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老子上善若水精品讀後感心得作文(精彩多篇)

讀後感1.47W

老子上善若水精品讀後感心得作文(精彩多篇)

上善若水讀後感 篇一

本則選文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意思是:居處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待人善於真誠相愛,說話善於遵守信用,爲政善於精簡處理,處事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掌握時機。這是一首對水的頌歌,老子設喻做譬,他將至善比作水,總結出處世爲人之七善,即低調謙卑、淡泊沉靜、包容寬仁、言而有信、透明公正、因勢利導、順時而動。

對於當代人來說,老子倡導的如水般人生哲學的行爲準則和品格,不可能集中在一個人身上,那樣的要求畢竟過高過難,但是它應當成爲我們立身處世的典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學習中,應任勞任怨,順勢而爲,盡己所能地去幫助別人。只有奉獻不爭,才能沒有過失,才能提升自我,完善人格。這就是老子的上善若水給我們的最大啓示。

上善若水成語釋義 篇二

“上善若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上善:最完美;水:避高趨下是一種謙遜,奔流到海是一種追求,剛柔相濟是一種能力,海納百川是一種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種毅力,洗滌污淖是一種奉獻。逝者如斯夫,人生猶如奔流至海的江水。樂善好施不圖報,淡泊明志謙如水,而在這裏水是喻指與世無爭的聖人。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就和聖人差不多。這句話可以理解爲:水有滋養萬物的德行,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衝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出處: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易性第八):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

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

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人無常在,心無常寬,上善若水,在乎人道之心境,即,心如止水。

傳媒:北京西三環中央電視塔下的標誌建築物上,有著名書法家、北京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總後政治部丁嘉耕大校書寫的“上善若水”,被譽爲“首都文化風景”

國家一級書法師 郭方東

【上善若水:上善:至高。水:沒有生命體,清澈透明,與萬物無爭;卻能自然地由高處流往低處,也可以安靜自然地彙集於一處。上善若水:如水之善,自然之善,非用心之善。真善矣。】

上善若水成語作者 篇三

老子(前600年 ——前470年之後)(春秋時期),姓李名耳,字聃,楚國苦縣厲

鄉曲仁裏(今河南鹿邑,一說渦陽)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傳他一生下來就是白眉毛白鬍子,所以被稱爲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時期,曾在周國都洛邑(今河南洛陽)任守藏室吏(相當於國家圖書館館長)。

1973年12月,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過兩份手抄本帛書《老子》(《道德經》)。

上善若水的作文 篇四

做事要方,做人要圓。方是做人之本,圓是處世之道。《紅樓夢》裏寫道:“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皆文章。”只有對社會上的各種事情都透徹明白了,纔算是學問;只有處理人情事故幹練而通達,纔算得上是文章。

爲什麼銅錢是內方外圓?這就是中國辯證哲學的集中體現,做事要方,做人要圓。

人活在世上,無非是面對兩大世界,即身外的大千世界和自己的內心世界。人,一輩子無非是兩件事,即做事和做人。多少人一輩子都在哀嘆做人難,難做人。然而,人作爲自然之子,自然也就有其方和圓。概莫能外。

做事要方。先說這方,做事要方,便是說做事就要遵循規矩,遵循法則。人常說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所不爲纔可有所爲”,就是“方”這個道理。也就是若做官,就必須絕對要奉守清廉的原則;若爲商,則要做到一個“誠”字;若做學問者,則必信奉眼睛、耳朵之親力親爲,究的是一個“實”字。

做人要圓。這個圓絕對不是圓滑世故,更不是平庸無能。這種圓是圓通圓潤,是一種寬厚大量、通融通達;是大智若愚,是與人爲善,是心智的高度健全和成熟。不因洞察別人的弱點而咄咄逼人,不因自己比別人高明而盛氣凌人;不會因得理而不饒人;任何時候也不會因堅持自己的個性和主張,而讓人感到壓迫和懼怕;任何時候也不會隨波逐流,隨聲附和。要潛移默化別人,而又絕不會讓人感到是強加於人的。這就需要極高的素質,很高的悟性和技巧,這是做人的至高至尚境界。

如是另樣,凡內心>孤獨的人必喜虛張聲勢;內心弱小的人必好狐假虎威;心中有鬼的人必愛玩弄伎倆;沒有自信的人必會尖酸刻薄。試問這樣的做人又從何談圓?

當然也不乏有人爲了某種利益和目的不惜斂聲屏息,不惜八面討好,不惜左右逢“圓”。但這種圓和那種圓絕對有本質的區別,這種“圓”的後面是虛僞和醜陋,甚至骯髒與罪惡。

做人要圓,那也會有犧牲。有時候爲大我要犧牲小我;有時候要忍辱負重,忍氣吞聲;還有更多的時候要承受屈辱、誤解,甚至來自至親至愛的人的憎惡乃至傷害。

能做到“方”“圓”的,同時卻沒有感到那是一種犧牲、痛苦的纔是大成功、大境界;能爲了“方”“圓”去承受犧牲的是小成功、小境界;不願犧牲也做不到“方”“圓”的是不成功。

上善若水的作文 篇五

國慶去了都江堰,在二王廟看到了“上善若水”四個大字,這是對水的最大褒揚。岷江從千里雪山蹣跚而來,承載着黎庶的厚望與千年來的文化深韻,大概是帶着哲學意味的思維。讓人頓生感悟。

上善是最高的善。水,滋潤萬物而流淌在最低處,不與萬物競高下,所以老子有“上善若水,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海之所以寬廣,是在於它處於水流最低處。人活在世上,必定會受到世俗的紛擾,不可能像過去的文人們那樣找一僻靜的地方隱居起來,在社會的激流中,忘記了感恩,在乎榮譽,在乎被肯定,在乎別人的評價,沒有了感恩,人就活在感情沙漠。如果把自己放在水流的最低處,不但不會失去什麼,反而會凝聚更多的涵養和包容,收穫更多的感動,起先在乎的那些也會隨之而來。泰戈爾曾說:“離我們最近的地方,路程最遙遠,我們最謙卑時,才最接近偉大”,不管處於什麼地位,應該把自己放在水流的最低處,像水一樣包容一切,懷揣一顆的感恩的心去尋覓生活中點滴的感動。

做人當如水,如水的襟懷坦白。忙碌紛繁的塵世,在一切浮華的背景下,或許是爲了讓自己不受傷或是過得更好,人們學會了把自己僞裝起來,不停地換着面具過活,有多少人能夠堅守心靈的淨土?做人當如水,乾淨澄澈,出淤泥而不染。交友亦是,那種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誼境界已經很少了,但我們不能缺的是待人的那份真誠,那份如水的樸實,用平和的心態去對待周圍的人。明鏡如水,用波瀾不驚的心情去映照世間百態,映照出世間的善、惡、清澈與污濁。我們需要做的是對照自己,主動地如水般淨化自己。

若水向前,隨遇而安。人生是一條不會回頭的單行線,遇見什麼,就是什麼,我們無法改變現實,但可以改變面對現實的心態。不管是什麼樣的困境,只要我們能將自己放在水流的最低處,避高趨下。改變姿態,就像雪、水蒸氣都是水在不同狀態下的存在,不變的是本質。逝者如斯,不捨晝夜,人生也像流水那樣一去不復返,因此,趁我們正年輕,趁陽光正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且堅持下去。行走在人生路上,需要的是水的這種一往無前的勇氣與豁達頑強的精神,不管處於怎樣的環境,多一份堅守,發一份光。

今天天氣晴好,帶着如水般平靜的心境,出去曬曬即將發黴的自己。

上善若水任方圓作文 篇六

鮮牛奶的方盒子,是爲了節約貨架空間而獲得最大經濟效益;礦泉水的圓瓶子,讓人手握的圓潤而舒適。方與圓,不是對立,它們兩相結合,甚而融爲一體,彰顯的不僅是器物的妙用,更是人生的智慧。

“剛柔並濟”,可形容文風的不拘一格,也可讚美人的剛強與溫柔的結合。“上善若水任方圓”,水能方,便是剛;水能圓,便是柔。能夠靈活變通,辯證統一,這是水的智慧,也是人生境界。

“方”,代表着方正、剛強,是人應堅持的道德、職業原則,散發着不屈的萬丈光芒。文天祥被俘虜而死不投降,大罵外敵而令敵人尊重;“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身處黑暗魏晉社會卻毅然反抗統治者,不改剛烈本性。人們的行爲,必須有底線纔不會無限淪落;堅守自身的原則,便是以“方”的棱角來保衛心靈的一方淨土,不爲奸惡所屈。於是,建築學家樑思成在戰亂之時全力保護中國、日本的古老建築;於是,資深學者資中筠“不爲千人之諾諾,要做一世之愕愕”,敢做敢言,發出正義的言論。

“方”的剛強,也要伴以“圓”的靈活,而不至於呆板,能夠靈動飄逸。

圓形本就給人溫潤之感,爲人的“圓”便是要懂得變通,變則活,它不是圓滑世故,而是圓潤溫和,爲每件事尋求恰當的法則。如果不懂“圓”的道理,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如何能與當權的張居正友好相處,得到有力支持?如果不懂得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孔子又怎能教子路克制,教公西華勇敢?

不懂“圓”的變通,人將無法適應環境而與之格格不入。就像《梟逢鳩》中的梟一樣,自己叫聲獰厲被人厭惡,不思考改變自己,卻要東徙,終無濟於事。

樑思成在談建築時說:“建築的文法有一定的約束,但在它之下仍能有極大的變通的靈活性。”人生也是如此,既要“方”,以準條、原則來約束自己,也要能隨環境情況而變。這正如一潭湖面如鏡的水,在〈WWW.〉底下也一樣波瀾壯闊,暗流涌動。

“方”,不是固執的一成不變;“圓”,也不是無原則的妥協圓滑。現實中有的人不懂得變通而被社會拋棄,有的人在不停的變化中迷失了自己。

在人生之中,我們應如水一般,能方能圓,彰顯大氣智慧。方,便立世;圓,便處世。

上善若水的作文 篇七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於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這句話出自《道德經·老子》第八章。

“上善若水”常被我們在生活中使用,意思是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在我們的生活中也需要“善”。

上善若水,心善淵

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是善於待人。而這之間,只有用一顆善良的心,着我的心對待他人,這纔是善待他人,我們要有如深淵般的胸懷。當一件事不盡人意時,或者一個朋友沒有把你託付給他的事做好時,我們總會抱怨他們,似乎大家都成了心胸狹窄的人。“心善淵”,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遇事慌亂是萬萬不可以的。記得學過一篇文章,講的是諾曼底號沉船之前,船上的乘客都慌亂不安,慢慢浸入水的諾曼底號上一片混亂。而船長臨危不亂,吧乘客指揮得井井有序,救援工作有條不紊,而最終,船上除了船長,所以人都擺脫危險,只有船長隨着沉船被海水吞噬。船長的一舉一動,都告訴了我們,心善淵的人,令人折服。上國小時每次考試,教室前得黑板上總會寫着“沉着、冷靜、仔細檢查”八個大字,時時刻刻不在提醒着同學們要保持一顆沉着的心,才能檢查好答案,取得好成績。憑生活中的各類大事小事,也都讓我們明白,心不沉,事不成。玩華容道時,有時候會越走越亂,怎麼也走不出來,如果定下心來,解開它的思路清清楚楚,想要把它滑出來,便也不是難事了。上善若水,心善淵。

上善若水,與善仁

“與善仁”是極爲重要的。我們都說,待人要坦誠。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和他人構建友誼的橋樑。身邊,似乎總有一些友愛、無私的人。他們善良、坦誠,儘自己的力去幫助別人。記得在汶川地震後,一位衣衫襤褸的老乞丐,來到捐助站,從口袋裏掏出一大把零錢,那是他用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攢下的錢。他用那份友愛、無私取得了我們這些生活在城市裏的人的欽佩。能做到“與善仁”的人,總是能得到人們的佩服,他用一顆善心對待別人,同樣的,其他人也會用善良回報他。上善若水,與善仁。

上善若水,言善信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可見誠信的可貴。誠信是一個人的立足之本。它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我們在社會生活中的立身之本。只有誠信的國家,才能在世界上得到其他國家的認同、肯定、尊重。“言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做人不講信用,就無法立身處世。有一個衆人皆知的故事,在我們還只是一個懵懂的頑童之時,就告訴我們不講誠信的後果於誠實守信的重要性。故事叫做《狼來了》。一個講誠信的人,無論走到哪裏都不會吃虧,在學習上,他能取得優異的成績,在交友上,他能得到朋友的信任……上善若水,言善信。

水的善在於施利給萬物而無所欲求。因此在句子的最後寫了“夫唯不爭,故無尤”只有不爭的人,沒有不切實際的慾望的人,纔不會有太多的抱怨。做到這些,可以感悟到君子的高尚心境,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做一個如水的人。

心善淵,於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