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天宮課堂觀後感【精品多篇】

觀後感2.81W

天宮課堂觀後感【精品多篇】

天宮課堂觀後感500字 篇一

8年前“太空教師”王亞萍爲全國學生授課時的話語尚在耳畔環繞,20天前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的旅程,成爲了中國首位進駐空間站、也是首位出艙的女宇航員。時隔8年,我們的“太空教師”王亞萍帶着葉富光叔叔和翟志剛叔叔爲我們講解太空的奧祕。

首先,王亞萍阿姨和翟志剛叔叔爲我們介紹了太空自行車,但這個太空自行車可不一般,王亞萍阿姨轉了一大圈,用腳掛在艙壁上,手抓在輪子上就轉了起來,令我漬漬稱奇。

然後,“太空教師”又帶着我們進入了水珠實驗,王亞萍阿姨從再生水水袋中擠出一大滴水,神奇的是水不像在地球,一擠出來就會落在地上,在太空中是漂浮在空中,王亞萍阿姨把嘴湊在水珠旁,輕輕一吸,誰就直接進入了她得口中,我當時都驚呆了,後來王亞萍阿姨告訴我們:在太空中因爲沒有引力,物體都是漂浮撞的,只有給它一定的力,物體纔會移動,所以水經過了吸力,就進入到口中了。

最後是主會場的同學提問時間,我爲我不能在主會場而感到遺憾,但主會場的同學們問出了我想問的問題,我腦中的疑惑一一迎刃而解,我真的好高興,看來大家都是帶着問題去看、去聽天空授課的。

這一次天空授課對我受益匪淺,很多知識都超出了我能理解的範圍,我感到自己很渺小,但我又想通過知識的儲備讓我強大起來,所以我更加下定了決心,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早日考上理想的大學,通過深造成爲碩士、博士,爲祖國的建設發揮我的能量,我也想成爲宇航員、科學家等等,天空授課激勵了我。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400字 篇二

在今天下午的跑操時間,我和同學們一起觀看了天空課堂*本站 *,感觸頗深。

不到六十分鐘的直播,卻由三位宇航員帶領我們認識了全新的太空生活,打開了我們的眼界,感受到了來自全新世界的奇妙和無與倫比。

一個在失重環境中培育細胞的工作,只需要盯着顯示器,記錄信息的工作,卻在我們眼中變得神奇而充滿夢幻色彩。培育的心肌細胞,雖說是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個體,卻在哪一伸一縮的跳動中展現出生命的頑強和生命的夢幻色彩,在廣闊的太空中,這也是一抹活力的體現。

一個由水膜進化成水球的奇妙實驗,在太空中綻放的紙片花,一管空氣便能在水球裏看到兩個相反的人像。這一切都只能在太空中看到的奇妙原理,增長了我們的知識,也給我們看到了一個新世界的大門。這個實驗涵蓋的知識很廣,物理學中的表面張力都涵蓋的很清楚。我也是從中受益匪淺。

通過這次的學習,我不僅學習到了知識,還明白了一些道理。現在的我們,生活條件優越,且夢想衆多。在一抹抹夢想之中,能實現的或許只有那麼幾個,但只要堅持,懷揣着對遠大夢想的信心,一定能有所發展,爲社會,爲國家做出貢獻。

天宮課堂觀後感心得範文(優秀10 篇三

20xx年10月16日,隨着一聲巨響,託舉着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時隔1個月,天和核心艙又迎來新“太空出差三人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將在太空出差半年。20xx年12月9日,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將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天宮課堂”第一課太空授課。

“天宮課堂”背後是無數航天人的職業自信。航天員王亞平曾寫給我國航天事業開拓者之一陸元九院士的信件:“是你們的高標準、嚴要求和無數個夜不能寐的堅持,成爲了今天我們在太空的底氣!”航天之路雖然遍佈荊棘與淚水,航天人的夢想與信念卻一直堅定如初,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堅守和付出鑄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

“天宮課堂”背後是航天強國的科技自信。從20xx年10月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射,到實現我國太空出艙、交會對接等多項核心技術“零”的突破,再到天和核心艙發射成功……幾十年來,我國航天人同舟共濟、團結協作,艱苦創業,實現了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偉大飛躍,爲把我國建設成爲航天強國和科技強國作出了巨大貢獻。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

“天宮課堂”背後是大國的擔當自信。一切離不開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部署,離不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更離不開中國共產黨堅強有力的領導和14億中國人民的關心支持。中國人來到太空的背後,是一個國家數十年的付出與堅持,更是一個民族跨越千年的苦盡甘來、厚積薄發。

天宮課堂直播的觀後感 篇四

在今天這個晴空萬里的好日子,在青島居家隔離的我通過網課 觀看了‘追夢者’們的太空授課,也就是“天宮課堂”!

在太空的老師們準備上課的時間裏,地面的老師也給我們開始預習,比如干細胞變成心肌細胞,以及微重力的作用。普通人已經覺得十分有趣了,但是有趣的在後面!

太空授課開始後,老師給我們分享了“水油分離”,“太空冰雪”的實驗,還分享了他們神奇的懸浮實驗臺,讓我們進行提問並且解答,比如“空間站飛行中月像有什麼不一樣的?”等,激起了我的好奇心。空間站上的太空一課讓我感到,中國已然提高了自己的國際地位,站在了探索太空世界的前沿。我作爲中國的少年,我十分驕傲!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五

期盼了很久的《天宮課堂》太空授課終於和我們見面了,在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裏,三位宇航員爲我們帶來一堂特別的“太空課”。

陀螺實驗、水膜張力實驗、浮力消失現象……讓我知道了原來在失重環境下能做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水膜張力實驗了!首先,用一個類似放大鏡大小的環,伸進飲用的自來水袋裏,拿出來時竟成爲了一個水膜,再往裏注入水珠,慢慢地水膜就變成了一個晶瑩剔透的水球,放入一朵紙花,紙花居然在水球上綻開了!這對我們來說,簡直是一個奇蹟!觀衆們都看得目瞪口呆。

王亞平老師還給我們展示了企鵝服,它可以對抗肌肉萎縮心血管功能下降,讓我們安全地在太空艙裏活動和工作。葉光富老師向我們展示了失重條件下細胞生長髮育的研究,在顯微鏡下,細胞一閃一閃的,不停地跳動着,好像在說:我們在太空裏活得好好的呢!葉老師還爲我們演示了在太空艙裏行走、轉身和旋轉,這些動作都跟在地面做有很大的差別呢,真是神奇呀!

太空真奇妙!作爲祖國的下一代,我們要不斷地學習知識,相信終有一天,我也可以親身上太空,探索更多太空的奧祕。

觀天宮課堂有感 篇六

逐夢九天,萬里行舟。星空浩瀚無比,舟車不辭譜新篇。每一個航天人都是一顆耀眼的明星,他們懷揣航天夢,勇攀高峯,用實幹和創新實現中國航天夢,在浩瀚的太空中留下中國身影。自03年航天員楊利偉一飛沖天,航天事業就以“霸屏模式”從未離開我們的視線。半個多世紀前,一曲《東方紅》響徹寰宇;現如今,鮮豔的中國紅閃耀太空。如果奇蹟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如果夢想有顏色,那一定是航天藍。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航天夢”早已匯入“中國夢”,成爲人類文明發展歷程中的驚鴻之筆。

“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問”問天、“天宮”覽勝,“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這是專屬於中國人的航天浪漫,當神話照進現實,就把情懷撒向宇宙,說給你聽。

九霄逐夢再問天,闊步強國新徵程。中華民族對無垠宇宙的探索,永無止境。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航天征途上每一步創新和突破的背後,都離不開一代代航天人的艱苦奮鬥,他們帶給國人無數欣喜和榮耀;在帶給世界無數震撼的同時,更照亮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築夢征程。

2021年10月16日凌晨,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開始中國迄今爲止時間最長的載人航天飛行。夢想變爲現實,中國再一次踏上了探索太空的征程。一次次不停的探索,一次次突破性的創新,一次次星辰大海的征程,都離不開一代代航天人的艱苦奮鬥,也離不開祖國在背後的強大支持,我們深刻體會到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幸福與驕傲。我們不是第一個邁向宇宙的人,但,這片星辰大海,留下過我們無數的第一次。

這是世界上最大、講臺最高的課堂滿分作文網。距離地球300多千米的太空,中國航天員們正在進行太空實驗,讓6000多萬學生和圍觀直播的億萬觀衆彷彿置身宇宙。“天宮課堂”讓國人親眼見證中國航天發展的成就、科技自強的成果,也將點燃無數中國青少年的科學夢想。

空間站作爲國家太空實驗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蘊含着得天獨厚的豐富教育資源,對激發社會大衆特別是青少年弘揚科學精神、熱愛航天事業具有特殊優勢。

“天宮課堂”也是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激發了空前的愛國熱情。這次太空授課活動,所傳遞出的社會意義遠遠大於科普意義,讓我們從中感悟到祖國的強大。“天宮課堂”蘊含着科技自信的“中國密碼”——國家強則科技強。科學技術體現着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中國是世界上少數獨立建有空間站的國家之一。幾十年來,廣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攻堅克難,勇於創新,致力於走中國自主研發科技之路,打破技術壟斷,展現出中國科技自信的一面,令世界矚目。

“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可能永遠被束縛在搖籃裏。”當中華大地的先人們仰望星空,暢想嫦娥飛天、牛郎織女時,何曾想到後輩以勇氣與毅力大踏步走向太空。我們相信,在中國積極推動、合作創新開創世界航天新紀元的努力下,航天探索和科技成果將爲人類帶來更加美好的未來。

從無人飛行到載人航天,從艙內實驗到太空漫步,從短期停留到中長期駐留……中國載人航天事業一次次在浩瀚太空刷新“中國高度”。寸心千古,宇宙裏的光年可能是古老中國的一次滄桑鉅變,而我們從未停止問天。

泱泱中華少年,吾輩當以航天精神爲基,探索浩瀚宇宙,征途星辰大海;探索從未止步,超越永無止境!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七

今天我們有幸觀看了天宮課堂的直播。我們神舟十三號飛船的3位宇航員用連線的方式,帶領大家參觀了太空家園。

王亞平老師向我們展示了宇航員們在天和核心艙內工作與生活的場景。由於在太空中,微重力會導致血液上升,所以核心艙內還配備了太空跑步機和太空自行車。王亞平老師還向我們展示了各種只有在太空中才能完成的小實驗。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最美麗的水膜張力實驗。只見王亞平老師在葉光富老師的協助下,運用滴管在支架上製作出了透亮的水膜。奇怪的是,水竟然沒有滴落下來。接着,王亞平老師拿出了一朵紙質的粉色小花,說道,這是她和女兒一起在400千米以外的地球上做的太空花,並放在了水膜上,紙花在旋轉中慢慢綻放了開來,在太空中別樣的美麗。

宇航員們在太空中用一種特殊的行動和奉獻的精神爲祖國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我們也要向宇航員學習這樣的精神。請祖國放心,強國有我們!

天宮課堂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八

偉大的事業孕育了偉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峯的偉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頑強的意志和傑出的智慧,鑄就了載人航天精神。這就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精神。這些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

生活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人生之路不可能是永遠平坦的。每個人,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和挫折。我們必須要在挫折和困難中奮起。這就需要有刻苦的精神,特別能戰鬥和特別能幹的精神了。“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學習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

團結就是力量,是治國之本,更是治校之本。試想,一個集體,如果內部不團結,還出現分歧的話,那這個集體會強大嗎?不止這樣,一些有圖搞破壞的人,在這個時候大力進攻,那損失更是不堪設想。

科學與人文並舉。從小,這一句老話就不斷地在我們的耳邊迴響: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但是,真正落實到的,又有多少人呢?友人認爲,只要學會做人和文化知識就可以了,不用在學什麼科學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對一個強大的國家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身爲祖國的“花朵”的我們,不但要做到科學與人文並舉,還要做到規範與個性共存!

艱苦的條件錘鍊了航天人特別能吃苦的精神。航天事業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廣大航天工作者爲了早日實現飛天之夢,不辭勞苦,日曬雨淋,克服了無數的困難,付出巨大的犧牲。嚴酷的挑戰鑄就了航天人特別能戰鬥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煥發了航天人特別能攻關的精神。我們青少年,更應該在學習上多下苦工,好好學習。在生活上、學習上,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要逃避,不要退縮,要知難而進,一往無前,敢於勝利。有的同學,在生活中遇到了一點點的挫折,就對人生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覺得世界上什麼都不是好的。於是,就自尋短見,恨離人世。要知道,這個世界是非常美好的,我們要珍惜生命,好好地享受這美麗的人生。就算它是不好的,那也是無可改變的事實。就像航天人員要在嚴峻的環境中訓練一樣,那嚴峻的環境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那只有改變自己,去攻破這個難關。所以,我們不能因爲一點點的挫折而放棄自己的使命,而是要在環境中、在艱苦中、在困難中成長,成就自己的人生和使命。學習上也是如此。學習靠的不是小聰明,而是刻苦。讀書要用功,持之以恆地刻苦學習、鑽研,這纔是學習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的表現。

團結奮鬥培育了航天人奉獻的精神。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是航天規模宏大的系統工程。廣大航天工作者不論前方後方,不計名利得失,履行職責,堅守崗位,形成了強大合力。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大集體中,都爲了一個共同目標——保護集體,就應該淡泊名利,不計較個人得失,甘於奉賢,團結一心,共創輝煌。“團結就是力量”,這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是一股催人前進的力量。有了這股力量,可以排除萬難,勇往向前,達到目標。大至世界全人類、國家,小至班集體、家庭,都要團結。

科學是一個國家發展進步的重要象徵。身爲21世紀青少年的我們,必須要學好科學,熱愛科學,使用科學。科學與人文都需要我們同時高高地舉起。一個規範的學生,更是祖國的需求,是未來成就大事的人。科學與人文並舉,規範與個性共存更是一句警惕學生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