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人生》讀書筆記

目錄

《人生》讀書筆記
第一篇:《新人生》讀書筆記第二篇:《人生》讀書筆記摘抄第三篇:《名師人生》讀書筆記第四篇:《好教育好人生》讀書筆記第五篇:《好教育好人生》讀書筆記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新人生》讀書筆記

在小年夜的晚上,閒來無聊逛了書店 ,我選中了《新人生》這本書,原因有兩點,一點是它的封面中央有着一粒標着“新人生”的大白兔奶糖,很別緻;另一點是因爲書封面的這段話“某天,我讀了一本書,我的一生從此改變。即使才展開第一頁,它的強烈衝擊仍深深打動我。書頁中衝出一道強光,照亮了我的臉龐。那炙熱的白光,迷惑了我的思維,卻也令我的心智豁然開朗。我驚懼地發現,周遭的世界正經歷着徹頭徹尾的轉變。一種從來不曾體會過的孤寂突然降臨……”這段話很吸引我,因爲我們都曾經歷過爲了某一本書日夜顛倒爲之着迷的時候,一本好書會帶我們去一個全新的世界,給我們新的啓發,會令我們充滿智慧……所以…….帶着這份共鳴,我和書的作者奧爾罕.帕慕克(from土耳其)一起踏上了這段名爲“新人生”的旅程。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對書的作者產生了好奇,奧爾罕.帕慕克是xx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他被授予貝爾文學獎的理由是“在追求他故鄉憂鬱的靈魂時發現了文明之間的衝突和交錯的新象徵。” 帕慕克被認爲是當代歐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學家之一,是享譽國際的土耳其文壇巨擘。出生於伊斯坦堡,在伊斯坦布爾科技大學主修建築。1979年第一部作品《塞夫得特州長和他的兒子們》得到《土耳其日報》小說首獎,並在1982年出版;1983年再度贏得奧爾罕-凱馬爾小說獎;1983年出版第二本小說《寂靜的房子》,並於1991年獲得得到歐洲發現獎,同年出版法文版1985年出版第一本歷史小說《白色城堡》,這本小說讓他享譽全球,紐約時報書評稱他:“一位新星正在東方誕生——土耳其作家奧罕-帕慕克。”這本書榮獲1990年美國外國小說獨立獎。1990年出版《黑書》是一個里程碑,這本小說讓他在土耳其文學圈備受爭議的同時也廣受一般讀者喜愛。法文版獲得了法蘭西文化獎。1992年他以這本小說爲藍本,完成《隱蔽的臉》的電影劇本。1997年《新人生》一書的出版在土耳其造成轟動,成爲土耳其歷史上銷售速度最快的書籍。書的作者是位很有成就的作家,他的在作品充滿着魔幻色彩,因此這本書可以稱之爲魔幻現實主義鉅作。

好了,言歸正傳,我想談談這本小說的內容。這本小說講的是一位名爲奧斯曼的學生讀了一本很神奇的書,然後他的世界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他斷然告別了過去的熟悉生活,隨後,他戀愛了,愛上了很有個性的漂亮姑娘嘉娜,然而嘉娜是有男朋友的,一次意外,他目睹了嘉娜的男友遭人刺殺,奧斯曼是個很有想法的男孩,他堅定了自己的想法,拋棄了原有的身份,隨着那本神奇的書的內容,踏上了尋找新人生的旅程。

第二篇:《人生》讀書筆記摘抄

近日借的書都還不錯,每天做點兒開卷有益的事。不知怎的,有本書自從書名印入我腦海就一直接忘不了了。路遙的《人生》幾次都想借來看,但在圖書館都沒找到。算了,在網上百來了一本電子的.感動着加林和巧英的愛情也感動着感情與理智之間的抉擇。結局雖然不那麼完美,但是總覺得人生或許就該是這樣的。人活着,就要對自己的選擇有所擔當。

書中有幾段風景的描寫,很傳神,看着彷彿身臨其境。

外面的陽光多刺眼啊!他好像一下子來到了另一個世界。天藍得像水洗過一般。雪白的雲朵靜靜地飄浮在空中。大川道里,連片的玉米綠氈似的一直鋪到西面的老牛山下。川道兩過的大山擋住了視線,更遠的天邊瀰漫着一層淡藍色的霧靄。向陽的山坡大高分是麥田,有的已經翻過,土是深棕色的;有的沒有翻過,被太陽曬得白花花的,像剛熟過的羊皮。所有麥田裏複種的糜子和蕎麥都已經出齊,泛出一層淡淡淺綠。川道上下的幾個村莊,全都罩在棗樹的綠蔭中,很少看得見房屋;只看見每上村前的打麥場上,都立着密集的麥秸垛,遠遠望去像黃色的蘑菇一般。

太陽剛剛落山,西邊的天上飛起了一大片紅色的霞朵。除過山尖上染着一抹淡淡的桔黃色的光芒,川兩邊大山濃重的陰影已經籠罩了川道,空氣也顯得涼森森的了。大馬河兩岸所有的高稈作物現在都在出穗吐纓。玉米、高粱、穀子,長得齊楚楚的。都已冒過了人頭。各種豆類作物都在開花,空氣裏瀰漫着一股清淡芬芳的香耒。遠處的山坡上,羊羣正在下溝,綠草叢中滾動着點點白色。富麗的夏日的大地,在傍晚顯得格外寧靜而莊嚴。

他們默默地偎在一起,像牽牛花繞着向日葵。星星如同亮閃閃的珍珠一般撒滿了暗藍色的天空。西邊老牛山起伏不平的曲線,像誰用碳筆勾出來似的柔美;大馬河在遠處潺潺地流淌,像二胡拉出來的旋律一般好聽。一陣輕風吹過來,遍地的谷葉響起了沙沙沙的響聲。風停了,身邊一切便又寂靜下來。頭頂上,婆娑的、墨綠色的葉叢中,不成熟的杜梨在朦朧的月下泛着點點青光。

雖然這書寫的是改革開放初期,並且還是農村的故事,但是對現在依然很有教育意義。有多少人不被物質迷惑,有多少人不是活在別人的眼神裏。加林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但是對自己想要的是否是正確的缺乏判斷。在別人的眼裏,他找到了自己。這個被認爲是“自己”的人,是否是真正的自己他是迷失了。準確的說,他迷失在別人的眼神裏。人生的價值體系到現在也沒有建立起來。我爲什麼而活,這個命題沒有被深刻的思考。甚至連榜樣的力量也沒有。我們看到的是紛繁無非是 “名”、“利”二字,雖然誰都明白這個道理,卻沒有人脫的開。我們比從前更羨慕別人的權、錢、勢、優越,我們比從前活的更自卑。甚至自卑到猥瑣。

我們不能正視生活帶給我們的苦難,不能正視貧窮帶給我們的無奈。我們的哀怨蓋過了坦然。熱情沒了,勇氣都沒了,甚至連心都沒了。我們選擇了盲從,選擇了隨波逐流。我們忘了自己還有熱忱,忘了去改變,忘了躍出雲層我們就都看到曙光。位置決定我們的眼界,前面的主語被忽略了,那是我們心的位置決定了我們的眼界。可是沒了心又怎能看遠?

《人生》結尾處有幾句話,讓我格外感動:

對待社會,我們常說要向前看,對一個人來說,也要向前看。生活總是這樣,不能叫人相處都滿意。但我們還要熱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愛的東西很多,不要因爲一個方面不滿意,就灰心。

本來想多寫些的,但是,撩撥人的感動處處都有而人的心越來越麻木。我們越來越不能感動,所以不在寫的多少,有時間再看一遍原著吧。

第三篇:《名師人生》讀書筆記

《名師人生》這本書,剛拿到的時候,我並沒有特別的感覺,隨手翻了翻目錄,就放在了一邊。直到週末陪同女兒去上興趣小組怕無聊,就把這本書帶上了。

女兒在上課,我就翻開了這本書,第一篇是李吉林老師的《我,長大的兒童》,一位即將古稀之年的老人用一顆童心講述了她的故事,我被深深吸引住了,一口氣讀了下去,43位名師的成長故事與他們的教育教學理念,感受着他們一個個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品味着大師們樸實而又深刻的教育箴言,分享着大師們獨特的教育智慧,彷彿如沐春風,心靈受到了洗禮。

粗略地走馬觀花讀過一遍之後,我意猶未盡,又第二次翻開了這本書,這一次,我利用空餘時間,細細的品味品讀,我再一次爲這些傑出的人民教育家而折服。

之所以他們能成爲名師,他們是那樣熱愛生活,熱愛自己的教育事業,李吉林老師說過,“老師的工作是沒有現成的公式可套的,我沒有用教師的尊嚴壓服他們,而是用愛,用真摯的愛去溝通,去融合他們。”

李老師用自己的愛贏得了學生的愛,也贏得了做爲一個老師的快樂。張化萬老師把學生當成自己的一面鏡子,說學生是人生最好的鏡子,在作爲一個優秀教研員的同時,他感謝學生,學員,課堂上讓他出醜,他覺得這是學生在成就他,這是學生對他的愛,正是由於他這份對學生寬容的愛,成就他以後的成功。林潤生老師在條件最艱苦的地方一待就是xx年,把他所有的熱情和心血灑在了這個地方,當實驗國小向他伸出橄欖枝時,他毅然選擇條件相對較差的母校,他的愛是那麼平凡而又那麼無私。

讀到這個故事,我的心也漸漸平靜下來,對現實的不滿,對孩子學不會而埋怨讓我感到慚愧。愛多麼簡單的字眼,要做到是多麼的不容易,什麼時候我也能象他們一樣,從教幾十年從沒對孩子發過火生過氣,讀了《名師人生》,我懂得愛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只有愛自己的工作,愛自己的學生才能成爲一個合格的老師。

書籍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唐江澎老師把學習當作生命存在的方式。爲了訂閱書刊、購買圖書,財政狀況常常危及衣食。程紅兵老師更是永遠保持“書生本色”,讀大學時,家裏給的零用錢幾乎全部捐給了書店;工作後,逛書店仍然是他的嗜好,永遠禁不住好書的誘惑,家裏堆滿了書。最讓我感動的是尤屹峯老師把讀書當作是給“貧血的大腦補血”,剛開始工作,他從自己每月31元的工資裏拿出大部分訂閱了十幾種報刊雜誌;他給自己規定任務:把自己當作真正的學生,一邊教學,一邊和學生一起學習、成長,凡是要求學生讀的書自己首先讀,要求學生背的文章自己首先背。

爲了讀書,他常常把飯燒糊了,有時甚至將鍋底燒漏了,爲了讀書,別人再休息的時候他在讀書,每天只睡4、5個小時,爲了讀書,農忙時,累的都怕不起來,他躺在田頭看書……於永正、賈志敏、洪宗禮……一個個熟悉的名字,沒有哪一個不是酷愛讀書的,爲了多讀書,他們三更燈火五更眠,他們廢寢忘食無閒思。正因爲不倦的學習,他們積累了巨大的人生財富,正因爲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蘊,他們從事教書育人的工作才如此得心應手。

每每讀到這些特級教師好讀書,樂以忘憂的故事,我爲我開始慢待這本書而羞愧,訂了那麼多的書,我有幾次是那樣細細品讀,書櫃中的書有的甚至忘了名字。說實話,一些教育專着我看着就頭疼,既然不能消化這些書,那麼就讀輕鬆有益的好書吧。讀了《名師人生》,知道許多名師也是在先天不足的情況下通過讀書成長起來的,我告誡自己要有計劃的讀,慢慢地來接受一些教育專着,畢竟那些那些書是教育工作者最好的營養品。

老師不僅僅是一位老師,還有着多重身份,只用一隻眼睛看世界是遠遠不夠的,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杯水,必須自己要有一桶水。名師們不僅僅侷限在教育教學上,在工作的8小時之外,豐富自己的業餘生活,陶冶自己的情操。《名師人生》中有那麼多多才多藝的老師,張興華老師除了教好數學,他熱愛播音和歌唱,把他的特長帶入到教學中,贏得學生更多的喜愛和愛戴。

華應龍老師不僅是教學的好手,也是打籃球的高手,他在籃球運動中取得了學生的信任,順利的改變了問題學生,也給了他強健的體魄,有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工作上。尤屹峯老師更是教了數學,語文,還教了國小所有的課程,他們的博學多才也爲自己的教育事業增光添彩。一個多才多藝的老師更能贏得學生的喜愛和尊重。回想自己,剛從師範畢業,畫畫和唱歌是我的愛好和特長,可工作後,家裏的畫筆一支支生鏽,顏料一盒盒幹掉,不知多久沒碰過了。一有活動,需要一展身手的時候,總是盼着美術老師音樂老師來幫忙,從孩子口中聽到他們有多崇拜美術老師,有多喜歡音樂老師不免有些酸楚。孩子們喜歡的不是一個只會死教書的老師。

讀了《名師人生》,我品味着人生真諦,豐富了教育智慧,堅定了教育理想和信念,獲得了前進的方向和力量。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會更加堅定自己教書育人的步伐,做到勤學習,樂探索,不斷用名師的人格魅力感染我的工作熱情;用名師的智慧人生豐富我的教學藝術;用名師的執着奮鬥裝點我的成長曆程。

第四篇:《好教育好人生》讀書筆記

假期裏帶着無奈的心情打開乳白色封面的《好教育,好人生》,原因是以往也曾看過類似的教育類書籍,可看得越多越覺得失望、無奈。這一次完全是帶着完成任務的態度拿起肖川先生的這本書。拜讀後輕輕合上,我的心卻不能隨書頁的合攏而平靜,我的腦海中彷彿是一片寬闊的海洋,彷彿作者在平靜的心湖上投入一塊石頭,擊起了層層漣漪,向外擴展久久不能平息,尤其那一句樸素而真切的話語“受過教育的人,是這樣一個人:他(她)嚴正而又寬容,深邃而又單純;執着而又瀟灑,真誠而又練達;他(她)勤勉而又從容,剛毅而又柔情;豪放而又儒雅,平實而又不斷地追求人生更高的生命境界。”這是肖川教授對於什麼樣的人是受過教育的人的一段解釋,他清晰地告訴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這裏的受教育不僅僅指上過學,獲得了某個學位或某種文憑。可現實生活中我們“太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卻忽略了教育對學生幸福人生的奠基和對完整的人的成全”,其實這個任務需要我們全社會給予關注。

我是一名家長,同時我又慶幸我是一名教師。同許多家長一樣我渴望我的孩子能成爲受過好教育有好人生的人,但現實生活中有些家長的做法又讓我不解:公然教孩子用武力解決問題的家長;在大街上一邊聲如洪鐘呵斥孩子、一邊吐痰的家長;逼着孩子現在吃苦上苦將來作人上人的家長,埋頭苦讀“我送兒子上哈佛”和“天才兒子學習經”然後在自家試驗田裏耕耘不息的家長,爲了給孩子搶時間而插隊、闖紅燈的家長,……他們總讓我心驚肉跳。他們的做法與他們對孩子的教育初衷完全背離,有太多的父母(包括我),自己尚需成長,卻被上蒼和社會賦予了培育和監護孩子成長的特權。怎樣給孩子提供好的教育,這恐怕是我們很多中國家長要補的一課。肖川教授的《好教育,好人生》這本書對原來我們固有的思維和做法進行了批判,也給我們今後如何更好地從事教育指明瞭方向。

其實我們經常可以在各類電視中發現中外孩子在行爲舉止、思想品質上的巨大差異:很多外國的孩子能獨立的面對世界,自信樂觀,膽識過人;能獨立思考——不輕信、不盲從,理性地思考問題,自主判斷;能充分體面的表達自我,衣着得體,言行彬彬有禮;尊重他人,守時守信。我想有了這些教養他們在今後的生活中定會受益無窮,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也一定會強與其他人。但再讓我們看看我們的有些大學生,作爲同齡人他們很多人身上所缺少的恰恰是這些。社會上的“啃老族”即使是工作以後還離不開父母的庇護;我們很容易人云亦云,在大家的共識中我們往往很少有人能堅持自我;我們很多孩子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不懂得去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甚至包括自己父母的血汗也無動於衷;每一次集體活動總有人不守時守信,但他們毫不羞愧,還爲自己的行爲編制這樣那樣的理由。對照這些,我不禁汗顏,我們在責怪他們的同時,我們的家長,我們的教育者是不是也該反省?仔細研讀肖川的書,他讓我清楚地認識到:

作爲家長,我們不該只關注孩子今天考了幾分,我們還要教給他們獨立的意識和健康的人格,以自己模範的行動引導孩子,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不要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到孩子頭上,更不能體罰,要給孩子成熟的,無條件的愛。適當的放手,給孩子空間讓他們能自我發展。在此,我佩服國外的家長,他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更像一個朋友,而不是一個權威,這恐怕是我們很多中國家長一時無法適應的角色,但爲了孩子獨立的人格和自主的發展,我們爲什麼不可以轉換一下自己的角色呢?

作爲教師,我們不能僅限於教給學生文化知識,還要教給學生“良好的教養——內心純正、舉止文明、注重細節,又葆有生命的靈動與自由的天性——不畏首畏尾、患得患失,也不過多的講究城府、深藏不露”。在此,我更願意做學生的朋友,和他們一起體驗成長的煩惱、快樂、激動、感傷。給他們幫助,讓他們獲得更多的美感陶冶,擁有更多的被人欣賞、被人關愛的溫暖與幸福。

這本書中肖川呼喚我們用生命教育和公民教育“爲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爲自由社會培養人”。肩負着家長與教師的雙重身份,我深深感覺生養一個孩子的不容易,可是,有什麼事業能比把孩子培養成幸福和成功的人、充分展現出自己的能力的人更爲偉大的呢?那些成功地培養了孩子的父母和老師,他們纔是真正的英雄。

第五篇:《好教育好人生》讀書筆記

《好教育好人生》讀書筆記

錢振華 北京師範大學肖川教授的《好教育好人生》表現了作者對歷史、社會、人生和教育問題的明睿洞察,對教育理想的熱切追求,對人類不滅良知的深沉呼喚,對人生當有境界的祈望與希冀。用生命教育和公民教育“爲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爲自由社會培養人”,字裏行間彰顯出作者力圖用熱忱與真情去點燃希望之火,用生命去守護正義與光明的良苦用心。

肖川先生從教育的意蘊 、好學校的標準 、對教師的期待 、我的教學主張 、受過教育的人五個方面闡述了“好教育,好人生”的概念:教師的幸福人生和專業成長是教師生命的兩大主題,二者這間是相互促(本文來自本站)進的,教師的幸福人生從他職業的自豪感、成就感而來,同樣教師的專業成長也有助於教師幸福指數的提升,一個能感受到生活幸福的教師也更有可能以積極和光明的心態,更飽滿的熱情關注自己的專業成長,爲了更高的生活品質,爲了能給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育服務,作爲教師的我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用過硬的本領和良好的師德贏得整個社會的信任和尊重。

“我的教學主張”這一章節中說到,作爲教師,始終都離不開“教什麼”和“怎麼教”這兩個問題,平時習慣於按教材來思考怎麼教,很少考慮教什麼。教學與思維的關係極爲密切,學生在學習中不僅要感知客觀事物,記憶學習材料,而且要通過思維去掌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而教學反思是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催化劑。美國的著名學者波斯納有一個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當一個人一邊工作一邊思考,有一邊思考一邊工作,思想才能作爲一種鑽研精神、求知慾、想要知道和認識的有機的精神需要而進入個人的精神生活”.------蘇霍姆林斯基。 自我反思——給自己尋找一面“鏡子”。回過頭來看看,自己的這節課達到了什麼目標?用了什麼教學策略?設置哪些教學情境?用了哪些評價方法?哪些是成功的?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等問題?這樣的反思也有助於教師瞭解自身的缺失,從而有針對性地加強缺失方面的學習與鍛鍊,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使自己從經驗型教師逐漸轉變爲反思型教師逐漸成爲一名智慧型教師。

書中的第三講,裏面還講到“什麼是習慣?習慣的重要性;習慣培養的重點與指標 ;怎樣培養良好的習慣 ?怎樣矯正不良的習慣?在快樂的實驗中養成良好的習慣 ;繼承中華民族重視習慣養成的優良傳統 ”。習慣不同,就是素質不

同,用父母的好習慣影響孩子!和養成愛讀書的習慣終生受益!提高父母的教育素質刻不容緩。教師就更加不用說了,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孩子的習慣,父母的最大優勢也是培養孩子的習慣。

孩子在國小階段養成愛讀書的習慣,那可叫終身受益,一個人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他纔會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還會是一個不斷提升自己,不斷成長的人!反之,他就是一個很容易寂寞,很容易煩躁的人,是一個眼界不寬的人。”

書中提到讓孩子身心快樂自由的成長!在教學中給孩子一些自由支配的時間,和孩子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我們應提醒自己在工作中,不要光抱怨調皮孩子多麼麻煩!多讓人傷心!作爲國小教師應該幫助和引導孩子們養成許多良好的習慣!習慣決定孩子的一生,這句話真是說得很對!因此,防治兒童的不良行爲習慣,越早越好!從兒童時期,就需要引起家長和老師的注意和高度重視。 一個家庭如果不重視習慣的養成,就談不上家庭教育;同樣地,一個國小、一箇中學,如果不重視習慣的養成,就談不上教育教學。所以說:讓我們來很好地讀懂“孩子”這本書。我們如果是做一個明智的老師就要不斷的學習,與孩子相互學習,共同成長。我們會越來越發現,孩子在很多方面可以成爲我們的老師,我們會因爲孩子的成長而快樂!

本站向你推薦其他文章:

論人生讀書筆記

《培根論人生》讀書筆記

哲學與人生讀書筆記

《心態左右你的人生》讀書筆記

人生讀書筆記及評語5.8

標籤:讀書筆記 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