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國小用英語寫讀後感

讀後感1.33W

第一篇:用英語寫通知的格式

國小用英語寫讀後感

請以宿舍管理委員會的名義寫一份通知,xx年4月2日發出。內容如下:

① 時間:4月5日晚上7點。 ②地點:3號樓103房間。

③ 內容:學生宿舍安全問題:安全用電、火災應變、防止失竊等。

④ 參加人員:每間寢室一名同學。

⑤ 要求:帶筆記本,按時到場,做好記錄,並傳達給室友。

注意:1)通知的格式已經爲你寫好,不計入總詞數;2)詞數:100左右。

參考詞彙:學生宿舍 dormitory,盜竊theft(n.)

notice

a meeting is going to be held in room 103 of building 3 at 7 on the evening of april 5. problems to be talked about at the meeting include the safety of the dormitories, proper use of electricity, what to do in case of fire, prevention of theft and so on. a member of each dormitory is required to be present. they should take notebooks with them and arrive on time. they should take notes carefully and after the meeting they are to inform their roommates of what is discussed and what measures will be taken.

the dormitory committee

april 2nd, xx

一、便條1. 便條一般指簡潔的書面留言,常用於朋友、同事或家庭成員之間,內容包括:提供信息、安排活動、表示抱歉、提出要求或諮詢等。邀請發言、請假條也屬便條之列。行文用詞簡潔明瞭、目的明確。

2. 便條內容簡單明瞭。不寫與要轉達的口信無關的內容。同學們經常易犯這方面的錯誤,寫一些多餘的話。

3. 格式與書信類似,但是稱呼只寫對話的名字,不必加客套詞 dear 之類,除非對年長者。結尾只籤自己的名字或稱謂。

4. 經常用簡略句。省去主語、賓語、助動詞等。如: thanks for the repair. back at 8 p. m. not milk today. called round to see if you could come out tonight, but no one in. 不注重文字的推敲、句子的順序,也不拘於寫作形式。

典例示範〔中文提示〕假定你是 sally , tommy 是你的弟弟,你需要讓你的弟弟把一些東西帶到你學校,如學生證、帽子、筆記本和鉛筆等,它們分別在抽屜( drawer )裏、椅子上、書桌和筆盒裏。

〔範文展示〕tommy,can you bring some things to school? i need my hat, my id card, my notebook, and my pencils. my hat is on the chair. my id card is in the drawer. my notebook is on the desk and my pencils are in the pencil-box.

thanks,sally〔中文提示〕假定你叫李蕾,是英語老師 mary 的學生,你於 xx 年 5 月 30 日下午 6 : 00 去她家通知一件事,並向她借一本英語小說,可她不在,因此你只好給她留一張便條。便條內容如下:

1. 六一節去重慶博物館參觀航天英雄楊利偉乘坐的飛船,上午 8 : 30 在校門口集合,乘 464 路公共汽車去。

2. 你向她借“ under the moon ”看一週,如果她同意,請她後天在參觀時把書給你。

〔注意〕1. 格式正確,用英語表達上述內容,不必翻譯說明部分。

2. 字數在 40 詞左右。

〔範文展示〕6:00 p. m. may 30, xxdear mary,we shall go to chongqing museum to visit the spaceship yang liwei took in the space on children's day. we are going to take the number 464 bus there at 8:30 side the school gate.

第二篇:國小語文-讀後感怎麼寫

讀後感怎麼寫?

什麼是讀後感?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啓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後感”。讀後感怎麼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爲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併爲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係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爲“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爲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繫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繫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繫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爲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繫、前後脫節。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寫讀後感要掌握基本的方法

1、精讀文章,找到“感點”

精讀文章,就要做到一遍又一遍地讀,細細地品味。只有在精讀中,我們才能深刻地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思想感情。蘇軾說過:“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就是這個道理。

文章中令人感動、引人思考的“點”,可能是文章的主要內容,也可能是文中的一個畫面、一個感人的情節,總之,哪一點最令你感動,哪一個地方撥動了你的心絃,哪一點就應該是你讀後感文章中的“感點”。

例如:我們五年級上期學習了《半截蠟燭》這篇課文。“傑奎琳鎮定地把燭臺端起來,向幾位軍官道過晚安,上樓去了。正當她踏上最後一階樓梯時,蠟燭滅了。”這段描寫我們誰都不會忘記,此時我們的心情和小女孩一樣緊張,當“蠟燭熄滅”的時候,我們和這家人一起鬆了一口氣,同時我們也從心底深深地佩服這勇敢的母子三人,更佩服這位勇敢而聰明的小姑娘。看到這裏,同學們一定有許多話要說,自然,也就找到了“感點”。

同學們在寫讀後感的時候,最主要的是談自己的感想,可以結合全文來談,也可以結合文章中的某一點來談,談自己的體會,自己的看法,自己這樣做以後的後果??這樣,同學們認識問題的能力,表述自己的觀點的能力就會1步步提高。

2、結合“感點”,展開聯想

好的作品給人的感受是多方面的,如果我們面面俱到,哪1點都不會談清楚。只有圍繞自己受到啓發教育最深的一點並結合生活實際,抒發自己的感想和心得,纔會寫出優秀的讀後感來。

第三篇:國小語文-讀後感怎麼寫

讀後感怎麼寫?

什麼是讀後感?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啓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後感”。讀後感怎麼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爲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併爲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係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爲“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爲基本觀點服務。(4)圍繞基本觀點聯繫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繫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繫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爲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繫、前後脫節。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寫讀後感要掌握基本的方法1、精讀文章,找到“感點”精讀文章,就要做到一遍又一遍地讀,細細地品味。只有在精讀中,我們才能深刻地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思想感情。蘇軾說過:“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就是這個道理。

文章中令人感動、引人思考的“點”,可能是文章的主要內容,也可能是文中的一個畫面、一個感人的情節,總之,哪一點最令你感動,哪一個地方撥動了你的心絃,哪一點就應該是你讀後感文章中的“感點”。

例如:我們五年級上期學習了《半截蠟燭》這篇課文。“傑奎琳鎮定地把燭臺端起來,向幾位軍官道過晚安,上樓去了。正當她踏上最後一階樓梯時,蠟燭滅了。”這段描寫我們誰都不會忘記,此時我們的心情和小女孩一樣緊張,當“蠟燭熄滅”的時候,我們和這家人一起鬆了一口氣,同時我們也從心底深深地佩服這勇敢的母子三人,更佩服這位勇敢而聰明的小姑娘。看到這裏,同學們一定有許多話要說,自然,也就找到了“感點”。同學們在寫讀後感的時候,最主要的是談自己的感想,可以結合全文來談,也可以結合文章中的某一點來談,談自己的體會,自己的看法,自己這樣做以後的後果??這樣,同學們認識問題的能力,表述自己的觀點的能力就會1步步提高。2、結合“感點”,展開聯想好的作品給人的感受是多方面的,如果我們面面俱到,哪1點都不會談清楚。只有圍繞自己受到啓發教育最深的一點並結合生活實際,抒發自己的感想和心得,纔會寫出優秀的讀後感來。

讀後感可簡單歸納爲三段法。

第一部分、由讀而引出感。

這一部分就象一個帽子或引子一樣,交待清楚讀了什麼書,有什麼感想。這一部分一般來說要簡明扼要、開門見出,不要繞圈子。只要概括性說出感受就可以了。

第二部分、具體的感受過程。

我們讀書看報看電影是視劇等都有一個過程,而我們的感受也是在這個過程中一點一點接受的。這第二部分就是要說這個過程。

寫法應採用邊敘邊議的方法,敘就是敘述所看的書報電影電視劇的感人的情節,議就是抒發我們的感受。要有層次有順序把感一步一步推向頂點。敘述是簡述,抓住要點,不要照抄原文。議論要真實得體,這樣才能感人。這其實就是議論文的論述部分。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實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

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要不感就沒有意義了。這一部分就是要把感受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把感受落到實處。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作所爲同書報電影電視劇感動自己的人或事比較,找出差別,提出改進的方法或建議。這其實就是議論文的結論部分。讀後感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文體,如果給它歸類的話,大體應分在議論文中。對於國小生來說,議論文太難了不必撐握,讀後感比議論文要簡單的多。讀後感就是在你讀了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後,寫出你的感受來。。

《湯姆索亞歷險記》讀後感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以美國少年生活爲主體寫成的。故事的時代背景,是十九世紀美國密西西比河的聖彼得堡。

故事的主人公湯姆是個天真、活潑而又頑皮的典型美國少年。他和野孩子夏克,各幹出了許多令人捧腹的妙事。像湯姆被罰粉刷圍牆,竟施出詭計,不但使別的孩子心甘情願代替他工作,還自動奉上謝禮。後來和夏克逃到荒島去,人們以爲他們淹死了,正在教堂爲他們舉行喪禮,而他們卻躲在教堂的鐘樓上偷聽。這些頑皮的舉動,雖然不能給我們做模範,但是,他爲了正義,毅然地挺身出來作證人,拯救那無辜的罪犯沫夫彼得。並在頑皮之餘,居然和夏克破獲了一樁謀殺案,成爲衆人欽佩的小英雄。看來,湯姆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其實孩子的頑皮有時候正好體現了孩子的天真爛漫。 這種童真過了孩童時代就很難再尋,能讓我們找到的,就只有一點點偶爾纔會想起的甜蜜回憶。我相信,即使你的童年再艱苦,回想起來你也會很開心。誰沒有在小時候做過一件半件的傻事?當你越長大,你就會越覺得這些傻事有趣。 我說童年就像一罐甜酒,時隔越久,嚐起來就越香,越純,越讓人回味。

人總是會長大的,除了個兒長高了,身子強壯了以外,人的思想也在長。你對世界的看法不同了,懂事了,不再幼稚了。不過人是要越變越好纔是。千萬不能像歷險記裏的那個心狠手辣的壞蛋卓伊一樣,他壞事做盡,人見人憎。但最後他還是惡有惡報,得到了一個活活餓死在山洞裏的下場。

看完《湯姆索亞歷險記》,我真羨慕湯姆能有如此有趣的經歷。這本書讓人看起來津津有味,甚至廢寢忘食。我想,《湯姆索亞歷險記》在你煩悶的時候或許能讓你一笑解千愁

第四篇:國小二年級寫讀後感

國小二年級寫讀後感

主要內容:“我”有一篇叫《一張畫像》的作文得了獎,國小二年級寫讀後感。於是,老師告訴我是葉聖陶爺爺幫我修改的。過了幾天,葉聖陶爺爺請我去四合院做客。我和葉聖陶爺爺談得很融洽,眼前的爬山虎也長得很綠。

好句:1、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簾的是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後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鉤或直線、曲線。

感言:葉聖陶爺爺改的多細心啊!

2、我們的交談很融洽,彷彿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個他的老朋友。

感言:葉聖陶爺爺真是個和藹可親的人。

3、在我的眼裏,那片爬山虎總是那麼綠着。

感言:那片爬山虎長得真茂盛啊!

好詞:獲獎、修改、莫名其妙、遞給、仔細、愣注映入、眼簾、增添、準確性、刪掉、封面、春風拂面、敬愛、評語、樹立、居然、綠蔥蔥、爬山虎、跳躍、閃爍、光點、距離、交談、融洽、蘊含、搖曳、慶幸、堪稱楷模、模模糊糊、非凡。

讀後感:作者用了由景入情的方法寫本文,寫出了這麼好聽的作文,真了不起。

《艾晚的水仙球》是黃蓓掛傾情創作的小說,講述了艾晚一家三兄妹,尤其是艾晚是如何長大的故事,也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很多孩子長大的故事。

看着書,我被其中的一個故事深深打動了。艾早爲了學騎自行車,一天借了自行車,叫上弟弟艾好去幫忙扶車,小妹艾晚也陪着去,讀後感《國小二年級寫讀後感》。 騎着騎着,一不小心撞到了一個陌生人叔叔,艾早的腳受傷了,流了很多血,很嚴重,不能走路去醫院看病,本想自行車還可以馱艾早去醫院,可車也摔壞了。陌生叔叔也受傷了,一隻手不能動彈。可當他看到艾早的傷時,勉強着用他沒有受傷的一隻手支撐着身子爬了起來,想辦法用另一隻手扯開自己的襯衣,在艾好的幫助下撕下一條布來幫艾早包紮傷口,並說:“我揹你們的姐姐上醫院,小弟弟你推車去修車部修理。”艾好按照陌生人的指示去做了,艾早也只好趴上陌生人的背,可是陌生叔叔負着傷還揹着她走老遠的路去醫院,那困難不用形容了。到了醫院,醫生說艾早是皮外傷沒事,可是陌生人的手受了傷還比較嚴重,醫生幫他治療的時候,疼得他嗷嗷大叫。

看了這個故事,我深深地被這位叔叔感動了。手受傷了還能把一個人背了那麼遠的路去醫院,真是歷害啊!要是我,早就半路疼暈了。再說了,要是別人撞到我,我都會罵死他了,甚至是恨死他了,怎麼還會揹她去醫院?而這位叔叔被人撞成那樣,還不管自己傷得多歷害,只顧着幫別人。這種人上哪兒找呢?這種舍已爲人、胸懷寬廣的精神真叫人敬佩啊!比比自己,真的跟他差了個十萬八千里遠。記得有一次,我到校外去買盒飯吃,在路上差點和一個騎摩托車的撞在一起。我當時也沒分清誰對誰錯,就破口大罵了一通。儘管那人也有錯,但現在想想,我也不能那樣得理不饒人,“粗魯”地罵人家呀。你看被艾早撞成那樣而且沒有得到半句道歉話的這位陌生叔叔,不但不計較得失還那樣忍着疼痛幫助人,心胸豁達得叫人驚訝和敬佩。我要向陌生人學習這種精神。今後,要當個有修養的文明人,不能再得理不饒人的鬧彆扭了,不能再爲了芝麻小事和同學斤斤計較了。我記得老師說過:“要學會謙恭忍讓,樂於助人,這樣才無愧於文明小標兵的稱號。”是啊,像這位叔叔這纔是真正的文明呢!

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我愛不釋手,又繼續讀下去……

第五篇:國小讀後感怎麼寫

篇一:國小讀後感怎麼寫

讀後感就是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或幾句名言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啓示寫成的文章。

讀後感的格式(簡單的說):

第一段 把書中主要內容,加以概括,作者寫了什麼,想表達什麼。

第二段 選擇一個比較重要的點,也可以是自己認爲重要的地方,用自己的話加以表達,我覺得哪哪哪比較好,我有什麼樣的看法。

第三段 聯繫實際生活,把書裏的和生活中的結合起來,抒發下真情實感,生活中怎麼怎麼樣,我覺得怎麼怎麼樣,我學到了什麼。

做到以上3點,那麼這篇讀後感基本就出來了當然 不一定就三段中間可以自己分,詳略得當就好但是 結構層次一定要鮮明,讀和感結合,重點在“感”上。

篇二:國小讀後感怎麼寫

寫好“讀後感”要做到四點:一、讀懂原文抓中心:我們在讀中可分三步去指導學生理解文章 內容,把握文章的思路 ,只有引導學生通過認真地“讀”,纔有寫“感”的條件,國小生如何寫好讀後感 。二、選擇 重點作感點:一本好書和一篇好文章可“感”的點很多,必須指導轉載自百分網,請保留此標記學生從衆多的感點中選擇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最善於寫的感點,作自己讀後感的切入點。三、讀感結合有側重:指導學生處理好寫讀後感時“讀”與“感”的關係,做到二不二要。四、聯繫實際談感受:指導學生聯繫自己或別人的思想 和生活 實際,寫出真情實感。

讀過一本書或一篇文章都可能有所收穫,有所感想 ,把自己的收穫或感想寫出來,就是心得體會 ,也叫讀後感。寫讀後感不僅可以幫助 學生加深對文章的內容的理解,還可以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 和語文 水 平,那麼怎樣指導學生寫有新意、有感情、有見解、有體驗的讀後感呢?

一、讀懂原文抓中心

“讀後感”的“感”是從讀中產生的。只有讀得認真,纔能有所感,並能感得深刻。如果有必要的話,在讀文章前我們可先讓學生了解一下作品涉及的社會 背景、作者等。在讀中可分三步去指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的思路:以《小音樂家揚科》爲例,一是初讀感知,理清層次,把握文章的來龍去脈,建立起對課文的初步總體印象。初讀《小音樂家揚科》我們知道文章記敘了具有音樂才能的波蘭窮孩子揚科爲了看看、摸摸地主僕人的小提琴而慘遭毒打,含冤死去的事。二是細讀深思,抓重點,引導學生評詞析句,細讀深思,體會用詞的生動、準確。細細品讀文章,可先讓學生找出一些能反映揚科熱 愛 音樂的重點詞句,再細細體會語言的形象生動,故事 的扣人心絃之處。三是研讀體悟,突破難點,引導學生掌握文章的內容和表達的中心思想,用心去感悟 生活、研讀文章,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學生們進一步明白了奪去小音樂家揚科生命 的罪魁禍首是人吃人,人剝削人的資本主義社會,在這樣的社會裏窮人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只能被埋沒,甚至遭到被-迫-害至死的悲慘命運,使學生感悟到我們生活在社會主義社會裏是如此幸福 。

我們只有引導學生通過認真地“讀”,才能領會到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礎上,才具備了寫“感”的條件。

二、選擇重點作感點

一本好書或一篇好文章的讀後感,可“感”的點很多,要寫好讀後感,必須選好“感點”。什麼叫“感點”呢?感點是由書中某一個地方的內容引起的,引發我們體會的地方,它不是憑空產生的。面對衆多的感點,我們必須指導學生從衆多的感點中選擇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最善於寫的一個或幾個感點,作爲自己寫讀後感的切入點,切不可面面俱到。例如《三顧茅廬》這篇文章,有這麼三個方面可以作爲感點:一是張飛對諸葛亮粗魯無禮,張飛很莽撞。二是寫劉備的語句和寫張飛的語句,起來可以看出劉備態度很謙恭。三是從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完成統一國家大業,從中體現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我們可發現第三個感點是這個故事的中心,也就是反覆讀這個故事後感受最深的一點,那麼我們就選第三個作爲讀後感的切入點。

三、讀感結合有側重

寫讀後感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係。我們說,“讀”是“感”的前提和引子,“感”是“讀”的結果和目的。讀後感中少不了對原文的“敘”述,但它不像記敘文 中的“敘”那樣具體、形象、生動,讀後感中的“敘”要做到簡明。國小生寫讀後感常犯的毛病是複述原文,沒有做到簡明扼要。有的只“感”不“讀”,離開原文意思漫無邊際地胡編亂寫,說道理 時空發議論,而缺乏身邊 的實例。寫讀後感可以說經驗 ,也可以談教訓。大多出色的讀後感,總是受原文內容或情感觸發,從而引起對生活、學習 、思想等實際問題的思考。讀後感,是有“讀”有“感”,“讀”、“感”結合的。可以先敘述文章內容,後集中談體會,這種寫法適於只談一點體會。還可以邊敘邊談體會,“讀”和“感”交叉寫,這種寫法可以談幾點體會。無論用哪種方法 寫,必須叫學生做到二不要;不抄錄課文:要用自己的話簡要敘述;不離開文章的內容,要真切聯繫自己的實際抒發感想。

四、聯繫實際談感受

這個“實際”,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實際,也可以是別人的思想和生活實際。沒有情感的讀後感蒼白無力,有情感的讀後感才能感染人。以《時光老人的禮物》爲例,可以這樣去引導學生思考:詩中的孩子們對時光老人送的禮物很珍愛,表現 在哪裏?你覺得應該珍惜 時光老人送的禮物嗎?平時你有哪些珍惜時間 的事例或不珍惜時間的做法呢?以後你會怎樣對待時光老人送的禮物呢?通過一系列問題的思考,學生就把文章內容、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實際聯繫在一起,這樣就能寫出真情實感,傾吐真實心聲。而在指導學生聯繫實際談體會時,不要就事論事,要注意啓發學生展開想象 ,從古到今,從近到遠,從己到人,從正面到反面,只要與文章的主要內容有關係,都應允許他們大膽自由地寫,如果指導學生把自己的經驗教訓與作者的切身體會結合起來寫,那麼他們的讀後感一定更真切,更有感染力。

篇三:國小讀後感怎麼寫

什麼是讀後感?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啓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後感”。讀後感怎麼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爲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併爲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係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爲“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爲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繫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繫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繫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爲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繫、前後脫節。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

一、讀後感寫法指導的意義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閱讀了一篇文章、一本書、一首詩……而後將自己的感受、心得、體會寫下來形成文字,就是讀後感。讀後感,顧名思義,要先有“讀”,而後纔有“感”可言,它將閱讀與寫作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二、讀後感的結構模式

讀後感也離不開“讀”——對原文的引述、概括、評價等等,離不開“感”——自己的感想、觀點、看法,“讀”與“感”之間,還要有“感點”前後勾聯。因此,讀後感的一般結構模式可以如下圖所示:

述讀(前提)

發感(論證)

感點(橋樑)

結感(昇華)

在這個結構模式中,“感點”是關鍵,沒有了感點,讀後感也就失去了靈魂,也就無所謂“讀後感”。在整篇文章中,感點在“述讀”與“發感”之間起着橋樑的作用,是結構全文的紐帶。“感點”承接“述讀”。讀後感的寫作,必須是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讀”是“感”的前提和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結果 。“感點”也領起“發感”,它是發感的依據。發感必須圍繞感點展開論述,對感點發表自己的看法、感受,以議論爲主,突出一個“感”字。“結感”收束全篇,昇華感點,是“感”的歸宿。

三、讀後感的寫作步驟

這種結構模式,與一般議論文“引——議——聯——結”的作文模式的一脈相承的。

所以,讀後感的寫作可以分爲下面連貫的四個步驟:

第一步:述讀——引

在通常情況下,讀後感的第一部分一般會是圍繞感點,引述材料。這個“感”是由特定的“讀”生髮的,“引”是“感”的根源,“感”是“引”的目的。所謂“引”就是指圍繞感點,有的放矢地簡述原文相關內容。寫這部分內容就是爲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併爲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

在述讀這一部分,引述原文要精簡,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籍、文章的具體內容,假如要寫一篇關於《紅樓夢》的讀後感,開頭就用三五萬字來敘述《紅樓夢》的故事情節,那麼又應該用多少的篇幅來論證感點呢?所以,對於原文的述讀,材料精短的,可以全文引述,篇幅較長的,只能夠是簡述與感點有直接關係的部分,而與感點無關緊要的部分只能是忍痛割愛了。“述讀”材料要精簡、準確、有針對性,這是讀後感寫作的一個規則。

第二步:感點——議

緊承“述讀”所引述的材料,針對材料進行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深入剖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也就是中心論點。

感點的提出,要有與之相關的所讀材料。如果沒有述讀的這部分材料,感點就是無源之水,流而不遠;感點也只能是空發議論,泛泛而談。所以,不管述讀在感點之前,還是在感點之後,首先要有述讀的存在,其後纔能有感點的成立。很多學生往往忽略了這一點,讀完文章後,沒有述讀,只抓住感點進行說理論證。這樣的文章,並不能夠算是完整意義上的“讀後感”。

第三步:發感——聯

“發感”就是對“感點”——中心論點——進行論證。這一部分是讀後感的主體部分,是對感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感點的正確性,或正面論、反面證證明感點的合理性。需要強調的是,所擺的事實、所講的道理都要圍繞感點來展開,而不能遊離於感點之外。否則,就會不知所云,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發感還要聯繫實際,深入論證。聯繫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繫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繫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有時候還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聯繫實際,要有針對性,必須緊扣感點,而不能泛泛而談,不能脫離感點隨意聯想,不着邊際。

第四步:結感——結

結感是收束全文,既可以迴應前文,強調感點;也可以提出希望,發出號召。但不管這樣結尾,都要與前面的幾個部分構成一個有機整體,不能是橫空出世;也要結得自然,順理成章收束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