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家風淳,作風正——《清風傳家》《嚴以治家》家風建設讀後感

讀後感2.41W

家風淳,作風正——《清風傳家》《嚴以治家》家風建設讀後感

家風淳,作風正——《清風傳家》《嚴以治家》家風建設讀後感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是很多年前看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現在品讀《清風傳家》《嚴以治家》這兩本家風建設讀本的時候對其會有不一樣的理解。一個家庭的幸與不幸,其實都有根可循,有源可塑,究其根本不過是受一個家庭整個的價值觀的影響,也就是家風的影響。良好的家風能讓一個家庭甚至家族蒸蒸日上,反之則會將其推入深淵。

我出身一個地道的農民家庭,從小和爺爺奶奶一起長大,誰也沒有那個文化去理解何爲家風,但是他們卻用實際行動給我詮釋了他們內心的真善美。記得小時候,因爲家在縣城周邊的緣故,許多從遠處來往縣城的人都要從我家門口路過,在那個交通尚不發達的年代,步行成爲了最主要的出行方式,那時候家裏經常會收留一些從縣城回家太晚需要借宿一晚的人,奶奶每次都會爲他們準備好牀鋪,並且爲其準備一頓力所能及好的晚餐,從來不收任何費用。爺爺奶奶不會講大道理,更不會告訴我這是善良,似乎這就是理所當然的,他們說來也不過是盡力幫助一下別人的事情。我的爺爺奶奶不會大道理,最多就用小時偷針大時偷牛或富有時奢侈落魄時乞討等這樣的在我們地方廣爲流傳故事告訴我,做人從小就要誠實,勤儉節約。

爺爺奶奶也是沒有人給他們總結過何爲家風,更沒有人耳提面命的告訴他們家風是什麼,但他們身上的真善美卻是植根於血液深處的,是受到幾代人積澱而傳承下來的美德,這便是家風,這恰恰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

爺爺奶奶身上純樸善良、勤儉節約的品質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多年來,是他們引導我在茫茫人海中不迷失方向,是他們讓我在成長的海洋中不畏艱險,乘風破浪。時光飛逝,轉眼之間而立之年已過,我已不再是受人庇護之下的女孩了。爲人妻、爲人母,從一個家到了另一個家,家庭成員的變化、親情友情的遞增,但我始終沒有變更我一些自身的特質--這種特質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在成長過程中慢慢沉澱而來的,是在“家風”薰陶之下的結果。 對,就是這未成文的“家風”影響着我,即使我不出衆,即使我不拔尖,我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護士,但我依舊對我的“家風”心懷着感激之情,是“她”在生活中,薰陶着我、伴我成長,讓我一直秉持着城實善良、勤儉節約的品質,以此去對待我的生活,我的工作,這是我的一份寶貴的財富,我也將通過言傳身教將這種品質傳承下去。

家風淳,作風正——《清風傳家》《嚴以治家》家風建設讀後感

古語云: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以自我完善爲基礎,通過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幾千年來無數知識者的最高理想。天下之本在家,好家教、好家風、好家庭是一個人成功的前提,也是一個社會長治久安的基礎。

《清風傳家》一書以事例爲指引,深入記敘了25位黨員楷模的英雄事蹟。通過採訪瞭解他們家庭生活的點點滴滴,從細微處着手,凸顯了他們平凡中的偉大之處。通過細緻描述他們的家庭生活事例,赤誠報國、清白傳家的家風故事,生動展現了他們的一身正氣、無私大愛、家國情懷,加深了我對家庭、家風、家教的認識及理解。

嚴以治家,好風傳家。家庭作爲社會延續的重要紐帶,在一個人的成長、成才過程中至關重要。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好家庭”的定義在每個人心中亦不盡相同。通過閱讀,其中張伯禮父子的事蹟深深打動了我。一家兩代中醫人,言傳身教救世人。我想,這就是我心中“好家庭”的答案。“好家庭”不一定要有豐盛的物質、優越的地位、享樂的生活,但一定不能缺少堅持學習的理念,不能忘記人民至上的初心。好的家庭,纔能有好的孩子。“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這句話是說與品行優良的人交往,就好像進入滿屋香草的臥室,時間長了也聞不到其中的香味。而與品行不好的人交往,就好像進入賣臭魚的店鋪,久而久之聞不到魚的臭味,也就是和臭味融爲一體了。可見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之大,而對於個人來說,家庭教育的薰陶,也該如芝蘭一般。張伯禮大夫的故事讓我們明白,一個父親的言傳身教,品德修養對孩子、對家庭的影響至關重要,也警示我們在日常家庭相處中注重對自身品性的修養。

最是清風傳家遠。就像一個人有氣質、一個國家有性格一樣,一個家庭在長期的延續過程中,會形成自己獨特的風習和風貌。這樣一種看不見的精神風貌,摸不着的風尚習氣,以一種隱性的形態,存在於特定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家庭成員的一舉手、一投足,無不體現出這樣一種習性,這就是家風。它是一個家庭的傳統,是一個家庭的文化。25位英模黨員的事蹟中所折射出的好家風,使我讀完深受感動,對照自身,我有以下體會:

保持平常心。保持一顆平常心,使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表裏如一,不因外物的改變而有所變化,自覺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勝不驕,敗不餒”,始終立足本職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保持責任心。一切以人民利益爲出發點,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計較個人得失;要克服華而不實,漂浮虛榮的工作作風,做老實人,辦老實事,對工作勤勤懇懇,求真務實。做到警鐘長鳴,防微杜漸,真正把全部心智用在工作上,用在爲羣衆謀取利益上。

保持進取心。時代在前進,社會在進步,我們的思想觀念、知識結構、能力水平也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不斷創新,要適應時代的潮流。因此,經常保持一顆進取心,多一份主動,多一份努力,加強理論學習,吸納各種知識,不斷更新思想觀念,銳意創新,適應時代與社會的發展,自覺做到立足本職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保持廉潔心。廉潔自律是底線。廉潔自律是我們應該具備的思想品德修養,也是基本的行爲要求。要抵擋住各種物慾的誘惑和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經受住各種風險的考驗健康地成長,必須堅定理想信念,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自重、自省、自警、自勵,保持清醒的頭腦,分得清黑白,辨得清真僞,看得清是非,克己自律,嚴於自察。

家風淳,作風正——《清風傳家》《嚴以治家》家風建設讀後感

家風是什麼?楊樹桐先生在他的《家風漫談》一書中這樣解釋:“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長期以來形成的能影響家庭成員精神,品德及行爲的一種傳統風尚和德行傳承。”家風不是高精尖的科學,讓人無法靠近,它是一種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在人生迷茫和困苦時爲我們指明光明道路的希望之光。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而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習近平總書記說:“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好的家風對個人成才發展有積極推動作用。家風是一個人精神成長的重要源頭。有什麼樣的家風,往往就有什麼樣的做人做事態度、爲人處世的風格。“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正是在父親鍾世藩“一個人要能夠給世界留下點什麼東西,纔算沒有白活”的教誨中長大,並將這種家風傳至下一代,纔有了鍾家三代行醫世家對醫學的執着,對名利的淡泊和頂天立地的風骨。“時代楷模”黃大年是父母的教育和影響在其心裏深埋下愛國報國的影子,纔在學成後毅然歸國建設國家。人的一生充滿了選擇,去留之間,取捨之中,考驗着智慧,更照鑑情懷,而這種智慧和情懷的背後影射的是父母殷切教導和優良家風的傳承。

家風不僅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爲準則,同時家風也是社會和諧的基礎細胞。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有什麼樣的精神狀態,價值追求。對社會而言,家風正,就能不斷激發每個家庭成員在文明風尚拔節中的“潛在力量”,整個社會就一定可以在小家大家的交相輝映中塑造時代新風,支撐起醇厚的民風、社風,好的家風能爲廉潔奉公提供精神支撐。如果家風不正,家教不嚴,最終會突破法治的底線,走向腐敗的深淵。

相比普通人,黨員幹部的家風更需要時刻砥礪,不斷修煉。一名共產黨員的家風,往往能反映其黨性修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幹部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領導幹部作風的重要表現。因此對於黨員幹部來說,家風的建設不僅僅是道德問題,更是紀律問題和黨性問題。淳黨風、正作風必須把家風建設作爲突破口,引導領導幹部培育好家風、涵養好作風,帶動黨風向好、民風向善。

古人云:“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良好家風的形成與修身養性一樣,都是一個久久爲功的過程。家風建設一方面要在微觀上注重“家庭、家教、家風”的有機統一;另一方面也要在宏觀上注重“家風、黨風、社會風氣”的有機統一。

家風建設首先體現在“小家”建設上。黨員幹部要承擔起家庭責任,做到真正關心家族內每一位家庭成員,同時要傳播優良家教,將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與人爲善、勤儉持家等觀念,愛國、敬業、誠信、奉獻等理念融入到家庭觀念之中。將家庭夢與中國夢有機結合,促使家庭成員積極主動,由心而發去爲家庭謀幸福,爲他人送溫暖,爲社會做貢獻。引導家庭成員永遠愛黨愛國愛家。

家風建設更要提升到“大家”風氣形成之上。如前所述,家風建設對黨風、政風以及社會風氣有着重要的影響,因此黨員幹部的家風建設應當提升至對黨風、政風負責,清新社會風氣的高度。將加強家風建設作爲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樹立“反圍獵”憂患意識的“嚴以修身”觀,形成“情不可越法”的“廉潔齊家”觀,清白持家,杜絕特權。領導幹部要在做到自己“意正心正”,提升自身黨性修養的基礎上,才能“修身齊家”對家人嚴格要求,管理好家庭,形成優良家風。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領導幹部立政德、重身教,嚴管教、做表率,帶頭抓好家風家教,中華民族優良家風傳統定然會在新時代發揚光大,全面從嚴治黨一定會書寫出更加光輝的壯麗篇章。

家風淳,作風正——《清風傳家》《嚴以治家》家風建設讀後感

《清風傳家》立足正面引導,深入採訪了黨的十九大以來獲得國家級榮譽的于敏、孫家棟、張富清、黃旭華、鍾南山、樊錦詩等25位英模黨員,深入挖掘他們在家風建設方面的先進事蹟,細緻講述他們忠誠愛國、清白傳家的家風故事,生動展現他們的真情大愛、家國情懷,旨在引導黨員幹部見賢思齊,從中汲取人格力量,自覺做家風建設的表率。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也是一個社會的價值縮影。家庭好,國家好,民族才能好。廣大家庭都應弘揚優良家風,黨員幹部更應發揮模範帶頭作用,繼承和弘揚革命先輩的紅色家風,做家風建設的表率,把修身、齊家落到實處。

《清風傳家》一書中的鐘南山院士的事蹟令我最爲印象深刻。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84歲的鐘南山院士臨危受命,逆行抗疫一線。他常說:“我不過就是一個看病的大夫。”這份謙遜和執着,是他從父親那裏繼承來,隨後又傳給自己孩子的。是什麼造就了一家三代人,仁心仁術的醫家風範,全心全意爲病人服務的仁者家風?其實造就三代行醫仁者風範的,從來都是嚴謹敦厚的家風,以及本人的不懈努力。家,是孩子成長的土壤,家風的好壞決定了土壤的品質。父母自身立德立言、言傳身教對孩子的成長是很重要的。鍾南山從醫救人的信念、實事求是的原則和他春風化雨的態度,都是家風的沃土上結出的豐碩果實。

《嚴以治家》立足反面警示,通過對近年來查處的24個違紀違法領導幹部家風問題的深刻剖析,輔以懺悔摘錄、警示評點,揭示領導幹部自身不正、治家不嚴給事業和家庭帶來的巨大傷害,旨在教育黨員幹部以案爲鑑,謹防不良風氣對家風的侵蝕,做到清廉自守,過好家庭關、親情關。

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書中那些違紀違法的黨員幹部,幾乎都存在一個背棄家教的過程。隨着職務的升高、權力的加大,逐漸把家庭的教誨置之腦後,同時也因自身不正,直至身陷囹圄而悲不自勝。此書意在告誡黨員幹部不僅要戒貪止欲、克己奉公,切實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用於造福人民;還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所有黨員幹部都要履行好自己負責領域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堅決同各種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作鬥爭。

無論是25位英模黨員,還是24個違紀違法案例,都以自己的行動影響和改變着自己的家風。不同的是,英模黨員是在積極向上,違紀案例卻是幡然向下。

每一個檢察幹警都代表着檢察羣體的形象,每一個幹警的家屬也是檢察羣體形象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一個一身正氣的檢察官、一個清正家風的檢察官家庭,都爲檢察羣體增光添彩。我們要通過清風傳家、廉潔修身來促進檢察人員提升精神境界、恪守職業道德、公正廉潔司法。作爲檢察幹警,我們要始終銘記檢察官是人民的公僕,所有的一切要本着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因此在思想根源上要強化觀念,端正心態,守住底線;其次要堅守廉潔正派的底線從嚴齊家。這就要求幹警要時刻分清公與私、是與非的界限,絕不利用職務便利爲家人謀取私利。努力營造崇德向善的社會氛圍,弘揚廉潔自律的清白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