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鴻門宴電影觀後感精品多篇

觀後感2.05W

鴻門宴電影觀後感精品多篇

《鴻門宴》觀後感 篇一

翻開歷史的畫軸,穿越時空的界線,行走於歷史的長廊中,我們在驚歎五彩斑斕的歷史之餘,禁不住感嘆:許多時候,歷史給予成功者的,是讚美,而留給失敗者的,只有批評與嘲諷。

也許這是歷史的一個通性:勝者爲王,敗者爲寇。歷史上的“史記”,多數都是由某一時期的勝利者所抒寫,所以說歷史是勝利者的歷史也不爲過之。

可是,無論歷史的評價如何,每個歷史的觀望者都有自己獨特的思想,它不會被歷史同化,它是自我精神的一種見證。正如我一直深深地堅信着,項王並非是一個卑微的失敗者,而是一個完美的失敗英雄。

項王有情,也許他並不像一個真正的霸主,因爲他的感性,總會超出他的理性。他可以一直深深地鍾愛着虞姬至死不渝,於是便有《霸王別姬》的絕唱經久不衰,悲得令人泣下,壯得令人擊節;纔有公元前202年那個蒼涼的秋夜:一彎冷月如鉤,殘月照着悽清的垓下古戰場,四面楚歌時,大英雄與大美人作千古訣別的悽美。於是,中國文學殿堂裏又多了一首蕩氣迴腸的《垓下歌》及其一首美人的和詩。他可以不拘小節地體恤將士,求賢若渴,甚至可以在一場本該果斷下殺手的宴會上對敵軍的一員大將惺惺相惜。不怕千軍萬馬的他,卻害怕愧對江東父老。他的情,讓他在帝王之路上從此多了許多的羈絆。

項王有義。他對於項伯的泄露軍情並不責備。也不過多地責備別人的無心之錯,這是他的義,是他的靈魂之柱,也便有了世人所謂的“婦人之仁”的罵名。

項王有勇。他是一員勇者,他的勇把戰場上的暴力詮釋成了藝術。當四面被諸侯兵重重包圍時,他徒步殺死漢兵幾百,即使身受重傷,漢軍將士也不敢輕易近他。當他看見自己過去的舊將呂馬童時,笑着說:你不是我過去的老朋友嗎?我聽說漢王懸賞千金購我人頭,並賞萬戶封地,我就成全你吧,語罷自刎而死。這是何等地蔑視,這是何等的悲壯!他自殺了,死亡,算什麼?死給敵人看,死給朋友看,死給天下人看。這就是勇者——項羽。

這就是生時轟轟烈烈、死得光明磊落的楚霸王項羽,一個失敗的英雄。

一個個遺恨的舊渡,曾經的楚河漢界,都在世局的起落中泯滅了,只有這英雄的故事,還時常令人掛念。

“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的《夏日絕句》至今激勵着世人。

鴻門宴電影觀後感 篇二

看了鴻門宴以後,我深有體會。

本片以張良敘述這千古棋局爲主要,向觀衆們把鴻門宴的始終展現出來,表達出衆人因鴻門宴而改變命運的無奈,透過的虞姬一句“你知道赴宴的代價嗎”道出命運的無情。本片以鴻門宴爲矛盾中心,再現了歷史上的楚漢戰爭,以及在戰爭中謀士的機謀較量和項羽與虞姬的悽美戀歌。

本片的一大敘事特點在於設懸與釋懸,通過懸念的設置引起觀者的求知慾。神祕的。老人爲太傅及其學生講述這場楚漢戰爭的故事,老人的身份是設下的第一個懸念,一直到最後揭示他是張良纔算是釋懸。本片便是張良的一場回憶錄。如果說范增錦囊的懸念,內容是兔死狗烹的開端。那麼虞姬的那句:“這赴宴的代價你知道嗎?”的設置懸念,則是揭示全篇的猜忌。這個代價在本片最後由垂垂老矣的劉邦來釋懸,這赴宴的代價,就是你失去能力去相信任何人。而本片的最大懸念是范增與張良的最後一盤棋的結果,最後歷史詮釋了這結果——兩敗俱傷。歷代君主與帝王內心最大的敵人就是猜忌,位高權重,時時刻刻提防別人覬覦自己的位子,內心的多疑使身邊的朋友一個一個的離去,只剩下孤寂,沒有了敵人與朋友的人生也就沒有那麼可以留戀的樂趣。

整部電影人物鮮明,諸多人物都被刻畫得栩栩如生,項羽的霸氣,劉邦的深沉,范增的算計,張良

的韜略,韓信的急功近利,樊噲的粗魯直爽,虞姬的柔情似水,及諸多死士的蒼涼壯烈。

我從這裏知道了,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人,也不要輕易聽取別人的話,更不要多疑自己的朋友。

鴻門宴電影觀後感 篇三

看完這部電影回到家中打開電腦在百度上打出鴻門宴這幾個字,我想看看大家對這部電影的看法。看看有沒有和我有相同的理解這部電影,發現很多人覺得這部電影不看好都認爲反轉了歷史。顛倒是非、項羽沒有歷史上那樣自大,驕傲。重義氣,沒有霸氣和殺氣,劉邦沒有那種狡猾和弱小的性格描述,范增和張良大家都覺得缺少了什麼。現在我就說說我自己看後的觀後感。歷史只是在書上去描述,每個人物的性格我不會去計較。畢竟是120分鐘的電影,要去描述一本千年的歷史很難。在說寫上下5千年的作者也不可能完全的去知道里面的每個細節,拍一部好電影很難。要去把握很多細節,鴻門宴的導演我很佩服,用不同的位置和時間分段去分開時間來描述每個人物的閃爍點。很難的。戰爭的畫面也很震撼,雖然加入了很多電腦特技,畢竟拍個電影要節許久已經沒看過一部好電影了,鴻門宴雖然沒有那樣去描述歷史的過程。約成本不可能真的叫40萬大軍來嘛,開個玩笑。一段是霸王別姬的愛情故事讓我們知道了虞姬的忠烈。

范增的忠讓感到很傷心,就好象他說的那句話,還有一種棋叫兩敗俱傷。張良的忠換來的是劉邦的追殺,最後雖然沒有死,可電影結束的時候打開那大門。回憶一下進入了張良的內心,最後一個一個的倒下,樊噲的忠勇叫劉邦脫下龍袍。我和你出來跟隨你怎麼多年。你爲什麼要怎麼做,以前不是說好了打完戰。一起回家鄉和大家喝酒的嘛,很辛酸的一句話,樊噲自殺了。他死也不明白劉邦的想法爲什麼要怎麼做。韓信在電影裏是一個很有自信的一個人。就因爲在劉邦面前說了兩次,這樣的話,等事情完了’我要得到我應得的。最後劉邦打開了從項羽死後得到的錦囊。韓信引來了亂箭之死。連環計的展現還挺吸引人很值得去思考。

每一部電影沒有完美的,可能現在還有大部分還不認同這部電影。就好象以前的大話西遊。人人都說垃圾電影,現在了?時間過去了?人人都說是經典。我相信以後鴻門宴也是一部經典,很少看完電影有感觸。今天真的有感觸了。老套是老套了點。依舊是愛恨情仇。依舊是爭奪天下,依舊是連環計。三個依舊概括了一部電影的經典。從一開始就是一步錯棋,沒有人走對過。電影就是電影何必太過偏激,只要安靜的去看每個人物,每個故事段。就好象樊噲說過的那句話,我現在只有九個手指了。換作我個人的看法來代替一下。沒有十全十美的。只有自己去感受精彩的瞬間。

鴻門宴電影觀後感 篇四

“一念決生死,一宴定天下。”11月29日,在所有影迷的期待下,電影鉅製《鴻門宴》隆重上映。我懷揣着無不激動的心情走進影院,享受這場恢宏的視聽盛宴。

劉項之爭這一歷史時期中,鴻門宴當是最令人稱道的史實。大量的文學藝術作品都選取鴻門宴爲素材進行創作。然而,由李仁港導演指導的這部大作卻有別於以往的作品。

獨特新穎的電影開場。影片開場並未直擊歷史,而是採用以後人講述的方式引入,小小的一個“緩衝”,好像餐前的甜品,使觀衆不會因爲突然的進入那段遙遠的歷史而感到措手不及。

“開飯前,”絕妙清晰的人物及關係介紹。劉項之爭的過程中,涉及到的歷史人物是非常多的,要想把他們的身份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理順也就十分不易了。然而,影片僅僅用了幾分鐘,採用蒙太奇式的場景轉換就將劉邦﹑項羽及其各自的部下介紹的清清楚楚,關係脈絡清晰明瞭。

一氣呵成的故事情節,精心的結構安排,完美結合的背景音樂和蘊義豐富的結尾,都是整部電影的亮點。而該電影的最大突破則在於創新。一改傳統的“飯局”,取而代之的是扣人心絃的“對弈”黑白棋子是水火不容的兩股勢力,步步暗藏殺機,局局佈滿陷阱。沒有鐵刃寒光,卻處處兇險。

在我看來,《鴻門宴》是近年來,古代歷史題材電影中的巔峯之作。如此優秀的電影作品,獲得好評,取得佳績,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好的電影要有好的人物來豐富,好的人物要有好的扮演者來詮釋和演繹,觀後感《電影《鴻門宴》觀後感》。“十年風雨艱辛路,今朝一覺電影夢”,馮紹峯,以其細膩入微的表演,至真至誠的情感表達,深刻﹑完美的呈現出西楚霸王項羽這一角色,無疑爲電影增添了許多光彩。正是馮紹峯出色的表現,讓我對項羽有了新的審視和感悟。

或許是因爲他的失敗,又或許是因爲他的悲慘結局,過去的我一直認爲項羽是胸無城府、自矜功伐的一代草莽英雄。觀看《鴻門宴》之後,我卻篤言道:“我不是虞姬,卻也深深愛上了項羽。”縱觀歷史,試問有哪一個人物既有“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豪情,又有“叄千弱水,只飲一瓢”的柔情。吾曰:“獨羽一人耳。”

吾非虞姬,亦愛項羽,獨愛他豪情比天。“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鴻鵠之志,豪情可見,垓下被圍,並肩揮刃破敵出,烏江絕境,本有出路可尋,唯恐愧對江東父老,高喊:“天之亡我,我何渡爲?”知恥重義之心,豪情盡現。

吾非虞姬,亦愛項羽,獨愛他柔情勝水。忍痛惜別范增,“亞夫啊!”那一聲撕心裂肺的吶喊,眼淚如細流汩汩而出,柔情如淚,真摯動容。四面楚歌,散盡八百楚兵,烏江河畔,漫拭衣襟,溫語別姬,柔情如水,激起層層漣漪。

此刻,我才真正讀懂了李清照“生當做人傑,死亦爲鬼雄。”的敬佩;讀懂了“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思念;讀懂了王安石“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捲土來?”的無奈;讀懂了鄭板橋“何以英雄駿馬與美人,烏江過者皆流涕。”的哀傷。

一念之間,我們作出了抉擇。情與謀之間,我們下定了賭注。失或得、進或退、對或錯。這是一盤沒有誰勝誰負的棋局。一念鑄成的千古情愁,恍然一宴,恍然如夢,轉眼人散、曲終、幕落。

“鴻門宴,一時千古恨,分劃溝鴻,”宴畢餘香,回味悠長。意猶未盡,沒世難忘。

《鴻門宴》觀後感 篇五

本片以張良敘述千古棋局爲主要向觀衆把鴻門宴的始終展現出來

項羽真是人生的贏家,一念決生死一宴定天下鴻門宴觀後感。

他一切都有了,名門之後,有個那麼好的老師培養他,有那麼好的天賦,只要他站在那裏,人們就愛他。人們就追隨他,無法抗拒他的魅力。縱使他好勇鬥狠,縱使他太過天真。

劉邦就是反抗特權階級的屁民。

他什麼都沒有,他也看不起所謂尊嚴,也看不起所謂高貴。他只是小心翼翼的掠奪,他只是小心翼翼的生存。他只是小心翼翼的嫉妒着,小心翼翼的使壞,然後一股腦的就勝利了。

項羽什麼都有了,只是沒學會做個人,他感覺自己是個神;劉邦什麼都沒有,但是他看清了這個世道,並且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觀後感《一念決生死一宴定天下鴻門宴觀後感》。

導演的打戲功力不用說了。不論你有多麼不懂李仁港的戲,你總不能否認他在打戲的掌控上真是360度無死角。恨不能每一幀都是完美構圖的畫面。怒馬穿過塵土,英雄衝向夕陽。馮紹峯在這部戲裏耍盡了帥,鬥盡了狠。

整部電影人物鮮明,諸多人物都被刻畫的栩栩如生。項王的霸氣,劉邦的深沉,范增的。算計,張良的韜略,韓信的急功近利,樊噲的粗魯直爽,虞姬地的柔情似水,及諸多死士的蒼涼悲壯。

我從這裏知道了,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人,也不要輕易聽取別人的話,更不要多疑自己的朋友。

《鴻門宴》觀後感 篇六

《鴻門宴》所敘述的是楚霸王項羽,劉邦在共同滅亡秦國之後,范增見劉邦有雄視天下之心,因此舉辦了一個暗藏殺機的宴會,準備除掉劉邦。而劉邦最終在張良,項伯,樊噲等人的幫助下逃離楚營的故事。

項羽,昔日的楚霸王,多麼的威風,多麼的不可一世!但因爲與劉邦爭天下,兵敗垓下,最終落個烏江自刎的下場。歸根結底,都是他桀驁不馴,猶豫不絕的性格讓他在鴻門之上錯過了一次刺殺劉邦的絕好機會。就這樣,一個唾手可得的江山被拱手送人。多麼的可悲!多麼的殘忍!項羽壓根兒就沒想到他所見的種。種,皆是劉邦之計。所以,“古之成大事者,不可拘泥於小節”。

曹操,歷的奸雄。這是基於人們個人愛憎基礎上給予他的名字。讓我們正視歷史:“曹操,字孟德,詩人,軍事家……”這些是什麼?——這沒有什麼,僅僅是因爲他當斷則斷,遇事有魄力,當他誅殺孔氏後人時,正是因爲他的鐵血,後世纔有“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典故。若不是他的能力,他的性格,何以三足鼎立,統江山;又何以有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壯詩篇。

項羽之所以失江山,劉邦,曹操之所以得江山,正是因爲個人人格。項羽的桀驁不馴讓他孤注一擲,讓他呈匹夫之勇,讓他兵敗垓下;而劉邦,曹操也正是因爲他們的性格,讓他們招賢納士,讓他們統帥三軍,讓他們“該出手時就出手”。當然結局也必然有不同,一個既失江山,又失美人,另一個則建立千秋功業。

就個人觀點而論,項羽——我崇拜,但只有一個嘆惋——英雄短命;劉邦,曹操——我尊重,但他們也只有一個評價——書寫歷史。

好的個性——好的人生,讓我們書寫屬於自己的篇章。

《鴻門宴》觀後感 篇七

西楚霸王項羽是我國曆的悲劇英雄。

項羽身爲楚國貴族後裔,從24歲(前209)起兵反秦開始,到31歲(前202)垓下身亡爲止,在風起雲涌的反秦鬥爭和楚漢相爭的舞臺上,只活躍了短短的8年,卻留給人們歷久不衰的鮮明印象。

公元前207年,鉅鹿之戰。此時陳勝被殺,項梁戰死。秦軍名將章邯率20萬主力圍困趙軍於鉅鹿,而反秦起義軍首領宋義卻坐觀成敗,延誤戰機。項羽果斷地斬殺宋義,率楚軍渡過漳河,破釜沉舟,以一當十,殺聲震天,九戰九捷,消滅了秦軍主力,取得了關鍵性的勝利。此時的項羽將他的英雄豪氣演繹得淋漓盡致。

公元前202年,楚漢相爭已近尾聲。項羽到了四面楚歌的悲慘境地,不免發出“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嘆。但在最後一戰中,他孤身奮戰羣敵,“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倒退)數裏。”可以想見其多麼神勇!但“虎落平陽遭犬欺”,終究擺脫不了受圍困的處境,故有烏江邊贈馬亭長之舉,有無顏見江東父老之感,以自刎之舉成全急欲領賞的漢軍將領。一代英雄,自我毀滅。死得坦然,一點也不拖泥帶水。就連李清照這樣的弱女子也不禁讚歎:“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一個項羽,豈不是將整個南宋小朝廷比了下去?

項羽是英雄,但只是一個失敗英雄,只是一個悲劇英雄。

他力能扛鼎,有萬夫不當之勇,但他有勇少謀。

他自視甚高,豪爽直率,但“自矜攻伐”、“奮其私智”、“欲以力征經營天下”,剛愎自用,不善用人。劉邦能利用項伯來擺脫危機,項羽卻輕易出賣曹無傷;劉邦對張良言聽計從,項羽有一范增卻不用。

他坑殺秦軍降卒20萬,火燒阿房宮,其暴戾之舉令人扼腕。

他自封西楚霸王,天下以封王侯,更是倒行逆施之舉,豈不是要將歷史車輪拉回到戰國時代?

他在面臨垓下之圍的絕境時,尚自負英雄,說什麼“天亡我,非戰之罪也!”拒絕從失敗中吸取教訓。

他政治上優柔寡斷,目光短淺,不屑於耍弄權術,又怎能玩得過年長他24歲又極有心計極有野心的劉邦呢?

總之,項羽能作一員偉大的軍事將領,卻不能成爲一名傑出的政治家。

屠洪剛在一曲《霸王別姬》中唱道:“問世間誰是英雄?”後人卻更感慨於他生離死別時表現出來的俠骨柔情。至於他是否英雄,他已以自身的行爲作了的註解。

鴻門宴電影觀後感 篇八

終於有時間看這部電影。

這是一部很值得欣賞的電影。從它的最初啓動,到一步步登陸熒屏,“鴻門宴”三個字從沒有離開過觀衆的視線。各主要演員不斷在微博與觀衆互動、一時間“放飯了”成了大家的口頭禪。隨後出品方又展開了關於中國飯局的文化探討。鴻門宴的前期預熱吊足了大家的胃口。自然票房成績也是令人引以爲傲的。

就人物講。個人很喜歡馮紹峯塑造的項羽。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透着無以復加的霸氣。縱然功敗垂成,項王仍舊是被後世歌頌萬千的大英雄。他的眼神中透着高處不勝寒的孤獨。又似對其命運的暗示。讓人唏噓。都說劉邦是小人。其實他只是一個普通的正常人。生死關頭。他的反應雖夠不上義薄雲天。卻也合情合理。只不過與項羽兩相比較下。就相形見絀了。

范增的足智多謀讓人豔羨。相信以他的智謀肯定知道項羽的有勇無謀、匹夫之勇,難成大事。但卻心甘情願的輔佐項羽這麼多年。是人都會有感情。聰明如范增,終也逃不過這份“父子”情的牽絆。多年的情分亦難抵"猜忌"二字。縱然知道這一切都是張良的離間之計。范增還是選擇了默默離開。不曾爲己辨別一絲一毫。只因羽兒相信了。當彼此的信任不復存在時,再多的辯解也是徒然。所謂“一日爲父終身爲父”。即便要離開。范增還是在爲他的羽兒着想。所以才留下了所謂的“錦囊妙計”。也算是與張良謀士間的又一種較量。這種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本事,更加神話了范增。

電影中穿插了很多文學典故。項莊舞劍志在沛公。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四面楚歌。這樣的電影是極好的。於觀影的同時潛移默化的將中華五千年曆史精髓傳達給觀衆。看完這部電影。有關那段歷史的很多詩詞歌賦於腦海中噴薄而出。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

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杜牧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一聲長嘆。——張可久

那段歷史曾被後世多少文人歌頌過。穿越千百年後。留給我們的除了對歷史的緬懷。更多的是奮發。是思考。

《鴻門宴》觀後感 篇九

大家對“鴻門宴”這個故事比較熟悉吧!今天,我就要通過這個膾炙人口的故事來了解分析故事中的兩個大人物——劉邦和項羽的性格特點。故事中劉邦機智脫逃,就已註定了他的結局不再模糊,而項羽最終自刎的原因也一清二楚!

曹無傷這一根引火線,引出了一場巨大的戰爭——項羽發怒了要殺劉邦,范增也在一旁添油加醋。當時,劉邦只有十萬人馬,而項羽卻有四十萬人馬!兩方交戰,劉邦必敗無疑。命運無常,就在此時,來了個大人物,改變了沛公的命運——項伯!

項伯,就是項羽的叔叔。因爲他和劉備的謀士張良有交情,當天就把項羽第二天準備攻打劉邦的消息告訴了張良,但他沒有想過張良知道後會是什麼樣的`後果。一陣密謀後,劉邦決定先迷惑項伯,先是表白自己進關並無野心,又承諾和他結爲親家,並請他在項羽面前說好話,然後自己在第二日早上去項羽的駐紮地新豐鴻門謝罪,於是就有了那個千古傳唱的故事——鴻門宴!從此,他們的一生都得到改寫。

劉邦這個人能分清好壞,聽從好的建議。而項羽卻恰恰相反,分不清正與反,有時就因爲“分不清”才做出了錯誤的判斷,造成了千古恨。鴻門宴,就是千古恨的典型:劉邦沒有相信“鯫生”們的話,而是果斷的相信了張良;項羽就沒有聽范增的忠告,而聽進了項伯的蜜語……

劉邦這個人有心眼。劉邦就是因爲心眼多,登上了皇帝的寶座;“西楚霸王”項羽就是因爲沒心眼,才聽進了項伯的謊言;就是因爲沒心眼,才放走了劉邦;就是因爲沒心眼,才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裏……一代天驕,西楚霸王,因爲沒心眼結局很慘。回過頭看,有心眼的人物還是劉邦。劉邦有心眼,使他覺察出了“臥底”曹無傷,使他“結交”了傻乎乎的項伯,使他逃過了差點滅頂之災的鴻門宴,使他成爲了漢朝的開國皇帝,再顯新的篇章!

劉邦這個人相對而言,比項羽謙虛多了。正是項羽太有才,就聽不進別人的勸告,所以纔不理會范增擊玦的吧。劉邦雖然有點驕傲,但他能聽進建議,所以他又比項羽技高一籌了。驕傲的人一般自尊心也很強,項羽就是自尊心作怪,令他“無顏再見江東父老”而拔劍自刎。

另外,劉邦比較果斷,而項羽卻總是猶猶豫豫的。比如說他要攻打劉邦也要第二天打,如果當天就攻打的話,歷史就可以改寫了!范增一直要項羽殺劉邦免除後患,但他猶豫不決,錯失良機。要是換成劉邦的話,他是決不會心慈手軟的!劉邦就果斷了:一不做,二不休。他答應第二天去參加鴻門宴,一早就去了;說了要對項伯好點,就真的對他好點;說逃就逃,說走就走,真果斷!

雖然當時劉邦的軍事力量遠不如項羽,但他爲人、性格等方面都比項羽強。所以兩人最終的命運也截然不同。性格即命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