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幼兒教師反思能力培養研究》幼兒園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第一篇:《幼兒教師反思能力培養研究》幼兒園讀書筆記

《幼兒教師反思能力培養研究》幼兒園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在本次高級教師培訓班的學習中,我學習了《幼兒教師反思能力培養研究》一書。這是一本很好的書,他的通篇內容都很貼近我們的工作實際,所以我是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看後感受很深,也得到了許多的啓發。

反思活動是我們天天在做的功課,但是雖然天天做,也不一定已經做得很好了。通過看本書,我對反思活動有了一個新的瞭解。幼兒園的反思活動他有三種形式,即內省、撰寫文字材料、與人交流三種方式。任何一種反思的形式只要好好地去把握,用心地去做都能讓我們收益匪淺的。我們在反思的時候可以與同事進行交流,並且用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這樣能夠幫助我們今後在反過來來看這件事,堅持關注一件事情,都能讓我們的感受越來越多的。

看了這本書之後,我知道反思有兩條主線:

一、關注教師的反思,他主要可以從以下方面去進行反思:

教育目標的適宜性:

1、是否適宜幼兒年齡特點、符合本班幼兒現有發展水平指定目標。

2、是否考慮幼兒的已有和能否促進幼兒多方面的發展。(對教育目標的反思是對整個教育活動反思的重要環節和內容。教育內容的選擇、教育方法與教育策略的運用、環境材料的提供都是爲了事先目標即兒童發展,所以在反思一個活動時,首先和重要的應是對教育目標進行適宜性的分析)

教育內容的適宜性:

1、是否依據目標選擇教育內容和充分考慮兒童的興趣需要,或是否將學習內容與兒童的興趣需求有機結合。

2、是否體現了爲實現目標和爲兒童發展服務。

教育策略的有效性:

1、是否依據目標、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幼兒認知學習特點確定組織形式、方法與手段,並充分體現靈活性、啓發性、多樣性與創新性。

2、策略的實施是否能夠對幼兒主動學習與探索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是否能提出挑戰性的問題、有效激發幼兒思考,是否給於幼兒積極的迴應等。

環境材料的支持性:

1、是否營造寬鬆、自主、積極、開放的學習環境與活動氛圍。

2、是否充分合理利用時間、空間條件。

3、物質材料(學具、教具、玩具等)的提供,是否對幼兒構成挑戰,能引發與支持幼兒探究,對幼兒主動學習起到積極的支持、引領、保障與促進作用。

4、材料的結構是否適宜,具有層次性,並有利於實現每一個幼兒的有效學習。

二、關注幼兒的反思,他可以從以下方面去進行反思:

關注幼兒的情緒與態度:

1、幼兒情緒是否高漲,是否對活動有興趣。

2、活動中幼兒是否自然、專注、自主。

關注幼兒的思維與表達:

1、幼兒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維是否活躍、積極、主動。

2、是否願意與教師、同伴或他人交流。

3、行動與交流是否圍繞主題或活動的主要內容開展。

關注幼兒活動中探索:

1、幼兒是否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並表現出探索的慾望與熱情。

2、幼兒通過活動探索是否獲得了活動所蘊涵的關鍵經驗。

3、幼兒在活動中的探索是否自覺、主動、深入、持久等。

我們只要理清了這些思路,並且在一個活動中抓住重要的一條線索進行反思,這樣我們自己的思路是很清晰的,並且在撰寫反思的時候也不會東抓一把,西撓一下。並且從這條線索切入下去,深入反思,並且結合自己的經驗和其他教師的建議,對不合理的部分提出可行的建議,構想自己新的實施策略。這樣的反思纔是有效的反思。

每天的反思,看似簡單,看了這本書之後,也讓我明白,寫好反思還要自己有紮實的基本功底,因爲反思本身包含的內容也是面面俱到的,他同時也體現了一個教師的教育理念,教育水平,以及教育的智慧。

本書中,也提到了其他的一些反思的形式,如區域活動中的反思、個案反思、生活活動的反思等等,這些形式也都很好。通過反思能夠幫助我們在教育教學水平中進行自我提高,同時也是對整個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的一個提升,因此認真做好反思是很重要的。

第二篇:圖書名稱_幼兒教師反思能力培養研究

圖書名稱:幼兒教師反思能力培養研究

作品介紹: 朱小娟編寫的《幼兒教師反思能力培養研究》集中展現了我園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爲目標所進行的多方面探索,真實記錄了全園教師在實踐中發

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研究

歷程。

《教師行爲的反思與自我調控

研究》是我園承擔的北京市教育科學

“十五”規劃中小幼專項課題,本書

是該課題的研究成果。本書集中映了

該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與成果。

推薦理由:

本書重點研究了“如何在幼兒園

教育實踐的沃土中研究解決面臨的

問題,如何通過教育研究促進教師的

專業發展、提升幼兒園的內在品質”

等問題,是許多幼兒園和教師十分感

興趣的重要問題。

《促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實踐探索叢書》向您展現的正是一所幼兒園歷經數十載走過的一條艱辛而又快樂的教育研究之路,以及園本研究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它會告訴我們,實踐工作者爲什麼要進行教育研究,實踐工作者的研究是什麼,實踐工作者應該選擇什麼樣的研究問題,實踐工作者應該怎樣在實踐中研究以及研究會給實踐帶來什麼。它不僅展現了研究者的心路歷程,還提供了大量具有實踐啓發意義的研究案例和針對教師

專業中遇具體問題的解決策略。同時,它亦可爲幼兒教育理論工作者打開百度文庫

一扇深入瞭解幼兒園教師觀念與行爲的窗口,爲教育理論的生髮提供有價值的線索。

百度文庫

第三篇:《幼兒教師適宜行爲研究》讀書筆記

最近讀了一本《幼兒教師(來自好範 文網)適宜行爲研究》的書,書中向我們展示瞭如何通過教育研究促進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同時也提及了幼兒教師理念對產生教育行爲的重要性。我看了這本書以後發現,當前的幼兒教師理念更新較快,但是理念不能夠很好的落實到行爲上,但教師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對幼兒的教育行爲是否適宜又是十分的重要的,所以產生了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幼兒教師要及時更新理念,並且掌握正確的教育觀念,還要將其落實到正確的教育行爲上,這是幼兒教師不足的地方,也是必須要學習改正的地方。只有解決了這一個關鍵的問題,幼兒才能受到全方位的健康的成長。

書中指出:長期以來,人們的認識中都存在這樣的一個誤區,即教師的發展已經是完成的了,對於教師不需要進行太多的研究,只要將先進的教育觀念告訴他們,他們自然而然會去行動。而這個卻是許多教育改革難以取得預期結果的重要原因。

幼兒教師的教育觀念與教育行爲對幼兒全面素質發展起着重要的影響,同時,觀念的更新並不能完全保證教師行爲的相應轉變。一些教師雖然能夠清楚地講述教育觀念,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常常出現與之相悖的教育行爲,可謂“會說不會做”“說得好,做得不夠”。我們知道,改革的最終目的是將教育觀念中的“應如何”轉變爲教育實際中的“如何做”。教育觀念對於幼兒發展的影響主要是以教師的教育行爲爲中介的,做一,教師的日常教育行爲是影響幼兒身心健康、良好個性形成或者導致幼兒心理行爲問題產生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之一。

接下來是書中提及的在幼兒園中常見的教師不適宜行爲。其中黑色字體爲相對較常見的現象以及本人感受較深的部分,並且發表了一些個人的拙見,可供大家參考。

這裏把教師行爲問題與表現分成了四個環節,是按一日活動的時間段來分析的。

一、 晨間接待

1.對於新教師來說,晨間接待的問題更多一些,可能不知道自己應該與家長進行怎麼樣的交流,只簡單的打招呼“來啦”等等。

2.晨間接待中只注意與幼兒的交流,忽視了與家長之間的交流。

3.對有哭鬧現象的的幼兒說:“怎麼老哭呀,有什麼好哭的呢。”“再哭,爸爸媽媽等會就不來接了。”等等。

4.很少與幼兒有身體上的接觸,如撫摸等。

5.有時候只忙着接待幼兒,忽略了班上其他幼兒的指導與關照。

6.與家長交流時候,回絕家長要求“幼兒園沒有這規定,我們很難做到。”

7.決絕要求:“這藥您交到醫務室,班上不管。” “衣服交給阿姨,別給我。”(這些行爲也比較常見,但是這也難爲老師了,因爲確實要按照幼兒園的管理來做事,一邊是家長,一邊是學校,老師的行爲也有爲難的時候。但是這裏,教師可以改變說話的語氣,可以更誠懇更委婉的告知家長:“爲了孩子的安全與健康,用藥要慎重,所以有學校的保健老師管理,並作登記,請把藥拿去醫務室。”表達同樣的意思,教師應該體現自身的良好素養。)

8.向家長告狀:“您家孩子又打人了。”

9.只與個別家長交流,忽視其他家長幼兒等等。(有些家長對自己的孩子關注較多,會比較主動地與教師談話,相對而言,教師說起來也會多一些話,所以會有這樣的現象,像我是一個新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交流雖然有進步,但有時候也會出現這樣的現象,與有些不善交流的家長話會很少,而另外一些家長則特別說的起來,主要還是自己不夠主動,每個家長都會很關注自己的孩子,新教師應該要注意那些不善交流的家長,讓他們同樣瞭解自己的孩子。)

二、 教學環節

1.確定目標內容的時候,願意選擇以往上過的熟悉的內容。(很多老師都喜歡選擇自己上過的活動,或者自己比較熟悉瞭解的相關主題,因爲這樣的活動有經驗,需要改動的地方都知道,可以設計的更好,課堂也比較能好掌控,包括幼兒的積極主動性,重難點的把握等等,往往會把那些需要較多操作材料的活動,如科學探索活動排除。科學探索活動需要較多的材料準備,有些活動材料十分難以收集,並且豐富繁多,是很麻煩的,但是科學探索活動往往能夠更多的體現幼兒的自主學習。)

2.創設環境時,指令或者暗示幼兒“畫什麼”“做什麼”“貼在哪兒”“怎麼佈置”,幼兒沒有正真發揮自主性權利。環境佈置一經確立,很少有調整、改變、增添等等,多的是讓人觀賞的行爲,而不是與幼兒的發展共同體現。(我園新老教師在環境佈置方面進行了不斷地學習,參觀,交流。已經有所進步,重視環境對於幼兒的發展。)

3.教具材料完全有教師準備,幼兒參與很少,幾乎沒有參與。材料準備不充分,讓幼兒坐等。觀摩課材料豐富、充足。日常教學材料簡單、說教偏多。(這些現象可能在年輕的教師中比較多見。)

4.對於活動過程中搶話、接話、接下茬的幼兒,多關注了課堂秩序,對幼兒說“搶什麼,亂死了。”“誰讓你說了,越着急,越不叫你。”“老師不喜歡插嘴的小朋友”“你回答問題舉手了嗎?老師叫你了嗎?”等等。(這些幼兒的行爲確實影響了一個活動的正常開展,教師做出這樣的迴應是直接有效的,但是也傷害到了幼兒的自尊心與積極性)

5.對不舉手問答問題的幼兒或者在做小動作,注意力分散的幼兒強行叫起來:“你來說一說。”其實幼兒根本不知道怎麼回答。(這個問題我有過,應爲有個別幼兒上課經常會做小動作,注意力很不集中,別人都十分積極的回答問題的時候,他總是摸自己的拉鍊,褲子,手帕等等,提問他們是爲了讓他們能夠有意識的傾聽教師以及其他幼兒的回答,但是同時也傷害到了幼兒。教師應該採用有效的教育手段。)

6.迴避、敷衍、拒絕、甚至否定幼兒的提問:“下課了在討論”“一會在討論”“老師也不知道。”等等。(有些時候教師沒有時間來回答幼兒的問題,或者幼兒的有些問題比較難,教師連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回答,所以會很敷衍的回絕幼兒,這樣會漸漸打消幼兒的積極性和探索的慾望。)

7.不重視幼兒操作活動,怕麻煩,常被教師的示範演示所代替。(我有時候就經常採用示範演示的方法,因爲覺得直接有效,節省時間好讓幼兒進行重點的環節,其實幼兒的自我探索學習的只是更多,價值更高。)

8.對於沒有興趣不願意參加活動的幼兒,經過一番引導不起作用,教師還是會強迫其參與。(這裏體現了教師的教學策略是否適合,如果教師使用了一個很好的教學策略,引起幼兒的興趣,那麼,他一定會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但有時候有的幼兒就是不願意參與,教師一時想不出辦法,就會強行,也許有的教師不會這樣,就讓他在旁邊看,但是我往往會拉他進入活動,雖然幼兒參與了,但其實並沒有的到經驗的提升,反而會影響幼兒的情緒。)

9.不讓幼兒在操作中過多交流:“別說話,自己做自己的。”

表揚過於籠統:“好”“對”“真棒”“真聰明”等等。(這也是較常見於年輕的教師,教師經驗的缺乏,不會有效地進行語言引導等等。不會對幼兒回答的問題進行正確的評價)

教學是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對幼兒行爲產生較深刻、較持久影響的活動,也是教師觀念與行爲最容易產生問題的環節,以上的問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教師需要知道自己不適宜行爲有哪些,並且有意識的逐步改正。

三、 遊戲環節

教師口頭上重視遊戲,但一有突發任務或者其他因素造成需要佔用時間的時候,教師往往會佔擠幼兒遊戲的時間。(說明對於遊戲的重要性理解的不夠深刻)

活動區域設置和遊戲玩具材料多由教師提供,即便幼兒參與,也是教師下發指令“明天要做機器人,每個小朋友帶一個空紙板盒子來。”等等,這樣的指令不再少數。

在開展新遊戲和投放遊戲材料的時候,教師總怕幼兒玩不好,因此,反覆的給幼兒講遊戲的玩法、材料的使用甚至讓幼兒練習等等。

在遊戲評價中也存在着一些問題。

四、 生活環節

1.教師情緒外露、不穩定,這個一般在青年教師中表現較多,易導致幼兒感到緊張,缺少安全感。

2.時常與幼兒在根本不重要的小事上“較勁兒”,如:排隊時要站直,排直,做操要有力度,做不到就不行。在幼兒的生活上關心不夠,如:陰陽領,錯位扣,露小肚皮等等有時候會忽略。

幼兒的一日活動中,集體教學活動與遊戲的環節是教師與幼兒相互之間溝通最多交流最豐富的部分,所以,在這裏,教師的不適宜行爲出現的也比較多,教師平時應該更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與幼兒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行爲,都可以進行簡單的思考,其實,有時候,我們在說話與行動的同時,我們已經在思考中了,但是,往往會不確定是否應該這樣去做,特別是對於年輕教師來說,我們的各種教育行爲還不夠成熟,會出現很多的問題,我們更應該多思考,多學習。如果說,要避免不適宜的行爲出現,我想那是十分難的,但也不是不可能的,對於我們青年教師甚至老教師來說,我們應該儘量減少不適宜的行爲,儘量是我們的每一個教學策略或者只是一句話,都能夠起到有效地教育效果,久而久之,我們會有很大的進步。

在幼兒的一日學習與生活中,每個環節都很重要,教師所說的每一句話,所做的每一個動作,對幼兒的提問所給與的每一個回答,對其行爲所採取的一系列措施,都無時不刻的影響着他們,有些也許只是暫時的,對其影響不深,他們的記憶會他們忘卻。但是,教師的很多語言與行爲都在潛移默化的改變他們的心理,塑造他們的個性,所以,教師細心地積累各方面的教學經驗,運用正確的教學手段,讓幼兒受到全方面的正確的引導,讓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的發展。

第四篇:淺談中學語文教師反思能力培養研究

淺談中學語文教師反思能力培養研究

桐梓中學校唐渝

在這三年實施課程改革的過程中,給我感觸最深的是我們語文教師的必須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理性地對待課程改革,理性地看待進行課程改革與繼承傳統之間的關係,不能盲目進行課改,必須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腳踏實地地進行。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很多課只是爲了追求創新,而少注重訓練紮實、講求效率充實、生本豐實、追求常態的課。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爲思考對象,對自己的行動,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覺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教學反思是實施新課程教學的一個不可缺少的技能要求,也是提升教師素質和專業化水平的重要途徑。作爲一名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更應不斷進行教學反思。語文是思想的、信念的、道德的、倫理的載體,它的選文不同於理科,教材編排上有其複雜性和不確定性;它目標性不強,系統性和序列性不清晰,更需要語文教師在具體教學工作中不斷調整思路、步驟、方法,以適應語文學科教學的要求。

一、 中學語文教師教育反思的一般特徵

教學反思不僅僅是對教學過程的簡單回顧,更是對已經發生的一段教學歷程進行批評性思考。通過這種批評性思考,明確教學中的得失,探尋存在問題的原因。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爲了成功地實現教育目標,對已經發生、正在發生或將要發生的教學活動以及支持這些教學活動的觀念、假設,進行積極、持續、周密、深入、自我調節性的思考。

中學語文教師教育反思一般具有以下特徵:

(一)敏於思考。勤於觀察、善於思考、喜歡質疑,勇於提出並能試圖解決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一些兩難問題。反思作爲自我認識和實踐,只有以自我實踐中所暴露的問題爲基礎和前提,纔是有力量的和有效果的。比如怎樣處理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問題?如何處理教學的預設與生成之間的矛盾關係?怎麼對待學生個性化閱讀答案的開放性、豐富性、創新性與文本及作者本身寓意的主題思想、價值觀的封閉性、貧乏性、穩定性之間的關係?

(二)勇於實踐。能有意識地將自己學習的中學語文教育教學理論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自覺地運用到解決語文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去,並在教學實踐中檢驗這些理論科學性和這些方法的先進性。

(三)立於現實。能密切關注現實社會生活和文化背景對中學語文教學的影響,並在“大語文觀”的指導下大力挖掘語文課程資源,並有效地運用這些課程資源開展中學語文教學。

(四)敢於創新。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新知識,接納不同的觀點,能夠創造性地使用中學語文教材,能積極參與中學語文課程建設。

(五)專於工作。能夠專注於自己的事業,能夠對自己的工作充滿熱情甚至激情,工作時身心高度投入。

(六)善於發展。能夠積極主動地爲促進自己的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而努力學習、大膽實踐、着力創新。

二、語文教學怎樣進行反思呢?

(一)語文教學反思的過程和階段

1、教學理論學習中的反思

對教學理論的學習和研究,對於年輕的教師來說,會有迷茫和困惑:“教學經驗靠積累,不學理論不是同樣教得好學生嗎?”教學是一門深奧的藝術,光靠經驗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借鑑他人的理論,才能深刻地理解教學,才能高屋建瓴地審視教學,才能增加自己的教育敏感,才能發現教學中的問題。一些教育理論,如“構建主義理論”、“語文對話論”、“閱讀理論”等,能增進我們對語文教學本質規律的認識,從而幫助我們優生教學過程。事實證明,教學理論對語文教學的指導性、啓迪性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能得以充分體現,使語文教學從深度和廣度上進行得更徹底,更輕鬆。

語文教師在學習理論的同時,語文教師應抓住各種學習良機,或自己創造機會多觀摩名師名家的課,學習他們的教學思想,感悟他們的教學理念,從而觀照自己的教學,從中發現自己教學中的問題。

2、 課堂教學反思

(1) 語文教學設計中的反思

教學反思伴隨着教學的全過程,課前開始進行教學設計時,這種反思就已經開始了。教學設計中的反思,可以預見自己在設計安排上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接受程度,對教學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做一個初步的思考和準備。語文學科有其特殊性,同一篇文章,老師不同,教學的順序、重點、難點也可能不同,學生對同一問題的看法也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理解,這些作爲語文教師來說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2)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反思

課堂教學千變萬化,因此課堂教學中的反思有助於我們及時調控教學的進程。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反思是對教學目標的落實、教學手段的應用、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學評價等內容的反思。

(3)語文課堂教學後的反思:

伯萊克曾說:“反思是立足於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動及情境的能力。使用這種能力的目的是爲了以職業知識,而不是以習慣、傳統或衝動的簡單作用爲基礎的令人信服的行動。”一堂課下來,教師有必要對本節課的教學進行小結反思,對教學得失做細緻的剖析。

課後的反思不僅限於一節課後,也包含教學生涯中的反思。從教五年來,我一直在思考這樣的問題:爲什麼學生喜歡語文卻不喜歡語文課?仔細想想,主要還是該在教師身上找原因。想想我們的閱讀教學,許多時候都是在以教師用書、教師對文本的解讀代替學生對文本的解讀;作文課整個就是用一種模式寫作。這樣的課怎會得到學生喜歡呢?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就是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愛,口能點火,筆能生花”,用我們先進的教育理念去激發學生的潛能,用我們語文的理想和熱情去打動學生,這樣的語文課纔不愧是語文課。

3以《漢字的魅力》這一課爲例進行教學反思

漢字是什麼?漢字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歷史的載體,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是有着鮮活生命的“你”“我”“他”。在我們的方塊字中潛藏着豐富的審美和詩意,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蘊,有着獨特的文化魅力,有着深厚的愛國情結,尤其是漂泊在外的海外遊子,這種情結更加濃厚。《漢字的魅力》一文中字裏行間都蘊含着這種情感。

(1)學習目標

瞭解漢字的魅力所在,增強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情感;瞭解漢字的基本常識, 把握漢字的構字特徵;理解說明文的文學色彩和感情色彩。

(2)教學過程

導入,現代社會伴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漢語熱”越來越受到各國的歡迎。中國的文化是方塊字的文化。以“漢語熱”現象的出現,引出課題《漢字的魅力》。

(3)整體感知

a讀文後,請學生用筆從文中找到關於漢字的魅力的語句。思考漢字的魅力到底表現在哪幾方面?用圈點讀書法理清文章的層次。(學生小組探討,共同完成)備註:瞭解學生的情況是抓住漢字的魅力在於可以讓人產生美好而又大膽的想象;漢字有字音、字形和意義於一體;漢字伴隨着我們的一生;漢字給人以親切感,漢字具有巨大的精神魅力等等。

b從漢字構字的魅力中列舉例子:“漁”字和英文的fish進行分析漢字的區別。備註:漢字有四種造字方法。一是象形,畫出實物的形狀,如“人”字和“木”字。二是指事,少數指事字只用符號,如“一”字和“五”字。多數指事字是在象形字上加符號,如“本”字,是在“木”字下邊加上符號“-”表示“根”的意思;“刃”字,是在“刀”字上加一個“、”,表示刀“刃”的意思。三是會意,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象形字、指事字合成一個新的意思。四是形聲,由“形旁”“聲旁”構成。如木材的“材”,“木”是形旁,表示這個字和“木”字有關;“才”是聲旁,表示這個字的讀音。漢字大多數是形聲字。會意字比形聲字少,但比象形字、指事字多。漢字是“形、音、義”的結合體,大多數漢字是由形旁和聲旁組成的。

c理解漢字的特徵,感受作者的情感。仔細讀文中的句子,從字裏行間去體會作者對漢字的喜愛之情,告訴我們應該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總之,作爲一名語文教師,每堂課都是一次全新的體驗,要設置不同的情境,要面對學生的不同反應,教學中的每次師生互動、教學衝突都會激發新的思考和創造,因此,教師要養成對每堂課進行反思的習慣,而且將反思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做到教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教學後反思的有機結合,教學前反思新的課程理念、教材的編寫意圖、學生的學習狀況、課堂上可供挖掘和利用的課程資源以及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等,然後編寫出符合實際而又風格鮮明的教學設計。

第五篇:教師的反思能力結構及其培養研究

教師的反思能力結構及其培養研究

吳衛東駱伯巍

本文在總結國內外有關教師反思能力研究的基礎上,試圖較全面地描述教師職業反思能力結構,並依據不同層次教師的反思指向的差異,構建適合不同教師羣體的反思能力培訓方式。

一、反思能力的含義與結構教師反思能力是指教師在職業活動中,把自我作爲意識的對象,以及"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活動本身作爲意識的對象,不斷地對自我及教學進行積極、主動的計劃、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的能力"。這種能力主要分爲兩大部分:一是自我監控能力,就是對專業自我的觀察、判斷、評價、設計的能力,具體包括:專業自我的意象,就是對作爲教師的專業自我觀察產生的自我滿足感、自我信賴感,自我價值感,也即教師的個人教學效能感,主要是指教師對自身教學效果的認識、評價進而產生的對自我的價值感,職業意識,是指教師對教育在學生髮展中的作用及其職業生涯和工作境況未來發展的期望,自我設計,是指教師在對專業自我的觀察、判斷、評價的基礎上對自身專業發展的設計。二是教學監控能力,就是對教學活動的內容、對象和過程進行計劃、安排、評價、反饋、調節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教學設計,即在課堂教學之前,明確所教課程的內容、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學生的發展水平、教學目標、教學任務以及教學方法與手段,並預測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可能的教學效果;課堂的組織與管理,即在課堂上密切注視學生的反應,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隨時準備有效應付課堂上的偶發事件;學習活動的促進,這個過程是教師課堂教學的核心,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對自己的教學進程、教學方法、學生的參與和反應等方面隨時保持有意識的反省,並能根據這些反饋信息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活動,使之達到最佳效果;言語和非言語的溝通,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言語與體態語言是溝通師生雙方信息、情感的重要手段,對溝通效果的及時評價與調整是很重要的,教師在這方面應努力以自己積極的態度去感染學生,以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努力學習,井保持對自己和學生之間交流的敏感性和批判性;評價學習行爲,教師對學生的提問、回答、作業、交流、操作等學習行爲進行及時評價,或指導學習主體或同伴對學習行爲進行評價;教學後反省,在一堂課或一個階段的課上完後,對自己已經上過的課的情況進行回顧和評價。由於個體的自我意識和教學活動豐富且複雜,教師的反思能力受其知識、觀念、動機、情緒、情感等個人因素的影響,環境因素對教師反恩能力也有明顯的影響,因此,教師的反思能力也具有多方面的內容和多樣化的表現。此外,教師反思能力結構中的自我監控能力與教學監控能力是相互影響、彼此促進的,以教學監控能力的培養爲切人口,可以迸而提高教師的自我監控能力,尤其是教師

的自我效能感。

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爲:教師的成長=經驗十反思。對於教師培訓而言,經驗是培訓活動無法超越的,而教師的反思能力可以通過各種干預性研究得以加強。因此,對教師反恩能力的培養研究成爲教師培訓實踐的核心問題。

二、不同教師羣體的反思指向與培養模式在培訓實踐中,我們不斷意識到,培養教師的反思能力是總體要求,而不同教師羣體的反思指向存在差異。教師羣體可以依據不同線索劃分爲不同的羣體,按發展水平的差異以及職業年齡特徵我們可以把教師羣體分爲新手型教師(0-5年)、適應型教師(5-10年)、成熟型教師(10-20年)和專家型教師(20年以上)。當然,這種劃分只是針對教師羣體的總體假設,對不同的教師個體而言,又有其特殊性。不同教師羣體在反思能力的不同方面表現出差異性。研究表明,從教5年以下的教師的個人教學效能感顯著地低於從教5年以上的教師;而教師的職業效能感則隨着其教齡的增長而呈下降趨勢。因此,對不同教師羣體反思能力的培養模式就體現不同的特徵。

新手型教師與教學技能反思。新手型教師是指職業年齡在5年以內的教師。從知識結構看,該羣體所具有的知識多數來源於間接的書本知識,主要是教師職前教育中所接受的學科知識與教育學、心理學知識,他們對這些陳述性知識的把握是表面的、抽象的,缺乏具體實例的支撐。對解決"怎麼辦"的程序性知識的把握,即教學技能,包括導人、語言、板書、講解、提問、演示、變化、強化、練習指導、組織、結束等具體技能,往往停留在前結構水平上,無論是對教學技能的系統認知,還是對教學技能的有意識調用的水平都比較低。以提問技能爲例,我們分析了國小數學新手型教師的課堂提問技能,發現教師設計的大量問題(90%)僅停留在記憶水平,問題與問題之間無系統、無層次。提問的隨意性強、反饋的主體與方式單一,反饋的時效性與質量較差。對新手型教師而言,教學技能的迅速提高是其自身過渡到合格教師的關鍵因素。因此,對新手型教師的反思能力的培養,應以對其自身教學技能的反思爲切入點。在培訓實踐中,我們採用微格教學技術,首先進行有關微格教學的理論學習;其次觀看特級教師的典型課例,分析各種教學技能的類型、特點、效果;再次選擇不同課型,如新授課、練習課、複習課(以國小數學課爲例)進行教案設計:然後進行教學實踐和錄像;最後對錄像進行分析評價,重點在教師的教學技能,暫不涉及教師對教材的處理與學生的診斷能力,以及不同情景中對教學原理的靈活運用的水平。

適應型教師與教學策略反思。適應型教師是指職業年齡在5至10年的教師羣體中的大部分。在他們的知識結構中程序性知識已比較豐富,具體表現在他們已掌握基本的教學技能,並能熟練地在熟悉的教學環境中運用,但這種運用多爲長期練習的結果,條件反射的成分較大。缺乏的是條件或背景性知識,也即在新的教學情景中綜合各種教學要素與條件,更多關注於學生的個別差異,靈活運用各種教學策略的條件性知識不足。從反思能力的教學設計環節看,該教師羣體的教學設計無法超越教材,其教學經驗也有一定的閉鎖性。因此,適應型教師反思的重點應是課堂教學策略,具體包括非言語策略、交流策略、組織策略、評價策略和幫助策略。在培訓實踐中,我們運用案例反思法(突出成功教學案例的價值)展開反思活動。首先,要求教師反恩自身教學基本技能是否達到教學技巧的水平。其次,與教師共同研討達到共識,認爲任何教學模式中必不可少的教學策略是非言語策略、交流策略、組織策略、評價策略和幫助策略。再次,通過內省與資料收集選擇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各種策略的基本要求。最後,通過小組成員對自身教學行爲的記錄,比較與基本要求的差異,以提高對教學策略把握的自覺性。

成熟型教師與教學理念反思。成熟型教師是指職業年齡在10至20年之間的教師羣體的一部分,該羣體已形成適合於自身個性特徵的固定的教學方式,並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對教材的處理有獨到的見解,能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有較好的教學效能感。與此同時,出現了教師專業成長過程中的"高原期"。在其知識結構中,大量的隱性的實踐性知識沒有被激活到意識層次,也就是個體特殊的教學經驗沒有上升爲一般的理性認識,對其教學實踐中蘊涵的教學理念沒有自覺意識。因此,此類教師反思的焦點可以指向自身的教學理念。在培訓實踐中,我們採用教學病理反思法。如果說教學案例更多的是從正面對教學策略進行研究的話,那麼教學病理的研究就是重在挖掘各種教學問題背後隱藏的教學理念的各種誤區。首先,我們通過自我反省與小組頭腦風暴的方法,收集各種學與教的病歷,然後以聚類分析的方法找出各種典型類型。其次,對不同類型的教學病歷進行歸因分析,重點討論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各種觀念。以我們承擔的國小數學骨幹教師的國家級培訓班開展的教學病理分析活動爲例,主要圍繞數學觀、學生觀、教學觀、質量觀的新舊理念的比較,對存在於自身及小組其他成員的病理進行分析、交流。最後,提出解決教學病理的教學對策。

專家型教師與教育科研反思。專家型教師是指職業年齡在20年以上的教師羣體中的小部分教師。這類教師不僅能對自身的教育經驗、教學策略進行反思,而且能形成自身的教學風格。然而,專家型教師除了對個性化教育經驗進行總結、提高外,還需要對教育、教學活動的普遍規律

進行理性的反思。對專家型教師的反思能力培養應與教育科學研究過程相結合,這就是教育研究反恩法。具體他說,應通過研究論文交流、答辯的方式進行。首先,參訓的專家型教師把已有研究成果向小組成員與專家組就以下三個問題進行陳述:研究的背景、主要成果、值得思索的問題。然後,小組成員充分展開交流,專家組重在提出建設性的建議。最後,進行研究的深化與研究成果的修改。當然,以上的培訓方法均適用於不同羣體的教師培訓,只是在我們的實踐中,應針對不同教師羣體的反思指向的不同特點,採用以一種方法爲主,其它方法爲輔的策略。

三、反思策略與反思線索的構建教師反思能力的培養不僅僅是教師培訓過程中的各種有意識干預,更重要的是讓教師體會到反思意識的重要價值和反思能力對自身成長的意義。與此同時,教師掌握一定的反思策略,並形成職業活動中的反思習慣,是教師反思能力培養的重要方面。我們認爲,可以通過構建反思線索,掌握反思策略,以培養教師發展性的反恩能力。所謂反思線索,是指反思活動所依據的物化材料,反思策略是指有助於提高教師反思能力的方法、技巧的總稱。在實踐中,我們在不同的反恩策略中運用了不同的反思線索。

自我提問策略與問題單。這一策略是指通過提供一系列供反思者自我觀察、自我監控、自我評價的問題單,不斷促進教師反思能力提高的策略。問題單的設計主要涉及以下三方面的內容:第一,有關實踐主體方面的內容。關於個體內差異的問題,如有關自身的興趣、愛好、個性特徵,自己的長處與短處;關於個體間差異的問題,如自身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方式方法上與他人的差異。第二,有關實踐材料、實踐任務方面的內容。具體指對活動的性質與活動要求的認知。第三,有關實踐策略方面的內容。比如,進行某種實踐活動總共可以有哪些方法策略,這些方法策略的優點與不足是什麼,它們應用的條件和情境如何。

行爲記錄反思策略與反思教案。自我提問反思策略主要運用於實踐活動之前,着重指向內部思維,行爲記錄反思策略貫穿於實踐活動始終,而重在對實踐活動的過程與效果的反思。這一反思需要依託一定的反思材料,反思的結果也需要凝成一定的物化形式。因此,反思教案就成爲行爲記錄反思策略的主要線索。反思教案由兩部分構成,一是教學設計反思表,內容包括五個方面:

(1)對象分析,學生預備材料的掌握情況和對新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2)教材分析,應刪減、調換、補充哪些內容?教材中呈現的排列順序能否直接作爲教學順序?在教學重、難點上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有否差異?(3)教學順序,包括環節設計、環節目標、使用材料、呈現方式與環節評價。(4)教學組織,包括提問設計、組織形式、反饋策略。(5)總體評價,教學特色、教

學效果、教學困惑與改進方案。二是教學設計的詳細案例,也就是平時的教案。實踐表明,教師有意識地運用行爲反思策略,可以提高職業反恩意識,進而提高職業反思能力。

交流反思策略與反思札記。單純的內省反思活動,通常比較模糊、難以深入,而在進行對話時,可以使人的思維清晰,來自交談對象的反饋又會激起深入的思考。反思活動不僅是個體行爲,它需要羣體的支持。教師個體通過語言,將自己對某一問題的思考與解決過程展現給小組的其他成員,在充分交流,相互詰問的基礎上,反觀自己的意識與行爲,可以加深對自己的瞭解,並瞭解不同的觀念。然後,把自己的體會訴諸筆端,撰寫成反思札記。

實踐表明,教師的反思意識與反思能力,可以通過培訓干預得以提高,但更重要的是,教師自身如何養成反思的習慣,校本培訓如何創設反思的氛圍,許多問題值得我們深入探討。我們堅信,只有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師,才能培養具有反思能力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