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烏塔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3.19W

烏塔讀後感多篇

《烏塔》讀後感 篇一

最近,我們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叫烏塔的德國小女孩獨自旅行很多國家的故事。

讀完這篇課文,我想到了自己。我今年已經10歲了,但是還不會燒菜,洗衣服,去旅行的話,也是跟着媽媽一起去的,從來沒有試過自己去旅行。

元旦的時候,媽媽急着要出門,就把公交卡交給了我,讓我自己坐車去妹妹家。我在黃山區坐上車,本來應該在職工醫院下車,可是,我到了阿波羅那一站,已經下車了,然後步行到了妹妹家,這件事,讓我很懊喪。

通過這件事,我深深地體會到,我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可是,我想了想我的周圍的同學,他們也和我一樣,依然是飯來張口的小皇帝或者小公主,甚至現在上學也要別人接送,我覺得我們應該擺脫小皇帝,小公主,做一個自力更生的人,這樣長大之後,對社會纔能有用。

我們每個少先隊員,要做到自力更生,不依靠別人。首先要做到:

一、每天晚上要把自己的書包收拾好,不要等到每天早上匆忙之下再收拾,這樣很容易忘帶書本;

二、上學的時候,不要讓家長送你,這樣會耽誤父母的時間

三、不要賴牀,如果你賴牀,父母連叫三聲你還不起來,我就給你的父母支一個我媽經常用的招,她喊我之後,我還不起來,她就會用涼水敷我的臉,或直接把我的被子掀開;

四、要學着在生活上,幫父母做點事情,學會生活的技能。

我覺得做到了這些,我們也能像烏塔一樣自力更生,將來一定會能很好地照顧自己,照顧自己的父母,做一個能幹、有用的人。爲了這個目標,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烏塔讀後感 篇二

我們讀了《烏塔》這篇文章,讓我十分驚奇,一個14歲的小女孩,竟然去了歐洲多個國家,這個小女孩就是烏塔。

我可真驚訝,14歲就去了那麼多個國家,可我只去過廣州。就是去公園,外公也緊緊地跟住我,不讓我走遠,不讓我跑動,不讓我離開他的視線半步,還緊緊抓住我的手,就像我是溫室裏的一朵花,被土地包圍着,不能離開。我覺得就算是我有錢,也沒有膽量去外面玩。和烏塔比起來,真讓我感到慚愧呀!

爸爸媽媽,我希望你們能讓外公不要總是看着我,既然到了公園,就應該讓我好好地跑一下,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流一流汗纔可以;要是出去玩,也不要像牽着小狗的鼻子一樣領着我,只要讓我按時回來就行了!只有這樣,我纔會長大。

這篇寫得是不錯嘿,有理有據,有思想有感悟,有對比有比喻。

呵呵,這作文還真是源於生活。我從來都主張要從小就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所以從她幼兒園開始,就有了星星表,規定自己穿衣吃飯,幹什麼活都可以獎勵“星星”。可我爸一到我家就搞“破壞”,現在孩子都這麼大了,他還伸手給她打紅領巾,還振振有詞:“她還小,打得慢!”

我讓女兒下樓買些蔬菜,水果,小零食,我讓她自己花錢,計算,討價還價。下樓前,我千叮嚀萬囑咐,讓她過馬路一定要走斑馬線,並且過之前一定要前後左右看清楚有沒有車,再過;碰到陌生人搭話,甭理他。雖然她一出門我就開始擔心,一直到她回來我才放心。但孩子遲早總是要“離窩”的,還是早點教會她“怎麼飛”吧。有次這事被我爸知道了,大罵我一頓:“被車子撞了怎麼辦?被人拐走了怎麼辦?”

有時候過度的愛也是一種負擔。

《烏塔》讀後感 篇三

今天的語文課,我們學習了《烏塔》。我從烏塔身上發現了許多優良品質,使我受益無窮。

《烏塔》這篇課文主要講了烏塔一人周遊歐洲,遇到了作者,並與作者聊天,告訴作者自己要去更多的地方旅遊。

這篇文章,最值得我們學習的是烏塔用了三年時間掙旅費,不向父母索要。如果換成我的話,我會向父母要,要完了事。這可以看出國內外孩子的差別。

烏塔喜歡一人出遊,這點於我相同,我獨自去過烏鎮,杭州等地。再過幾天,我還要去宋城旅遊,獨自出行是件快樂的事。

烏塔,我要向你學習,你身上所蘊含的優點是數不勝數的。

施子斌媽媽的感想:

今天下雨,進貨到家時已經很累了,理完貨,兒子正好回來。一坐下,便開口問道:“媽媽,你知道我們第27課《烏塔》是什麼意思嗎?”當時我一愣,不過後來就馬上想當然地想,這麼奇怪的字,不是某個少數民族姑娘的名字就是哪個具有民族風情地方的一座山名或者是村名唄,……嘿嘿,想完就對兒子會心地笑了笑。又過了下,兒子又粘上來了,媽媽,到底是什麼意思啊?哎呀!煩不煩了,老孃全身都溼透了,冷死了!你還折騰個沒完。就很沒好氣地說:“烏:顧名思義就是烏黑的意思,塔麼,就不用我說了,就這點意思你還搞不拎清的?給我一邊做作業去,我累着呢!”不曾想,兒子一本正經地拿了語文書過來,一本正經地說:“媽媽,請你看看我的語文課文,多讀幾遍,然後寫寫你讀了課文之後的感想吧!這可是你的作業哦。”末了他又補充了一句。

於是,我捧起語文書細細品讀,哦,原來烏塔是個14歲的很了不起的德國小姑娘!一邊讀一邊驚歎小烏塔的自立。課文主要講了烏塔花三年的時間掙足了旅費,然後一個人周遊歐洲。旅途中遇見作者時,很自然地與作者攀談,還提出不少自己對於快樂的見解。其中文章中最讓我印象深刻地是烏塔對“寶貝”和自主自立,樂趣的超級見解,可見外國的教育就是與國內有區別。

有關烏塔對作者的一番反駁,我覺得又好又不好,因爲孩子自立固然讓父母省心,但前提還是孩子是否具備“放養”的資格。如果孩子的自立能力非常一般的話,我覺得還是應從小事做起,切不可一律效仿烏塔之舉。說得好的地方是烏塔對“愛”的不同見解。現如今,家家都是獨子,通常都是6個人帶一個孩子。所謂是含在嘴裏怕化了,捧着怕丟了,怕孩子吃不飽穿不暖還怕孩子學習壓力大累壞了……諸如種種,是現代不少父母的通病。這就直接導致孩子變得嬌氣了。

當然,讀完《烏塔》一文,對我感觸最深也最要改變的是,我們帶孩子要真正的帶,不可以敷衍了事,不能把自己的任何想法都要孩子認同,也不能認爲自己是大人,做的一定是對的,給大家說個我的笑話吧,當兒子4歲時,鬧着要騎腳踏車,那時我是這麼想的,男孩子這麼小就騎腳踏車,萬一到時候“小雞雞”壓壞了影響發育怎麼辦?就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我堅決不讓兒子騎腳踏車,一直至今。呵呵,當然了,街上那麼多騎腳踏車的小孩也沒見哪個發育不良。所以,我決定,改變就從腳踏車開始,讓孩子感受到動的快樂。

《烏塔》讀後感 篇四

我們學了一篇課文,叫《烏塔》。讀完這篇課文,我深受啓發。

這篇課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作者在羅馬遊玩時,恰巧,碰見了一個獨自遊歷歐洲的14歲的德國小姑娘烏塔。她爲了準備這次旅行,花費了整整三年的時間,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再給家裏寄張明信片或打個電話。作者對她的做法很吃驚,說:“在中國,孩子們都是家裏的寶貝,家長不會讓他們獨自出遠門。”烏塔反駁道:“我也是家裏的寶貝···你的話不合邏輯。”從這裏我們可以感受到烏塔具有獨立生活能力和自主意識。

讀完之後,我進入了沉思,我想到了現在的小孩,我們在家幾乎大多數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或者是“小公主”,各個家庭的家長對自己的子女都是萬般呵護,讓孩子事事都依賴父母,生怕出了什麼事。這樣家長殊不知地就把兒女“扼殺”在搖籃裏,埋葬在電腦遊戲和漫畫書裏面。

像我,爸爸每天都要接送,進校門之前總是千叮嚀萬囑咐,我雖口中唯唯連聲,心裏卻嫌他羅嗦。好像同學們都是這樣,每天上學和放學時,校園門口的交通總會被堵塞。有句歌唱得好,“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的確,在溫室裏成長的花朵經不起風吹日曬,不會成長。而經歷過風雨的幼苗才能成爲蒼天大樹。

我瞭解到現在有些大學生竟然連簡單的洗衣做飯都不會,還需要家長來照顧衣食起居,那麼國家培養這些不會自理、自主、自強的大學生來有什麼用呢?還指望着他們成爲有用之才嗎?

從現在開始,不僅是我,大家都應該向烏塔學習,做一個自強、自立的人!

烏塔讀後感

烏塔,一個14歲的德國小姑娘,自己一個人環遊歐洲。她這一壯舉,讓我不由得心生敬佩。

我敬佩她的細心周到。烏塔在家裏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行程,每到一地先查當地警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困難時請求幫助,再給家裏撥打電話或寄一張明信片報平安。可我們中國孩子呢?做事粗心大意,丟三落四,考試時竟然能把自己的名字忘記,寫字時竟然可把“隱”寫成“穩”,和烏塔做事的有條不紊、井井有條是不 是有天壤之別?

我敬佩她的堅韌毅力。烏塔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這次旅行,閱讀了許多關於歐洲各國的書籍,熟悉了各國的風土人情。可我們呢?做一件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只要 遇到一絲挫折就放棄,把困難拋給別人。我就是這樣,我曾報了一個乒乓球班,沒有幾天新鮮勁一過,我就厭倦了枯燥無味的訓練,撂挑子不幹了。和烏塔站在一 起,我真是無地自容。

我敬佩她的自主獨立。烏塔爲了掙旅費,每個週末都要去餐館或超市分發廣告單,還到別人家裏照看小孩。但我們這些“小皇帝”“小公主”呢?別說自己去掙錢 了,就連穿衣吃飯都離不開大人的照顧,天天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我就聽說過這樣一件事,一位考上重點大學的大學生,竟然因爲生活不能自理而被迫退 學了,這事要是讓烏塔知道了,簡直是不可思議。

我還佩服她的……

花盆裏長不出蒼松,鳥籠裏飛不出雄鷹。覺醒吧,中國的孩子們!我們是國家的棟樑,是未來的希望,爲了祖國的明天,我們從小要立志做一名自立、自強、自信的中國人!

《烏塔》讀後感 篇五

《烏塔》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出國旅遊的成長故事。我跟文中的作者一樣,深深地被烏塔的獨立打動了,同時也在反思我們中國小朋友不獨立的問題。

獨立是一種行爲能力,也是一種精神狀態,它需要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培養。

烏塔在獨自旅遊之前,查閱了很多書籍資料,設計好相關的路線,甚至自己掙旅遊的費用;她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先查到警察局的號碼,向家人報平安,這些都是獨立的行爲能力。但是我們中國的孩子往往有嚮往自由獨立的心,卻沒有這方面的能力,經常聽到一些新聞報道,很多上了大學的大哥哥、大姐姐一個人出門旅遊都因缺乏獨立行爲能力,遇到困難,不能順利解決;遇到危險,不能保證自身安全。不要說獨自出門旅遊,很多孩子甚至連在熟悉的環境中,照顧自己基本的'衣食住行的生活能力都沒有。

不但小朋友缺乏獨立行爲能力,而且我發現身邊的大人也缺乏獨立能力,最明顯的是缺乏獨立的精神狀態。他們很難做到像烏塔一樣一個人用心欣賞旅途中的美景,更是沒有辦法像魯濱孫一樣一個人在荒島生活。他們整天抱着手機,一沒有wifi,和外界失聯,就會焦躁不安,這就是不能獨處、不夠獨立的表現。

之所以中國的大人、小孩都不夠獨立,我覺得這跟家庭教育有很大關係。

在中國家長的教育觀念裏,除了跟學習、跟成績相關的能力需要培養外,似乎其他一切都可以忽略。就拿我來說吧,偶爾想幫媽媽做做家務或是學習一些做家務的技能,媽媽總說:“去去,寫作業去,這裏用不着你,讀書是首要任務。”很多本來應該我自己做的事情,媽媽也都包辦了,生怕佔用我的學習時間。另外一個原因,也是由於爸爸媽媽自身的精神狀態不夠獨立,他們過分依賴孩子,把自己的希望、自己的未來都寄託在孩子身上。因爲我們,爸爸媽媽放棄了自己的生活,因此他們特別害怕我們有閃失。我想這也是導致他們過分溺愛我們,鈍化我們獨立能力的原因吧!

不管怎樣,獨立能力是我們成長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因此,不僅我們要像烏塔學習,我們的爸爸媽媽也要向烏塔的爸爸媽媽學習。

《烏塔》讀後感 篇六

你相信一個14歲的女孩獨自一人遊歷歐洲嗎?你肯定會說:不相信、不可能。讓我來告訴你: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趁暑假獨自一人遊歷歐洲,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意大利,還要去希臘……

烏塔是一個做事認真、心細的小姑娘。她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困難和危險時請求幫助;每到一地就給家裏打個電話或寄明信片,向家人報平安,可以讓家人知道自己的行程;爲了這次行程,用了三年的時間閱讀有關這些國家的書籍,瞭解各國的風土人情、名勝古蹟等,做好旅遊攻略。

烏塔是一個做事獨立的小姑娘。爲了掙旅費,每個週末去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裏陪小孩玩。

而我們呢?一心只顧讀書,什麼事情都不操心。吃完飯,推開飯碗,就去讀書了。衣服髒了,還讓父母幫助洗,我們事事都要依賴父母。想了很久,我才明白爲什麼我們和烏塔的差距那麼大,因爲我們依賴性強、獨立性差、經不起挫折。

看看烏塔,再比比我們,她雖然只比我大幾歲,獨立性卻那麼強,爲此我感到慚愧。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每個家長都很愛自己的孩子,我們的缺點是依賴性太強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爲了讓我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爸爸媽媽經常在假期帶我去各地遊覽,遊名勝古蹟、觀各地名校……但是每次都是爸爸媽媽做好旅遊攻略,都是用爸爸媽媽的錢去吃、住、行。

讀了這篇文章,讓我下定了決心:一定要養成獨立的習慣,向烏塔學習,克服依賴思想,逐步提高獨立生活的能力。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小事做起,做一個獨立的陽光少年,不做母雞翅膀下的小雞,要做真正的雄鷹搏擊長空!加油!

《烏塔》讀後感 篇七

今日,我們學了《烏塔》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14歲的德國姑娘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的故事。我讀完了以後,深有感觸。她的能幹和她的獨立,深深地震撼了我。

課文的主要資料是這樣的:“我”在羅馬下了車,冒着暑氣趕到了青年旅館,找到了自我的房間,發現一張席夢思牀上躺着一個小姑娘。“我”匆匆洗漱完,也躺下了。午時兩點半,我剛醒來時,發現小姑娘正在收拾東西。晚上八點多,“我”回到旅館,小姑娘正愜意地躺在牀墊上,看着一本厚厚的書。她一見“我”,立即和“我”打招呼,問“我”從哪裏來。“我”說我是中國人。她一聽,告訴“我”她是德國人,名叫烏塔,已經14歲了。這次暑假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烏塔還跟“我”說,她在家裏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這次旅行。第二天,烏塔向“我”道別,說要努力掙錢,以後去中國旅行。

學完了這篇課文,我明白了烏塔是一個有自我主見的人。她獨自一人遊歐洲,每到一地就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困難或危險時請求幫忙,再給家裏寄一張明信片,讓家人明白自我平安無事。這次旅行的旅費是烏塔自我掙來的,每個週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發傳單,假期的時候還到別人家裏陪小孩玩。看到烏塔能自我掙錢,可我卻不能。因爲每次買東西都是父母掏錢買的,而我卻沒有一分錢。

記得我二年級的時候,我十分盼望能獨自一人回家,可爸爸媽媽寸步不讓,死活不願意,但看我又哭又鬧又是信誓旦旦的樣貌,只好讓步了。晚上,我獨自走在回家的路上,發現了有一個人正在跟着我,我不由得加快了腳步。正當我走進一條小巷時,天空中突然劃過一道閃電,緊之後響起了一聲聲雷,小雨點兒從天而降,把我全身都淋溼了,我冷得打起了哆嗦。這時,一個熟悉的身影又出現了,我定睛一看,原先剛纔跟着我的人是爸爸。我立刻感到了懊惱:看來爸爸媽媽還是不信任我。我已經長大了,絕對有這種獨立自主的本事,只要放開你們溺愛的雙手,我才能成長。

居里夫人說過:“路要靠自我去走,才能越走越寬。”我想對每一個人的家長說:“我們已經長大了,我們自我能管好自我。請你們放開溺愛的雙手,讓我們自我獨自撐起一片屬於我們自我的藍天,這樣才能讓我們展翅飛翔。”

《烏塔》讀後感 篇八

我想對烏塔說:“烏塔,我非常佩服你。你真獨立,你會先設計好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地你都會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困難和危險時請求幫助,並給家裏打電話、寄明信片,讓家人放心。

你還用整整三年的時間準備這次旅行,閱讀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這是我們無法做到的。特別是,爲了掙旅費你還每個週末去幫餐館或者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裏陪小孩玩,不像我們中國孩子,錢都是爸爸媽媽給的,親人會帶他們出去玩,把他們當寶貝一樣,不放心讓他們一個人出遠門。我真佩服你啊!”

烏塔讀後感 篇九

今天,我們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烏塔這位德國女孩另我十分欽佩。

課文主要寫了“我”在羅馬旅館認識了德國女孩烏塔。烏塔對“我”說她花了三年的時間準備這次旅行。她在家裏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地就查警察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求助。再給家裏撥個電話或寄張名信片。閱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爲了掙旅費,每個週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裏陪小孩玩。從中我感到了烏塔的自強、自立的精神。在家裏,我們都是家裏的“小公主”“小皇帝”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們都生活在父母的疼愛,甚至溺愛中。把孩子呵護得像“小公主”“小皇帝”似的,使孩子像溫室裏的花朵。結果我們事事都依賴父母。父母們每天都把孩子埋在書山題海之中,一心只想着我們學業有成。所以我們每天讀書,除了讀書還是讀書。所以很多孩子認爲是爲父母而讀書。

有一次,我的姐姐要去旅遊,我也想跟着去。但爸爸媽媽卻說:“你和姐姐去旅遊,父母不在身邊,我們不放心啊!萬一你迷路了或遇到壞人,那可怎麼辦呀!”爺爺奶奶也和爸爸媽媽唱同樣的調子:“要是你怎麼了,那沒人幫我捶背,沒人逗我笑了,可怎麼辦啊!”無論我怎麼說他們就是不同意。最後我沒去成,多可惜呀!

我多想對爸爸媽媽說:“我多麼希望能像一隻小鷹一樣在天空中飛翔,不要像一隻風箏一樣總是被你們拽在手裏!我們要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