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觀後筆記

觀後感1.76W

目錄

《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觀後筆記
第一篇:《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觀後筆記第二篇:我們擁有過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觀後感第三篇:《美麗心靈》觀後後感第四篇:麗心靈的永恆陽光第五篇:觀《美麗心靈》有感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觀後筆記

《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觀後筆記

作爲5.25心理健康節電影展播活動之二的《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已經播放一週了,不知大家看過這部電影后的感覺是啥,我第一次看過後的感覺是:第一次看到電影播放長達17分鐘的一個序幕後,纔是故事的開始;裏面有好些鏡頭分不清到底是現實還是虛幻;裏面有幾處情節看不懂是怎麼回事;第一次感覺看電影也會那麼累;故事的情節比較灰暗,即故事的兩個主人公婚姻不匹配。

在對電影分析之前,我認爲首先應該介紹一下什麼叫意識流和意識流電影,因爲本片屬於意識流電影。

意識流的概念最早由機能主義心理學派創始人之一的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所提出。他認爲人的意識活動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關的零散方法進行的,而是一種流,是以“思想流”、“主觀生活之流”、“意識流”的方法進行的。同時又認爲人的意識是由理性的自覺的意識和無邏輯、非理性的潛意識所構成;還認爲人的過去的意識會浮現出來與現在的意識交織在一起,這就會重新組織人的時間感,形成一種在主觀感覺中具有直接現實性的時間感。法國哲學家柏格森強調並發展了這種時間感,他強調過去的經驗對現在的影響以及兩者的有機統一,提出了心理時間的概念。他們的學說對意識流方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發展了詹姆斯關於非理性、無意識的觀點,肯定了潛意識的存在,並把它看作生命力和意識活動的基礎。他的關於潛意識的觀點以及他的用自由聯想醫治精神病的方法,從根本上改變了人的觀念。從弗洛伊德的學說出發,人是充滿自相矛盾的生物,矛盾的根源在於人的慾望和人與社會的矛盾之中。弗洛伊德提出的一整套心理分析的理論,促進了意識流方法的形成和發展。

意識流電影指受“意識流”小說影響,要求在銀幕上着重表現人的非理性的、潛意識的、直覺活動的電影。意識流剖析人物的心坎全球,給觀衆留下極爲深厚的印象。時間跳躍多變,大大增加擴大了影片的容量,深化了主題。打破了傳統戲劇化構造的電影模式。

《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屬於一部意識流電影,也正因爲它是一部意識流電影,所以它講述的故事讓人感覺更真實一點,故事的兩個主人公就像兩個小孩子過家家一樣,從相愛到在一起,但不久他們就互相厭倦了,忘記了曾經有過的開心的日子,吵吵鬧鬧,不避諱任何私密的心理隱傷,最後賭氣地選擇把對方在自己的記憶中完全抹去。這不正是我們現實生活中所熟悉的大部分年輕夫妻的生活寫照嗎?

約耳在自己的意識中牽着克萊拼命躲避刪除程序,但最終仍沒有逃避對記憶的刪除。他們最後相約“去蒙太克”,這其實是一種強烈的潛意識,也是他們愛情記憶中的最後一抹潛意識,正是在這種潛意識的支配下他們又都去了蒙太克。

但即使有這樣一抹潛意識也沒有保全住他們的婚姻,這或許是現在社會中“閃婚閃離”的一種詮釋吧。

第二篇:我們擁有過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觀後感

我們擁有過——《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觀後感

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

導演: michel gondry(米歇爾·岡瑞)

編劇: charlie kaufman / michel gondry / pierre bismuth

主演: jim carrey(金·凱瑞) / kate winslet(凱特·溫斯萊特)

也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時候下載下來的,上傳這部影片的人將其寫作“暖暖內含光”,但電影文件的命名是“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如果沒有“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這個片名,肯定已經被我放棄了。曾經打開看過一點,因爲情節過於跳躍而放棄。在一次次清理硬盤空間時,這部片子居然神不知鬼不覺地被我保留了下來,大概是這個片名很美吧,有那麼一點讓人探究的衝動。今天,心情很安靜,品味完這部電影,很慶幸,自己沒刪掉它;很慶幸,看標題來定電影仍然沒錯。

在喬爾看來,生活沉悶、無趣,乏善可陳。情人節這天,他突然有了一種衝動(這在他是極少有的事),沒去上班,飛奔着穿過人羣,在列車關門的一瞬間擠上了去蒙塔爾的火車。在海邊,喬爾遠遠地望見穿着橘色衣服的克蕾婷在漫步,喬爾不知道該怎樣和一個女孩搭訕。在火車上,二人再次相遇。喬爾沉鬱、克蕾婷率性,二人卻有似曾相識之感。克蕾婷約他去美麗的湖邊,在厚厚的冰層上,二人玩得很盡興,在美麗的星空下度過了愉快的一晚……

仍然是情人節,喬爾在這天只收到來自媽媽的賀卡,還有一份“忘情診所”的廣告單。原來,他的憂鬱來自於和女朋友的分手,他精心準備了情人節禮物去找女友克蕾婷,卻發現她看他竟像看不認識的陌生人一般,而且,她已經有了新的男友派屈克,他倆當着他的面調情。在朋友家,見到“忘情診所”所發出的通知,喬爾才知道克蕾婷已經抹除了她腦海中關於喬爾的記憶。

於是,喬爾也來到診所,要求抹去他腦海中關於克蕾婷的一切記憶。醫生要求他把關於克蕾婷的一切物件都拿出來,記錄下他在看到每一件物品時產生的情緒和反應,並進行抹除。每一件物品時都凝聚了深深的記憶,愛、快樂、爭吵、痛苦……

清除記憶工作在順利進行中,從最近的記憶開始,爭吵、和解……逐漸向時間的更遠處延伸。在喬爾回憶的碎片中不時插入爲他做手術的兩個醫生的對話,其中一個正叫做派屈克,他愛上了此前來做過手術的克蕾婷,正在和她約會。

派屈克走了,只剩下史丹和瑪麗,機器正在順利地執行喬爾的記憶清除術,他倆就只顧着自己樂呵去了。機器清除到了他們最幸福的一段時光,喬爾突然意識到,他並不想所有的記憶就這樣被清除,“留下這段”!正如浮士德的高歌,“停住吧,時間!”然而他已無能爲力,程序一旦啓動已無法停止。記憶中的他開始拉着克蕾婷奔跑、躲避,躲避到機器找不到的地方。但他記憶的每一個片段中都有克蕾婷,他只有帶着克蕾婷回到他的童年……他成功了!消除記憶則出現了故障!史丹只能找來主治醫生霍華。在霍華的調整下,偏離出去的記憶藍圖又回到了正軌。

克蕾婷焦躁、不安,不明白自己發生了什麼,似乎什麼都不對勁。即使派屈克陪她來到她最愛的湖邊,陪她做她最愛的事,躺在冰上看星星,並且,對她說了喬爾曾經跟她說的

同樣的話,她仍然未感到幸福和快樂,仍然有一種莫名的焦躁。

瑪麗以崇拜的眼光看着霍華工作,並告訴他她已暗戀他很久。他倆的幽會被霍華夫人的來到打斷,霍華夫人告訴瑪麗:“他是你的人了,你們有過一段情。”瑪麗這才知道,自己曾經因爲暗戀霍華來做過消除記憶手術。可是再見到霍華,那被清除的記憶仍在不知不覺中涌動。

喬爾儘管在竭力躲避記憶的被清除,這項工作還是進入了尾聲,場景已經到了他們初相識的那片海灘。一切對話都是那麼熟悉,一個沉靜而憂鬱,一個率性而好奇,一切的一切都在重複。只是,在走出記憶之後,他們將彼此遺忘。他非常後悔當初沒有追隨她的冒險,在海灘邊空無一人的房子中留下來過夜。這所房子在他的記憶中常常出現,成了他童年記憶中的家,在他帶着克蕾婷躲避記憶的清除時就是這所房子。房子慢慢地坍塌,他們的記憶也清除了。“我踏出門,記憶蕩然無存了。”好傷感呀!於是,記憶中只留下“我們蒙托克見”的囈語。

這才恍然,爲什麼他在情人節的那天有莫名其妙的衝動要去海灘,而克蕾婷顯然也是一樣。這纔有了片頭的那一段,歷史又開始循環。這二個人雖然都已清除了對對方的記憶,但他們仍會在同一天有着同樣的衝動,在再相遇時仍有莫名其妙的好感,仍做了初相遇時所做的同樣的事,仍同樣感到快樂。

瑪麗在發覺清除記憶其實是自欺欺人的行爲之後,將所有當事人的材料都拿了出來,並寄還了當事人。當初吸引兩人的優點在相處久了之後都成了缺點。克蕾婷抱怨喬爾“他很無趣”,和他在一起沒有樂趣可言,“可悲、溫吞又帶着歉意的笑容,好像受了傷的貓咪一樣”,“新鮮感已經消失了”;喬爾則認爲克蕾婷“很聰明,可惜沒教養,沒辦法和她聊書的事”,“她的字彙有待加強,事實上我帶她出去很丟臉,因爲她在發音上很不講究”,其吸引人之處在於“個性保證不落俗套,帶你到另一個世界,一個充滿刺激的世界”,甚至她不停地更換頭髮顏色也使他厭煩。兩人曾有那麼多幸福和痛苦的片斷,但也不能保證兩人的真正瞭解,比如喬爾說克蕾婷“缺乏安全感,早晚會和每一個男人上牀”,這讓克蕾婷傷心。

在明白兩人之間從前發生的一切後,克蕾婷想要離去,喬爾留住她,有了這樣一段對話:

別把我概念化了,我只是想求得心靈平靜的壞女孩,我並不完美。

我看不出來你有什麼缺點。

你會發現的。

現在看不出來,你會發現的,你會思考,我會覺得跟着你乏味又不自由,因爲我就是那種人。

ok,ok,ok,ok……

兩人同時又哭又笑。沒有更多的話可以說,也沒有更好的話可以說,只能說“ok”,重逢是不是就一定幸福了呢?就一定不再有爭吵?肯定不是,一切仍會周而復始,但是自己生命中不得不經歷的一切仍然要去經歷。原來,有些記憶是不可能被清除的,儘管你已經忘了具體的那個人,可是心靈深處的影像會時時刻刻追隨着你。該相遇的仍然會相遇,該發生的仍然會發生。我們惟一能做的,就是在相知相遇時好好珍惜。

通過記實的影片來表現流動的意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影片把那種夢幻、記憶的片段表

現得非常好,這也正是在匆匆看第一遍時沒有耐心看下去的原因。有些東西,是要沉下心去體味的。

影片的結構也比較巧妙。把結尾的部分提到片頭,讓人產生無數的疑惑。一開始,可能還會期待着喬爾和克蕾婷愛情故事的發展,卻沒想到,這已是他們的重逢,在清除對彼此記憶、互相已不再相識時的重逢。正片仍是把回憶和現實穿插在一起。克蕾婷和派屈克之間新的愛情;喬爾在記憶中穿梭,在成長中回到童年,童年的記憶又曾經在他們的愛情生活中,穿梭中又夾雜着現時的狀態……

影片時時在不經意中強調出記憶是不可能被徹底抹除的,溫柔的診所女護士在接患者電話時提到:“您一星期之內已經抹去了兩次,不能再進行第三次,安排在下週吧。”特別是瑪麗對於霍華不能自控的愛,對於“we have a history”的強調。這句非常簡單的“we have a history”,卻很直接地擊中我的心靈,讓人有點猝不及防,心突然就那麼疼了一下。我不知道用什麼樣的詞來翻譯這句話更合適。是啊,曾經有過;不管怎樣,都是曾經有過。

片名“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是瑪麗向霍華示愛時說出來的,是亞歷山大·蒲柏的詩,片中譯作:“純潔無辜的人太幸福了,世人都健忘,遺忘了世人,純淨的心裏有永恆的陽光。禱告都應驗。願望都得以償。”原詩出自蒲柏的《艾洛伊斯致亞伯拉德》:

how happy is the blameless vestal's lot! the world forgetting, by the world forgot.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each pray'r accepted, and each wish resign'd。片中最後一句翻譯錯了,resign'd 應譯作“放棄”。

忘掉世界並被世界遺忘,才能在枯寂中得到純粹的永恆,然而,這樣的永恆又有什麼存在的價值?活着,就是在不完美中求得完美,就是去經歷生命中該經歷的一切,無法躲避!苦、樂、悲、欣,我們擁有過。

在看電影之前我一向不是很注意看演員陣容。看完電影,纔想到去搜一下,卻發現,憂鬱沉穩的喬爾居然是喜劇明星金·凱瑞所演;而凱特·溫斯萊特也把一個率性、衝動的女子演得絲絲入扣,不得不佩服演員的功力。

第三篇:《美麗心靈》觀後後感

《美麗心靈》觀後感

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總有一個默默無聞的女人。

當我看完了《美麗心靈》之後就更加印證了這句話的正確性。《美麗心靈》是一部關於一個真實天才的紀錄片,可它不僅僅是紀錄片,還告訴了我們很多的東西。

電影的男主角是數學家小約翰-福布斯-納什,他從小就生性孤僻,言語不多,拒絕社交,與其他同學的生活格格不入。他的國小老師說他有着兩個腦袋,卻只有半顆心。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注在數學研究上,忽視了與周圍同學的相處。他的思維遠遠多於情感。當思維突破了理智,佔據了意識,理智便被排擠到無意識領域。他思維中的東西便由妄想的形式表現出來,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從而導致他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他進行非理性的幻想,思維涌現,並誇大妄想。在心理學上幻想的定義是指沒有相應的客觀刺激作用於感覺器官時出現的知覺體驗,是虛幻的知覺過程。

而正是這樣一個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在博弈論的領域擁有巨大成就,這個成就對現在以及將來的博弈領域都具不可磨滅的影響。

進入普林斯頓大學的納什依舊特立獨行,他整天沉迷的只是一件事:尋找一個真正有創意的理論。他深信這纔是他應該從事的事情。普林斯頓的數學系競爭十分激烈,納什的一些同學也十分樂於看到納什的失敗。但是,他們仍然十分容忍他,有意無意地慫恿他當個偉人。一個晚上他與一些同學在當地灑吧娛樂,當時他們對一個熱情的金髮碧眼女人的反應引發了他的靈感。當納什觀察着這些競爭對手時,常常在他腦海裏醞釀的想法突然變得清晰起來。他隨之撰寫出了關於博奕論的論文----“競爭中的數學”----大膽地將現代經濟之父亞當-斯密的理論作出了不同的解釋。這個已經被人們接受了150年的思想突然變得陳舊過時了,納什的生活也從此發生了改變。

納什後來獲得了在麻省理工學院進行研究和教學的工作,這可是一個衆人覬覦的工作,但是他對這些並不滿意。科學曾爲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獲勝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現在,冷戰盛行,納什渴望在這場新的衝突中發揮自己的優勢。他的願望得到了實現,神祕兮兮的威廉-帕徹招募他參加一個絕密的任務,破解敵人的密碼。於是,納什沉迷於破解報紙、雜誌中的密碼。在此,他的心靈深處 1

的理想和慾望得到了滿足。幻想中的人物往往與其本身有着衝突性。當納什瞭解到了危險後想要退出該“任務”,但在威廉的威脅下,他一次次地妥協了。

納什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個耗神的工作中。在這裏,納什受到了一種全新的挑戰,但是這次的挑戰卻是來自光彩照人的艾麗西亞-拉迪,一個物理系學生,她向納什引入了一個從來沒有認真考慮過的觀念----愛情。不久,納什和艾麗西亞結婚了,但是他不能告訴她他正在爲帕徹所從事的危險項目。這項工作稍有不慎泄了密,後果將不堪設想。納什一直是悄悄地在幹,他被這項工作深深地迷住了,並最終迷失在這些無法抵禦的錯覺中。經診斷,他得的是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納什的遭遇讓艾麗西亞嚇壞了,她掙扎在被毀天才愛的重壓下。隨着每一天都似乎會給他們帶來新的恐怖,這對令人羨慕的伴侶已失去了當初讓人羨慕的份兒。但是艾麗西亞仍然在她愛着的男人身上發現了他的超凡魅力,這也是支撐她對他承諾的源泉所在。受到她那堅貞不渝的愛(小編推薦你關注好範文 網)情和忠誠的感動,納什最終決定與這場被認爲是隻能好轉、無法治癒的疾病作鬥爭。

這是我從這部影片中獲益最大的地方——愛情能克服一切困難。

他的妻子艾麗西婭也毅然決然地站在了他的身邊,和他共渡難關。她說:“我需要相信,非凡的事是有可能發生的。納什靠自己的意志力和妻子的愛與支持及朋友的幫助與關懷下,抵禦住了病魔的侵蝕。他才一如既往地繼續進行着他的工作,並且獲得巨大的成就。

透過《美麗心靈》這部電影,我瞭解到:天才與凡人的區別在於是否能將普通事物與科學原理向結合,但這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有創造性的思維,如題——美麗心靈。

從學習態度上來看,電影中的美國大學生非常注重個性,注重創新。美國的大學生自習的圖書館規模可能沒有咱們的圖書館大,但是他們卻給學生們提供了一個比較舒適的讀書環境,一個僻靜的環境,一個可以進行自由討論的環境。

普林斯頓大學裏的老師之間是一種既競爭又合作,總歸合作多於競爭的環境,而且,允許異類的存在。在普林斯頓大學裏,老師和學生友好的相處,相互啓發,富有創造力的教書,富有創造力的學習。《美麗心靈》給我的啓示是:創新、合

作和交流是大學生必備的三個素質。不要忽視了集體的力量。團結的力量。有想象力是好事但不要忽略了現實的存在。

作爲當代的大學生我們也因該從中得到啓示和感悟吧!我們要以積極的心態來對待我們的人生。

2014/6/2

第四篇:麗心靈的永恆陽光

麗心靈的永恆陽光——執教《我和你》有感

黎平縣城關一小吳顯姣以前讀過一句話,說“讀書一定要讀詩歌,詩歌有靈魂,詩歌中流淌着殷紅的鮮血,詩歌中有生命??”。很有幸,我在2014年暑假接觸到了詩歌一樣的夢想課程,接觸到繪本里夢一樣的文字。當時我參加了上海真愛騰訊夢想空間在黎平的第一期培訓。於我自己來說,那是一段陪着感動與文字一起熱淚盈眶的日子,爲期五天的培訓讓我懵懂的心有滿滿的溫暖悄然逸散。

回校後,我任學校夢想課程的專職教師,兼任五年級的語文和音樂的教育教學工作。第一次站在夢想空間的課堂上,我跟我的孩子們一樣,像置身於童話故事裏。夢想空間教室不管從佈置上、設備上還是燈光色彩上,都讓孩子們耳目一新。孩子們是興奮的,卻是陌生的,他們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一動不敢動,怕一動就會把什麼地方弄壞了,或是弄髒了。爲了讓孩子們放鬆,我播放了《真愛夢想》主題曲,悠揚溫暖卻又輕鬆愉快的歌聲讓孩子們的眼裏放出了快樂的光芒,我和他們一起輕輕跟着音樂,手連着手輕輕擺動,我知道,此時我們每個人的心裏都開着一朵美麗的花,這朵花正滿懷深情與熱愛凝視着太陽,我們的心和雙眼永遠向着陽光。這節課,我什麼都沒上,我們只來感受這種心靈的愉悅與滿足,算是我們以後所有夢想課的熱身。

第二次課,我上了《我和你》模塊中的《猜猜我有多愛你》。孩子們開始看到屏幕上的兩隻兔子,都在嘰嘰喳喳地議論着。當我打開繪本,要他們有感情齊讀的時候,教室裏慢慢安靜下來,只剩下乾淨的讀書聲,這種靜與淨是孩子們與文本的一種心靈的共鳴。當他們讀到兔子媽媽對熟睡的小兔子說“我愛你,一直愛到月亮那裏,再從月亮上回到這裏來”時,我突然有一種想哭的衝動。母親對子女的愛,用什麼樣的形容詞都不能詮釋,只能說是無盡的,無限的,源源不斷的,什麼都無法阻擋。我想我的孩子們此時一定還不能像我一樣有這麼的感觸,但我相信在他們心裏,一定有一個小小的溫暖的東西在昇華,那是關於愛的昇華。

之後上了《逃家小兔》,裏面還是夢一樣的美麗童話。“如果你變成小鳥,飛得遠遠的,我就變成樹,好讓你回家。”我要孩子們用“如果……就……”造句,他們寫出了很多讓人感動的句子,比如“如果你

變成天上的月亮,我就變成星星,天天守護你”“如果你變成鉛筆,我就變成鉛筆盒,給你一個溫暖的家”……看到那樣的句子,我的心既驚喜又感動,我的孩子們從愛的教育裏真正地體會到了愛的力量,知道如何去給予別人的愛,體會父母的愛。

在《我和你》模塊的繪本中,都是一些詩一樣的語言,每一個繪本都是一個美麗的溫暖的純良的故事。我總會被裏面的一些話語深深感動着,在《搬過來搬過去》裏小鱷魚與長頸鹿最後在水池裏找到了適合它們的安身之所,“他們可以一直互相對望,並且給對方一個最甜蜜的微笑”。《愛心樹》裏,那棵把一切都給了小男孩的樹,只爲“這樣你就快樂了”。《親愛的小魚》中,那隻愛着小魚的貓當看到小魚帶着它的帽子回來後,說“我讓你自由,你卻回來了”。在《祝你生日快樂》上完後,我問了一個孩子們可能現在還不太明白的問題:“面對相同的境遇,我們是否也能像小姐姐那樣笑對人生?”他們說:“能!”我微笑。親愛的孩子,你們現在還不知道什麼叫做人生,但老師相信不久的將來,用你們純良的心去感受生活,感受世間的愛,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現在我已經上到這個模塊的第九課,在我的觀察中,我看到孩子們的眼神變了,每當來到夢想空間教室,他們的眼裏滿滿的都是溫良,他們的眼神是剔透的,如蘭花一樣晶瑩。我知道,是這種愛的教育讓他們改變了,是這種品格的教育讓他們學會了愛,學會感恩,學會給予與被給予。其實每個人都是給予者,同時又是被給予者,是愛與夢創造了這兩者之間的平衡。我們現在滿心歡喜地在山鄉村野裏享受夢想空間帶給我們夢一樣的世界,我們看到了《遠方的城市》,暢遊了《不一樣的童話 不一樣的夢想》,我們還做回了《野孩子》,並在這裏像所有人介紹了我們《家鄉特產》,然後在《我和你》愛的旋律中讓愛與夢遠航。我們的夢想還在繼續,夢想課程所帶給我們的愛還在繼續,這種愛已深置孩子們的心底,成爲他們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這種陽光讓我們的意志越來越堅強,心靈越來越柔軟。

第五篇:觀《美麗心靈》有感

a beautiful mind

印象最深的便是您講的有關博弈論的那節課,記得當時您舉了個例子,有關小豬和大豬吃食的博弈,覺得頗爲有趣。但當時並不懂得博弈是什麼,緊接着看了《美麗心靈》,您推薦的這部電影,超喜歡裏面納什那個角色的人物形象,也正因爲如此使我對博弈論產生了更濃厚的興趣。

通過課下查找資料,使我瞭解到雖然博弈論目前主要應用在經濟領域,但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存在着博弈。博弈論考慮遊戲中的個體的預測行爲和實際行爲,並研究它們的優化策略。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均可從博弈得到解釋,大到經濟貿易,小到今天早上某個人的突然生病。下面淺談我由博弈論引起的小小聯想。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實際上,某個人可以看作並非只有一個人,還有一個叫做“自然”的參與者。“自然”可以理解爲無所不能的上帝,上帝現在有兩種策略,讓人生病或不生病。人一旦生病,就不得不根據生病的信息判斷上帝的策略,然後採取對應的策略。上帝採取讓人生病的策略,人就採取吃藥的策略來對付;上帝採取不讓人生病的策略,人就採取不予理睬的策略。這正是一場人和上帝進行博弈的遊戲。

看過一本有關博弈論的書,書中說,生活中更多的遊戲不是單人博弈,而是雙人或多人的博弈。我想是這樣的。由此想到了一個有趣的小例子,某一天一個人丈夫覺得應該是自己妻子的生日,但又不能

肯定:如果是妻子生日的話,他可以送一束花,妻子會特別高興;他不送花,妻子會埋怨他忘了她的生日;如果不是妻子生日的話,他可以送妻子一束花,妻子感到意外的驚喜;他不送花,結果生活同往常一樣。

在這個博弈裏,我們看到,“自然”可以有兩種策略:確定今天是妻子的生日或確定今天不是妻子的生日,但不論“自然”採取何種策略,丈夫的最好行動都是買花。

美麗心裏的主角——納什,他的“納什均衡”大概就是研究人們如何進行決策,以及這種決策如何達到均衡的問題吧。每個博弈者在決定採取何種行動時,不但要根據自身的利益和目的行事,還必須考慮到他的決策行爲對其他人的可能影響,以及其他人的反應行爲的可能後果,通過選擇最佳行動計劃,來尋求收益或效用的最大化。(此句引自一書)例如,小豬和大豬吃食的故事,大豬要同時考慮到自己和小豬去按鈴的後果,小豬同理也要考慮到自己和大豬。由此可見我們在與另一個“什麼”(無論這“什麼”是人還是物亦或事情)博弈的同時也要受到對方的影響,這應該也是博弈的魅力所在吧。

漫想結束。很喜歡您的教學方式,特別自由。如果課上能再多舉一些與同學們學習和生活息息相關的例子,我想會更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希望老師能夠繼續堅持不懈的給大家推薦好書和好電影,我想對於感興趣的同學,會受益匪淺。

本網推薦更多精彩內容:

《大丈夫》觀後筆記

千與千尋觀後感謝美麗

觀《美麗心靈》有感800字

觀《做最好的自己》觀後感:享受心靈陽光

《一字之差》觀後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