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海西學習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海西學習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海西學習心得體會 篇一

當時代的車輪駛進教育資源日益多元化的今天,信息技術也似春風細雨悄然滲入語文課堂教學,面對時代的大潮,雖然已到不惑之年思維和精力銳減的我,依然積極適應時代的要求,學電腦、向青年人學習多媒體技術,把聲、圖、像、文、情、境與看、思、讀、寫等諸多手段巧妙融合起來,組成一個立體化、多方位的語文課堂教學形式,使語文教學更加生動、形象、具體、直觀。

在教學中運用影像或動畫創設課文情境,[蓮 山~課件]能幫助學生掌握感性知識,發展抽象思維。

如《項鍊》一課,教學重點是細節描寫和場景描寫,那麼,教學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出表現主人公路瓦栽夫人的幾處細節變化,如:借項鍊前她的夢想,借項鍊時她的神情的變化,可以通過放映圖片表現她細膩的內心世界和外部表情的改變,以加深對人物性格的理解。此外,根據課文內容設置了這樣的擴展練習:在小說的結尾進行假設,假設她遇到了舞會時的教育部長,她現在會是什麼表情?學生們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有的學生把她塑造成了一個受十年之苦後樸實的、沒有奢望的家庭主婦,表情平和;有的把他塑造成了一個刁蠻的斤斤計較的小市民,怨恨嫉妒;也有的把他塑造成了依然心存虛榮幻想,企盼豔羨——總而言之,通過這樣的練習,即使學生加深了課文內容的理解,發展他們的抽象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實踐證明,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對於培養學生的素質和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很大的作用。

經過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的初步嘗試,使我越來越深切地感到,信息技術融入語文教學已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刻,進行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整合,是我們工作在一線的教師必須馬上身體力行的要務,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

數十年來,我時時以一個優秀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熱愛學生團結同事,在平凡的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業,深受學生的喜愛,家長的信任,並贏得同事、領導的認可。在教學上曾獲“省級教學能手”的稱號,在論文的撰寫中曾獲國家級一等獎、省級二等獎、市級的二等獎等。這幾年來曾被評爲一次“市級先進工作者”,兩次“優秀教師”,三次“政府嘉獎”等。

海西教育心得體會 篇二

一、更新觀念,以新的觀念作爲指導思想

1、轉變教師觀

牢固樹立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進一步提高了自身職業道德素質。充分認識到現代教育是尊重的教育,是愛的教育。在新課改日漸成熟的今天,我們應爭當"有愛心、有構思、有形式、有內涵"的"四有"教師。

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廣泛運用,"教書匠"式的教師已經不適應時代的需要了,必須具有現代教育觀念,並將其運用於教育工作實踐,不斷思考、摸索,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以教師爲本的觀念應當轉爲以學生爲本,自覺讓出主角地位,讓學生成爲主角,充分相信學生,積極評價學生。

教師除了一方面有豐富的知識外,更多地應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與人格魅力,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直接的影響,教師要通過自身榜樣的力量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教師的價值應體現在道德情操與知識水平、教學能力完善統一上。

2、轉變學生觀念

在現代社會裏,必須教育民主化,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教師有尊嚴、學生也有尊嚴。每一個學生不管成績好壞,品德是否有缺陷都有他的尊嚴,應受到尊重。教師要發自內心地愛學生,努力發現學生多方面的優點,欣賞學生的每一點進步,學生只有感受到老師的愛和尊重,才能愉快地學習,健康的成長。在信息時代,教師很多方面的知識都可能不如學生,那麼必須放下架子,與學生建立相互學習的夥伴朋友關係,真誠地向學生學習,教學相長、共同進步。

3、轉變教學觀

通過此次培訓,我在教學觀上有了一定的轉變,不能爲了教書而教書,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是爲了不教"。爲了達成這個目標,教學不光是簡單的傳授知識,要重在教學生掌握方法,學會學習,不能只讓學生"學到什麼"還讓學生"學會學習",學生掌握了方法,終身受用,可以自己獲取知識,除了學習,還要注重啓迪學生的智慧,給學生充分的空間、時間,發揮出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積極實踐,不斷提升完善

1、首先要有終身學習的觀點。當今社會、科技飛速發展,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與時俱進,以全新的眼光觀察和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時代對教師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教師要學習的東西越來越多,多學科的知識都要涉及,無論是哪方面的知識都要懂一點才能勝任新時期的教學。

2、把學到的觀念方法落實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幫助學生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和發展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爲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爲學生服務,建立一個民主、寬容的課堂氣氛,與學生一起分享他們的情感體驗和成功喜悅,能夠承認過失和錯誤。

三、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在新課改形勢下的教育教學本質是把握社會發展對人的發展的基本需要,確立培養目標,把握學生年齡個性特點。

1、教學能力:

(1)課前設計能力。要領會課程標準、激活教材內容。(2)課堂駕馭能力;(3)課後反思能力,反思才能使教師提高教學水平。

3、科研能力:

(1)提高教科研能力是當務之急:在目標上關注個體潛能發揮;在模式上關注個體主動探究和情感體驗;在策略上,關注自主學習與引導學習統一。以人爲本,教師成爲參與者、引導者,學生成爲探究者。

四、努力成爲研究型教師

蘇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長的談話》中談到:教師的工作就其本身的邏輯、哲學基礎和創造性質來說本來就不可能不帶有研究因素。這首先是因爲,我們與之交往的每一個個體,在一定程度上說都是一個具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興趣的獨一無二的世界。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給教師帶來歡樂,使每天的上課不致變成單調乏味的義務,那就請你把每個教師引上進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是的,在沒有讀到這段話時,也許有的教師認爲搞研究是專家、教研員的事,教師的任務就是管理好學生,完成每天所教學科內容,領導讓幹什麼我們就做什麼,自己的思想行爲完全掌握在別人的手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就這樣機械、重複地工作,久而久之對工作產生了厭倦情緒,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磨道效應或職業倦怠"。但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要想盡快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內涵,必須做研究型教師。原因一:參與研究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一種方式。二是:教師工作對象的複雜性。每天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有不同的思想,有對事物不同的判斷標準,有不同的情緒反映等方方面面的變化。可以說迎接我們的每一天都是新的。

三是:教師勞動的創造性。正因爲迎接我們的每一天都是新的,要求我們的工作方法和處理事情的技巧有更高的藝術性。四是: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五是:自身發展的迫切性。只有研究纔是提高教育質量和自身發展的必選途逕。專家老師從確定研究課題、課題來源及做課題研究注意的問題等方面闡述了教師如何做課題研究,整理摘錄出來與大家共勉。

海西學習心得體會 篇三

透過這些天對海西教育技術課程的學習,使我收穫頗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體會:

1、真正認清了“教育技術”、“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教學設計”、“信息化教學設計”等概念。教育技術:指運用各種理論及技術,透過對教與學過程及相關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實現教育教學優化的理論與實踐。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指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和課程有機結合,建構有效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學的最優化。教學設計:指依據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對教學目標、教學資料、教學媒體、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進行分析、計劃並做出具體安排的過程。信息化教學設計:即“信息化教學”的設計,提倡教師不僅僅要通曉現代信息技術,而且需要掌握如何學會設計以信息技術支撐的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和課程有機結合起來,促進教學的最優化,其主要環節包括:單元教學目標分析、教學任務與問題設計、信息資源查找與設計、教學過程設計、學生作品範例設計、評價量規設計、單元實施方案設計、評價修改。2、“老師引導——-小組討論——代表發言”的學習形式,不僅僅學到了很多新知識,而且是一個以貼合教學、學生和學生學習發展需求的教學方式。3、透過討論練習進一步明確了“授導型教學設計”、“探究型教學設計”的特徵。

4、明白了以課程爲本位的信息技術整合的目標定位,即“三促進”:(1)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業成績,促進學科領域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2)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的綜合潛質和科技創新潛質,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技術素養和科技創新潛質;(3)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的社會化發展和良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

5、弄清了整合的技術選取原則,就應是“量課程之體,裁技術之衣”。不就應是課程順應信息技術,而就應是課程同化信息技術,就應是“課程本位”,而不能是“科技本位”。在整合的過程中,就應注意到三方面的要求:(1)課程資料的適用性,務必適合利用信息技術教和學的資料;(2)學生的多樣化需求,以學生爲主體的信息技術應用,學生的個別差異與多樣化需求;(3)學科領域的不一樣特點,不一樣學科培養目標與認知規律的不一樣就應是技術選取的一個重要方面。

6、讓我們明白了多媒體網絡教學的優勢所在:(1)能滿足多主題、分層次的教學任務;(2)能夠預設和帶給學習支持功能;(3)支持全員成果展示或全參與式的互評;(4)具有動態信息發佈功能,使教師蒐集過程性評價信息成爲可能。還有就是網站的持續存在性和交互支持功能能夠延展課堂教學的時刻和空間。

總之,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必須會更加發奮,將所學到的知識充分應用於教育教學的實踐中,爲學校現代教育技術水平的提高,爲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進一步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海西學習心得體會 篇四

近日,我認真學習了彭書記的講話精神,得出了以下的心得體會:

首先:要當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四個方面的具體要求:第一要有理想信念,第二要有道德情操,第三要有紮實學識,第四要有仁愛之心。這是對人民教師最重要、最根本、最核心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這些都深刻闡述了老師的崇高職責和重要地位。我們都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從國小、中學到大學都遇到過很多很好的老師,他們的品格、學識等影www.響了我們一生。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會有幾位對他影響最大的人,這其中肯定有他的老師在內。我要認真學習貫徹習提出的“四有”要求,珍惜榮譽,再接再厲,在全區教育戰線和教師隊伍中繼續發揮好表率作用。

其次,爲人師表、以德育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老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傳道”是第一位的。就是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通過言傳身教傳授給下一代,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第三,以仁愛之心關懷、教育學生。習把有仁愛之心作爲好老師的重要標準,這是老師必須具備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老師以什麼樣的道德情操對待學生、影響學生、培養學生,對將來學生以什麼樣的心態對待社會、對待職業、對待他人具有重要影響。老師用仁愛之心對待學生,學生才能用仁愛之心回報社會。希望廣大教師都能深刻學習領會習的要求,關愛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和特點,包容學生的缺點和不足,善於發現學生的長處和優點,平等對待,因材施教。

第四,刻苦鑽研、與時俱進。現在是知識和信息爆炸的時代,知識更新非常快,加上學生有越來越多的知識來源,可以通過互聯網等新渠道獲得知識,老師只有比學生更多的知識儲備和紮實學識,才能教好學生。老師要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要求,與時俱進,不斷拓寬視野,豐富學識,擴大知識面,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努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代新人。

第五,教師要有教育責任心。從事教師這職業必須要有很強的教育責任心,否則,誤人子弟,毀人前程。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如果我們不負責地教學,毀掉的不是一個人的前程而是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由此可見,從事教師這一職業具有責任心是至關重要的。很多成功的教育專家從踏上講臺那一天起就真正表現出“名利任人忙,乾坤若吾靜”的崇高治學態度,他們把教育當成了人生的追求,把教師這一職業當成了事業在做。所以,他們是成功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既然選擇了“爲人師表”又何必埋怨清貧與寂寞呢?所以,他們在教育教學中關愛學生,百教不厭,課餘時間研究、探索教改教法,認認真真工作,踏踏實實做事,學校、社會、家長都十分肯定這類教師,至少他們無愧於“人民教師”這一光環。

第六,教師要有教育愛心。愛心,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愛心,可以築就人與人之間的情堡。有了愛,便有了依賴、信任、合作。教師在實際工作中要用愛心去教育感化學生純淨的心靈,這樣會讓學生對你產生敬畏之情。教師用愛心可以轉化後進生的厭學情緒,引領導其走向成功之路;教師用愛心可以填補學生失落的情感空白,讓其找回自信;教師用愛心可以獲得學生個性中的信任,讓其無拘無束地學習。

海西學習心得體會 篇五

“終生學習”是我們黨提高幹部隊伍素質的一個響亮口號,也是我們黨有別於其他黨派和社會團體的重要標誌之一。作爲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也是國家幹部)更應當要建立終生學習檔案,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接受新思想、新觀念;要勇於探索和應用新的教學方法,用心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每次海西繼續教育都有不同的側重點,都有不同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育專家的經驗交流,通過學習使我受益非淺,提高了教學認識,着力深挖教學潛力,做到教學互動,深入淺出、有的放矢,現結合這次學習談談我個人的體會。

我是一名語文教師同時又是班主任,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在教學中必須與學生建立起師生交往、平等對話、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但要真正實現“教”“學”互動,除了要有創新思維,努力學習新知識外,還需多方位配合,才能開創新課改的新局面。

師者不論先後。在現代教學過程教師應當是學習的組織者、領導者,也是參與者,既是導演也是演員,既是長者也是朋友,教學是在某種特定環境下組織學生去共同完成一項任務來達到增長學識和才幹的原始目的。爲此,我們必須做到:(一)要放棄機械刻板的傳統教學方式。教育既不能全盤否定傳統教學方法,也不能照搬照抄全盤西化。我們的教育有我們的優勢和基礎,也有它存在的理由。雖然新課程標準已經實施了幾個年頭了,但我想我們所處的農村的實際教育方法和教學面貌並沒有得到多大變化,大有換湯不換藥之感,甚至大有一種脫離農村實際的空談主義、理想主義的教學方式。首先,對新課改沒有建立一套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現實中教案檢查、科計劃,聽課,公開課以及及格率、優秀率、平均分、績效工資等促使教師照本宣科以確保及格率和升學率,所謂新課改毫無意義,空話一句,亦或只是唯政工程,顯個擺了,並沒有跳出原來的圈圈,學生知識面並沒有得到拓展,知識結構沒有得到合理改善,致使城鄉教學差距越拉越大,這也許是現在農村學生考不過城市學生的原因之一吧。(二)要建立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報道經常提到西方國家的國小教育基本上是放羊式的,教師只要管好羊別讓狼走就行了,致於羊怎樣吃草吃什麼草那是羊的事,評價孩子的學習能力也是多方位的,比如:其小孩子畫個藍色的太陽會受到表楊有“創意”,而我們可能會覺得這個孩子會不會色盲。我們的學習基礎是牢固了,但花的時間多用了少,比如英語,白白花了我們十年寒窗學習時間。教師爲了保住“溫飽”、不得不照本宣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條條道路通羅馬,希望我們的教育能從是多角度、多方位來評價教學結果和學習能力,比如:有的看教學的目標,有的看教學的結果,有的看教學的過程,有的看教學的方法,有的看教學的興趣,有的看教學的發展,有的看教學的需要等。五指各有長短,要勇於探索不拘於一格,有的老師擅長教學設計,有的擅長探研教學方法,有的擅長公開課表現,有的擅長與學生學習互動等。有人做過對比某某國小語、數基礎比某某國小好,但綜合小平比不過它。其次,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評價也要建立一套科學評價體系,尤其學障學生應根據學識認知水平進行復讀,對這部分學生不能只講“九年義務”教育,那樣會害了部分大器晚成的學生。再次,要科學合理建立教育資源合理分配製度,不能只管好的教師、好的學生往城關學校集中,這是對農村學校的極大不公平。(三)要建立教育長效機制。“十年種樹,百年樹人”。教育要有前瞻性,培養教育出來了學生要能爲社會所用,降低教育成本。目光短淺,只管眼前的教育一路走了肯定會磕磕碰碰,老走彎路、回頭路,浪費國人的時間、精力和財力,那纔是民族的大漢奸,是民族的罪人。

“終生學習”是我們黨提高幹部隊伍素質的一個響亮口號,也是我們黨有別於其他黨派和社會團體的重要標誌之一。作爲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也是國家幹部)更應當要建立終生學習檔案,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接受新思想、新觀念;要勇於探索和應用新的教學方法,用心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每次海西繼續教育都有不同的側重點,都有不同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育專家的經驗交流,通過學習使我受益非淺,提高了教學認識,着力深挖教學潛力,做到教學互動,深入淺出、有的放矢,現結合這次學習談談我個人的體會。

我是一名語文教師同時又是班主任,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在教學中必須與學生建立起師生交往、平等對話、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但要真正實現“教”“學”互動,除了要有創新思維,努力學習新知識外,還需多方位配合,才能開創新課改的新局面。

師者不論先後。在現代教學過程教師應當是學習的組織者、領導者,也是參與者,既是導演也是演員,既是長者也是朋友,教學是在某種特定環境下組織學生去共同完成一項任務來達到增長學識和才幹的原始目的。爲此,我們必須做到:(一)要放棄機械刻板的傳統教學方式。教育既不能全盤否定傳統教學方法,也不能照搬照抄全盤西化。我們的教育有我們的優勢和基礎,也有它存在的理由。雖然新課程標準已經實施了幾個年頭了,但我想我們所處的農村的實際教育方法和教學面貌並沒有得到多大變化,大有換湯不換藥之感,甚至大有一種脫離農村實際的空談主義、理想主義的教學方式。首先,對新課改沒有建立一套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現實中教案檢查、科計劃,聽課,公開課以及及格率、優秀率、平均分、績效工資等促使教師照本宣科以確保及格率和升學率,所謂新課改毫無意義,空話一句,亦或只是唯政工程,顯個擺了,並沒有跳出原來的圈圈,學生知識面並沒有得到拓展,知識結構沒有得到合理改善,致使城鄉教學差距越拉越大,這也許是現在農村學生考不過城市學生的原因之一吧。(二)要建立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報道經常提到西方國家的國小教育基本上是放羊式的,教師只要管好羊別讓狼走就行了,致於羊怎樣吃草吃什麼草那是羊的事,評價孩子的學習能力也是多方位的,比如:其小孩子畫個藍色的太陽會受到表楊有“創意”,而我們可能會覺得這個孩子會不會色盲。我們的學習基礎是牢固了,但花的時間多用了少,比如英語,白白花了我們十年寒窗學習時間。教師爲了保住“溫飽”、不得不照本宣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條條道路通羅馬,希望我們的教育能從是多角度、多方位來評價教學結果和學習能力,比如:有的看教學的目標,有的看教學的結果,有的看教學的過程,有的看教學的方法,有的看教學的興趣,有的看教學的發展,有的看教學的需要等。五指各有長短,要勇於探索不拘於一格,有的老師擅長教學設計,有的擅長探研教學方法,有的擅長公開課表現,有的擅長與學生學習互動等。有人做過對比某某國小語、數基礎比某某國小好,但綜合小平比不過它。其次,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評價也要建立一套科學評價體系,尤其學障學生應根據學識認知水平進行復讀,對這部分學生不能只講“九年義務”教育,那樣會害了部分大器晚成的學生。再次,要科學合理建立教育資源合理分配製度,不能只管好的教師、好的學生往城關學校集中,這是對農村學校的極大不公平。(三)要建立教育長效機制。“十年種樹,百年樹人”。教育要有前瞻性,培養教育出來了學生要能爲社會所用,降低教育成本。目光短淺,只管眼前的教育一路走了肯定會磕磕碰碰,老走彎路、回頭路,浪費國人的時間、精力和財力,那纔是民族的大漢奸,是民族的罪人。

海西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篇六

回顧本期海西遠程教育培訓,覺得這種遠程培訓方式有兩大亮點:

1、培訓的內容具有針對性、創新性和實效性。

2、培訓形式靈活性、多樣性。

回眸那一個月來一個個專家、教授精彩的講座內容,我不僅從中獲得了許多信息,還得到了諸多感悟。例如吳麗芳老師的《讓兒童在寬廣的語境中積累審美經驗,提升審美能力》講座內容圖文並茂,詳細的案例剖析,充分的理論聯繫實踐,讓我們深入淺出地瞭解了現代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基本觀念,更加明確現代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追求已經逐漸從“失衡”走向“和諧”;專題《學前兒童美術欣賞活動的研究和實踐》的學習,又瞭解了開展幼兒美術欣賞活動要明確作品欣賞的獨特作用和重要性,要提高自己的欣賞理論和欣賞能力,要選擇適合兒童欣賞的作品的三個要點。陳瑤老師《給“我”一個健康的童年》和《給“我”一個快樂的童年》的講座中,讓我們深深領悟到:作爲幼兒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以健康的人格影響幼兒,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創設能引起幼兒積極情緒體驗、滿足其興趣與需要的環境和條件,建立平等、融洽的師生關係、同伴關係,幫助幼兒學習調節情緒和表達情感,使每一個幼兒感到安全、溫馨和愉快。

本次培訓特色二:培訓形式靈活多樣。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從任何章節開始、學習任何課程。“五個任何”,在學習模式上最直接體現了自主學習的特點,充分滿足了現代教育和終身教育的需求。同時,也解決了工作和學習之間的矛盾。另外,學習形式交互化,教授與學員、學員與學員之間,通過網絡進行全方位的交流,拉近了教授與學員的心理距離,增加教授與學員的交流機會和範圍。並且通過主題論壇、現場評論、網絡作業等使指導教師能及時瞭解學員在學習中遇到的疑點、難點和主要問題,從而更加有針對性地指導學員。

整個培訓過程,對我來說受益匪淺。

我覺得教師業務進修和專業提高首先要立足一個“新”,因爲教師是一個面向未來的職業,需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充足新的知識;其次要着眼一個“寬”,教師要注意不斷拓寬知識面,滿足教學的需要;再次要加強一個“專”,加強專業的深度,做到居高臨下;最後,落實一個“用”,即加強理論與知識的應用,增強所學知識的實用性。總之,海西遠程培訓讓我們更新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活躍了思維、振奮了精神,獲取了許多來自幼教改革前沿的新信息。海西培訓,給了我們一把增長知識和提高素質的金鑰匙。讓我遨遊在網絡的“圖書”世界裏!

海西教育心得體會 篇七

通過這些天對海西教育技術課程的學習,使我收穫頗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體會:

1、真正認清了"教育技術"、"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教學設計"、"信息化教學設計"等概念。教育技術:指運用各種理論及技術,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及相關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實現教育教學優化的理論與實踐。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指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和課程有機結合,建構有效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學的最優化。 教學設計:指依據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進行分析、計劃並做出具體安排的過程。信息化教學設計:即"信息化教學"的設計,提倡教師不僅要通曉現代信息技術,而且需要掌握如何學會設計以信息技術支撐的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和課程有機結合起來,促進教學的最優化,其主要環節包括:單元教學目標分析、教學任務與問題設計、信息資源查找與設計、教學過程設計、學生作品範例設計、評價量規設計、單元實施方案設計、評價修改。

2、"老師引導———小組討論——代表發言"的學習形式,不僅學到了很多新知識,而且是一個以符合教學、學生和學生學習發展需求的教學方式。

3、通過討論練習進一步明確了"授導型教學設計"、"探究型教學設計"的特徵。

4、明白了以課程爲本位的信息技術整合的目標定位,即"三促進":

(1)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業成績,促進學科領域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

(2)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技術素養和科技創新能力;

(3)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的社會化發展和良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

5、弄清了整合的技術選擇原則,應該是"量課程之體,裁技術之衣"。不應該是課程順應信息技術,而應該是課程同化信息技術,應該是"課程本位",而不能是"科技本位"。在整合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到三方面的要求:

(1)課程內容的適用性,必須適合利用信息技術教和學的內容;

(2)學生的多樣化需求,以學生爲主體的信息技術應用,學生的個別差異與多樣化需求;

(3)學科領域的不同特點,不同學科培養目標與認知規律的不同應該是技術選擇的一個重要方面。

6、讓我們明白了多媒體網絡教學的優勢所在:

(1)能滿足多主題、分層次的教學任務;

(2)可以預設和提供學習支持功能;

(3)支持全員成果展示或全參與式的互評;

(4)具有動態信息發佈功能,使教師蒐集過程性評價信息成爲可能。還有就是網站的持續存在性和交互支持功能可以延展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

總之,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一定會更加努力,將所學到的知識充分應用於教育教學的實踐中,爲學校現代教育技術水平的提高,爲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進一步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海西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篇八

通過這二次的的網上研修學習,瀏覽查看了各個教育專家的精彩文章和教學心得,領略了他們幽默風趣的教育風格、先進的教育理論。通過這次網絡教師培訓,我更明確了做教師這一神聖職業的理想,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

這次培訓讓我瞭解到國中生物教育發展的最新動態、趨勢;深刻領會了生物教育的理念、新時期生物教師所面臨的主要任務等一系列數學教育方面獨到的觀點;讓我學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養和教學水平的方法;讓我從內心深處體會到了教育家的博大胸懷和樂觀向上的工作態度。身爲教師,就要懂得尋找規律,掌握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學習、反思和研究,厚實自己的底蘊,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教育改革的步伐。在這段時間的學習中,我認真聆聽了很多專家的精彩講座,積極做好學習筆記,努力用新知識來提高自己。專家們精湛的教藝,先進的理念,獨特的設計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淺,有了質的飛躍。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真正的融入到學生當中去

首先,教師要懂得尊重和理解學生。在此基礎上與學生形成心靈上的融合,心理上形成一種穩定,持續的關係,不僅是在知識、能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靈上的溝通、交流,首要的是教師要對學生關心、信任、尊重。

2、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不但要提出可供學生思考的問題,更應該在每節課的開始創設懸念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教師導入新課的教學語言巧妙合理、生動形象,能充分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觸發學生的興奮點,激發學生學習的情趣。傳統的章回小說,或評書藝人,常在講到關鍵時刻,突然停住:“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這是賣關子,也就是設置懸念,引起聽衆對下情的探究。這對我們教學工作很有啓發。作爲一個教師,如果也能使學生越聽越想聽,就說明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我們充分調動起來了,達到這種境界就需要在教學中不斷地創設“問題情境”,使教學過程變成一個設疑、激疑、解疑的過程。 教學中,教師要着重創設問題情境,具有恰當的提問語,組織學生參與學習過程,掌握學習方向,幫助學生自主探究知識,尋求問題答案。

3、立足課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我注重優化生物教學方式,從數量上說,堅持少講;從質量上說,堅持精講。整個教學活動,既注重知識的系統傳授,又給學生思維以充分的“自由度”。一是提供給學生明確的思考對象,有效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二是提供給學生獨立的思考機會,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充分發展,教師不替代學生的思維。三是提供給學生必要的啓發引導,事先設計好有利於學生繼續展開思維的問題,不直接給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如:題目要求什麼問題?你是怎樣想的?還有其它方法嗎?有什麼規律嗎?等等,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使學生的腦子積極轉動起來,促進思維的深入發展。

4、加強學習,不斷網上研修,自覺走進新課程。

作爲傳道授業的老師,只有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學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學生認真。要提高我們的自身素質,這要求我們年輕教師多聽取學生和老教師的各種意見。並且自身不斷的學習,積極學習,不斷開闢新教法。摒棄舊的教學方法,把先進的教學模式引入課堂。

對於一個教師,通過這次網上研修,讓我懂得了網絡的重要性;讓我懂得了如何運用網絡資源。使我學會了製作教學用的課件。學會了設計教學。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依據教育教學原理、應用系統、科學的方法,研究、探索教和學系統

中各要素之間及要素與整體之間的本質聯繫,然後對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等要素進行具體計劃。我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收集身邊有關的生物問題,在課堂上開闢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討論關注問題的天地。通過這樣的資料互動形式把課堂教學與社會生活聯繫起來,體現數學來源於社會又應用於社會的一面。

海西學習心得體會 篇九

爲期一個星期的MBA學習結束了,但是我還能沉浸在做一個無憂無慮的學子的心情中,看着他們,感覺又回到了以前上學的日子。我離開學校已經三十五年,再次從工作崗位返回校園,專職學習,感慨頗多,收穫頗豐。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就是學習了很多管理專業及相關知識,這也是此次讀MBA的目的。

由於成都電業局的信任,我從20xx年 起擔任修試所主任,管理300餘人的單位。雖然在工作中得到了鍛鍊,學到了經驗,但是畢竟不是科班出身,缺少理論基礎,總覺得需要通過學習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在這次成都電業局統一組織的赴清華大學學習讓我如願以償。

標準的MBA學制實際是兩年,至少需要修23門課,因此在一週的時間內只能淺嘗則止,即使是這樣學習安排也相當滿。每天從早到晚幾乎都在上課。開始時真怕自己吃不消,但是我還是用親身實踐驗證了一句話“一個人最不瞭解的是自己的潛能”。經過一週左右的時間,我便從身體上、心理上適應了這種快節奏的學習生活。

我深切的體會到這次學習與曾經的校園學習有很大區別。主要是學習方法不同,這一點也體現在學習效果上。因爲許多年都不曾這樣系統的學習,加上年齡的原因,因此記憶力差了很多,注意力也不容易集中,這是不足的一面;但另一方面,因爲有多年的工作實踐,管理學的很多課程都與實踐有一定聯繫,這又使理論知識很容易通過理解來掌握。比如《生產運作管理》,研究各個生產流程、工藝流程,我們覺得很簡單,因爲會自然而然的聯想到生產車間,對於沒離開過校園的普碩生則覺得神祕難懂。於是我嘗試了新的學習方法,先理解,後掌握,與老師充分溝通,與同學密切配合,力爭把知識都消化在課堂上(因爲基本上沒有上自習的時間),再利用週末時間閱讀相關的書籍,擴大知識面,人也更充實、更自信了。

其次,在MBA學習過程中學會了做學問、作研究的方法。從前的校園學習可以說是一種“應試學習”,對於升學可能很有效,但是對於知識的掌握我卻不敢苟同。就像被人們普遍認可的 “社會大學”,不論是本科畢業生還是研究生,進入工作崗位都要重新學習,甚至包括許多專業技能的學習。可是我的這次MBA學習,是從實用角度來學習,是有針對性的學習,是具備一定工作能力基礎上的學習,真正理解了知識、掌握了知識,並把它變成了自身的能力。同時也學習瞭如《統計學》、《應用運籌學》等非常有用的研究方法,它使我能夠站到一個更高的平臺上來學習知識、運用知識。

再次,MBA學習使我開擴了思路,改變了思維方式。記得有句名言“不會思考的人,就不會生活”。現在想來我以前就好像不會思考,或者說只會“微觀”的思考。即只是對具體問題、具體事件有針對性的思考,往往不能夠通盤考慮,更少有長足的打算。而管理學的理論發源於西方,通過這些理論的學習,使我對西方的學問有了一定的瞭解併產生了興趣,思考範圍也國際化了。最後,MBA的學習使我深深感受到了團隊的力量,再次深刻理解了協同作戰的重要性。MBA的學習目的之一就是培養大家的團隊意識,許多課程都安排有案例分析,同學們分成若干小組進行討論、分析,最後交出報告。在小組的分工合作中,我感到信息收集快速又全面;並且在看似亂七八糟的討論中,能透徹的分析問題,且很快能理清思路,拿出最佳方案,比一個人閉門造車好多了。同時在討論、合作中也鍛鍊了我的協調和溝通能力。

總之就是說,我認爲MBA學習並不像社會上的傳言中說的“MBA什麼也學不到,只是混個文憑罷了”,相反它使我豐富了知識,提高了能力,開擴了視野……收穫太多了。真心奉勸想在管理方面有所建樹的朋友們,快點加入到MBA隊伍裏來吧,這是一個值得你學習、進步的平臺!正在進行MBA學習的朋友們,請珍惜這難得的機會,學費以及這樣的環境已經不多了,努力加油吧!

海西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篇十

透過這些天對海西教育技術課程的學習,使我收穫頗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體會:

1、真正認清了“教育技術”、“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教學設計”、“信息化教學設計”等概念。教育技術:指運用各種理論及技術,透過對教與學過程及相關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實現教育教學優化的理論與實踐。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指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和課程有機結合,建構有效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學的最優化。教學設計:指依據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對教學目標、教學資料、教學媒體、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進行分析、計劃並做出具體安排的過程。信息化教學設計:即“信息化教學”的設計,提倡教師不僅僅要通曉現代信息技術,而且需要掌握如何學會設計以信息技術支撐的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和課程有機結合起來,促進教學的最優化,其主要環節包括:單元教學目標分析、教學任務與問題設計、信息資源查找與設計、教學過程設計、學生作品範例設計、評價量規設計、單元實施方案設計、評價修改。

2、“老師引導———小組討論——代表發言”的學習形式,不僅僅學到了很多新知識,而且是一個以貼合教學、學生和學生學習發展需求的教學方式。

3、透過討論練習進一步明確了“授導型教學設計”、“探究型教學設計”的特徵。

4、明白了以課程爲本位的信息技術整合的目標定位,即“三促進”:

(1)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業成績,促進學科領域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

(2)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的綜合潛質和科技創新潛質,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技術素養和科技創新潛質;

(3)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的社會化發展和良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

5、弄清了整合的技術選取原則,就應是“量課程之體,裁技術之衣”。不就應是課程順應信息技術,而就應是課程同化信息技術,就應是“課程本位”,而不能是“科技本位”。在整合的過程中,就應注意到三方面的要求:

(1)課程資料的適用性,務必適合利用信息技術教和學的資料;

(2)學生的多樣化需求,以學生爲主體的信息技術應用,學生的個別差異與多樣化需求;

(3)學科領域的不一樣特點,不一樣學科培養目標與認知規律的不一樣就應是技術選取的一個重要方面。

6、讓我們明白了多媒體網絡教學的優勢所在:

(1)能滿足多主題、分層次的教學任務;

(2)能夠預設和帶給學習支持功能;

(3)支持全員成果展示或全參與式的互評;

(4)具有動態信息發佈功能,使教師蒐集過程性評價信息成爲可能。還有就是網站的持續存在性和交互支持功能能夠延展課堂教學的時刻和空間。

總之,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必須會更加發奮,將所學到的知識充分應用於教育教學的實踐中,爲學校現代教育技術水平的提高,爲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進一步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