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巴金《家》讀後感【精品多篇】

讀後感2.6W

巴金《家》讀後感【精品多篇】

巴金《家》讀後感 篇一

這是四個悲劇,雖然發生在了幾個完全不同的人的身上,但是卻都揭露了封建統治的罪惡。梅和瑞珏都是覺新曾經愛過的女人,而她們也都是封建主義的悲哀,她們同覺新一樣,太軟弱了,對於別人說的,哪怕自己知道是錯的,也要把痛苦埋在自己心裏,只會服從,不會反抗,他們的所謂“作揖主義”哲學純粹是給在封建社會白白做出犧牲。高老太爺在臨死之前能夠醒悟也稱得上是一種慶幸吧,不過他醒悟地太遲了,沒有任何的意義和價值,根本不能給這個家庭,這個社會帶來絲毫的改變。而鳴鳳,她與常人不同,她性格剛烈,雖然她的死也是白白犧牲,根本不會引起任何人(封建主義)的任何注意,但是她寧死也不屈服於封建主義,至少她死得不窩囊。總之,封建社會給人們的痛苦遠不只這些,所以年輕人才要推翻這個社會,讓人們看到新社會、新生活的希望。

但是希望依然在延續,小說的最後,覺慧終於離開了他厭倦已久了的家,要到上海去,尋找那個屬於年輕人的新的社會。文中的最後一句話“他最後一次把眼睛掉向後面看,他輕輕地說了一聲‘再見’,仍舊回過頭去看永遠向前流去沒有一刻停留的綠水了。“讓人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走進新社會的希望。

巴金《家》讀後感 篇二

家,可以讓你想到什麼?家,在人們的眼中,都是愛的代名詞,是避風的港灣,是永恆的棲息地,但無論如何形容,家就是一個能給你幸福溫暖的處所,它就是愛。然而,巴金先生的小說中,“家”卻是一個明爭暗鬥卻不見硝煙的戰場。

《家》主要講述了一箇舊社會封建禮教的大家庭中所發生的故事,展露出舊社會大家庭所犯下的種種可笑又可恨的惡行。

“家”是指高家,是當地的首富,全家上上下下共有幾十人(僕傭除外),都靠老太爺打下的江山吃飯,而在老太爺的“統治下,高家表面看似風平浪靜,但卻沒有發現這個曾經輝煌的名門望族在逐漸衰敗,當老太爺剛一離世,這個家族便全都亂了套。整日吵鬧聲不斷,各種狀況不斷,都是令人難以想象的。沒有人會相信,曾經外表那麼輝煌的金陵高家,內部竟是如此腐朽,不堪一擊。生活在公館裏的每個人現在都感到陌生,感到恐懼,他們想反抗,但他們不敢,也不能,他們憑藉自己薄弱的力量是無法將舊社會的牢籠給掙脫的。所以,現在,他們能做的,只能是唯唯諾諾地將每件事,每一天應付過去。但事實是殘酷的,如果這些嚮往自由,嚮往光明的人們不去反抗,那麼那些腐朽的舊勢力就會將他們吞噬,他們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見一個個年輕的,青春的生命葬送在這條通往光明的黑暗道路上……

雖然小說是虛構的,但我相信小說的素材一定是來源於生活,我相信作者是希望用《家》來激勵奮鬥中的人們的,激勵他們能夠勇敢地站出來,與封建的惡勢力做鬥爭!

巴金《家》讀後感 篇三

讀完巴金的《家》後,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好比在嚴冬裏往身上澆了一盆熱水,好比在炎夏中赤腳逛街,心中一直有股勁頭在不停的上升。書中形成鮮明對比的兩個人物,同時也是兄弟兩——覺新和覺慧,他們雖然出生在同一家庭,但是兩人的思想完全不同。覺新的“作輯主義”和“不反抗主義”使我義憤填膺;覺慧的初生牛犢不怕虎,追求自己的理想,使人感到一點欣慰。

因爲懦弱,因爲封建禮教的傳統舊思想,斷送了覺新這個有爲的、年輕的生命。覺新雖然有過嚮往“五四運動新潮”的影響,但是在封建家庭的“孝”道的感染下,在全家的封建思想的帶動中,他放棄了不敢說“不”字。當父親決定用抓鬮的方法決定婚姻時,他默認了,當家人要讓瑞鈺到城外生孩子時他更默認了……

相反,覺慧這個封建禮教叛徒,這個膽大妄爲的青年卻在不平中走向光明的大上海。離開了這個關着他18年的恐怕的籠子。

正因爲有了覺慧,才使這個生氣沉沉的大家庭中帶來了一絲朝氣,一股清風。“無論如何,我不跟他們一樣,我要走自己的路,甚至於踏着他們的屍首,我也要向前去。”這是覺慧對封建禮教,對舊制度發出的一聲警告;“我們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應當把自己的幸福爭過來!”這句話證明了覺慧追求自己理想,是個熱血沸騰的青年。雖然他沒有和鳴鳳結合,雖然他努力的想把腐朽的家庭變朝氣,但是他失敗了,而他在失敗中選擇了離開和放棄,去追尋自己的理想。

許多人在譴責與猶豫中一直沒有正確的選擇。可你要知道“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只要堅持自己正確的理想,不要管別人是如何指責,相信自己,向勝利之門衝啊!

巴金《家》讀後感 篇四

當我看到巴金老先生的《家》的題目時,我便想起了我的家,想到了那個讓我溫暖幸福的家,於是很愉快的讀起這本佳作。讀過之後才發覺,《家》這部小說是巴金老先生爲朋友而寫的,我被它動人的情節深深感染了。

《家》這本書讓我感到無奈的是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卻因爲迷信而分隔兩地。書中的覺新代表那些逆來順受的孝順子弟,他不知道怎樣去追求自己的幸福,雖然已經長大成人,卻由着父母來爲自己的婚姻大事做主。他愛的是他的梅表妹,但卻要遵循父母的主張與另一個女人結婚,覺新的心裏雖然很不樂意,但卻只是唯命是從,與自己心愛的人分開了,娶了那個父母指定的女人。而覺慧卻是一個與覺新不同的人,他有自己的思想,不屈於封建的束縛,他積極參加學生會,參加遊行,敢於反抗,敢於表現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即使他的爺爺不允許他外出,他也沒有中斷在學生會的工作,而是在家讀書看報,瞭解當天的時事新聞,用另一種方式來反抗封建社會的統治,宣泄自己心中的不滿。

覺新、覺民、覺慧這三個兄弟中要數覺慧的思想最爲先進。他恨透了這個舊社會、舊體制,最終,他用離家出走來表明了他抵抗這個舊社會的決心。

這個社會是一直進步的,它不會因爲什麼而停止前進的腳步,我們要像覺民、覺慧那樣對前途未來充滿信心,永往直前。

巴金《家》讀後感 篇五

鍥而不捨的終於看完巴金先生的名著《家》,下面來談談我的感受吧!

對於結尾,我是始料不及的,感覺就像是吃到一塊很美味的蛋糕,很想再吃第二口的時候就突然沒有了,不見了!原以爲還能看到覺慧獨自去了上海後能等來覺民和琴相聚,然而,巴金先生就這樣停筆了,或許故事還沒有結束,看着先生寫的後記,他說他不是一個冷靜的作者,我想我也不是一個冷靜的讀者!

《家》自然不是成功的作品。但是我請求今天的讀者寬容地對待這本二十七歲的年輕人寫的小說。我自己很喜歡它,因爲它至少告訴我一件事情:青春是美麗的東西。 我始終記住:青春是美麗的東西。而且這一直是我的鼓舞的泉源。

"我簡直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我想笑,我又想哭,我有悲憤,我也有喜悅。但是我現在才知道一件事情: 青春畢竟是美麗的東西。 不錯,我會牢牢記住: 青春畢竟是美麗的東西。那麼就讓它作爲我的鼓舞的泉源吧。

先生二十七歲寫下激流三部曲中的《家》,我這個小小的讀者在二十七歲被他的精神所鼓舞着!

沒錯!!我是愛閱讀的! 書不是胭脂,卻使人心顏常駐。書不是棍棒,卻使人鏗鏘有力。書不是羽毛,卻能帶人飛翔。你在閱讀上花的每一秒都不會荒廢,某一天,它會以你意想不到的形式回報於你。讀書,爲了遇見更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