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孔乙己》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1.18W

《孔乙己》讀後感【多篇】

孔乙己讀後感 篇一

小說《孔乙己》通過個性化的語言描寫,看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反映出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而通過孔乙己教“我”識字,分茴香豆給孩子們一人一顆,又表現了他心地善良。孔乙己的一生是可悲的而又可憐的。原因在於他沒有正確地認識自己。在這種窮困潦倒的狀態下,他自我放任,只能退回到心靈深處的自我安慰中去,釋放心靈深處的壓力。當然他將一事無成,最終在貧困中死去。所以,即使他再怎麼樣自命不凡,也禁不住社會現實的打擊,和自己早已註定的命運。

小說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對讀書人的毒害,控訴了科舉制度的罪惡;小說揭示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人們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狀態,社會對於不幸者的冷酷,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封建社會的腐朽和病態。

孔乙己的人生是一場悲劇,他出生在一個特殊的年代,有着特殊的經歷,他受着科舉制度的殘害,但是,在那時候,這卻是人們想要得到榮華富貴的必經之路。孔乙己扭曲的心靈已被封建文化所骨化,他窮困潦倒,被人們作爲笑料;滿口仁義道德,卻爲生活所迫也當起“樑上君子”,最終,死是對他最好的解脫,在封建壓迫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社會,只有死人和瘋子倖免於難!對他的不求上進,麻木迂腐大肆批判,同時對他身心所遭受的摧殘又略帶同情。事與願違,等待孔乙己是一生的悲慘遭遇,在人們心目中他沒有地位,是個可有可無、可笑可憐的多餘人。

他的路不知從哪裏開始,但卻知道在哪裏結束:一段歲月的冷漠,一箇舊制度的腐朽,一個時代的沒落。

孔乙己讀後感 篇二

孔乙己好說也是個知識分子,說起話來也是滿口“之乎者也”之類的,他將精力全部投入書本之中,使得他“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成爲一個“癡書人”標準模範。但他選擇的這條“知識之路”並非完全正確,我想他應該不曾想過有多少人能通過科舉而登上仕途,他不應該不屑於從事體力勞動。他沒過於就是個被文學所殘害的'低層社會中的人。

孔乙己讀後感 篇三

孔乙己在故事中有兩大階段,分別是被打前和被打後。被打前他至少還與別人狡辯,而被打斷腿後也不辯解,可見他的心理狀態已經失去了唯一的一點讀書人的尊嚴,他的身體就更不用說了。正是這個變化,更看出世態炎涼,例如,看客們看到了落魄的孔乙己仍然和以前一樣,孔乙己死後,掌櫃只是惦記着他欠下的錢。

魯迅寫這篇文章,也就是爲了揭露這些醜惡的社會,抨擊科舉制度。

《孔乙己》讀後感 篇四

看完魯迅所寫的《孔乙己》之後我想了很多,孔乙己也許是一個困窘、落魄的人,也許是一個自視清高、死要面子的人,又也許是一個被人嘲笑的下層的知識分子。

其實,如果不是當時的封建科舉制度,孔乙己說不定還是一個名人呢!只是被毒害深了,便拔不出來了罷了!春秋時期的孔大聖人不是也是滿口的之乎者也嘛,只能說孔乙己不懂得隨着新的時代腳步前進。

那“回”的四種寫法如果不是作爲在封建社會的賣弄品,在當今社會上知道它的應該是屈指可數的。所以我們不應該被早已腐化的某種東西所矇蔽。作爲新世紀的我們,應該在發現腐化現象之後,及時創新,用新的優秀的東西來代替它。不能像文中的孔乙己一樣,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的愚民政策會變得麻木不仁,剝削階級損人利己的本質使人民變得自私和冷漠。

這是“雄心壯志”,是對功名的渴求,是遠大理想的出發點,但他失敗了,連個秀才都沒撈到;這是自我的放任,他好喝懶做,放棄了自己謀生的路;這是迂腐,滿口之乎者也也只爲了掩蓋失敗;這是道德的淪喪,人性的墮落,失落,一貧如洗的他決定去竊書。這個人熱心,善良,童心未泯,他樂於於別人相處,集人的優點。但是對於“讀書人”這個詞的忠誠剝奪了一切,沒有得到得到功名的孔乙己失去了一切,他命運悽苦,人生慘敗。對他,是不公平的!他沒有任何錯,真正有責任的是這個社會,是那些冷漠的眼神!他生不逢時,他的遭遇反應了一段歲月的冷漠,一個時代的沒落,一箇舊制度的腐朽!

《孔乙己》,一篇發人深省的好文章,通過這篇文章,我也大概懂了爲什麼魯迅先生會選擇棄醫從文。

孔乙己讀後感900字 篇五

孔乙己的一生

李瑞晨

孔乙己的故事,笑滿分作文網着開始,笑着結束。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一句話形象鮮明地概括了孔乙己這個人物,“站着喝酒”可見他的經濟狀況與短衣幫相同,生活貧困,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都很低,而他卻“穿長衫”,顯示自己是個讀書人,愛慕虛榮,實在是個可笑的人物。

都有誰笑孔乙己呢?

短衣幫笑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他們取笑孔乙己偷東西,取笑他“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他們看不起孔乙己自命清高的樣子,於是盡全力去嘲諷、挖苦,甚至最後孔乙己兩腿被打折,只能靠兩手爬來酒館時,人們沒有一絲憐憫之心,依然以取笑孔乙己爲樂。孔乙己在他們眼裏像個小丑,只是平凡乏味生活中的一個笑柄,有則有,無則無,沒人在意。

掌櫃笑孔乙己。掌櫃同樣也只是一個看戲的人,他不在乎孔乙己,只在乎他的利益,一句“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重複多遍,來來回回,他只是惦記錢而已。

“我”也笑孔乙己。孔乙己跟“我”搭話,教“我”寫“茴”字,而“我”卻覺得好笑、不耐煩,心想討飯一樣的人不配考“我”。“我”一個小孩子,心裏原本是純真善良的,卻因受社會環境的影響,也看不起孔乙己,以笑孔乙己作爲解脫,來緩解單調無聊的日子。

所有人都在笑孔乙己,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孔乙己的痛苦之上,甚至連“孔乙己”這個名字都不是小說人物的真實姓名,而是人們給他取下的綽號以此來取樂。人們缺乏同情心,自私冷漠,麻木不仁,窮極無聊,反映了世態炎涼的社會現實。孔乙己之所以被取笑,是因爲他沒有經濟來源,也不願意從事勞動賺取錢財,端着讀書人的架子,嘴上說着“竊書算不算偷”,窮酸又迂腐。而這一切都源於封建文化和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科舉制度麻痹了他的思想,讓他沒有了生路,被社會拋棄,在這樣的狀態下,孔乙己的結局必定悲慘。

全文一直在寫笑,而笑中透着無限的悲。孔乙己的一生,看似喜劇,實是悲劇。

孔乙己讀後感 篇六

《孔乙己》是文學巨匠魯迅所著的短篇小說。我第一次讀這篇文章是在中學的語文課本中,當時就留下了深刻印象。這個週末和佳洲同學一起讀了這篇小說,我有有了新的感受。

文中,魯迅先生把社會濃縮到小小的咸亨酒店之中,通過孔乙己這一封建科舉制度受害者和封建文化教育犧牲品的悲劇形象,揭示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和人們麻木不仁的精神狀態,反映了封建社會的病態和腐朽。

這次讀這篇小說,我的感受是《孔乙己》不僅對於當時的社會環境,對現在的社會也是有普遍性意義的。當今社會,資訊高度發達,許多負面信息讓青少年過早地體會事態,影響他們“三觀”的形成。多年以後,他們難免會分化爲“長衫主顧”、“短衫主顧”和“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人”,難免就會有人象孔乙己那樣不爲社會所接納。就這個意義上來講,孔乙己這一悲劇形象代表了理想和現實的衝突,這在任何一個社會背景下都會存在的。

所以,離開封建文化教育的框框來讀《孔乙己》更能感受這篇小說的教育意義,也說明了當今青少年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魯迅先生用這有語病的句子做爲文章的結尾,我想他的用意也是再於此吧。

孔乙己讀後感 篇七

星期天,我讀了魯迅先生寫的《孔乙己》,印象深刻,感想頗深!

該文的主要內容是:在魯鎮的酒店裏,除了常來的長衫主顧外,還有一個人,雖穿着長衫,但卻很舊,那就是——孔乙己。在我看過的幾篇魯迅小說裏,《孔乙己》是令我感觸最深的。孔乙己是一個窮苦的讀書人,他有些文化,可是又有些好喝懶做,因此生活越來越難過,有時不得不靠小偷小摸來過活,難免會被抓住而捱打。最後,他因爲“自己發昏,偷到丁舉人家”,被打斷了腿,以致悲慘地死去……

我認爲,孔乙己其實就是那個社會中比較善良的底層人的代表。一方面,他的遭遇讓人深深地同情。他有文化,可是卻過着那麼苦難的日子,讓粗魯愚昧的“短衣幫”任意嘲笑,最後還被有錢有勢的“丁舉人”徹底消滅了。另一方面,他又讓人覺得實在不爭氣。接受過教育,卻因爲好喝懶做而丟掉抄書的工作,最後竟淪爲竊賊。

小說中的“丁舉人”代表的是統治階級,他們太過殘忍,對於窮苦人沒有一絲憐憫。而在窮人損害到他們的一丁點兒利益時,他們立刻就會毫不留情將其毀滅。還有那些讓咸亨酒店“充滿了快活的空氣”的人們,在我看來就是社會中的絕大部分普通人,他們愚昧無知,把快樂建築在比他們更加悲慘的人身上。

魯迅是我國文化革命的一大主將,他用筆做武器,向封建的舊社會發起攻擊,將那個時代社會中各色人物的生存狀態描寫得淋漓盡致,用比喻等各種手法對普通百姓的麻木不仁和封建統治者的殘酷進行了無情的批判,讓人看得激動、氣憤又難過……我推薦同學們有時間都看看魯迅的作品。

孔乙己讀後感 篇八

《孔乙己》是一篇具有崇高美學價值的小說,它使人在嘲笑聲中不禁潸然淚下,可以說這是一份“含淚的笑”。

魯迅正是抓住了一個“笑”字,寫出了許多耐人思考的東西。所以我們讀文學巨匠魯迅的作品《孔乙己》千萬不能淺嘗輒止,要從細微處着手,才能更深入地體味這出“笑聲中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