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扶貧路上:扶“懶漢”上馬,更需解“懶漢”心結

“如果有來生,我不做你的紅顏,不做你的知己,不做你的愛人,不做你的情人,我願做你的貧困戶。我是你的貧困戶,你會把我記在心裏……”

扶貧路上:扶“懶漢”上馬,更需解“懶漢”心結

“……聽大人們總在議論一個話題,xxx又被評上貧困戶了,看到大人們羨慕的眼神,我想當貧困戶肯定是一件非常好、很光榮的事,所以,長大了,我的理想就是當一名貧困戶!”

…… 

最近一段時間,類似這樣的段子,想必大家在網上一定沒少看吧,忍俊不禁之餘會不會有一種說不出的悵然呢?雖然調侃式的語言文字難免誇大事實,但卻折射出了某種現象。

扶貧幹部日復一日的艱辛付出、絞盡腦汁的奔波忙碌,換來的是貧困戶悠哉悠哉的等靠要,是人們爭着搶着想當貧困戶不願意脫貧,甚至連小學生的理想都是長大要當貧困戶。這是多麼大的諷刺啊!

扶貧先扶志,治貧先治愚。扶“懶漢”上馬,更需解“懶漢”心結。這是當前扶貧幹部必須面對的首要問題。

一些“懶漢型”貧困戶總想着在陽坡坡上曬太陽。即使基層幹部將其扶上了馬,他們也不願快馬加鞭,趕超脫貧。只想着守住貧困戶這道附身符,有的甚至爲此滋生事端、耍橫鬧事。

2016年精準扶貧開始後,我幫扶的貧困戶是一家無房戶,夫妻進城打工,並把女兒也一起帶進城上學。我對其進行了一年的幫扶後,年底我和他算收入賬,讓他兌現脫貧。因爲村裏爲貧困戶選址建房尚未完工,要等到第二年才能交付使用。這戶貧困戶因此給我打電話,電話裏他說:“我現在在工地一年收入5萬元,媳婦當清潔工一年收入一萬八千元,收入我是能脫貧,但房子我住不進去,我就不會簽字脫貧,任何人也不能代替我簽字。對你的工作,我是一萬個不滿意。我不簽字,就脫不了貧,就是要把你搞下崗!”。

聽了這些話,我含着淚水非常氣憤地說:“你是貧困戶,你把老婆孩子帶進城一走了之,村裏給你建房的事你操過心嗎?我們這邊爲你守工地、跑手續、做檔案、把質量,嘔心瀝血,你還好意思說出這麼不着調的話?”我的話還沒說完他就啪的一聲掛斷了電話。直到2017年年底,我們電視臺幫扶的村子已經實現了整村脫貧,只留下了那極少的兩三戶沒有脫貧,其中就有這一戶。

 

爲了能夠早日實現脫貧,對口幫扶的市級單位選擇了產業扶助,無償提供了2000只鵝苗給貧困戶,產蛋後鵝蛋按市場價格回收,結果沒有幾戶願意養。幫扶單位無奈,只能承諾給養殖者再額外無償提供飼料補助,通過多方做工作,稀稀拉拉統計數目一共才300多隻。

就這,事後還有貧困戶要求把鵝苗喂大一點,打完疫苗再送來,這樣不用喂多久就可生蛋見效益。而鵝苗提供方覺得這樣至少能保證成活率,也答應了。

但讓駐村第一書記傷心的是,鵝苗送到後,隨車送來的一萬多斤飼料進村後,當幫扶單位和鄉鎮幹部一起卸車時,貧困戶就排着隊在一邊看,連一個動手幫着卸車的都沒有。

事實上,扶貧路上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這不得不讓我們深思。貧困產生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是“精神原因”遠比“物質原因”更具隱蔽性和傳播性,其危害更大,脫貧難度也更長期、更艱鉅。

心結不解態度難正,精神不振志氣難提。當前精準扶貧不僅要精準到人、到錢、到房、到物,做到“因地制宜”,更要精準到人的心結、態度、精神、志氣,做到“對症下藥”。  

記得那是七年級年級的下半學期,班主任老師發現我們班學習成績兩極分化特別嚴重,好的特別好,差的特別差。班主任老師年輕氣盛,特別有思想。他挨個和全班同學談心談話,尋找原因。最後決定利用每天下午的50分鐘活動時間,聯繫代課老師從正數、負數和a、b、c開始補起,利用二個月的時間,讓所有落下步子的差生趕上正常課堂進度。因爲七年級年級,物理、化學還沒有開課,數學和英語趕起來,就意味着從此你就和全班同學同步了,自信心隨之建立,好多差生自此一躍成爲名列前茅的好學生。

從這件事上我們可以看出,只要方法對了,切中要害,沒有那個同學是不想上進的。同樣的道理,這世上大概沒有人不渴望過上自食其力的好日子。一些貧困羣衆之所以“不自強、不感恩”抱着“我是窮人我怕誰”的心態,主要的原因還是他們對脫貧沒有信心,看不到富裕的希望,不相信自己可以擺脫貧困的命運。正如新華社記者從採訪中所體悟到的:“沒有扶不起的羣衆,只有不對路的法子”。

在一次採訪石樓縣高家岔村駐村第一書記李斌時,他的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他說:“咱不能盲目跟風、霸王硬上弓,否則就不是扶貧了,而是造孽” 。他在高家岔村採取了脫貧一戶一法,高家岔村每個貧困戶的脫貧意願都經過他們的簽字確認。高金紅想養蠍子,老李就爲他聯繫專家;高建新想養豬,老李就陪他去看豬苗;高麗軍想多種幾畝小麥,老李就爲他買了微耕機。在這樣的“精準”措施面前,貧困戶就沒有了“懶”的理由,沒有了不想脫貧的道理。

志不立,窮根難斷。“扶貧先扶志”並非空談,在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從來都不缺苦難的代表,然而,我們只要對症下藥,讓貧困羣衆看到希望,找到自信,相信一定能讓“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的窮鄉僻壤中真正走出時代的佼佼者,演繹出屬於他們的精彩人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我們不“養懶漢”,但不是不管“懶漢”。因爲大多數“懶漢”還是希望向好向上的,所以奮戰在扶貧第一線的黨員幹部們還是要以百倍的信心、耐心和細心,用最切合實際的科學方法,真正將扶貧扶到點上、扶到根上,讓這些“懶漢”解開心結、轉變觀念、打起精神,趁着扶貧的快馬一路前行,奔向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