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玄奘大師傳》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第一篇:《玄奘大師》觀後感

《玄奘大師傳》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2014級廣電班代雪梅學號:2014011136

《玄奘大師》觀後感

記得小時候,那時候是上國小吧,電視裏面在播《西遊記》,很迷戀這部電視劇,美中不足的是隻一個星期週五播一集,那時候就很喜歡唐僧,從心裏很羨慕他,因爲身邊有四個徒弟保護西行取經,遇到妖魔鬼怪的時候他的徒弟總是保護他,特別是妖怪在把放入鍋中煮了來吃的那一刻,徒弟馬上出現把師父救下來的情節特別觸動人的心炫,每當看到精彩部分就結束,又得等一星期才能看,心裏很不是滋味,心中就開始在幻想下一集的各種情節,而現在看了《玄奘大師》才明白,唐僧並不是一個在弟子保護下西行的人,歷史上的唐僧是獨自一人前往求學取經的,途中的各種災難也是他自己一個人克服走出來的,電視劇《西遊記》中的唐僧不過是根據玄奘這個人來塑造的罷了,裏面的徒弟保護師父的打妖怪的畫面深深印在了人們的腦海裏,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給了現實人中很大的啓示,因此它成了一部家喻戶曉的影視作品。而西遊記裏面的唐僧是根據玄奘這個形象進行藝術改造而得來的,真實的玄奘並沒有唐僧這樣傳奇,也沒有唐僧這樣的福氣收了四個徒弟,一路護送他西天取經。最終回到大唐。

《玄奘大師》是我第一次看,和以前看的《西遊記》裏面的唐僧聯想在一起,感觸很深,當看到玄奘在沙漠中行走,爲了躲避被發現的可能只能在晚上行走的時候,當沙漠裏的沙把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水完全覆蓋讓一個求生的人找不到希望的時候,那種感覺真的說不清楚,當時只想着要是我我就放棄前行而返回了,而玄奘在心中也想過返途,但最後他爲了自己能學到真正的佛法堅定了自己前行的信念,一步一步往前走,最終走出了茫茫沙漠。

我認爲玄奘這一生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他的執着,他的堅持、他的不放棄,他到達的每一個地方,都會向人們宣揚佛法,而且鼓勵人們學佛,他的慈悲心在他到達的每一個地方都體現的淋漓盡致,當孤身一個人西行求佛、手牽一匹消瘦馬走在沙漠中,在狂風中慢慢前進,我們會想到他這一生到底是爲了什麼,難道只是僅僅的爲求得佛法嗎?我認爲不是這樣的,一個心靈有追求的人的追求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也就上升爲了一種境界,因此可以說玄奘是在用生命旅行,是在用他行走了一路來實現他的人生價值。看玄奘回到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我們真正有過追求嗎?我們真正爲夢想而付諸過行動嗎?全然不是這樣的,現在的好多人要麼安於現狀,要麼在採取行動時走向極端,現實中的人只要是有那麼一點錢,便在別人面前顯擺,而不努力做得更好,而有的人因想急於求成往往陪上自己的一生。在遇到事情的時候缺少玄奘的那份冷靜,試想一下要玄奘在沙漠中遇到困

難一死了之之後,那後面還有他輝煌的一生嗎?他的堅持、冷靜的人生態度造就了他一生。而現實中的人往往遇到困難就煩躁、就不安靜想辦法,最終使得事情弄得更爲糟糕,我們何不學學玄奘呢?

再則,看過《玄奘大師》後我覺得玄奘的勇氣和一顆平常的心態,寬容他人的錯誤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一個沒有水的人,能走出那茫茫的沙漠,難道不需要一定的勇氣嗎?而現在的人好多都是膽小怕事的,遇事就後退成了現在人的一個通病,再看他面對自私自利的同伴、面對殺人不眨眼的強盜的時候的那顆慈悲心,在現實中也是很少有人做到的,面對那奢華的生活、高貴的禮節,玄奘一點也不爲之動容,在他心中只要是對自己有用、是好的就行了,超出這一切的東西,他則沒有想過去獲取。19年的捨身求法到底帶給了他什麼,19年的辛苦閱經到底造詣了他什麼?我們看到的僅僅是到達目的地之後又返回初始地,而真正內在的東西卻是我們所不可估計也不可想象的。看完《玄奘大師》,我覺得現在的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堅持我們的目標,向我們的夢想一步步的走去,遇到困難要有一種持之以恆不放棄的精神,充分把玄奘在西行途中的堅持執着應用到我們的身上,玄奘可以捨身19年求法,我相信我們也可以拿我們僅有的青春爲自己的理想目標而奮鬥,以後的路上,要以玄奘的事例來鼓勵和鞭策自己的行爲,堅持堅持再堅持,始終堅信“付出不一定有回報,不付出就連回報的機會都沒有”,大學生的這個階段。正是拼搏的時候,正是努力的時候,在這個充滿朝氣的時間裏,爲什麼不放手一搏呢?因此,爲了自己,爲了以後的美好生活,把僅有的四年大學生活規劃好,勇敢的向前衝吧!當堅持不了的時候想想玄奘在沙漠中的日子,我相信再大的困難也就過去了,前方,風景另是一番樣子。

第二篇:觀玄奘大師有感

作業:觀《玄奘大師》有感

班級:中文系2014級廣電班姓名:邱潔學號:2014011101

小時候看過西遊記,那時候只覺的西遊記好看,真的以爲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打妖怪的故事,對電視劇中孫悟空營救師傅的片段記憶猶新,但是對最後去的西經的結果記憶就不是很深刻,當然更加不知道其中的寓意是什麼。雖然大了之後知道這個都是虛構的故事,但是對於玄奘還不是很瞭解,在課上看了《玄奘大師》這部紀錄片,才學習到了玄奘西行的一些曲折的故事,才感覺到玄奘的艱難。

在這部紀錄片中,我從玄奘的人生中學到了很多哲理,對於現在生活中的我們有很多的借鑑意義。

首先,信念。雖然我不信佛教,也不相信其他的宗教,但是不管信不信仰宗教,人們心中總會有屬於自己的信念,並且因爲有了這個信念作爲支撐,才能成就人生中的很多事情。例如,玄奘歷經險難,到達印度,在佛教發源的地方,潛心修佛,潛心學習。現在我們也是一樣的,就拿自己來說,從山東來到從未聽說過的都勻上學,心中有個信念支撐着自己考研,希望可以得到深造的機會,所以大學期間努力學習自己的專業知識,利用沒有自習課的晚上學習考研的知識,在朋友同學都逛街上網的時候揹着書包去自習室學習,也是一種信念的支持。

其次,堅持。玄奘在經過一片沙漠的時候由於自己的不小心將水壺丟掉,漫漫沙漠之路都沒有一滴水的情況下,決定返回,可是自己

心裏不同意這樣無功而返的狀況,又返回西行之路,寧願死在半路上也不會放棄的堅持和勇氣,值得我們去學習。在現實生活中也是一樣的,我們經常遇到難題就退縮,甚至放棄,半途而廢,常常因爲這樣耽誤了很多事情,不管是精神上還是肉體上,都不能承受一點點的磨難,就是沒有堅持的品質,才導致失敗。也可以說,堅持就是勝利,放棄就永遠看不到曙光。

還有,愛國。玄奘在印度呆了19年,最後還是修行回國,爲祖國的佛教事業做出不朽的貢獻,我們國家歷史上這樣的人物有很多,錢學森在重壓之下毅然決然的返回祖國,爲兩彈事業做出貢獻。現在的大學生,雖然有很強的愛國之心,但是似乎缺少了些沉(請關注:)着和判斷力,現在釣魚島事件非常敏感,但是大學生應該理性愛國,不能沒有一絲的判斷力,成爲別人的利用對象。應該用政治的角度去分析問題,找出問題的實質。玄奘在臨終前還在爲自己的翻譯書籍奮鬥,不僅是爲了自己的心願,也是愛國的表現。

另外,心胸。相信大家都看了《西遊記》,在電視劇裏唐僧被描述成一位連螞蟻都不會殺害、雖然被很多妖魔鬼怪抓捕最後都不會計較的心地善良、心胸寬闊的人,不僅這樣,他還經常教育自己的徒弟要善待萬物。現在我們最缺少的就是心胸,很多人見不得別人好,因爲嫉妒會變得失去心善的本質,也有些表現的小氣,不僅僅在金錢上,也在很多的日常事情中,這些都是我們該改進和學習的態度。這種情況有很多因素組成,社會的黑暗面展現的越來越多,更多的不良信息傳入大學生的生活中並有很大的影響,獨生子女在家裏成了寶,不捨

得打不捨得罵的家長慣壞了現在的孩子,學生自己的生活態度也有很大的影響,上網多看書少,網聊太多日常交流太少。所以,我們應該多看些書,多思考些,才能鍛鍊自己的心胸,成爲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的好學生,也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

最後,尊敬。玄奘大師是值得我們尊敬的一位人物,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要學會尊重其他人。有的表現在說話上,有的表現在行動上,也有的表現在態度上,都有很多很多。例如,不該在被人打電話的時候大聲講話,不該打斷別人的話語,不該用手指着別人的臉說話,等等,這都需要我們在生活中注意這些細節。

通過觀看《玄奘大師》這部電視劇,我們對玄奘西行有了很多的瞭解,更重要的是我們從玄奘身上學習到了很多的做人行事的道理。也希望自己能在不斷的學習思考中進步,成爲一個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質水平都提升的人。

第三篇:《玄奘大師》觀後感

生命的高度

《玄奘大師》觀後感

《西遊記》是一部家喻戶曉的影視作品,它講訴的是大唐和尚唐僧去西天取經的故事,在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後終於將真經帶回大唐。西遊記裏面的唐僧是根據玄奘這個形象進行藝術改造,添加了商業的因素在裏面。而真實的玄奘並沒有唐僧這樣傳奇,也沒有收了四個徒弟,一路護送他西天取經。

《玄奘大師》是第十七屆大學生電影節入圍作品之一,該影片用歷史記錄片的形式展現了一代法師玄奘坎坷曲折卻又波瀾壯闊的一生。

我認爲一個偉大的時代,必然是有傳奇浪漫的人物,玄奘不但是倔犟的求法者,更是偉大的冒險家,當畫面呈現出無際的黃綢沙漠,玄奘大師手牽嬴弱的瘦馬,狂風吹得沙塵四起,在逆風中徐徐緩步的玄奘,給予我的是一種啓示,即人類在宇宙中的定位與存在,到底是虛無絕望和孤獨,還是存着一絲渺茫的希望前行?

這部電影帶給我的最大的感觸是對生命價值的思考。回頭想想我們的身邊發生過的事情,就會想到一句古話“死有輕於鴻毛,有重於泰山”。那些爲了個人的利益而傷害別人的做法是否應該被人們所鄙夷,那些輕易就選擇結束生命的人,是不是應該在上帝面前懺悔。也許死的意思對於每個人來說都不一樣,做不到死的重於泰山,就只能輕於鴻毛。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我們都只是一個平凡人,遙遠的宏願不去提及,但如果連我們自己的父母都無法報答,那麼生的意義就會讓人質疑。

在玄奘的身上我還讀到了兩個字—堅持,兩個字對我來說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上大學之前我有過很多的理想,要過英語過級,計算機過級,普通話過級,甚至有過考研的念頭,雖然我自己並不是很願意考研,但這一直是父母的夢想。其實想想他們有這樣的夢想是挺正常的,生活在窮苦的年代裏,無法享受受教育的權利,只能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勤奮勞作着。於是把全部的希望寄託在子女的身上,希望我們去完成他們年輕時候的夢想。

那麼我類?開始的時候一直很努力的去實現這些理想,但是到後面我發現是自己把理想定的太高了,還是自己不能堅持下去?渾渾噩噩的過了幾年,曾經的理想卻遙不可及。歸根結底還是自己的問題,都說大學是一個染缸,跳進去的人沒有幾個能真正的潔身自好。我做不到向玄奘一樣,19年的捨身求法,19年孜孜不倦譯經,所以我到現在還是處於一種迷茫的狀態,雖然不能說一事無成,但也一直庸庸碌碌, 我想着就是所謂的高不成低不就吧。

勇氣和鍥而不捨是非常佩服和羨慕玄奘的地方。荒無人煙的沙漠,幾天幾夜滴水未進;殺人不眨眼的強盜,自私自利的同伴;高貴奢華的生活,至高無上的禮遇,這些都無法阻擋他一心求正法的行爲。而現在的我們又是怎樣的?膽小、自私是現代人的通病,現在推崇一切向錢看齊。所以古時候的得到高僧都稱這個世界爲凡塵,大概也知道了和尚們爲什麼會有這麼多的清規戒律了。無論是“戒色”“戒肉”“戒酒”,因爲這些東西都可能讓大家對佛法產生不良的印象,妨害着佛法的弘揚,所以爲了更好的弘揚佛法,僧侶們犧牲了自己的諸多享受。他們的“舍”卻不僅僅是“施捨”,他們的“舍”是爲了“得”,捨棄了世間的俗事糾纏,得到充裕的時間研究佛法弘揚佛法。

在我認爲有目標的人是很有魅力的,他們會給人一種安全感,執着他們所追求的東西去克服自身的障礙。困難在他們面前顯得這樣微不足道,把自身的能力得以昇華。人們常說的人最強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能戰勝自己的人不管是爲國還是爲私都能站在一個新的高度。如果中國能多幾個這樣的人,中國的發展在清朝末期的時候就不會停滯不前,那麼現在的中國的經濟,軍事,科技就肯定不是現在這樣了。

看完這部影片,內心受到很大的鼓舞,同時也堅定了自己的一個理想。然後默默的對自己說:孩子,加油吧!

09廣電(2)班

2014011541

姚練

第四篇:《銷售大師》讀書筆記

《銷售大師》—心得體會3

經過前兩週的前面七章學習,使我對銷售意識、態度、技巧等有了比較深入步的理解;而這一週的的學習後使我對整個銷售的過程有了比較全面的瞭解,可以說是最後三章纔是本書的精華,也是作者希望讀者能達到的一個境界,作者用最樸實的語言、最精彩的案例、最全面的觀點向我們展示了他們是如何成爲銷售高手、營銷高手的。下面將我閱讀的每一章結合我的實際情況與各位老總、同志們分享,希望各位老總給予點評,各位同事給予交流:

第8章:無形的銷售:網絡銷售技術

當我看到這一章的標題時,不禁問自己一句話:當今社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腦子裏隨即碰出了幾個詞: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是的,世界在變,而且變的很快,世界也很小,小到了我們都叫“地球村”,這也許就是網絡化帶來的結果吧。銷售也是一樣,也在從傳統的銷售慢慢向網絡銷售轉化。 全憑第一印象,創造第一印象,看一眼就能夠吸引對象,這不是好萊塢大師們的專利,斯蒂文.凡.約德在面對虛擬客戶的時代一文中用4個建議向我們展示了他在面對虛擬客戶時是什麼做的:

1、 購買決策中搜索引擎的作用

搜索引擎對客戶的幫助巨大的,它幫助客戶尋找產品、評價產品、並由此繪製出他們偏好的賣家清單,然後再做決策

2、 虛擬的第一印象

不管什麼是人還是物,錯過了第一印象可能就錯過了一切,你不會有第二印象的機會了,虛擬的第一印象通常意味着快速的轉移、流動、遊走,去了就不再回來了。

3、 贏得在線信譽口碑

沒有信譽就沒有口碑,沒有口碑就很難有市場,這是一個永不變的真理

4、 加入“縫隙”類的小規模社區

鎖定一些社區,並邀請對你有貢獻、感興趣的人進去,讓大家知道你,讓他們成爲你的朋友和客戶。成爲別人都願意參考意見的人,要將自己的

定位在影響力的中心。

說了這麼多,那互聯網的銷售祕方是什麼呢?羅伯特.斯茵菲爾德用

tot的想法告訴我們他是如何做到的:

t= 唯

o= 一

t= 事

他們的系統包括四個基本原理:

1、

2、

3、

4、 一套網絡網站的設計想法 一套支撐網站運營的銷售策略方法 不斷促進銷售量的不斷優化的銷售流程 提升銷售結果的多媒體強化劑

在這一章中,作者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網絡銷售的基本形態和方法,但也只是書本上的而已,現實中我們應該什麼做,我相信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是我相信這些方法都是共通的。大學這幾年的校外兼職中,我也是主要做網絡銷售這一塊,我的最深體會是:1、不管向什麼人介紹你的方案,第一印象很重要,一定不要搞得太虛無縹緲,一定要很實在,不要讓人的第一印象的傳銷或者打廣告的。2、用心去跟潛在客戶交流、不管是生活上、合作的事情甚至是感情都用心和他們交流,讓他們把你當做熟人,只有這樣,成功簽單纔可能離我們不遠。3、就算最後我們沒有緣分合作,但是我還是很感謝他們給我一個展示我方案、想法的機會,我們也還可以做朋友,也許過後還有合作的可能,經常這種情況是後面他們都介紹他們的朋友給我,讓我的潛在客戶更多。三年了,我一直用這樣的方法做招生宣傳和線上解答,當然結果就是還算滿意,我也相信到公司後在這一塊我會盡快上手,不辜負公司的栽培!

第9章:迎接異議:從“抗拒”到“接受”

潛在客戶的異議可以讓銷售進程出軌,而此時對銷售人員的挑戰就是如何處理這樣的不同意見,以及如何揭示潛在客戶內心的 真正想法。

凱文.艾肯百利在將抗拒變成機會的5種方法中總結起來就是:

抗拒肯定不是什麼好事,但作爲銷售人員,總會在實戰中遇到各種坑距,比如:1、人們不接受新的想法 2、人們接受工作模式的改變 3、人們不接受指責並抗拒和反感4、人們不接受他們不理解的價值觀5、人們拒絕購買產品。

面對這樣的不接受和抗拒時,作爲銷售人員我們應該什麼做?什麼樣轉變客戶的購買心理,從“抗拒”轉換成“接受”。 凱文.艾肯百利在書中告訴我們他們是如何將抗拒變成機會的:1、深思抗拒,抗拒是創新的孵化器,一切進展都從抗拒開始。對現實狀況的不滿,對產品的異議可以帶來產品的革新。抗拒並不總是壞事,它是生活中無法迴避的現實。2、學着熱愛阻力期待阻力、不要感性化、隱形擁有、不要反抗、用抗拒磨練自己、講解與探索抗拒背後的祕密。通過這樣的方式作者能將抗拒變成機會,我相信我們只要結合實際認真去付出,也會能將抗拒變成機會。

有時候我們約到潛在客戶,但卻不知道什麼跟他們交流。頂級人際關係系營銷大師哈維.麥凱在文中給了我們11個設問的建議。這11個建議從各個方面考慮到了客戶的需求和感受,客戶都不希望被推銷,而是希望我們的方案能真正幫他們解決問題並帶來效益。

第10章:關係銷售:是虛無縹緲,還是期望

信任關係的核心是交往的雙方不僅關注自己的興趣,同時關注對方的興趣使然。

—— 彼得.法格哈森

開篇的這句話對我影響很大,很多人在跟客戶交流都喜歡往自己擅長或者喜歡的領域去開展話題,但是他們卻忽略了客戶的感受。好的銷售大師都是處處爲客戶着想,都先在拜訪客戶前瞭解他們的興趣、優勢、生活習慣、家庭、老家、甚至畢業學校等。在交流時儘量往客戶的長處去開展話題。我自身的感受是我們在與客戶交流時儘量找雙方的契合點或者喜歡點。比如是兩個人是否都喜歡籃球、爬山旅

遊等,如果有了共同的興趣愛好,客戶就放下防備推銷的心態,而是真誠地跟你去聊天,只要客戶把你當做朋友了,其實離簽單就更近了。我清楚記得我每次做網上招生的線上解答時,我都會認真詢問他們的興趣愛好,家鄉、對大學的期望等問題,讓他們覺得我不是向他們推銷,而是真心幫他們解答問題,往往這樣,跟我聊得好的同學總能給我帶來意外的收穫。

在恰當的時間討論恰當的事,這是關係銷售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我們應該擁抱關係銷售,它總是比其他銷售來的更直接,更穩定,而且還有可能會有回頭客。關係銷售的重點:在動態的商業環境中,仍然能保持不間斷的聯繫。奧斯森博士介紹了兩種類型銷售人員:一種是r型的,就是注重關係,側重關係的建立和維護。還有一種是t型的意味着交易型,外向的、樂觀的、關照的。這兩種類型的銷售人員側重點不同,很多時候他們都有不錯的業績,但是從長遠來看,t型的銷售人員太注重了結果而忘記了過程和後期服務,最後他們往往會被r型銷售替代。

第11章:簽下客戶:肺腑之感概

銷售的最終目的還是爲了簽單,這個主題進行不僅有益而且健康,本書的最後一章作者用肺腑直言感概了簽單的重要性和一些方法。羅賓.舒克曼在送上內心的關懷時提到了銷售的黃金法則:用別人的期待被對待的方式對待他。客戶都希望自己享受超一流的服務水平,自己都是vip的感受,只有這樣他們是發自內心的覺得被尊重,

並且願意和我們合作。所以有時候就是多付出那麼一點點,想的再周到細緻一點,也許結果會讓吃驚。

看完這一章,真的是肺腑的感概作者的高超營銷意識,我也從中總結了幾點:

1、永遠要和客戶尋找共同點,並將這些共同點將彼此拉近成爲可相互信任的人。人與人之間的共同點就是彼此相互瞭解的窗口,可以建立起可靠的聯繫。

2、抱着投資的心態去跟客戶打交道。只有付出、投資纔可能有回報,正所謂:拿人的手軟,吃人的嘴軟。對銷售來說也是一樣,人們總是被特殊的照顧而觸動心靈,與你交流也是心與心的交流。

3、當你表示感謝和愉快的時候,要銘記於心。發自內心的真誠感謝總是可以得到笑臉回報的,如果能在此時落實一些行動、計劃,就能讓對方銘記於心了。

4、世界上最昂貴的禮物就是時間。如果你對一個人花了很多時間去爲對方着想並感動了對方,他們也會用真情來回報你。就像我一直堅信的兩個單詞:認真和執着,認真可以改變自己,執着可以改變命運!

5、最珍貴的祝詞應該是:我用真心來表達感謝。這就是所有人內心的深處本質了,如果能夠感受別人的真心,那一定是你用真心換來的,誠懇、虐成,將價值灌溉在友誼中。

很多時候機會就在一瞬間出現,當錯過了就不會再有第二次了,就像前人所說:機會永遠等有準備的人。我相信我們在dxy鼎芯在

各位老總的指導下,必將成長更快,成爲公司的重要一員。

尾聲:

就這樣把《銷售大師》看完了,當初吸引自己的標題:“一網打盡全球73位頂級銷售大師的銷售心得,11個想法,13個做法,9個方法,40個故事,來自一線銷售每天的陌拜,來自與客戶周旋的思考,來自彼此交流的技巧”。今天我又認真的回味了一下。雖然我也還沒完全理解這句話的全部內容,但不像還沒讀這本書時的好奇,現在更多的是回味,回味作者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我們這些道理。想起當時在面試dxy時羅總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作爲鼎芯一名銷售人員,你是如何開發客戶”。我清楚記得當時我分三點回答:1、確定目標市場、2我們的產品是否滿足客戶的需求3、堅持不懈與客戶交流合作,爭取拿下訂單。現在回過頭來看當時的回答,我很慶幸自己又一定的銷售意識,只是這些還遠遠不夠,我還要繼續努力學習,成爲更好的自己。

最後,我問了我自己一個問題,銷售是什麼?我想通過這本書,應該大概可以這樣概括:識別潛在客戶,會見他們,問候他們,覈實他們,處理異議,交付產品,展示產品,推廣產品的特色和功能,介紹產品的價值、價格。嘗試簽單,都是銷售的組成部分,都是需要不斷學習的技能,這就是銷售的職業生涯!

最後預祝各位老總和同事寄給寶貴的建議和意見,謝謝!

2014/11/29

第五篇:走近教育大師讀書筆記

培根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中的文字使我們脫離了未開化的狀態。《走近教育大師》爲我搭設了一個平臺,使我能夠有機會以文字的形式,聆聽大師的聲音,提升自己的心靈。作爲這次教師主題讀書活動的必讀書目之一,正如編者所言,該書讓讀者一冊在手,便能概覽從孔子到蔡元培,從蘇格拉底到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主張,通讀全篇,受益匪淺。書中共收錄了47位國內外著名教育家的言論,這個數字應該說不小了,但對於人類xx多年的教育史而言,似乎又微乎其微。其實,任何一部辭書都難以容納所有的教育家。所以,當我合上書本時,稍思片刻,就會深深地發覺:原來教育可以這樣美的。

競爭的時代,家長挑選學校,孩子選擇老師,家長聯名上書,道老師的好、說老師的壞,這些現象已屢見不鮮。可以說一個學校創辦是否成功,管理固然很重要,但是好老師的數量與質量卻是學校真正的生命線。

作爲一名新教師,孔子的一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啓發。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這句話常常被人們所引用。那道指什麼呢?我理解,應是指社會、政治的準則和做人的準則。而這些準則要理解他,不是容易的事,多少人就是在追求中,從少年到白頭。

準則其實是物與俱來的,有的隱藏較深或道理較深,有的則容易讓人察覺和接受。不管怎樣,求道是辛苦的,而且因人們的悟性所經歷的辛苦程度也不一樣,但求道的過程又是幸福的,真可謂“早晨知道了道,就是晚上死去也值得了。”

就說現在學校開展的歷史讀書活動,讀書之道,倒並不是真的爲了顏如玉、黃金屋。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所擁有的知識也是有限的,如果不學習就會落後時代,落後於生活。特別是我們做教師的,如果知識不夠用了,那就意味着職業生命的結束。——拿什麼去教學生!既然要讀書,那又要花費許多休息時間,又會出現各種工作上的衝突,也就是求道之苦吧。

我思索,佛教認爲視名利爲空者得道也,對嗎?誰知道?不知道爲什麼,今天這句話老在腦海裏沉浮。反覆玩味,目光流轉,在猜測,這是怎樣一種的情感呢?即便付出一切,只要能得到答案,再大的代價也可以承受。

處於今天的社會中,立於自己的世界裏,我以爲“朝聞道,夕死不可矣”。求道之路辛苦如此,然得悟即死,得與不得,有何區別?求爲何求?我們應體現道的價值,體現求的價值,然後死亦無憾。

當然,理解爲道是自覺,不是自主。朝聞道,夕死可矣,死的是“是非”的我,不是主我。即聞道者可以離開是非之人,進入立行真人世界。這又是另一種境界。

走進書本與大師爲友,走進書本與經典對話,走近這些教育的癡心漢可以讓人少一點浮躁和功利,多一點理解和寬容,更多一點熱情和關愛,可以讓我做一個讓人民滿意的好老師,讓學校的生命線真正得以延長。

工作之餘,翻閱了學校發放的《給老師的健康枕邊書》讀了這本書你會知道: 每個人都生活在充滿競爭充滿壓力的社會中,每天都生活在節奏越來越快、工作壓力越來越大的現代社會,每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會遇到越來越多的挑戰,在面對人生挫折、情緒波動、心理傷害的時候,我們只要學會以正確的心態去認識它、對待它,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學會心理自我調節,學會心理適應,學會自助,每個人都可以在心理疾患發展的某些階段成爲自己的“心理醫生”。中西方的經驗也表明,一般的心理問題都可以自我調節,每個人都可以用多種形式自我放鬆,緩和自身的壓力和排解心理障礙。在生活中做情緒的主人,做快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