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彩色的翅膀課文讀後感 (菁選精品多篇

讀後感2.62W

彩色的翅膀課文讀後感 (菁選精品多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本站的小編爲您帶來的彩色的翅膀課文讀後感 (菁選優秀10篇,希望能夠給予您一些參考與幫助。

沉重的翅膀讀後感 篇一

寫書評難免會收到個人喜好的影響,但最終還是要回到客觀的吧。

在讀沉重的翅膀的時候,我的心情確實是比較沉重的,我當時並沒有在意它是不是得了茅盾文學獎的作品,只是把它當做一本普通作品來讀,但在讀到最後的時候,那種沉重感也慢慢減輕直至消失了,從表面上來看,作品的基調是消極悲觀的,但實際上,作者在最後表達的卻是樂觀向上的。

這部作品的誕生與當時的'政治思想文化環境密切相關,我們不能用現在的眼光去苛刻的要求作者寫出完全符合我們現在審美的東西,再者,作者的某些語言也確實能打動人,並不是像某些書評裏說的大段說教,對話像發言稿一樣,仔細讀的話便會發現作者的內心想法和她所想表達出的意義。

我[]喜歡作者鋒利的言辭,在當時的環境下敢於說真話的人並不多;我佩服作者豐富的經濟行業工業建設知識,讀的時候不敢相信作者竟是個女同志;我讚歎作者長遠的眼光和超前的思想,許多還未發生的改革已經被她預見到了。另外,作品在對人物特徵和心靈獨白以及愛情這個美好事物的刻畫上,也顯示出了她作爲女人的細膩與溫柔,猶深深地記着那一句寫莫徵的,他嫉妒那風。因爲風帶走了圓圓說給他聽的甜蜜的情話,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句,讓人心裏爲之一動。

另一方面,作品中有大段的專業語言讀起來確實比其他種類的小說枯燥,但她寫的就是改革,就是政治,不是單純的言情和倫理,就主題來說,作者也是成功的,打開豆瓣看到的第一句評論是:寫不起就別寫。看到讓人很心寒,不是對作者的心血被人糟蹋的心寒,而是對一部分讀者或狹隘或冷漠的心寒。

沉重的翅膀讀後感 篇二

讀一本書,總會把許多心思投入,至於回報,只能在閱讀過程和閱讀之後去發掘了。每一本書,是需要心靈寧靜之後而專注的。放假之前,借書六本,計劃做的那麼完美,每五天一本,卻一次次被生活的閒散,瑣碎與無聊打敗,最終只用心讀了這一本。深刻體會到,我們有時不應該貪圖很多,那份迫切與信誓旦不會成爲動力,反會成爲你在前路追求。這本書,之所以吸引我,首先是它的名字,我感覺它唯美,憂傷,而又夢幻,有神話般的感覺,讓人想到天使,有一種悲愴的神話般的悽美,有中國神話鳳凰涅盤的味道。其次是因爲作者,張潔着作,我對這位作家有一種印象,很想對魯迅的感覺,從國中到高中的課本中曾不止一次的學習她的作品,對這位作家,有一種想深刻認識的衝動。印象最深的是《我的四季》這篇文章。

作者以春夏秋冬比喻人生四季,以播種,澆灌,收穫,享受比喻四季的生活。最喜歡這句話,預示人生的無怨無悔,我曾深深感嘆這樣的人生是我所追求的,我爲之而努力着。並且我覺得這之中蘊含了深刻的對生活的反思,在這喧囂的世界,自以爲正確的人們,確實需要這一種心態,在安靜的平和中進行自我反思,有了這些動力,平定心態之後,我開始瞭解這本書,本書是在改革開放之初,就像作者所說,‘謹將此書獻給爲中華民族的振興而忘人’。

在書的開頭,是張光年先生所寫的序文,算是一個人看過之後的感覺與評價吧,我這樣思考,所以我不敢看,我想追尋自己的第一感覺,不願意自尋干擾,我覺得這種狀態應該保持,它有一些益處,可以給人不受干擾的創新環境,還可以讓我們有自己的思考空間,我慶幸自己找到了一個可以算是讀書方法的技巧了;其次是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人物挺多,而且關係有點亂,造成了一定的閱讀阻礙,我爲自己想了一個辦法,我找到紙張,在閱讀過程中製作着粗糙的人物關係圖,還算是提高了閱讀效率吧。我明白,在無人指導的閱讀中,需要我們自己找尋方法,在這之中進步,這樣的腳印會堅實。即使有人指導,我們也應找到適合自己的最好方法,這很重要,因爲沒有一片相同的葉子。在認真閱讀之後,對閱讀有一些小小感悟,實踐中求的一點真知。而這本書的內容和主題,是以七、八十年代之交,我國高層領導——重工業部正部部長間圍繞經濟管理體制改革展開的一場“鏖戰”爲主線,自上而下地表現該部、部屬曙光汽車製造廠及其基層班組的整頓、改革,筆觸所及,從人物的世界觀到方法論,人物間的政治關係至婚姻家庭

關係,從政治、經濟領域至哲學、倫理學、民俗學、文學藝術等領域內的種種問題,同時,還顧及到方興未艾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形勢。在如此縱橫揮灑的藝術描寫中,小說成功地塑造了力主改革的重工業部副部長鄭子云、曙光汽車製造廠廠長陳詠明及其對立面,重工業部部長田守誠等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揭示了“蟬蛻時的痛苦”這一富有哲理意味的題旨。

我在這之中看到政治改革中舊勢力的掙扎殘喘,他們精通爾虞我詐,習慣擺弄全力,至民生於不顧,只爲自己升官發財而‘努力’,這些中國的蛀蟲,抵不住新潮流的衝擊,在改革之風的吹動下,土崩瓦解。而改革的人們,則順着這股春風,一路向前,爲中華民族復興而忘我工作。作者講述的是中國當時重工業部的現狀的具體想象,代表的是中國當時的一個點,此處可以以點帶面,看看當時整個中國的現狀了。改革破迫在眉睫。

在當時的政治經濟環境中,會塑造人們的愛情觀念,尤其是視權利爲生命的官僚家,他們會爲下一代做着門當戶對的選擇。但是,愛情總是勇於衝破世間的一切阻力,不需多麼偉大的見證,兩顆心在一起足可,留給那些陰謀家去傷心吧,鄭圓圓與莫徵的愛情,成全了一對人,見證了一代人敢於衝破舊藩籬的決心。正是由於這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不懈努力,中華民族纔會走向復興……

讀這本書,總感覺有茅盾社會剖析小說的味道,應該屬於這個範疇吧,因爲改革的時代需要作家的筆先‘打掃’人們心靈上矇蔽的塵埃。這部書,與社會同步,不追求故事完整,追求的是一種社會效果,我門可以看到中國文人那份憂國憂民的神態,文人的觸角敏銳,文人的深諳愛國之理,文人有智慧而不缺乏勇氣,這本書,我看到作者勇敢而深切的呼喚生活前進和社會進步的吶喊姿態。

沉重的翅膀讀後感 篇三

讀大學時一直想讀的一本書就是張潔的《沉重的翅膀》,只是一直都沒有找到,直到去年在拉闊書吧上看到有電子版的,就下載來,只是一直沒有時間。從過年開始直到最近才斷斷續續的讀完,因爲那是一個我完全陌生的時代,有很多那個時代特有的名詞,是我們這代人無法想象、無法理解的時代。

張潔《沉重的翅膀》最初發表於1981年,1984年修訂後獲第二屆茅盾文學獎。

反映國情、倡導改革想必是當時文壇肩負的使命,作品於是帶有明顯的時代烙印。是在改革開放初期,計劃經濟及舊一套的權力、政制模式仍在主旨着國民思維的年代,作者能夠大膽地表達這些想法,精神可嘉。相信作品面世後所引起的爭議也早在預料之中。

八十年代初,經濟開始試圖衝破積年的重負,帶着沉重的翅膀起飛之時,作家們也在努力衝破歷年生成的思維定勢。經歷過文革時期草木皆兵、步步爲營式的壓抑,如今要解除思想負擔,改變習慣,回覆到自由無束的漫想中去,這需要時間。作者重彩濃墨地描繪鄭子云、陳詠明等人爲整頓、改革而進行的悲壯鬥爭,着力表現他們的進攻與招架、邁越與受挫、歡欣與憂憤,揭示他們不僅不向直接的對立面妥協,且敢於在舊習慣、舊觀念的包圍中高高舉起標新立異的旗幟,義無返顧、一往無前的精神。尤其是鄭子云,這位新時期文學中較早出現的具有豐滿性格的改革家、政治家形象。作爲優秀的高層領導幹部,鄭子云既有高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又有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雖然年老多病,但強烈的社會責任心和憂患意識又驅使他勇敢地投入改革的洪流,力圖從政治思想工作的改革入手,爲企業管理探索新路。小說將他放在與對立面人物——田守誠的激烈較量中,放在新舊意識猛烈的碰撞中,揭示他“不安分”的性格和時感疲憊、寂寞的內心,敘說他那悲壯的鬥爭歷程。

我喜歡裏面洋溢的熱情,以及針對一些問題,那些敢於面對和解決的人。雖然帶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可是文學就是這麼好,也許作者根本沒想來表達什麼,而我們,卻可以想一想,其他的事情,受到一些啓發和引導。?感謝作者給了我一些啓發,讓我認真思考下,在這麼大的一個社會下,我,在做些什麼。?還有當我們這個時代過去了,會留下些什麼,扎克伯格?豔照門?任志強?…………

沉重的翅膀讀後感 篇四

在讀《沉重的翅膀》以前,我曾經接觸過不少描寫七八十年代生活、經歷的作品,有宗教問題、情感問題、農民問題,自以爲對那個蟬蛻的時代已經足夠了解了。誰曾想,這一部《沉重的翅膀》又一次讓我感嘆自己的孤陋寡聞。

改革,這是一個讓我們不懈閱讀,探求新知的根源,然而也是非主旋律的少數話題。中國的工業現代化歷經艱難,帶着沉重的翅膀起飛,也該需要有人來寫寫了。張潔動筆較早,涉及較廣,深度足夠,所以一舉成功。

《沉重的翅膀》以七八十年代之交,我國重工業部和所屬工廠的整頓改革爲背景,描寫了從正部長、副部長、司局長到記者、工人和普通羣衆對經濟改革的不同態度以及他們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不同的生活狀態。小說以強烈的愛憎寫出了改革氾濫時期新與舊、文明與愚昧、解放與僵化、改革與守舊的衝突。雖然沒有多少跌宕的情節,故事也不出奇,卻於一種真實質樸的氛圍中透露出高昂的激情和磅礴的氣勢。

作者張潔基於對現實生活及改革過程的感知,成功的塑造了鄭子云、陳詠明、葉知秋、田守誠等不同身份地位的形象,他們都有着成熟獨立的思想,極力維護自己的信仰或利益,在以鄭子云和田守誠的新舊勢力的悲壯鬥爭中,作者濃彩重墨的描繪了他們的進攻與招架、邁越與受挫、歡欣與憂憤,着力表現他們始終必須面對的傳統意識(普通官員、羣衆)、左傾思想(副部孔祥)、明哲保身心理(汪方亮)、惰性心理、世俗觀念等"慣性心理"的嚴重挑戰,在一張"無形的網"中左衝右突的情況。

鄭子云是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他是新時期文學中較早出現的具有豐滿性格的改革家、政治家形象,是當代中國脊樑式的人物。他生長於戰爭年代,有着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忠誠信仰和高度的理論修養,也有豐富的社會實踐,深信"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的最高原則,是最優秀的高級領導幹部。他的個人性格像極了《穆斯林的葬禮》中的韓子奇,在自己所涉及的領域內遊刃有餘,然而卻始終有一本難唸的經,那便是家庭問題。這也驗證了那句"清官難斷家務事"。他和夏竹筠乾癟枯燥的婚姻,和工作中屢屢碰壁的狀況,使他身心疲憊,以致最後一病不起。他力圖從政治思想工作的改革入手,爲企業管理探索一條新路。因此,鄭子云便有了不安分的性格和時感疲憊的內心。

改革難,寫改革也難。作者的創作力與表達的真實性、感人性,讓我驚異。從這本書裏,我讀到了作者所要表達的將此書獻給爲着中華民族振興而忘我工作的人們的心願,也讀到了她對當時社會現狀的折射和反思。

當時的社會,正處於既非資本主義也非共產主義的時代,"非驢非馬的時代,不倫不類",甚至同一屋檐下的人所信奉所追求的都不同。除了少數真正致力於改革的人,所有人都把自己的苦痛看的比整個社會的痛苦還重要。何婷、田守誠、夏竹筠等利益至上的做人原則在今天看來似乎司空見慣,但這種醜惡的現實從七八十年代就開始風行就值得我們深思。這說明中國一貫的發展似乎很早就脫離了"文明、禮儀"這些虛華的名詞。如果說那時侯,因爲資本主義的方興未艾,尚不能斷定是某一個人或某幾個人的錯。那麼,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度繁榮的今天,見風使舵、明哲保身的人比比皆是,就不得不說確實是文明的落後了。

沉重的翅膀讀後感 篇五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不時會寫下“教科書式的語言”,“人物太多,個性難以突出”,“意識形態濃厚”等批註,在看到最後,想當然地認爲這本書的政治一定無比正確,而且其中的“改革風“似乎在敘述着整個八十年代,看到後記才知道原來作者所說的”改革“,在當時並未全面落實,而且這本書一經發行還有着”政治性”地錯誤,我當時感到一陣恐懼,難以想象當時“符合標準”的文學作品該是多麼枯燥無味,難道真的只是清一色地宣傳政治,如水一樣平淡嗎?

那時候的政治似乎也變了味道,本來是爲了大多數人謀利益的,卻變成了”塗着共產主義油漆的封建主義“,多少人在機關勾心鬥角爲自己謀利益,或者混吃等死捧着鐵飯碗尸位素餐,多少有見地有能力的人被打壓埋沒,這樣尖銳的問題在當今也是存在着的,搭載着沉重力量改革的翅膀還能盤旋多久,還要多久才能真正地涅槃高飛?

沉重的翅膀讀後感 篇六

《沉重的翅膀》基於對生活現實、改革進程的感受和認識,作者重彩濃墨地描繪鄭子云、陳詠明等人爲整頓、改革而進行的悲壯鬥爭,着力表現他們的進攻與招架、邁越與受挫、歡欣與憂憤,揭示他們不僅不向直接的對立面妥協,而且還敢於在舊習慣、舊觀念的包圍中高高舉起標新立異的旗幟,義無返顧、一往無前的精神。尤其是鄭子云,這是新時期文學中較早出現的具有豐滿性格的改革家、政治家形象,當代中國脊樑式的人物。作爲優秀的高層領導幹部,鄭子云既有高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又有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雖然年老多病,但強烈的社會責任心和憂患意識又驅使他勇敢地投入改革的洪流,力圖從政治思想工作的改革入手,爲企業管理探索新路。小說將他放在與對立面人物——田守誠的激烈較量中,放在新舊意識猛烈的碰撞中,揭示他“不安分”的性格和時感疲憊、寂寞的內心,敘說他那悲壯的鬥爭歷程。

田守誠和鄭子云的對立,具有強烈的鬥爭色彩。他長期混跡官場,老謀深算,善弄權術,慣於見風使舵。對鄭子云順應時代潮流的改革努力,不僅冷眼旁觀,而且處心積慮地找岔子、鑽孔子,無孔而不入;他悉心保養身體而靜候多病的鄭子云不戰自垮;他不擇手段地要將鄭子云十二大代表資格“弄下來”,因爲憑他的政治嗅覺,鄭子云會成爲“改革派”中的“亡命徒”。這場發生在黨的十二大之前的兩個政府部長間的“鏖戰”,實際上,是我國當時阻遏改革與力主改革兩種社會勢力較量的縮影。

與此同時,小說還着力表現鄭子云、陳詠明們始終須面對的傳統意識、庸人哲學、惰性心理,世俗觀念等“慣性勢力”的嚴重挑戰,在一張“無形的網”中左衝右突的情狀。副部長孔祥、局長宋克、鄭子云祕書紀恆全等人跟鄭子云、陳詠明的矛盾對立,典型地顯示了這類新舊觀念的衝突。孔祥頭腦中根深蒂固的“左”的觀念,宋克的偏狹和嫉護,紀恆全的世俗眼光和奴態心理,勢必要驅使他們走向改革者的對立面。

沉重的翅膀讀後感 篇七

《沉重的翅膀》以重工業部和所屬工廠的整頓改革爲背景,描寫了從正副部長、司局長到記者、工人和普通羣衆對經濟改革的不同態度,以及他們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不同的生活狀態,展開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改革初期的生活畫卷。小說突出的特點是他那高昂的激情和磅礴的氣勢,作品以熱烈的愛憎寫出了改革濫觴時新與舊、文明與愚昧、解放與僵化、改革與守舊的衝突,表現了對經濟改革強烈的緊迫感和責任心,揭露了經濟改革和社會生活中的重大問題,藝術的表現了歷史蛻變期的時代精神。

一部作品描寫的具體事件可能過時,但他的時代精神和魂魄是不會過時的。《沉重的翅膀》是與生活同步的作品,描寫的是1980年的生活,近距離的反映了現實,他對生活的預見性,是改革起步階段對改革中一些問題的超前見解。例如小說寫鄭子云派陳詠明出任曙光汽車廠廠長,陳詠明就要求真正有廠長的權利。這正是後來普遍實行的廠長負責制。小說所寫曙光汽車廠許多經營方面的改革措施,在現實生活當中都有超前性,如“五罰一元錢的暫行規定”和車間裏的文明生產,在民意測驗基礎上任命處科室領導,工人直接選舉車間主任,“自由組閣”生產班組以及實行計件工資和崗位責任制等等,都是先行於當時社會實踐的情節。

《沉重的翅膀》是一部積極向上、滿懷革命信念的樂觀主義作品。小說的結尾,主人公鄭子云身體不好、工作勞累和家庭糾紛,最後心肌梗塞住進醫院,保守派天田守誠幸災樂禍。這是“大團圓結局”和“光明的尾巴”的傳統藝術觀念。書中有一段描寫鄭子云在政治思想工作座談會上的雄姿:他“像一頭聳起翅膀準備騰然飛起的蒼鷹”,及時年邁力衰越不過高山大海也在所不惜。酷愛蒼天的雄鷹即使有一副“沉重的翅膀”任何力量也阻擋不了他翱翔藍天直衝霄漢。這是改革家的形象,也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藝術形象。

沉重的翅膀讀後感 篇八

《沉重的翅膀》是與生活同步的作品。真正的優秀小說,本來就不僅僅是照相式地反映現實,它應該有熱烈的愛憎,應該有自己的思想的支點,有自己對生活獨特的認識和評價。這種思想的評價越接近生活的本質,它的思想價值也就越高,越不會輕易過時。這也正是文學作品高低優劣的一個標誌。《沉重的翅膀》它的真正價值不僅在於描繪了變革初期的社會生活畫卷,更重要的是它的呼喚生活前進和抨擊阻遏社會變革時所表露的藝術家的智慧和勇氣。

沉重之所以是沉重,社會沉重的是被肢解,被忽視了根本;人沉重的是不害怕受到傷害,而是害怕受傷後的荒涼孤寂之感。不知道每個時代之下,都有多少人仰望過寒冷而寂寞的星空?其實,“月光下,即使窮兇極惡的東西也顯得溫柔了,而且還有一種朦朧的神祕感,而星空卻給人一種孤獨感。你會生出一種奇異的感覺,你和那無垠的蒼穹是相通的。”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體會!

一本關於現實主義的書,一本樂觀向上的書,很明顯的在告訴我們:偏見比無知更接近真理!思想的解放不僅僅靠的是一句口號喊出來的,“掙脫世界的束縛也許並不困難,而在掙脫自身的束縛,跨越自己的思想障礙時,人們卻常常失敗”,這是張潔自己的感悟吧?

最喜歡張潔的那種心得,處處在描寫社會的黑暗,又處處在宣揚着生活的美好。“她跟許多善良的人一樣,一點順心的小事都會使她加倍地感到生活的樂趣”“這當然不在於人的文化水平,而在於有些人,天生地具有一專爲體會美好事物的心。光憑這一顆心,就應該得到人們的尊敬”誰能否認,當接觸這些文字的時候,我們會不感到欣慰?書中莫徵是個比較特別的人物,着墨不多卻最顯眼。一個有着慘痛過去的人,最後卻想着:要更多地愛這個世界,愛這世界的人。用心良苦呀。無怪書中所描寫的唯一一段美好的愛情就是降落在他的頭上。

一本寫改革的書,沒有也永遠不可能有結局。這本書就是這樣,結果那不是結果,依然是開始,任重而道遠……

沉重的翅膀讀後感 篇九

在“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裏張潔的《沉重的翅膀》位列第74。同時也是第二界矛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

套用一個俗不可耐的評論:本書謳歌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獻身於工業戰線體質改革的人們,書中人物上至部長下至班組工人。

很多客氣的評論說這是一本時代感很強的書,我還是覺得這只是政治的產物,有種命題作文,爲時代歌功頌德、搖旗吶喊的味道。書中事件格式化、人物臉譜化。鄭子云夫人夏竹韻的作爲、陳永明夫妻的肉麻、吳國棟劉玉英的僵局、工廠小青年楊小東等的轉變、看門老頭的感動……假的不能再假。託翁說“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不同”?

本世紀初,有一位映像派畫家畫了一批倫敦的風景畫在倫敦展出,由於他畫的天空全是紅色的,引起軒然大波,認爲畫家是存心標新立異。然而,當人們步出畫廊時,倫敦因爲污染的緣故,本應該是藍色的天空確實是紅的。我更欣賞中國文學界的另類王小波,他文學的主要目的就是:“我要試着創造出一點美”。“正如我們的生活不應該是我寫的這樣,但實際上,它真是我寫的這個樣子”。

沉重的翅膀讀後感 篇十

張潔文集裏的第一本,張潔第一部得茅盾文學獎的作品-沉重的翅膀。好像這本書是因爲十分出彩地寫出了改革艱辛以及通過改革這個題材塑造的一個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改革家的形象而獲獎。小說的立意和結構對我的印象一般,讀完這本書我印象最爲深刻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尤其是官場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個關係我個人認爲不是我這種IQ和EQ都非常低的人所能駕馭的。既然作者在文章中寫出了這個方面,我覺得應該在現實中也會存在,而且還要殘酷。對於一個一直在在象牙塔中學習的人來說,真的這種複雜的關係我實在搞不懂,當然在評獎學金和競選職位時我也能體會到這種利害關係所造成的人人之間關係的異動,在這個過程中人性的一些優缺點(更多的是缺點)和個人的善惡(更多的是惡)被凸顯的十分明顯。爲什麼會有這種改變,想來想去可能是因爲人都是趨利避害的。但同時人又是羣居的,非野蠻的,所以在涉及到利益時,人又保持着一定的“容忍”和“謙讓”,但是潛意識裏人們是要趨利避害,所以往往明裏一套暗裏一套。

我們中國在這方面十分發達,發達的令人髮指,什麼厚黑學啊,什麼左右逢源啊,什麼圓滑處世啊。有時這種現象以傳統爲幌子,讓人哭笑不得。同樣因爲這個,個人很難判斷灰色到底是屬於白色還是黑色,價值混淆錯位。看待事情不能非黑即白,但是爲人處事一定到非黑即白。爲什麼我們一定要在爲人處事的中間加一個灰色地帶?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一個人本質是好的,肯定要好好珍惜;一個人本質不好,我能離遠點就遠點,玩不過你我躲你可以吧。還有就是圓滑處事,個人認爲這種處事方式最抹殺人性,人本來就有善惡好惡,爲什麼一定要磨掉棱角,隨波逐流。人外在上可以方圓,但是內心一定要清明,一定要有一把善惡的稱,稱量自己與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