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一棵小桃樹》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3.16W

《一棵小桃樹》讀後感(多篇)

《一棵小桃樹》讀後感 篇一

捧着書,細細地閱讀着文章。許久,我才合上了書。感覺心情都在飛揚。

本篇文章講述了作者的長大和小桃樹的成長,反映出了作者的迷茫和在探索中成長的心路歷程。蓄着作者的夢的桃樹就好像指示燈,爲他開闢了嶄新的道路。他不再迷茫,努力吹開了心中的霧。

我認爲作者筆下的桃樹就是他本人的化身。小桃樹很委屈,作者孤陋寡聞;小桃樹被人冷落,作者十分迷茫;但終究剩下了一個花苞——作者的美好未來仍在。

人生路漫漫,誰都有過夢想,爲之拼搏過,也曾無數次失敗過。誰有沒經歷過坎坷、迷茫、摧殘呢?但只要不言放棄,始終胸懷大志,把目光看得長遠些。其實,“夢的精靈”,始終都在那裏。

讀書的途中,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小的時候,我十分喜愛彈鋼琴,立志想要做一名鋼琴家。起初,一切都富有新鮮感。當時年幼的我微笑着想:鋼琴真是我的夢想啊!一首又一首地彈,一日復一日地練,指法的枯燥和乏味,讓我厭倦了鋼琴。直到看到了我小時候的鋼琴錄像——鋼琴椅上坐着一個束着馬尾辮的小女孩,目光清澈,笑着,揹着彈完了一首很長的鋼琴曲。小小的手已經有些麻木,臉也紅撲撲的。但她仍笑着,像一朵燦爛的花兒一樣。也就是那一瞬間,我看着眼前黑亮亮的龐然大物——鋼琴。心中不由得泛起了陣陣漣漪;鋼琴不就是我最初的夢的精靈嗎?於是我堅持到底。拿到了十級證書的我就像小時候一樣,微笑着望着鋼琴,它們是我最初最美麗的夢。

對於作者而言,桃樹在編織着美麗的夢;對於我而言,桃樹編織着我美麗的夢。每個人的夢想都有所不同。在最黑暗的日子裏,想到自己的夢想,也會莞爾一笑。在想放棄自己的夢想時,心頭的希望也不會熄滅。

若你是作家,拿起筆來,就能擦燃堅持的火花;若你是畫家,捧起畫板,就能繪出動人的夢想;若你是音樂家,捧起樂器,就能奏出最美的人生樂章。在一次次迷茫中努力向前,大步成長。現在的頑強奮鬥,不屈不撓,爲今後的人生,自己的夢想奠定了基礎。我曾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多年之後,想起自己曾經的努力,你會感謝那時那麼奮鬥的自己。

“我還叫你是我夢的精靈,對嗎?”

是啊,請告訴現在的自己:你的夢的精靈永遠在美好的未來等你!

棵小桃樹讀後感 篇二

前幾日,從書店買了一本《梁實秋散文集》。讀後,真有“繞樑之音,三日不絕”之感。他的古文底子深厚,博覽羣書,常從古文中引經論據如信手拈來,讀罷卻是通俗易懂,如同三五知己燈下談話,看似稀疏平常,去蘊涵着人生的哲學,餘味無窮,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美的享受,樑先生不愧爲散文大家。

他的散文是以幽默風趣見長的“閒適小品”聞名於世,我尤其愛看他的“隨想篇”中的文章,題目很簡練,通常都是兩個字,例如“雅舌”、“女人”、“男人”、“衣裳”、“飲酒”等等,包羅萬象,說的都是些身邊的人或事,可以透過文章看到三、四十年代的生活氣息。今天看來,依然覺得趣味橫生。從中還了解很多名詞其實都由來以久了,例如“代溝”,樑先生就寫的非常詳細,博古論今。代溝雖是翻譯過來的新名詞,但是我們古而有之了,《尚書遠逸》中就記載了我們最古的代溝之說。再例如“女人”,他刻畫的簡直就是入木三分了,例如女人愛說謊,“若是能運用小小的機智,打破眼前小小的窘僵,獲取精神上的小小勝利,因而犧牲一點點真理,這也可以算是說謊,那麼,女人確是比較的富於說謊的天分。”很多人都陪女人買過衣服,她口中唸唸有詞,或是式樣不好,或是衣料太差,批評的一文不值,究其原因,無非是價格太貴了而已,所以女人善於將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常歸於不喜歡。哈哈,真可謂精闢。還如他描寫的女人的嘴,說“女孩子從小就口齒伶俐……等到長大以後,三五成羣,說長道短,聲音脆,嗓門高,如蟬噪,如蛙鳴,真當得好幾部鼓吹!”他還歸納了兩種類型,“長舌”型和“噴壺嘴”型。他在文章中雖都是論些小事,但卻把一些陋習批評的體無完膚,看後甚感快意。

他在“作文的三個階段”中也寫道,“文章的好壞與長短無關,文章講究氣勢的寬闊、意思的深入,長短並無關係。……所以文章過長過的短,不以字數計,應以起內容之需要爲準。……文章的好壞與寫作的快慢無關。頃刻之間成數千言,未必斐然可誦,吟得一個字捻斷數根鬚,亦未必字字珠璣。”使我頓時茅塞頓開,在寫作中遇到的問題彷彿都找到了答案。我之敘述惟恐不盡,使看者不解,現在看來,可能廢話也有不少。

我素有摘抄的習慣,常把一些覺得甚好的描寫、敘述記於抄本中,可讀樑先生的散文,覺得字字如珠璣,無一處經不起推敲,讓我無從下手。他的散文通篇看似隨意而爲,與小處卻見大家風範,他的描寫惟妙惟肖,他的敘述平淡、樸實,正如同他所說的“絢爛之極歸與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也不是無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斫之痕的一種藝術韻味。”他如是說,也如是這樣做的。

讀一本好書,如交一位良師,受益終生。

《一棵小桃樹》讀後感 篇三

第一次看到《一棵小桃樹》這個題目時,我以爲是一篇清新,寫桃樹美好的散文,因爲桃花就是美好春天的象徵。在詩人的筆下,春天的桃花是嬌豔明麗的,有“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燃”的絢爛;有“桃花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的嬌豔;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繁麗。前段時間,學校圖書館前的那一排桃樹開得絢爛,我曾多次駐足欣賞,流連忘返。似乎美麗的東西更容易入大家的眼,然而,作家賈平凹卻對一棵弱小的、可憐的小桃樹念念不忘,併爲它寫下這篇文章。

那是一棵被埋在角落裏的桃核,它被人遺忘,卻默默生長,“彎彎的身子,努力撐着的枝條”“雖然長得弱小,骨朵兒也不見繁,一夜之間,花竟全開了呢。”好不容易開了花的小桃樹,來不及展現一樹的繁花,卻又遭遇了大雨的洗禮。然而,即使風雨幾乎擊落了所有的花,依然有一朵頑強地留在枝頭,在風中搖曳。這樣的一棵小桃樹就是賈平凹自己。他經歷了讓一代青年人感到迷茫的文革,卻也在成長。

賈平凹是一個來自山村的作家,而她也是一個出身農村的教師。上學時,她讀的都是農村學校,普通話的基礎是一個只有國中文憑的代課老師打的,所以,直到上大學她還說着一口很爛的普通話,爲了考普通話證書,她每天跟着新聞主播學發音;爲了糾正自己的普通話,她隨時備着一本字典,憑藉自己的努力,她把二甲證書拿下了。那時候,她家裏貧困,爲了減輕家裏的負擔,大學學費靠的是助學貸款,生活費靠的是勤工儉學。就這樣,她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教師的講臺,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此時,她覺得自己的生命就如灼灼桃花,盛開,綻放。可是命運卻給了她比貧窮還可怕的打擊,病魔纏上了她。她不敢相信生命之花纔剛要絢爛,還未結果,竟然可能就要凋落。她沒有告訴家裏的老父母自己的病情,在這種特別需要人陪的時候,一個人去辦理了住院。就在此時,她養了兩年多的一盆蘭花,竟然開花了。這盆蘭花自從搬家後就被她放在屋外,想到時纔給它澆下水。都說蘭花是嬌貴的,很難養,可此刻它卻默默地吐露芬芳。對她來說這是一個好的徵兆,蘭花的開給了她莫大的動力。所以,當她進入手術室,聽到醫護人員說不要怕,就是睡上一覺,醒來就好時,她並沒有感到不安。她聽着那嘀嗒嘀嗒的聲音,感覺生命似乎也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她第一次覺得自己離生命是那麼的近,近到可以去觸摸它。醒來後,她告訴自己,那代表生命的嘀嗒聲,聽過了,戰勝了,就是歷了個劫,飛昇上神,無所畏懼了。

《一棵小桃樹》讀後感 篇四

聽了肖培東老師的課《一棵小桃樹》,感受頗深。原來我們的語文課是應該這麼上的,不需要催人淚下的音樂,不需要眼花繚亂的PPT,更不需要煽情的言語和苦口婆心的說教。認認真真地朗讀文本,老老實實地賞詞品句,就足夠了。肖老師的課走進了每個學生和聽課老師的心中,他給學生們實實在在地上了一節語文課,爲我們真真切切地還原了語文課堂本來的模樣。

肖老師的課堂語言實在真實,平實易懂。他的提問都很簡單,能讓每個學生有話可說,這樣就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們聽課的積極性。全文的引導,由旁批提示設計的一個問題開始:從文中的哪些描寫可以看出這是一棵“沒出息”的小桃樹?學生們圍繞這個問題,在文中依次找到許多語句:“角落的地方,拱出一點嫩綠兒,它竟從土裏長出來了!它長得很委屈,是彎了頭,緊抱着身子的。第二天才舒開身來,瘦瘦的,黃黃的,似乎一碰,便立即會斷了去。”接着,肖老師讓學生繼續找關鍵詞,看看哪個詞最能寫出小桃樹的“沒出息”。學生們再次開始研讀片段,不一會,小手不斷地舉起來,猶如“雨後春筍”。學生們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越來越高,他們不僅找到了“委屈”、“瘦瘦的,黃黃的”、“緊抱”、“彎了頭”、“拱”這些表現狀態的詞,還找到了“竟”、“才”這類詞,甚至還有標點——“它竟從土裏長出來了!”中的“!”。

肖老師高興地表揚了學生們的回答:“你們很會讀書!”這實實在在的讚美對學生就像是一劑良藥,讓他們真正成爲課堂的主角。緊接着,是對關鍵詞的反覆品析賞讀。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們通過一遍遍的朗讀,對文字精品細酌,漸漸地品出了文字中所飽含的豐富情感。

肖老師十分注重引導學生賞析語言,從語言入手分析文本,摳詞句、抓字眼、品情感,並引導學生認真讀。這樣的引導、講授,如小雨、如細流,悄無聲息卻又“滋潤”得實實在在。肖老師讓學生在讀中品,在讀中思,在讀中悟。朗朗的讀書聲一直伴隨着學生們的課堂學習。由於讀得及時,品得到位,思得清晰,悟得明白,再加上肖老師適時的點撥:“尋常的情景,不尋常的情感。”把旁批也恰當地融入文本的解讀中。於是,這篇散文託物言志的表現手法,學生們順理成章地就明白了,而且自己總結出來了。真正的是“潤物細無聲”。

肖老師的課堂不僅推敲文字,關鍵標點也不放過,因爲標點也是文本的一部分,也能起到表情達意的作用。文中有一處“一樹的桃花,一片,一片,溼得深重”。肖老師提問:對“一片,一片”中間的“逗號”,你們怎麼理解?學生們爭先恐後地回答,他們語言表達的潛力被肖老師真真切切地激發出來了。學生的回答精彩極了:表達對小桃樹心疼之情;看着小桃樹飽受風雨的摧殘,心情很沉重;因爲難過,感覺打在花瓣上的雨滴就像一滴滴敲打在自己心上一樣……經過如此細膩的研讀,學生們在讀的環節根據語境適時調整朗讀的語調和語速,真正做到了聲情並茂。學生也感同身受,體會到作者內心的情感:這哪是一棵小桃樹,這分明就是曾經歷經了苦難的自己。

最後,肖老師要求學生們用一個字來總結對本文的感受,學生們說了很多字:“恩”“堅”“艱”“不”……學生精彩的語言點亮了課堂,老師總結時的言語更是錦上添花。肖老師寄語所有的學生:風雨過後,希望永存。你們自己總結出的字都很好:人生需要“感恩”,感恩我們艱難的歲月,感恩愛過、念過我們的人。這一切讓我們更加“堅強”,讓我們永遠有一個美麗的夢,讓我們對“不平”的命運敢於說“不”,最後我們終於長成了“一棵頑強的小桃樹”。好智慧的課堂結語,串上了學生們總結的字,又緊扣文本,給了學生們鼓勵和信心。整堂課沒有苦口婆心的“曉之以理”,有的是在品鑑語言魅力時的朗朗書聲和潛移默化。“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就這樣水到渠成地達{}成了。好實在的語文課,好精彩的語文課堂!

一直以來總覺得散文不好教,學生不易學,可今天的這堂課,肖老師淺淺地教,換來了學生深深地悟。這深深淺淺的語文課堂給了我實實在在的反思:看似淺淺的提問,其實是肖老師深深語文功底的薄發!老師的高度決定了學生的高度,肖老師用老老實實、紮紮實實、真真切切、深深淺淺和靈動靈活的語文素養給我們很好地詮釋了語文教學的真諦。課堂上肖老師用那些看似簡單、實則匠心獨運的問題,引導着學生們自己慢慢地走向了“碧波深處”,並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發掘其中的“珍奇”。這纔是“授人以漁”的老師,纔是真正的領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