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漫步華爾街》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第一篇:漫步華爾街讀書筆記

《漫步華爾街》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漫步華爾街讀書筆記

經濟界或者投資界對於預測的熱度一直不減,因此也就催熱了相關分析技術,目前來看主要有兩種,分別是技術分析和基本面分析,對應着作者所介紹的空中樓閣理論和磐石價值理論。但是,在有效市場理論的背景下,任何消息都已經反映在當前的市場價格之中,因此投資者要想通過自己的分析獲得超額價值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現實告訴我們,市場中總是會有人在某個時間段獲得不菲的超越平均收益水平的投資回報,除了運氣的成分之外,有效市場理論告訴我們他很可能在這段時間內比別人獲得了更多的信息(但這些消息最終會被公衆得知)。或者更準確地說,他提前獲得了市場消息或者在得到信息之後比別人做出了更加迅速的反應。因此在市場自我調節迴歸理性價值之前,這些人獲得了奪取超額收益的機會。

不論是技術分析還是基本面分析其目的都是預測,而預測的目的則是比普通人有更大準確概率提前獲得引起市場變動的因素,進而採取有力措施獲得超額收益(必須是超額收益,因爲要考慮機會成本)。但是在預測中面臨着各種不確定的因素,首先,市場的上下波動是一種獨立事件,就像拋硬幣遊戲,正面與反面概率各50%。就算我們確知由於某因素的影響,明天的市場會上升或下降,但是“黑天鵝”事件的來臨又會突然間影響市場的走向,使我們的預測功虧一簣。正如本科期間有位老師講課所說:我可以預測中國股市明天的走向!真的,無非是上下10%以內……

幸好幸好,人類的智慧就是來搞定這些不確定性的,於是有了概率和相關性這種東西。經過對大量歷史數據的分析,人們會發現某些一直在延續的規律,比如經濟在何種狀況下會向好或走弱、業績好的公司股價一般不會太差、某些事件過後市場會上升或下降、公司經營中的某些業績會影響他在市場上的表現。於是,便有了對基本面分析的必要性,通過研究這些“決定市場的因素”進而估計市場形勢。起初可能是一個兩個因素,後來增加到三個五個十幾個,再加上合乎情理的邏輯分析(這些分析基於市場理性的基礎之上)。又由於市場是人來構成的,這些理性人都會追逐利益儘量避免風險,因此,在市場走勢的變動下,人們就會根據市場的走勢來變動自己的選擇,或者會有“巨頭”通過引導人們的行爲來是實現利益,因此有了根據市場圖形來進行經濟決策的理論,這便是技術分析。兩者應該都是基於市場理性的前提,不論是集體理性還是個人理性,對於某一個歷史瞬間,都會有一個合乎邏輯的解釋。所以,“研究員的目的不在於準確地預測市場方向,而要使自己的分析符合緊密合理的邏輯架構,使之在各種因素的前提下,沿着自己構建的邏輯架構最終得到自己的結果”。

當然,相關性這種東西是要有邏輯來支撐的,而人類思維的神奇之處就是對於相關性的“濫用”(竊以爲無論是宗教、迷信還是科學都“得益”於此)。所以,出現了市場上的種種看似合理的理論,比如裙襬指數、一月效應、超級碗指數等等。由一種形象可見的事務去指示抽象的事務則是最符合人腦的惰性的(所以纔會有文字數字等等)。這些理論的一個共同之處就是都是通過大量的歷史數據客觀先驗而得到,並且在以後的檢驗中也得到了一定的證實,並且可以從人類的行爲中找到看似合理的邏輯聯繫。但是,要命的是,只要在以後的時間內有不符合的情況並且舉不出合理的邏輯來解釋這種偏離,那這些理論就會崩塌最終被人們所拋棄。這也就是技術分析逐漸被後人所拋棄的原因。

所以,真正合理的預測有兩個條件:一是大量的數據檢驗證明其緊密的相關性,二是合理的邏輯能夠解釋這種相關性。而後者無疑是對前者的巨大支持。所以這種合乎邏輯的預測就演變成了如今的基本面分析,也就是對“磐石價值”的搜尋當中。當然,基於人類行爲的分析也正在發展當中,他們與基本面分析與“技術分析”相結合,準確預測或者催生市場中的“空中樓閣”,也取到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正因爲這種預測是在可信的邏輯之下,這樣一來,基於市場信息的預測就會趨於大衆化了。

那這樣來說,我們是不是最多隻能獲得市場的平均收益?大猩猩的選擇和基金經理的選擇投資結果差不多是不是徹底證明了專家投資的無能?衆多打着α旗號的基金是否就此可以偃旗息鼓了?結果肯定不是這樣的。預測只是金融投資的起點,人們還有更多的手段去實現自己的目的。

第二篇:漫步華爾街

讀《漫步華爾街》有感

一直想讀一本對自己有用的書,但是考慮到自己現有的浮誇,看名篇大作是不現實了的,所以最後在衆網友的推薦之下選擇了這本與自己專業有關的也算是與自己以後生活有點關係的《漫步華爾街》。

本書作者伯頓??馬爾基爾在這(收藏好 範 文,請便下次訪問:)本書中主要闡述了以下幾個觀點:

第一,投資者若想在金融市場不虛此行,就應該購買並持有指數基金,而不是要總是鍾情於某個股票或者是專家理財的共同基金。曾經有人問作者是如何取得今天的成功的,“我的方法是如此之簡單,買入﹑形成指數且一直持有”,作者的回答是如此簡單和實在。現如今很多人其實對自己所投資的領域並不十分清楚,只是簡單地將資金交個自己的理財專家去管理。倘若有人問他們資金的流向時,絕大部分人估計都會持茫然的態度的。他們關心的僅僅是自己的資金是盈是虧,盈利的話,賺了多少;虧的話,又是賠了多少,所以實際上,他們並沒有真正地融入金融市場,對於自己的資金他們也沒有做到充分利用,所以,從根本上說來,要想真正瞭解金融市場的運作過程,想要讓自己的資金得到有效的回報,對股市有一定的瞭解是有必要的。

第二,空中樓閣是很危險的,任何時候都要牢記金融萬有引力定律的存在性。金融市場的萬有引力定律叫做迴歸平均數,會讓高高在上的股票價格降下來,讓屈居下層的股票價格升上去。所以說,如果一隻股票股價升得很高,倘若它本身並不值這個價,那麼不久的將來,股票的價格必然會迴歸其原有的低價,與其真實價值相符合。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看重的更多的是眼前的利益。一旦知道投資某物可以獲得好處後,他們就不會再放過任何一個獲得好處的機會,於是爭先恐後地追逐某物從而迅速擡高此物的市場價格就成了很多人的唯一樂趣。然而空中樓閣畢竟是經不住時間和風雨的衝擊的,當這股追逐熱逐漸淡去,這些物品的價格也會隨之一落三千丈,那些想要獲得更多財富而沒有來得及抽身的貪婪鬼們也會隨之跌地鼻青臉腫。不管是歷史上的鬱金香球莖熱﹑南海泡沫還是離現在不遠的日本股市不動產風波﹑90年代後期的互聯網熱潮都無不鮮明地闡述了這個道理。所以不要妄想投機取巧,即使那樣會獲得暫時的收益,但最後還是會跌得很慘的。

第三,儘管會存在一些短期的投資方法可以戰勝市場,但是事實上這樣的概率很低。“告訴投資者無法戰勝市場平均水平,就跟告訴一個六歲小孩聖誕老人不存在一樣,因爲這會讓他們的生活失去顏色。”馬爾基爾在《漫步華爾街》的最後如是說道,這句話無疑是對該書的最好概括。對於初次投資的人來說,倘若爲了不讓他們的生活失去顏色,那麼他們就會覺得他們還是會有戰勝市場的投機的,但事實上這樣的事情幾乎不會發生。誠然,告訴一個六

歲小孩聖誕老人不存在,會讓他的生活立刻失去顏色。但是,對這個孩子漫長的一生而言,明白聖誕老人不存在,本身就是一個難以替代的禮物。對初涉資本市場的投資者來說,作者就是那個告訴我們不存在聖誕老人的人,而《漫步華爾街》無疑就是這樣的禮物。在某種程度上,他的話足以令人失去大部分豪情,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待這些話,他至少有助於我們腳踏實地地站在大地上。所以,無論是誰,作爲這個市場上的投資者(也許還應該包括投機者),最重要的是首先要了解自己,然後再瞭解市場。如果你仍然期望每年在市場上能夠賺取20%甚至更高的收益率的話,市場先生必然會重重地以事實回擊你的幻想。

但是理論終歸是理論,紙上談兵的功夫再高也是徒有其表,要想真正瞭解投資,身體力行是很重要的。而且,這些也只是我讀了一遍的淺層次收穫,以後還需要自己更多地去思考和親身實踐。但不管怎樣,我覺得讀了這本《漫步華爾街》,我很有收穫。

第三篇:漫步華爾街

《漫步華爾街》(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70年代至今世界股票投資界最暢銷的好書

作者:伯頓·馬爾基爾(burtonccmalkiel):華爾街專業投資人、經濟學者、個人投資者

首次出版:1973年

全書名:《漫步華爾街:股市歷久彌新的成功投資策略》(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

被譽爲:

70年代至今世界股票投資界最暢銷的好書

亞馬遜評爲2014年度的最佳暢銷書籍

美國mba學生的必讀教學參考書籍

《漫步華爾街》一書自1973年出版以來,至今已經過8次修訂,熱銷30餘年仍經久不衰。事實證明,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漫步華爾街》是世界證券投資界最暢銷的著述。繼本書格雷厄姆的經典之作《聰明的投資人》(the intelligent investor)之後,最暢銷的股票書籍,被視爲30年來最經典的金融投資入門讀物。作爲暢銷書,在時隔近30年之後,《漫步華爾街》依然被全球最大的網上書店——亞馬遜——評爲2014年度的最佳暢銷書籍 best

seller ;作爲“複習課程”,該書亦被列爲美國mba學生的必讀教學參考書籍。內容簡介《漫步華爾街》是一本爲成千上萬投資者所青睞的傳世之作,自從問世以來一直頗受好評。該書不是投機指南,也不保證一夕致富,本書作者的寫作目的在於幫助投資人瞭解投資理論與實務,以培養健康的投資觀念。此外,他也打破只有專家才能走進華爾街的迷信,在書中鋪陳出一幅地圖,告訴個人投資者如何在各種令人目眩神迷的投資工具中,運用規劃,打敗華爾街專家。該書集理論與實踐於一身,通過作者別具匠心的構思,將二者融會貫通爲一個無懈可擊的整體。在《漫步華爾街》一書中,麥基爾基於自身豐富的閱歷,而將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爲一個無懈可擊的整體,以生動詼諧、淺顯易懂的語言娓娓道出投資的真諦和成功的祕訣。作爲一本實用性極強的投資指南,它向廣大投資者講述了琳琅滿目的投資策略和五花八門的金融工具,但對指數基金的推崇備至則構成了全書清晰的主線。“有效市場理論告誡我們,無論投資者的策略有多麼明智,從長期來看,也不可能獲得超過一般水準的回報。”因此,作者獨闢蹊徑地提出:只要普通投資者採取“購買並持有”的戰略,投資於指數基金,就可以獲得安全、穩定的長期回報,並輕而易舉地擊敗大多數機構投資者。除了觀點的獨樹一幟和內容的苦心孤詣之外,作者在一些細微之處亦做到了盡善盡美。

《漫步華爾街》一書的案例編排也體現了學者的嚴謹作風。從作者首創的“生命週期投資指南”中,可以看出麥基爾對理解個人投資的獨到之處。他認爲,每一個人在其不同的生命週期中,應該採取與其相適應的投資策略和投資方式。在本書的附錄中,作者還列舉了類型各異的頗具代表性的基金及其聯繫方式,這爲國內的投資機構,提供了某種行動的契機。

書目結構

本書分爲四個部分,介紹了股票與股價、專業投資者的玩法、新投資技術、隨機漫步者及其他投資者的實踐指南等。

第一部分 股票和股標價值

第一章 磐石與空中的樓閣

第二章 羣衆的瘋狂

第三章 20世紀60至90年代的股票定價

第四章 史上最大的泡沫:衝浪互聯網

第五章 股票價格的磐石理論第二部分 專業人士怎樣參與城市裏這場最壯觀的遊戲

第六章 技術分析與基本面分析

第七章 技術分析與隨機漫步理論

第八章 基本面分析究竟多麼出色

第三部分 新的投資理論

第九章 嶄新的漫步靴:現代投資組織理論

第十章 富貴險中求

第十一章 對有效市場理論的漫射,以及漫射緣何未中目標第四部分 爲隨機漫步者和其他投資者提供的實務指南

第十二章 隨機漫步者健康手冊

第十三章 金融競賽的障礙:理解和預測股票與債券收益

第十四章 投資的生命週期指南

第十五章 三步跨上華爾街

影響與意義

漫步在這本鉅著中,你將會掌握股票投資市場的基本術語,你將通曉如何在股市的幕幕動盪中安然穿行,利用書中真正有效且易於掌握的長遠戰略,你更能夠在職業投資者的遊戲中擊敗他們。 深諳華爾街方方面面的麥基爾,爲我們揭示了一條規律:簡單地買入並持有由某個大型指數包含的全部證券所組成的投資組合,就極有可能勝過由專業人士利用紛繁 複雜的分析技術精挑細選出來的證券組合。 《漫步華爾街》爲小心翼翼且野心勃勃的投資者提供了全面合理的建議,並用事實再次證明,睿智與財富兼具一身其實並不遙遠。

如果你是一個個人投資者,企望在股市規避風險,贏取利潤,那麼馬爾基爾的著作《漫步華爾街》 很值得一讀。它可以說是一本個人投資者的指導書。馬爾基爾在這本書裏審視了個人和家庭的金融投資策略,他的一個很新世界穎的觀點是:一個人的風險承擔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年齡和收能力。股市的經歷表明,隱藏含在股市投資中的風險峯度隨時投資期的增長而遞減速 。因此,合適的投資策略是與人的年齡相關的。該書專門開闢出一章“生命週期指導你投資”,它對各個年齡層次的個人投資者提出了相應的投資策略,閱讀這些相 當於你諮詢了一位高明的私人投資顧問。

對《漫步華爾街》的評價

美國《福布斯》雜誌對此是這樣評價的:“在過去50年間,關於投資方面的好書至多也不過五六本,《漫步華爾街》無疑應列入此類經典之作。”《芝加哥論壇報》對該書的推崇是顯而易見的:“這是一本爲成千上萬投資者所青睞的傳世之作??自從首次問世以來一直頗受好評??甚至在你把它作爲複習課程來閱讀時仍舊是如此地井然有序。本書創見頻出、不落窠臼而又資料翔實,它將爲投資者在險象環生的華爾街上引路導航,並教會你如何在職業投資者自己的舞臺上將他們擊倒,並進一步使我們明白:爲 什麼隨機選擇的分散投資組合可以與專家們精挑細選的投資組合相匹敵!”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取得者保爾·薩謬爾森曾說:當我的同事到了退休的年齡和我的兒子到了21歲時,我就送一本馬爾基爾的書給他們看。

第四篇:漫步華爾街

讀《漫步華爾街》有感

最近拜讀了美國著名經濟學者、華爾街專業投資人、個人投資者伯頓·馬爾基爾所著的《漫步華爾街:股市歷久彌新的成功投資策略》一書,收穫頗多。

《漫步華爾街》英文翻譯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號稱70年代至今世界股票投資界最暢銷的好書,自1973年出版以來,至今已經過8次修訂,熱銷30餘年仍經久不衰,其2014年度的最佳暢銷書籍 best seller ;作爲“複習課程”,該書亦被列爲美國mba學生的必讀教學參考書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爾薩繆爾森曾說:“當我的同事到了退休的年齡和我的兒子到了21歲時,我就送一本馬爾基爾的《漫步華爾街》給他們看”。可見此書的受歡迎程度。在該書中馬爾基爾以自身豐富的閱歷,將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爲一個無懈可擊的整體,以生動詼諧、淺顯易懂的語言娓娓道出投資的真諦和成功的祕訣。作爲一本實用性極強的投資指南,它向廣大投資者講述了琳琅滿目的投資策略和五花八門的金融工具,對指數基金的推崇備至則構成了全書清晰的主線。

本書將投資理論與實踐地結合在一起,由堅實基礎理論和空中樓閣理論引出基本面分析和技術分析,同時講述了歷史上著名的投資泡沫和投機狂潮,既學術又通俗,既深入淺出又令人信服,一步一步地引導投資者滿懷信心地跨越市場。不僅能學會分析股票、債券的潛在收益,而且可以學會分析其他投資機會的潛在收益,包括貨幣市場、房地產、保險、黃金、收藏品等。同時作者還表明,在長期的有效市場中買入並持有指數基金很可能勝過專業人員。

在書中“隨機漫步”作者指的是,利用過去的表現,是無法預測將來的發展方向以及具體的變動情況的。這個觀點同時否定了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方法,因爲基本分析方法是利用公司過去的業績表現來預測未來;技術分析方法則是利用股票價格過去的表現來假設未來。馬爾基爾十分推崇隨機漫步理論,在本書中的四個部分,作者逐步的把隨機漫步理論和其他投資理論進行對比,比較優劣,從而得出隨機漫步理論的可行性和正確性。

馬爾基爾把內容共分爲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股票及其價值,介紹了投資的基礎理論和人們進行投資的不同階段的情況,以及股票估值的演進過程。第二部分從專業層面分析專業人士如何參與投資這場遊戲,從人們的金融行爲和技

術分析角度分析了專業人士對投資的看法和實踐。在一、二部分裏講述了歷史上著名的荷蘭鬱金香熱、英國南海泡沫、日本90年代的地產泡沫和股市泡沫、華爾街網絡股泡沫等投資泡沫和投機狂潮後,作者得出結論:在市場上屢屢輸錢的人正是那些未能抵制住誘惑而被投機狂潮衝昏頭腦的人,並提出了自己一向主張的有效市場理論的弱勢有效形式——這也是作者本書的主題——股票市場的定價極爲有效,就連被矇住眼睛的猴子朝《華爾街日報》投擲飛鏢而選出的投資組合也能獲得和專家的投資組合一樣的業績。

第三部分使用一些簡單的例子闡述了許多新的投資理論:現代投資組合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套利交易定價理論,並用行爲金融學推翻了前面的幾個假設。認爲投資者的行爲常常是非理性的。第四部分作者進一步講明瞭自己的主張:股票投資是所有金融產品和實物投資中長期回報率最高的投資對象,在最後提出了股票投資的三種方式:通過被動的指數基金投資、通過積極的管理型共同基金和個人自選股票投資。但作者所欲闡明的最主要觀點是:無論個人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都不可能在長時間裏持續戰勝市場,而通過投資指數基金——購買市場,就能獲得和市場一樣的回報。一步一步引導投資者滿懷信心的跨進投資市場。

在此書中,馬爾基爾爲我們揭示了這樣一條規律:簡單地買入並持有由某個大型指數包含的全部證券所組成的投資組合,就極有可能勝過由專業人士利用紛繁複雜的分析技術精挑細選出來的證券組合。由此可以看出馬爾基爾是一個有效市場和隨機行走理論的支持者,只不過作者支持的有效市場是一個略有變化的有效市場,即認爲還是存在一些短期的投資方法可以戰勝市場,而這些投資方法可能會很快被有效的市場所消滅。在介紹這些投資理論時,馬爾基爾基本上是對所有的投資理論都持懷疑的態度,且給出了自己認爲的理由。書中令我印象最爲深刻的部分就是技術分析和基本面分析都被學術界和心懷異端的人抨擊得體無完膚。其中,技術分析被譽爲“投資領域的占星術”,而基本面分析也由於其過程中過多的主觀預測而被批評,實際上馬爾基爾認爲公司的未來收益或者說自由現金流是不可能被預測的。作者實際上把價值投資和空中樓閣理論,也就是把凱恩斯和格雷厄姆的分析方法做了個比較。

理論與觀念之間的鬥爭是相當正常的,宏觀經濟學裏凱恩斯主義與新古典學

派最終的爭論其實也就是政府要不要干預經濟的問題。實際上,不管是技術分析、基本面分析,還是隨機漫步學派,都有極爲成功的例子,也都有失敗的例子。徹底否定技術分析的人士,不應忽略傑西·李佛莫爾的存在;徹底否定基本面分析的人士,也不應忽略沃倫·巴非特的存在。也許,我們應該批判的是認爲自己可以不斷打敗市場的人,“告訴投資者無法戰勝市場平均水平,就跟告訴一個六歲小孩聖誕老人不存在一樣,因爲這會讓他們的生活失去顏色。”

縱觀全書,《漫步華爾街》這本書主要說了以下幾個問題:

1、從長期來看,即至少包括一個週期,指數總是上漲的。

二十世紀是美國的世紀,美國的證券市場得到了急速的擴容。雖然經歷了諸如1929-1933、1987等大規模的下跌,總整體上看來,指數總是在漲的。這主要是由於以下幾個原因:一是指數中不斷有新的公司加入、差的公司出局。不斷注入的新公司總有一些會保存下來,成長爲盈利豐厚的大公司;而差公司的出局,也防止了進一步下跌的風險。二是通貨膨脹的影響。資產的增值速度必須大於通貨膨脹的速度,否則就沒有人會持有資產了,而整個二十世紀,通貨膨脹的年份一般大於通貨緊縮的年份。三是科技的進步。科技總是在進步的,隨着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總是在逐漸增加。

由於指數總是在漲,持有基於指數的指數基金似乎成爲了不錯的選擇。一方面由於其足夠分散化,只具有系統性風險,即風險很小;另一方面,歷史數據顯示,似乎並沒有一家基金能夠長期的戰勝指數,故盈利性可以得到保證。風險越大收益越大似乎對於指數基金而言並不成立,它基本上佔據了低風險、高收益的優點,至少從長期來看是這樣

2、價值分析是有用,但是不可靠的。

從理論上講,在牛市中做多,熊市中做空,將獲得最大的收益,但這可能僅僅是一個美好的想法。格雷厄姆認爲,應該以便宜價買入股票,然後高價賣出,但問題是如何衡量低價還是高價,從長期來看,價值分析的確有用,畢竟以4倍市盈率買入的股票以40倍市盈率賣出是件很美好的事情。但是基於價值分析的基金缺並非如何可靠。首要問題是代理人問題。無利不起早,但基金公司的利並不等於基金持有人的利。爲了促使基金份額的增加,基金公司會作出很多讓你想不到的事情出來。其次,研究員的能力真正存在嗎?任何上市公司在面臨基金

公司研究員的實地考察時似乎都會表現得相當合作,而我們的文化早就告訴我們不要爲難與你合作的人。再次,即使基金公司願意並且也有能力進行正確的價值投資,人們大多也不知道市場的節奏,很可能你買入的價值被嚴重低估的股票還將長期的被低估,在這長期的持有過程中,沒有多少基金持有人能堅持到最後,很多基金公司無視基金份額的減少,只有具有某些限制性條款的私募基金能夠做到。

3、技術分析是幾乎無用的。

總體上來看,技術分析是對人們心理的分析,與凱恩斯的“空中樓閣”理論具有相同的起源。但沒有一種技術分析方法能夠長期的成立,歷史往往並不經常重複。技術分析之所以存在,主要是因爲證券經紀人希望它存在,頻繁的交易可以給市場帶來足夠的流動性,爲證券經紀人帶來足夠的佣金,爲投資者帶來少得可憐的回報。

4、其他類型的“巧合”也終會消失

在證券交易中,我們總是希圖去發現某種規律,似乎早餐吃的麪包類型也會決定當日股價是紅是綠。作者批駁了幾種典型的“巧合”模式:(1)裙襬指示器和超級盃指示器,似乎市場的漲跌與女性的裙襬和誰贏了超級盃密切相關,這就是統計中典型的僞迴歸。(2)低市盈率股票表現優於高市盈率股票、市淨率低的股票往往產生較高的未來收益以及較高的初始股息和較低的市盈率倍數往往意味着今後會有較高的收益,事實證明,這些現象即使在短期內成立,但在長期內都是不成立的。

5、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最合適的投資方式是“長期持有指數基金”。 在“窮爸爸、富爸爸”一書中提到這樣一段話,一個投資者問該書作者,“普通投資者應該怎樣投資呢?”,該書作者認爲,“首先,不要把自己僅僅認定爲一個普通投資者”。誠然,角色的轉變似乎對投資決策是有所幫助,但是現實的限制條件缺使得絕大多數人都僅僅是普通投資者,即只具有少量的財富、具有少量的投資和理財知識、具有少量的精力料理投資與理財,由於上述條件的限制,絕大多數人都不可能開辦企業或者投資房地產和古玩等,有價證券似乎是他們唯一的有價值的選擇。如此看來,指數基金倒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因爲:(1)低的交易費用,由於指數的穩定性,註定了基金經理不可能頻繁買賣,節約了很大一

筆交易費用;(2)低的管理費,由於指數基金的管理並不需要基金經理的大量勞動,相應其管理費也較其他基金低;(3)優秀的業績,永遠記住這樣一句話,絕大多數主動性基金的業績都不如指數基金,並且主動性基金的過去業績並不具有持續性,因此,何必勞神去在大量的主動性基金中選擇呢?(4)足夠分散化帶來的低風險,指數的分散化註定了指數基金的分散化,充分的分散化使得其波動幅度相對小,損失的可能性也大大的降低。

馬爾基爾在《漫步華爾街》的最後這樣說道,這句話無疑是對該書的最好概括。誠然,告訴一個六歲小孩聖誕老人不存在,會讓他的生活立刻失去顏色。但是,對這個孩子漫長的一生而言,明白聖誕老人不存在,本身就是一個難以替代的禮物。對初涉資本市場的投資者來說,作者就是那個告訴我們不存在聖誕老人的人,而《漫步華爾街》無疑就是這樣的禮物。在某種程度上,他的話足以令人失去大部分豪情,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待這些話,他至少有助於我們腳踏實地地站在大地上。所以,無論是誰,作爲這個市場上的投資者,最重要的是首先要了解自己,然後再瞭解市場。如果你仍然期望每年在市場上能夠賺取20%甚至更高的收益率的話,市場先生必然會重重地以事實回擊你的幻想。

讀書是爲了更好的學習知識,爲了學習別人的經驗,更好的指導自己的實踐。本着“批判的吸收”的原則,我個人認爲:本書的前三部分可讀性較強,細數了世界各國投資市場的狂潮和帶來的危害,給投資者敲響了警鐘,在細數投機危害的時候,提出了自己的主張,並且有些觀點是爲自己的主張服務的,對此主張和第四部分內容我不贊同。普通投資者和大多數機構投資者而言,因爲他們從事具體投資業務的專業人士也是與大多數投資者一樣的普通人,如果沒有仔細分析上市公司信息和財務數據、不考慮公司發展前景、未認真學習一般的投資知識、盲目的跟風炒作和追漲殺跌,是不會取得超出普通人的成績的,短期投資成績只能是與指數走勢一樣。但是,如果學習了巴菲特和其他投資大師的經驗,並逐步發展了自己的投資哲學——如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性投資,在進行任何投資時都保持一定的安全邊際,那麼在股票投資世界,就如同在社會上某一方面有所建樹的專家學者、成功人士、崗位標兵一樣,一定會取得超出常人、超過指數的業績。

且作者極力推崇的指數基金在現實社會中也是有風險的,這是建立在指數的

長期上漲趨勢的假設前提下的,如果大盤指數在多年的時間只呈現下跌或者滯漲的趨勢,則投資指數基金將一無所獲。例如,美國的道瓊斯指數,在1966年創出了最高989.03點後,道指在1982年下半年才最後正式告別1000點,從1966年至1982年,這期間幾乎就是一個17年的熊市。你如果在1966年接近1000點的時候投資指數基金,如果一直持有,則要到1982年下半年纔會最後正式脫離成本區。而這17年中,則是美國通貨膨脹肆虐的年代,資金的實際購買能力已經大大下降了。再例如,日本股市自1989年12月見頂38957點後,到2014年4月最低到達7603.76點,下跌幅度達79.9%,而且是一個長達14年又4個月的超級大熊市。即使是最近四年來一直上漲,2014年上半年最高也只有18300.39點,只有歷史最高點的一半還不到。你如果在1989年底日經指數近4萬點時投資指數基金,那麼到17年後的今天,你資金的賬面損失超過了一半。

第五篇:《華爾街日報》讀書筆記

王宇璇

201402135

《媒介文化:互動傳播新環境》

讀書筆記

轉本過來的第一學期,就明顯發現了這裏與以往教學的不同,老師上課更多的是開放式教學方式,從被動的佈置作業到了如今我們去尋找問題、總結知識與自主實踐。而今,我們敬愛的汪博士也出了這樣一個題目,寫一篇關於媒介傳播史的讀書筆記,說來慚愧,從小到大我讀後感寫過不少,但大多數還是“作業性”文章;從未正兒八經寫過讀書筆記,對此“行情”也不甚瞭解。不過根據我的理解,讀書筆記要比讀後感好寫得多,也自由得多,靈活的多。寫作時完全可以“筆隨思動”,隨着閱讀的進度時刻宣泄自己的感情,甚至這種宣泄可以沒有固定主題——只要我想表達。還可以天馬行空的展開聯想,大膽提問。以下我的寫作,大致就是根據這個理解基礎展開的。

書的前沿開始寫到:“伴隨着跨入新世紀的步伐,中國傳媒業也進入了劇烈的變革期。媒體集團、資本運作、產業化、新媒體……這些詞彙不斷地進入傳媒操作和傳媒研究的視野。而中國電視更顯得生機勃勃和傷痕累累,其生機勃勃表現在電視不斷地被品牌化、頻道專業化、經營模式、媒介產品等新生概念裹挾着去尋求創新;其傷痕累累則表現在白熱化的競爭、收視率的壓力、盈利指標等將電視逼入了尋求生存的茫然境地。”

作者由此變革寫出了這一本《媒介文化:互動傳播新環境》作爲給廣大媒介愛好者的參考。本書由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陳默編寫,內容實用而不難懂,我看過以後感覺學到了很多關於電視媒體的應用知識,相信對我日後的職業生涯也有所幫助。

通過閱讀我發現書中的第一章的大部分內容與我們這學期所學習的《傳播學教程》觀點相似。分別從文化轉向、麥克盧漢的洞見、波德里亞的視野與解構三方面來闡述“媒介文化重構人類生存新環境”。

陳默認爲,文化、美學的轉向是推動電大衆傳播環境改變的重要因素。電子

媒介傳播的文化的特質包括:第一,電子技術是環形波動傳播文化。第二,瞬間性的速度文化。第三,空間性的數量文化。第四,大衆性的消費文化。第五,是視覺性的感官文化。第六,流動的、流行的文化。第七,非中心的多元文化。第八,無歷史深度的平面文化。第九,去邊界的整合文化。第十,全球性的同質文化。其中我比較認同波德里亞的這樣一句話:“媒介從根本上瓦解了現代社會和現代主體。媒介只不過是奇妙的工具,使現實與真實以及所有的歷史或政治之真實全都失去穩定性……我們沉迷於媒介,失去他們難以爲繼……這一結果不是因爲我們渴求文虎、交流和信息,而是媒介的操作顛倒真僞,摧毀意義。人們渴求作秀、表演,媒介將是一種新型文化植入日常生活的中心。”而在商品文化與大衆消費文化中,作者認爲人們消費的不僅僅是商品本身,而是在消費物品鎖代表的社會身份符號價值,換句話說,用消費主義理念支撐的社會,完全變成了以大衆媒體與商業文化爲主的消費社會。作者給我們介紹了麥克盧漢的媒介研究方法中我認爲可以借鑑的——“洞見”:靠一種新的界面,多種學科並置在一起,形成新的界面,然而這個界面之間互相對話,產生新的東西。用頓悟的方式去發現洞見、把學科並置、在當下去感知這個大的媒介環境,這就是第一章裏讓我們掌握住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圍繞着“後現代文化與電視文化”展開討論。以“向總體性宣戰”爲核心的利奧塔後現代理論和以“超現實”爲中心的波德里亞論向讀者展示了後現代的整體特徵:“非中心化、非總體性世界。”可以形象比喻爲:“圍繞一個太陽旋轉的世界已經過去了,現在是滿天繁星。”從價值觀來說,人們尊重多元化和差異性。當文化正在變成一種視覺文化,而不是一種印刷文化的時候,我們尋找到根源在19世紀中葉開始經歷的那種地理和社會的流動應運而生的一種新美學。 具體展開來說,後現代文化呈現出“從深度的時間模式轉向平面的空間模式,行中心文化的自我焦慮轉向非中心的主體零散化,非真實化、形象文化、廣告文化”的三大特徵。其中我對作者談到20世紀40年代媒介技術上大突破後廣

告的出現很感興趣,這一段通過“萬寶路”香菸所做的廣告效應引申的觀點:“這些廣告正是在悄無聲息地告訴受衆,難道你所渴望的不正是這種烏托邦式的對世界的改造麼?如果是這樣,爲什麼不用我們的產品呢?雖然我們不能許諾任何東西,但這些產品起碼含有改變精神狀態的成分。在這種無意識的慾望中,最強烈、最古老的願望仍是集體性的。”廣告正是把那些最深層的慾望通過形象引入到消費中去。

接下來這一章就是針對電視文化的闡釋及功能的,可以將由電視傳播的符號內容統稱爲電視文化,文化說到底就是生活的符號化。這一章表面上看起來有些枯燥,但具體內容還是挺受用的。第一節講述了電視文化的含義,第二節主要講電視文化的功能,強調電視的宣傳導向功能和電視的藝術審美功能,除了這兩個功能外,本節着重談了電視的交流對話功能、消費娛樂功能、記錄現實生活與歷史同步的功能以及交互功能和生活信息服務功能。通過這一系列功能的區分,認識到電視的宣傳性質和產業性質,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文化產品愈來愈更具有商業的消費性,電視文化應發展成電視文化產業。

第四章的大標題是“電視文化以觀衆爲中心”,一目瞭然。一,從“傳者中心”想“觀衆中心”的轉移舉出了“魔彈說”和“拉斯韋爾”的傳播模式。 這個“五w”模式傳播學課上老師也有給我們講到:“誰———-說了什麼——――通過什麼渠道——――對誰————-取得了什麼效果”分別對應控制研究、內容研究 、媒介研究、 受衆研究、 效果研究着五大研究方向。二,解釋——接受美學理論。在1960年,伽達默爾在《真理與方法》中闡述了他的解釋學觀點,應用到這裏來說,人類也應該在不斷更新發展着的“效果歷史”中,始終不斷地重新書寫自己的歷史,重新對自己和文化進行反思的批判。三、巴赫金的對話理論,主張人的存在有賴於對話性的聽說關係,對話性要求平等對話、主張差異化原則、多樣化的觀念交流。四、觀衆接受的過程及心靈裏驅動。在這一節中,作者引用了很多我們所熟悉的電視節目,例如《非常男女》《鳳凰早班車》《實話實說》,我通過閱讀總結了幾點關於怎樣利用觀衆心裏驅動做好節目的方法: ①學會包裝“信息”②製造“節奏”③讓演播室個性化④尋找最佳賣點(驚訝感、

好奇感)

在“影視文化的人文關懷”這一章中作者插入了許多紀錄片電影的情節,生動形象地向讀者展示了對人關懷的重要作用。“紀錄片憑着對人的關注而顯現其存在的價值。沒有了人的閃光,紀錄片本身也就喪失了存在的意義。”對於研究紀實的方法“現象學”算是基本的方法之一。“讓觀衆看到的‘人’是在其自身特點環境中自行顯現,就像路邊的一朵花自然地開放,沒有什麼力量強迫它開。站出來在世界中生存。特定的情感、行爲、命運都在他所身處的環境世界中展開,渾然一體,而不是在編導預先設定的場景中表演,是原汁原味的生活本身。”我很喜歡作者這樣的語言,美中帶有深層的寓意,以至於後來在介紹影片《迷牆》和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三部《藍色》《白色》《紅色》作品的時候,我迫不及待地跟隨着他賦予的評價去欣賞這些個影片,不禁感慨頗多。原來換一種角度看,別有一番滋味!它是如此深奧!巧妙!

最後這一章更多地體現了新媒體時代的電視發展狀況,從過去單一的報刊、廣播行業演變爲如今電視、網絡、數字化媒體。時代在不斷地發展,媒體也在不斷地更新。在整本書的編排中,我認爲最後一章裏面的很多內容是我們做電視做媒體所必須要學習和掌握的,比如在“電視文化的觀衆研究與策劃”中,作者介紹了電視觀衆收視調查與研究的方法,還講到美國三大廣播公司爲了保持高收視率,總是不惜代價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去專門分析美國電視觀衆的心理變化,並以黃金時間電視節目收視率統計數據作爲基礎研究探索電視觀衆收視習慣的細微變化和發展趨勢。作者通過各種調查表格、數據來清晰地告訴我們觀衆的需求與電視節目製作的密切關係。像做品牌一樣,“定位很重要!”“一個名牌節目,觀衆久而久之會對他產生某種程度的偏愛,甚至會同觀衆的生活習慣結合起來,成爲觀衆生活的一部分,成爲觀衆的一種非常自然的需求。”經過幾天的閱讀,我對媒介的認識更加的深刻了,也堅定了日後從事媒體相關職業的決心,用書中的一段話來結束我的讀書筆記 :“大衆傳媒是社會中真正連通消費的血脈,人們要反思電視、網絡媒體所充當的社會角色,它們在大衆消

費社會裏傳播的就是大衆消費文化,它們就是要讓受衆輕鬆、愉悅地消費文化,積極參與到商業廣告籲請的商品購物行動中。人們要進入平等、平行、雙向互動的傳播時代,進入多元化和差異性並存的寬容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