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一張網讀後感(精選多篇)

讀後感1.87W

第一篇:三張網

一張網讀後感(精選多篇)

“建設幸福中國”講故事比賽稿

三張網

表演者: 徐若婷學校:湖陽鄉中心學校二年級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下午好,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故事叫?三張網?,下面由請第一張網閃亮登場(手持竹梭子)這是一張86年的絲網,是屬於奶奶永恆的記憶。請讓我爲大家展現86年的那個場景:

媽媽們在村子街道兩邊一字排開,端坐,腳踩丁字架,左手握一塊熟竹板,右手將手裏繞滿絲線的梭子來回與右手熟竹板配合,不斷地織出一排排菱形網格,一般講來,一條網要織幾千個網格,當年的奶奶織呀,織呀,直把牧童織得歸,才把炊煙裊裊起,飯後點燈再來織,又是一片織網景,夜深又人靜,才把網收起。不要問效益,兩天才能織一條,一條纔有兩塊七。那梭子誰來繞?告訴你們,咱語文老師當年來幫忙,咱數學老師當年可是梭子王,他們都把美名兒揚!

下面由請第二張網隆重登場,(手持鐵梭子)看到它,你們認出老朋友了。對,它就是咱湖陽鄉揚名省內外的、大名鼎鼎的特色農民手工產品——地籠網,這張網興起於96年,梭子變苗條了,絲線也成尼綸線了,丁字架變成了臺架,最核心的變化是什麼呢?網格不再是手工,而是機器完成。手工僅完成接口處的縫合。每節開口裝倒須及裝下沉鐵塊。試想,這種變化帶來的結果就是產量幾何級的增加。分工進步細化,媽媽每天織15條,也就是60元,就連年邁的奶奶也能做個30元。

現在的湖陽鄉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地籠網產業鏈!這條網,是媽媽半邊天的有力證明。 最後,由請第三張網粉墨登場,這是一張21世紀的網,它在哪裏?它抓不到,摸不着,但看得見。什麼網?賣個官子,講個笑話給大家聽一下:一天,我家電腦上不了網,請表哥幫忙。表哥問爸爸:?你把‘貓’放在哪裏??爸爸說:?家裏沒老鼠,哪來的貓呀!?想必大家都知道是什麼網了吧!對!就是寬帶網,我從那裏知道了什麼是?百度?,在百度中查到了許許多多的學習資料。我想,這張網是屬於未來的,我要用好這張網,用寬帶網來推銷我們的地籠網,介紹我們湖陽的特色旅遊。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用這張網來幫助我的學習,成爲祖國未來的花朵。

我的故事講完了,謝謝大家!

第二篇:“一張網”帶來旗艦效應

“一張網”帶來旗艦效應

——我省推進廣播電視有線網絡整合,努力做大蛋糕,實現

利益共同增長

每天吃過晚飯,綿陽市江油大康鎮星火村村民李偉都習慣性地打開電視,點播收看自己喜歡的中外大片。“去年搬進新房,今年安上數字電視,生活越來越好。”對李偉一家而言,電視機上的機頂盒給全家人帶來了快樂,“兒子喜歡動畫片頻道,老婆喜歡電視劇頻道。”而在地震前,他們一家只能通過天線收看不清晰的幾個頻道。

李偉一家的變化,是我省廣播電視網絡整合的一個縮影。我省文化體制改革推向縱深,廣電網絡整合迎來產業發展的春天。今年1月1日,我省21個市州131個廣電網絡經營機構完成資源整合開始統一運營,全省廣電網絡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貫通,“一省一網”格局基本形成。體制之變從各自爲政到“全省一張網”。

我省廣電網絡始建於上世紀80年代,長期以來,由於體制原因,全省廣電網絡分散在省內大小不一的200多個主體中,處於分級管理、分散經營、各自爲政的狀態,運營效率低、建設重複、安全隱患多、管理服務落後。

按照中央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2014年起,我省切實推進廣播電視有線網絡資源整合。

2014年7月在成都召開的全省有線廣播電視網絡整合工作會要求,推動我省廣電網絡“一張網”整合,建“多贏格局”,努力做大蛋糕,實現利益共同增長。根據規劃,“全省一張網”局面形成,將可把單純依靠增加用戶數量的外延式增長逐步轉變到依靠發展增值業務的內涵式增長上。

2014年1月,省有線廣播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標誌着我省廣電網絡整合進入快車道。“改革讓我們直面市場,將廣電網絡培育成爲新的市場主體,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省有線廣播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郭劍新說。 按照“行政推動、市場運作”的整合推進原則,遵循“存量保值、增量分成”的利益分配原則,“全省一張網”建設快速推進。“在整合方式上,先省公司掛牌,後資產評估注入,省、市、縣全覆蓋。”郭劍新說,我省廣電網絡整合在全國起點高,目前,全國能實現由省到村“一張網”的省份並不多。

全省20多個專業的資產評估團隊迅速“沉”下去,對131個網絡經營機構進行資產評估,實現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省公司直接對市、縣公司實行垂直管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統一財務管理,統一結算標準,完全打破以前事業單位的體制束縛。”郭劍新說,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統一運營”的改革要求,經過整合,各地有線網絡運營企業規模迅速擴大。

2014年12月9日,四川省有線廣播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下屬131家分公司授牌成立,標誌我省“一省一網”格局基本形成,整合後的省有線廣電網絡股份有限公司總資產62億元,從業人員1.7萬餘人,城鄉有線電視用戶近1300萬戶。

經營之變從單一經營到綜合運營。

文化體制改革,極大釋放了廣電網絡的文化生產力。 省有線廣播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龍泉驛分公司是最早體會到整合優勢的縣級公司之一,“原來我們只經營有線電視,經營收入不足千萬元,現在我們的年收入近億元,已經是一個綜合信息運營商。”龍泉驛分公司經理李驛說,截至今年6月,除傳統的有線電視外,他們在龍泉驛區還擁有個人互聯網用戶4萬戶,1000個接入單位使用他們提供的數據業務服務。去年,該公司經營收入突破6000萬元,其中增值業務收入佔比近50%。

“整合,讓零散的資源變成可鑄造文化產業旗艦的部件。”省有線廣播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羅軼認爲,整合後的廣電網絡有望成爲我省的又一艘文化產業旗艦。“網絡整合使得政策、管理、資金、技術、市場、人力資源等產業要素科學有效地聚集,真正將我省廣電網絡相關企業連接到一起,打通了上中下游產業鏈條。”羅軼說,“一省一網”最終要邁向互聯網、電信網、有線電視網“三網融合”,

原先重複建設、區域限制、業務單一等弊端被打破後,市場成爲行業主導,潛在的產業優勢將很快爆發。僅上半年,全省廣電網絡新增數字電視用戶45萬戶,完成經營收入14.3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收入增長43%,經營成效顯著提升。

觀念之變從“等、靠、要”到客戶本位。

在宜賓廣電網絡,原先的 “收費大廳”變成“營業大廳”,過去的“收費員”轉型爲“營銷員”。“這不僅僅是營業網點和崗位職稱的變化,更是改革帶來的觀念之變。”宜賓分公司經理楊榮富說,“收費大廳”僅是收取費用的場所,而“營業廳”涵蓋收費、營銷、服務等多項內容,“一個核心就是客戶本位”。

李驛有着切身體驗,“以前公司就幾十個人,幹多幹少工資都一樣,工作積極性不高。”整合將他們推向市場,靠體制吃飯的“鐵飯碗”沒了,變成通過服務客戶向市場要效益的“金飯碗”,主動服務、主動營銷成爲員工的必修課。羅軼說,改革不僅在改體制,也在改人的觀念,“等、靠、要”的傳統思維已不適應現代廣電網絡迅猛發展的需要。

由粗放管理到精細運作,省公司成立後,涉及全省各分支機構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也迅速建立,機構編制、員工管理、幹部任用管理、薪酬福利、績效考覈等都明文公佈,《公司客戶服務規範》、《呼叫中心管理辦法》、《公司營業廳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相繼出臺。

第三篇:工作和生活其實是一張網你相信嗎

工作和生活其實是一張網你相信嗎 工作就是一張網,生活就是一片海洋,我們每天都在用工作這張網,在生活這片海洋中捕獲自己的所需的食物。在這片海洋中,我們往往不會一帆風順,食物除了付出艱辛和汗水,還需品嚐追求食物過程的喜怒哀樂。

工作,就是一種生活,工作其實就是一個人一生的所有,運動爲健康而工作,放鬆爲了贊足精力而工作,讀書爲補充知識而工作,旅遊爲見識而工作,吃飯爲能量而工作,就連我們睡覺也是爲精神而工作,我們時時刻刻在工作,人的一生就是因工作而勞作。 人生百味,在人的一生中,需要生活的洗禮,更需要社會的磨練,人生纔算完美。工作更是這樣,坎坷起伏的工作可以磨練意志,酸甜苦辣可以體會工作的艱辛,沒有經歷人生曲折,理解不了真正地幸福,那是一件看起來比較華麗的外衣。

一張網撒在海洋,祈願收穫喜和樂,希望怒和哀通過網眼流向海洋,或者流到人家的網內,往往事非願爲。所以當我們收網的時候,在收穫喜樂時更要懂得包容悲傷的存在。 喜事收穫時的眉開眼笑是 成功時的舉起的醇香美酒,是勝利時超越自我的滿足。追求喜、盼望喜、祈求喜、想要歡喜伴隨一生。我們希望收到喜出望外祝福,喜不自勝的驚奇,喜笑顏開的歡樂。歡喜過後,伴隨你的又是什麼那?

喜怒哀樂,大喜大悲,悲的極點爲怒。怒是耕耘顆粒無收的痛哭流涕,怒是失敗時撕心裂肺,怒是失去時絕望眼神。想要憤怒隨風而去,我們杜絕怒髮衝冠的失望,怒目而視的仇恨,怒火中燒的遺棄。釋放怒氣,一聲哀嘆,誰能懂?

一聲哀嘆,發泄出一切的怒氣,哀是洗(請你繼續關注本站)禮怒氣的和風,平淡心情,愛是怒火的細雨,熄滅心火,哀是怒目張望去的無邊草原,釋放心神。一聲哀嘆,讓風帶走一切哀愁,讓雨洗禮一切不幸,讓無盡草原施展快樂的魔法。讓快樂迴歸自我。

樂心樂業,淡然的寧靜,樂是痛哭流涕後前進步伐,樂是醇香美酒生死一醉。樂是和風吹開百花香人心扉的自我陶醉,樂是細雨洗禮塵埃後大氣清新。我們喜歡樂,想象樂不可極的物質生活,夢想有樂享其成的果實,幻想樂不可言的揮霍。

喜怒哀樂,伴隨你我工作中。工作就是一個人一生所有,它就是一張單程票,沒有回頭路,路的盡頭就是於土作伴。工作的網撒到生活的海中,我們沒有能力選擇網下水捕獲的是喜、怒、哀、樂。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網撒的圓些,收穫的多一點,選擇多一點。

第四篇:織好一張網 建好一平臺 服務一大片

江西婺源組工信息

中共婺源縣委組織部領導籤批:

織好一張網 建好一平臺 服務一大片 ——婺源縣二次開發利用“大組工網”爲黨建信息化發揮作用插上隱形翅膀

婺源縣積極推進組織系統信息化建設,充分發揮“大組工網”平臺作用,把黨建、網絡、遠教有機整合,通過對“大組工網”的二次開發利用,促進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改革創新,快速發展。

一、利用門戶網站,打造直通組工“主渠道”

自大組工網開通以來,婺源縣委組織部門戶網站“婺源黨建網”始終與大組工網保持同步,並對網站進行了全面改版和功能提升,着力強化了網站的親民性、互動性、便捷性、開放性,做到門類齊全、內容豐富、數據準確、更新及時。網站在原有欄目的基礎上,結合當前重點工作,增設了“創先爭優活動”、“大學生村官”、“網上黨校”、“黨建信箱”等專題,較好的暢通了網上聯繫渠道,豐富了網 1

上信息內容,創新了網上服務形式,擴大了網絡宣傳功能。目前,“婺源黨建網”已成爲宣傳組織工作的第一媒介、辦理組工業務的便捷窗口、服務基層黨員的綠色通道,爲推動組織工作科學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利用在線學習,分享網絡教育“自助餐”

婺源縣利用大組工網內容豐富,共享性好,靈活性強的特點,結合“婺源黨建網”自主管理的優勢,紮實開展幹部教育網絡培訓試點工作。建立了集“供、學、管、考”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全縣幹部教育網絡培訓平臺,並聯姻縣委黨校與清華大學的遠程教育扶貧站,創辦了“網上黨校”,成功實現了網絡、師資、課程等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積極發揮網絡教育培訓黨員的主陣地作用,取得了顯著成效。今年以來,已有近300名黨員利用網絡教育平臺實現了“自助餐”式學習,豐富精彩的網絡培訓內容,得到了黨員幹部們的一致認可。

三、利用網絡傳輸,架設黨建溝通“交換機”

婺源縣運用網絡技術充分整合各類資源,建立黨員信息庫,快速有效處理黨內各級組織之間、黨組織與黨員之間、黨組織與其他組織之間的一些具體事務,探索黨建溝通新模式,提高基層黨務工作質量和效率。通過召開視頻會議、定期發送黨建手機短信、組建網上黨支部、開闢婺源黨建論壇、設立婺源黨建qq羣等多種形式,打破空間

界限和身份壁壘,在黨員與組織間架起了一座座信息溝通橋,進一步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黨員的歸屬感。今年以來,通過手機平臺共發送黨建信息260餘條,黨建論壇共收集黨員幹部建言獻策300餘條。

四、利用遠教站點,開啓便民服務“直通車”

婺源縣在組織工作信息化推進之初,就樹立了“讓黨員經常受教育、使羣衆長期得實惠”的工作目標,明確了“一點多用、一站多能”的要求。在建設過程中,積極主動與電信部門聯繫,按照“電信寬帶網絡+機頂盒+電視機”的技術模式,大力開展黨員電教遠程教育工程,使之成爲黨的政策的“直通車”,爲民服務的“新窗口”。目前,我縣遠程教育終端接收站點已建成172個,覆蓋所有鄉鎮、街道。由縣委組織部牽頭,聯合農、林、水等部門,每季度開展一次“農家講壇”,組織廣大黨員通過寬帶網絡,足不出戶就能學習到各類養殖技術。三個季度以來,共邀請農、林、水等部門專家爲秋口鎮老曹大棚蔬菜種植園、鎮頭鎮金立新養豬廠等專業種養戶做專題技術講座24人次,得到了廣大種養戶的熱烈歡迎。

第五篇:電力體制改革路徑之爭 全國一張網還是區域電網

下一步,路在何方?

電力改革三週年之際,一場由電監會組織的調研即將在全國展開。

12月17日,作爲參與調研的電力專家,原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祕書長陳望祥告訴記者:“這次調研的直接目的就是想釐清電力體制改革的路徑之爭,即到底應該發展‘全國統一一張網’還是‘優先發展區域電網’。”

此前一週,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國家環保總局、國家電網公司聯合召開了一次工程評審會,我國首條“山西晉東南-河南南陽-湖北荊州”的100萬伏交流特高壓實驗示範工程可研設計最終獲得通過。

這條特高壓線路將聯繫華中電網和華北電網,而國家電網公司的遠景規劃是通過特高壓電網的建設,最終形成“南北互供、全國聯網”的格局。

陳望祥反對盲目上馬特高壓電網。他說,如若特高壓電網獲准,將直接意味着“五號文件”確定的“優先發展區域電網”的改革路線在實踐上被否定。2014年4月,國務院下發了被業內稱之爲“五號文件”的《電力體制改革方案》(國發[2014]5號)。在這個文件中,“建立競爭、開放的區域電力市場”和“廠網分開、競價上網”一起被確定爲電力改革下一步的主要任務和原則。

因此,應不應該建設特高壓電網,已不再是單純的技術之爭,更是中國究竟應該發展一張全國電網還是發展區域電網公司的電力改革路徑之爭。

陳望祥說:“這不僅關乎電力體制改革的未來走向,也關乎中國未來的能源規劃”。

爲何建設特高壓

此次電監會組織的調研,不僅是對前一階段區域電力市場建設和發展的梳理和總結,更是爲明辨日趨激烈的特高壓電網之爭提供決策的依據。調研的主要內容包括:各區域電網中省與省之間的電量交換情況、區域電網所起的作用、區域電網之間的電量交換情況等。

所謂“特高壓電網”,是指1000千伏的交流或±800千伏的直流電網。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前的電網主要是220千伏。目前,中國的長距離輸電和世界其他國家一樣,主要

採用500千伏的電網。

今年2月,國家電網公司宣佈將加快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爲核心的堅強國家電網”。

早在“山西晉東南-河南南陽-湖北荊州”的100萬伏交流特高壓實驗示範工程可研設計獲得通過之前,總投資約15億元的750千伏輸變電工程——西北750千伏青海官亭至西寧輸變電工程,就已經通過了國家電網公司主持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查;而國家電網規劃中的第二條100萬伏輸電線路(安徽南部至上海)的前期工作也在緊張進行中。

國家電網公司更是將特高壓電網列入其“十一五期間主要任務”。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高調錶示,加快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爲核心的堅強國家電網,是國家電網公司的重要使命。

爲什麼要建設特高壓?國家電網公司認爲中國的煤炭、水能資源分佈極不均衡,2/3的水能資源在西南,2/3的煤炭資源在西北,而能源需求的2/3則來自東部,這種供需格局決定了必須在全國範圍內優化資源配置。

由此,國家電網公司提出,與其將煤炭和石油從西部運到東部,不如採用遠距離輸電。特高壓電網具備大容量、長距離、低損耗的特徵,其輸送距離可達到2014公里以上,代表了當今輸電技術的最高水平。

今年3月21日,國家電網公司將建設特高壓電網的設想彙報給國務院有關領導。爾後,國務院同意抓緊特高壓實驗示範工程的前期研究,儘快啓動實驗示範工程。

此後,國家電網公司開始在不同場合提出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爲核心的國家電網發展規劃,其目標是力爭“到2014年前後,國家電網跨區域輸送容量佔到全國裝機總容量的25%以上”。

反對之聲

然而就在特高壓電網前期工作緊鑼密鼓展開的同時,反對之聲也日趨猛烈。

今年5月25日,中國投資協會集中了幾次座談會的專家意見,向國務院提交《關於發展特高壓電網存在的問題和建議》的報告,其中列舉了“十大問題”、“兩點建議”。三天後,國務院領導作出批示,建議發改委會同國家電網公司進一步研究論證特高壓電網的問題。

在中國投資協會提交的報告中指出,沒有國家能源和電力中長期規劃作依據,各方面對建設特高壓電網普遍表示十分懷疑。理由包括:在西部建設大型煤電基地,水資源矛盾十分突出,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提高現有500千伏電網的容量問題,國內外已有成熟經驗,不應成爲建設100萬伏特高壓電網的理由。相反,建設特高壓需要鉅額資金投入,而前景尚不明朗,其節約土地資源的結論又未經充分論證。因此,決策需慎之又慎,切忌匆忙上馬。

這份報告認爲,雖然“國家電網承擔着優化資源配置方式,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但是,資源優化配置並不僅侷限於“必須”在全國範圍內優化配置,“必須”從西部和北部大規模輸電到中東部地區。

陳望祥說,資源優化配置首先要看資源落不落實,能不能利用,經濟不經濟,以及要考慮到環境保護,生態平衡各方面的條件。在晉、陝、蒙、寧嚴重乾旱和荒漠化地區建設大型煤電基地,面臨的首要問題是水資源問題。據中國煤礦規劃研究院調查,全國13個煤炭基地,98個已開發,正開發和待開發的礦區,有70%礦區缺水,其中40%嚴重缺水。

對於國家電網公司“西電東送,南北互供”的提法,陳望祥指出,長距離輸電的損耗遠比運煤要大,因此業內向來有“近送電,遠運煤”之說。至於東南部地區電力緊缺的難題,也可有多種解決方式,比如發展核電就是途徑之一。

此外,報告還對超高壓電網提出的電網引導電源建設提出了批駁。陳望祥表示,電源規劃、電網規劃是主體中的專項規劃,而“特高壓國家電網”是電網專項規劃中的專項規劃。從我國幾十年電網發展史看,220千伏、330千伏和500千伏超高壓區域電網都是隨着大水電站和大火電廠的建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原水利電力部生產司的電網工程師蒙定中也認爲,100萬伏的特高壓電網在技術上還不成熟。“世界上只有前蘇聯和日本建設過部分線路,目前都在降壓運行。”他建議對中國是否搞特高壓電網再做論證。

全國一張網還是區域電網?

“電網體制改革的焦點就是全國一張網還是發展區域電網。” 陳望樣認爲,特高壓電網建設投資巨大,勢必抑制區域聯網的建設,最終可能是打破區域限制,形成全國一張網。這與2014年國務院“五號文件”確定的發展區域電網的目標顯然相悖。

“自去年年底以來,區域電網公司的權利已被逐步削弱了,目前只有一些調度權。” 陳望祥提出,應該按照“五號文件”的要求,組織具有法人權利的區域電網公司。

在陳看來,中國的六大區域電網是隨着火電站、水電站的建設逐步形成的,符合市場的需要,“搞全國一張網並沒有很大的必要性”。事實上,目前華北電網與華東電網,西北電網與華中電網,這些區域電網之間已經可以互相供電。“區域電網之間保持相對獨立,又互相有聯通,足以確保能源安全。從長期看,應當加強區域電網的建設。”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區域之間電量交換隻佔總電量的2%,大部分是區域內省與省之間的電量交換,約佔全國總電量的15%到20%。

在記者的採訪中,一些區域電網的負責人在談及“特高壓電網”時均三緘其口。而某區域電網人士則私下向記者表示,電力體制改革走到今天,下一步該何去何從,他們自己心裏也沒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