對孩子所做的工作,家長要給予認同,以讚賞作爲給孩子的獎勵。如果用金錢來獎賞孩子的勞動,最終會培養其濃厚的功利心。

第六、手拉手——當代孩子的偉大實踐。從小窗口找到大世界,從對比中找到自己的責任,從互助中找到助人的快樂。

第七、快樂人生三句話:太好了!我能行!你有困難嗎?我來幫助你!

標籤:讀後感 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