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青春之歌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6.87K

青春之歌讀後感多篇

青春之歌讀後感1

青春是美妙的樂章,用它跳躍的音符譜寫人生的旋律;青春是翱翔的雄鷹,用它矯健的翅膀搏擊廣闊的天宇;青春是奔騰的河流,用它倒海的氣勢沖垮陳舊的木橋。這幾天,我看了一本流動着青春熱血的書——《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爲讀者展現了“九·一八”事變後,一批愛國主義青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道路情景,細緻的雕琢了一個個性格鮮明的知識分子形象。而主人公林道靜是一個從小寄人籬下的的青年,爲了反抗命運,她憑着旺盛的革命熱情在革命者的幫忙下,從一個受盡凌ru的青年成長爲一名有堅強內心,不畏強權的共產主義革命者。

回首此刻,我們物質生活豐富,有着社會、家庭和朋友的照顧,不必爲生存而擔心;可我們的精神生活與林道靜相比,卻顯得多麼微不足道。林靜道找到並堅定了自己的思想與信仰,實現了青春的價值。而正值青春年華的我們卻很少有人把握住青春的價值:有些人把青春浪費在了網遊的虛幻中,有些人把青春浪費在了頹廢的酒吧,還有的人把青春獻給懶惰與放下。

每個人的青春都有着其特殊的價值,並佔據着特殊的地位。正值青春的我們就應無愧且無悔於青春,在這個人生的關鍵時期我們就應爲收穫一個完美的未來而播種下理想,併發奮讓它實現。但是我們又有幾人真正做到了無愧青春呢,其實每個人的青春都有着自己的挫折與不順,有的人在挫折中站了起來,而有的人卻如脆弱的玻璃瓶經不起挫折的磨礪。青春期的我們有着鴻圖之志,但我們的理想卻不堪一擊,在幾次失敗和教訓之後就變得軟弱與膽怯。玫瑰在破土前,只有在黑暗的土地裏經受寒冷與寂寞的挑戰,才能衝破大地,綻放自己的美。我們的理想也只有在挫折的不斷錘鍊下才能由普通的石頭變成河蚌裏發光的珍珠。完美的未來需要我們爲之而艱苦奮鬥,而理想是我們奮鬥的動力。黃金時代就在我們的面前,我們應學習林道靜,珍惜青春,把握時光,把握每一天的完美。只有不斷奮鬥,纔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纔能有真正值得歌頌的完美青春。不論暴風雨來的多麼猛烈,請做一隻海燕,做一隻高傲的海燕,在挫折與困難中前行,風吹的猛烈了就展開自己的翅膀,雨下的狂暴了就擡起自己不屈的頭顱,面向暴風雨。

要堅信——雨後就會有彩虹!

青春之歌讀後感2

鐘聲一次次在耳邊迴響,又是一天過去了,看着眼前這本《青春之歌》,似乎親身經歷了一場場波瀾,追隨着那位叫林道靜的戰士,從懵懂無知,成長爲一名革命者,一步步的學會對抗,學會堅強,追隨青春的腳步,從生命的冬天走到春天,經歷的,實在太多太多……

冬天總在不經意間到來,它留給你的,也許是冰冷,也許是畏懼,但是,面對生命的冬天,我們應該去戰鬥,去對抗,就像林道靜那樣,學會去克服冬天的寒冷,去挑戰那沒有溫暖,只有私慾和利益的冬天!

還記得書裏中有句話:“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是的,只要對抗生命的嚴冬,春天的希望就不會遙遠!

正值豆蔻年華的我們啊,迎來的,是人生的春天,十五六歲的我們,生命中處處是花香四溢,也許,誰都不能體會到,同樣是花季少女的林道靜,在當時那種社會飽受的輕視與屈辱,但是我們看能感受到的,是她那追求生命希望的精神!她那種力求擺脫生命的'枷鎖,實現生命價值的精神!

是的,沒有夏日炎炎酷暑的磨練,就不會有秋天碩果累累的喜悅——一邊是平庸安定的生活,一邊是困苦艱險的革命之路。我想,面對這個抉擇,很多人都會泰然地選擇安定的生活,但是,她,林道靜,這個懷揣夢想的女孩,毅然地選擇了那條風雨之路,也許是深受愛國思想的薰陶,也許是上天註定讓這個平凡而不平庸的女孩追逐她的青春夢想,在炎炎夏日,一個嬴弱的女孩,獨自對抗着電閃雷鳴,多少次的失望無助,多少次的痛苦淚水,練就了一個堅強的革命者!小說中有這樣一句話:“人在痛苦的時候,是最容易回憶往事的。”誰又會知道,在多少個孤獨的夜晚,林道靜又有着多少思念與溫馨被回憶起——作爲女兒,她有着對家鄉,對親人的牽掛,作爲妻子,她有着對溫馨家庭的回憶,然而,她沒有忘記,她是一名革命者!她是祖國的希望與未來!她不能停下,她要追求希望,她要飛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終於,生命的累累碩果裝飾了秋天,在經歷的一個夏日的積澱,她成長爲了一名成熟而優秀的革命者,經歷了風雨之後,她終迎來了秋高氣爽,完成了生命中華麗的蛻變,呵,上天終沒有辜負這個追逐夢想的革命者!她,用一輩子去追逐!去奮鬥!去拼搏!去實現人生的價值,去點燃生命之火!

鐘聲又一次響起,莊重而嚴肅。是的,人生不能沒有夢想,人生不能沒有追逐夢想的希望,人生的春天裏,我們更應該播種希望的種子,揮灑辛勤的汗水,去學會成長,去實現生命的價值!

站在生命的新起點,我,思緒萬千……

青春之歌讀後感3

《青春之歌》中我領略到了林道靜對於黨的真摯的依賴的象孩子見到母親一樣的情感;領略到他們那一羣象火山一樣噴發的熱血的愛國之情;領略着那個動盪的、轟轟烈烈的時代的風雲。一星期以來,每個晚上,我都沉浸在那個時代中。但是,畢竟,我還是從那個時代中走出來了。書看完了,我看了楊沫的再版後記。這一本書,它經過了另一個轟轟烈烈的時代——文革的時代。它聽取了衆多的意見而改變了一點,增加了林道靜在鄉村農民—運動中鍛鍊的七章,這表明了歌明者要與工農商相結合的歌明思想,也給整部小說展示了更廣闊的天地。

同時,林道靜的思想發展、成熟之路也就更加合情合理。我雖反感增寫的理由,但卻還比較喜歡這幾章。最喜歡的是開頭道靜和餘永澤生活,和盧嘉川接觸的一段,在獄中和林紅接觸的一段,寫得很成功。可是後來,卻很難理解一個成功的歌明者的真正的鬥爭和歌明的情節。這種內部的左和右的鬥爭,也許是因爲某些人的批評,也許揉進了文革的一些影子,更也許,我自己天真地沒有預料到當時鬥爭的複雜性。

總而言之,楊沫是一個成功的作家,但同時又是一個有太多責任的作家。作品不應該爲歷史去背上沉重的包袱。我欣賞的是那種自由的作家,他沒有任何責任和工作的目的需要而去寫作,他的作品就應該是他自己最強烈的感情,是他心底最強最高亢的呼聲。楊沫的作品,也許是,也許不是,但是她畢竟寫出了,成功地寫出了一代人最壯美的青春!

這本書也讓我感到,在當今社會中的我們,也應該像文中的林道靜有無私的奉獻精神和堅強的意志,這種奉獻要體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因爲現在家家戶戶多數是獨生子女,所以個個像溫室裏的花朵一樣,經歷不起任何風吹雨打,很多事都要靠父母,缺乏奉獻精神,而堅強的意志更需要我們的鍛鍊,需要我們在一道道坎坷中慢慢成長,需要我們意氣風發的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