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品三國》讀後感精彩多篇

讀後感2.76W

《品三國》讀後感精彩多篇

品三國讀後感 篇一

三國,是一段精彩紛呈又讓人眼花繚亂的歷史;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又充滿陽剛之氣的時代。

“夢裏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在三國前前後後九十年這一段歷史中,烽火連天,餓殍遍野,戰事頻繁,民不聊生。然而,亂世出英雄,越是滄海橫流,越能顯出英雄本色。

歷史往往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因此,魏蜀吳三國剛一滅亡,史書的記載就衆說紛紜,學者的看法也各不相同,三國曆史的戲劇性讓它成爲了史學文學家們甚至是老百姓垂青的對象。

有那麼一個人,他雅量,機敏,風趣,深沉卻又狡詐,詭譎,冷酷,殘忍。千百年來褒貶不一,終難蓋棺定論。個性十足又如此富戲劇性。不難想出,他就是——曹操。

曹操在歷史上的形象並不是很好,很多史學文學家都不喜歡他。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在我看來,讓他們痛恨的,還是曹操說了“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這麼一句話。如果換了別人,一定會反過來說,但是這真的做得到嗎?也就只有曹操一個人坦率地說了出來,至少,他是一個“真小人”,而不是“僞君子”。

《三國演義》中有云: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寫的就是曹操,也可以說是對曹操的一個評價。亂世如三國,曹操身處其中也就只能成爲一個梟雄了。但無論是梟雄還是能臣,曹操都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國中時曾經學過一首詩: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若沒有足夠的雅量,又怎能寫出如此氣勢的詩賦?怎能成爲一個重量級的人物?怎能成就如此大的一番事業?

在各類正史野史中,經常會談及曹操的笑,大笑,苦笑,嘲笑,冷笑,譏笑……似乎他始終都是在笑。就算是做錯了事,打了敗戰,曹操也會笑。因爲他豁達開朗,大氣磅礴,他是一個性情中人和本色英雄。而且曹操也十分風趣與可愛。據《三國志》載,建安十六年曹操西征馬超、韓遂時,和韓遂在戰場上約見,韓遂的士兵聽說曹操親自出場,都爭先恐後伸長脖子要看他。曹操便大聲說:“你們是想要看曹操吧?告訴你們,和你們一樣也是個人,並沒有四隻眼睛兩隻耳朵,只不過多了點智慧!”在戰場上,曹操仍然如此灑脫風趣,更不用說在平時生活中曹操是如何了。

在《品三國》中,作者易中天從一個更平民化,更客觀的角度去評價和分析三國故事。歷史總是真真假假,是非紛爭,無人說得清。但在《品三國》中,你將看到一段段更客觀、更全面的三國史,一個個更客觀、更全面的人物。

品三國讀後感 篇二

近日受周圍的讀書熱潮的影響,也捧起了兒子的那本《易中天品三國》,使我重新認識了曹操,認識了一個真實的曹操,認識了一個了不起的曹操。

之一,曹操是個深謀遠略的人。在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董卓、袁紹、袁術三個亂石梟雄在對待皇帝的事情上做出三種決策:董卓廢立、袁紹另立、袁術自立。而曹操確是把現任皇帝迎接到自己的根據地,客客氣氣地供奉起來,打出“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旗號。曹操在**之中,走此決策,真是高明之至!儘管他被對手冠以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罵名,但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面對昏庸的朝政,流離失所的皇帝,曹操能站出來扶皇帝一把,充當皇帝的保護神,讓他過點安生日子,這已經不容易了!而且,曹操至死也沒有稱帝,從形式上他一直還是漢丞相,沒有違背當初許下的諾言。我認爲曹操能做到這樣已經不錯了。如果是我,恐怕早就做不到了……

之二,曹操是個善於用人的好老闆。曹操所處的是一個亂世,人心浮動,道德淪喪,人與人之間缺乏誠意和信任,但是曹操卻能廣聚人才,直到曹操去世爲止,他的核心謀士以及各級掾屬共有一百多人。易中天先生用八句話概括了曹操的用人之術。一,真心實意,以情感人;二,推心置腹,以誠待人;三,開誠佈公,以理服人;四,言行一致,以信取人;五,令行禁止,以法制人;六,設身處地,以寬容人;七;楊人責己,以功歸人;八,論功行賞,以獎勵人。

最佩服曹操的便是“焚燒書信事件”。曹操大敗袁紹於官渡以後,袁紹的大量輜重、珍寶、圖書都落入曹操手裏,其中就包括己方一些人暗地裏寫給袁紹的書信。曹操二話不說,下令一把火把它們燒個乾淨。那些暗中勾結袁紹的人,原本擔心要追究的,現在都把提到嗓子眼的心又放回肚子裏去了,對曹操更是佩服與感激。曹操自己的解釋是這樣的:袁紹強盛的時候,連我都自身難保,何況大家呢!這話也只有曹操能說到做到吧,這樣不僅讓那些心懷鬼胎的人疑竇冰釋,便是沒什麼瓜葛的人也會爲曹操的寬宏大量和設身處地所感動。

讀罷全書,我真爲曹操鳴不平,這樣優秀的人才,爲什麼卻被世人所誤傳?恐怕不只是政治原因吧,肯定與我們民族傳統的、愚昧的一些理念有關吧!用現代眼光看,曹操真是一個高明的老闆。他能如此洞察人性,洞悉人心,打了勝仗都歸功他人,打了敗仗卻檢討自己而且每次都做得是那樣坦誠、實在、大氣、自然,爲這樣老闆賣命,真是累死也心甘情願。

讀書,讓我們明理,讀書的終極目的便是讓我們認識自己並改造自己。我們每位教師如果都有一點曹操的謀略,都有一些曹操的用人之術,我們的學生哪能厭學?再重的負擔,恐怕也不會感到勞累。

《品三國》讀後感 篇三

三國既是一個**的年代,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在這短短几十年中,曾經有過多少英雄戰死沙場,歷史爲我們帶來了一段精彩紛呈而久久令人難以忘懷的時代—-三國,這裏有天下紛爭,羣雄並起,有英雄豪傑,君主謀士,有文韜武略,氣貫長虹,有兒女情長,肝膽相照。三國給一代又一代人以英雄的豪邁。

《品三國》不僅深入老百姓,而且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特別是各公司的老闆,CEO,以及那些想做一番事業的人也紛紛參看。繼三十六計,孫子兵法後,有一部歷史名著將被商家寫進公司必讀書目。據些例子,在曹操事業剛起步時,他的用人策略和處理人際關係的方法就值得我們去借鑑和思考。曹操提出瞭如下政策:1名至實歸,更重實際。2德才兼備,唯纔是舉,3重用清官,不避小貪4.。.。.。這些政策時隔20xx年仍未許多專業人士所採用,《品三國》讓我們認識到三國時期的歷史價值

品三國讀後感 篇四

這個暑假讀了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被裏面的人物深深地感染到了。曹操,雖是梟雄卻有宏偉的目標;劉備,雖是販商卻有安漢興劉的志向;孫權,雖是官二代卻仍發展孫吳集團;司馬一家,雖爲家臣卻有成就霸業的心願,併爲其發奮努力。

今天我就要對劉備這個人做一番粗略的評價。

劉備出生於旁落的皇族,是個皇族至親,以賣草鞋爲生。在黃巾起義的時候結識關羽、張飛這兩位虎將,並且桃園三結義,成爲了兄弟。這三人一路起起伏伏:在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的時候,關羽溫酒斬華雄,卻沒有受到袁紹賞識;在長板橋退軍之際,張飛大喝三聲,嚇退80萬曹軍……對於他們二人的故事那肯定是家喻戶曉了,而劉備雖不是以武力自居,而是用仁義。他三顧茅廬,請出了臥龍諸葛亮;不顧家事,飛騎去請鳳雛龐統;在蜀川之地,不到萬不得已不奪蜀川。這些都是仁義之師的象徵。

然而他卻犯了最低級的錯誤:沒有主觀見解。在隆中對中,當諸葛亮提出攻佔蜀川后,兵分三路去取魏國首都(這樣劉備的大將虎將都分開,兵力也分開,容易讓東吳乘虛而入),這個方案明顯是存在很大的漏洞的,劉備卻沒有發現,或者說發現了也沒有指出來,是導致了當時最強戰力蜀國直接衰弱的主要原因。在大將兼兄弟關羽和張飛死後,劉備更是魯莽而是去了謀略,竟然舉整國之力去硬攻東吳,最後因爲水土不服和天氣等原因使陸遜火燒連營,進而氣死了劉備。強盛的蜀國就此衰落,劉備畢生心血付之東流。如果當時他不是隻想着報仇,而是與東吳進一步結盟,東吳肯定會因爲招惹劉備得到原諒同意結盟,進而直搗黃龍,一統天下完成安漢興劉的心願。

綜上所述,我認爲劉備雖是仁義之君,卻在處理某些事情上失去理智,就如復仇,是一個充滿仁義道德卻缺少理性思考的一位有得有失的君王。

俞敏洪說過:一本《三國》治新東方。可以看出,《三國演義》這本書的作用很大,多讀只會有百利而無一害。

歷史上對劉備的見解很多很多,這只是我的判斷與見解。

最新品三國讀後感 篇五

《品三國》用通俗幽默的詞語,認真的歷史態度,公正的對每個歷史人物的解析。使我明白了真正歷史上的三國,也使我對三國中的歷史人物有了新的瞭解。

首先是曹操,在看之前曹操給我的印象就是一個冷酷奸詐的歷史形象,當然也是受了小說的原因,看了之後使我對真正歷史上的曹操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當然曹操最讓我佩服得是他的用人才能,放眼當今社會的大小企業,在用人方面是一個很重要的一關,這就是爲什麼人力資源是那麼的重要,如果一個企業不會用人的話,那麼這個企業將是一個失敗走向滅亡的企業,同時也在告訴我們什麼是人才如何去發掘人才,保證人才能夠爲我所用,能夠死心塌地的爲企業着想,曹操的前期爲什麼會那麼快的迅速壯大,就是因爲曹操能夠發現人才,並尊重人才,能夠讓這些人發揮他們的才能,給他們施展自己才華的平臺,能夠採納好的建議爲自己所用,而且賞罰分明,這些成就了曹操身邊不缺少有才幹的謀士爲他出謀劃策,並死心塌地的跟隨曹操,一個企業是一樣的,靠什麼壯大,靠的人,說白了企業是辦事的不是辦人的,如果一個企業不能夠做到人才爲我所用,不能夠吸引人才,留不住人才那麼這個企業將是一個失敗的企業,劉備爲了諸葛亮這樣小他十歲的人才,能夠屈身三顧茅廬,可見無論是在什麼時代人才是多麼的重要,一個真正的人才可以使企業迅速的發展並壯大起來,一個企業如果想做到這幾點那麼就要在文化上制度上管理上表現出整體的形象,首先一點就是要讓員工信服,靠什麼讓員工信服,不只是單靠的工資,最重要的是企業的信譽和企業的發展潛力,有沒有自己真正的一套企業文化,有沒有好的管理制度,要做到人爲我所用,就首先要管好人,要讓員工信服,要讓員工真正的看到企業的發展潛力,而不是意味的說意味的唱高調子,這樣只能是一時的效果,但帶來的後果是十分的嚴重的,因爲直接影響了企業在員工心目的形象,企業靠什麼傳播,靠什麼吸引人才,靠的是實力以及信譽,如果你在員工的心中就把這兩樣給毀了,還談什麼企業文化,還談什麼發展,一切都是空的,通過讀《品三國》一書,使我明白了什麼是“用人之道”!也使我明白曹操爲什麼能夠一步步的走向強大!

還有一個人使我很欣賞的,那就是諸葛亮,諸葛亮是一個軍事家,政治家,也是一個傑出的外交家,但我欣賞諸葛亮的外交才能,策劃才能,就拿赤壁之戰來說,曹操大軍就要滅劉備,劉備無處可去,只能聯合孫權共同抗曹,但是劉備剛被曹操打敗,首先氣質上就低人一等,諸葛亮作爲劉備最器重的人才,自薦去東吳聯合孫權共同抗曹,也使諸葛亮初出茅廬爲劉備作的第一件大事,可以說是做的相當漂亮,充分的展示了諸葛亮外交才能以及策劃能力,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其中魯肅,周瑜,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當然也有曹操本身的失誤,但諸葛亮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漂亮,乾脆利落,這是我十分欣賞也是十分值得我去學習的。

通過讀《品三國》一書,不但使我明白了三國這段悠久的歷史,更重要的是讓我學到了如何做人,在現代社會中我應該如何給自己策劃,如何成爲一個成功的人,如何使自己成爲真正有用的人,使自己在當今社會中,在自己的事業中,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立於不敗之地!

品三國讀後感 篇六

剛剛翻開《品三國》,就被它開場白——大江東去的第一段話吸引住了: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是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這是一些引人入勝的故事,這是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三國,究竟應該是怎樣的面目呢?如此神祕的話語,不禁想讓我揭開三國的面紗。

易中天用通俗幽默的詞語,認真的歷史態度,公正的對每個歷史人物的解析。使我明白了真正歷史上的三國,也使我對三國中的歷史人物有了新的瞭解。當然三國裏面最讓我感興趣的就是這幾位重要的人物,曹操,劉備,諸葛亮,孫權,關羽,張飛,呂布,趙雲,周瑜,魯肅,這幾個人物當中我最欣賞的有曹操,孫權,劉備,諸葛亮,最讓我感興趣的事件是赤壁之戰。

首先是曹操,在看之前曹操給我的印象就是一個奸雄的形象,當然也是受了小說的原因,看了之後使我對真正歷史上的曹操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當然曹操最讓我佩服得是他的用人才能,他告訴我們什麼是人才如何去發掘人才,保證人才能夠爲我所用,能夠死心塌地的爲整個集體着想。曹操的前期爲什麼會那麼快的迅速壯大,就是因爲曹操能夠發現人才,並尊重人才,能夠讓這些人發揮他們的才能,給他們施展自己才華的平臺,能夠採納好的建議爲自己所用,而且賞罰分明。劉備爲了諸葛亮這樣小他十歲的人才,能夠屈身三顧茅廬,可見知人善用是多麼的重要,一個真正的人才可以使集團迅速的發展並壯大起來。

還有一個人使我很欣賞的,那就是諸葛亮,諸葛亮是一個軍事家,政治家,也是一個傑出的外交家,但我賞諸葛亮的外交才能,策劃才能,就拿赤壁之戰來說,曹操大軍就要滅劉備,劉備無處可去,只能聯合孫權共同抗曹,諸葛亮作爲劉備最器重的人才,自薦去東吳聯合孫權共同抗曹,也使諸葛亮初出茅廬爲劉備作的第一件大事,可以說是做的相當漂亮,充分的展示了諸葛亮外交才能以及策劃能力,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其中魯肅,周瑜,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當然也有曹操本身的失誤,但諸葛亮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漂亮,乾脆利落,這是我十分欣賞的。

通過讀《品三國》一書,使我明白了什麼是“用人之道”,也使我明白了怎麼用人。

品三國讀後感 篇七

最近,讀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國》,重新讓自己走進三國,找回幾乎遺忘乾淨的三國故事的記憶。與其中人物作又一次的近距離接觸。對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等人物有了更全面、更客觀的認識。

其實以前我對枯燥的歷史,晦澀難懂的文言文是有畏懼感的,但讀這本書的時候就覺得有意思,特別是他常用現代的一些俗語和事例來解釋三國中的人物和典故,通俗易懂,感覺挺新鮮還很有趣:比如他把劉備這一幫人比作一個集團,認爲劉備集團好比一個很有前途的民營企業,可惜缺少一個能幹得CEO,搞不清自己得主打產品和營銷路線,因此生意做得平平淡淡。諸葛亮好比一位超一流的職業經理人,可以讓企業起死回生,但沒有自己的公司,他自己也不想當老闆,所以他們兩人就一拍即合了。此外文中易中天教授對三國人物的複雜個性及人物之間的複雜關係作了非常細緻的解說。如“官渡焚書”,曹操表現出來的寬宏讓很多人對曹操敬佩得五體投地、心悅誠服。這在我們處理與學生的關係時是不是有所啓示?

《品三國》讓我們瞭解到鮮爲人知的歷史,也讓我們明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道理,如果你對三國也有點興趣,那也來讀一讀《品三國》吧!

品三國讀後感 篇八

讀完了義中天先生的《品三國》,讓我對三國故事有了更深刻的瞭解,從這本書裏學到了很多知識,但也有意見和分歧。

劉備,姓劉名備,字玄德,具有漢室皇家血統,書中這樣評到:劉備是胸懷大志之人。這本書對劉備的評價,讓我更深入的瞭解到劉備的一生。我很贊同作者對劉備的評價,我也認爲,未成蜀主之前的劉備,渾身上下透露着高貴的皇室氣息,虛心謹慎,重情重義,求賢若渴的劉備,在兩個兄弟張飛、關羽和大賢諸葛亮的幫助下,終於打出了自己的江山,做了蜀國皇帝,有因一時衝動,想給兩位兄弟報仇,而落了個病死白帝城的悲慘結局。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正如書中所說,諸葛亮乃一位奇才,神機妙算,足智多謀,鞠躬盡瘁,胸有成竹讚美他的成語多的不勝枚舉。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幹,想要陷害他,可諸葛亮巧妙應對,使周瑜咬牙切齒,憤然而去。諸葛亮三氣周瑜,使周瑜在城門前吐血氣絕,諸葛亮作爲劉備的軍師,也就是丞相,爲劉備出謀劃策,初出茅廬時就新官上任三把火,打得敵人落花流水,狼狽而逃,扭轉了張飛、關羽對諸葛亮的看法。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在給後主劉禪的奏章《後出師表》中寫到一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盡心盡力的輔佐劉禪,可當諸葛亮與司馬懿交戰時,不夠外面百鳥稠鳴還是春風盪漾,他只關心軍事,由於過度的操勞而不幸過世,死時年僅五十四歲。英明一世的奇才諸葛亮臥龍先生就這樣的走了。

書中給予曹操的評價是個狡猾奸詐的小人,可我卻不這麼認爲。在我的腦海裏,曹操治國有方,教子有方,是個天生做皇帝的人才。他乃是一代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軍事家。多疑的性格塑造了這個“保守黨”的魏王。而多疑不是在這亂世中處事的方法嗎?三國人物中,我最欽佩曹操和孔明。

暢遊在書海中,遙想三國人物,李白的《詠赤壁》寫得好,只見滾滾長江東逝水,來到江邊,那火海滔天的景象彷彿有呈現在眼前。《品三國》這本細品三國的書,令我受益匪淺。

品三國讀後感 篇九

易中天稍出名時,也即被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節目相中時,我也就知道此人了,當時千千萬萬人還不知呢,更沒有人喊出“非易中天不嫁”的“豪情壯志”來。

剛看《易中天品三國》,尚覺有點趣,特別是易中天喜歡用現代的詞彙表達古代一些概念的幽默,也看中了易中天這個人講話從不重複或者有什麼“這個”“那個”的口頭禪。等到易中天真正飛來飛去出名的時候,我就已經不再看易中天的東西了。

有人買了《易中天品三國》這樣的厚厚的上下集書,獻殷勤地要借給我看,我也不好意思拒絕,放在家裏幾個星期然後再還給人。這麼厚的書,比《三國志》還厚,我不願浪費時間看它們,有時間多看幾遍《三國志》,什麼都清楚了,如果真要研究的話,再翻翻《史記》、《漢書》、《後漢書》,保證任何人也能講個唾液橫飛。

易中天這個人很聰明,他知道現代人的心理:一是不想自己看書,二是虛榮,三是假斯文。於是他這個學中文的人,也是慣於講各種動聽故事的人,便借《三國演義》,來給《三國志》中的人物還魂來了。《三國志》這道有營養但人們不喜吃的粗食經他一添油加醋,便活色生香起來。尤其是裴松之的注,本來是被人家陳壽棄之不用的,充滿了各種道聽途說的故事,他拿來正好生趣。經他這麼大廚一炒,人們還以爲談三國非易中天莫屬,就像歌星原唱了一首詩,別人都不能唱了。於是,易中天在造神的時候,自己也被世人視爲神了。

再後來,易中天真的被捧上天了,估計天天在飛機上度過的。參加這個那個簽名售書,參加這個那個講座,彷彿他一夜之間成爲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通靈寶玉”了。從三國講到東西方文化比較,從諸子百家講到中國歷史,只是自己的專業中文倒好像什麼都不知道似的。

我聽過一場易中天在浦東干部學院講的講座。是關於諸子百家的,實際上只是用不太好的嗓子哼一段旋律,然後再斷章取義地取幾個小故事來弄弄從未看這些書的人。對於我這個拿起《論語》、《孟子》,放下《老子》、《南華經》(和《莊子》)等等諸子原著的人來說,他說的這些東西只是小兒科。我聽了一半實在聽不下去,於是中途退場到車上睡覺看報紙。

譁衆取寵和花言巧語只會短期內迷倒不明真相的人,相信隨着時間的推移,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看清這一點。

原著就是原著,是千古流芳的東西。雖然有很多人想打扮小姑娘一樣打扮歷史和厚著,其實質只是在不想讀書的世人和歷史、原著之間放一個煙霧瀰漫的煙幕彈。君不見千古來有多少個煙幕彈,到頭來都煙消雲散,擺在書架上的還是歷史和原著。

相信過不了多久,易中天的大作將被撤出書架,從學術上看,他的書不如《三國志》,從文學的角度看,他的書不如《三國演義》。

據說,滿載疲憊的易中天終於覺醒了,想等還清了人情債後金盆洗手了。這是好消息,無論對他來說還是對世人來說都是好事。對他來說激流通退,留餘香在人間,不必江郎才盡而黔驢技窮,對世人來說舊的不去他們怎樣才能造出于丹後的新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