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玩偶之家讀後感【精品多篇】

讀後感2.76W

玩偶之家讀後感【精品多篇】

玩偶之家讀後感作文 篇一

魯迅先生說,娜拉出走後,只有兩條路:不是墮落,就是回來。

《玩偶之家》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娜拉和海爾茂是一對夫妻。一次海爾茂病危,爲了挽救丈夫的性命,娜拉僞造父親的簽名借得了一筆款項,海爾茂轉危爲安。幾年後,海爾茂升任銀行經理,並準備裁退一個職員,沒想到這個職員卻正好是娜拉從前的借款人。職員以當年僞造簽名的事來要挾娜拉,將此事寫成信寄給海爾茂。海爾茂看到信後,惱羞成怒,痛斥娜拉讓他面臨身敗名裂的險境。這時,職員卻因遇到舊情人而重新燃起生活的勇氣,將借據退還給了海爾茂。正當海爾茂慶幸事情已經過去的時候,娜拉卻因看清楚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離家出走。

娜拉是個可愛的女子。她不再按約定俗成的方式去生活,而是開始問:爲什麼要這樣子生活?這是說人反思生計、習俗和信仰,和男權不是故意相對,碰巧的是當時的經濟現狀是男人的經濟地位高,女人幾乎無經濟獨立性,習俗中“當時沒有任何事物比婚姻的契約更神聖”反之的,如果一箇中國的男人按照約定俗成的樣子娶妻生子,突然有一天問自己:這些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我爲什麼要這樣子生活?最後他發現了自己內心的夢想,決定離開家去追尋,也是同理,和女權主義是不是沒有直接聯繫?突出強調男權和女權,矯枉過正,在實際的社會改革的操作中,更有號召力點,可能更好用點。雖然後果也會極端。

娜拉走出她的丈夫家門的那一刻,纔是她成長的真正開始。娜拉之所以出走得那麼堅決,以至於可以忍得捨棄她深愛的三個孩子的傷痛,是因爲現實讓她受到了莫大的傷害,同時也給她上了一課,她要做真正的自己,做獨立的人而不是供別人消遣的“玩偶”,直到這時她才爲自己所受到的委曲而感到傷心後誨,其中有他的父親給她的,更多的是他的丈夫給她的。其中很關鍵的一個原因是她在經濟上的不獨立。在經濟依賴於她的父親中能是作爲孩子的她,而不是作爲一個成人的她。然而現實卻沒有給她這個機會,出嫁後,她的丈夫海爾茂成了她的父親在她的生活中位置的替代者,不管是精神上,還是經濟上。她還是一個孩子,沒有一丁點的社會經驗,也就是說對社會沒有一丁點的認識,還保持着孩子式的純真和任性,不同的是她更懂事了。所以說她的出走纔是她的成長的開始,從此她才真正地進入了成人世界,才走進了真正意義的社會上。我想她出走後首先面臨便是經濟上獨立的問題。按照魯迅的觀點,她出走後結果只有兩種,要麼變壞,要麼回到她的丈夫的身邊。對於涉世未深的我來,還沒有充分的經歷和資本來反駁魯迅的觀點。也許在經歷生活中風風雨雨這後,她會領悟到人心的險惡,社會的種種不測。她的丈夫已經給她上了第一課。而能夠很好保護自己並在這個社會上生存下來也是作爲一個社會意義上人應擁有的本領,女人也不例外,從某種意義上,處於弱勢的女人更應該擁有這種本領,因爲只有獲得經濟上獨立、靠自己生存,她們才能獲得與男人平等的地位和對話的資本。相反,依賴於男人就爲將來的悲劇埋下了種子,所以說娜拉的出走是明智的。

玩偶之家讀後感作文 篇二

如這本的名字一樣,女主人公像個玩偶一樣,擺佈在父親,此後是丈夫的手中。她一心一意的做着丈夫的小鳥,喜歡丈夫喜歡的一切,甚至冒着敗壞名聲的危險爲丈夫借了一筆錢好給丈夫治病。而當事件敗露時,身爲丈夫的海爾茂卻毅然的指責妻子。本是同甘共苦的時刻,而演變成爲故事的高潮——女主人公娜拉決定離開她的丈夫和孩子,去過自己的生活。整個故事在事件敗露以及男女主人公攤牌的時刻到達了高潮,作者在最後用娜拉的出走,似乎宣誓着女性主義的奮起。

在我看來,娜拉的出走(轉變)來的有些突兀,彷彿一個沉睡了千年的人,突然驚醒一樣。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一語中的地指出:“婦女解放的第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勞動中去”。而娜拉只是有些孩子氣的宣佈出走,並且不再相信奇蹟。她並未明白自己究竟要的是什麼,出走並不能解決問題。作爲一位母親,她放棄了對家庭的責任,或許我們可以說是當時的資本主義制度下,讓娜拉在得知丈夫的真面目時,毅然作出的無可奈何的決定。

看完整個劇本,從愛情觀的角度來看,海爾茂全心的愛着這位妻子,8年來,都像孩子一樣的寵愛她。其中很多的對白,顯示了一種大男子主義情結。或許像中國古代一樣,封建制度造就了男尊女卑的地位,但是一個男性,能夠如寵愛一個孩子般的寵愛自己的妻子是很不容易的。再者就是名譽的問題,一個男人把名譽看的比生命還要重要,海爾茂說:“娜拉,我願意爲你日夜工作,我願意爲你受窮受苦。可是男人不能爲他愛的女人犧牲自己的名譽。”這多少與中國或日本的傳統有些相似,我想這並不能歸責於資本主義的劣根性吧。娜拉沒有任何社會經驗,只是用孩子般的心態與海爾茂相處,而海爾茂也樂意充當父親的角色,替她安排一切。而故事的結局是娜拉指責海爾茂從未與她進行一場認真的交談,任何事物都是相互的,一個心態不成熟的主人公,在故事的結局,作者也並沒有交待她的結局。用出走來對抗資本主義的法律制度的無情,似乎有些力不從心。

劇本的林丹太太似乎是唯一能看清現實的人,她一在的勸娜拉告訴海爾茂事情的真相,她利用尼爾·柯洛克斯泰來滿足自己空虛的意願,她們作爲悲劇生活下的犧牲品,都是爲名利所累。林丹太太利用她的愛情去挽救娜拉的名譽,而在最重要的關頭,她卻突然醒悟,真正的夫妻應該是沒有所謂的祕密的。作爲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應該有屬於自己內心的東西,即使是夫妻,有些東西畢竟還是自己去消化。畢竟每一段婚姻都不是沒有瑕疵的,或者我猜想,如果尼爾·柯洛克斯泰把信拿走了,娜拉夫婦之間還藏着這個祕密,她們也許能像以前那樣快樂的生活,繼續歡樂的歌唱。那娜拉也不會覺醒,而繼續做他的泥娃娃。當然,這並不符合作者的原意,也揭露不了資本主義制度下的法律的無情。娜拉一直在指責法律的無情,而就算在中國社會,一個儒家思想統治了幾千年的中國,法律一樣是冷酷無情的。或許我們會探討到底娜拉僞造簽字應不應該,當然從理性的角度來說,她當然是錯了,而她的錯在一開始就註定了悲劇,她的悲劇在於她那懦弱的性格,在經濟上失去了獨立性,她必須依賴於他的丈夫,同時來自丈夫的呵護,也讓她一直處於遠離社會的邊緣。

我並不如同作者那樣爲娜拉的出走而歡呼,劇本一開始,我就不喜歡娜拉,這位孩子似的母親,沉浸在歡樂的海洋中,沉浸在丈夫的寵愛當中,而沒有認清僞簽字的法律責任。而故事的另一個主人公阮克醫生深深地愛着她,娜拉享受着這種被愛的感覺,而阮克醫生就在她身旁,默默地愛着她,並且在快要臨死的時候,表白了自己的心情。而娜拉早已知道了他的祕密而裝作全然不知,並且要求他像以前一樣與他們相處。我想這是殘忍的,深愛的女人在眼前,只是從來不落到自己的身上,我想娜拉是利用了阮克的愛情來滿足自己的虛榮而已。

每個人都是愛情生活下的悲劇,愛人的如同被愛一樣,都是生活在別人塑造的影子中生活而怡然自樂。當陽光照進這個陰暗的角落,一切都改變了原樣,於是童話世界開始瓦解,仙女也終歸要落進現實。

玩偶之家讀後感作文 篇三

1、劇本

這是我離開課本以後,第一次看劇本,最初的選擇,不外乎在於這個基本字不多,可以短時間內看完。比較慚愧的來說,我並沒有看過戲劇。(小夥伴快帶上我這個戲劇白癡去看演出吧),所以要評價有點牽強。

但是,對於小白來說第一次拿到《玩偶之家》這個劇本,是沒有太多問題的,故事比較吸引人,不會因爲晦澀難懂或者人物太多而出現想放棄的想法,而故事最後的轉折對於我來說感覺鋪墊不夠多,突然之間,娜拉的智慧之火就燃燒了,突然之間就要出走了,感覺有點太突然了,這對於通常以小說閱讀的我來說,至少也應該三到四個章節的轉變,但可能就就是話劇的特點,這個突然的轉變需要演員很好的在前面進行鋪墊吧,本週有空我去看看嗶哩嗶哩上的話劇揣摩揣摩。

2、女性的覺醒

如果把易卜生放在當代,就這一部話劇他應該就肩抗女性崛起話題大V,話劇中兩位女性角色,一位清楚自己要什麼,願意爲之付出並承擔相關後果,一位在迷糊中甜蜜着,然後從甜蜜中恍然清醒。

劇本的故事圍繞着女主角娜拉,她在開篇和中篇的淺面向都是一個可愛、熱情的單純女子,但是故事也有伏筆,例如娜拉與克里斯蒂娜的討論中說過自己並不是生活在蜜罐中的可人兒。

劇本中娜拉的丈夫高升,由此引來的人情世故,而娜拉借錢成爲整個故事的引線,最終引爆小家庭中的內核問題。

3、千里之堤,毀於蟻穴

娜拉最終的決然,並不是突然一聲驚雷平底而起。丈夫的態度的驟然改變成了叫醒娜拉的最後低鳴,娜拉對八年婚姻進行復盤,發現自己的狀態依舊如在父母之家一般,微笑着表演每一個動作滿足家人的全部期待。

那種狀態有如浪漫故事的序幕,陽光隱隱灼灼,美好而幸福,但是如果一輩子都如此,或者是幸福,又或者說是不幸。在劇本中娜拉因爲借錢而自己給自己創造了一個夢醒的機會,從浪漫中清醒,發現那種美好,一無是處。

她迫切的想獨立,想有一口屬於自己的空氣。但,所站的角度,所處的位置,帶讓她不得不繼續表演,終於那一封信解開了完美婚姻與所有浪漫的謊言,那個呼喊着我將拯救你於水火的男人,在水火未來之際變了臉,而娜拉對婚姻覆盤的所有立足點都碎了。

4、玩偶

最初我以爲玩偶之家裏面所有的人物都是玩偶,可是讀罷劇本發現明面上娜拉是玩偶,而實際上所有出場人物也全部都是玩偶。

所謂自我的覺醒,到底是什麼?難道站在道德的對面與流言蜚語攜手共進就是自我的覺醒嗎?劇本很戲劇化的創造了一個自我覺醒的克里斯蒂娜,但是真正的覺醒,對自我的認知,遠遠比劇本的寥寥數筆難以捉摸。

玩偶之家讀後感作文 篇四

《玩偶之家》開篇平平淡淡,毫無波瀾,以致直到戲劇的後半部分甚至是結尾才讓人意識到文中兩位女子,林德夫人對愛的追求、諾拉對自己獨立人格的維護,兩位男子,赫梅爾的自私和僞善、蘭克對諾拉深藏的愛,因此,也顯得結局的翻轉出人意料。本劇中大致有三個主題:女性對於一個更加公平公正世界的渴望,對於男性將力量和主權強加在女性身上的批判以及人們對人生意義的探尋。

首先,女性對於一個更加公平平等的世界的'追求很完美地體現在諾拉身上。在戲劇的開始,諾拉是深愛着她的丈夫赫梅爾的,以至爲了他的健康不惜造假來爲他借錢,並且爲了不讓她丈夫承擔債務上的壓力,悄悄瞞着他獨自承擔起這一切。而作爲在那時沒有一點經濟來源的婦女來說,她能做的只有節省任何一點本來要花在她自己身上的開支,積少成多地去抵債。更讓人唏噓的是,當事情將要敗露之時,她所想的也僅僅只是去一力承擔以防連累到丈夫。所有這些看起來似乎有些愚蠢和瘋狂,但卻並不表明諾拉本人就是愚昧無知的。相反,她有她自己的考量。正如她丈夫在後文中找藉口說“沒有人會爲了別的事而放棄他的名譽,即使是爲了愛人也不行”時,諾拉所反駁的“我們女人就會這樣”一樣,諾拉所做的一切僅是出於她對丈夫的愛。但當最終發現自己在丈夫赫梅爾眼中不過是一個可供隨時消遣的玩偶時,她果斷選擇了離開並堅定地向這個帶着偏見的世界據理力爭。在她的內心深處,諾拉切切實實地知道自己應該被公平對待。

“哦,我總是想着一個人總是會對他人多多少少有一些影響的。但僅僅因爲這個人是女人,事情就變了。就好像當一個人身處劣勢,他就必須對某些人小心翼翼……”“那些有影響力的人?”“正是。”

在諾拉心中有這樣不屈的抗爭。因此,不管未來如何,她都要去求證這個世界和她“到底誰纔是對的”。去抗爭,去追求和男人同等的地位,這在那個時代來說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其次,這部戲劇在追求生命意義的問題上也同樣引人深思。在這部劇中,幾乎每個人物都在尋求生命的意義:諾拉追尋她作爲人而非一個玩偶的存在價值,林德夫人和克洛斯泰德尋求他們爲之活下去的目標甚至是蘭克最終因爲孤獨而選擇自殺的行爲等諸如此類,都讓我們不得不反思,我們活着又是爲了什麼?

最後,文章諷刺了在男權社會男人對女人的支配和統治。《玩偶之家》生動地描繪了男人們對於他們妻子及女兒的態度。文中與諾拉有關的兩個男人,她的父親和丈夫不論婚前婚後,都是僅僅把她當作一個玩偶來看待。這對於女性來說是極大的諷刺。此外,文中赫梅爾對諾拉的一些稱呼也能反映他對諾拉的態度,像“小倉鼠”、“小吝嗇鬼”、“小諾拉”等等。所有這些似乎在戲劇剛開始之時被看作是夫妻之間的調情、丈夫對妻子的愛稱,然而縱觀全局之後,我們就會發現,這其實反映了赫梅爾對諾拉的認知。首先,在他的觀念裏,諾拉是一個摳門到極點的人——當然我們知道原因是什麼;其次,這些“小”字的添加讓諾拉聽起來像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一個寵物,而對於赫梅爾來說,他可能正沉浸在挑逗這個小尤物的樂趣裏樂此不疲。

除此之外,在戲劇的開頭,赫梅爾一次又一次地宣稱他多麼愛諾拉,但當事情敗露之後,他變臉之神速在讓人反應不及之餘,也讓人看清了他自私僞善的本質:他愛自己和自己的名譽甚於任何人。這也正是爲什麼當一切塵埃落定之後,赫梅爾再次轉變嘴臉來原諒並討好諾拉之時,諾拉選擇決然離去。

玩偶之家讀後感作文 篇五

每個人都必須獨立的探求人生意義,追尋最真實的“自我”。《玩偶之家》中娜拉就是一個不懈追求自我的人物。她其實很聰明,她思想成熟,情感豐富而細膩,在生活中她有很強的辦事能力與決斷能力。她懂得如何跟阮克醫生更好的相處,知道跟朋友之間如何交流,會把家裏收拾得井井有條,但就是在丈夫海爾茂面前兒童化了,顯得過於做作:偷吃杏仁餅乾,滿足於被丈夫稱爲“小傻瓜”,這也是她聰明的體現,娜拉知道一個女人適當的可愛會讓丈夫喜歡,也就是說她也懂得如何維護夫妻之間的感情,即使她知道自己只不過是個“泥娃娃”。

娜拉是聰明的,所以她的出走也是必然的。從一開始娜拉就知道在海爾茂的心中是什麼樣的人,只是她一直愛他,愛到願意爲他犧牲,所以她委屈自己渡過了八年,但她太高估了自己作爲一個妻子的價值所在。隨着海爾茂暴露出他自私、僞善的面具,他事前事後不一樣的嘴臉,讓娜拉清醒了,自由的精神茁壯生長,娜拉果斷的付出行動,她拋棄了做妻子和做母親的責任和義務,拋棄了過去的一切,離開了這個家,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書中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海爾茂說的“年輕人犯罪的暗自差不多都可以追溯到是撒謊的母親身上”。我也想和娜拉同樣問一句“爲什麼你只說母親?”時值挪威婦女解放時期,婦女們舉步維艱,作爲一名資產階級人道主義先驅,亨利克·易卜生藉助作品中女人公娜拉之口,發出了資產階級女性的“人權宣言”:“我真不知道宗教是什麼。現在我只信,首先我是一個人。”這個人是女人。

書中也對國家的法律進行了批判:“父親得病快死了,國家的法律不許女兒給他生煩惱。丈夫得病快死了,不許老婆想法子就他的性命。我不相信世界上有這種不講理的法律。”我想這也是作者內心極力表達的想法。

玩偶之家讀後感作文 篇六

只要一有空閒,我就會捧起《每週一讀》細細品位一番。其中,易卜生的作品《玩偶之家》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每週一讀》中選取了最後一幕――娜拉如夢初醒,發現自己不過是丈夫的玩偶,做出離家出走的決定。以前就讀過這部著作,如今又令我產生一些新的思考。

《玩偶之家》通過女主人公娜拉與丈夫海爾茂之間由相親相愛轉爲決裂的過程,探討了資產階級的婚姻問題,暴露男權社會與婦女解放之間的矛盾衝突,進而向資產階級社會的宗教、法律、道德提出挑戰,激勵人們尤其是婦女爲掙脫傳統觀念的束縛,爲爭取自由平等而鬥爭。作品從家庭夫婦之間的矛盾衝突來揭示社會矛盾,對娜拉和海爾茂的不同性格,淋漓盡致地體現在作品之中。

《玩偶之家》之所以成爲各國戲劇舞臺長演不衰的劇目,首先就是因爲劇本提出的婦女問題是一個引人注目的具有廣泛性的社會問題。娜拉的出走像一塊巨石投入水中,產生了強烈的反響。

娜拉是個具有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傾向的婦女形象。她出身在一箇中小資產階級家庭裏,她受過資產階級學校的教育,容易滿足於個人小天地裏的幸福生活。她不同於大資產階級的婦人、小姐,追求不勞而獲的靡爛生活,她不希望過寄生蟲的生活。娜拉同情社會上的受害者、不幸者,樂觀知足,熱愛生活。

娜拉身上更爲可貴的品質就是倔強,不肯向惡勢力屈服。她堅強不屈的精神是她最終同海爾茂決裂,脫離“玩偶家庭”的性格基礎。如果是一個軟弱的女人,即使認識了丈夫的惡劣品質,要採取與丈夫斷絕關係的行動,往往也是不可能的。

對於麻痹人民的精神鴉片——宗教,娜拉更不會把它放在眼裏,她宣稱:“我真不知道宗教是什麼。”對於資本主義社會的法律,娜拉深受其害,更是深惡痛絕。“國家的法律跟我心裏想的不一樣,可是我不信那些法律是正確的。”娜拉的言語顯示了她是一個具有民主思想傾向的婦女。作者通過塑造娜拉這一鮮明的婦女形象,表達了中小資產階級婦女要求自由獨立,維護人格尊嚴等思想願望,並對現存的資本主義制度表現了某種程度的懷疑、否定和批判。

娜拉的出走,具有重大的歷史進步意義。但是,[]在當時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她的這一行動又是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由於階級、社會、環境的侷限,易卜生不能,也不可能爲他們思索的人生問題得出正確的結論,爲婦女的徹底解放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娜拉雖然離開了海爾茂的“玩偶之家”,但是卻逃脫不出那個製造“玩偶之家”的、不自由的、黑暗的社會。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從事理上推想起來,娜拉或者也實在只有兩條路:不是墮落,就是回來。因爲如果是一匹小鳥,則籠子裏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籠門,外面便又有鷹,有貓,以及別的什麼東西之類;倘使已經關得麻痹了翅子,忘卻了飛翔,也誠然是無路可走。還有一條,就是餓死了,但餓死已經離開了生活,更無所謂問題,所以也不是什麼路。”但是,易卜生在展現生活和揭示人物命運的過程中,能夠以發自內心的力量,把他所思索的人生問題深深地打入觀衆或讀者的心裏,讓人們在回味中咀嚼其中的含義,思考和探索這些問題。

《玩偶之家》這個劇本里,嚴格的現實主義風格也爲人稱道。劇中沒有傳奇式的男女英雄,沒有引人入勝的離奇情節,沒有優美的詩的語言,表現的是起居之類日常的背後,作者卻創造了一個極不平常的藝術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