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錢學森觀後感600字精彩多篇

觀後感1.22W

錢學森觀後感600字精彩多篇

《錢學森》觀後感 篇一

《錢學森》觀後感

今天通過《錢學森》這部電影,我們更加深入的瞭解了錢學森——一位爲新中國的科學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偉人。

《錢學森》這部電影演繹了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傳奇的一生,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加州理工學院出身的教授錢學森,在美國擁有優越的研究環境和資源,但他卻時刻掛記着祖國,一心想利用自己的在美國所學的先進技術,爲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使中國的科學事業有巨大的轉變。雖然美國在錢學森回到祖國的道路設置了重重障礙,但這絲毫沒有動搖錢學森要回到祖國做出貢獻的意志。最終錢學森幾經輾轉回到了那時落後的中國。在剛剛建立的新中國,一切都需要重新開始。沒有實驗數據,他們就自己計算;沒有實驗器材,他們就去垃圾站淘,去自己造;沒有科技人才。他們就自己培養,總而言之,電影給人的感覺就是,全國人民上下一心,齊心協力搞建設,團結一致創輝煌。

1964年,第一枚原子彈試驗成功,接着,他帶領科研人員克服了天氣地理等困難,完成兩彈對接,並且在羅布泊靶場成功試射新中國第一枚核導彈!

這樣的結局讓我心潮澎湃,激動不已。但這的確是當年故事的縮影。他們背後的付出我們當然不知,但我想他們一定像我們一樣有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你回去能做什麼呢?”錢學森回答:錢學森要離開的時候,杜布里奇校長很不解地問他:

“回到我的祖國,我總是能做些什麼,也許,我還可以種蘋果。”而在那一天,世人都知道了那“蘋果”代表着什麼。

至此,中國的科學事業就有了重大的突破。我們也將銘記這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

錢學森觀後感 篇二

立身以立學爲先,立學以讀書爲本,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人的一生,一部好的電影,也會讓我們心潮澎湃,震撼心靈。《錢學森》這部電影就是帶給我們這樣的感受。

錢學森曾經說過: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會有結果的。在美國的這些年,他在科技上取得了騰飛般的成就。年華正好,雄姿英發的他還受到加州理工大學院長的重用。在這大好時光中,他本該可以繼續勝任加州理工大學終身教授,並且繼續研究美國重要軍事機密的活動。但是,一心想回國報效祖國的他卻毅然決然的說出了四個字:“我要回去!”

中國對他來說並不只是一個歸宿,而好像是一位母親正在召喚着他。他的存在,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絕好的事情。美國更不會想把他這塊肥肉白白讓給中國。五年以來,對他進行了各種軟禁,折磨不計其數。

錢學森在特務們的監視下,折磨下,威逼利誘之下,整整度過了五個春夏秋冬。五年對於一個科學家來說那是何等的寶貴?可是爲了重新回到母親的搖籃,他認爲,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紅色的中國纔是他唯一的歸宿。無論院長如何勸解他,旁人如何評價他,對他來說都如霧如煙般虛無縹緲。真正在他心中的是一顆愛國的心,一種回去報效祖國的使命。

“在我的國家,我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哪怕是種蘋果。”他曾經這樣對理工大學的院長說。

祖國對他來說是至高無上的,這就是錢學森,錢學森是中國種出來的最值得驕傲的蘋果。

中國的一代巨星,是中國的驕傲!他的精神將會一直激勵着千千萬萬的中國人。

電影《錢學森》觀後感 篇三

今天在學校的組織下,我們全體師生觀看了電影《錢學森》,我知道了錢學森是我國傑出的科學家、航天學家、世界火箭專家。

這部電影演繹了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的傳奇的一生,一心想利用自己的畢生所學,爲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貢獻了畢生精力,他讓中國人擁有了自己的原子彈和導彈,讓世界上重新認識中國人。

爲了更好的報效祖國,錢學森早早的留學美國,師從美國著名空氣動力學家馮—卡門。他在離開祖國時,就在心裏默默的說,我一定會回來的!1949年10月1日,在新中國的歡呼聲中,在禮炮聲中,也在錢學森的心中,誕生了。我想回去!迫不及待的想回到祖國去!

此時,我國的經濟狀況很不好,要錢沒錢,要車沒車,要設備沒設備的情況下,他的心沒有一絲動搖。而且,美國的條件優越,要什麼有什麼,在這樣的情況下,錢學森都沒有改變,如果是你,你一定會選擇留在美國吧!

錢學森回國5年後,爲祖國的我國航空導彈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看看錢學森,爲祖國做出了這麼大的貢獻,又如此的愛國,我們身爲一個小學生,我們又生活在這麼優育的環境下,就更應該好好學習,長大好好報效自己的祖國。因爲我們國小生都肩負着爲祖國建設的使命,一定要從小立志,好好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後爲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錢學森觀後感 篇四

曾經有這樣一位英雄,在那個艱難的年代、在那個特殊的戰場上,用自己的武器,爲新中國的國防事業打下一個又一個漂亮的勝仗。他用那份固執和可貴的純淨,向世人展現了一位舉世聞名科學家的高大。他,就是錢學森。

他拳拳愛國之情,令我感動。當年僅35歲的他已成爲加州理工學院的終身教授,在美國有房有車,有漂亮的妻子,可愛的孩子,幸福的家庭,在美國的軍界、科學界的地位舉足輕重。錢學森的報國情懷是多麼的真摯,他回國的決心是多麼的堅決,哪怕是忍痛割愛離開了他摯愛的科技事業,被美國移民局軟禁了五年之後,都沒有動搖回國的信念。最終,錢學森幾經輾轉回到了當時一窮二白的中國。

他輝煌的一生,促我進步。他擁有奮鬥與創新的一生,擁有不斷學習與進步的一生。他是幸運的,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都曾給他提供了汲取知識和展示智慧的舞臺;他是偉大的,他的一切成就來源於他對真理與國家的無限熱書包範文愛。按他自己的話說,他的一切成就歸於人民。

讀《錢學森故事》一書,給我許多啓示,他用史實告訴我們,只要有堅定的意志和執着的信念,沒有什麼事情是幹不好的,沒有知識是不能學的,沒有零件是不能造的,沒有糧食是不能種的,我們要堅信共產黨的領導,不斷的付出和努力,時時刻刻心繫祖國,爲人民服務,聽從黨的號召,報效祖國,真正將中華人民共和國變成世界第一大強國而奮鬥終生!

觀看錢學森觀後感600字<三>篇五

今天下午班會課我們看了介紹中國偉大科學家錢學森的電影,這部電影講述了他的生平。

記憶最深的是電影裏他對美國人說的“我回到中國,還可以種蘋果,沒有我不能做的,只要我想做”回到祖國後,爲了國家的事業發展,他整日不着家的工作,近乎偏執的堅持,終於迎來了最終的成功。

到了發射的那一天,他想到他與那些美國人的對話,說道“這就是我所種下的蘋果。”這便證明了:只要你想做,肯下功夫,絕對沒有做不到的。我想,在我們學習中,也應做到這樣:敢於努力,敢於拼搏,你願意,你去嘗試,那麼你也可以做到。

這只是對錢學森的一段正面描寫,影片中還有很多側面描寫,如,一些將士們對他的崇拜,還有一羣崇拜他的小戰士們跑過來看錢學森的鏡頭,錢學森說:“我和你們一樣,是個老兵,我們是戰友啊”突出了他的謙遜。

不過最爲人熟知的還是他在歸來前備受美國政府迫害的故事,面對美國的迫害,錢學森毫不妥協,一心只有一個想法“我要回國!”,爲了國家的核事業,他選擇放棄在美國施展才華的機會,聽過道路上的坎坷,堅持自己回國的信念,終於在五年後回到了祖國。當然,這種作爲科學家的愛國情懷在別人身上也能看到,如,鄧稼先。

現在有許多人都出國留學,也有學成歸來的,但在當時,可能不會有誰想回到條件並不好的地方,但錢學森腦子裏此時只有一個想法——我要回國,無論怎樣都阻止不了他回國,可見他的愛國心有多麼強烈。

我們也許成爲不了像他那樣的大科學家,但他的愛國之心是我們每個人都具有的,作爲一個普通的學生,我們也可以盡一份愛國之心,努力學習,服務祖國。

錢學森觀後感 篇六

今天我觀看了《錢學森》這部電影。錢學森有着“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的很多美稱,這些背後不僅有着他自己的努力奮進,更有着祖國這個強大後盾的支持。

錢學森在新中國成立後,克服了美國的重重阻撓,在祖國的幫助下,毅然放棄了美國優越的生活和科研條件,回到祖國的懷抱。

那個時代的中國,航天事業還沒有起步,全靠別的國家幫助,錢學森決心研製出中國自己的導彈,建立中國自己的航天事業。他看到國家沒有專業人才,就親自爲大家講解專業知識,因爲大家的知識底子太薄,他就孜孜不倦一遍又一遍的講解,大學在他的帶領下刻苦的`學習,都取得了很大進步。導彈的研製有了進展,可是國家現有的工廠卻製造不出需要的零件,錢學森苦思冥想,利用現有的製造條件,調整方案,解決了這個難題。

那個時候,國家正在經歷自然災害,人民的生活非常艱苦,在連飯都吃不飽的情況下,國家卻集合了全國的力量支持錢學森的導彈研製和實驗工作。錢學森帶領他的隊伍來到大漠荒原,開闢土地建立了導彈基地。在這裏,每一個人都貢獻着自己的力量。士兵們,在風沙中建設基地、保衛安全;氣象專家用他們的知識確保發射時天氣情況良好;負責發射監測的技術人員,在地堡中冒着生命危險保證導彈順利上天。終於,第一顆導彈、第一顆原子彈都實驗成功了。

這不僅僅是錢學森實驗出來的導彈,還有那些默默無聞的人團結一致,勇往直前,不懼險換來的呀。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中國終於有了自己的原子彈,有了自己的航天事業。功夫不負有心人呀,不管在多麼艱苦的地方,不管多麼艱難的條件,每個人都一起堅持,一起努力,一起向着一個目標總能成功。錢學森是偉大的,和他一起並肩戰鬥的人是偉大的,我們的中國更加偉大。

錢學森人物介紹 篇七

錢學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漢族,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空氣動力學家、系統科學家,工程控制論創始人之一,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

錢學森於1934年從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畢業;1935年由第七屆庚子賠款公費赴美進修;1936年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之後轉入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師從西奧多·馮·卡門;1939年獲得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數學博士學位,之後留下任教;1945年被派赴德調查納粹德國火箭科技;1955年在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爭取下,以朝鮮戰爭空戰中被俘的多名美軍飛行員交換回中國;1956年出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第一任所長;1957年出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任院長,同年補選爲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58年創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並出任首屆主任,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4年被增選爲中國科學院主席團執行主席;1986年當選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三屆全國委員會主席;1986年至1998年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七、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2009年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

電影《錢學森》觀後感 篇八

魯迅說,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爲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樑。錢學森羈留美國五年,衝破重重阻礙,最終回國,主持了“”研製,爲中國奠定了軍事大國地位。他是中國真正的脊樑,他參與主持研製的“兩彈一星”至今都是我們對付外國列強的打狗棍,沒有他的這些成果,到現在中國也直不起腰來,也沒有真正的底氣,他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傑出代表,一代科學巨匠,是真正的人民科學家。

2007年錢學森當選“感動中國”人物時,頒獎詞說“在他心裏,國爲重,家爲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後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範”。他的經典一問,他對國家尖端國防技術發展所做的基礎工作,都值得我們後人認真學習和思考。

他說,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是有國界的。但現在的中國爲什麼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爲什麼有那麼多優秀人才有去無回?讓人想起了魯迅關於天才與土壤的論述,呢?論條件,而那時條件那麼差,科學家卻能專心科研,現在條件那麼好,卻留不住人才呢?魯迅說:不但產生天才難,單是有培養天才的泥土也難。做土的功效,比要求天才還切近;否則,縱有成千成百的天才,也因爲沒有泥土,不能發達,要像一碟子綠豆芽。

電影《錢學森》的觀後感 篇九

今日我觀看了《錢學森》這部電影。錢學森有着“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的很多美稱,這些背後不僅僅有着他自我的努力奮進,更有着祖國這個強大後盾的支持。

錢學森在新中國成立後,克服了美國的重重阻撓,在祖國的幫忙下,毅然放棄了美國優越的生活和科研條件,回到祖國的懷抱。

那個時代的中國,航天事業還沒有起步,全靠別的國家幫忙,錢學森決心研製出中國自我的導彈,建立中國自我的航天事業。他看到國家沒有專業人才,就親自爲大家講解專業知識,因爲大家的知識底子太薄,他就孜孜不倦一遍又一遍的講解,大學在他的帶領下刻苦的學習,都取得了很大提高。導彈的研製有了進展,可是國家現有的工廠卻製造不出需要的零件,錢學森苦思冥想,利用現有的製造條件,調整方案,解決了這個難題。

那個時候,國家正在經歷自然災害,人民的生活十分艱苦,在連飯都吃不飽的情景下,國家卻集合了全國的力量支持錢學森的導彈研製和實驗工作。錢學森帶領他的隊伍來到大漠荒原,開闢土地建立了導彈基地。在那裏,每一個人都貢獻着自我的力量。士兵們,在風沙中建設基地、保衛安全;氣象專家用他們的知識確保發射時天氣情景良好;負責發射監測的技術人員,在地堡中冒着生命危險保證導彈順利上天。最終,第一顆導彈、第一顆原子彈都實驗成功了。

這不僅僅是錢學森實驗出來的導彈,還有那些默默無聞的人團結一致,勇往直前,不懼險換來的呀。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中國最終有了自我的原子彈,有了自我的航天事業。功夫不負有心人呀,不管在多麼艱苦的地方,不管多麼艱難的條件,每個人都一起堅持,一起努力,一起向着一個目標總能成功。錢學森是偉大的,和他一起並肩戰鬥的人是偉大的,我們的中國更加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