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入侵華爾街觀後感(精選多篇)

觀後感1.52W

目錄

入侵華爾街觀後感(精選多篇)
第一篇:《入侵華爾街》觀後感第二篇:入侵華爾街觀後感第三篇:入侵華爾街觀後感第四篇:入侵華爾街第五篇:觀後感《華爾街》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入侵華爾街》觀後感

被接受是“恩典”,接受事實才是勇氣

——《入侵華爾街》觀後感

11新聞2 袁婕媚 2014024222

影片中的吉姆有他平凡的一面,也有他極端異類的一面。作爲一名保安,他堅守崗位,得到上司的表揚和讚賞;作爲丈夫,他爲治療妻子的病四處奔波,無微不至。如果一切都順其自然,那麼他的一輩子必定都是安穩的,愜意的。然而,當資本主義的經融危機席捲華爾街,導致他負債累累;患病的妻子無法接受殘酷的事實也離他而去的時候,他徹底崩潰了,走上了所謂的復仇之路。

我並不贊成影片中做倡導的“個人主義”和“英雄主義”。吉姆的妻子因患病支付高額的醫療費用,不願成爲吉姆的累贅二選擇割脈自殺。我人文,她是自私的,爲逃避現實而一走了之。其實吉姆在知道妻子的病情後已經接受她,在他眼裏,她有義務和責任照顧他的愛人,他說過,她是她的精神支柱,是他有勇氣面對現實的力量。相比之下,我覺得威爾伯和他的妻子做得要好得多。威爾伯在《超越死亡:恩寵與勇氣》中寫到他陪伴妻子催雅對抗癌症,艱難的走過5個年頭的真實故事。包括到各個國家尋醫,化療,放療,各種大大小小的手術。即使是在催雅化療時頭髮脫光,切乳房手術後只剩一個乳房,他仍然認爲她是他遇見過最動人的女子。催雅也多次想要放棄治療,她還是堅持下來了,即使治療讓她有多麼疼痛,即使她每天都要自己打針,每個2小時就吞下幾十顆藥丸,即使她要帶着氧氣筒生活,她還是堅持了5年,痛並幸福着的5年。一個

人,能被別人接受的一切那都是恩典,自己能接受現實那纔是勇氣。

影片中因體現“英雄主義”而製造了很多血腥的鏡頭。瘋狂的吉姆在殺害那麼多的高級官員銀行企業家的時候並沒有改變這個世界。是這個世界在不斷地改變着他。當華爾街的經濟崩潰時,他嘗着去努力爭取自己的一席之地於是他去炒股;他的經紀人卻欺騙了他,害得他錢財兩空;爲了拿回自己的錢,他決定去打官司,可惜,現實又狠狠的扇了他一巴掌,他變得一無所有。所有的事情都在惡化中,他的妻子也無奈的離開人世。在這殘酷的現實面前,他惱怒成羞,決定要報復這個世界。從此,變成了不折不扣的殺人魔。影片中,吉姆殺人一槍斃命,讓一些痛恨有錢人的人產生強烈的共鳴,恨不得他把那些人全部殺光,讓世界安寧。然而,如果,每個人遇到重大的挫折時都怪責於社會,拍案而起。那麼,這個世界是多麼的讓人恐慌,窒息。這個社會能給我們每一個人的非常有限,更多時候,我們要去努力爭取。如果你爭取比到,那可能是你不夠努力,或者努力的方向不對。

第二篇:入侵華爾街觀後感

入侵華爾街觀後感

復仇是熒幕永恆的主題之一;他就像愛情,表面上是一種情緒的昇華,卻被人類表現得千變萬化。有人因復仇而活,有人因復仇而死,有人從復仇中尋得快感,有人又在復仇中掙扎,有的復仇被定義爲正義的制裁,有的復仇又被渲染爲罪惡的枷鎖;古人雖說,冤冤相報何時了,但在藝術工作者看來,復仇這個行爲,無論因果,放大的往往是觀者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情緒。

故事以美國金融風暴爲故事背景,從一開始便用新聞錄音引導觀衆對華爾街的金融家們產生對立情緒;而後華爾街金融機構裏高層之間交流頻繁說出如“我們要救的是公司,不是客戶”“我們的任務是自救,讓他們去死”這樣直白殘酷的對話,讓觀衆對這些金融家的負面情緒逐漸積累;就在整個市場岌岌可危時,他們的對策依然是不斷地推銷基金,貪婪的本質一覽無遺。這時,鏡頭切入主人公吉姆的生活;妻子患病,而他只是一名普通安保人員,高額的治療費用讓他們的生活愈發困難;而當吉姆見到對他避而遠之的投資經紀人時,被告知他的投資出現了問題,更爲滑稽的是他還因此背上了6萬美元的賠償金。在這樣的困境下,律師的獅子大開口和銀行毫無妥協讓他們的住宅都變成了抵押物;工作的特殊性甚至讓吉姆丟掉了工作,就在此時,無法承受壓力以及不願再拖累吉姆的妻子選擇了自殺;福不雙至,禍不單行,就在來自各方面的火上澆油後,妻子的離去壓倒了吉姆的最後一根稻草,讓他徹底淪爲家破人亡的喪家犬。影片用了一半時間循序漸進地展現吉姆逐漸家破人亡的過程,但細節的堆疊又讓這一切充滿說服力:報紙與電視廣播隨時都在控訴資本家的醜惡嘴臉,他與妻子之間細碎短暫的親密肢體接觸讓這對患難夫妻看上去並不是流於表面;身邊朋友與上司的言語鼓勵安慰,切實的經濟幫助又與趁火打劫的律師、冷麪無情銀行與經紀人形成鮮明對比,展現了導演的階級思想:富人們大多爲富不仁,而普通的工薪階層之間卻大多有着善良與憐憫。但在金融風暴席捲的時代背景下,深陷其中的普通人卻只能是被拋棄的棋子,無力迴天;而現實中每一位經歷過甚至遭受過金融風暴影響的普通人或許不會有如此極端的遭遇,但在電影一系列不厭其煩的鋪墊下也能對吉姆產生深刻的同情以及對金融家們的憤恨;無論是吉姆抑或觀衆內心深處的恨意都達到了頂點;而在吉姆一次無意導致其中一位金融高管意外身亡之後,觀者與吉姆的仇恨得到了一部分釋放,情緒的調動非常到位,一場復仇已無可避免。()至此,吉姆開始從各方面蒐集金融高管的信息後開始了自己的無差別復仇,第一次的射殺還伴隨着驚恐,第二次行動吉姆的眼裏便只有木訥,就像自己僅僅是坐地鐵兜了一個圈。諷刺的是媒體對金融高管的接連被殺似乎並不感到驚訝,在他們看來這些貪得無厭的金融大鱷仇家太多,完全是咎由自取;而在這樣帶有強烈私人恩怨的復仇大戲中,代表法律的警方往往被導演弱化;在電影的世界觀中,當復仇變得容易時,主人公、觀衆、導演都已進入狂熱,得到些許慰藉的內心期盼的只會是一場更大的殺戮。果不其然,導演對於暴力的隨性很快暴露,吉姆在擊殺了他的經紀人後又在高樓中對着對面辦公樓中隨意射殺;看着玻璃窗後那一個個直立標靶一樣的看客倒下,不得不說,有些觀衆是會有些許快感的,也許吉姆的仇恨與那些人無關,但暴力仍然是人內心深處最呼之欲出的黑暗;好在烏維。鮑爾並沒有讓主人公一直開啓無腦殺戮模式,最後設計一個圈套讓金融高管被姍姍來遲的警方甚至依然帶着對這些金融家最終極的諷刺。

復仇在這部電影中不再具有“冤有頭,債有主”的宿命感,我們更多看到的只是一頭失去理智的死魂靈通過行使暴力尋找他生存的意義。與其說這是復仇的快感,不如說是暴力的快感;導演不知疲倦的添油加醋就是想讓主人公與觀衆對於傷害生命沒有不安與愧疚感,他通過對資本主義煽動式的剖析得出這樣一個讓人失望的事實:在有秩序的資本主義社會中,贏家永遠都是實業家,金融家,普通的人窮其一生所做的不過是鞏固他們的地位,名望與金錢;而吉姆用最原始的暴力翻轉了這一現實,因爲只有這樣才能激發觀衆感同身受的情緒,從而不再對劇中主人公肆無忌憚地傷害生命產生不安與愧疚;抨擊資本主義之醜惡的同時又能滿足自己的暴力訴求。

片中有句臺詞我印象比較深刻,大致意思是說搶個5萬塊的加油站得判刑,而投資銀行家搞跑了20萬億卻啥事沒有。只能靠武力解決了,美國對阿富汗、伊拉克就是這麼幹的。

金融不愧是這個世界上最好搞錢的勾當。投資銀行拉個假貨公司上市,不管投資人賺不賺錢,反正它都抽傭。券商天天推薦股票,不管客戶賺不賺錢,反正它都抽傭。基金管理投資人資金,不管投資人賺不賺錢,反正它都抽傭,投資人賺了,它抽成更多,虧了一毛錢都不用吐出來。世界上還有其他不用管客戶死活都能賺錢的行當嗎?

我不禁想,這片的導演得虧了多少錢,才能夠宣泄出如此的情緒!類似我一樣的小散,看完此片估計會很爽!

第三篇:入侵華爾街觀後感

《入侵華爾街》觀後感

教育科學學院 11小數班 陳敏兒 2014734135

《入侵華爾街》這部電影是以代表金融和經濟力量的華爾街爲背景,主人公吉姆是一名普通的紐約保安,工作之餘和幾個窮哥們吃吃漢堡喝個小酒,過着不富裕但平靜的生活。但在後來,他摯愛的妻子身患重病、受投資經紀誤導投資失利、律師不負責任地沒有幫他爭取應有的權利而虧了本金等重大變故致使吉姆簽下銀行一大筆債務,吉姆在經濟上出現了嚴重的危機,不幸的事接踵而來,保安公司因吉姆欠債累累而解僱了他,銀行沒收了吉姆的房子,吉姆的妻子絕望地選擇自殺,吉姆失去工作、妻子、蝸居,失去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切,而使他陷入如此困境的人正是那些貪婪嘴臉的資本家。因此,吉姆成爲仇恨的復仇者,以極端的方式報復。 當吉姆的仇恨到了極點的時候,吉姆當了那些不負責任的資本主義家的上帝-審判者,他將他的仇恨、將他的過去都聚集在那把槍支上,子彈就成了審判的工具。電影的高潮是男主角一一槍殺了使他人生墮落到低谷的罪魁禍首,並在華爾街上挑起了恐慌事件,展開一場大型的屠殺。雖然一開始吉姆是爲了自己而展開報復行動的,但在後來他是爲和他一樣深受資本主義家迫害的小市民而戰的。

從社會的角度上說,這無疑是大快人心的事情,當時華爾街是美國、世界金融和經濟的中心力量,華爾街等同精英主義、強權政治和割喉形態的資本主義,但由於這裏有着不負責任的資本主義家,許多小市民的一生都栽在這片資本主義市場,成爲資本主義家賺取暴利的

墊腳石,有人說華爾街的本質就是恐懼與貪婪,而現在看來,這兒只剩恐懼了。電影最後,男主角說他會繼續下去??因此,吉姆已經成爲這些“脆弱的小市民”的代表,他們以這種極端而讓人恐懼的方式向資本主義表達他們的強烈不滿和展開民主抗議。

但是從人文的角度來說,其實這是一種非常不公平的報復,電影中男主角從法律途徑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方法,最後他通過槍戰的暴力途徑來解決。在他展開報復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是傷及許多無辜的人員,資本主義家雖然可惡,但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壞人,他們也有妻子、兒女,電影中即使吉姆放過了其中一位有妻子的職員,其他職員也有妻子、兒女啊,那他爲什麼沒有放過其他職員,他這樣子的行爲不是與他的思想相矛盾嗎?

同時,這也給美國的資本主義家起了很大的警惕作用。吉姆的行爲是爲了讓的資本主義家明白他們要爲自己不負責任的行爲付出沉重的代價,投資雖有有風險,但不爲投資人負責的行爲更是罪惡。

第四篇:入侵華爾街

“入侵華爾街”影評

孜裏米拉·艾尼瓦爾 1120143387

“入侵華爾街”影評

早就有所聽聞金融危機情景下,無論是國家、企業還是員工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關於金融危機的進一步瞭解是在看了《入侵華爾街》這部影片後,我深刻地體會到金融危機對中層階級的惡劣影響,心裏深受震撼。本是一個善良熱心的人,但經過一系列的厄運,主人公轉變成爲高級殺手,如此大的反差,讓人不得不進行深思與反省。

金融危機就像是摧毀經濟的重磅炸彈,有人從中坐收漁利,有人卻因此身無分文,無家可歸。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較大幅度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幅度的縮減,經濟增長受到打擊,還伴隨着企業大量倒閉的現象,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是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的局面。影片中的吉姆就是其中一個深受金融危機影響的普通民衆。投資的資金縮水,一夜間所有積蓄變成泡沫;惹上官司,背上欠債的黑鍋;尋找律師尋求希望但案子無果,欠債的雪球越滾越大,希望破滅;銀行拒絕貸款,惹上誠信危機;被公司辭退,淪爲無業遊民;心愛的妻子承受不了巨大的壓力離開人世,精神支柱轟然倒塌,激發了吉姆復仇的衝動;房子被查封,淪落爲無業無房無錢無妻遊民。一系列沉重的打擊讓吉姆不堪重負,尤其是心愛的妻子選擇極端的方式了結生命離開他的事實更是雪上加霜,讓他徹底厭惡資本家醜惡的嘴臉,殺人計劃油然而生。當眼前一幅幅血腥的場面閃過,心裏百味陳雜。在吉姆看來殺人視乎已經成爲了一種遊戲,一個一個目標接二連三倒下,或許他的心已隨着他的妻子一起消逝,成爲堅固的石頭了,眼裏只有仇恨與不公。

這究竟是一場劇,現實生活中也不會出現像影片那樣瘋狂的殺人場面。但其中也能折射出資本主義國家分層嚴重,富人更富,窮人更窮的局面,兩極分化最容易造成社會的動盪。在金融危機席捲的情況下,國家一定要採取相應的措施保護多數人的利益,而不是滿足資本家們的胃口。對於下層民衆採取相應的補貼措施,有難一起想辦法解決,社會有愛、有關心就會一定程度上減少犯罪的可能性。爲了現實中出現悲劇,社會支持是必要的。

從影片中感悟人生,折射社會現象,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感悟併成長着,心在路上,思想也在路上,感受人生中美好的風景。

第五篇:觀後感《華爾街》

《華爾街》觀後感

看過華爾街這部影片,我不再單單把金融當做一門學科,學金融的人也應該讀讀社會學、人類學。金融本身並不增加社會總財富,它通過對經濟的潤滑作用來大大加速經濟體的運轉,在資金的需求和供給之間架設了一座橋樑。這是一件有價值的事,但是金融與物理不同,金融傳導機制不是力學傳導裝置,它有自己的規律性,卻從不精確。我們無法預測金融環境中打出的一個小球最終將降落在哪裏。房利美、房地美的設立本來是爲了解決美國居民的住房問題,沒想到帶着這個美好的願望出發,到了21世紀它們卻成爲一場金融危機的源頭。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不能單單將危機歸結於金融的存在,而應該謙遜地認識到我們對金融規律的不瞭解,檢討我們自己在制度設計方面的錯誤。也許,我們也應該問責於人性的貪婪,正如影片中所說,從次貸到次債再到cds,就猶如把一個八十歲的老太婆包裝成四五十歲的婦人,再進一步(推薦打開範文網)包裝成十八歲的姑娘推銷出去,這裏應該責怪的不光是金融業從業人員的貪婪,還有衆多抵押貸款的貸款人自身的貪婪。在其他行業,貪婪的後果可能是食品質量安全的擔憂、交通設施安全問題,金融業的特殊性卻把這樣一種人性原始的弱點放大成爲一次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正因爲金融行業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每次金融危機都世界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打擊甚至倒退,所以金融行業需要特別謹慎的制度設計。

歷史是什麼?人們常說美國是一個沒有歷史的國家,是的,美國建國的歷史遠遠比不上許多歐洲國家,更遑論中國,但是他們能把金融這一件事情從獨立日那一天開始一直堅持做到今天,期間不管經歷多少內部和外部的坎坷,都從未中斷金融事業的傳承。當那些曾經波瀾壯闊的往事被影片中富有磁性的男聲娓娓道來,我知道了,這就叫歷史。歷史不是“悟已往之不諫”的一絲嘆息,而是一面鏡子,一把標尺,一本教材

不妨把美國的金融歷史作爲中國發展金融的鏡鑑。仔細考量,能夠悟到很多對今日中國有啓發意義的道理。從縫紉機銷售講到金融創新的一段告訴了我們金融創新始終是和經濟社會的實際需求緊緊聯繫在一起的。進入21世紀,我們提出要把上海建設成爲全球金融中心,這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單單憑藉着對華爾街業務的模仿就能夠做到的事情。全球金融中心應該有全球一流的金融

服務需求方,有全球一流的金融企業、有全球一流的金融人才、全球一流的金融創新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有全球一流的金融理念。我想,上海目前的優勢還只在於第一點,它得益於中國廣大的腹地和衆多正在發展中的中國企業。世界上大多數成功的金融中心、企業,都是因爲其建設者擁有獨一無二的視角,給人類帶來的獨一無二的價值體驗,同時這種價值體驗又不是憑空設想出來的,而是緊緊圍繞人類社會發展的需要發展起來的,是能夠充分利用技術發展的變革、能夠引領新技術環境中的生活潮流的。如果只是模仿,那永遠只是一個成功者的翻版,現在的人給這一類事物取了一個形象生動的名字,叫做山寨!紐約有全球最大的證券市場,倫敦有全球最大的外匯交易市場,其他全球金融中心如東京、香港、新加坡也各有特色,而上海,它的定位是什麼?我們目前還沒有看到。

推薦更多文章:

華爾街觀後感

觀後感《華爾街》

華爾街觀後感

《華爾街》觀後感

華爾街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