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新時代黨的人才政策實施三大着力點

9月27日至28日,中央人才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復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高度,系統總結了我國人才事業發展規律,明確了新時代人才工作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指導性、針對性,爲新時代黨的人才工作擘畫了藍圖。

新時代黨的人才政策實施三大着力點

一、新世紀首次“中央人才工作會議”重要意義

歷史上我國分別於2003年、2010年召開過兩次人才工作會議。11年後,新世紀首次中央人才工作會議召開,會議名稱從“全國人才工作會議”變爲“中央人才工作會議”,傳遞信息非常明確,即新時代更加凸顯黨管人才的根本原則,點明瞭黨中央將人才工作擺在治國理政重要位置的深刻思考。

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一方面,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科技自立自強關係國家安全和未來國際產業引領,人才成爲國際科技競爭制勝關鍵,關係國家生存、民族振興;另一方面,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階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倒逼我國科技、經濟、社會治理模式轉變,迫切需要各領域人才不斷涌現,引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因此,我們必須加快構建起強大的人才體系,建立人才資源競爭優勢。可見,實行人才強國戰略佈局是應對當前國內國際形勢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此次會議召開正當其時,十分必要。

二、新時代推動人才強國戰略實施三大着力點

(一)以人爲本,堅持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爲人才發展打造平臺

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個重要戰略目標——“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指出未來要堅持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當前我國人才規模宏大但結構不合理。如第一產業和新興產業人才發展不充分;以績效爲主體、貢獻爲標準的人才利益分配機制執行不徹底;人才發展平臺建設不足,人才效用發揮不充分等問題。實行人才引領發展戰略必須要堅持以人爲本,爲人才發展打造平臺。

一是“人”,保證人才“人之爲人”的平等權。即尊重不同人在不同領域具有的不同才能,“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對待急需緊缺的特殊人才有特殊政策,不拘一格降人才;人才選用不要求全責備、論資排輩,平等對待人才;建立以信任爲基礎的人才使用機制,允許失敗、寬容失敗。

二是“才”,建立明確合理的人才分類管理。開展對不同領域人才個性差異評價研究,構建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爲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和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機制,明確民營企業管理人才、農村實用人才、新興產業領域人才等各類人才界定標準,激活人才積極性。

三是“物”,提升人才創新創業載體功能。爲人才搭建幹事創業平臺,做好人才創業園區等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區域性人才中心。例如以高端裝備和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爲契機,打造一批產業融合創新基地,人才鏈、產業鏈、資金鍊、政策鏈進一步交織,人才活力進一步釋放。

(二)放權鬆綁,建構保障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激發人才幹事創業熱情

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開展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綜合改革試點”,要“積極爲人才鬆綁,做到人才爲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當前我國人才體制機制建設不夠完善。存在管理體制不健全、流動機制不暢通、培養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如用人單位觀念落後管理“越位”,人才行政管理部門職能“錯位”;缺乏與人才發展實際相符的培養體系;特殊人才管理遭遇行政化束縛等。體制順、機制活,則人才聚、事業興,要不斷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

一是用人主體要解放思想、提升認知。一方面,用人單位切實履行好主體責任,建立有效的自我約束和外部監督機制,增強服務意識和保障能力。另一方面,政府部門堅持黨委統一領導,發揮組織統籌作用,着力解決人才反映強烈的實際問題,各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構建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人才工作大格局。

二是搭建人才培養交流體系。一方面,突破人才流動體制性障礙,健全人才市場機制,建立動態的人才供應和管理機制。另一方面,建立國內培養和國際交流合作相銜接的開放式培養體系,建立國際國內通行的人才評價體系,統籌國際國內兩種資源。正如習近平在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改革人才培養使用機制,借鑑運用國際通行、靈活有效的辦法,推動人才政策創新突破和細化落實。

三是建立適用特殊人才的制度體系。會上總書記特別提到了戰略科學家和卓越工程師,提出“要賦予科學家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更大經費支配權、更大資源調度權”,在體制機制上給科學家放鬆解綁,讓其安心從事基礎研究,提高國家原始創新能力。同時,要優化領軍人才發現機制和項目團隊遴選機制,對領軍人才實行人才梯隊配套、科研條件配套、管理機制配套的特殊政策,形成並實施有利於科技人才潛心研究和創新的評價機制。

(三)弘揚創新文化,營造公平競爭創新環境,激發人才自主培養內生動力

創新需要有文化底蘊的支持,良好的創新文化能夠喚起創新主體的主動性和責任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用創新文化激發創新精神、推動創新實踐、激勵創新事業”。當前我國人才選用過程中存在不科學問題,如對技能性、實用型人才重視不夠;市場主體創新活力不夠;人才自主培養能力不足。要弘揚創新文化,營造勇於創新、崇尚創新的文化氛圍,發揮創新文化對創新事業的支撐作用。

一是重視培養製造型創新人才。製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培養卓越工程師關係着製造業轉型升級,要努力建設一支具有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善於解決複雜問題的工程師隊伍。在國內考察中,總書記也多次走進製造企業,並親自爲焊接領域“領軍人”艾愛國頒授“七一勳章”。

二是營造公平競爭的創新環境。搭建開放公平透明的市場競爭環境,創造更加寬鬆的體制軟環境,強化競爭政策和產業政策對創新的引導,鼓勵市場主體積極開展自主創新,形成市場激勵創新的競爭環境。

三是強化人才自主培養內生動力。人才自主培養能力是衡量一國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必須要抓好青年人才自主培養,抓好人才梯隊建設,做好人才傳幫帶工作,強化青年人才服務保障,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樑、當主角,造就規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隊伍。同時,發揮高校培養基礎研究人才主力軍作用,鼓勵學科交叉,培養高水平復合型人才,實現從人才大國到人才強國的轉變。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要胸懷“兩個大局”,心繫“國之大着”,立足千秋偉業,樹立長遠眼光,堅持實踐標準,不拘一格降人才。真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讓更多千里馬競相奔騰,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