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讀後感2.28W

第一篇: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雖然這本書只是寫了朱明一朝300年的歷史,但作者在基於正史的基礎上以其獨特的觀點和幽默的敘事方式將這300年的歷史寫的風生水起。平時在我們看來很枯燥的許多歷史事件在作者的筆下卻變得鮮活有趣起來。書中有很多以通俗話語表達出來道理和事實。簡單的提幾句,“觀點鬥爭是假的,方向鬥爭也是假的,只有區裏鬥爭纔是真的。”“要知道,越接近心臟的部位越能得到血液,同理,天天見到皇帝也着實是個美差,否管表現如何,混個熟臉纔是正理。”幾句簡單的話語便道出了官場中的殘酷事實,不僅告訴了我們過去發生的事也讓我們瞭解到現在。在作者當年明月眼中朱姓皇帝們是“朱老闆”“朱同志”,嚴嵩爲“老牌的職業流氓”。當寫到一代奇才王守仁仙逝時,他借用毛爺爺的話評價到:王守仁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如此話語怎麼不出彩?

中華文明延續至今已數千載,我們民族身上承載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記錄我們過去的史書浩如煙海,光是官方編纂修訂的史書就有所謂的《二十四史?,再加上各種各樣的私人修史,稗官野史,筆記,體裁種類思想表達更是繁雜多樣。而且其中的絕大部分都是用文言文書寫,這樣的史書是難以成爲普通民衆瞭解民族過去的媒介的。所以民衆對這樣的史書也是視爲畏途,壓跟沒打算花費時間去看。廣大的普通民衆從哪裏去了解歷史呢?從祖輩的述說,從評書,戲曲,小說,電視甚至連環畫中獲取歷史知識和歷史觀念,明白作人的道理和責任。 而此書正是作者當年明月借用以上幾種媒介中受民衆歡迎的敘事手法寫成的。所以這本書的走紅可以說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歷史原本就是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是我們自己使它變得死氣沉沉。但我們可以用自己手中筆讓它重新變得鮮活起來。與當年明月文風差不多還有天下霸唱赫連勃勃等人,他們以及他們作品在網上的出現和走紅表明了我國曆史文化的獨特吸引力,體現出我國廣大網民對找回中華民族失落已久的獨特文明的熱切希望。讀完,<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讓我知道歷史不僅僅是故事。讀史可以明志,希望涌現出更多像<明朝那些事兒>這樣的作品,讓更多的人體會到讀史書的趣味,讓大家愛上歷史。《明朝的那些事兒》說的是自明太祖朱元璋出生起,到明朝滅亡300年的事。第一卷則從朱元璋出生開始寫起,到永樂大帝奪位的靖難之役結束爲止,敘述了明朝最艱苦卓絕的開國過程,其實就是以前一直被說書人及老百姓所鍾愛的《英烈傳》的內容,不過多了靖難之役。

在閱讀部分篇章後,感覺到該書語言風趣,情節生動,作者似乎在寫一部"通俗版的明朝通史"。能讓歷史寫得這樣,還真讓我佩服了。不管從如今歷史講述者的自述,還是公衆對歷史的追捧,都不難看出,公衆喜歡並需要歷史,只是痛恨“教科書”式的表達。

有人說,歷史不可以幽默不可以白話,因爲歷史是嚴肅的,這話沒錯,但我認爲必須要加個前提,那就是你寫的是給專業人士看的學術論文,而不是給老百姓們看的歷史書。給老百姓們看的歷史書,它就應該是幽默有趣的,精彩的說着

大白話的歷史書。因爲現如今的老百姓們雖然大都有文化有文憑,可他們畢竟不全是歷史專業出來的,沒有那麼多關於歷史的基礎專業知識,如果你給他們看的書,要先讓大傢伙都去預習一回歷史基礎課,看完通史或通鑑纔可以看,這玩笑就不免開大了。

我喜歡這種方式,可能是和我自己水平有限有關吧,從小讀書就不認真的我,平時一看到文言文的東西就頭痛,現在好了,讀歷史居然可以這樣輕鬆。

我想,那些認爲歷史書不可以幽默、白話,必須要嚴肅的先生們,顯然是不屑於做這事的。既然他們不願意做,那還有誰願意用老百姓能聽明白的語言,給我們這些草根們說說歷史上的那些事兒,說說漢朝、唐朝、宋朝、明朝那些事兒呢?明朝自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建立,到1644年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共有將近300年的歷史了。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英雄輩出,從清廉正直的代表海瑞,到滿身抱負,以安天下,爲己任的張居正;從七下西洋溝通國外的三保太監鄭和,到以敗壞朝廷爲己任的魏忠賢,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實在是精彩無比。但是,明朝自滅亡以來,離今已有300多年了,離我們現今的生活很遙遠,我們只能從一篇篇支離破碎,晦澀難懂的文言文中瞭解它,但現在,卻有一套書,以當下流行的網絡語言,完完整整的闡述了明朝276年的歷史,它以詼諧的筆調,告訴你歷史的真相,以及糾纏在歷史背後那些洶涌澎湃的暗流。那套書就是——《明朝那些事兒》。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一本好書,能讓人受益終身,特別是一本好的歷史小說,更爲難得,培根曾經說過,讀史使人明智,我們現處學生時期,正是獲得知識的黃金時期,能在當年明月幽默的故事中既能收穫笑聲,還能瞭解知識,爲即將到來的會考做準備,何樂而不爲呢?讀這套書有益於我們的心理健康,它不會讓你心理陰暗的去琢磨中國古代是多麼封建落後、一無是處,但你能從中瞭解到明朝的繁榮。你還能增加民族自豪感,因爲日本和韓國曆史上的重大事件在這套書裏只能輕輕代過,因爲事情太小,不足一提。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我在這裏說得再多再好,也不如大家親自去笑一笑,讀一讀,所以,我在這裏爲大家推薦《明朝那些事兒》,希望大家能喜歡,謝謝大家。

第二篇: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範文

這本書早就聽說過,但那時候一直在看小說,沒心思看這個。電子書早就下載了一直放着沒看,別的小說看完了才把它翻出來看。這一看就再也看不上小說了,全扔一邊了。

可以說正是這本書改變了我的讀書的欣賞水平。

這本書的作者當年明月是一個非專業研究歷史的公務員,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這部《明朝那些事兒》更加的平民化。有人說,歷史不可以幽默不可以白話,因爲歷史是嚴肅的,這話沒錯,該書作者也說:“不是歷史幽默,而是我幽默”。所以,那些不幽默的歷史書是給專業人士看的學術論文,而不是給老百姓們看的歷史書。給老百姓們看的歷史書,它就應該是幽默有趣的,精彩的說着大白話的歷史書。因爲現如今的老百姓們雖然大都有文化有文憑,可他們畢竟不全是歷史專業出來的,沒有那麼多關於歷史的基礎專業知識,如果你給他們看的書,要先讓大傢伙都去預習一回歷史基礎課,看完通史或通鑑纔可以看,這玩笑就不免開大了。而當年明月就使的我們能看到這幽默的歷史“書”,讀歷史居然可以這樣輕鬆。

該書內容以明史爲藍本,幾乎所用事件都有史可查,個別出自野史之處,皆註明,並加了作者自己的分析,說明其可信程度。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爲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認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着墨最多,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

作者說,由於早年讀了太多學究書,所以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實歷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歷史都可以寫得很好看,寫《明朝那些事兒》就是爲了證明給別人看。

而作者也的確證明了這句“其實歷史本身很精彩”。

《明朝那些事兒》從明太祖朱元璋開篇,到萬曆朝結束,前後歷時二百餘年,共六部。書中出現的人物、事件都是作者經過精心“海選”和“pk”的,作者說:“不是牛人不入書,不是牛事不敘述”。

這部書的主線即是明朝的十七位皇帝,按照年排列出各個重大事件及歷史人物,它讓我們知道歷史裏好看的不只有野史,其實正史同樣好看。而且讓我們瞭解了那些我們只窺其一斑的全豹。

它告訴我們,朱元璋是殘暴的它登基以後誅殺開國功臣,心狠手黑。所有開國功臣,包括開國六公爵和四個手握免死鐵劵的老臣,另外兩張鐵劵的主人,常遇春開國之初即暴病,當初啦他入夥的湯和也只因當朱元璋看到他時,這位當年英勇無畏的將軍只能躺在椅子上,嘴角留着涎水,支撐着向他行禮。據說當初開國的功臣倖免的包括湯和共兩人,另一個是朱元璋的外甥。並且朱元璋施行機發明的酷刑簡直就是慘絕人寰,而且他還有一個歷史上其他皇帝沒做過,也沒想過的“庭杖”——皇帝親自拿着棍子在朝堂之上把大臣打死。但它還告訴我們朱元璋是仁慈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天下的安定,百姓的安居樂業。他的殘暴只對大臣,貪污銀六兩者剮刑。對百姓可以說是“耶穌救世主”,在朱元璋統治時期,用今天的話說幸福指數快速的上升。

它告訴我們朱棣是篡的侄子朱允炆的權。但它還告訴我們在當時朱允炆的削藩就像是好學生要搶黑社會的刀,癡人說夢。朱棣是當時整個大明最優秀的將領他手上又有當時做強悍的軍隊。削藩,不可能。

第三篇: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一直以來,我都沒有寫讀後感的習慣,但讀完這本歷史劇後,就不自主的想寫,想寫,就得打開電腦輸日誌。

歷史是一個舞臺,這個舞臺上有無數個演員,有動物有植物,但既然是舞臺,就有人承包,恐龍滅絕後,人類就承包了這個舞臺。億億萬萬個人都在臺上出演過,有的人被歷史記住,他的光榮事蹟也唄刻在了歷史長流的隧道上;然而更多的人只是這急流漫無目的漂浮着的無根草,被沖刷掉,被無情的忘記,但他們也是歷史洪流中的一滴水,人生舞臺上的一個演員,歷史的參與者,至少,他們活過。

大江東去浪淘盡。

朱元璋,朱棣,劉基,胡惟庸,常遇春,藍玉,張玉,郭子興,湯和,李善長,陳友諒,宋濂,王保保,徐達。。。。。。。

上面這些人,他們鬥爭,鬥爭,再鬥爭,最後只能有一個人到達權利的巔峯,實在是殘酷,只有一個人的遊戲是孤獨的,即使他是皇帝。朱元璋先生,不,是朱元璋皇帝以其疾風怒濤之勢,用自己的努力和奮鬥,完成了由放牛娃到帝國皇帝的偉大轉變,統一了泱泱天朝,是那個時代的超人,傳奇由此開始。

白駒過隙,光陰似箭。

王守仁,張居正,徐階,于謙,劉瑾,王振,魏忠賢,朱氏若干皇帝,袁崇煥,李自成,吳三桂,努爾哈赤,皇太極,豐臣秀吉,李成樑,李如鬆,俞大猷,戚繼光,鄭成功,唐伯虎,楊漣,楊慎,楊廷和,湯顯祖,俺答,也先,徐霞客,徐渭,盧象升,張獻忠,李時珍,羅貫中,解縉,海瑞,方孝孺,李夢陽,嚴嵩,大閹之亂五人衆。(排名不分先後)

這些人,都曾是權傾天下的人物,勾心鬥角,戰場廝殺,有些是民族英雄,有些是心學聖人,有些是內閣首輔,有些是貪官巨惡,有些是外邦蠻夷,還有些是身經百戰的將軍,可如今,安在哉?無論他們是與非,都無所謂了。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爲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爲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魯迅

所以,當我們撥開歷史的風塵霧卷,中國存活五千年的真相就在於良知之學,正義之教,當我們被時代所困擾的時候,不妨看看《傳習錄》,那裏面記載的,是一個老人的全部良知。良知之學。明朝最感人的故事,就是那些人民的義舉,大閹之亂五人衆挺身而出,甘願以死抵十五萬民衆之命,今天讀來《五人墓碑記》真是讓人潸然淚下,我不禁爲我中華民族的脊樑伸出大大的拇指!

嗟乎!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而五人生於編伍之間,素不聞詩書之訓,激昂大義,蹈死不顧,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記》

結尾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楊慎的那篇名詞,可以作爲所有有關歷史的文字的開篇或者結尾。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最後的笑談,只能是對於英雄悲壯的無奈之笑,是對於英雄悲壯的感嘆之聲!

第四篇: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終於看完了《明朝那些事兒》(全集7本),前後持續了半年多的時間。。。。。。

明(1368年~1644年),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共經歷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就像看完了一部歷史劇,可能因爲主角是明朝,所以很希望看到它的強大。從開始時候的朱元璋到最後的朱由檢,又是一個從興而衰的更替,歷史規律就是這樣,它不可能永遠強大。看到最後的時候感覺很遺憾,崇禎真是一個悲劇的皇帝,我覺得他還是一個很好的皇帝,但,還是那個經典的評論“無力迴天”。他20多歲頭髮已白,眼長魚尾紋,每天工作十四個小時還多,天天上朝,穿舊衣服,不好色,沒享受到權力,盡承擔義務,多次頒佈“罪己詔”,無奈啊,還是在他手裏亡國了。用當年明月的話說“走上了這條路,就不能再回頭”。

明朝亡國跟以前朝代亡國有相似的地方,比如民不聊生、內憂外患、官場腐敗,但有兩點還是不一樣的。一,崇禎個人爲“中興”國政勵精圖治,勤勤懇懇,絕不昏庸;二,猛人救火,孫承宗、袁崇煥兩個偶像級大哥人物在前,洪承疇、曹文詔、左良玉、盧象升、孫傳庭在後,並有關寧鐵騎、洪兵、天雄軍、秦兵一干勇猛戰士。有這兩點註定了這最後的歷史不會是一段一邊倒的屈辱史。困擾着崇禎的三個難題(文官、滿清、農民軍)也把明朝打垮了,鬆錦大戰敗於清,猛將死的死降的降,李自成直搗京都。朱殺妻女後自縊煤山。“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屍,無傷百姓一人”,遺言如此,好心疼。想起那句“大明天下,奈何亡於朕手!”,大明氣數已盡,崇禎,怨不得你,你已經盡力了。相信對於開國第一猛人朱元璋,有這樣的後世,也不會強加責備的,畢竟崇禎接手的就本是個爛攤子,積重難返。倘若朱由檢生在哥哥朱由校這個木匠之前,明朝不至於亂成這樣。這個木匠把朝綱搞得烏煙瘴氣,結黨亂政。沒有如果,歷史偏讓你一個如此勤勉之人做了亡國君!縱然你也生性多疑、求治心切,縱然你無法媲美先祖的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但你無愧自己短暫的一生,捫心自問確實努力了,無悔矣。對這個大明甚至中國歷史上最爲勤勉的皇帝,我深表敬重。

能青史留名真的是很不容易,看着大明一代,能人輩出,很是欣慰,我簡單總結一下這些猛人。1朱元璋。幼年悲慘,開創大明基業,剛猛治國,少有的強勢皇帝。2朱棣。平定天下、遷都北京、修永樂大典、溝通南洋、平定安南、打壓蒙古,其中任何一件事都是豐功偉績,上馬衝鋒下馬治國的典型代表。3鄭和。原名馬三寶,七下西洋,展示了明朝前期國力的強盛,加強了明朝政府與海外各國的聯繫,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件世界性的盛舉,鄭和之後,再無鄭和。4于謙。官至少保仍兩袖清風,京師保衛戰立功,名族英雄,德才兼備,死於“意欲”謀逆罪。5王守仁。又稱王陽明,明代最著名哲學家、思想家,精通儒家、佛家、道家,並能統軍征戰,中國歷史罕見的全能大儒。其學說世稱“心學(或王學)”,主觀唯心主義的集大成者。他的弟子與心學影響了很多人,包括徐階張居正等,名揚海外。6胡宗憲。抗倭名將,是戚繼光上級,一生精力投入抗倭,因政治鬥爭入獄,死前兩句詩“寶劍埋深獄,忠魂繞白雲”。7張居正。明代最偉大的政治家,改革家,內閣首輔。改革推行鞭法和考成法,整飭朝綱、鞏固國防,使明朝重獲生機。8魏忠賢。立“閹黨”,自稱“九千歲”,最黑暗的宦官專權頭目,後被崇禎打倒。9孫承宗。關寧防線的構建者,袁崇煥、祖大壽、趙率教、滿桂的提拔者,收復關內四城,趕走皇太極的護衛者,最後自殺而亡。10崇禎。知道悲劇的結局,也無法改變,卻依然要繼續,人生一大悲哀。

還有很多出類拔萃之人:文臣—劉基、姚廣孝、楊士奇、徐有貞、楊廷和、李東陽、夏言、徐階、申時行、錢謙益; 武將—徐達、常遇春、藍玉、張玉、俞大猷、李如鬆、李成樑、袁崇煥、洪承疇、盧象升、吳三桂;奸佞—王振、劉瑾、嚴嵩、嚴世蕃、魏忠賢 ;其他—方孝孺、宋濂、解縉、萬妃、唐伯虎、海瑞、李時珍、徐霞客、黃宗羲、秦良玉。在明代的衆多高人之中,我最喜歡的還是于謙。軍隊慘敗、皇帝被俘、京城空虛、人心惶惶、羣臣主降,一片亡國之象。在國家危難之時,總有一些人挺身而出,英雄。所謂英雄者,挽狂

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北京保衛戰成功。他很強硬,怒斥朱高煦,跟王振幹仗。他身居高位,從不濫用權力,清廉正直。徐有貞的“意欲”殺掉了于謙,臭名昭著堪比“莫須有”。于謙才能過人,品德上也無可挑剔,光明磊落地走完自己的一生。

當年明月(原名石悅)比較欣賞這樣的成功學: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所以在最後他以徐霞客的事蹟進行了總結,我看過他的訪談,他自己大概就是這麼個人,至少在我看來沒有被外界的輿論以及榮譽壓垮,他還是基本能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着,接着寫書。我只是覺得這本書裏充滿了權力、陰謀與鬥爭。裏面有正義、邪惡、善良、狡詐、忠誠、背叛、氣節、寬恕、孤獨、希望、痛苦??看完以後也就稍微得多瞭解了這段歷史,沒多大好的影響,反而覺得歷史充滿了悲劇。人能活出真正的自己,無愧一生就已經很好了。

第五篇:《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用了幾個月每晚臨睡的時間,伴隨着對當年明月的濃厚興趣,我大快朵頤的通讀了一遍《明朝那些事兒》全七冊。很暢快,很過癮。當然,也很沉重,由於歷史的厚重所致吧。

歷史會讓人感受到自己很渺小。那些大人物逐一消逝在歲月的長河中,小人物幾乎都沒有出場的機會。讓你感受到時光無情,世界之大,人世之滄桑,再不想去計較什麼榮辱得失,因爲所有的一切都終將遠去。同時,也會促使人們去珍惜自己僅有的比起宇宙浩瀚而言零星的散碎時光,自覺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以儘量去抓住上天賜予我們的寶貴年華。人的一生短得可憐而又長得厲害,可以絢爛無比,也可暗無天日。

在歷史上,正義終將戰勝邪惡,可是在正義戰勝之前的那段時間裏是相當殘酷且痛苦的。也正是有了那段鬥爭纔有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好戲,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是好戲,可是在當時就是玩命。

所有問題的解決與準確判斷基本上都是圍繞利益與權力展開的,還有部分是人的性格,當年明月緊緊的抓住了這些致命的祕籍再加上合理的分析以及幽默的筆法自然就成就了這個風靡的作品。

當我看到介紹一代武將徐達的時候,不得不佩服人的智慧是多麼的奇妙,帶來的感覺是多麼的美好。但是人的智慧同樣可以致人與死地,在那個說一句不恰當的話就能夠掉腦袋的年代,沒有超級的智商是無法在朝庭裏面混的,不出幾天就可以進入地獄。

要知道在當時的朝庭上的人都全國層層選拔的精英,比今天的北大生還要北大。光是靠讀書的智商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在朝庭裏學習權術,經歷生活的層層磨難,一不小心還是被人黑掉了,有的時候還需要相當的運氣,而徐階就是那樣一個二十年臥薪嚐膽、在刀光劍影、黑暗鬥爭中逐漸成長起來政治明星,明朝也只有他一個人才得以善終。

我自從看了前面的幾段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每天都仔細的每個字都看,看他的書不同於你看什麼簡單的動畫片或者肥皂劇,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記住前面的有關聯的內容你纔看得懂簡單文字背後所隱藏的真實的“今人可怕”的智慧,不過你也不用擔心會走神,一旦你真正進入狀態的時候,你的注意力就不由自主的集中,因爲文字的意思自動吸引你。我是用手機看的,每次直到眼睛看花了爲止,還有就是手機沒有電了才放棄。

一個朝代即將滅亡的時候帶給人們的只能失望,因爲有智慧的人都沒有了,也可能是沒有被發現,以前積澱多年的危險因素在那一刻徹底爆發,是一個歷史的規則,是大勢所趨,導致了沒有太多的能人出來挽救危局,相反大清到是逐漸顯現出來努爾哈赤、皇太極那樣的能人,就像明代的開國皇帝那樣有才才能滅掉元朝,總之,我認爲不太精彩不是他的原因,是歷史上的悲哀,他也只能選擇這樣寫,因爲他寫的就是真實的歷史。

以前一直聽老師說人的智力是相差不了多少的,我也一直有點相信他們的話,直到我看了這本書之後才徹底明白各個人智力的千差萬別,白癡永遠是白癡,他永遠成爲不了天才,無論他多少努力,那也是由於先天的缺陷,但是努力還是必不可少的,不然就更加白癡了。同理天才永遠是天才,除非他腦部受傷才變成白癡,當然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只不過天賦秉異,他們學習東西非常的容易,需要的只是時間與精力。

我認爲這本書不僅僅只講述了明朝的整個歷史,還告訴了我們許多的道理。首先,做皇帝就像開公司,經營不善就會破產。但人家破產可以重來,一個王朝“破產”,估計“老闆”生存的可能性爲零。就像大結局中的結束語:走上了這條路,就不能回頭。因爲如此,我也不想當皇上。萬一哪天國家出了事,自己能力又不怎樣,豈不完蛋?還是共產主義好啊,有得選舉,能力不好不用你當,當個老百姓活得實實在在纔好。

其次,就是“禍從口出”的問題。想唐伯虎當年由於口出狂言,在科舉交卷後當着大家的面說自己必中會元,使大家猜疑他作弊而他則被逐出考場。俗話說得好,“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哪天隨便說出來的話可能就會毀了你。所以,當心啊!

最後,就是對待人生的態度問題。當年明月在書中寫道:所謂千秋霸業,萬古流芳,以及一切的一切,只是糞土。先變成糞,再變成土。沒錯,正是這樣。當你匆匆地過完了一生,贏得了許多榮譽和名利。然而當你在臨危時再想這些東西,會覺得有意義嗎?有,但不是指這個。死而無憾,這纔是人生的意義。或者,也是《明朝那些事兒》的最後一章的結束語: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同時也驗證了“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總是會發光”這句話,因爲在這個充斥着“假、大、空”的出版市場,這本書脫穎而出且又成績驚人,僅從文字的魅力就深深地吸引讀者,讓人驚歎不已。同樣讓我認識到,如果想要成功就必須有自己的實力。

在這本書中,我欣賞他有勇有謀的志氣,也欣賞他不屈服,米對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他能從容鎮定的迎接每一次挑戰,靠自己的努力奮鬥去攀登每一個高點。在戰場中勝利者只有一個,只有不斷堅持,不斷吸取教訓,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強,才能實現最後的目標。

再多的言語在我這裏說起也是蒼白無力的,只有你看了之後才知道什麼叫做利益,什麼叫做權力,什麼叫做智慧的顛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