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桃之夭夭讀後感

讀後感1.42W

第一篇:桃之夭夭讀後感

桃之夭夭讀後感

當代作家王安憶的作品中,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長恨歌》了,然而我卻更喜歡她的長篇小說《桃之夭夭》。書名使我很容易地聯想到了《詩經》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詩句來,我被書中那個溫暖堅強的女子感動了。

全書共分五章,每一章都引用了一句古詩,如“梨花一枝春帶雨”“新剝珍珠豆蔻仁”讀起來頗有安意如的感覺。這部小說講的是一個生命形式宛如桃花的女子鬱曉秋從出生、成長、戀愛到中年不顧周圍冷眼,像野草一樣用旺盛的生命力頑強地灼灼其華。

先說她的母親,全書用了一章來介紹,她是一個滑稽演員,嫁給了那個梨花影中的清秀少年鬱子涵。由於好吃引起的挪用公款,鬱子涵被判刑了十年,兩人離婚。半年之後招人非議地生下了私生女兒鬱曉秋。

在家裏,母親對她非打則罵,同父異母的哥姐對她特別冷淡。因爲身體發育早,很小就凸現出女人的味道,加上身世離奇,很多男孩子給他起外號“貓眼”“西施”。在學校的時候,男生呢,明明受了她吸引,因爲世俗偏見卻要做得像鄙夷她;女生呢,想做她那樣做不成,就改成不屑爲伍。她那充滿青春氣息的美麗和刺眼的“不安分”引來了周圍人的排斥。

文革期間知識分子“上山下鄉”,她被下放到農村,在一羣哭得東倒西歪的女生中間,只有她不哭。在這時,她也遇到了懂她欣賞她的何民偉。回城之後,她的愛情並不順利,一系列的阻撓,何民偉的變心以及聽信那些身世和風騷傳言,然後就分手了。在這樣的感情變故里,我們感受到的是她的失落,而不是絕望。

哥哥入獄,姐姐難產,母親精神也垮了下來,嬰兒需要照顧,這個家也依賴她。她每一步都那麼踏實,帶給人灼灼的溫暖。後來家裏安排她嫁給姐夫,從沒有愛情基礎到相濡以沫,那是怎樣一條艱難而又純淨的人生道路啊!

就像小說結尾寫的那樣:“就像花,盡力綻開後,花瓣落下,結成果子。外部平息了燦爛的景象,流於平常,內部則在充滿,充滿,充滿,再以種另外的肉眼不可見的形式,向外散佈,惠及她的周圍。”這不正是《詩經》中所讚揚的“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嗎?我想這大概也是王安憶給小說命名《桃之夭夭》的原因吧。小說給我們塑造了一個獨特、堅強的女子形象,雖然她從小就沒目睹過什麼幸福,但是這並不妨礙她歡歡喜喜地長大,不管出身如何,周圍怎樣,她總能活出自己的樣子來。喜歡這樣一個女子,面對命運可悲的安排,坦然的生活下去,也許這便是生命真正意義上的“灼灼其華”了吧。王安憶優美的文字帶來溫暖的同時,也帶給人以力量。

第二篇:桃之夭夭檳榔廣告代言人選秀活動策劃

廣告代言人選秀活動策劃

經過前期近半年的宣傳活動,桃之夭夭檳榔爲已經有了一定的知名度,那麼這一階段我們要爲桃之夭夭檳榔做進一步的推廣造勢。海選廣告代言人,利用普通人心中強烈的明星夢,這次機遇的出現,給她們創建了一個可遇不可求的平臺。其次藉助觀衆參與,也進一步擴大了逃之夭夭檳榔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一、活動名稱:我是大明星

二、活動口號:桃之夭夭,我的夢想

三、比賽場地:建設路口步步高廣場

四、活動時間安排:2014.9-2014.11,具體時間安排見具體執行程序

五、賽事介紹:這是一檔特別的爲檳榔徵集廣告代言人的比賽,我們將以湘潭地區爲中心,比賽參賽人員要求年輕時尚,敢於嘗試新事物的女性,對檳榔有一點了解的優先考慮。選手將通過報名進入海選賽、複賽、總決賽三個階段。選手們將通過各種考驗最後從中選出三位選手作爲廣告代言人。演播現場設置團隊席、評委席、嘉賓席、傳媒席、觀衆席。

六、活動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小龍王食品有限公司

承辦單位:

冠名單位:

媒體支持:湘潭電視臺

七、人員管理機制:

本次選秀活動日常工作人員組成設想如下:

責任編輯(現場導演及剪輯宣傳片等)1人

培訓教師臨時選聘2人

攝像1人

攝像助理(承擔外景錄音等1人)

主持人1人

製片主任(或製片人)1人

經理(對外營銷)1人

八、報名方式:

(1)現場報名:指定地點領取報名表報名

(2)電話報名:撥打指定報名電話預約報名

(3)參賽人數:活動初期報名人數不限

(4)參賽對象:年輕時尚女性

以上所有報名最後將通過彙總,在比賽指定地點報名,一切解釋權歸屬賽事組委會。

九、賽事宣傳:成立賽事委員會、製作t恤、橫幅、海報、宣 旗幟、新聞發佈、移動電視等。

十、活動具體執行程序:

活動時間:九月份,十月份,十一月份

每次的選秀活動要求保存錄像帶。

海選活動分爲5個部分

1:宣傳和報名,開始運行選秀計劃,時間爲2014.9.1—2014.10.14海選初賽內容: 1、自我介紹2、才藝表演

分別在在各個高校內部進行,可以通過校園社團等團體進行宣傳,通過印發海報等方式進行,每個學校設一個專門的報名點。

社會上,通過電視,移動公交,宣傳單宣傳

報名地點:建設路口步步高一樓

2:選手初賽。時間:2014.10.15—10.16,10.22|—10.23,每週六、週日下午一場,每場時間爲3小時。

比賽在建設路口步步高廣場,進行才華展示。這個環節中,爲公平起見,要嚴

格打分制度,制定一個分數衡量標準。以分數來選拔選手,這個階段大概選出五十位選手。

注:海選時間報名人數不限,可隨時報名,區海選總成績前50名進入複賽

3:選手第一次複賽(要求展示一些與廣告有關的節目或者作品)。時間11.05|—11.06 每週六週日,下午1場每場時間爲3小時。

注:複賽由海選前50名進行比賽,取複賽總成績前20名進入決賽

4:選手最終選拔要求(針對桃之夭夭檳榔作出自己的創意或者作品)時間2014. 11.26下午場3小時

注:總決賽由複賽前20名進行比賽,取前三名

十一、賽事獎項設置:

冠軍(1名)頒發獎盃、證書、獎金、獎品

亞軍(1名)頒發獎盃、證書、獎金、獎品

季軍(1名)頒發獎盃、證書、獎金、獎品

十二、收視率預測:

通過活動的影響範圍和海選地址,以及後期的商業運作和宣傳策略,收視率在10%左右。

十三:傳單、預算項目:

→物資費:活動使用的各類器材及佈置應用物品及場地所需費用預算:30000元 →勞務費:工作人員8人: 16000元

→宣傳費用:記者費、錄像費、廣告宣傳、印刷品宣傳 預算:40000元 →行政費:籌備期間的辦公費、交通費、通訊費等 預算:5000元

→獎品費:比賽活動的獎品 贊助待定

→不可預支的費用(機動費用) 預算:10000元

總計:120140元

第三篇:桃姐讀後感

《桃姐》觀後感

《桃姐》這一部電影,沒有過多的渲染親情抑或悲情。從電影的開頭到桃姐生病,再到桃姐的死。一切都那麼平淡,如同桃姐這個人一樣。沒有過多當代電影常有的誇張,也沒有反常規的揭露社會陰暗面之類的手段,一切都那麼自然而然。

電影創作的本身,利益就很獨特。以第三人稱的視角,不加任何解說,給我們觀衆留下了很多想象的成分。桃姐是一個封建大家庭的僕人,他對主人一家忠心耿耿,幾乎把一生都獻給了他們,到了風燭殘年,並沒有想象中那樣老無所依。主人家很感激桃姐對他們的付出,尤其以劉德華飾演的rager爲代表,一直耐心的陪伴她直到最後一刻,把桃姐看作乾媽。作爲生在社會主義的我們,從沒有收到過關於過去大家庭老奴會有如此好報,這對於大陸的認識本身就是一個顛覆,

桃姐作爲一部半紀實的電影,同時反映了很多現代社會的社會病。首先,我們國家老齡化日趨嚴重。經濟發達的香港更是如此。而相應的,我們社會的道德層面依舊沒有提升。片中一個老婆婆有一兒一女卻無人照應,他們只留意老婆婆的財產歸屬,在金錢的衝擊下,傳統的親情紐帶早已蕩然無存。反觀桃姐,作爲一個老僕人,主人家還在她已經沒有勞動能力時把她當做親人,此時那個老奶奶的心情該是怎樣的悲涼。知道老奶奶離世女兒後悔莫及,落得個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

社會病的另一面則體現在演員探老,純粹是作秀,而這一輪輪的作秀,對於老人家來說完全是一種折磨!更凸顯了他們的孤獨和無助。

再有便是一個細節,一個老太太從九十年代開始就靠政府救濟,再無家人照顧,這是多麼的無奈啊。每年家家團圓之時,只有一個風燭殘年的老太一人,她思念着兒孫,牽掛他們卻無力尋找,她唯一的宿命便是孤獨死去,無異於陰陽兩相隔,這個社會,你怎麼了?

《桃姐》這部電影,或悲它承載着世態炎涼;或暖,它尚存溫情。

總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指導老師尤維迪高二(12)劉子立

第四篇:關於《桃姐》

關於桃姐

剛剛看了由劉德華和葉德嫺主演的電影《桃姐》,有點感觸卻又很難說清楚。

想起看這部片子,開始主要是由於他的網絡上較好的評價,斬獲了不少獎項。可看了一點點卻有種看不下去的感覺,整部影片劇情 對白 情節波瀾不驚。似乎,實在是很難符合現代人快節奏,重口味的觀影需求。可不服輸的我還是硬着頭皮看完了全部。而隨着晦澀的開頭的層層鋪開,影片似乎漸漸地不那麼讓人難以接受了,像中國茶一樣,剛開始苦澀難嚥,慢慢地去品的話,就會發現一絲清甜順着舌尖蔓延開來了。而影片的那一絲清甜的線索,我想應該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那一分溫情吧。

很喜歡劉德華的表演,葉德嫺也把一個六十年傭僕的形象表現的到位精細。整部片敘述了一位淳樸,勤勞又有着自己品位,愛乾淨的的家族四代老傭人桃姐晚年生活的故事,劉德華飾演的羅傑與老僕人桃姐之間,與其說是主僕關係,倒不如說是親近的母子關係。辛勞了一輩子的桃姐,可以說代表了那樣的一個羣體,他們維諾老實,穿着傳統的青布長袍,雙手拘謹的不知該放哪裏是好,像魯迅筆下的阿長。他們的話不多,似乎只有“謝謝”“行,”“嗯”“破費了”不管別人怎樣對他,他卻總是捧着一顆真心,真誠地對待別人。當然,真心換來了真心的回報。身患中風的桃姐在生命的最後階段還有懂事的羅傑陪伴。雖無子女,我想桃姐也會爲羅傑的一句“乾媽”欣慰了。不得不說,成熟的華仔,笑起來快有皺紋的華仔,說着很港臺的國語的華仔,在表現羅傑這一角色時,更有味道;葉德嫺,更沒的

說,把一個母性,滄桑,又患有疾病的老僕形象表現的甚是到位,據說兩位也憑此劇獲得了金馬獎金像獎的影帝影后,當之無愧。當然,我並不是衝着這兩位巨星纔去看的,很討厭國人老是形成一種思維定勢,認爲看電影就是看明星,明星扎堆的片就是大片,影視公司也抓住了國人這一心理特點,拿明星大做噱頭,這都是國內電影市場不成熟的表現。當然,中國是不缺少優秀演員的。很長時間沒看中國電影了,不是不想看或是不支持,而是國產影片實在受到禁錮太多,缺乏一種屬於自己的性格。

鼓起勇氣看《桃姐》,還是有所值的,淡淡的人性的溫存像幽幽山谷裏的溪流水,在心中劃過一道道漣漪,是小感動而非歐美大片裏的大震撼,但,或許這就是中國人的委婉與內斂吧。當然,總體來說還是很不錯的一部電影,在如此商業化的今天,還能靜下心來,拍出這樣安靜,平和的電影,實在不易。同等類型片還有《海洋天堂》《山楂樹之戀》等,很適合那些尋求安靜的朋友的口味。不過如果看慣了歐美系的刺激,波瀾壯闊,恐怕很難接受接近兩個小時的灰色調的桃姐,當然了,衝着看華仔去的除外。

第五篇:名著讀後感之《紅樓夢》讀後感

名著讀後感~紅樓夢~

紅樓夢〉打動過千千萬萬的讀者,也影響過千千萬萬的人。〈紅樓夢〉在中國可謂地道的名著。它以悽婉的愛情爲主線,描繪了封建貴族階級的興亡史。其主人公的愛情悲劇,其實也是他們(她們)的性格悲劇,當然也更是封建社會的犧牲品。

林黛玉,一個正日哭哭啼啼的,不怎麼健康的女人。賈寶玉是怎麼搞的,放着那麼多的紅潤佳麗不要,怎麼會偏看上一個終日病病歪歪的老病號呢?在重看〈紅樓夢〉的時候,發現一個個佳麗都有些俗氣,在對賈寶玉的愛上,無人可比林黛玉的獨特和刻骨銘心。林在臨死前曾說過一句話:“質本潔來還潔去。”,說的一點都不錯,在嚥氣前她也只是喊着“寶玉你好”——這種對愛情的專注精神是每一個男人都不願捨棄的,更不要說生來就是情種的賈寶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