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用心靈贏得心靈》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第一篇:用心靈贏得心靈

《用心靈贏得心靈》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用心靈贏得心靈

蔣玲玲

有人說:“用心靈贏得心靈,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爲了達到這個境界,劉金華老師就把班主任工作當作了一個用愛心、耐心、關心、細心、熱心的堆砌來贏得孩子們的親近、感激、尊重和愛戴的偉大工程,不斷地在實踐中探索,在管理中創新,在和諧中育人。

一、用愛心感染學生

愛心是具體的,瑣碎的,劉老師每天早晨巡視教室,看看學生有沒有到齊,早上是否吃過了早餐,各種學習用品是否都帶齊了,學生有無身體不適,遇到天冷或天熱的時候,同學們的衣服穿得是否合理。學生生病時,她噓寒問暖。班上留守兒童學習跟不上進度,劉老師就主動幫她補課??。家長感激,學生感動,可她認爲,作爲班主任,關心學生就應該像關心自己孩子一樣,既要關心他們的生活,又要關心他們的健康,還要關心他們學習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關心他們是否懂得怎樣做人。這正是作爲班主任的職責所在,這些看起來很平常,其實這正是一個班主任愛心的具體表現。十幾年來,劉老師就是這樣播撒着愛的種子,收穫着愛的碩果。家長們都說:“有劉老師教我們的孩子,放心!”這難得的口碑勝過金盃、銀盃,是對她多年工作的天價回報。

二、用激勵激發潛能

自從走上工作崗位,劉老師就是一名班主任。在班主任的具體工作中,她一直注重運用激勵機制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室後牆劉老師設立了一個“我最棒”專欄,開展以小組爲單位爭奪“小星星”比賽。比賽規則是:凡是小組內成員有好的表現,就爲該組加一顆星星,一週一小評,“小星星”數量最多的小組爲本週優勝組,一學期一大評,在每個學期結束時,總結一下本學期中獲優勝組次數最多的一組爲該學期優勝組,從孩子們平時賣廢品所得班費中取出一部分資金爲該組成員頒發獎品,以表鼓勵。

有了“我最棒”,孩子們有了明確的追求目標,培養了集體主義精神,爲了得到“我最棒”,孩子們紀律增強,即使颳風下雨,也努力做到不遲到,上課認真聽講,大膽發言。孩子們學習態度端正了,都能按時完成作業,打架、罵人、調皮搗蛋的孩子少了,團結互助,互幫互學的表現多了??。同時,劉老師還善

於用表揚的力量,面對學生的點滴進步,不失時機的給予表揚,用表揚樹立學生的信心,消除他們對教師教育的反感和牴觸情緒,讓孩子明白自己有很大的潛能,滿懷信心地不斷爭取成功。

三、用制度培養習慣

播種良好的行爲,將會收穫良好的習慣;播種良好的習慣,將會收穫良好的性格;播種良好的性格,將會收穫良好的命運。那麼,這樣的種子誰來播撒,這樣的火種誰來點燃呢?當然是班主任。所以長期以來,劉老師就一直把養成教育作爲班級管理的基礎。

第一、利用班會,隊日組織學生學習《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爲規範》以及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使他們瞭解懂得各項規範要求,爲今後能遵規守紀奠定基礎。

第二、狠抓學生習慣的落實。習慣的養成必須從實際行動抓起,從點滴小事抓起,落實到細微處。如:爲了培養孩子們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我在班內開展了“廢紙回收”活動,開展活動之前,先給孩子們講造紙的知識,從而使他們認識到節約紙張,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然後要求孩子們平時不要亂撕紙張,並把用過的或別人扔掉的紙張都收集起來,集體賣掉充當班費,爲孩子們購買必需品。從此,班級再沒出現亂撕紙的現象,教室也變得乾淨多了。

第三、讓學生成爲班級的主人,積極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們自主意識的提高,劉老師在班級充分發揮小幹部的作用,形成自我管理的輿論導向,促使孩子們自我約束,自我反省,從而達到了良好的習慣養成。現在劉老師的班級一般的事情都有班長負責,但各項具體工作分工到各個班委成員,早讀、課間操等日常工作都由值日班幹負責;每期的黑板報都由宣傳委員負責,老師做適當指導,學習上由學習委員和各科課代表負責,文娛活動的開展由文娛委員負責籌辦,體育委員負責開展體育活動。當然,班主任要隨時隨地地作檢查指導。這樣一來,班內的工作形成了程序化和制度化,各項工作就更能順利地得到開展。

第四、充分利用課餘時間和學生促膝談心,及時對學生進行鍼對性教育。劉老師在班內利用國慶節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植樹節時,讓學生通過自制標籤的形式督促自己保護周圍的一草一木;母親節的時候,讓孩子們給親愛的媽媽

送份節日禮物或幫媽媽做件好事,進行感恩教育??。通過一系列教育活動,教會孩子認識世界,明辨是非,學習怎樣做人。

四、用責任做好紐帶

班主任是聯繫學校、家庭、社會的細節。作爲班主任必須有意地向學生介紹課任老師的一些優點。如性格、愛好教育教學成績等,以博得學生對課任老師的尊敬和信任,使他們因尊其師而重其教。同時要與課任老師密切配合,要經常與課任教師取得聯繫,瞭解學生對所任學科各方面的表現。對於這些,班主任都要心中有數,因爲這樣有利於更好的、恰當的抓好班級工作。

同樣,孩子的教育離不開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協作,家訪是連接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紐帶,它可以使兩者有機結合,對學生進行統一教育,使學校教育更富有實效。可是,劉老師發現每當我與學生說到家訪時,他們就表現出一種畏懼和擔心。究其原因,原來在孩子心目中,只有他們在學校犯了錯誤時,老師纔會去家訪,老師到家後表揚少,批評多,等老師走後,就會被家長訓斥,重者還要被打。所以,孩子們躲避家訪,反感家訪。爲了消除孩子們的疑慮,劉老師便試着改變家訪策略,當孩子進步了,要去家訪;當孩子做了好人好事,也去家訪??。劉老師把家訪當作對學生的一種獎勵,讓家長和她一起分享孩子們成功的快樂。

有風雨就有陽光,劉老師的班級管理嚴謹,班風正,學風濃,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曾多次參加各項活動,並獲得優異成績。董慧婷同學的美術作品獲縣級一等獎,童溪容被評爲縣“優秀春蕾女童”??。十幾年來,劉老師自己也多次受到上級表彰,並多次在師德師風和年度考覈中被評爲“優秀”。她所帶的班級多次被評爲“文明班級”。

現在每當有人羨慕地對劉老師說:“你的學生怎麼那麼喜歡上你的課!”“你這個班主任和學生的關係咋那麼親?”她總是笑着說:“我是用心靈贏得心靈啊!”是啊,班級管理工作雖然瑣碎繁雜,千頭萬緒,但是班主任是要有持之以恆的耐心,無微不至的細心,足以融冰的愛心,那就一定能贏得孩子們那天真無邪的童心!

第二篇:用“心靈贏得心靈”

用“心靈贏得心靈”

內容提要:每個班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後進生,轉化後進生是班主任義不容辭的職責。怎樣正確對待和努力轉化後進生,這是一個很值得探索的問題,我在多年的教育實踐中體會到要轉化後進生,必須要有愛心、細心、耐心、誠心。以達到用“心靈贏得心靈”的目標,因爲人心與人心之間,像高山與高山之間一樣,你對他呼喊什麼,他便迴應你什麼。

一、愛心是教育的前提

二、細心是教師起碼的工作作風

三、耐心是教師必須養成的心理素質

四、誠心是教師必須具備的真情實感

關鍵詞:後進生愛心細心

耐心誠心

用“心靈贏得心靈”

法國教育學家盧俊在他《愛彌兒》一文中寫道:“人生當中最危險的一段時間是從出生到十二歲,在這段時間中還不採取摧毀種種錯誤和惡習的手段的話,它們就會發芽滋長,以至以後採取手段去改的時候,它們已經紮下了深根,以至永遠也把它們拔不掉了。” 每個班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後進生,轉化後進生是班主任義不容辭的職責。怎樣正確對待和努力轉化後進生,這是一個很值得探索的問題,我在多年的教育實踐中體會到要轉化後進生,必須要有愛心、細心、耐心、誠心。因爲人心與人心之間,像高山與高山之間一樣,你對他呼喊什麼,他便迴應你什麼。

一、愛心是教育的前提

愛優秀生容易愛後進生難,容易的事人人能做,難的事要求我們努力去做,越難越要做好。這才能體現一個人民教師高尚的職業道德。教師的鼻祖孔子有言:“仁者、愛仁。”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礎。班主任倘若沒有一顆火熱的愛生之心,就不可能有強烈的敬業之心,也不可能完成組織、管理、引導、教育學生的神聖使命。教育工作的全部意義就在於喚醒每一顆善良的童心。使每一位學生都承受陽光照射、雨露滋潤、茁壯成長。

劉青青同學是位外來學生,因爲兄妹三人都在讀書,父親已六十多歲,而且身體也不太健康,一家五口從福建來到平湖,就靠承包農田來養家餬口,家庭條件十分困難。她的父母幾度想讓她停學幹活以減輕家庭負擔。我想了許多辦法,做了許多工作。如:及時家訪做好父母的思想工作。把我自己的那份飯菜送給她吃。發動師生進行一次次愛心募捐(捐錢捐物)。申請學校給於學雜費減免。通過一系列工作,終於感動了其父母,解決了這位學生的上學問題(現已在中學上學)。這種種的事實,也感化了這位學生,後來這位學生的行爲習慣大有好轉,學習成績也有較大的進步。曾參加演講比賽,廣播站小記者選拔賽,大隊委員競選等。

二、細心是教師起碼的工作作風

班主任要用敏銳的眼光,細心地觀察學生的喜怒哀樂,瞭解學生的個性特徵,細心雕塑每位學生純潔的形象。爲此,我認真做到勤觀察、勤交流、勤家訪、勤表揚。

勤觀察:就是細心觀察學生的學習、情緒變化;勤交流:就是與學生交流談心,瞭解學生的喜怒哀樂,興趣愛好;勤家訪:就是了解學生在家表現,分析思想動態,爭取家長配合;勤表揚:就是關注學生的微小進步,及時鼓勵、表揚。堅持正面引導。

趙喜同學是位調皮、搗蛋、惹事、闖禍的特殊男生。我一看見他無所事事,就想方設法找點事情督促他去做。因爲只有讓他做得忙才能減少他惹事生非的機會。在一次體育活動課時,我發現他籃球打得出色,就推薦他參加學校籃球隊。平時,我找機會給他講述喬丹等世界著名球星小時候認真學習的故事,點燃他求學上進的火花;同時,稱讚他的球技,鼓勵他在訓練中要認真刻苦。希望他在籃球比賽中爲學校爭光。後來他成了學校籃球隊的一名主力隊員。常闖禍的他有了轉變,他的轉變得到了師生的一致肯定。

平時我發現學生情緒異常時,總會走到學生身邊問問:“今天什麼事不開心了?”“是不是身體不舒服?”“我能幫助你解決問題嗎?”這時學生總會說出原因。

教育工作是相當繁瑣的。沒有細緻的工作作風是萬萬不行的。學生的衣食住行、喜怒哀樂、學習、身體、心理、都得引起班主任的關注。“無微不至”這個成語,用在班主任工作的要求上,是最恰當不過的。

三、耐心是教師必須養成的心理素質

後進生的形成是一果多因的,不是一兩次談話、批評、表揚就能解決的問題。對後進生必須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凍之術再高明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千萬不要因爲學生行爲上的反覆就放棄教育,或採取抱怨、諷刺、挖苦的態度,這樣只會前功盡棄。

陳佳磊同學長得膀大腰圓,發起脾氣來全然不顧對方是誰。一天早晨他很早就來到了學校,由於與同學發生矛盾時自己吃虧了,就打電話叫父親來幫他出氣。他父親也真是的,來校後不分青紅皁白拉住那位同學就是兩個耳光。我感到事情非常棘手,馬上自己拿出500元錢讓被打的學生到醫院檢查。同時打電話與雙方家長取得聯繫,並向校長彙報了情況。校長也掏了1000元讓被打學生作徹底檢查。在事情解決過程中,我多次與雙方家長進行電話聯繫。兩次把陳佳磊的父親及被打同學的母親請到學校,進行面對面的交談。經過一次次努力,陳佳磊的父親認識到自己做事太魯莽,向對方家長及學生作了賠禮道歉,並賠償了醫藥費。事情總算在校長、我以及家長的合作與努力下得到了較合理的解決。對於我們校方的工作,雙方父母都表示非常滿意。這兩個學生經過一次次教育後也認識到各自的錯誤,吸取了教訓,遇事減少了衝動、好鬥的成份,增加了冷靜、理解的意識。

狡辨能力特強的小沈,一天午飯前又與同學吵架了。勸停後,我沒有立即批評他,而是讓他先吃午飯,吃完後先想一想剛纔發生的事情,並跟吵架的同學相互交換一下意見。我知道當場批評效果不見得好。果然不出我所料,過了半個多小時後,兩位同學走到了我面前,主動承認了錯誤。小沈也沒有狡辨,並認識到自己因事情處理不妥當,纔會鬧出矛盾的。

由於國小生的穩定性較差。我們在處理不良行爲時,不妨給學生態度上寬容一點(不要聽到學生有缺點就發脾氣);時間上寬限一點(要給學生反思和改正缺點的時間);處理上寬大一點(允許學生有缺點,允許學生改正缺點)。我相信老師的“耐心”一定會觸動學生的靈魂。

四、誠心是教師必須具備的真情實感

關心熱愛學生是一種真實的感情,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對祖國下一代的無私的愛。做教師的應真心實意地爲孩子的成長着想,要深入他們的內心,理解他們的難處,與他們進行心靈的交流。

我班有個姓張的女同學,各科成績都差,平時沉默寡言,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從與她幾次談話中瞭解到,她認爲自己特別笨,智力不如人,老師、同學會看不起她,上課不敢接觸老師的眼光,平時不願與同學接近,學習上有困難也不問老師、同學。針對她的思想,我提出同她交朋友,對她講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使她懂得“聰明在於勤奮”的道理,課常上有意對她投送親切的目光和友好的微笑,並讓她回答一些較容易的問題,答對了便進行表揚、鼓勵,還安排課餘時間耐心地幫她補習基礎知識,經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因勢利導,使她感受到“老師關心幫助我,愛我”的溫暖;從而恢復了自尊心,對老師從“戒心”變爲“貼心”,從“疏遠”變爲“親近”,學習成績有了明顯進步,人也變得開朗起來,在班裏時常能聽到她和同學玩耍時發出銀鈴般的笑聲。

在對後進生教育時,我常採用這樣的語言:“最近你表現不錯,老師都看在眼裏,真爲你高興,可今天怎麼了?”這樣的語言,能體現老師對學生的信任、期待,給了後進生承認錯誤的勇氣和改正錯誤的信心。常常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精誠所至,金石爲開。當學生犯錯誤時,老師既要真誠地指出他錯在哪裏,更要給他希望。無論是親切的交談,還是嚴厲的批評,都應該是真實的,誠摯的。用“誠心”打動學生的心靈,以達到教育的目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銀,只要你的心。”對於後進生只有當我們用愛心、細心、耐心、誠心啓開學生心靈時,學生纔有可能對我們訴說心理話;才能夠達到教育的目標。才能體現新課標“以人爲本”的理念。因此,用“心靈贏得心靈”應成爲我們教師的“座右銘”。

參考文獻:《班主任工作漫談》魏書生著

《班主任》全國教育類核心類期刊2014年第2期

《班主任》全國教育類核心類期刊2014年第5期

《陶行之現代教育文選》

第三篇:用心靈贏得心靈讀後感

《用心靈贏得心靈》讀後感

以前在上大學的時候,包括在實習期間我都很少讀有關和教育講演有關的書籍,這次學校給我們發的這本書我很認真的讀了,也深深地體會到書裏面的一些有用的知識,可以說是受益匪淺!我現在覺得自己很幸運的讀了李鎮西教育演講錄《用心靈贏得心靈》一書,書中講了“教育、從愛心走向民主;今天我們怎麼做校長;生命與使命同行;如何教出好孩子”等多篇演講錄,書中闡述了李鎮西校長的很多教育理念和在一線教育、領導工作、家長工作等實踐中的感悟及許多真實的成功做法。我覺得對於我們新教師來說能讀讀這類書,給我們的收穫應該是很大的。書中李鎮西校長特別談到了如何做一個優秀的班主任,他提出優秀的班主任應該有童心、愛心、責任心的情懷。李鎮西校長任教的是中學,我們教的是國小,但我覺得在班主任方面有許多相通的地方,他在教學中的各種創新做法、良好的教學策略等許多教學經驗和對學生的愛是值得我學習的。

作爲老師要有一顆童心這樣每天和可愛的孩子們相處不僅可以和他們交心,還可以使我們永遠保持一顆童心,同時也能獲得悠然自得的生活。所以我們要學會用孩子的眼光去觀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傾聽,用孩子的大腦去思考,用孩子的情感去熱愛。總而言之,用兒童的眼光審視每個孩子,對待每個孩子。自己把自己當做一個孩子才能感受到孩子的想法和行爲,所以我們要有一顆童心。

作爲老師必不可少的是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教師對國小生傾注的愛心越多,孩子也就越喜歡你。把學生當做

自己的孩子或朋友。在生活、學習上無微不至地關心着自己的學生,平等對待每個孩子,不歧視能力弱、身體有缺陷的孩子。當孩子在生活上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幫助、當孩子在學習上遇到有迷惑時及時地指導。總之,老師的愛心更多地體現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之間的一種依戀之情,非常自然的互相依戀。你對學生非常的關心,和學生好像朋友一樣,那麼學生不可能還是拒你於千里之外的,所以我們要有一顆愛心。

我們作爲教師的責任心不是在學生出現了什麼大事的時候看出來的,更多的是在平凡、普通、細微甚至瑣碎中體現。教師自己必須先要自己喜歡自己的職業,愛學生敬職業也是有責任心的一種表現。對教育,對學生的熱愛是一種內驅力,驅動教師努力學習,刻苦鑽研業務,隨時注意研究國小生,自覺地盡職盡責。對本職工作深沉的熱愛會使我勞而無怨,保持對工作愉悅,專注的態度,兢兢業業,一絲不苟,以高度的責任心,去創造水平的工作和高質量的成果。

作爲新教師,我首先要對孩子負責。當一個個可愛、單純的臉龐出現在自己面前時,我就得明確自己的責任,知道我眼前的這些未來的花朵正期待着自己的悉心照料,並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充分做好準備上好每一節課,因爲每一個孩子都有希望得到新知識的權力。當然這也是家長送孩子來學校的最直接,最實際的目的。而作爲老師來說,這些要時時刻刻牢記心頭,充分做好準備,上好每一節課。進而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水平,儘量讓學生在每一節課之後都有所獲益。第二,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國小生的發展水平參差不齊,教師難免

有時有偏坦心理,但是隻要你細心觀察,其實不難發現,那些被自己擱置在遺忘的角落裏的孩子其實也有閃光點,我們要仔細去挖掘他們,讓他們進步。

還有就是我們小時候聽到大人們常說的:作爲教師,學生有一瓶水,那麼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也就是說自己要不斷提高自己,和學生們一起學習,一起努力。要求學生做到的學會的,自己也要先學會。而且要比學生更加努力。這樣學生才能服從你。自己才能做個好老師。 是呀!擁有一顆童心、一顆愛心、一份責任心對教師是多麼重要,對作爲班主任的我是何等重要。我將在以後的日子裏力求用心靈贏得心靈,真正用心去營造孩子的美好未來。

這些是我讀了這本書後的比較淺顯的心得,我希望在下學期通過自己的學習和努力和親身的實踐,按照書中所學習到的知識,提高自己,做一位讓領導滿意的老師,當一個讓學生喜歡的老師。成爲一名能和李鎮西校長一樣成功的老師!

第四篇:用心靈贏得心靈讀後感

篇一:用心靈贏得心靈讀後感

城北國小:張穎

最近利用一些時間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用心靈贏得心靈》,李鎮西老師從教26年,爲更加民主德中國培養現代公民,是他的理想;做一個有激情愛思考德教育者,是他的追求;走進學生的心靈,做他們真誠的朋友,是他的榮耀。所以他一邊思考一邊寫作,這本《用心靈贏得心靈》是李鎮西老師的教育講演錄,書中李鎮西老師主要闡述了教育從愛心走向民主;生命與使命同行;如何教出好孩子?;情感思想智慧;等七個方面的觀點。這些觀點和看法使我收到了新的教育,給了我新的啓迪和智慧,使我在今後的教育工作中就如何做一名更好的老師又多了一個指路燈。

愛學生很多老師都能做到,他們的愛也都是真誠的愛。但李鎮西老師認爲“愛心是教育的前提,但不是教育的全部,更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即使是真誠的愛心,也可能有兩個導向,或導向民主或導向專制。”只有民主的愛才是對學生有利的愛。因爲“民主教育的核心是尊重,當然與此同時也要教會學生尊重他人,教會學生尊重他人特別重要,因爲尊重是雙向的。”

李鎮西老師的這些觀點和做法對於我來說是新穎的、獨到的,爲我今後的工作指明瞭方法,使我有了很大的收穫。我會在工作中總結、反思、積累,爭取做一個有情感、有思想、有智慧的更好的老師。

篇二:用心靈贏得心靈讀後感

讀完了“用心靈贏得心靈”這篇文章,使我的心靈頗爲震撼。 李鎮西老師的愛是那樣的博大,那樣的無私,我深深地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那字裏行間充滿的都是對學生的愛,是對教育的深入的思考,是不斷完善自我的學習。

李老師主張“用心靈贏得心靈”,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首先把自己當朋友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確實,只有擁有一顆學生一樣的童心才能與學生走得更近,才能走進學生內心深處,使教育活動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利益。其實,擁有童心並不是要求你一定要跟他們一起玩耍,而是隻要你不要總以大人的眼光、心理去看待他們的言行、思想就行了。

從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擁有一顆愛心,真心付出,孩子們也同樣對你真心喜歡。愛心還表現於對孩子的讚美與寬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點點的成績,不要吝嗇讚美,你會發現他們甜甜的微笑讓人陶醉,這種無名的愛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們要繼續努力爭取更好的成績;犯了過錯,要細心教導,讓他們感受老師是因爲愛他們才教導他們的,這種愛不需要言語來表達,他們也能感受到老師的一顆愛心,於是乎,他們就會注意下次類似的錯誤。因爲有了愛心,讓孩子努力爭取,改錯,會發現,這樣的教育更有意義,也讓人更容易接受!當孩子悲觀的時候,告訴他:你已經開始走向成功了;當孩子失敗的時候,告訴他:一切都可以重來;當孩子怨恨時,告訴他:每個人都會出錯的,寬容一些,對大家都有好處。也就是說,我們不僅需要有顆愛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顆智慧的愛心!

人心換人心,不管是在成人之間,小朋友之間,老師和學生之間更是如此。人心是肉長的,只要人與人之間互相溝通,互相體諒,我們的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如果我們老師與學生之間能夠心與心的交流,那種貓捉老鼠的遊戲將不復存在,學生體諒老師的辛苦勞動,在思想上仰慕、敬佩老師,學生就有一種學習的動力,他將刻苦的學習,拿出好的成績,好的表現來回報老師,這就是心與心的交融。

我踏上工作崗位至今已經快二十年了,對此感觸特深,家庭關係,社會關係,師生關係,每天都圍繞着我們。這些關係處理的好,對自己的教學工作,對自己的精神生活也是一種促進。人的情緒影響着工作的激情。對學生的看法同時也影響着自己的工作的質量。一個老師一天到晚陰沉着臉,學生會有什麼心情愉快的投入到學習中,一個老師整天數落學生的不是,學生有心情學習嗎?誠然,我們教師每天也受情緒的影響,老師也是聖人,不是沒有情緒的,只是我們要善於剋制自己的情緒,什麼時候不能外露。發脾氣不是事,學生莫看他們歲數小,他們已經有一定的思想,不敢當着老師發表自己的觀點,但是他們小朋友之間卻善於發泄自己,吐露自己的心聲。

我們老師,特別是班主任,有時我們看到的只是表面,學生的心靈深處,並不完全瞭解,有的在校很優秀的學生,在家卻是很任性,不管家長有能力還是沒能力,他們纔不管,不理解家長的良苦用心,花錢大手大腳,根本不知道家長掙錢的辛苦,只要沒錢用了,大人不給,就在地下打滾,這就是家庭教育的失敗。家長不善於進行養成教育,那老師在校不但是負責教好學生文化科學知識,更要注重思想品德教育,這對學生的未來起着決定性作用,那種只會死讀書的,不會適應新時代的要求,所以不管是班主任,還是一個普通老師都要和學生交流,走進他們的所想所思,獲得他們的信任,這樣,纔有利於開展教學工作。

正如李老師所講:“我們要用兒童的眼睛去觀察,用兒童的耳朵去傾聽,用兒童的興趣去探尋,用兒童的情感去熱愛”。這樣和學生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才談得上平等,談得上朋友般的關係。我們要尊重學生,對學生嚴格要求,並不是一味的體罰訓斥學生,體罰學生我們在無意中剝奪了孩子的權利。特別是有的老師愛拖堂,看似是愛學生的表現,實際上剝奪了學生10分鐘的休息權利。作業做不好,罰學生寫10遍,20遍……實際上學生是特別討厭的,況且學生也不見得理解了該題,記住了準確答案。所以我們愛學生的同時,又傷害着學生。

所以,教師在給學生愛時,要思考我們是否尊重了學生,對學生的身心是否有傷害,作爲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冥思苦想對學生最有益的學習方法來教育他們,讓他們健康的成長。

這篇文章所帶給我不僅是感動,更是震撼。有幸的是我還有漫長的教育旅程可供我去實踐、思考、探索。我會反觀自己與李鎮西老師之間的差距,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我也會永遠記住要用熱心、童心、愛心、耐心去做好教育。

第五篇:用心靈贏得心靈構建和諧師生關係-讀書心得

用心靈贏得心靈構建和諧師生關係

——讀《用心靈贏得心靈》(李鎮西著)有感

李老師說:“作爲一個優秀的班主任,至少應該具備這麼三種心:童心、愛心和責任心。”其實不僅班主任應該具有這三種心,任何一個優秀的教師都應具有這三種心。有了這三種心,我們才能在自己的教育實踐中努力地培養師生的依戀之情,培養尊重他人的優秀品質,用自己美好的心靈去贏得學生美好的心靈,共同創建和諧的師生關係。

一、培養師生的依戀之情,是構建和諧師生關係的關鍵

作爲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給自己作出一個準確的定位。我們不應該把自己看成高高在上的權威,而應該放下架子,俯下身來成爲學生的朋友。我們是學生的學習夥伴,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幫助者。因此:“我們要學會用兒童的眼睛去觀察,用兒童的耳朵去傾聽,用兒童的大腦去思考,用兒童的情感去熱愛。”(李鎮西語)這句話深深地啓發我們,作爲教師要做一個有童心的教育者,努力培養自己在看待事物、感受問題時多一份兒童心理,不要老是用成人的心理去看待兒童的所作所爲,把兒童的興趣、情感、純真放在一邊,時時事事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問題,那樣的話,許多事情都會變得事與願違。

作爲教師,在觀念上有了童心之後,還要在行動上表現出對學生的依戀之情。其實絕大多數的老師都具有這種情感,我也不例外。記得自己自從踏上這三尺講臺之後,心中自然多了一份牽掛:晚上睡覺的時候常常會想,我的學生今晚的睡眠質量怎樣,白天學習的東西是否已經掌握了;出差在外的時候常常會想,這幾天我的學生的生活是否安穩,學習進步了,有沒有出現思想波動;災害性天氣來臨之時,疏散學生回家之後仍不放心,他們是否已平安到家,路上不會出現什麼問題吧,直到電話那頭的家長傳來肯定的聲音之後才放下心來;甚至在假期裏都會有學生走入自己的夢境。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對孩子的依戀之情,這是教育修養中起決定作用的一種品質”。

我覺得老師對學生有了這樣一種一連之情後,就會關注學生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同時還可以根據學生細微的表情、神態、精神面貌就能洞察學生的內心世界,也就說我們可以不知不覺的走進學生的心靈。

古話說得好:人非草木,熟能無情。教育情感是培養出來的。只要我們走進了學生的心靈,學生也就在不知不覺中向老師敞開心靈的大門。我很慶幸自己是一位語文老師,因爲許多學生通過不同的方式跟我談心,向我傾訴他們的喜怒哀樂,甚至包括許多他們不願意向家長說明的祕密。一旦老師對學生產生了一種依戀之情後,學生同樣會對老師產生依戀之情。別說以前我當班主任的時候,學生捨不得長時間離開我;就是近幾年來作爲任課老師,學生對我的依戀之情同樣令我深受感動。記得去年這屆畢業生開畢業晚會的那一天,我正好出差在外開會。

當我開完會開啓手機之後,許多短信不期而至(我在開會時喜歡關掉手機),不久就接到了學生們的電話,邀請我參加他們的畢業晚會。我一面告訴他們先開始,一面自己準備儘快趕回來。令我感動不已的是當我趕到學校的時候,爲了等我,他們竟然沒有動筷子(畢業晚會包括兩項內容,一是同學們自己動手製作的晚餐;二是娛樂活動)。我進入教室,教室裏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面對此情此景,我忍不住熱淚盈眶。可能大家都碰到過這樣一個問題:“一個人最幸福的事是什麼?”“我覺得就是把愛好變成職業,把職業又做成事業,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始終伴隨着一種真誠的情感。”(李鎮西語)這句話爲我給出了一個明確的答案。

二,理解與尊重是構建和諧師生關係的前提

“愛心是教育的前提,但不是教育的全部,更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即使是真誠的愛心,也可能有兩個導向,或導向民主或導向專制。”(李鎮西語)有些人可能認爲這句話有些過,但我覺得我對李老師的說法深有同感。比如,我不喜歡拖堂,因爲我覺得拖堂這種行爲一是違反了教育教學的規律,二是無意中剝奪了學生休息的權利。然而我們的現實中就存在着這樣(本文 來自本站)一種現象,下課鈴響了,師生都應該休息了,但是老師就是不下課,接着講。從老師的角度來說,拖堂絕對是對工作的負責、對學生的熱愛,他想充分利用這點課餘時間多給學生一點東西。然而他沒有想到的是在他表達對學生的愛的同時卻無意中侵犯了學生休息的權利。同樣,許多家長也是如此。“天下父母心”,沒有一個家長是不愛自己的子女的,然而我們許多農村家長對子女的愛卻打上專制的色彩。他們不是經常跟孩子作心靈的溝通,去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而是一味地用嚴厲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甚至有些家長還用粗暴的打罵來完成自己的教育。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的心願是沒有錯的,但這些專制的愛卻往往會導致事與願違。

我們面對的教育對象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有自己的個性和特徵、有自己的興趣和思想。而且我們面對的不僅僅是一個人而是一羣人,他們之間存在着個性差異,我們作爲教育者決不能忽視這種個性差異。因此,教育過程絕不僅僅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應該充滿人情味,教育的每個環節都應該充滿對人的理解和尊重,都應該體現出民主與平等的現代意識。這種意識能使教師充滿人格魅力。而人格是可以感染的,老師的這種人格會像春夜喜雨一樣無聲地滋潤了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尊重別人。

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係能使學生擁有良好的情緒去面對學習。學生會因爲喜歡一位教師而喜歡一門功課,同樣,也可能因討厭一位教師而討厭學習。一個被學生喜歡的教師,其教育效果總是超出一般教師。但願我們的老師都成爲學生的良師益友,但願我們的教育因爲我們這班教師的存在而開出燦爛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