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思維導圖在國小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思維導圖在國小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思維導圖在國小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一、研究背景(問題和原因分析)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新階段國小英語教學目標之一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其中包括對學生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的培養。其中前三項已有衆多課題進行研究,我校英語教學在這些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學生思維品質素養的提高一直是我校英語教學方面需要不斷探究和進步的一個方面。

衆多研究表明想要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大量的英語閱讀是必不可少的,而通過國小英語教學活動又充分證明,思維導圖的應用可以爲國小英語閱讀課堂帶入生機和活力,將教材中原本零散的知識點變得條理化與系統化,同時也能將原先枯燥無味的教學模式變得充滿樂趣,這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廣泛參與度,而且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特別是讓學生對閱讀文本有一個整體上的把握,培養了學生的思考能力,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思維導圖形成一個彼此關聯而又不斷拓展的知識鏈條,對於學生創造性學習發展大有幫助。然而就目前思維導圖在國小英語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教師方面

1.老師平時不夠重視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習慣,目前就我校的閱讀教學情況來看,教師的思維大多還停留在語法爲天的層面,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只以傳授句型和語法爲主,即使碰到閱讀課也只是淺嘗輒止,幫助學生進行文本的淺層次分析,並沒有爲學生提供探究和思辨的機會。

2.老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沒有給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甚至爲了追求閱讀文本的新穎,以至於在文本的選擇上缺乏斟酌,缺乏對國小生心理、生理特點的分析,從而使學生抓耳撓腮,對閱讀課產生厭煩的情緒,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都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二)學生方面

1.學生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被當成了儲備知識的容器,只是一味地被動地接受知識,導致學生在英語閱讀中缺乏邏輯思辨能力、沒有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在實際生活和情境中缺乏運用語言、獨立思考和理解文本的能力造成了現在的國小生怕閱讀、不會閱讀的尷尬局面。

2.由近幾年的國小英語學科測試成績來看,閱讀理解題型逐漸成爲國小3-6年級學生的“家常便飯”,同時閱讀題量也有所增加,幾乎除了聽力測試之外,其它都是通過閱讀題來考察的。然而從我們學生的答題和得分情況來看,學生們失分最多的地方還是閱讀題。因此,正確、有效的閱讀方法和閱讀能力的提升對國小生英語成績的提高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之所以會出現以上這些問題,我認爲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老師平時不夠重視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習慣,對閱讀教學方法和模式的研究較淺薄,學生們閱讀課的時間較少,部分老師存在閱讀教學課敷衍了事的現象。

(二)另一方面學生可選擇的繪本也很少,而且學生接觸到的閱讀繪本難易程度也參差不齊,很大程度上並不符合國小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能力,這一系列的問題導致了現在的國小生普遍沒有閱讀的概念,沒有閱讀的興趣,更加沒有閱讀的方法和能力。

這種情況之下,想要提高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從而提升學科水平測試上閱讀題的得分,以下幾點就顯得格外重要。那就是老師們要找到更加適合孩子們的閱讀資源,探索孩子們喜歡的、能化繁爲簡的、既不枯燥乏味又充滿樂趣的閱讀方法,既要能抓住孩子們的興趣所在,又要讓他們喜歡上閱讀課。

本課題的研究,基於我校省級課題《思維可視化工具支持下的國小英語閱讀教學模式探究》的研究基礎之上,側重於其中國思維導圖在國小英語繪本教學中的應用,這是爲了提高學生閱讀水平、創新閱讀方法的一個嘗試。由此可見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對國小生,尤其是低年級段的學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課題組成員開會討論以本校三年級爲研究對象,實施科林英語二、三級繪本的教學,目的也是爲了給四五六年級的閱讀教學打基礎。

二、研究意義

(一)通過本次課題研究,教師具備一定的科研意識,能夠發現本校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並進行一步步的詳細研究與實施,從而使教師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通過本次課題研究,引導教師反思自己的閱讀教學,改進閱讀教學理念與方法,使教師明確自己的教學方向,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

(三)在探索培養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去分析理解分級閱讀繪本的教學模式中,引導學生大膽探索,有效整合和運用所學方法去主動構建完整的思維構圖,去分析和處理文本,把有用的信息串聯起來,加深對文本的理解,一方面提高學生對英語閱讀課的學習興趣,嘗試運用“思維導圖”描述文本,敢於開口表達,提升英語方面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思維品質。另一方面有利於學生學業水平測試中閱讀題部分得分率的提高,從而解決當下英語教學中的難題。

三、本課題相關的研究現狀綜述

(一)國內外學者有關思維導圖的論述和研究

爲了充分發揮閱讀教學的價值,衆多國內外學者做出了相關的研究,思維導圖在國小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曾被多位學者陸續提出,我們知道了思維導圖的主要特徵是能使原本隱晦的文本結構和行文邏輯關係清晰可見。它不光能使學生思路清晰,提升學生的結構化認知,更促進了學生的深度理解從而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目前,思維導圖在英語閱讀和寫作中都有着廣泛應用。

關注國內,分別是劉曉寧的《我國思維導圖研究綜述》和張海森的 《2001—2010年中外思維導圖教育應用研究綜述》。劉曉寧在其《我國思維導圖研究綜述》中已經對1985—2007年間我國學者在思維導圖研究方面所發表的論文進行了分析,作者歸納了思維導圖在我國的研究現狀,指出國內思維導圖研究的特點和不足,以及在讀圖時代進一步研究思維導圖的價值和意義。我發現,研究對象涉及衆多科目,但在國小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較少,甚至還存在一些不足,如理論創新性不強,應用範圍狹窄,只對國小中高段的英語詞彙和寫作中涉及面廣,相對於國小低段閱讀教學並沒有相關的研究。

關注國外,思維導圖(Mind map,也譯成“心智圖”或者“腦圖”)是20世紀70 年代由英國學者託尼·博贊(Tony Buzan)提出的一種將放射性思維具體化的方法。它使用顏色、線條、符號、詞彙和圖像等元素,以主題爲中心,通過樹狀結構有組織、分層次、放射式地將知識間的關聯展現出來,遵循了一套簡單自然、易被大腦接受的信息規則來呈現思維過程。國外在這個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側重於“方法論”與“工具化”。例如:20世紀60年代英國心理學家東尼·博贊(Tony Buzan)發明出思維導圖這種高效的筆記形式,心理學家及教育技術學家諾瓦克於1970年在康奈爾大學提出來概念圖(concept map)技術。

基於上述的研究與分析,從研究領域來看,國內思維導圖的研究主要基於國小英語中高段的詞彙與寫作中進行精心繪製科學、有效的思維導圖設計。而國外在這個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側重於“方法論”與“工具化”。

(二)國內外學者有關英語閱讀教學模式的論述和研究

1.聚焦國內,王薔教授(2006)提出閱讀課應做到以下幾個步驟:

(1)Design tasks before students(read前活動):有益於對課文的理解。

(2)Introduce effective reading techniques(介紹技巧):閱讀時,介紹一些有用、有效的閱讀技巧,使學生能自信的閱讀。

(3)Avoid explaining sentence after sentence(避免一字一句翻譯):閱讀時避免一字一句翻譯,否則不利於理解文章。

(4)Assign homework(佈置作業):讀完後,應有相應的練習,這就是讀後活動,鞏固所學知識。

(5)Material is interesting and instructiv(材料有趣和有指導意義):閱讀教學材料的選擇也是重要的,此環節很少有學者強調,這是閱讀重要的一步。只有學生有興趣,想要讀的時候,他纔會想進一步去了解這個繪本的核心內容,從而掌握文本大意,從中體會做人的道理。

張獻臣(1999)的整體閱讀教學模式(pwp),主要包括三環節:

(1)讀前(Pre- reading),閱讀前,教師利用warm up的活動提起學生興趣,讓學生有準備的進入文章中。

(2)讀中( While- reading),閱讀中,教師從整體和語言知識點來切入,使同學們很容易的瞭解文章大意和掌握語言知識。不足之處是教師以自我爲主導帶領學生由淺入深掌握文本大意,而不是讓學生自我感知,教給學生一定的歸納、整理、分析的方法熟知文本中的人物或者事物關係,從而導致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沒有方法,無效閱讀。

(3)讀後(Post- reading),閱讀課後,教師通過鞏固練習來幫助學生應用所學知識。然而目前對於國小生來說,形式多樣的操練方式更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練習的方式應該多樣化,以發散學生的思維爲主線,最大程度的激發他們的思考能力,在這裏就可以嘗試讓學生通過畫思維導圖的方法對閱讀文本加以鞏固練習,從而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

2.關注國外,德國萊因五段教學模式:預備、複習舊課→提示→比較→概括→應用,五段教學法是指以下五個階段:

(1)預備即準備,上正課前的一些準備活動,讓學生爲新課做好過渡和鋪墊。

(2)提示,指向學生說明本節課的重點和目標。

(3)比較、聯繫,把所掌握的舊知識自然的過渡到新知,並進行聯繫和比較。

(4)概括總結對本節課的要點,知識點作總結。

(5)應用,將所學知識使用在題型中和生活中。

18世紀末,赫爾巴特提出四段論教學模式:明瞭一聯想一系統一方法。其後赫爾巴特學派的戚勒和萊茵把五段教學模式概括成:準備、提示、比較、概括、應用五個學習步驟。戚勒發展了赫爾巴特的理論,將“明瞭”稱爲“分析”、“綜合”,改成了分析一綜合一聯想一系統一方法五段論,並在在初級中學推行,隨後萊因把赫爾巴特的五段法發展成預備、提示、聯合、總結、應用五段。

綜合以上學者論述,都是專家在特定的學情和時代背景下提出的適合絕大多數學生的觀點,但並不一定適合我校的情況。我校地處城鄉結合部,孩子們的見解和家長的觀念懸殊很大,對英語的認知也大相徑庭。在我們平常的英語閱讀教學中,因爲孩子兩級分化嚴重,不懂的是一點也不懂,在特定的閱讀課型和考察題型的要求下,往往存在着老師一點一點帶着學生學,老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也很累,經常出現一節閱讀課後,重、難點都還沒有突破的情況,使課堂顯得不那麼流暢,課堂流程沒有邏輯性,還有一些課堂,老師引導孩子複述課文機械死板,而如果我們嘗試着把思維導圖應用到國小英語教學中,這些難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基於此,本課題的研究和應用在我校國小英語教學當中就顯得格外重要和緊迫。我們將立足於本校校情,開展英語閱讀教學新模式的探究和實踐,以此激發學生英語閱讀的積極性,發現潛在文本規律,學習閱讀思維方法,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學科水平測試成績,發展學生核心思維品質。

四、研究目標

(一)通過此次研究,對於老師自身而言,除了課堂教學之外,繪本閱讀教學的方法和綜合教育教學素養能力也將得到提升。伴隨整個課題的實施,老師們的課題研討能力也會逐漸提高。其中課題組成黃聰聰老師的論文《淺談分級閱讀在國小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獲得了河南省分級閱讀大賽一等獎,陳英、李禕老師的科林英語繪本閱讀教學設計和本校三年級學生繪製的思維導圖作品分別獲得了河南省分級閱讀大賽一等獎、二等獎的優異成績。

(二)通過此次研究,對於學生來說,可以藉助思維導圖自行閱讀,並把思維導圖運用到繪本閱讀中,提高了閱讀能力,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科水平測試成績也隨之得到提升。本次期末學科水平測試中,三年級的平均分獲得了共同體第二名,區平均分第八名的好成績,相比上學期全區期末測試成績進步兩個名次,由此可見這與三年級開展了一學期的科林英語繪本閱讀課有密切的關係。

(三)通過此次研究,老師在教給學生閱讀方法與技巧的同時,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也隨之提升,能夠選擇出適合自己的閱讀繪本並從中學習文本大意,感悟做人的道理。

五、研究內容

本課題以思維導圖在國小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爲目標,主要研究以下內容:

1.找出目前我校三年級學生閱讀學習中存在的困難以及英語閱讀教學模式中的不足。課題組成員老師針對這些問題和不足,不斷探索解決的措施和方法。

2.確立適合國小生的閱讀教學模式,研讀思維導圖的內涵,內容,形式等。認真學習並解讀思維導圖,將其合理運用到本校三年級科林英語的課堂中。

3.分析並解讀閱讀教材,爲學生選擇並積累適合國小生心理特徵和認知能力特點的閱讀資源,以本校科林英語爲基礎,給學生提供合適的閱讀繪本。

六、研究方法

(一)文獻研究法:

查閱並整理近5年有關思維導圖的發展、分類、使用方法及與教學相結合的應用;將以上資料按時間及地區分類,篩選出其中較爲成熟的理論和模式,並形成文字材料分析現狀並作爲後續研究的理論基礎。

(二)問卷調查法:

將鄭州市管城回族區五里堡國小三年級英語教師及學生作爲調查對象。從對思維導圖的認知、繪本教學的看法、以及平時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三方面共18小題設計問卷,問卷通過問卷星平臺發送並收集預計發放8份教師問卷和397份學生問卷,共計405份。預計問卷收集率在80%以上。在回收問卷後,統計問卷回收率,確保問卷數據的信度和效度。再對統計的數據通過柱狀圖進行分析,並通過描述性分析對調查結果進行詳細的闡述。

(三)行動研究法

課題週期一年,是一個由實踐-反思-提高的過程。參與課題研究的老師嚴格按照計劃-行動-考察-反思的過程,從初步構想、選題上課、到聽課、評課、磨課,再到教學過程性材料的整理、到最後教學反思和教學案例的積累,以此來分析、判斷課程的適宜性和思維導圖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從而改進我校英語閱讀教學模式、形成培養策略,然後繼續進行下一階段的行動研究。在行動研究過程中,教師們要提出有意義的問題,保留課件、評價表、學生活動照片等素材,積極進行交流、合作、反思、從自身和他人教學中汲取經驗教訓,從而將思維導圖靈活地運用到本校閱讀教學中,形成培養學生思辨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的策略。

(四)實驗研究法

此次研究實驗法的選擇爲單組實驗。實驗對象爲鄭州市管城區五里堡國小三年級共397名學生。實驗前,參照思辨能力量表制定閱讀能力測驗,測試學生的本底閱讀水平,在進行閱讀教學4個月,8個月和12個月分別進行第二次,第三次和第四次難度相當的閱讀能力短時測評,按班級分組,獲取對比數據。進行數據分析,確定本校思維導圖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和培養策略是否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

七、研究詳細計劃

(一)準備階段(2021年3-4月)

成立學校研究課題組,召開課題會議,查閱相關文獻,確立研究課題,進行選題論證和立項申報。

(二)實施階段(2021年5月——2022年3月)

1.初步制定課題研究活動實施方案,舉行開題論證會,明確教師職責,確定課題組成員分工,完善課題管理辦法,進入實質性研究階段。

2.(1)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課題研究的理論、方法及現代教育理論。

(2)對任教年級段的閱讀文本進行研讀,分析、整理有關教材資源,最終確定教材爲科林英語二級、三級繪本。

(3)授課班級的分配,課題組成員均爲我校英語在職教師,三年級共8個班,一週每人兩節課,14周的教學時間講完,預計下學期還是同樣的安排。

(4)整理、歸納並分析調查問卷的結果,瞭解學生對閱讀和思維導圖的瞭解程度進而確定教學的切入點,爲之後的課堂閱讀教學指明方向。

(5)每月開展兩次聽課、評課活動,每週開展一次研究課活動。

3.通過文獻整理探索我校現階段思維導圖在國小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模式。

4.通過觀摩課,聽課,評課,反思,探索以及專家的指導改進現有不成熟的課堂教學模式,從而提升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分析和思辨閱讀材料能力的策略。

5.通過與本底閱讀方法和閱讀水平的對比實驗驗證本校思維導圖在國小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的有效性。

6.完善研究方案,持續深入進行課題研究活動,並適時進行課題研討推進會。

(三)總結階段(2022年3月—2022年4月)

1.整理資料,彙總並分析研究結果

2.整理優秀教學設計和教學案例裝訂成冊

3.整理教師課例分析並裝訂成冊

4.撰寫研究報告,對研究的成果進行彙編。

八、人員分工

李禕老師撰寫課題方案、主持研究、分配研究人員的研究任務,調查報告的撰寫和相關實踐研究,聯繫區教研員和專家進行理論與實際教學指導。

黃聰聰老師負責收集學生和老師的問卷調查並對調查結果做分析、彙總,承擔課題研究中適合我校學生英語閱讀繪本資源的篩選。

陳英老師負責組織課題組成員的理論學習以及常規的英語教研活動的安排,如集體備課、校內外的聽、評課,課件的選擇和製作等。

張曉燕老師負責收集整理科林英語二級繪本資料以及承擔教案、電子教材的設計與製作、學生作品的收集。

孫漫老師負責承擔課題研究中科林英語三級繪本的部分教案、繪本資料收集、保管課件、學生思維導圖相關的作品收集。

九、預期成果

1、形成優秀教學設計冊和教學案例集

2、歸納成教師課例分析集

3、建立個案跟蹤研究檔案

4、撰寫研究報告

十、研究的基礎與條件

課題組成員老師均是從事多年英語教學工作的一線教師,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教科研能力。黃聰聰老師作爲管城區五里堡國小英語教研組長,對英語教學研究有一定見解,所寫論文和課件及教學設計多次在省基礎教研室組織的比賽中獲獎,多篇英語教育教學論文在CN刊物發表並多次主持英語學科相關課題研究。陳英老師是英語教學的骨幹教師,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李禕老師和張曉燕老師多年來一直承擔英語教學工作,教學經驗豐富,對學生有深入的瞭解和研究,課題組成員老師都具備參與研究的能力。

十一、參考文獻

[1]劉曉寧.我國思維導圖研究綜述[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5.

[2]馬文佳.運用思維導圖促進英語教學的研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4.

[3]王薔,敖娜仁圖雅.中國小生外語閱讀素養的構成及教學啓示[J].中國外語教育,2015(1):16-24.

[4]王薔,陳則航.中國中國小生英語分級閱讀標準(實驗稿)[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6.

[5]王薔,敖娜仁圖雅,羅少,陳澤航,羅欣,國小英語分級閱讀教學意義、內涵與途徑[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7.

[6]王薔.核心素養背景下英語閱讀教學:問題、原則、目標和路徑[J].英語學習(教師版),2017(2):19-23.

[7]歐陽蘋果,陳清.思維導圖在國小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湖南第一師範學報,2008,(3):18-19.

思維導圖在國小高年級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龍山縣思源實驗學校 彭曉俊 

思維導圖被廣泛地應用於多個學科的教學活動。然而,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研究並不夠深入,不足以指導教學實踐活動。本文結合了教學案例,闡述了思維導圖如何在國小高年級英語閱讀教學中讀前和讀後活動的實踐運用。 

一、存在的問題 

閱讀教學是國小英語教學的重要環節。我們傳統的閱讀教學方法過於注重語言形式的講解,而輕視閱讀技能的培養,並經常可以看到孩子在學習完詞彙和句子結構後機械地記憶課文。這些方法都讓學生誤以爲英語是知識型、理解型的課程,從而使得學生難以運用閱讀材料進行交際。而使用思維導圖,可使學生從文章中捕獲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 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併爲學生提供直觀而豐富的英語語境,便於學生把閱讀材料轉化爲自身語言進行交際。

二、思維導圖的定義

思維導圖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圖形技術,是打開大腦潛力的萬能鑰匙。它是由英國心理學家東尼·博贊在 20 世紀 60 年代提出的,它是發散性思維的表達,是依據人類思維的自然功能而研發的一種可應用於人生各個方面的圖形技術,可以挖掘大腦的無限潛能,是一種最新、最重要的記憶方法。思維導圖通常將某一主題置於中央位置,主題的主幹作爲分支向四周放射,每條分支上使用一個關鍵詞,各分支形成一個連接的節點結構,整個圖看上去就像人的神經網絡圖。運用思維導圖帶來的學習能力和清晰的思維方式會改善人的諸多行爲表現:一是成倍提高你的學習速度,更快地學習新知識與複習整合舊知識;二是激發聯想與創意,將各種零散的智慧、資源等融會貫通成爲一個系統;三是形成系統的學習和思維的習慣,你將能夠達成衆多的目標,包括:快速地記筆記、順利通過考試、輕鬆地表達溝通、演講、寫作等。將思維導圖的相關理論運用到國小高年級英語閱讀學習中,主要是幫助學生將所學的文章以思維導圖的形式繪製出來,這樣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和透徹,對文章的學習更加有效。

三、思維導圖在國小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意義

1.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注意力。興趣是學生學習中一個最積極、最活躍的心理因素,思維導圖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新形勢,可以有效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思維導圖通過圖畫的方式引導孩子思考,它在形式上就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把思維導圖引入到國小英語課堂教學中,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活躍課堂氣氛。通過思維導圖的提示,孩子們很願意開口說英語,既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又提高教學的質量。少年兒童需要豐富多彩的生活,思維導圖趣味濃厚,符合國小生的特點和需要。

2.促進知識的結構化,提高記憶力。思維導圖是讓孩子通過畫畫的方式,只需要記下老師講解的重點, 在不同重點之間添加上相互產生關係的線條。它是把學習者的主要精力集中在關鍵知識點上,從而突出重點,有效助記,提高學習效率。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將語言知識內化,儘可能達到自動化輸出的水平。思維導圖作爲一種有效的認知策略,它在使語言知識達到自動化輸出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視。國小階段如果反覆機械練習的話,效果差且易使學習者感到疲勞,如果藉助思維導圖進行練習效果會大不一樣。

3.創設學習情境,實現協作學習。思維導圖圍繞中心主題展開分支,呈現關鍵知識點,用圖和字的形式創設出英語學習的情境,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使學生不僅有話可說且知道從何說起。思維導圖給老師和學生提供師生對話或生生對話的支架,學生很容易通過同桌、小組合作,相互啓發,創作思維導圖並進行表演。學生的協作交流能力將得到很好的提升。

4.促進學生形成高級思維模式。由於思維導圖具有的發散性特徵,使學生的思維模式由傳統的“線性思維”轉化成放射性的“網狀思維”,這就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形成了語言學習過程中探索、挖掘式的高級思維模式。

四、思維導圖在國小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案例

1.運用思維導圖進行閱讀前活動,激活學習思維。“讀前活動”是英語閱讀教學的首要步驟。以六年級上冊Unit5 A Circus in the Park的More reading and Writing闡述如何進行讀前激活。話題是Festival Holidays,讀前活動應圍繞“節日”展開以激活大腦中與節日有關的知識與經驗,教師設置了思維導圖讓學生進行口頭表述。運用主樹圖這種思維導圖能夠將學生已學過的知識和資源融會貫通,有效地激活了節日的背景知識和學習思維,形成一個連貫的知識系統。 

2.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讀後活動,融通建構。讀後教學活動是對語篇的延伸和運用,教師要通過有效的讀後活動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能力、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教師在完成教學後,全班學生以My unforgettable Festival 爲題寫一篇小短文,教師要求學生首先製作出思維導圖,根據它在小組內進行口頭表達訓練,課後教師收集學生完成好的思維導圖進行綜合評價及學習,最後再使用思維導圖進行寫作。學困生在小組成員的幫助下通過它的導向性發散思維,根據關鍵詞進行拓展性的寫作,有效地降低了寫作的難度。思維導圖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大腦已有的知識,爲他們的語言輸出搭建了語言支架。

五、思維導圖助力閱讀教學的兩點建議

第一,思維導圖繪製的關鍵是確定主題,明確各個分支間的關係,如果主題不明確、關係不準確,不僅不能繪製出符合學生的思維導圖,反而會干擾學生的學習。因此在備課中,教師首先要了解、熟悉整個單元的內容,認真分析單元中的主題,研究閱讀文本中的內在聯繫,然後教師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定製有意義的“掛鉤”,引導學生充分運用聯想等方法去“釣魚”,使所學的知識有意義地聯繫起來,從而確定本單元的英語閱讀學習思維導圖。

第二,思維導圖理論的核心是強調以學生爲中心,由於與傳統文字信息不同,思維導圖有着獨特的排列次序和模式,所以學生最初繪製的思維導圖看起來會顯得比較混亂。對此,教師需要把思維導圖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展示,然後採取自評、互評等多種評價手段,對存在差異的問題進行梳理。最後,教師讓學生修改或重繪思維導圖,對學習內容進行反思。

總之,思維導圖運用到國小高年級的閱讀教學中,能有效地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以圖形或文字的方式記錄下學生的思維過程,有利於學生對語篇的理解和記憶,也提高了學生英語閱讀興趣。

思維導圖在國小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摘要:在國小英語教學中,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在母語環境缺乏的情況下,國小生的閱讀能力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對於國小英語閱讀,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太高。而思維導圖的應用降低了學生學習閱讀的難度,有效地幫助了學生理解文本,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閱讀教學 思維導圖 國小英語

思維導圖在國小英語閱讀教學中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用“圖”概括出閱讀文本的主要線索,同時用這種思維線索更好地理解文本,如果在讀書的同時用圖畫、表格、文字圖示把文章的提綱提煉出來,文本便會變得簡單起來,思維導圖的應用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我一直從事英語教學,在國小英語閱讀教學中也發現了很多問題,中年級的閱讀以對話爲主,學生掌握起來比較簡單,但是高年級的閱讀以文章爲主,尤其是有的六年級的閱讀文章,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部分學生對於英語閱讀的興趣不大,閱讀後面的題目並不難,但是要真正理解文本,甚至深挖文本的深層意義卻有一定的難度。思維導圖的運用讓學生對文本有一個基本的框架,有一個整體的概念,而不是短語和句子的孤立存在。

在英語閱讀的教學中,不僅可以老師繪製思維導圖,也可以慢慢地嘗試讓學生繪製思維導圖。在我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思維導圖的運用是我通常應用的一種方式,例如在學習湘少版五年級上冊Unit 6 Which one do you want?的閱讀課中,以人物爲基準,我會先畫出兩個人物的簡圖,然後按照從上到下的穿着順序畫出思維導圖,旁邊則用不同顏色的筆寫出對應的形容詞,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即使學生從來沒有看過文本,也可以獲取很多信息,然後嘗試把分支變成完整的句子,最後把句子連貫起來,有時甚至可以打亂文本順序來操作。思維導圖既簡化文本又能深化文本。思維導圖的形式非常多樣,可以以人物爲基準,也可以以時間爲基準,例如在湘少版五年級上冊Unit 7 What time do you get up?的閱讀課中,我們可以以時間爲基準,畫一條時間軸,在試卷週上標註重要事項,學生就能根據時間的發展順序快速獲取文本信息。

思維導圖是一個新生事物,但它在我們的教學中已逐步並運用開來。思維導圖能幫助我們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資源整合,使整個教學過程更加系統、科學有效。在幫助學生繪製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的記憶理解能力得到增強,思維想象力得到發展。學生的探索精神被激發出來,幫助他們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增強。思維導圖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讓閱讀文本中呆板無聊的文字一下子“活”了起來,給學生一種近在眼前的“立體感”。思維導圖也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讓文本形成思維輪廓,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引導學生思維意識的發散。

參考文獻:

東尼.博贊,2005 《思維導圖提高語言智能的10種方法》,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紀曼然,思維導圖對於英語詞彙教學的啓發[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版),2010年01期.

蒙旭芳,如何運用思維導圖方式提高國中英語閱讀能力[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