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幼兒園中班讀書筆記

第一篇:幼兒園中班教養筆記

幼兒園中班讀書筆記

幼兒園中班教養筆記

親親影子是中班秋天主題中的一節故事活動。在尋找秋天的活動中幼兒對樹葉的形狀發生了興趣,發現收集到的樹葉顏色、形狀不同,並且同種樹葉也有不同,幼兒探究的願望非常強烈,這是一個很好的生活素材。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本次活動《親親影子》的目標主要是:瞭解秋天樹葉變化的季節特徵,並注意觀察樹葉的影子。通過樹葉的形狀、大小與影子進行匹配。

活動開始,在欣賞完故事後我逐一追問:“樹葉爲什麼會離開大樹媽媽?樹葉離開大樹媽媽後做了什麼事情?樹葉是怎樣親到自己的影子的?”孩子們基本都能根據我的問題進行迴應:“秋天到了,樹葉就會掉下來;秋天的風把樹葉吹下來了;樹葉想要親自己的影子;樹葉離開大樹媽媽會在空中飄來飄去;會到處飛來飛去玩;樹葉找到自己的影子,就親一親;找到和它長的一樣的親一親等等。故事在孩子們的討論中慢慢變得鮮活。

本次活動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整個活動中也包含了情感、態度方面的內容。活動以故事爲媒介,通過故事引出親親影子,讓幼兒思考爲什麼樹葉離開大樹媽媽?怎樣才能親到自己的影子等讓幼兒在聽聽、說說、猜猜中感知樹葉變化的季節特徵及初步瞭解樹葉與影子匹配之間的關係,爲之後的活動做奠基石。活動環節上下來還是比較流暢的,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自然而然的獲得經驗,尤其是讓幼兒自己根據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做故事表演的環節,有效地調動了幼兒學習的興趣。但是我在提問上有欠火候。比如有一個問題 :“樹葉是怎樣親到自己的影子的?”孩子們的回答五花八門,這個問題對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如果預設問題時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慮,換成“樹葉寶寶是通過什麼辦法,怎麼樣才找到自己的影子的?”或許這樣就更能爲幼兒接受。由此可見教師的隨機應變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還好下一個環節及時把這個問題進行了提升,幫樹葉寶寶親親自己的影子,在這個環節中幼兒通過觀察、操作、質疑、比較發現了原來樹葉可以通過找尋和自己形狀、大小相同的圖形找到自己的影子。這也是活動的高潮部分,幼兒根據自己獲得的經驗幫助樹葉找影子,即滿足了幼兒操作的需要,又讓幼兒獲得了情感的體驗。

第二篇:幼兒園中班教育筆記

幼兒園中班教育筆記

《我喜歡的玩具》是中班“玩具總動員”主題中的一節談話語言活動。活動的主要目標是:通過觀察、操作玩具。嘗試說說玩具的特徵;樂意在集體面前大膽表現自己,體驗交換玩具的樂趣。活動前事先請孩子們準備一樣自己喜歡的玩具帶至幼兒園,要求最好是不同種類的玩具:如發條玩具、電動玩具、拉線玩具等,爲的是讓孩子們在活動中更清晰地瞭解玩具,體驗玩具的樂趣。

活動的流程大致是:教師出示自己的玩具→幼兒玩一玩自己的玩具並說說自己喜歡這個玩具的理由→交換玩具,分享快樂。活動開始,我首先出示區角的新玩具(穿線板),我想,這樣既能借此機會讓孩子們一起了解新玩具,又能恰到時機的完成活動的第一環節。孩子們對新玩具的認識頗感興趣。第二環節輪到孩子們自己玩玩說說玩具,他們更是開心地炸開了花。藉助興趣的動力促使孩子們積極參與,樂於參與。這堂課就像是一個真實的生活情境再現,讓孩子們說玩具、玩玩具,體驗快樂。由此可見,活動選擇的話題必須是孩子們感興趣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喜歡的玩具,玩具伴隨着孩子們成長。中班孩子正是交往發展的最佳時期,選擇了這一話題,讓孩子們順其自然地運用已有經驗,大膽地表達表現。最後到交換玩具的環節,看孩子們興致高漲,我索性放開,讓孩子們自由互動。在這種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即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又鍛鍊了交往能力。在與他人分享玩具的同時,感受與同伴分享交流的快樂。

這節活動爲孩子們提供了真實的交往情境,把活動融入生活引領孩子們去享受、去交往,讓孩子們個性得以張揚,心靈得以舒展,交往得以鍛鍊,讓活動變成孩子們的快樂天堂。但在活動中也有不足之處,我還應注意加強規範孩子們的語言,引導孩子把話說清楚、說具體,讓語言活動落到實處、收到實效。

第三篇:幼兒園讀書筆記摘抄

只有當他成爲自己的主人並遵循一些生活規則時,他才能管住自己的行爲,我們才認爲他是一個守紀律的人。這樣的紀律具有靈活性概念即不易被理解又不易被採用。但它包含一個偉大的教育原則,它不同於舊式教育裏那種絕對的,不容辯駁的高壓政策下的“不許動”的原則。 心得:

這一段話給我的教學路程上點燃了一盞明燈。回顧自己以前的教學過程中也曾想“約束”孩子。當孩子們說話時覺得他們太吵了,希望他們安靜。可是這種“約束” 對孩子們沒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們想說的、想做的慾望卻更強烈。因爲在此時我是“主人”,而孩子們是“服從者”。所以他們的行爲不是發自內心的,而是外人強加的,所以孩子們的安靜時一時的,只要我一離開,他們便會很快的開始交談起來。

當我接觸蒙氏教育,開始瞭解蒙氏時,尤其當我閱讀了這段話語之後,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讓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規則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讓他成爲教室的主人。

作爲教師的我們要忘記那些“不許動”的原則,因爲這種“不許動”的背後,隱藏的是孩子們那種強烈的“我要動”的慾望。所以不管用什麼活動,我們都應該讓孩子去動,在滿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這時孩子們“安靜”了,有秩序了,這是孩子們自己的紀律。在自由之後所獲得的紀律。

所以這讓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麼時候,孩子纔是他自己的主人,當他成爲自己的主人時,老師只需要給予正確的引導,他就能很好的發展。

第四篇: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

正確看待幼兒之間的爭吵,有利於孩子心智、交往等方面能力的提高。在幼兒園裏,爭吵、告小狀,是一種常見現象,有時爲一把小椅子,甚至一點兒小紙片兒也會爭起來,教師面對這種現象,常常是採取簡單的阻止方法。從表面上看,教師是在制約幼兒的不良行爲,似乎充當了正面施教的角色,其實教師這時應該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這種現象的發生。因爲對於幼兒來說,爭吵、鬧糾紛並非都是壞事,而且往往有着成人施教所不能替代的重要意義。教師應該通過孩子們的爭吵和糾紛,去了解孩子心中的世界,瞭解他們對於事物的看法,從而幫助他們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爭吵或鬧糾紛,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可能得到鍛鍊 ,一次戶外活動,我將孩子帶到放有輪胎的教學樓頂玩滾輪胎。輪胎只有十一個,孩子卻是幾十。這時許多行動慢一點的孩子空着手跑過來找我說:“琨琨、星星有輪胎都不讓我玩”,我笑着說:“是嗎?想個好辦法也能玩到的,去想想辦法吧!”有的孩子聽我這麼一說,就跑去從別人手上奪,力量強的仍能玩着,弱一點的便被奪走了。這時不斷有“老師,某某搶我的輪胎”的叫聲,琨琨也跑過來大聲叫着:“老師,雨桐把我的輪胎搶去了!” 雨桐小小的個子,敢奪琨琨的?我正在疑惑,雨桐也不示弱,說:“他玩好了,都流汗了。” 琨琨不服氣地說:“我沒玩好,還要玩!” 雨桐說:“光你想玩,我也想玩一會兒!”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爭辯不止。這時有孩子喊“老師,有人打架了”其實,從我對他們說“想個好辦法”時我就看在眼裏,聽在耳裏,只是爲了鍛鍊孩子們的交往能力,有意讓他們自己去玩到輪胎。當看他倆爭執不下,才決定去處理的。我心平氣和地問:“雨桐,你爲什麼搶琨琨的玩具?” 雨桐見我先讓他解釋理由,就得意地說:“老師,你看琨琨玩得頭上都出汗了,還不讓我玩玩。”接着我又用商量的口氣對雨桐說:“雨桐,琨琨和你一起玩好不?” 這時雨桐想將輪胎送給老師,老師接過輪胎做了個向他們方向滾的動作,倆孩子“咯咯”笑着追輪胎去了。

在對幼兒施教時,教師常常會發現,一些平時話少和因教師提問而怯場的孩子,在與同齡孩子爭吵時,往往面無懼色,變得口齒伶俐,思路敏捷,用語豐富。可見,爭吵有利於鍛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當然,由於幼兒詞彙較缺乏,語言表達能力普遍較差,他們有時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而且語言的情景性較強;他們不容易理解抽象的詞語,對於那些雖然具體但表達程度不同的詞語也難以區分,例如常常把推、拉、擠、碰、踩等詞語統統用“打”來代替,從而誇大了事實。如上例中,雨桐和琨琨本來只是爭吵,可一幼兒卻向老師報告他們“打架”了。這種誇大事實的現象在幼兒中是常見的,多是由於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差造成的。爭吵,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幼兒運用語言的一種實踐,只要老師給予適當引導,對幼兒的語言發展是有益的。

(二) 在爭吵和鬧糾紛中,幼兒明辯是非的能力有可能得到提高

前天中午,幼兒分組洗手,準備吃午飯。這時,洗手間傳出了哭聲和叫聲。原來,健健將水刷到了小嵐的頸膊裏,把衣服給弄溼了一片。只聽小嵐說“我給老師說,你把我的衣服弄溼了。”健健站在一邊說:“我沒有看見,又不是故意的。”小嵐邊哭邊說:“你看見了,是邊笑邊弄的!”這時,瀲瀲走過來了,邊用手絹給小嵐擦眼淚邊說:“小嵐別哭了,健健不是故意將你的衣服弄溼的,一會讓他給你說對不起。走,咱們去吃飯吧。”老師看到這一情景,沒有去幹涉,因爲孩子們自己已經知道該怎麼去處理了。這時,我找了一條幹毛巾,悄悄交給健健,讓他主動給小嵐道歉並把乾毛巾墊在小嵐的溼衣領裏。

從這件小事可以看出,幼兒年齡雖小,卻已有了一定的道德準則和美好情感。他們之所以發生爭吵,是因爲起初都認爲自己有理,這說明都有了一定的是非觀念。幼兒的這種是非觀念雖然還比較膚淺,但是是很可貴的。在上述事例中,教師只是在認真觀察分析的情況下,對幼兒給予了不露聲色的引導和幫助,這樣更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三) 在爭吵和鬧糾紛中,幼兒人際交往能力有可能得到培養

一天早鍛鍊罷回活動室,孩子們都去拿小椅子準備吃早餐。貝貝突然爲自己做有記號的椅子和楊軍爭吵起來:“你爲什麼搶我的椅子,這個是我的。給我!” 楊軍理直氣壯地說:“又不是你從家了拿來的,我先拿到的,就不給!”貝貝央求說:“是我爺爺給我刻的記號,你看。” 楊軍將信將疑地看椅背上刻有“貝”的小椅子,然後還是不大情願的說:“好吧,還是還給你。”貝貝大概見楊軍沒堅持不給,就說:“現在你先坐,吃罷飯了你還我哦?”楊軍態度堅決地說:“不,給你。”貝貝也便語氣溫和地說:“我倆就坐一塊吃好嗎?”於是,兩個小朋友笑笑,一塊去取飯了。從這一事例可以看出,幼兒之間的爭吵和糾紛,是幼兒人際交往中產生矛盾的表現。孩子對自己心愛的東西是很感興趣的。一把小椅子應該由誰坐,在孩子心目中是有一定道德標準的,這種標準在爭吵的過程中會越來越明確、越來越具體。也正是在這種爭吵甚至打鬧中,幼兒學會了觀察和分析,有了學習與他人交往的機會,並在觀察學習過程中掌握與同伴相處的技巧。如果孩子之間始終和平相處,沒有矛盾衝突,反而缺少了這種機會。所以,成人常常發現,有些幼兒一分鐘前是“敵人”,一分鐘後又成了遊戲夥伴。孩子一般不會像成人那樣因利益衝突而長久記恨對方。在玩耍中,孩子的最大利益追求是玩得開心、盡興和獲得成功。爲了這種利益,孩子可以馬上發生衝突,也可以馬上和好。

如今的幼兒,很少有與人交往的機會,缺乏與同伴交往的經驗。孩子進了幼兒園,由於環境的變化和交往經驗的缺乏,必然會產生人際衝突,於是其行爲往往會出現兩個極端,一是表現爲懦弱膽小,二是表現爲有攻擊性行爲。因而,幼兒間的爭吵現象不時發生。作爲教師,應當通過這種現象細心地分析幼兒心理,瞭解發生爭吵和糾紛的原因,正確評判幼兒的行爲,注意給予適時正確的引導,幫助幼兒儘可能地掌握與夥伴友好相處的方法,促進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

第五篇: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可見,作爲一名教師並不容易,而作爲一名深受幼兒和家長親睞的教師更不容易,其肩負着是無數人的希望和重託。對新時代的教師也無疑是一次對知識、教養能力、綜合素養的考驗,其中教師對教學活動設計就是一個值得研討的問題。

在實踐與反思中,我覺得幼兒園的活動設計,必須以促進幼兒發展爲出發點。教育活動設計應適應幼兒水平,對所提出的教育目標,既不可任意拔高,也不能盲目滯後。內容應以幼兒身心發展的成熟程序爲基礎,注重幼兒的學習準備。幼兒發展的動力是內部矛盾,活動設計應促進幼兒內部矛盾的產生並解決,促進幼兒儘早儘快地獲得發展。教師不應該把着眼點放在幼兒今天知道了什麼,明天將學會什麼,而應該着重考慮如何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如何使幼兒在活動中學會學習,以及該活動會對幼兒的發展起什麼作用等方面。

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的生活化,就是要使幼兒園的教育具有生活的色彩和意義。要求選擇符合學前兒童學習的生活經驗,把富有教育價值的內容納入教學之中,增加教育的人文精神。衆所周知,對幼兒來說,生長是重要的,他的發展是隨着生命運動而進行的。兒童在自己的親身生活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學習,由此獲得各種生活知識,習得人際交往的經驗,爲以後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幼兒園的活動設計,應緊密結合幼兒的生活,遵循生活化的原則。

學前兒童的生活是活動,愛活動是學前兒童的天性。活動化原則是指教育活動的設計和組織應以活動爲基本形式,其本質是通過調動幼兒積極進行外部活動而引發積極的內部活動。這種內部活動不僅僅是智力運演,也是情緒調節、態度形成、知識結構化過程。

讀後感:一節成功的活動設計,不僅能教會幼兒許多本領,對我們老師也是一種成功,那麼如何設計一節優質的教學活動是我們老師值得思考的,在我們選擇一節活動時,選材很重要,同時也需要教者有過硬的教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