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孔子》電影觀後感多篇

觀後感3.14W

《孔子》電影觀後感多篇

《孔子》電影觀後感1

一個懶散的下午,一部經典的電影,一位傳奇老者,半世顛沛,看盡世間疾苦,半世官場,體驗勾心鬥角,一生一世,堅守心中信念。

孔子一位世人皆知的大儒,一位以仁愛人的聖人,一位品德高尚的老者。這便是人們對他的理解。

我們只知他被人們推上儒聖的高度,卻未知其所經歷的艱辛苦難,我們只知他滿身仁義道德,卻未知其所思所想。我們只從古書中瞭解到他所做的偉大的事蹟,卻忘記了即便再偉大他也只是個人,有七情六慾,有所思亦有所想。我們只知其偉大,未知所付出的艱辛。

他是一位知恩圖報的人,在他贏得一些功績後,不曾驕傲自大,想到的是他的恩師,正所謂吃水不忘挖井人,這使得我們深思。

最爲諷刺的,便是他遊歷各國時,向路人詢問渡口方向,路人們卻只是反問道“他不是無所不知的聖人嗎?怎麼連渡口在哪都不知道?”何曾想過他也是個人?

最讓我敬佩與迷惑的是他周遊衛國時,衛國國君給予他極大的支持以及君夫人提出各種豐厚的條件,他都全部拒絕,並選擇離開了衛國。我敬佩他的所作所爲,卻疑惑爲何不接收極大的利益,選擇了帶着衆弟子們遊歷受苦。

最覺得他做法有誤的,是他放下一切,周遊各國,弟子們跟隨他受苦,他考慮過弟子們的想法,關心過他們的安全,但卻未能帶他們過上安定的生活。

最心寒的莫過於他教出的弟子,當他的弟子冉秋信誓旦旦的說要等他回來接回夫子,可最後卻做了把夫子逼出魯國的,家大夫,我不知他最後再見到夫子有何想法。

最令人感動的是他爲了一個家奴,不惜與勢力極大的家族對抗,爲了救回顏回,用自己的身體去溫暖顏回的身體,雖然只是改編,但足以見得,哪怕聖人也有人類最基礎的情感。

不論時代如何發展,他還是那個孔夫子,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已無人記得,但他帶給我們的,卻無法忘記。

《孔子》電影觀後感2

影片《孔子》,我看了不止一遍,並不是因爲它不好懂,而是因爲它讓我感動了。《孔子》從視聽出發,達到了心靈的感動與震撼,渲染了當時那種氣派氛圍。當然,我也必須承認,影片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雖然儘可能的穿插了孔子的一些名言,也借用了別人的,但是不免給人牽強之感;故事是講到了,但是不精彩,情節片段之間缺乏很好的銜接;節奏緩慢,人物講話平淡呆板,沒有靈氣。也許是自己太不習慣文言文的緣故,加之中間有篡改歷史的情節,覺得有些彆扭。

因爲這是電影,只有短短的兩個小時時間,要將孔子的一生表現出來,實屬不易。所以總體上而言,它還是成功的。

首先,感觸最深的便是影片將尊師重道之風表現得淋漓精緻,真是值得今天的人們好好學習啊!古今對照,令人汗顏。古人需拜師求藝,學生自當十分尊敬老師,也會刻苦學藝。師生情誼真切深厚。孔子落魄流亡,學生依然緊緊追隨,伴其左右;子路至死不忘師之教誨,扶正官帽;顏回不畏艱險地保護書籍,爲之獻身。我哭了,且不說修改了歷史,不說兩人的行爲有些迂腐,卻將他們變得崇高而又偉大,使其境界得以昇華。

其次是孔子回鄉後的那深情一拜,魯國啊,父母之邦,養我之土,我終於回來了。我又哭了,爲何影片要將其渲染得如此具有悲劇色彩?我不明白爲什麼就不能用孔子推行的禮樂來治理天下呢?我也同樣追慕那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淳樸民風。男守本分,女有歸宿,老有所依,子有所養。的大同世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講得多好啊!

顏回說,孔子錯在將全部理想都寄託在魯君身上。我不敢苟同。我覺得自己也錯了,如孔子般太理想主義了,沒有能夠勇敢地面對現實,而是將希望建立在一個美好的偉大的理想之中。可是無論怎樣依舊不能放棄對美好社會的嚮往與追求,依然希望能夠通過完善個人道德,而不是通過嚴格的法律來治理國家。孔子認爲拿法來治國,是人們出於無奈才做的,人們不犯法是因爲害怕法律,並不是出於真正的自我約束。

然而有一天,我無意在書上看到這是一種鮮明的道德泛政治化傾向。調節倫理關係,要訴諸人們的道德自覺,但並非人人都能達到高度的道德自覺,即使一個有高度道德自覺的人,也未必都能自動的表現出道德自覺。

在子見南子一節中,面對巨大的誘惑,孔子的眼神和身體也有顫動,他是聖人,作爲普通人,如何能向孔子那樣堅守自己的信念。何況做君子是何其不易,像孔子那樣,會遭小人的算計與嫉妒,也會被世人誤解。無怪南子一句“世人只知道夫子的痛苦,有誰又能體會夫子在痛苦中領悟的境界呢?便稱其爲知己了。顯然,僅僅依靠道德來協調社會關係並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過於擡高道德,將發現無力控制社會秩序的尷尬局面。這樣的行政觀念和倫理價值意識等都與當時和現代社會不相適應。

其實,無論是古代還是今天,有多少人是像魯君那樣裝點瘋,賣點傻充當一個見風使舵者呢,又有多少人依然能像孔子那樣一生堅守自己的理想呢?不能改變世界,就改變自己的內心吧有空看看《孔子》,讀讀《論語》吧,充實自己,內心的強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的遺憾。

《孔子》電影觀後感3

近日學校組織同學們觀看了電影《孔子》,我看完之後心中有一股說不出的滋味,深深地被震撼了,對孔夫子的倫理道德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

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是仁和禮,其主要內容是仁者愛人和克己復禮,而我卻認爲孔子思想裏包含了仁、義、禮、智、信等精神。孔子出身於當時一個小諸侯國魯國的沒落貴族家庭,爲社會的混亂情形而憂心忡忡,他以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

當孔子看到當權者只懂得用酷刑來統治人民的時候,他不顧自己的危險依然提出了廢除活人殉葬制度。這在當時是十分危險的,這不能不體現出他的仁愛之心。而當子路將漆思弓救到他的家裏時,他表現的是那麼鎮定,沒有一絲畏懼,這又是他大義的體現。當孔子被迫離開魯國開始周遊列國時,他第一站來到了衛國。衛國南子問孔子:夫子常說,仁者愛人。不知夫子的這個人,包不包括像我這樣名聲不好的女人?

這時孔子無語,但是從他恭敬和淡定的表情當中,我解讀出了《論語》當中的一句話:君子尊賢而容衆,南子又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請問夫子是什麼意思?孔子答曰:這首詩的意思就是:君子好美,但求之以禮。南子又問:詩經三百首,大多都是在講男女之間的情愛,夫子又該怎麼解釋?孔子答曰:詩經三百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情思深深,但無邪念!

面對孔子的聖德,最終南子恭恭敬敬道出了這樣的話:世人也許容易理解孔子的痛苦,但未必能體會到孔子在痛苦中所領悟的境界!可見孔子的君子之禮是博大的。不管對方是什麼人。在夾谷會盟上,孔子以不戰而驅齊國數萬之衆,不得不佩服孔子的智慧。這也讓我重新認識了孔子。當季氏將亡之時,他終於明白了孔子的真確,他決定將孔子請回魯國,這就是孔子身上的信。

在周遊列國路上,他顛沛流離、風餐露宿,受盡磨難。在逃離齊國時接淅而行,在魯國分不到祭肉,在陳蔡被圍差點餓死,在宋國差點被樹砸死他卻榮辱不驚,爲了理想中的仁禮之國,像永不停息的日月星辰一樣自強不息,這不正是我們今天應該繼承和發揚光大的精神嗎!

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有了優越的生活環境,良好的學習條件,更應樹立遠大理想,堅定信念,不畏艱難,腳踏實地地向着理想進發。

《孔子》電影觀後感4

被熱炒了很久的《孔子》終於正式上映。在上映前的宣傳活動中,愈發老來俏的主演周潤發揚言看了不哭的不是人,這番話讓本次評審團的成員們不禁誠惶誠恐。我卻只感覺到欣賞了一場冗長的百家講壇,而且很顯然,胡玫導演講故事的能力,遠遠不及於丹老師。

據觀察,影院裏《孔子》的人氣還算不錯,影迷們對電影如何展現孔聖人的一生更感興趣,也不乏慕發哥之名來觀影的粉絲。我想從散場之後大家的反應來看,《孔子》這部電影給了懷揣這兩大期待的觀衆一個交代,但是,沒人想到,過程卻是如此枯燥沉悶。

CCTV—6電影頻道有一句著名的廣告語:打開電視看電影,套用在《孔子》身上,恐怕用打開電影看電視則更爲恰當。電影故事從孔子得到魯公賞識擔任大司寇開始,前半段主要講述了孔子在魯國意欲用自己的方式治理國家,然而處處受掣肘,只得遠離故土,與弟子踏上週遊列國的路途。

後半段則集中講述孔子在周遊列國的路上遇到的種種困境,欲尋明主而不得,歷經受辱、被困、高徒子路、顏回死於非命等坎坷,最後葉落歸根回到魯國傳道授業了此餘生。如此複雜的內容想要用一部電影表現出來,原本就是個艱難的任務。而擅長拍歷史題材電視劇的胡玫導演,也顯然並沒有拿捏好尺寸,於是,觀衆們便在電影院裏花費了兩個半小時欣賞到了一場電視劇。

平心而論,電影前半段尚有完整的劇情,通過保護小童、齊魯會盟、平息公山狃叛亂等段落,集中表現了孔子的仁愛、智謀和軍事上的才華。尤其是孔子仕途受挫,不得不從魯國出走,衆弟子趕來追隨等一組戲,起承轉合之間頗爲流暢,算是片中的亮點。但後半段孔子周遊列國的歷程卻成爲了一場支離破碎的橋段集錦,影迷們均認爲這一部分毫無主線可言,零散且瑣碎,直看得叫人昏昏欲睡。

遲遲不見高潮出現,也總是看不見電影將要結束的徵兆,期間有幾位觀衆陸續離場,一去不復返。我想有相當一部分的影迷認爲電影最大的敗筆就是蒼白無聊的劇情。

《孔子》電影觀後感5

電影《孔子》是很早之前就有了,爲什麼今天我還是要寫觀後感呢?因爲我覺得作爲一箇中國人,應該有自己的文化信仰。談到文化信仰我們想到的那首當其衝的就是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因其母禱告於你丘山而得名。電影中孔子的出場已經是一個大夫的身份了。但是孔子的身世是不幸的,早失雙親,所以孔子對下層百姓的疾苦特別的關注,回到電影上來。電影中的周潤發給我們很好的詮釋了孔子的許多東西,讓你不得不佩服他的演技。

電影《孔子》裏面有很多與史書記載不一樣的地方,首先就是前面的孔子擂鼓爲戰士壯威,接着是孔子與魯公一起出面說服齊王收復失地然後就是孔子最喜歡的弟子顏回的死,都與歷史不符。史書上沒有記載孔子與魯公一起去談判的,而記載的是孔子從天而降前來護駕的,這樣一改似乎讓人覺得更加真實!歷史上也沒有類似於有沉書入水然後顏回去撈的事情。顏回史書裏面的記載是窮死的,不免有些窩囊,這樣一改反倒顯得他對書籍和老師的熱愛,真正熱愛書的人確實會不顧自己的性命去救書的,沒有什麼迂腐之處!

電影中孔子會見南子的緋聞也被大肆渲染,讓人覺得孔子不再是一個高不可碰的聖人而是一個有感情有思想的凡人,孔子也有七情六慾,有一句臺詞是“吾未見如此好色如好德者”,這是我覺得全片中最妙的臺詞,面對一個風情萬種母儀天下的女子,就算是孔子也會動容的吧!

全篇最感人的一幕我覺得是孔子和一羣弟子一起回到魯國以後,孔子跪在城門下,磕頭行禮口中反覆唸叨着:“我的祖國,我終於回來了!”這個時候孔子已經年過半百了,但是還是不能忘記自己的祖國,儘管曾經別人趕他走,但是當祖國需要他的時候他還是選擇了回國。這種胸襟不愧是我們的聖人,這裏看得出孔子的偉大!

看電影孔子,我們用平常心看他的可愛,用恭敬心看他的偉大:原來這就是我們的聖人孔子傳奇的一生!

《孔子》電影觀後感6

電影《孔子》想要展示給我們的,並不是一個所謂的“聖人形象”,更多的,依然還是從傳記電影的.受衆角度出發,向我們描繪了一個情感裏的孔子。

對於中國人來說,可以將孔子稱之爲精神之父,只是,孔子的形象實在是太過遙遠和飄渺,我們對他最直觀的感受估計還是“仁義禮智”這些信念所塑造的慈祥老頭,估計很大一部是因爲我們深受兒時課本上插畫的影響。所以對孔子的印象,都是被建構起來的,而且經過了每個人自己的不同想象。

可以說,這樣的情況對導演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因爲,無論她塑造一個什麼樣的孔子,觀衆都有可能接受,因爲觀衆並不清楚孔子到底是怎樣的儀態和舉止。但另一方面,這種很大自由度的塑造,也會讓很多觀衆反感,畢竟,通過現實的熒幕表現出來孔子這個形象,未免會打破很多人心中的幻境。

通過影片,我們可以看到,導演依舊執着於孔子聖人形象的打造,但同樣也沒有放棄對孔子個人情感細節的表達。導演希望借於此,向觀衆們重現一個既爲凡人也爲聖人的孔子,所以纔會放入那麼多孔子的感情世界,比如他的妻女,當然更重要的是作爲賣點的周迅版南子。

導演大膽的給孔子配了一個小三,而且是一個跟孔子一樣非常聰明的小三。“子見南子”這樣一個傳說中的故事,被導演處理的曖昧不已。史記裏記載:(南子)使人謂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與寡君爲兄弟者,必見寡小君。寡小君原見。”孔子辭謝,不得已而見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門,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環佩玉聲璆然。孔子曰:“吾鄉爲弗見,見之禮答焉。”子路不說。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厭之!天厭之!”

面對弟子子路的不高興,孔子是發了毒誓的。但到底子見南子的時候發生了何事,歷史上並沒有定論。因此導演做此番演繹,雖說不上巧妙,但也很好的維護了孔子的形象,將其對南子的態度處理的不卑不亢不過不失。同時,又讓其間充滿了想象的意味,照顧了商業上炒作點,讓兩大主演有了交集,相信這一段,是讓導演煞費苦心的。

撇去這些爭議點不談,導演將孔子的一生濃縮在了這部電影裏。從孔子在魯國開始推行改革,到迫不得已遊走列國,直到最後孔子駕鶴西去。很明顯,電影有限的長度必然容納不了偉人真實的一生,導演胡玫是抓住了幾個關鍵的片段,時間的變化就交給了字幕推進。這些片段有文有武,有成有敗,有得有失。多角度的描繪了孔子人生歷程中所遭遇的幸運和坎坷。而將這些片段整合起來之後,導演是想用孔子這一生的進程,塑造一個心懷家國卻又鬱郁不得志的偉人,將他此生的貢獻和遺憾,用影像的方式展現給觀衆。

孔子秉持着“仁愛”的理念仕官與魯國,但這些在當時那個諸侯割據、羣雄並起的緊張年代,這樣的思想未免太過於超前。因此,他遊走他鄉,傳授自己的理念和思想,十四年的時間,他都在各列國遊蕩。晚年回到魯國之後,再也不過我政事,而是致力於傳播自己的思想。可以說,孔子的一生是失意的一生,他空有一番大智慧卻無從施展,還不時的捲入政治鬥爭當中。這裏面,孔子該是有多少落寞以及失望。

然而,影片雖然致力於構建有血有肉的聖人,卻還是以十分單調的方式進行。對於孔子心理細節的刻畫,實在太少,以至於我們甚至無法感受到那種悲切。導演雖然想拉近孔子與我們的距離,但看電影的過程,我們到底能否如導演所願,亦或如周潤發所講看了這部電影不哭的就不是人,非常值得懷疑。

正如大家所說,這個影片太平,就像一個沒有發育良好的女性胸前一樣。讓我又想起那個關於父親是建築師的笑話,從電影看來,《孔子》這部電影的爸爸胡玫未必稱得上是一個好導演,但絕對是一個好的建築師。在她的手下,電影以四平八穩的姿勢向前推進,配角個個要麼有勇,要麼有謀,而且表露的都異常直白,十分打擊我們對孔子弟子的想象。當然,他們對老師的忠與誠在電影裏是一覽無餘的,就像孔子出走魯國時衆弟子用行動支持,這裏雖然是一個刻意製造的煽情點,但實在是直白的像舞女,遠不如輕解羅裳來的有韻味。

而對於偉人偉大的描寫,電影也是爲偉大而偉大。電影裏的孔子字字珠璣,即使生活中,這樣的講話方式也不在少數,這樣刻意的將人們熟知的名言表現出來,也許具有歷史的可信度,但卻造成了觀衆觀看時的彆扭。畢竟,雖然電影是描述歷史人物的電影,但在表述方式上,仍然應該貼合現今觀衆的心態與欣賞方式。

對於孔子這個人物,我們心懷敬意,對《孔子》這部電影,我們卻心態複雜。首先,對於導演將孔子這樣一個非常厚重與偉岸的人物搬上熒幕,我們欽佩她的勇氣和魄力。而對於電影中對孔子不遺餘力的全方位描寫,我們也應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作爲一部國產片來說,《孔子》仍然還是繼承了國產片的傳統,就是大氣有餘、回味不足,總會缺少一些打動人心的東西。對於國產片的失望,其實也是大家對國產電影的期待,少一些噱頭,多在電影本身下功夫,是更加本分與真誠的工作態度。而不要在上映之前就給觀衆戴上高帽子,或者是動用行政力量進行干涉,反倒會激起觀衆的反感。

《孔子》電影觀後感7

在這部影片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給個話兒啊!

在以往的學習中,我對孔子的瞭解僅限於它是我國古代的聖人。是課本上的孔子,名丘,字仲尼。孔子在我心中的形象一直是呆板無趣刻薄,死守着所謂的詩書禮樂的一個書呆子,一個迂腐的人而已。

在觀看完孔子這部影片後,我爲之前自己的愚昧而感汗顏。

孔子他是一個當之無愧的聖人。他有着比常人更多的智慧。

這體現在他在朝堂上舌戰羣儒,要求廢除以活人來祭祀的傳統陋習的仁義。

在對待公山狃時的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給個話啊!”這句話不僅令人展開笑顏,也是全電影的一個點睛之筆。原來孔子是如此幽默的一個人,而在這份幽默之下體現的是孔子的仁愛之心。

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是謂大同。我想這是孔子一直以來所期待和平盛世吧!

孔子一直以來都主張以禮來治天下,也時時刻刻遵守着禮樂仁義,從未背棄過,面對自己的妻子也嚐嚐以禮待之,他有着比常人更深的禮儀。同樣他所教授的弟子也有着比常人更深的禮儀。他們並不是死守着刻板古禮的迂腐之人,而是懂得我國乃禮儀之邦,而君子更能體現出一個國家的風采。

孔子是魯國人,每當他去面見魯君之時都以複雜而又飽含敬意的周禮來面見魯君,即便是沒有人在。他也從不會怠慢,而是更加嚴苛的要求自己。在對待古禮古法上,孔子無論何時最謹慎的那一個。他那不是虛僞做作,而是一位真君子的體現,孔子時時刻刻以君子之禮在約束自己。

孔子飽讀詩書,有着滿腹才華,無論是軍事還是政事亦或是禮法他都有着很深的見解,他有着比常人更多的才華。可是在仕途上卻不得重用,在魯國時被三桓勢力制約,無法施展自己的報復。卻又一片真心錯付了魯君,魯君不想失去自己所擁有的權利,地位。但卻野心勃勃,在這場政治鬥爭中孔子成了一個可憐可嘆的犧牲品。

孔子不得已遠走他鄉,前後去了許多國家,開始傳授自己所信仰的道義,他的弟子們也遍佈全國各地。所謂桃李滿天下也不過如此,在傳授道義的途中,孔子一行遭受了許多磨難,但他從未放棄,若是說孔子在面對艱難時有所退卻,那麼他也就不會成爲聖人了吧!若是說孔子身上有什麼吸引我的地方的話,那就是他的人格魅力,冒天下之大不爲而爲之。

孔子以自身來告訴世人什麼是《詩》《書》《禮》《樂》。若是說之前的我還對孔子有所疑惑,甚至有一點作爲現代人的小小的高傲在的話,現在的我卻是十分仰慕他,尊敬他。他是一位當之無愧的君子。

孔子身上有一種令人信服的力量,這便是他的仁愛之心。仁者愛人,他有寬廣的胸懷和包容天下的耐心。他在對待其弟子時也是言無不盡,知無不言,不偏不倚。

孔子曾說後人理解我,後人誤解我,都因爲《魯.春秋》。可在我心目中,孔子是一個可愛可敬的人,儘管他年過半百,他依然從未放棄過尋找自己的價值。依然在追尋自己的夢想,而在當代中國我們缺少一種這樣的精神,缺少一種對禮的認知。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以禮治國就會實現大同,這無疑是符合中國當代的國情的。

《孔子》電影觀後感8

他說:“朝聞道,夕死可矣。”他處處不得志,一腔報國熱血付諸東流;他飽嘗憂患遭受了太多非議和世人的誤解,也承擔了太多責任,但精神從未磨滅……這位至聖先師——孔子。

孔子,我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這一生處處碰壁,歷經滄桑,一路失去也一路擁有,不斷昇華。

開篇時,他用巧妙的語言和他的機智將漆思弓救下,運用計謀與他國抗衡,展現出他的智慧和過人的本領。卻也因此受害,從此開始周遊列國。孔子依舊堅持以禮治國的信念。他十分執着。

在雨中離開,歷經風霜雨露,卻又仰天大笑。顏回等其他弟子的忠心跟隨令他感動不已;在列國間傳播思想卻也天不隨人意;弟子不斷離開選擇從政,顏回的是逝去使他痛心不已……十幾年的漂泊之旅,顛沛流離,嚐遍人情冷暖,事態世態,使孔子明白更多。正如南子所說:“世人也許很容易瞭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體會夫子在痛苦中所領悟的境界。”從始至終,他一直堅持着自己的理念,這令我感觸頗深。是什麼樣的一種力量支撐着他的精神世界?我明白了,是信仰!他從未放棄。我們所缺乏的正是此般精神,對於信念搖晃不已,經受不住磨難,沒有耐心。孔子的精神感染了我,每個人都應不忘初心。

“告訴我,我做錯了什麼?”

“您錯就錯在過於將自己的理想寄託在魯君系身上。”

“如果改變不了世界,那麼就應當改變自己的內心。”

公元前四百八十四年,孔子終於回到故土魯國。他鬚髮皆白,當他跪在故國國門前吶喊:“魯國,我的父母之邦,我終於回來了。”我聽到了,那是來自顫抖的靈魂內心的呼喊。這聲呼喊使我如此真切的感受到孔子這十幾年的痛苦。從此不再過問政事,致力於整理文獻、從事教育。他這一生揹負太多,坎坷磨難無一不施加,縱使遭受世人誤解唾棄,依舊初心不改。他希望通過教化影響人們。他是偉大的。

公元前四百七十九年,孔子逝。弟子遍天下。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電影觀後感9

電影《孔子》已經放映好久了,可我一直沒機會看。昨天下午,學校說全體師生一起觀看《孔子》電影,我一聽,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

這部電影主要講的就是孔子與他的弟子的故事,很感人,很好看。

在這部電影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孔子帶着他的弟子們在堅硬的、冰冷的冰上艱難地行走着。孔子最喜歡的弟子顏回駕着馬車,馬車上裝滿了書。突然,冰裂開了。剛剛好,顏回、馬與書一起,“撲通、撲通”地掉進了刺骨的湖水中。顏回不顧自己的性命,將沉入湖底的書一點一點地撈上來。連愛書如命的師父孔子都對他大叫:“回來,回來!”但顏回毫不理會,繼續撈書。最終,顏回永遠地沉睡於湖底。

看到這裏,我情不自禁地想到:有時候,我家裏的書也會“生病”:比如,書皮爛了呀,書皮折角了啊等等,數不勝數。我見了,很少給它們“治病”,置之不理。它們一個勁兒地哀求我,我也不理……想到這裏,我的臉微微有些發熱。顏回不顧自己的性命,還要將書撈上來;而我呢,書生了病,我也不理,真的是相差太遠啊!

於是,我暗暗下定了決心:以後一定要愛護書,見到書“生病”了,馬上就給它“治病”,我相信自己能做得到。

《孔子》電影觀後感10

孔子一位偉大的歷史人物。一想到國學就會想起論語;一想到論語就會想起孔子。

孔子是一位有德、又有才的聖人。

有德是:他會去救助窮人。比如說在《孔子》這部電影裏講了。孔子解救了一個要給季氏陪葬的小奴,那個小奴爲了感謝孔子,最後還當了孔子的學生。這個事情還說明了,只要願意去幫助別人,別人也會感謝你的。

而有才是:他會通過觀察一個國家,來知道這個國家的未來。比如說,在《孔子》這部電影裏說了。孔子受到衛國的邀請去了衛國,他通過觀察衛國就知道衛國馬上會有內亂,所以馬上離開了衛國。這個事情還說明了,只要你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許多事情。

孔子雖然很有才華,很有品德,但是一生之中沒有受到任何一位君王重用。所以他一生都在和他的學生流浪,直到晚年,纔回到故鄉魯國,繼續教育他的學生學習,直到七十二歲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