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威尼斯商人電影觀後感多篇

觀後感3.25W

威尼斯商人電影觀後感多篇

威尼斯商人電影觀後感篇1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亞著名的喜劇,故事主要講述了年輕的商人安東尼奧爲了給貴族朋友巴薩尼奧籌辦婚禮,向無良的債主夏洛克借錢,可惜未能按時還錢,就在他決定履行割一磅肉來還債的時候,好友的妻子鮑西婭以聰明才智幫助他脫險的事情,反映了莎翁對資產階級社會中,金錢,宗教和法律等問題的看法。

?威尼斯商人》的主要情節取材於古老傳說。劇情是通過三條線索展開的:一條是鮑西婭選親,巴薩尼奧選中鉛匣子與鮑西亞結成眷屬;一條是夏洛克的女兒傑西卡與安東尼奧的友人羅倫佐的戀愛和私奔;還有一條是主線,即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爲了幫助巴薩尼奧成婚,向高利貸者猶太人夏洛克借款三千元而引起的“割一磅肉”的契約糾紛。

大多數人認爲這個故事是諷刺了那些像夏洛克一樣自以爲是、刻薄愛財、唯利是圖的小人,讚揚了安東尼奧和巴薩尼奧偉大尊貴的友誼。可是我卻非常同情這個視財如命的猶太人。文中誠實守信的安東尼奧,不離不棄的巴薩尼奧和美麗聰慧的鮑西亞都讓我無動於衷,唯有這個似乎讓很多人恨得牙癢癢的貪財之徒使我心生同情。同情並不僅僅因爲除了他以外,劇裏的每個人都有完滿的結局。在人們厭惡鄙棄夏洛克的同時,有沒有想過他在官司輸掉的那一瞬間也失去了堪比生命的信仰。這場所謂歌頌仁愛、友誼和愛情的喜劇在我眼裏看到的卻只有悲劇——對於猶太人的歧視。如果要這樣來反襯主人公們的偉大是不是顯得太殘忍了。

我記得八年級的課本里就有一篇文章,是節選自《威尼斯商人》的。老師截了一段威尼斯商人電影的視頻,就是開庭審判的那一段。夏洛克在被判決剝奪信仰那一刻的痛苦表情讓我記憶猶新。就在所有人爲安東尼奧高興的時候,這個可憐的猶太人卻抱着頭痛苦的哭喊着。失去信仰讓高大的夏洛克一下子像被掏空了一樣。

夏洛克的過分愛財和殘忍確實不可取,安東尼奧和巴薩尼奧的友情也應該讚揚,但是那些無視夏洛克被剝奪信仰而痛苦不堪的人,甚至說這樣是活該的人難道不過分麼。我沒有否定安東尼奧身上值得學習的特質以及他和巴薩尼奧的偉大友誼,可是與此同時我對夏洛克也是更多了一份同情。這部看似喜劇的悲劇正是揭露了作者對於那個時候的金錢、信仰和法律的看法。

威尼斯商人電影觀後感篇2

在當今社會中,一個商人如果想要賺到錢,就必須努力工作,但是在幾百年前的威尼斯,有一位商人叫夏洛克,他不是靠努力工作發財的,而是專門靠放高利貸發財。這個人就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

這個故事是英國偉大的劇作家和詩人莎士比亞寫的,它的名字叫《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具有極大諷刺性的喜劇。大約作於1596-1597年。劇本的主題是歌頌仁愛、友誼和愛情,同時也反映了資本主義早期商業資產階級與高利貸者之間的矛盾,表現了作者對資產階級社會中金錢、法律和宗教等問題的人文主義思想。這部劇作的一個重要文學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這一惟利是圖、冷酷無情的高利貸者的典型形象。

故事的內容講的是: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爲了幫助好友巴薩尼奧向鮑西婭求婚,向猶太人高利貸者夏洛克借了三千金幣。夏洛克因爲安東尼奧借給別人錢不要利息,影響了他的生意,又侮辱過他,所以藉機報復,在借約上戲言三個月期滿還不上錢,就從安東尼奧身上割下一磅肉抵債。後來巴薩尼奧的求婚成功了,安東尼奧因船失事,所以不能如期還錢,夏洛克就提起公訴,要安東尼奧履行借約,從身上切下一磅肉。

開庭審判的那一天,鮑蒂霞假扮安東尼的律師,替安東尼辯護。她用聰明的辦法,救了安東尼的性命,也懲罰了夏洛克:法庭判決只許割肉,不準流血,只准割一磅肉,不準多一點也不準少一點,即使是一絲一毫,也要訴訟者抵命。夏洛克驚愕之餘要求撤回原訴,但鮑西婭依據法律,剝奪夏洛克全部財產,將其一半充公,將另一半判歸受害一方,夏洛克徹底敗訴。

看完了這個故事,我最喜歡作者塑造的安東尼奧這個人物,他是新興的資產階級的商人的代表,作者對他是有所美化的。他珍重友情,爲了朋友而向高利貸者借錢併爲此死而無怨;他寬宏大量,面對夏洛克的無恥陰謀,竟逆來順受;面對死的威脅,他具有古羅馬英雄那樣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氣概。總之,他身上具有正派,重情,溫文爾雅等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爲之漚歌的品質。

在我的腦海中想象着安東尼奧的樣子:頭戴一頂彆着羽毛的帽子,穿着一套具有威尼斯地方特色的外衣,瀟灑英俊,正直熱情……

這個故事真實地告訴我們:錢財固然重要,一個人可以追求財富,但絕對不能做守財奴,因爲在這個世界上還有比金錢更重要更珍貴的東西,也是多少錢都買不到的---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友誼、感情和一顆正直仁愛的心靈。

威尼斯商人電影觀後感2

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影片,總之。希望你也能喜歡。貪得無厭、一毛不拔、殘酷狡猾,即使你沒看過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想必也知道在筆下有一個叫夏洛克的猶太商人。一個十惡不赦的壞人。然而,看了這部著作改編的原名電影后,讓我對夏洛克、甚至對猶太人開始有了新的認識。

把那個處於社會底層、空有錢財卻沒有社會地位、努力想要贏得屬於自己的個人尊嚴而不得的猶太人刻畫的讓人心酸

導演的這部《威尼斯商人》可謂是對傳統的一次顛覆。該劇由alpacino出演夏洛克。

多少對原著進行了或大或小的改編,以爲導演爲了達到這一效果。然而在看過原著後才發現,原來導演是完全尊重原著的立場上拍攝的如果說有所改動,那也不過是站在一個更公正、更客觀的角度來講述這個大家早已耳熟能詳的故事。

究竟爲了什麼而非得要安東尼奧的那一磅肉呢?似乎這也不合乎作爲一個唯利是圖的殲商的所爲啊。夏洛克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但是卻不爲廣大讀者所知的那就是那個時代的歐洲,有一點是原著和電影中都有所體現。猶太教和-的牴觸。猶太人遭到迫害事實上這個民族從誕生之初就磨難重重,而在中世紀-在得到羅馬帝國的認可,並奉爲國教後,對於同源的猶太教的迫害就變得更加瘋狂和合法了

白晝不能隨便出入公共場所,首先猶太人只能住在國家制定的地方。如果要出來,一定要頭戴紅色小帽,以示於和-徒的區別。

即便你再有錢也不能有一間屬於你自己的屋子,其次猶太人不能擁有自己的財富。所以猶太人唯一擁有的就是錢幣,想這也是造成猶太人爲何如此錙銖必較,又爲何生財有道的重要因素吧,因爲他要面臨的風險和不定因素實在太多,沒法得到世俗和法律的供認,沒有財富、沒有地位、沒有尊嚴,能做的也許只有儘可能的貯藏金錢,來抵抗那些無法預計的風險。

然後本片的主角安東尼奧向試圖與他說話的猶太人夏洛克吐了一口唾沫,影片一開頭就是一羣-徒在叫囂要將猶太教人趕盡殺絕。並露出“也配和我說話”鄙夷的眼神(這個情節在原著中也有交待)

不是那個有着金子般的心腸的安東尼奧嗎?怎麼可以如此對待一個不過是想與你說句話(甚至你還不知道他將要說話的內容)猶太人?天使般的心靈難道只對與你同類的-徒關閉嗎記得我當時很震驚於這個情節:天哪。?

又何苦向他開口借錢,既然猶太人在您高貴的心中是如此的不堪。所以當夏洛克指責安東尼奧的時候,會認爲這是安東尼奧應得的責罵,因爲他心並不像他所標榜的那樣清澈、高貴。

好多次您在交易所裏罵我說我盤剝取利,安東尼奧先生。總是忍氣吞聲,聳聳肩膀,沒有跟您爭辯,因爲忍受迫害原本是民族的特色。您罵我異教徒,殺人的狗,把唾沫吐在猶太長袍上,只因爲我用我自己的錢博取幾個利息。

看來現在您來向我求助了;您跑來見我您說,好。夏洛克,要幾個錢,您這樣對我說。您把唾沫吐在鬍子上,用您的腳踢我好像我您門口的一條野狗一樣;現在您卻來問我要錢,應該怎樣對您說呢?要不要這樣說,一條狗會有錢嗎?一條惡狗能夠借人三千塊錢嗎?或者我應不應該彎下身子,像一個奴才似的低聲下氣,恭恭敬敬地說,好先生,您在上星期三用唾沫吐在身上;有一天您用腳踢我;還有一天您罵我狗;爲了報答您這許多恩典,所以我應該借給您這麼些錢嗎?

安東尼奧當然毫髮無傷,影片的最後。威望比昨日更甚,得到友誼,也得到更多的財富,此時導演也把觀衆帶向了影片的高潮:當公爵宣佈要沒收夏洛克所有的錢財,並以“猶太人直接或間接試圖謀害-徒,都將被處以死刑”威尼斯法律剝奪夏洛克的性命,這時安東尼奧向大家顯示了寬大的胸懷。

剩下一半將由安東尼奧代爲託管,將夏洛克一半錢財充公。等到死後,交還給他女兒傑西卡。但是前提是夏洛克必需放棄自己猶太教的身份,而改入-。

沒有什麼比讓他放棄自己身份更殘忍的選擇了儘管他也珍愛金錢、珍愛生命。當你看着夏洛克在聽到宣判後手握猶太教的聖物,夏洛克是一個有着強烈自尊的猶太人。痛哭失聲;當你看到最後他面對猶太教和-都無所侍從的時候,看到上等人”安東尼奧用自己的仁慈和寬容對這個“下等人”實施了最殘忍的酷刑。

當我第一次團購看到這部影片時,說實話。有種極爲震撼之感,不論是導演在矯正歷來對這部莎劇的老套理解方面努力,還是alpacino近乎完美的演出,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莎士比亞筆下真實的威尼斯商人》也讓我重新審視西方的民主、平等,乃至文明面前的野蠻和殘忍。

激進教育將人物臉譜化、類型化的模式也是害人不淺!有多少學生在沒有讀過這部戲劇之前就已經確立了夏洛克貪得無厭、一毛不拔、殘酷狡猾的形象?又有多少老師在教授我這些的時候是真正讀過原著的。

威尼斯商人電影觀後感篇3

失去了女兒,失去了財產,連信仰都被剝奪,被同胞排斥在外的夏洛克;

嫁給了所愛的人,卻發現對方連重誓都無法遵守,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鮑西婭;

開場就是形隻影單,到最後別人雙雙歸去,還是形隻影單的安東尼奧;

在原劇中最後與情人打情罵俏地退場,在電影中卻是撫着指環悔意漸濃的傑西卡;

真要說誰得到了毫無蔭翳的幸福,大概也就只剩下葛萊西安諾和尼莉莎那對大大咧咧的夫妻了吧。

我一向的觀點是:作家們雖然都喜歡掛上“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的牌子,但小說也好,劇本也好,其源頭確實就是生活本身。那些片斷,都可以在生活中如實地找到。而作家的能力,是按一定條理從生活中分割抽離片斷,然後進行編織,使我們在生活中所見的不受控制的雜亂細節,以作家預定的邏輯重新組合起來,這就形成了故事性。所以作品無論怎樣歡喜,怎樣悲傷,怎樣殘酷,怎樣絕望,也都還是生活本身。五百年前如是,五百年後亦如是。

也就所以,所謂的喜劇,大抵不過是泥中開出的一朵花。戲裏戲外,仍舊是笑少淚多。

btw 1:好孩子不要學我在非週末的時候看這片子,結果是第二天爬起來頂着腫眼泡去上班 = =

btw2:kippah是猶太教徒戴在後腦的那種小帽子。傳統的猶太人(特指男人)除了睡覺外都是不光頭的,戴kippah以示對唯一神的信仰和自身的謙卑。

btw 3:片中兩處歌曲都很動人,尤其是巴薩尼奧選箱子時伴唱的那個孩子,聲音如水晶一般地乾淨。我對這種聲音一向沒轍,so,投降了 ^___^

btw4:四年前看過一本中東地區的小說,寫一個猶太少女和阿拉伯少女短暫相逢,其後又各自隨着自己的部族遷徙流浪,但始終對對方牽掛於心。實在不記得那書的名字了,有看過的人能幫忙提供一下線索的嗎?

威尼斯商人電影觀後感篇4

看了這部威尼斯商人,我覺得夏洛克是一個很可憐的人。他之所以只要安東尼奧的肉,不要錢,是因爲他憎恨-,是因爲他們罵他是條狗,並把唾沫吐到他的猶太長袍上,他的心裏充滿了仇恨,所以他寧願不要錢而要安東尼奧的命。

我向來就是喜歡歐洲古典電影的,所以總的來說還是期待着看的。

影片大的方向應該講的是意大利對於猶太人的牴觸的表現,特別後部分法庭的地放是影片的高潮。然後對於這個裁決卻不是很同意,爲何最終還是以猶太人受到懲罰,而威尼斯人卻又高高在上的給予“恩賜”。最後“年輕法官”提出不允許拿走被起訴者的一滴血的時候似乎夏洛克處於劣勢,然而我在不到半分鐘就想到解決辦法。那就是合約裏說的要以一磅肉作爲償還卻並沒說誰來割,而作爲違約者安東尼奧應該自己割肉交還。所以是否滴血、是否會導致死亡都與夏洛克無關,他只要等交付一磅肉即可。然而作爲聰明的猶太人,導演竟然沒有讓他想到這樣的反駁。

從影片一開始就立定的這樣一個宗教排斥環境,竟然讓毫無宗教矛盾關係的情侶矛盾解決作爲收尾。而且作爲背叛誓言的兩個男方似乎沒有爲這付出什麼代價,也不是非要付出什麼慘痛代價至少要表示下吧。而兩個女方似乎也帶玩笑似的說說情況就完事。最後只留下了一個再次爲別人立約的安東尼奧,似乎有點荒唐。

前大半段看着都還很好,就是從法律糾紛結束夏洛克得到不公正裁判後就開始讓人覺得....安東尼奧是一個能爲了朋友而捨棄自己生命的人,因爲他心裏認定巴薩尼奧是值得他付出一切的朋友,而片尾他最終饒恕了夏洛克,表現出了他善良、不記仇的品格。我比較喜歡那個鮑西亞。她優雅高貴、溫柔多情,有高度的智慧,敢於機智果斷地投身於行動,用自己的行動證明婦女不比男子差。這本書寫出了當時生活在威尼斯的商人那兒的真實故事,人間的親情和友情比什麼都重要,這本書寫出了我們對待朋友應有的態度。想不到莎士比亞寫的喜劇是那樣有趣味!

威尼斯商人電影觀後感篇5

鮑西婭是作者人文主義精神的完美體現,她的愛不同於世俗的愛,而是-徒的仁慈、博愛。鮑西婭對巴薩尼奧的愛是無私的,當她得知巴薩尼奧的好友安東尼奧遭遇不幸時,義不容辭地推遲婚期,交給丈夫二十倍於借款的錢,讓他去搭救朋友,並暗中鼎力相助。對夏洛克進行審判時,鮑西婭依然以慈悲爲懷,請求公爵和安東尼奧對其從寬發落,不要把他送上絕路。

作爲女人,鮑西婭也是敏感的,有一定的不安全感。她和巴薩尼奧定了婚,給他戴上象徵忠誠契約的戒指,後來又在法庭審判結束之後暗耍心機,借討要戒指作爲檢驗巴薩尼奧的真心。這樣做確實讓巴薩尼奧陷入兩難:一邊是恩人,一邊是愛人。不給戒指吧,對恩人不敬,給吧,又違背了愛的承諾。從這裏可見,當時的鮑西婭作爲女性,雖然聰慧練達,但並沒有愛情自主權,她的婚姻和人生要依賴父親臨終前的約定,要選匣子成親,雖然這個程序設計的別有意義,也確實能一定程度上甄別人品,但終歸是隨機性比較大的。這和我國古代富家女子“拋繡球”選夫有一定類似之處吧。所以鮑西婭對巴薩尼奧的瞭解不多,她也有一定的擔憂,纔會有法庭要戒指的“戲耍”之舉。這正反映了當時女子的某種程度的無奈和不自由。

劇中另一女性角色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夏洛克的女兒傑西卡。傑西卡勇敢善良,她主動選擇自己的愛情,跟隨愛人皈依-,也可見出她渴望改變自己命運的心態,爲此不惜背叛家庭和自己的宗教,這也是無奈之舉吧。畢竟一個女子,雖然出生在一個有錢的家庭,但是從沒有嚐到愛的滋味,父親吝嗇自私冷酷,她能遇見羅蘭佐,並和他私奔,也算是有眼光。羅蘭佐雖然是巴薩尼奧的朋友,但是他並不是衝着傑西卡家的錢財去的,而且帶着-的寬容和博愛,他摒棄了宗教偏見,接納了傑西卡,並且給了傑西卡一個可靠的承諾。-義中,結了婚是不能始亂終棄的。所以,這也是傑西卡可以放心大膽選擇的動力之一吧。

對於她的背叛家庭和自己的猶太教很多人會覺得這是一個不懂得體恤父母的離經叛道的女子,還偷走了父親的財產,而夏洛克雖然很失望憤恨,但是還在花錢找她回來,這確實是一個有愛的父親,但是如果夏洛克的愛能讓傑西卡感受到的話,也不至於如此吧。這一方面說明了夏洛克作爲父親的失敗,同時也說明當時猶太人確實在隔離區沒有自由,在威尼斯沒有地位,爲了讓自己活得體面自由,傑西卡的選擇也算是勇敢大膽了。對父親,她還是萬分不捨,但跟新鮮的愛情相比,新生活的誘惑更大,所以,她爲愛出走了。我覺得這個女孩是值得同情並讚許的。

至於尼麗莎這個角色,作爲鮑西婭的陪襯,自然不需多言,同樣是智慧聰穎的姑娘,這些女性形象作爲逐漸甦醒着的人,她們的美好熱心和大義有時並不亞於男性,這也是莎士比亞想要闡明的一個主題,男女也要平等。鮑西婭因爲揹負着家族使命,有着出衆的智慧和德性,卻沒有選擇愛情的自由,尼麗莎就更沒有選擇權了!可見當時社會,不僅種族不平等,男女之間的平等也是需要不斷衝破的藩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