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精彩多篇

讀後感1.72W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精彩多篇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 篇一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覺得每條建議都是那樣富有哲理,如果能運用於我們現在的教育工作之中,是會非常有意義,非常有價值的。

“教師,要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這一條建議,我覺得獲益非淺。蘇霍姆林斯講到:“要像愛護最寶貴的財富一樣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這朵嬌嫩的花兒。”而要保護兒童對教師的信任,就必須“嚴格地、堅持地關心兒童,關心兒童的人的尊嚴感”。因爲“只有教師關心學生的人的尊嚴感,才能讓學生通過學習而受到教育”。學生的心靈是脆弱的、容易受傷的,他們沒有我們想象的能夠那麼頑強地克服困難。因此,不管是面對犯錯的學生,還是面對某方面發展有障礙的學生,我們都應該用一顆善良、包容的心去愛護他們、尊重他們,耐心地幫助他們克服困難。或許我們會發現,冷漠的訓斥並不能達到我們所要的教育目的,而尊重學生,讓他們有自豪感和尊嚴感卻往往能使教育事半功倍。

這學期,我要多讀書,多讀一些國內外的教育家有關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經驗方面的著作,重點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素養,並將好的經驗應用於教學之中。同時注意積累、總結自己教學工作中的經驗與教訓,並記錄下來,讓自己的教學生涯也留下一行淺淺的腳印。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 篇二

今年暑假,我再次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的這本書,的確受益匪淺,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瓦西里·亞歷山德洛維奇·蘇霍姆林斯基真不愧被人們稱爲“教育思想泰斗”的稱號。

爲了解決中國小的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專爲中國小教師寫了一本《給教師的建議》。書中每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文字也深入淺出,通順流暢。讀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我不禁感嘆蘇霍姆林期基的時代雖距今甚遠,但他精煉的語言,閃光的思想,深入淺出的講述,對我來說,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着我乾渴的靈魂,像與我面對面交談一樣,針對着我們在教學中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給我們很多新的收穫與體驗。下面我就談談感觸最深的幾點:

首先,讀書足以移情,足以見彩,足以長才。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性靈。因爲書中有着廣闊的世界,書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書籍永遠是新的。因此蘇霍姆林斯基也特別注重閱讀與教學之間的關係。他認爲唯有閱讀才能不斷豐富我們教師的知識底蘊,提高我們教師的教學水平。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如此之快,沒有不斷的學習就沒有紮實的知識和開闊的思維,在信息飛速發展的今天孩子們的視野越來越寬闊,知識面越來越豐富,求知慾也越來越強烈,不學習只能是“坐吃山空”,僅僅靠課前準備幾個小時已經不足以自如地駕馭課堂。我們說教師是文化的傳播者,我們的閱讀也不僅僅是爲了上好一節課,更重要的是要把人類幾千年積累的生活經驗和思想精髓傳播下去,讀書不僅是教師的一種喜好,更是一種責任。我們應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去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我們只有通過不斷的讀書,使自己所從事的這種工作所需要的知識成爲你所具備的知識海洋的滄海之一粟,這樣在教學生活才能應付面對一切而左右逢源,遊刃有餘,不會將工作當成一種負擔。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使得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讀《給教師的100條建議》有感 篇三

有句名言說得好:“書籍是人類的朋友,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不錯,的確是這樣。在看過《給教師的100條建議》這本書之後,帶給我極大的啓發和深深的感觸,書中每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

一、教師語言的純潔性教師的語言要純潔、文明、健康。語言純潔,就是要講普通話。語言文明,就是用語要文雅、優美,語調要和諧、悅耳,語氣要親切、和藹,使學生聽後能產生愉快感,樂於接受教師的教誨。語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語言時,要切忌一切低級、粗俗的污言穢語。語言是一個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師的語言修養是其爲人師表的重要因素,會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和審美修養產生極大影響。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對語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這種敏感性是人類文明的一個源泉所在。”因此,要啓迪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教師就要用醇美的語言去觸動學生心絃,給學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純潔、文明、健康的心靈世界。

二、教師語言的準確性教師的語言要準確、鮮明、簡練。所謂準確,就是要觀點明確,語意清晰,發音標準,遣詞得當,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邏輯,用語具有專業性和學術性。所謂鮮明,是指語言要褒貶分明,飽含真情實感,愛什麼,恨什麼,讚揚什麼,反對什麼,涇渭分明。所謂簡練,是指語言言簡意賅。論述簡明扼要,提綱摯領;分析鞭辟入裏,絲絲入扣;描繪畫龍點晴,入木三分;見解獨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這樣的語言纔會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夠像春雨一樣流入學生的心田,同時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學的知識一道帶進去。

三、教師語言的激勵性語言作爲一種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離不開言辭的熱情、誠懇和富於激勵性。因此,教師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靈感和思想貫徹到自己的話語中去,使“情動於中而言溢於表”,從而“打動學生的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受到強烈的感染”。教師語言的感情色彩,來源於教師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來源於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對文化科學知識的強烈渴求,以及對學生的赤誠之愛。據說魯迅先生講課的聲音並不抑揚頓挫,也不慷慨激昂,但他的每句話,每個字都充滿着感情的魅力,使學生覺得意味深長,引人入勝,使每一個接近過他的學生都感到有一種信念的力量浸透在自己心裏。

四、教師語言的啓發性教師的語言要含蓄、幽默、富於啓發性。教師如果言語豐富,措辭優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讓學生置身於語言美的環境和氛圍之中,學生就會心情愉快,興味盎然,思維敏捷,從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學效果。語言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教師工作是創造性的勞動,在教師勞動的每一領域,都需伴有取得溝通教育對象心靈最佳效益的語言;教師應有一個語言庫,貯有豐富的資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教師還應具有很強的駕馭語言的能力,根據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來,用得妥貼。這就要研究學校教育活動每一領域的語言,要研究使用教育教學語言成功和失敗兩方面的經驗,要研究不同教育對象的語言特點,要研究不同學科教學語言的特點,還要研究其他行業可借鑑的語言。在研究中,勤於採集大量語言材料,善於分析綜合語言材料,還應持之以恆對某一語言現象進行跟蹤積累、研究,並對教學語言的效益進行評估。

總之,讀過這本書後,帶給我極大的啓示和教育,使我懂得了不少教育的藝術,以後還要多看這類的書籍以此增強業務水平和師德修養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 篇四

以前我很怕讀教育名著,書中一些專有名詞、一些高深的教育理論,常常讓我晦澀難懂,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卻不同,他沒有空洞的理論訓導,而是以提“建議”的形式,將他對教育的認識和體驗與你娓娓道來。蘇霍姆林斯基他非常理解第一線普通教師的工作甘苦,因而他提煉出一般教師在工作中經常容易遇到的100個棘手難題,有針對性地提出100條建議,寫成《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每一條建議都不是抽象的教條,而是談作者自己教育實踐的體會,讀來令人倍感親切而又深受啓發。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認爲: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爲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不應該總是抱怨時間太少、事情太多。而應該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來豐富自己的知識。書中所舉的那個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在於他用了終生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儲備,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我們只有主動地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 篇五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第75條“教師要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中提到“教師要有學習的願望,要有對知識的渴求和理解智力活動的奧祕的志向,只有這些小路攀登,才能使你到達教育技巧的頂峯——即師生之間心靈交往的和諧的境界。我想告訴你,年輕的朋友一個簡單而又極其複雜的教育祕訣。這個祕訣就是隻有教師關心學生的人的尊嚴感,才能使學生通過學習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來說,就在於讓兒童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我是一位勤奮的腦力勞動者,是祖國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兒女,是一個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斷取得進步的完美的人。我認爲這個祕訣非常重要。我們完全應當建立師生之間的情感橋樑。那種只要帶領孩子去玩,和孩子們一起分享快樂就行了的觀點,顯然是錯誤的。要建立與孩子間的真正友誼,是要用我們的力量,我們的思考,我們的智慧,我們的信心和我們的情操去鼓勵孩子的行爲和情感。爲了建立師生之間的偉大的友誼,教師必須付出巨大的精神財富。

要想建立起師生間友誼的橋樑,我們的教師必須付出真誠的、真心的愛。世界上有着各種各樣的愛,而教師對學生的愛則更加高尚。這種愛集中地反映了社會進步的要求,蘊含着更加廣泛的社會意義,這種愛,是教師與學生心靈之間的一條通道,是開啓學生心靈的鑰匙。有了它,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愛,贏得學生的依賴,使學生樂於接受教誨,收到其最佳的教育效果。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 篇六

此書是站在現代化、信息化時代從教師的角色對教師的建議,而不是教育教學的某個領域。教師與其他職業的區別在於:教師工作的對象是人,教師將自己的精神世界作爲職業資源,不以實際的可被清點的收益取勝。這就決定了教師這一職業的特殊性和複雜性。特別是在科學技術迅捷發展的今天,教師爲適應社會的變化,面臨着許多挑戰,知識結構的變化、觀念的更新、教學技術的改進、新型教學手段的嘗試等等,都是擺在教師面前的難題。如何解決這些難題,針對社會的變化來調整自己,此書給我們每一位教師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議。讀了這本書後,我獲得了不少收益:感受到了擁有自己的精神空間對教師來說是多麼重要;認識到了讚美的神奇作用;體會到了思索的快樂;知道了寬容也是一種精神……書中的一些精闢的理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教師應享受生活”

我們生活在一個效率社會,複雜的人際關係,快速的工作節奏,激烈的競爭,無形的壓力,使我們忘記了自己,每日像是一根繃緊的弦,整天腳步匆匆,把自己的人生視爲一場又一場的比賽,世界似乎已經成爲一個角鬥場,自己則是一臺疲於工作的機器,我們似乎根本沒有閒心去享受生活。這樣的狀態、這樣的心情怎能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務?怎能教出適應現代化社會建設需要的人才?因此,調整自己的心態,享受生活,適當地放鬆自己對每一個教師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怎麼調整自己,處理好工作與生活的關係,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只要我們打開所有的感官,每天給自己一小段閒暇,那平素裏再平凡的點點滴滴,只要你靜下心來細細地品味,都有無限風光蘊含其中。”是啊,“防礙教師享受生活的,不是別人,而正是教師自己。”

二、“把困難當作機會”

我們所生活的社會,每天都在發生着變化,適應社會變化的人,才能成爲生活的強者,反之,不能適應變化,或不願改變自己去適應變化的人終究會被社會所淘汰。我們的教育工作也是如此。它正在經歷着一場前所未有的改革,作爲一名教師,我們都深刻地體會到:老師越來越難做,壓力越來越大,面對擺在眼前的困難,你做怎樣的選擇呢?是退縮,還是前進?鄭傑爲我們做了細緻的分析:“如果我們退縮……我們將不僅放棄了人生難得的體驗,更是放棄了自己的生存權力。如果我們正視困難……每位教師都可以在解決困難中獲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機會,你越是往前,你的機會就越多。”的確,只有將困難視爲機會,才能從解決困難的過程中獲得事業的成功感。

三、“從四十分鐘裏榨出油來”

如何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一直是困擾我們每位教師的一個問題。因爲低效率的課堂總是枯燥乏味、浪費時間,而高效益的課堂總是受到大家的喜歡。學生喜歡高效益的課堂,家長歡迎高效益的課堂,教師也因課堂的高效益而愉悅。因此,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將成爲我們不斷探索、改進的一個課題。這本書讓我認識到了這一點。而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從四十分鐘裏榨出油來,”做短短課表的“守財奴”。是我們必然的選擇。

鄭傑的這本書,不僅有助於我更好地瞭解學生,也讓我瞭解了自己,我認爲這的確是一本每位教師都值得一讀的好書!

讀《給教師的100條建議》有感 篇七

每一個孩子都有一顆向善的心靈,而教師手中就有點燃"想成爲一個好人"的火苗的火種。放眼望去,在我們身邊成千上百的孩子中,即便是那些"問題孩子",又有哪一個不存有向上的心呢?

書中談到,有一位30年教齡的歷史老師上了一節《蘇聯青年的道德理想》一課,聽課的教師聽得入了迷,竟然忘了記錄,課後一位鄰校教師問他,"您花了多長時間來備這節課?"這位歷史老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身的時間來備課的。"在看書之前我聽我們組的語文老師說過這個故事,當時我就被其中的話語所感動,後來看了書之後我的心爲之一震。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怎樣進行這種準備呢?那就是讀書。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教師究竟是什麼?其實,教師就是教師,教師與學生是一對互相依賴的生命,是一對共同成長的夥伴,每一天在神聖與平凡中行走,爲未來和現在工作。我們的幸福不僅僅是學生的成功,同時應該是自己的充實與成功,教師可以利用的時間與空間決定了教師是一個幸福的人。人類幾千年的教育歷史中,創造和積累了許多寶貴的教育思想財富。閱讀經典,與過去的教育家對話,是教師成長的基本條件,是教師教育思想形成與發展的基礎。作爲每一個教師都應該讀些與學科科學、教育科學、心理科學有關的書籍。而對於每一個即將跨入教師行列的人來說應該在大學時好好學習這些課程。閱讀是教育活動中最重要、最本質的內容,教師“不讀書”,學生何求知。身負教書育人、授業解惑重任的教師都“不讀書”了,還怎麼要求學生養成求知的慾望和習慣呢?

教師“不讀書”,不可能給學生傳授更多的知識。學生求知求學應該是十分廣泛和豐富的,課本之內只是一些基礎的、必備的知識。求知離不開課外閱讀。教師不讀課外書,怎麼引導學生?久之,教師豈不成了教書“匠人”,學生豈不成了考試“機器”?教師“不讀書”,給學生帶了個“壞頭”。學生的求知慾和好習慣的養成,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師的影響,教師的舉止往往就是學生效仿的榜樣。教師不讀課外書,怎麼要求學生廣泛涉獵知識?師生都只爲應付考試“努力”,求知的道路豈不越來越窄?

如果說,教師“不讀書”是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無奈的選擇,那麼,爲人師表的責任何在?充實提高自己的自覺何在?這是身爲教師者無法迴避的問題。

我認爲,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要讀好書,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勤于思考,二、享受讀書的樂趣,三、讓讀書成爲習慣。

我儘量做到每天不間斷的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所以當我有空時就翻翻一些數學雜誌,那對於每一位老師來說都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不但獲得了知識而且找到了快樂。我很慶幸在輕鬆愉悅的師範學校時沒有讓自己養成懶惰的習慣,所以現在還能靜下心看看書。

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我每一個向善心靈的孩子們跟着他們那顆向上的心快樂地學習,快樂地生活,快樂地成爲一個社會有心人。

讀《給教師的100條建議》有感 篇八

這幾年來一直在讀《給教師的100條建議》,每一次讀都會有不同層次的理解,這本書中有太多的豐富的教學經驗,這本書給我帶來了很多啓發,這次給我很大觸動的是“怎樣才能使孩子好好學習”“要使知識活起來”,有些方面跟蘇翁有共鳴,更多的是收穫。

一、讓孩子願意好好學習,善待差生。

蘇翁指出“如果你想做到使兒童願意好好學習,使他竭力以此給母親和父親帶來歡樂,那你就要愛護,培養和發展他身上的勞動的自豪感。這就是說,要讓兒童看見和體驗到她在學習上的成就。不要讓兒童由於功課落後而感到一種沒有出路的憂傷,感到自己好像低人一等。”

這個觀點給我的感觸很深,在學校裏一種普遍的現象,就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經常受老師表揚,也就是因爲有了老師的鼓勵,學習成績好的孩子會特別用心的去讀書,成績會越來越好。而那些一直處於班級後幾名的孩子呢,由於平時成績不好,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家長的呵斥,他對學習的態度會越來越冷淡。這是學校裏的兩個極端,顯然學習優秀的孩子有了老師家長的表揚和肯定,他就是體驗到了學習上的付出給父母老師帶來了歡樂,自己也體驗到了學習上的成就感,學習勁頭就會越來越足,而學習差的孩子本身自己就覺得很失落,然後家長老師再跟上批評,他會更加的擡不起頭來。

每個班中會遇到學習成績差而且一直提高不上,而且年級越高越差,這樣的孩子也是我們經常找家長交流的對象,最初的時候我跟家長交流都是學生哪裏差,作業怎麼怎麼不認真等等總是擺出一大堆的缺點,後來慢慢的發現我們不應該這樣每次見了家長就分析孩子種種缺點,當你跟家長說了一通後家長回去也是這樣批評一番甚至有的還捱揍,並沒能改變孩子的學習現狀,從此開始感覺這些差生很可憐,他們並不缺少批評,很多時候他們作業做不不完,習慣差並不是孩子的原因而是家長,更多的是需要幫助。

就像我們班的小蔣同學,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很少見他在教室裏嘻嘻哈哈,大說大笑,一般是自己默默的坐在那兒,尤其在學習好的學生面前他顯得特別膽怯。每次我留學生時他都會默默的坐在座位上半天直到老師發現他,有幾次他端着書走到我的跟前問我“老師這道題怎麼做?”我特別高興趕緊給他講,當我給他講了解題思路後,他點了點頭:“嗯,我知道了。”但是回去後還是久久沒能完成這道題,我發現他會列式但不會計算。

可以看出,他們內心深處還是希望被人肯定,也想有一天能出人頭地,只是他們基礎太差,他們學習上的問題是一天一天的積攢下來沒人能幫助解決,到了六年級都成了毒瘤了,大家觀察一下這些孩子的家長一般都是不管孩子的,很多時候我就感覺心有餘而力不足,因爲我們面對的不是一個孩子,要面對70多個孩子,而且時間有限。所以心中總是有一個呼聲誰能來幫幫這些孩子,這樣的孩子我們該怎麼辦呢?

我想這些孩子更需要老師的關心和愛護,記得第一次接班時,班中有個小女孩特別調皮,經常欺負老實孩子,曾經多次把同學的鉛筆掰斷,學習也特別不用心,書寫特別潦草,瞭解這些情況後我就跟她的家長交流了這種情況,當然家長特別重視,經過這次談話後該生的書寫每次都是工工整整,我想家長的。配合是至關重要的。有一次在廁所裏遇見她,我就跟她聊了幾句,她跟媽媽說:劉老師還在廁所裏跟我說話。他感覺特別自豪,老師在廁所裏主動跟她說話。後來他轉學到了五小,元旦節她給我發來了一份明信片,名片上是五小的平面圖,她在圖上工工整整寫着這是教學樓、這是辦公樓,一個一個的給我介紹,其實我並沒有刻意的做什麼,都會引起學生的這般關注,我想如果我們對這些學困生有意識的去接觸,也許激發起他們學習的慾望,讓他們有學習的動力。

二、學習要有目標,有動力

我女兒剛剛上一年級的時候,第一單元考試語文考了100分,數學考了98分,在回家的路上他說了一句話讓我特別震驚:“我這次可給爸爸爭臉了,給你丟臉了媽媽!”她一直特別看重自己的成績,可能是因爲我們兩個都在學校當老師,他覺得爸媽在這當老師是他必須得學習好,最起碼要爲爸爸媽媽爭光。

爲什麼要學習?我們的學生可能多數說不出來或直接不知道。蘇霍姆林斯基舉了一個例子,“有一個四年級學生柯里亞對我說:“我應當好好學習,我媽媽有心臟病。”這孩子感到,如果他的記分冊裏出現了壞分數,母親就會傷心難過。他希望母親能夠心情平靜。他知道,他能用自己的勞動安慰母親的心,不要使她操心和不安。“要使孩子願意好好學習,就需要賦予學習一種人情味,讓孩子可以感覺到通過自己在學習上的努力取得的成就會讓父母覺得開心,能夠得到老師的表揚,孩子自然就會願意去好好學習。

要讓孩子願意去好好學習,就應該讓孩子體會到通過他們的努力可以爲周圍的人帶來喜悅,也就是讓孩子建立起對學習的成就感。一旦每次努力,都得到合理的回報,孩子就會願意好好學習。

要想讓孩子喜歡學習,我們還要懂得:對學生成績的評定,並不反映對兒童道德面貌的評定。我們不能簡單認爲:好分數就是好學生。因爲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具備同樣的能力,有的學生能夠很輕鬆的就得到90分,而有的學生得到70分就已經很好了,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我們就應該區別對待,每次考試結束,我們如果不是僅僅的盯着分數,而是跟學生一起分析試卷中出現的問題,我想學生會更容易接受,舉例:有一次數學測試結束後,我就對班中幾個考得不理想的孩子的試卷進行了專項分析,並在試卷上做了圈劃,並放學後跟學生交流他們出現的問題,其中一個學生叫孔令輝,這個學生學習習慣特別好,作業總是寫的特別工整,語文總是位居全班前幾名,數學是她弱項,自從我教後,無論課堂表現還是作業都很好,我覺得她的理解能力也很好,可是每次考試的分數我覺得都不是很理想,這次考試她考了可能79分,我認爲她應該是90分的水平,爲什麼?在心中有了一個大大的問號,於是我就對她的試卷進行了詳細的分析,錯都出在計算題上,

(1)乘法口訣用錯就兩道題錯;

(2)小數點點錯;

(3)加法時忘了進位,出錯全在計算上僅僅計算題就失去了十幾分。跟她分析後他特別認同,也很重視,下一次考試就沒有這樣大篇幅的計算方面的錯誤。

我想如果當時,我上來就批評他,“怎麼才考了79分,我覺得你應該考90以上呀!你這怎麼回事呀!我想她會很反感,不但不願跟你交流而且會對數學的學習更加牴觸,所以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想得到一個優異的成績,她們更多的是需要老師和家長帶給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跟她一起來解決問題,提高自己。

三、讓知識活起來,老師的真功夫

讓知識活起來,老師的真功夫。蘇霍姆林斯基在第51條指出“許多有經驗的教師認爲,能夠教得使學生藉助已經積累的東西而不斷地獲取知識,這正是高度的教學技巧之所在。”

“在備課的時候找到那些乍看起來不易察覺的“交集點”,即各種因果聯繫,時間聯繫、機能聯繫、交叉集結的地方,因爲疑問正是從這些聯繫中產生的,而疑問本身就是一種激發求知願望的刺激物。”這裏的“交集點”我的理解就是教學重點和難點,能夠教得使學生藉助已經積累的東西而不斷獲取知識,也就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習不僅僅侷限在知識本身,而是怎樣用這些知識獲得更多的知識。我想我們的課前小研究就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藉助已有的知識而不斷獲取新知識,提供一個很好的平臺。大家都知道我們年級越高,學生的兩極分化就越嚴重,也是源於這種自主學習能力。在我們就有兩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在學習(史明陽)課件顯示題目張洪偉(扇形統計圖的認識)

前一個學生的數學學習就是處在模仿,死板硬套的那種,沒有掌握數學學習的方法,而第二個學生具備很強的數學學習能力,完全掌握了數學學習的真諦。

其實數學學習中第一種學生特別多,我們應該怎樣讓學生真正的會學數學,我覺得可以作爲一個課題進行研究。

讓知識活起來,最關鍵的在於老師。蘇翁交給我們很多的備課、上課的方法和技巧,蘇霍默林斯基指出:你要知道在一節課上,那些東西是要講解透徹的,而那些東西是要有所保留而不必說盡的。這沒有說盡的東西,就好比是給學生的思維設置的誘餌。簡單的說就是老師該講的講,不該講的要放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

“還要注意使所有的學生都要獲得知識。”“對於那些最消極的和注意力最差的學生,應當用各種方法吸引他們開動腦筋工作。方法之一就是佈置題目讓他們獨立工作。當他們把不懂的、不清楚的地方找出來以後,就可以建議他們:把一切好好想一想,要精力集中,把自己的思路用筆寫下來。”後面還講了要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在教學中有的學生“斷了線路”怎麼處理,“在思想的交集點上即意義聯繫的地方,特別注意監視學社的腦力勞動。”

蘇霍姆林斯基從備課到講課給了我們很經典的指導,從這些策略上來看,蘇翁不僅僅注重了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更是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和推理能力,這也正是我們現在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上最缺乏的。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 篇九

這段時間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收穫很多感悟。有人曾說:“教師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卻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滾落,就會破碎不復存在。”這個比喻多麼的貼切,它告訴我們每一個教師,要保護好學生脆弱的心靈,引導好學生健康成長,特別對於後進生,更應該多傾注精力,付出愛心。

我任教的班級中,有這樣一個學生。每次當我走進他的身旁看向他時,他都會下意識的擡起他的手擋住他的臉,快速的向後躲,他眼神中充滿閃躲和恐懼,面對他的這種舉動我既感覺疑惑又對他充滿愧疚,難道是作爲老師的自己對這些後進生太過嚴厲了嗎?我不禁這樣反思着。每個小孩的心靈都是脆弱的,他們需要的是教師的精心呵護。於是,課後我會經常來到他的身旁,單獨指導他完成作業,告訴他應該怎樣複習,偶爾還會和他聊聊天。通過這些互動,我發現,他不再像以前那樣戒備我了,上課偶爾還會很興奮的舉手回答問題。他的改變讓我很開心。通過這件事我的感觸特別深,作爲老師不應該總是高高在上,而應該低下頭瞭解你的學生,給予他們關心,換一種態度,你會發現這往往比嚴厲更讓學生喜歡呢。

教師除了要關心孩子們,在平時教學中,還得注意教學方法。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對這些兒童來說,把學習僅僅侷限於背誦必修的教材是特別有害的,這種做法會使他們養成死記硬背的習慣,變得更加遲鈍。”“這些孩童”指的就是讓老師的頭痛的“後進生”。讀到這裏,我想到了自己在教學中也曾經採用死記硬背的方法。班級中的有些後進生平時很難完成背誦任務,因此下午放學,我會把他們留下,讓他們一定要背完才能走。但事與願違,這些孩子任然不能背下來。即使他們中間有少數勉強背下來,考試時也不會運用,這讓我很受挫。但是蘇霍姆林斯基在面對後進生的時候他會採用這種方式:“我總是注意給每一個“後進生”挑選一些供他們閱讀的書籍和文章,這些書刊都是用最鮮明、最有趣、最引人入勝的形式來揭示各種概念、概括和科學定義的含義的。應當讓這些兒童的頭腦裏產生儘可能多的關於周圍世界各種事物和現象的疑問,讓他們帶着這些疑問來問我,這是對他們進行智育的十分重要的條件。”我覺得這種方式非常好,必須使這些學生儘可能地多讀些書,讀好的書,讀他們感興趣的書。激發他們對於文字世界的好奇,儘可能的激發孩子的活的思想。書籍和由書籍激發起來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記硬背這是使人智慧遲鈍的大敵的最強有力的手段。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而你,當教師的人,工作起來就越容易了。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家庭的寶貝,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教師的呵護下健康成長,在學校學有所成。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讀後感 篇十

有人說,身爲教師不知道蘇霍姆林斯基,無異於學音樂卻不知道貝多芬。可見蘇霍姆林斯基對教育界的影響,這位把一生都獻給教育的偉人用筆書寫着對教育的熱忱。雖然蘇霍姆林斯基已離我們遠去,但他留下的寶貴財富對我們今天的教育仍有很多的借鑑意義。《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是每一位中國小教師都應該仔細讀的書,它給我們指明瞭方向,讓我們看到了光明。蘇霍姆林斯基的思想高度需要我們慢慢的揣摩。

這本書中談到了很多教師面臨的問題,比如說“教師,要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怎樣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兒童”、“要保持‘水源的清潔”、“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如何提高教師的教育素養”等等。這些問題也是我們現在教師面臨的問題,人們在這些問題上研究着並困惑着。中國小生是祖國的未來,給他們正確的教育,讓他們快樂的學習是每一位教育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怎樣才能成爲一位優秀的教育者讓我們且聽教育大師的見解與教誨。

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怎樣使國小生願意學習”,現在的很多學生都討厭學習,因爲他們覺得學習就只是爲了死板的學習知識,沒有一點的樂趣。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要想使國小生願意學習,就應該創建一個有趣的課堂,引起他們的興趣。”如果把他們的思維套進黑板和識字課本的框框裏,讓他們與氣象萬千的世界隔絕開來,這無疑是錯誤的。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他們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只有滿足他們好奇的慾望,他們才更有熱中。亞里士多德也曾指出:“思維是從驚奇開始的。”如果情況允許的話,應該帶領孩子們到花園裏,樹林裏,湖岸邊走一走,讓他們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發現大自然的奇特。這種快樂的學習方法,相信會事半功倍。將來我們成爲老師,在學習《蘋果裏的五角星》時,可以帶一個蘋果。講課時,可以親自切給學生看,讓他們看到裏面的五角星,見證奇蹟的時刻。又比如,在學習《廣玉蘭》時,可以帶幾多廣玉蘭,讓學生自己觀察的外形,花色,氣味等等,鼓勵他們踊躍發言。還可以教學生畫廣玉蘭,來提高他們對課堂的興趣度。我相信只要我們讓圖畫,音樂,情景劇等等藝術色彩走進課堂,學生也會情不自禁的融入其中。

讀了這本書後,我對蘇霍姆林斯基書中講述的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情,它就像我們這些未來老師的指路明燈。但讓我真正充滿敬意的是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人格。他用赤誠的心、火熱的血、堅強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們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讓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時時不忘己任,時時不忘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平等和尊重,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創造力和他們學習的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讓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